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1 第一章 读书救不了大宋
- 2 第二章 天降圣王(1)
- 3 第三章 天降圣王(2)
- 4 第四章 祖宗(1)
- 5 第五章 祖宗(2)
- 6 第六章 祖宗(3)
- 7 第七章 母慈子孝
- 8 第八章 立威(1)
- 9 第九章 立威(2)
- 10 第十章 交易
- 11 第十一章 南厅
- 12 第十二章 好水川之梦
- 13 第十三章 富弼(1)
- 14 第一十四章 富弼(2)
- 15 第十五章 富弼(3)
- 16 第一十六章 参政(1)
- 17 第一十七章 参政(2)
- 18 第一十八章 参政(3)
- 19 第一十九章 参政(4)
- 20 第二十章 参政(5)
- 21 第二十一章 国公千秋(1)
- 22 第二十二章 国公千秋(2)
- 23 第二十三章 国公千秋(3)
- 24 第二十四章 国公千秋(4)
- 25 第二十五章 世宦之家的智慧
- 26 第二十六章 倾国才人(1)
- 27 第二十六章 倾国才人(2)
- 28 第二十七章 一忠遮百丑
- 29 第二十八章 风流官家
- 30 第二十九章 外戚(1)
- 31 第三十一章 外戚(2)
- 32 第三十二章 忽闻汴京有圣王(1)
- 33 第三十三章 忽闻汴京有圣王(2)
- 34 第三十四章 忽闻汴京有圣王(3)
- 35 第三十五章 元昊气晕了(1)
- 36 第三十六章 元昊气晕了(2)
- 37 第三十七章 元昊被气晕了(3)
- 38 第三十八章 国公圣明(1)
- 39 第三十九章 国公圣明(2)
- 40 第四十章 国公圣明(3)
- 41 第四十一章 国公圣明(4)
- 42 第四十二章 国公圣明(5)
- 43 第四十三章 国公圣明(6)
- 44 第四十四章 知人善用(1)
- 45 第四十五章 知人善用(2)
- 46 第四十六章 良才美玉
- 47 第四十六章 狄青正壮年
- 48 第四十八章 屁股决定脑袋
- 49 第四十九章 前世阴霾
- 50 第五十章 帝王之心
- 51 第五十一章 甘昭吉(1)
- 52 第五十二章 甘昭吉(2)
- 53 第五十三章 借力打力
- 54 第五十四章 打草惊蛇(1)
- 55 第五十五章 打草惊蛇(2)
- 56 第五十六章 人事纷纷
- 57 第五十六章 牛痘一出天下惊(1)
- 58 第五十七章 牛痘一出天下惊(2)
- 59 第五十九章 只有充钱才可以变得更强
- 60 第六十章 小报
- 61 第六十一章 滚刀肉
- 62 第六十二章 富弼办小报
- 63 第六十三章 姜还是老的辣
- 64 第六十四章 君心如刀
- 65 第六十五章 用人之道
- 66 第六十六章 工具
- 67 第六十七节 奸臣的手段
- 68 第六十七章 落子定川寨
- 69 第六十九章 预设伏笔
- 70 第七十章 头大的官家
- 71 第七十一章 不能坐以待毙
- 72 第七十二章 鸡汤没喝够啊!
- 73 第七十三章 一切尽在掌握
- 74 第七十四章 人质
- 75 第七十五章 实验的想法
- 76 第七十六章 洗脑(1)
- 77 第七十七章 洗脑(2)
- 78 第七十八章 实验(2)
- 79 第七十九章 实验(2)
- 80 第八十章 实验(3)
- 81 第八十一章 潜龙在渊(1)
- 82 第八十二章 潜龙在渊(2)
- 83 第八十三章 惊雷(1)
- 84 第八十四章 惊雷(2)
- 85 第八十五章 大宋掷弹兵(1)
- 86 第八十六章 大宋掷弹兵(2)
- 87 第八十七章 恰同学少年
- 88 第八十八章 青唐来使(1)
- 89 第八十九章 青唐来使(2)
- 90 第九十章 缘由
- 91 第九十一章 爱是一道光
- 92 第九十二章 心急吃不了热豆腐
- 93 第九十三章 惊变(1)
- 94 第九十四章 惊变(2)
- 95 第九十五章 唐王(1)
- 96 第九十六章 唐王(2)
- 97 第九十七章 孝子(1)
- 98 第九十八章 孝子(2)
- 99 第九十九章 听政(1)
- 100 第一百章 听政(2)
- 101 第一百零一章 入中之谋
- 102 第一百零二章 回禀
- 103 第一百零三章 父子计议
- 104 第一千零四章 父子的不同
- 105 第一百零五章 吐蕃使者
- 106 第一百零六节 辽国谋议(1)
- 107 第一百零七章 辽国谋议(2)
- 108 第一百零八章 边事(1)
- 109 第一百零九章 边事(2)
- 110 第一百一十章 御前会议(1)
- 111 第一百一十一章 御前会议(2)
- 112 第一百一十二章 大洋的馈赠(1)
- 113 第一百一十三章 大洋的馈赠(2)
- 114 第一百一十四章 挑拨离间(1)
- 115 第一百一十五章 挑拨离间(2)
- 116 第一百一十六章 救命稻草
- 117 第一百一十七章 G2 (1)
- 118 第一百一十八章 G2(2)
- 119 第一百一十九章 G2(3)
- 120 第一百二十章 汉家阿舅
- 121 第一百二十一章 庆暦之盟(1)
- 122 第一百二十二章 庆暦之盟(2)
- 123 第一百二十三章 庆暦之盟(3)
- 124 第一百二十四章 暴君
- 125 第一百二十五章 唐王爷爷(1)
- 126 第一百二十六章 唐王爷爷(2)
- 127 第一百二十七章 藩部
- 128 第一百二十八章 西贼(1)
- 129 第一百二十九章 西贼(2)
- 130 第一百三十章 入寇(1)
- 131 第一百三十一节 入寇(2)
- 132 第一百三十二章 兵危(1)
隐藏
显示工具栏
第八章 立威(1)
第八章 立威(1)
曹皇后美滋滋的抱着怀中的小皇子,感受着怀中小小的人儿的孺慕与亲昵。她心中满满的都是欢喜。
看着这个小皇子,更是越看越喜欢,越看越宠溺。
于是,便命人取来自己在大相国寺求来的长命锁,戴到赵昕身上,口中念念有词:“菩萨保佑,佛祖慈悲,庇佑吾儿春秋长乐,福顺安康!”
赵昕见此,当即就抓住那长命锁,和抓住了什么宝贝一样,死死的攥在手中。
左右见而奇之,曹皇后一个贴身侍女胆子比较大,便轻声问着:“国公,您为何如此紧要这长命锁呢?”
赵昕睁着一双纯洁天真可爱的眼睛,认真无比的答道:“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可轻损!何况娘娘赐?”
众人闻言,大惊失色,震撼无比,纷纷跪下来,向曹皇后道喜:“恭喜娘娘,贺喜娘娘……”
曹皇后更是高兴的有些失仪了,抱着赵昕是亲了又亲,只恨不得时时刻刻将这个小心肝带在身边。
只是,宫中自有规矩,在官家没发话前,她这个皇后,也只能每日定时来探望一下。
这就有些不美了!
想了想,曹皇后忽地笑了起来。
她将赵昕放到床榻上,又随手叫来官家派来专门照顾这位小国公的内殿都头王守规,轻声吩咐道:“王都头,国公在此,务必须得仔细照顾,切切不可有丝毫闪失,不然吾定不饶你!”
“娘娘放心!”王守规是一个大约五十来岁的宦官,看上去身材瘦弱,皮肤被太阳晒得黝黑黝黑的,看上去根本不像这宫中养尊处优的大宦官,反倒是像乡下的老农,他非常恭敬的在曹皇后面前拜道:“早先,张才人已经命人来嘱托过老臣了……”
曹皇后闻言,脸色微变,然后迅速的笑了起来:“张家妹妹仔细的好!吾定当亲自去宁华殿相谢!”
王守规于是长身再拜,以额贴地。
曹皇后则站起来,回头再看了一眼自己的小心肝,在众多侍女、宦官簇拥下,拂袖而去。
赵昕将这一切都收在眼中。
他自然明白,方才发生的一切,就是一场堪比后世宫斗小说中的经典场面。
皇后与皇帝宠妃之间的勾心斗角。
只是……
赵昕深深的看了一眼那个依然跪在他的床榻前,以额贴地,不敢抬头的王都头。
他微微的笑了起来。
这个宦官可不是一般人啊!
这位内殿头王守规,可是他父亲赵祯的绝对心腹!
虽然官衔仅仅只是一个内侍殿头,在大宋的高阶宦官中,不过是一个中层官衔而已,在其上面还有着六个级别。
但是,和文官们一样,大宋宦官的地位高低与官阶大小,不是看官衔,而是看他管什么?
而王守规除了内侍殿头这个宦官官阶外,可还有着带御器械的加官。
这个官职就不简单了。
后世所谓的御前带刀侍卫,在宋代就是加了带御器械的宦官。
他们是君王的绝对亲信、心腹,在宫内则侍卫御前左右,为君王的最后一道防线,而出外则为监军、监察,代君行权,就是后世影视剧里那种专门给皇帝打小报告,陷害忠良的家伙。
而且,王守规还不止是一个人。
他有个哥哥叫王守忠,这个人就更不得了了!
大宋宦官机构叫内侍省,内侍省最贵为入内内侍都知,入内内侍都知,可以理解为后世的总管大太监。
而王守忠就是现在的入内内侍都知,而且以入内内侍都知勾当皇城司公事。
什么意思?
简单的来说,王守忠现在是以东厂督公兼锦衣卫指挥使。
而在宋代,能做到这个位置的宦官,无不是皇帝最亲信、最信任的宦官。
王家兄弟,哥哥当厂公,弟弟为御前侍卫。
在如今的大宋王朝,可谓权势滔天。
不客气的说,就是当朝的执政、宰辅,见了他们兄弟也得拱拱手,尊称一句‘王公’。
至少也得以其职官敬称!
但现在王守规却摆明了唯那位如今住在宁华殿的张才人马首是瞻。
这就太有意思了!
“朕前世竟不知此!”赵昕心里笑了起来:“有趣!有趣!”
宫中妃嫔的斗争和赵昕无关,他也不太想去管。
但是,王守规、王守忠兄弟,他却是不想管也得管了。
不然晚上睡觉恐怕都睡不踏实!
“王卿……”赵昕看着王守规忽然问道:“阿耶可是近期有意进张娘娘为修媛?”
自唐以来,皇帝后宫妃嫔等级就已经明确下来了。
皇后最贵,母仪天下,可以以陛下相称,甚至能称孤道寡!
已故的章献明肃太后垂帘听政的时候,便曾以皇帝才能用的称呼‘朕’而自称,后来经过台谏官的建议后才改以‘吾’自称。
皇后之下是五妃,五妃下是九嫔,九嫔之下才是各种婕妤、美人、才人。
才人下面就是各种夫人、郡夫人、郡君之类的不入流封号,其地位相当于后世的临时工或者事业单位,是没有编制(名分)的。
而才人以上,才算是皇帝的正式妃嫔,有名分了。
但才人只是最低级的妃嫔,属于后宫妃嫔守门员,地位也就正五品而已。
而修媛则是九嫔之一,正二品!
恰好现在的后宫里,除了皇后曹氏外,其下的五妃九嫔全部空缺。
这是因为,景佑二年,废后郭氏暴毙,直接导致了赵昕的父亲暴怒,尽逐先前所封诸妃。
于是,在目前这个情况下,只要有人进位九嫔,就可以在事实上成为仅次于皇后的贵妃!
而赵昕恰好记得,在前世的时候,再过两个月,他的父亲赵祯就要册封那位张才人为修媛。
一下子就打破了整个皇城的格局,更引发了一系列连锁反应,甚至导致了一场兵变。
前世的时候,赵昕忙着装傻充愣,对于这些事情都是后知后觉,所知寥寥。
但现在,当他亲耳听到王守规与曹皇后的对话,亲眼看到这位内殿都头、带御器械在曹皇后面前冷语顶撞。
再将他前世所知所闻一联系,心中立刻就和镜子一样敞亮起来。
别看后世史书上,大宋王朝的前中期宦官们好似隐形了一样。
但,前世君临天下三十多年的赵昕,却是清楚的很。
大宋宦官们,从未缺席这天下,这朝堂的博弈与争斗。
只不过,大宋文官们实在太强了。
强到文官的光芒,遮蔽了一切,让世人误以为,这大宋就是文官士大夫说了算!
但哪有这么容易的事情?
大宋帝王们,对强大的文官士大夫集团是拼命的想方设法的分而化之,以‘大小相制’的策略,弱化其权,用‘异论相搅’的理论给他们使绊子。
哪里会放过宦官这件有利的武器?
皇城司的存在,就是大宋天子,不愿放弃宦官这件利器的例证!
赵昕前世就没少用宦官们去牵制甚至监视文臣大将。
对于这些家伙的心思和想法,实在是太清楚不过了。
这宫中大部分的宦官,都是机会主义者。
忠诚?
那是有利的时候才会拥有的品质。
趋炎附势、见风使舵,就是彼辈的秉性!
王守规却是被吓了一大跳,他看着那位坐在床榻上的国公,额头上冷汗直冒。
“国公……您说什么?”他小心翼翼的问着。
“孤问爱卿,阿耶是否近期有进张娘娘为修媛的打算?”赵昕似笑非笑的看着这个宦官,小小的身子,看上去弱不禁风,但说出来话落到王守规耳中,却仿佛地府之中吹出来的阴风,让他肝胆战栗,几乎魂飞魄散。
于是,王守规看着赵昕的眼神,彻底变了。
他战战兢兢的膜拜着:“国公,老臣不过官家下仆,哪里有胆子探听官家的宫闱安排?”
“您,折煞老臣了!”
说完,这位在外面威风八面的大宦官,便拼命的磕起头来。
磕的头破血流,鲜血淋漓。
恰在此时,一个人影在殿中屏风外闪过,一双眼睛悄咪咪的窥伺过来。
赵昕抬眼一看,微笑不语。
他知道,那屏风后面的,当是现在奉命侍奉他起居,照顾他身体的那位新晋翰林医官使、提举太医局许希。
许希是读书人,也是文官。
这正是赵昕的底气所在,也是他敢试探甚至逼问王守规的道理。
大小相制,异论相搅。
大宋的祖宗制度,不止体现在朝堂上、军旅中、地方上,也体现在宫闱中、妃嫔间。
必是一环扣一环,定是互相监督、互相交叉,互相威胁,平衡无处不在!
就如现在赵昕的起居生活。
抚养他的,有三位妃嫔:皇后曹氏、才人张氏、生母苗氏。
负责安排伺候和服务他的,是面前的这位内殿头、带御器械,但经受诸般汤药、监督上下人等的却是那位在屏风后的翰林医官使。
就连汇报,这两人也是分开的。
其中王守规主要负责向内侍省汇报、备案、存档。
而许希则要将相关文牍、档案、记录,送去中书省,交给专门掌管皇室档案的起居舍人入档。
换而言之,现在发生的事情,因为涉及到了赵昕这个皇子、国本。
所以,最迟在今天傍晚就会报告给在京的宰辅与执政们。
故赵昕无所畏惧,根本不担心发生东汉的梁冀故事。
在当前的大宋体制下,除非兵变,乱兵杀到赵昕面前,不然,没有人能动他一根寒毛。
前世让他头疼不已的祖宗制度,现在就是赵昕最大的护身符。
说句不客气的话,即使是王守规这样的官家心腹,现在只要一句话说错,或者让赵昕说出半个否定他的词,明天一早,台谏官们就要发疯了。
大宋的台谏官有多疯?
赵昕前世已经见识过无数次了!
“行了……”赵昕看着王守规,直到后者额头都磕破,鲜血流满了脸颊才摆手道:“卿何必如此敏感?孤也就是随口一问罢了!”
“既然爱卿不知道,那孤再问问其他人好了……”他微笑着:“譬如说……张都知……”
王守规闻言,瞬间脖子凉梭梭的,手脚惧颤。
和朝堂一样,大宋皇城之中的内侍宦官,也是分了好几个不同的山头的。
而寿国公口中所言的‘张都知’,恰好是他与乃兄的死对头!
而且,无论是地位、官阶与职权,都远在他之上,就连在官家面前的地位,也远远高过他这个‘区区’内殿头。
人家不仅仅是和他兄长一样的入内内侍省都知,还遥领恩州刺史,以本官提举在京诸司库务,是实权在握,可以入殿称臣的大宦官!
不客气的说,若那位张都知真的被寿国公召来。
那么等待他的只有两个下场:要么灰溜溜的滚出皇城,去岭南某个偏僻的州、军待着,祈祷不要死在路上;要么一杯毒酒,三尺白绫为赐。说不定还会连累乃兄,被贬州郡,甚至不得不去先帝神庙扫洒祭祀,吃冷猪肉。
于是,王守规趴在地上,连动都不敢动了,尽管如今还是二月,但他的内衣却已经全数湿透。
“卿太紧张了……”赵昕看着他,悠悠的道:“还是下去休息吧!”
王守规如蒙大赦,忙不迭的磕头谢恩:“国公仁圣,老臣铭感五内!”说着,不顾自己鲜血淋漓的额头,重重的在再磕了几个头,然后站起身来,长身再拜,恭恭敬敬的趋步退出。
直到走出殿门,来到回廊之中。
望着这庭院里渐渐有了绿意的花草树木,王守规重重的叹了口气:“吾今日始知圣人之威!”
看着这个小皇子,更是越看越喜欢,越看越宠溺。
于是,便命人取来自己在大相国寺求来的长命锁,戴到赵昕身上,口中念念有词:“菩萨保佑,佛祖慈悲,庇佑吾儿春秋长乐,福顺安康!”
赵昕见此,当即就抓住那长命锁,和抓住了什么宝贝一样,死死的攥在手中。
左右见而奇之,曹皇后一个贴身侍女胆子比较大,便轻声问着:“国公,您为何如此紧要这长命锁呢?”
赵昕睁着一双纯洁天真可爱的眼睛,认真无比的答道:“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可轻损!何况娘娘赐?”
众人闻言,大惊失色,震撼无比,纷纷跪下来,向曹皇后道喜:“恭喜娘娘,贺喜娘娘……”
曹皇后更是高兴的有些失仪了,抱着赵昕是亲了又亲,只恨不得时时刻刻将这个小心肝带在身边。
只是,宫中自有规矩,在官家没发话前,她这个皇后,也只能每日定时来探望一下。
这就有些不美了!
想了想,曹皇后忽地笑了起来。
她将赵昕放到床榻上,又随手叫来官家派来专门照顾这位小国公的内殿都头王守规,轻声吩咐道:“王都头,国公在此,务必须得仔细照顾,切切不可有丝毫闪失,不然吾定不饶你!”
“娘娘放心!”王守规是一个大约五十来岁的宦官,看上去身材瘦弱,皮肤被太阳晒得黝黑黝黑的,看上去根本不像这宫中养尊处优的大宦官,反倒是像乡下的老农,他非常恭敬的在曹皇后面前拜道:“早先,张才人已经命人来嘱托过老臣了……”
曹皇后闻言,脸色微变,然后迅速的笑了起来:“张家妹妹仔细的好!吾定当亲自去宁华殿相谢!”
王守规于是长身再拜,以额贴地。
曹皇后则站起来,回头再看了一眼自己的小心肝,在众多侍女、宦官簇拥下,拂袖而去。
赵昕将这一切都收在眼中。
他自然明白,方才发生的一切,就是一场堪比后世宫斗小说中的经典场面。
皇后与皇帝宠妃之间的勾心斗角。
只是……
赵昕深深的看了一眼那个依然跪在他的床榻前,以额贴地,不敢抬头的王都头。
他微微的笑了起来。
这个宦官可不是一般人啊!
这位内殿头王守规,可是他父亲赵祯的绝对心腹!
虽然官衔仅仅只是一个内侍殿头,在大宋的高阶宦官中,不过是一个中层官衔而已,在其上面还有着六个级别。
但是,和文官们一样,大宋宦官的地位高低与官阶大小,不是看官衔,而是看他管什么?
而王守规除了内侍殿头这个宦官官阶外,可还有着带御器械的加官。
这个官职就不简单了。
后世所谓的御前带刀侍卫,在宋代就是加了带御器械的宦官。
他们是君王的绝对亲信、心腹,在宫内则侍卫御前左右,为君王的最后一道防线,而出外则为监军、监察,代君行权,就是后世影视剧里那种专门给皇帝打小报告,陷害忠良的家伙。
而且,王守规还不止是一个人。
他有个哥哥叫王守忠,这个人就更不得了了!
大宋宦官机构叫内侍省,内侍省最贵为入内内侍都知,入内内侍都知,可以理解为后世的总管大太监。
而王守忠就是现在的入内内侍都知,而且以入内内侍都知勾当皇城司公事。
什么意思?
简单的来说,王守忠现在是以东厂督公兼锦衣卫指挥使。
而在宋代,能做到这个位置的宦官,无不是皇帝最亲信、最信任的宦官。
王家兄弟,哥哥当厂公,弟弟为御前侍卫。
在如今的大宋王朝,可谓权势滔天。
不客气的说,就是当朝的执政、宰辅,见了他们兄弟也得拱拱手,尊称一句‘王公’。
至少也得以其职官敬称!
但现在王守规却摆明了唯那位如今住在宁华殿的张才人马首是瞻。
这就太有意思了!
“朕前世竟不知此!”赵昕心里笑了起来:“有趣!有趣!”
宫中妃嫔的斗争和赵昕无关,他也不太想去管。
但是,王守规、王守忠兄弟,他却是不想管也得管了。
不然晚上睡觉恐怕都睡不踏实!
“王卿……”赵昕看着王守规忽然问道:“阿耶可是近期有意进张娘娘为修媛?”
自唐以来,皇帝后宫妃嫔等级就已经明确下来了。
皇后最贵,母仪天下,可以以陛下相称,甚至能称孤道寡!
已故的章献明肃太后垂帘听政的时候,便曾以皇帝才能用的称呼‘朕’而自称,后来经过台谏官的建议后才改以‘吾’自称。
皇后之下是五妃,五妃下是九嫔,九嫔之下才是各种婕妤、美人、才人。
才人下面就是各种夫人、郡夫人、郡君之类的不入流封号,其地位相当于后世的临时工或者事业单位,是没有编制(名分)的。
而才人以上,才算是皇帝的正式妃嫔,有名分了。
但才人只是最低级的妃嫔,属于后宫妃嫔守门员,地位也就正五品而已。
而修媛则是九嫔之一,正二品!
恰好现在的后宫里,除了皇后曹氏外,其下的五妃九嫔全部空缺。
这是因为,景佑二年,废后郭氏暴毙,直接导致了赵昕的父亲暴怒,尽逐先前所封诸妃。
于是,在目前这个情况下,只要有人进位九嫔,就可以在事实上成为仅次于皇后的贵妃!
而赵昕恰好记得,在前世的时候,再过两个月,他的父亲赵祯就要册封那位张才人为修媛。
一下子就打破了整个皇城的格局,更引发了一系列连锁反应,甚至导致了一场兵变。
前世的时候,赵昕忙着装傻充愣,对于这些事情都是后知后觉,所知寥寥。
但现在,当他亲耳听到王守规与曹皇后的对话,亲眼看到这位内殿都头、带御器械在曹皇后面前冷语顶撞。
再将他前世所知所闻一联系,心中立刻就和镜子一样敞亮起来。
别看后世史书上,大宋王朝的前中期宦官们好似隐形了一样。
但,前世君临天下三十多年的赵昕,却是清楚的很。
大宋宦官们,从未缺席这天下,这朝堂的博弈与争斗。
只不过,大宋文官们实在太强了。
强到文官的光芒,遮蔽了一切,让世人误以为,这大宋就是文官士大夫说了算!
但哪有这么容易的事情?
大宋帝王们,对强大的文官士大夫集团是拼命的想方设法的分而化之,以‘大小相制’的策略,弱化其权,用‘异论相搅’的理论给他们使绊子。
哪里会放过宦官这件有利的武器?
皇城司的存在,就是大宋天子,不愿放弃宦官这件利器的例证!
赵昕前世就没少用宦官们去牵制甚至监视文臣大将。
对于这些家伙的心思和想法,实在是太清楚不过了。
这宫中大部分的宦官,都是机会主义者。
忠诚?
那是有利的时候才会拥有的品质。
趋炎附势、见风使舵,就是彼辈的秉性!
王守规却是被吓了一大跳,他看着那位坐在床榻上的国公,额头上冷汗直冒。
“国公……您说什么?”他小心翼翼的问着。
“孤问爱卿,阿耶是否近期有进张娘娘为修媛的打算?”赵昕似笑非笑的看着这个宦官,小小的身子,看上去弱不禁风,但说出来话落到王守规耳中,却仿佛地府之中吹出来的阴风,让他肝胆战栗,几乎魂飞魄散。
于是,王守规看着赵昕的眼神,彻底变了。
他战战兢兢的膜拜着:“国公,老臣不过官家下仆,哪里有胆子探听官家的宫闱安排?”
“您,折煞老臣了!”
说完,这位在外面威风八面的大宦官,便拼命的磕起头来。
磕的头破血流,鲜血淋漓。
恰在此时,一个人影在殿中屏风外闪过,一双眼睛悄咪咪的窥伺过来。
赵昕抬眼一看,微笑不语。
他知道,那屏风后面的,当是现在奉命侍奉他起居,照顾他身体的那位新晋翰林医官使、提举太医局许希。
许希是读书人,也是文官。
这正是赵昕的底气所在,也是他敢试探甚至逼问王守规的道理。
大小相制,异论相搅。
大宋的祖宗制度,不止体现在朝堂上、军旅中、地方上,也体现在宫闱中、妃嫔间。
必是一环扣一环,定是互相监督、互相交叉,互相威胁,平衡无处不在!
就如现在赵昕的起居生活。
抚养他的,有三位妃嫔:皇后曹氏、才人张氏、生母苗氏。
负责安排伺候和服务他的,是面前的这位内殿头、带御器械,但经受诸般汤药、监督上下人等的却是那位在屏风后的翰林医官使。
就连汇报,这两人也是分开的。
其中王守规主要负责向内侍省汇报、备案、存档。
而许希则要将相关文牍、档案、记录,送去中书省,交给专门掌管皇室档案的起居舍人入档。
换而言之,现在发生的事情,因为涉及到了赵昕这个皇子、国本。
所以,最迟在今天傍晚就会报告给在京的宰辅与执政们。
故赵昕无所畏惧,根本不担心发生东汉的梁冀故事。
在当前的大宋体制下,除非兵变,乱兵杀到赵昕面前,不然,没有人能动他一根寒毛。
前世让他头疼不已的祖宗制度,现在就是赵昕最大的护身符。
说句不客气的话,即使是王守规这样的官家心腹,现在只要一句话说错,或者让赵昕说出半个否定他的词,明天一早,台谏官们就要发疯了。
大宋的台谏官有多疯?
赵昕前世已经见识过无数次了!
“行了……”赵昕看着王守规,直到后者额头都磕破,鲜血流满了脸颊才摆手道:“卿何必如此敏感?孤也就是随口一问罢了!”
“既然爱卿不知道,那孤再问问其他人好了……”他微笑着:“譬如说……张都知……”
王守规闻言,瞬间脖子凉梭梭的,手脚惧颤。
和朝堂一样,大宋皇城之中的内侍宦官,也是分了好几个不同的山头的。
而寿国公口中所言的‘张都知’,恰好是他与乃兄的死对头!
而且,无论是地位、官阶与职权,都远在他之上,就连在官家面前的地位,也远远高过他这个‘区区’内殿头。
人家不仅仅是和他兄长一样的入内内侍省都知,还遥领恩州刺史,以本官提举在京诸司库务,是实权在握,可以入殿称臣的大宦官!
不客气的说,若那位张都知真的被寿国公召来。
那么等待他的只有两个下场:要么灰溜溜的滚出皇城,去岭南某个偏僻的州、军待着,祈祷不要死在路上;要么一杯毒酒,三尺白绫为赐。说不定还会连累乃兄,被贬州郡,甚至不得不去先帝神庙扫洒祭祀,吃冷猪肉。
于是,王守规趴在地上,连动都不敢动了,尽管如今还是二月,但他的内衣却已经全数湿透。
“卿太紧张了……”赵昕看着他,悠悠的道:“还是下去休息吧!”
王守规如蒙大赦,忙不迭的磕头谢恩:“国公仁圣,老臣铭感五内!”说着,不顾自己鲜血淋漓的额头,重重的在再磕了几个头,然后站起身来,长身再拜,恭恭敬敬的趋步退出。
直到走出殿门,来到回廊之中。
望着这庭院里渐渐有了绿意的花草树木,王守规重重的叹了口气:“吾今日始知圣人之威!”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