目录
- 1 一节 建康城
- 2 二节 玄鸿鼎
- 3 三节 初拜师
- 4 四节 阳大牛
- 5 五节 元宵节
- 6 六节 王蛮子
- 7 七节 太极殿
- 8 八节 司马雪
- 9 九节 伤离别
- 10 十节 禁后宫
- 11 十一节 我不嫁
- 12 十二节 乌衣巷
- 13 十三节 鬼门主
- 14 十四节 腐脑丸
- 15 十五节 罗大婶
- 16 十六节 空城计
- 17 十七节 大肥羊
- 18 十八节 劫道词
- 19 十九节 林大王
- 20 二十节 大黑猫
- 21 二十一节 隐龙岛
- 22 二十二节 五干尸
- 23 二十三节 青阳栈
- 24 二十四节 独龙寨
- 25 二十五节 五石散
- 26 二十六节 天师道
- 27 二十七节 泥中龟
- 28 二十八节 残尾蛟
- 29 二十九节 无为宫
- 30 三十节 大祭坛
- 31 三十一节 劫道人
- 32 三十二节 脱身计
- 33 三十三节 不尽木
- 34 三十四节 搬救兵
- 35 三十五节 秋虫意
- 36 三十六节 援兵至
- 37 三十七节 打屁股
- 38 三十八节 长安城
- 39 三十九节 天下事
- 40 四十节 过度仪
- 41 四十一节 不咸山
- 42 四十二节 孝武帝
- 43 四十三节 张贵妃
- 44 四十四节 太极殿
- 45 四十五节 太阿剑
- 46 四十六节 两修士
- 47 四十七节 王国舅
- 48 四十八节 去彭城
- 49 四十九节 大英雄
- 50 五十节 刘敬宣
- 51 五十一节 夜惊魂
- 52 五十二节 刘牢之
- 53 五十三节 后燕国
- 54 五十四节 慕容宝
- 55 五十五节 遇故人
- 56 五十六节 大漠情
- 57 五十七节 桓玄计
- 58 五十八节 一起走
- 59 五十九节 彭城外
- 60 六十节 投胎术
- 61 六十一节 士族府
- 62 六十二节 北府军
- 63 六十三节 王师兄
- 64 六十四节 借坞堡
- 65 六十五节 人头落
- 66 六十六节 仕女魂
- 67 六十七节 离间计
- 68 六十八节 掌兵权
- 69 六十九节 起风了
- 70 七十节 讲良心
- 71 七十一节 天极宗
- 72 七十二节 罪己书
- 73 七十三节 风云变
- 74 七十四节 准备冲
- 75 七十五节 大冲锋
- 76 七十六节 观风景
- 77 七十七节 天罗斩
- 78 七十八节 陷重围
- 79 七十九节 大救星
- 80 八十节 神秘士
- 81 八十一节 一战后
- 82 八十二节 抢抢抢
- 83 八十三节 索魂佛
- 84 八十四节 慕容氏
- 85 八十五节 胡茄曲
- 86 八十六节 去龙城
- 87 八十七节 夜遇袭
- 88 八十八节 高神医
- 89 八十九节 困石城
- 90 九十节 出重围
- 91 九十一节 不咸山
- 92 九十二节 江南风
- 93 九十三节 大呆瓜
- 94 九十四节 夺益州
- 95 九十五节 云渺宫
- 96 九十六节 世家子
- 97 九十七节 大茶棚
- 98 九十八节 龙阳好
- 99 九十九节 上门婿
- 100 一百节 程堡主
- 101 一百零一节 山大王
- 102 一百零二节 益州城
- 103 一百零三节 断掌剑
- 104 一百零四节 大宝藏
- 105 一百零五节 秦淮河
- 106 一百零六节 天子冠
- 107 一百零七节 桓少计
- 108 一百零八节 喜当爹
- 109 一百零九节 黑纱女
- 110 一百一十节 大蟒蛇
- 111 一百一十一节 自爆术
- 112 一百一十二节 青玉戒
- 113 一百一十三节 崩溃论
- 114 一百一十四节 野棒槌
- 115 一百一十五节 凌风观
- 116 一百一十六节 古道斗
- 117 一百一十七节 大救星
- 118 一百一十八节 火烧观
- 119 一百一十九节 冰雪峰
- 120 一百二十节 喜相逢
- 121 一百二十一节 孙泰亡
- 122 一百二十二节 认新主
- 123 一百二十三节 海岛谋
- 124 一百二十四节 隆平陵
- 125 一百二十五节 风不止
- 126 一百二十六节 清君侧
- 127 一百二十七节 京口伏
- 128 一百二十八节 乱石堆
- 129 一百二十九节 醉江楼
- 130 一百三十节 杀戮恨
- 131 一百三十一节 天师道
- 132 一百三十二节 惊天变
- 133 一百三十三节 夜临池
- 134 一百三十四节 太阿剑
- 135 一百三十五节 战新亭
- 136 一百三十六节 一封信
- 137 一百三十七节 劫法场
- 138 一百三十八节 挖地道
- 139 一百三十九节 斩头台
- 140 一百四十节 白大人
- 141 一百四十一节 七犯人
- 142 一百四十二节 桓少计
- 143 一百四十三节 密林计
- 144 一百四十四节 金陵山
- 145 一百四十五节 当爹了
- 146 一百四十六节 断肠丸
- 147 一百四十七节 冰尾针
- 148 一百四十八节 怪姐夫
- 149 一百四十九节 吸血剑
- 150 一百五十节 抢洛阳
- 151 一百五十一节 过江龙
- 152 一百五十二节 鱼十三
- 153 一百五十三节 药杞山
- 154 一百五十四节 明圣湖
- 155 一百五十五节 张贵妃
- 156 一百五十六节 征乐属
- 157 一百五十六节 难民流
- 158 一百五十八节 大直钩
- 159 一百五十九节 林中血
- 160 一百六十节 天地宗
- 161 一百六十一节 反不反
- 162 一百六十二节 赌天下
- 163 一百六十三节 皇帝梦
- 164 一百六十四节 战黄府
- 165 一百六十五节 中计了
- 166 一百六十六节 山阴县
- 167 一百六十七节 月黑夜
- 168 一百六十八节 云渺宫(一)
- 169 一百六十九节 云渺宫(二)
- 170 一百七十节 云渺宫(三)
- 171 一百七十一节 云渺宫(四)
- 172 一百七十二节 云渺宫(五)
- 173 一百七十三节 云渺宫(六)
- 174 一百七十四节 云渺宫(七)
- 175 一百七十五节 去江南
- 176 一百七十六节 山阴县
- 177 一百七十七节 城头血
- 178 一百七十八节 鲍县令
- 179 一百七十九节 白帝庙
- 180 一百八十节 三颗树
- 181 一百八十一节 谢公子
- 182 一百八十二节 咏絮指
- 183 一百八十三节 老朋友
- 184 一百八十四节 驱兽人
- 185 一百八十五节 大逃亡
- 186 一百八十六节 天师道
- 187 一百八十七节 偷鸡腿
- 188 一百八十八节 夜潜逃
- 189 一百八十九节 喜相逢
- 190 一百九十节 婴勺鸟
- 191 一百九十一节 我赌命
- 192 一百九十二节 谢家人
- 193 一百九十三节 紫袍人
- 194 一百九十四节 索棉衣
- 195 一百九十五节 长公主
- 196 一百九十六节 孙将军
- 197 一百九十七节 赠皮鞭
- 198 一百九十八节 方小姐
- 199 一百九十九节 天师人
- 200 二百节 纸鹤术
- 201 二百零一节 风雪人
- 202 二百零二节 大破阵
- 203 二百零三 节 钻山沟
- 204 二百零四节 大赌场
- 205 二百零五节 刘寄奴
- 206 二百零六节 金牛湖
- 207 二百零七节 大老虎
- 208 二百零八节 雪中伏
- 209 二百零九节 鹤咒术
- 210 二百一十节 吴兴郡(一)
- 211 二百一十一节 吴兴郡(二)
- 212 二百一十二节 吴兴郡(三)
- 213 二百一十三节 吴兴郡(三)
- 214 二百一十四节 吴兴郡(五)
- 215 一百一十五节 吴兴郡(六)
- 216 一百一十六节 吴兴郡(七)
- 217 一百一十七节 吴兴郡(八)
- 218 一百一十八节 吴兴郡(九)
- 219 一百一十九节 吴兴郡(十)
- 220 一百二十节 吴兴郡(十一)
- 221 一百二十一节 吴兴郡(十二)
- 222 一百二十二节 吴兴郡(十三)
- 223 一百二十三节 吴兴郡(十四)
- 224 一百二十四节 吴兴郡(十五)
- 225 一百二十五节 吴兴郡(十六)
- 226 二百二十六节 吴兴郡(十七)
- 227 二百二十七节 吴兴郡(十八)
- 228 二百二十八节 吴兴郡(十九)
- 229 二百二十九节 吴兴郡(二十)
- 230 二百三十节 王凝之
- 231 二百三十一节 又重逢
- 232 二百三十二节 天启镯
- 233 二百三十三节 会稽郡
- 234 二百三十四节 去报仇
- 235 二百三十五节 北府军
- 236 二百三十六节 服不服
- 237 二百三十七节 黄雀出
- 238 二百三十八节 大劫营
- 239 二百三十九节 盐海县
- 240 二百四十节 郑方亡
- 241 二百四十一节 鸟兽散
- 242 二百四十二节 昆嵛山
- 243 二百四十三节 大绑人
- 244 二百四十四节 有计谋
- 245 二百四十五节 孙闾露
- 246 二百四十六节 高姨娘
- 247 二百四十七节 向前冲
- 248 二百四十八节 传异术
- 249 二百四十九节 震天鼓
- 250 二百五十节 原登飞
- 251 二百五十一节 刀光闪
- 252 二百五十二节 昆嵛山
- 253 二百五十三节 牛县令
- 254 二百五十四节 真心话
- 255 二百五十五节 卢循计
- 256 二百五十六节 血与火
- 257 二百五十八节 掘大坑
- 258 二百五十九节 丑女人
- 259 二百六十节 小结盟
- 260 二百六十一节 准备走
- 261 二百六十二节 大结局
隐藏
显示工具栏
一节 建康城
一节 建康城
江南美景如画,千年古城建康。
建康城东傍钟山,南枕秦淮,西倚大江,北临后湖,蜀相诸葛孔明称建康城为:“秣陵地形,钟山龙蟠,石头虎踞,此帝王之宅。”
东晋建武元年,晋元帝司马睿定都建康,后一直偏隅江南,倚仗黄河与长江两道天险屏障,北方燕军胡骑从未南下,虽然晋室境外前秦、后燕、北魏间相互战乱不休,但江南独享太平百余年,一直到孝武帝司马曜登基称帝。
孝武帝初登基时,得太傅谢安相助,励精图治,晋室一度中兴,但随着太傅谢安去世,渐渐终日酗酒忘醉,不思朝政,皇帝不喜欢管事儿,晋室官吏们便无为而冶,乡野间的百姓们自然生息,建康城内繁荣不息,各国的商人往来经商,川流不息。
在美丽的秦淮河边,一片秦砖汉瓦搭建的楼阁之间,不知从什么时间起,悄然开了一家药铺,铺名“济世堂”。
济世堂位置略偏,二进院舍,前铺后院,掌柜的是两名道士,两人师徒相称,师父自称高恩华,徒弟叫王存忠。
高恩华三十余岁,平日里总是一身青衫道袍,身材轩昂伟岸,嘴角间、缱綣着一抹悠悠的笑意.师父喜欢笑,王存忠同样逢人就笑,笑容中充满憨厚善良。
济世堂经营风格独特,铺中普通药材售卖价格非常便宜,有时遇到一些来铺中求医的贫困百姓,直接免费送药治病,有时还应病人邀请登门出诊。
人品好、药便宜,医术好,想不出名都难,两年时间下来,“济世堂”中高道长的善名顿时名扬四城,远近皆知,以真人或仙道长相称,连哪家小孩肚子痛时,母亲都会抚摸着孩子说;“孩儿休怕,咱去济世堂让高真人帮你看看去。”
“济世堂”善名远扬之后,前来寻医求药的人更是摩肩擦踵,纷至而来,求医的人一多,高恩华一个人忙不过来,便请了几位年长有经验的医师来铺中帮忙,闲暇时四处登山采药,开炉炼丹。
秋去冬至,建康城一片清寒干冷,空中不见一只飞禽,巷中树叶落光如枯,路人行走间,均是匆匆掩耳抄手而过。
一日晚暮时分,城内炊烟四起,远处家家已燃起灯火,“济世堂”中,王存忠送走那些坐堂医师,正指挥其他店内伙计上板锁店,准备休息。
一辆宽蓬马车“哒、哒、”驰来,一名青年人在店外下马石把马车停稳,蓬车车箱帘纬四垂,从外观看豪华气派,晋室偏隅江南,地少人多,大部分马匹均被征为战马,供给军队骑兵巡逻使用,一般普通士族人家,平日也只能驾乘牛车代步出行。
车帷幄一挑,一名年青婢女钻出马车,进了堂门双手相扣,万福施礼:“奴家求见高真人?”
“贫道在此。”高恩华连忙迎上一步,一笑回礼“女居士有何指教?”
“小主患病日久,百治不愈,家主今闻高真人医术高明,特命奴家来请真人移步到府中医治。”年青婢女露齿一笑,口中露出一对小虎牙。
“贵府小主有何病症,女居士可知晓?”
“小主夜不能寐,好似、”年青婢女略一犹豫,又说:“好似被恶鬼缠身,常在睡梦中惊醒,具体症状还请真人移步府中详询家主。”
“恶鬼缠身?”高恩华悠悠一笑,道:“看来贫道一去治病,二去捉鬼,倒是个极好人选,走吧。”
年青婢女露出小虎牙一笑,连忙跑到堂外下马石边,挑开车帷帘,说:“高真人快请,夜色将至,城中要宵禁了。”
“瞧完病,能送贫道回来么?”
“真人放心,一定能。”
“啪”马鞭挥起,马车轮滚滚驶上大道,“哒、哒、”声中穿街走巷,一路向西北方向的台城而去,车厢外只能听到风呜呜吹过的声音,马车中年青婢女一言不发,气氛显的神秘诡异。
高恩华偷眼一看,趁年青婢女不注意,悄然曲指掐诀,一股若有若无的青芒顿时散出车外,窥查马车四周状况,心中暗忖;求医者用得起马车,多半属于士族豪门人家,专选暮时宵禁时登门求医,年青婢女言称闹鬼,病主所得之病,要么属于闺房秘闻,不便为外人所知,要么属于不治绝症。
前朝曾有嵇康、阮籍等竹林七贤,以奇立独行闻名于世,七贤再奇特,也只是七个人躲在竹林中喝喝酒,弹弹琴,相互发发牢骚。
如今建康城中,满大街都是奇行怪事,年轻士族子弟都在挖空心思出风头,谁若本分做人,反显与众不同。
从小桥上,突然冲下来一名全身黑衣侠士打扮的青年,手舞宝剑,一路追逐空气狂砍,不要惊慌,青年侠士只因服“五石散”过量、在持剑砍苍蝇消散。
秦淮河边,一名头顶一字巾,身穿宽袍大袖的名士,一边款款高歌,一边不断在袍袖中抠索,然后抛进嘴中咀嚼,不用好奇,文士其实不是在吃甜瓜子,只是在吃袍袖中的虱子。
醉江楼前,一头牛突然一声长哞,酒楼中一群正在吃饭的士族子弟中,几名抹脂涂粉,佩带香囊的男子顿时被吓晕。
遣车求医的病主虽然神秘,但算不上特别怪异,何况高恩华心中另有所持。
天色渐暗,车厢内漆黑如墨,车辆过了几道守卫森然的城门哨卡,车窗外、有兵士仔细盘查的询问声,驾车青年好象亮出了什么令牌,马车迅速放行通过。
马蹄哒哒声中,又向前走了一会,最后“吁”的一声中停了下来,驾车年青人掀开车帘,请高恩华下了马车。
寒夜静谧,月华初升,四周一栋栋楼阁阴影斑驳,象一尊尊野兽伏在月色下向高恩华冷冷窥视。
一束明亮灯光在一片阴影中闪烁,灯光神秘温馨,逐散了寒冷,令高恩华心生欢喜向往之意。
“高真人请在此稍侯。”年青婢女在身边轻声道:“奴家进去和主人通报,顷刻便回。”
高恩华微微颌首,看着年青婢女慢慢走进光亮中,约一盏茶时间后,婢女轻轻自光亮中奔出,近前施礼道:“主人有请高真人进室内诊病。”
明亮灯光从一间殿室中传出,婢女推开室门,室内光线瞬间铺泻满地,寒风中飘出一缕沁人心脾的淡淡香味,香味若有若无,在鼻间萦绕不散。
高恩华迈步进室,室内烛火有些摇曳晃眼,中间竖起一道八扇檀木山水屏风,将殿室隔成内外两间,外间四周帐幔轻摇,墙边摆有各式的金色薰香炉、青雀铜烛台、檀木桌案、桌案脚处刻有不同的流线花纹,一看满室均是名贵不菲之物。
一位娟秀的中年女子从内间转出,向高恩华上下打量一番,然后嫣然一笑,万福施礼:“奴家姓李,久闻高道长大名,寒夜打扰,实属不当,只是小主久病不愈,还请高道长出手医治。”
“贫道身为医师,替人看病,乃属份内之事。”高恩华一笑还礼,四下张望:“请问病主在哪里?”
“小主自小怕见生人,得病后因惊吓过度,对陌生人更是万分畏惧,能否请高道长悬丝诊脉?”李姓女子低声垦求。
“行,那就悬丝诊脉。”高恩华自幼修习道术太玄诀,悬丝诊脉倒是小事一桩,心中对内间的病主身份更加好奇。
“高真人接线。”年青婢女从里间牵出一根红色丝线来,递给高恩华,一切显然早有准备。
高恩华默运太玄诀,蔼蔼灵力通过丝线,查探病主脉象,丝线另一端传来的脉象细涩纤弱,与普通人相同,只是略显虚弱,并无找到任何特别怪异之处,又往复查探数次,仍然没有找到具体病症。
“可否将以往医师开过的单子,拿给贫道看看?”
“春桃将以往医单全部取来,给高道长过目。”李姓女子一直站在高恩华对面,面上微微闪出一丝不信任神色,但仍然吩附年青婢女捧出一叠医单,递给高恩华。
数张药单上字迹不同,所用草药大同小异,全是宁神补气的方子,稍有变化的,只是不同草药的重量调整而已。
“能否将贵主的病症从头一一说清楚?”
“小主近来在睡梦中,梦见自已无翼而飞,或面临深渊,或有青面小鬼近身,心中恐惧万分,久而久之便畏惧入睡,身心疲惫万分,请了诸多医师诊诒无效后,也曾请过米教道士来驱鬼辟邪,一切仍不见效。”
“请米教道士来驱鬼辟邪?”高恩华略有所思,随后询问:“贵主怪症可是从冬至后突然发病?”
“对啊,道长所言不差。”李姓女子脸上顿时生出一抹希望,双目一亮:“高道长乃道门之士,可否再替小主仔细看看?看看是否有、有、、”声音越说越低,但话中含意确十分清楚。
高恩华重新捏稳丝线,默运太玄诀,将灵力透过丝线向病主体内深处漫走,灵力刚至病人胸腹间,一股戾气倏地乍现,戾气中倏地出现一双虚幻的青色眼睛,正在警惕的四处查看。
建康城东傍钟山,南枕秦淮,西倚大江,北临后湖,蜀相诸葛孔明称建康城为:“秣陵地形,钟山龙蟠,石头虎踞,此帝王之宅。”
东晋建武元年,晋元帝司马睿定都建康,后一直偏隅江南,倚仗黄河与长江两道天险屏障,北方燕军胡骑从未南下,虽然晋室境外前秦、后燕、北魏间相互战乱不休,但江南独享太平百余年,一直到孝武帝司马曜登基称帝。
孝武帝初登基时,得太傅谢安相助,励精图治,晋室一度中兴,但随着太傅谢安去世,渐渐终日酗酒忘醉,不思朝政,皇帝不喜欢管事儿,晋室官吏们便无为而冶,乡野间的百姓们自然生息,建康城内繁荣不息,各国的商人往来经商,川流不息。
在美丽的秦淮河边,一片秦砖汉瓦搭建的楼阁之间,不知从什么时间起,悄然开了一家药铺,铺名“济世堂”。
济世堂位置略偏,二进院舍,前铺后院,掌柜的是两名道士,两人师徒相称,师父自称高恩华,徒弟叫王存忠。
高恩华三十余岁,平日里总是一身青衫道袍,身材轩昂伟岸,嘴角间、缱綣着一抹悠悠的笑意.师父喜欢笑,王存忠同样逢人就笑,笑容中充满憨厚善良。
济世堂经营风格独特,铺中普通药材售卖价格非常便宜,有时遇到一些来铺中求医的贫困百姓,直接免费送药治病,有时还应病人邀请登门出诊。
人品好、药便宜,医术好,想不出名都难,两年时间下来,“济世堂”中高道长的善名顿时名扬四城,远近皆知,以真人或仙道长相称,连哪家小孩肚子痛时,母亲都会抚摸着孩子说;“孩儿休怕,咱去济世堂让高真人帮你看看去。”
“济世堂”善名远扬之后,前来寻医求药的人更是摩肩擦踵,纷至而来,求医的人一多,高恩华一个人忙不过来,便请了几位年长有经验的医师来铺中帮忙,闲暇时四处登山采药,开炉炼丹。
秋去冬至,建康城一片清寒干冷,空中不见一只飞禽,巷中树叶落光如枯,路人行走间,均是匆匆掩耳抄手而过。
一日晚暮时分,城内炊烟四起,远处家家已燃起灯火,“济世堂”中,王存忠送走那些坐堂医师,正指挥其他店内伙计上板锁店,准备休息。
一辆宽蓬马车“哒、哒、”驰来,一名青年人在店外下马石把马车停稳,蓬车车箱帘纬四垂,从外观看豪华气派,晋室偏隅江南,地少人多,大部分马匹均被征为战马,供给军队骑兵巡逻使用,一般普通士族人家,平日也只能驾乘牛车代步出行。
车帷幄一挑,一名年青婢女钻出马车,进了堂门双手相扣,万福施礼:“奴家求见高真人?”
“贫道在此。”高恩华连忙迎上一步,一笑回礼“女居士有何指教?”
“小主患病日久,百治不愈,家主今闻高真人医术高明,特命奴家来请真人移步到府中医治。”年青婢女露齿一笑,口中露出一对小虎牙。
“贵府小主有何病症,女居士可知晓?”
“小主夜不能寐,好似、”年青婢女略一犹豫,又说:“好似被恶鬼缠身,常在睡梦中惊醒,具体症状还请真人移步府中详询家主。”
“恶鬼缠身?”高恩华悠悠一笑,道:“看来贫道一去治病,二去捉鬼,倒是个极好人选,走吧。”
年青婢女露出小虎牙一笑,连忙跑到堂外下马石边,挑开车帷帘,说:“高真人快请,夜色将至,城中要宵禁了。”
“瞧完病,能送贫道回来么?”
“真人放心,一定能。”
“啪”马鞭挥起,马车轮滚滚驶上大道,“哒、哒、”声中穿街走巷,一路向西北方向的台城而去,车厢外只能听到风呜呜吹过的声音,马车中年青婢女一言不发,气氛显的神秘诡异。
高恩华偷眼一看,趁年青婢女不注意,悄然曲指掐诀,一股若有若无的青芒顿时散出车外,窥查马车四周状况,心中暗忖;求医者用得起马车,多半属于士族豪门人家,专选暮时宵禁时登门求医,年青婢女言称闹鬼,病主所得之病,要么属于闺房秘闻,不便为外人所知,要么属于不治绝症。
前朝曾有嵇康、阮籍等竹林七贤,以奇立独行闻名于世,七贤再奇特,也只是七个人躲在竹林中喝喝酒,弹弹琴,相互发发牢骚。
如今建康城中,满大街都是奇行怪事,年轻士族子弟都在挖空心思出风头,谁若本分做人,反显与众不同。
从小桥上,突然冲下来一名全身黑衣侠士打扮的青年,手舞宝剑,一路追逐空气狂砍,不要惊慌,青年侠士只因服“五石散”过量、在持剑砍苍蝇消散。
秦淮河边,一名头顶一字巾,身穿宽袍大袖的名士,一边款款高歌,一边不断在袍袖中抠索,然后抛进嘴中咀嚼,不用好奇,文士其实不是在吃甜瓜子,只是在吃袍袖中的虱子。
醉江楼前,一头牛突然一声长哞,酒楼中一群正在吃饭的士族子弟中,几名抹脂涂粉,佩带香囊的男子顿时被吓晕。
遣车求医的病主虽然神秘,但算不上特别怪异,何况高恩华心中另有所持。
天色渐暗,车厢内漆黑如墨,车辆过了几道守卫森然的城门哨卡,车窗外、有兵士仔细盘查的询问声,驾车青年好象亮出了什么令牌,马车迅速放行通过。
马蹄哒哒声中,又向前走了一会,最后“吁”的一声中停了下来,驾车年青人掀开车帘,请高恩华下了马车。
寒夜静谧,月华初升,四周一栋栋楼阁阴影斑驳,象一尊尊野兽伏在月色下向高恩华冷冷窥视。
一束明亮灯光在一片阴影中闪烁,灯光神秘温馨,逐散了寒冷,令高恩华心生欢喜向往之意。
“高真人请在此稍侯。”年青婢女在身边轻声道:“奴家进去和主人通报,顷刻便回。”
高恩华微微颌首,看着年青婢女慢慢走进光亮中,约一盏茶时间后,婢女轻轻自光亮中奔出,近前施礼道:“主人有请高真人进室内诊病。”
明亮灯光从一间殿室中传出,婢女推开室门,室内光线瞬间铺泻满地,寒风中飘出一缕沁人心脾的淡淡香味,香味若有若无,在鼻间萦绕不散。
高恩华迈步进室,室内烛火有些摇曳晃眼,中间竖起一道八扇檀木山水屏风,将殿室隔成内外两间,外间四周帐幔轻摇,墙边摆有各式的金色薰香炉、青雀铜烛台、檀木桌案、桌案脚处刻有不同的流线花纹,一看满室均是名贵不菲之物。
一位娟秀的中年女子从内间转出,向高恩华上下打量一番,然后嫣然一笑,万福施礼:“奴家姓李,久闻高道长大名,寒夜打扰,实属不当,只是小主久病不愈,还请高道长出手医治。”
“贫道身为医师,替人看病,乃属份内之事。”高恩华一笑还礼,四下张望:“请问病主在哪里?”
“小主自小怕见生人,得病后因惊吓过度,对陌生人更是万分畏惧,能否请高道长悬丝诊脉?”李姓女子低声垦求。
“行,那就悬丝诊脉。”高恩华自幼修习道术太玄诀,悬丝诊脉倒是小事一桩,心中对内间的病主身份更加好奇。
“高真人接线。”年青婢女从里间牵出一根红色丝线来,递给高恩华,一切显然早有准备。
高恩华默运太玄诀,蔼蔼灵力通过丝线,查探病主脉象,丝线另一端传来的脉象细涩纤弱,与普通人相同,只是略显虚弱,并无找到任何特别怪异之处,又往复查探数次,仍然没有找到具体病症。
“可否将以往医师开过的单子,拿给贫道看看?”
“春桃将以往医单全部取来,给高道长过目。”李姓女子一直站在高恩华对面,面上微微闪出一丝不信任神色,但仍然吩附年青婢女捧出一叠医单,递给高恩华。
数张药单上字迹不同,所用草药大同小异,全是宁神补气的方子,稍有变化的,只是不同草药的重量调整而已。
“能否将贵主的病症从头一一说清楚?”
“小主近来在睡梦中,梦见自已无翼而飞,或面临深渊,或有青面小鬼近身,心中恐惧万分,久而久之便畏惧入睡,身心疲惫万分,请了诸多医师诊诒无效后,也曾请过米教道士来驱鬼辟邪,一切仍不见效。”
“请米教道士来驱鬼辟邪?”高恩华略有所思,随后询问:“贵主怪症可是从冬至后突然发病?”
“对啊,道长所言不差。”李姓女子脸上顿时生出一抹希望,双目一亮:“高道长乃道门之士,可否再替小主仔细看看?看看是否有、有、、”声音越说越低,但话中含意确十分清楚。
高恩华重新捏稳丝线,默运太玄诀,将灵力透过丝线向病主体内深处漫走,灵力刚至病人胸腹间,一股戾气倏地乍现,戾气中倏地出现一双虚幻的青色眼睛,正在警惕的四处查看。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