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29 第二十八章 风流官家
- 30 第二十九章 外戚(1)
- 31 第三十一章 外戚(2)
- 32 第三十二章 忽闻汴京有圣王(1)
- 33 第三十三章 忽闻汴京有圣王(2)
- 34 第三十四章 忽闻汴京有圣王(3)
- 35 第三十五章 元昊气晕了(1)
- 36 第三十六章 元昊气晕了(2)
- 37 第三十七章 元昊被气晕了(3)
- 38 第三十八章 国公圣明(1)
- 39 第三十九章 国公圣明(2)
- 40 第四十章 国公圣明(3)
- 41 第四十一章 国公圣明(4)
- 42 第四十二章 国公圣明(5)
- 43 第四十三章 国公圣明(6)
- 44 第四十四章 知人善用(1)
- 45 第四十五章 知人善用(2)
- 46 第四十六章 良才美玉
- 47 第四十六章 狄青正壮年
- 48 第四十八章 屁股决定脑袋
- 49 第四十九章 前世阴霾
- 50 第五十章 帝王之心
- 51 第五十一章 甘昭吉(1)
- 52 第五十二章 甘昭吉(2)
- 53 第五十三章 借力打力
- 54 第五十四章 打草惊蛇(1)
- 55 第五十五章 打草惊蛇(2)
- 56 第五十六章 人事纷纷
- 57 第五十六章 牛痘一出天下惊(1)
- 58 第五十七章 牛痘一出天下惊(2)
- 59 第五十九章 只有充钱才可以变得更强
- 60 第六十章 小报
- 61 第六十一章 滚刀肉
- 62 第六十二章 富弼办小报
- 63 第六十三章 姜还是老的辣
- 64 第六十四章 君心如刀
- 65 第六十五章 用人之道
- 66 第六十六章 工具
- 67 第六十七节 奸臣的手段
- 68 第六十七章 落子定川寨
- 69 第六十九章 预设伏笔
- 70 第七十章 头大的官家
- 71 第七十一章 不能坐以待毙
- 72 第七十二章 鸡汤没喝够啊!
- 73 第七十三章 一切尽在掌握
- 74 第七十四章 人质
- 75 第七十五章 实验的想法
- 76 第七十六章 洗脑(1)
- 77 第七十七章 洗脑(2)
- 78 第七十八章 实验(2)
- 79 第七十九章 实验(2)
- 80 第八十章 实验(3)
- 81 第八十一章 潜龙在渊(1)
- 82 第八十二章 潜龙在渊(2)
- 83 第八十三章 惊雷(1)
- 84 第八十四章 惊雷(2)
- 85 第八十五章 大宋掷弹兵(1)
- 86 第八十六章 大宋掷弹兵(2)
- 87 第八十七章 恰同学少年
- 88 第八十八章 青唐来使(1)
- 89 第八十九章 青唐来使(2)
- 90 第九十章 缘由
- 91 第九十一章 爱是一道光
- 92 第九十二章 心急吃不了热豆腐
- 93 第九十三章 惊变(1)
- 94 第九十四章 惊变(2)
- 95 第九十五章 唐王(1)
- 96 第九十六章 唐王(2)
- 97 第九十七章 孝子(1)
- 98 第九十八章 孝子(2)
- 99 第九十九章 听政(1)
- 100 第一百章 听政(2)
- 101 第一百零一章 入中之谋
- 102 第一百零二章 回禀
- 103 第一百零三章 父子计议
- 104 第一千零四章 父子的不同
- 105 第一百零五章 吐蕃使者
- 106 第一百零六节 辽国谋议(1)
- 107 第一百零七章 辽国谋议(2)
- 108 第一百零八章 边事(1)
- 109 第一百零九章 边事(2)
- 110 第一百一十章 御前会议(1)
- 111 第一百一十一章 御前会议(2)
- 112 第一百一十二章 大洋的馈赠(1)
- 113 第一百一十三章 大洋的馈赠(2)
- 114 第一百一十四章 挑拨离间(1)
- 115 第一百一十五章 挑拨离间(2)
- 116 第一百一十六章 救命稻草
- 117 第一百一十七章 G2 (1)
- 118 第一百一十八章 G2(2)
- 119 第一百一十九章 G2(3)
- 120 第一百二十章 汉家阿舅
- 121 第一百二十一章 庆暦之盟(1)
- 122 第一百二十二章 庆暦之盟(2)
- 123 第一百二十三章 庆暦之盟(3)
- 124 第一百二十四章 暴君
- 125 第一百二十五章 唐王爷爷(1)
- 126 第一百二十六章 唐王爷爷(2)
- 127 第一百二十七章 藩部
- 128 第一百二十八章 西贼(1)
- 129 第一百二十九章 西贼(2)
- 130 第一百三十章 入寇(1)
- 131 第一百三十一节 入寇(2)
- 132 第一百三十二章 兵危(1)
隐藏
显示工具栏
第三十九章 国公圣明(2)
第三十九章 国公圣明(2)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汴京花!
提笔在纸上写下这些文字,富弼的眉头就微微扬了起来。就在五天前,他多了一个差遣——判流内铨!
于是,他成为大宋立国以来,少数的能在四十岁前便判流内铨的文臣!
前途一片大好,未来光明无比!
执政已经再无疑问,宰辅才是他征途的目标!
因为,流内铨虽然位卑但素来权重!
依制,流内铨掌州郡七品以下选人之磨勘与差遣注授!
什么叫执生杀之大权,操荣辱之柄,这就是了!
从现在开始,整个大宋二十二路数百军州镇的幕职官的升迁任免除授注阙,统统归他管!
于是,心中自是豪情万丈,有说不出来的感慨与感叹。
当然,富弼也明白。
他能够以区区的‘右正言知谏院’而判流内铨,不是因为他本人工作有多么好,成绩有多么优秀。
仅仅是因为,他乃是寿国公点名的‘国之铮臣’,于是无论是官家也好,宰辅也罢,都将他自动视为寿国公的臣子。
既然是寿国公的臣子,那么当然要加担子提位子。
不如此,怎能彰显国公的英明神武与聪智明睿?
所以,他的岳父,三司使兼同知枢密院事晏殊前些天刚刚回到汴京,屁股都没有坐热,就把他马上叫了过去,耳提面授,再三嘱托,命他务必‘谨慎小心,如履薄冰,不可使国公失望’。
富弼自也知道自己肩膀上的担子的严肃性。
他是寿国公点名的第一人,亦是那位大宋国本亲自认可的第一人。
所以,他的成绩就是寿国公知人善用、聪以知远、明以察微的证明。
而他的失败与失误,则将统统成为那位国本的污点。
于是,哪怕只是小错,也可能被有心人放大,成为万劫不复的大罪!
心中思绪纷飞间,就有下仆来报:“正言,皇城使、勾当春坊事刘公来访!”
“快请!”富弼立刻起身:“不,吾亲自出迎!”
于是,便整理好衣冠,亲自来到门口,迎接刘永年。
“右正言之居,真是宽敞……”一进门,刘永年就打量着富弼的这个大宅子,啧啧称奇的称赞着。
在汴京城里的文臣,能够像富弼这样,住上有十七八间厢房、客厅的大宅子的人可不多。
当朝的执政官,都未必能住的这么好!
没办法,汴京房价高企。
去年欧阳修起复为馆阁修撰,重回汴京,结果租不起皇城附近的厢房,只好跑到新城那边租了个便宜点的房子。
然后一下雨就漏水,欧阳修夫妇每到汴京下雨的时候,就得拿着木桶舀水出去。
其妻于是怨怪欧阳修说还不如在夷陵当知县呢!
富弼闻言,自是笑了两声,便问道:“未知刘公今日来,是……?”
“哦……”刘永年笑了一声,便拱手道:“某奉国公之德音,请正言入宫相见……”
“敢问刘公,国公何事召我?”
“自是为今岁春铨……”刘永年郑重的道:“正言除流内铨,这汴京内外,甚至西京,都在盯着正言,国公自是也不能松懈,须得和正言交代一些事情……”
富弼于是理解的点点头,这是题中应有之义。
他也没有觉得那里有不对头的地方。
为人臣子,听从君上差遣,天经地义!
虽然,这位君上才只两岁。
但是……
他却已经做到了真宗和当今在其二十岁时都不能做到的事情!
就在几日前,宣徽南院使、陕西都部署兼陕西经略安抚使夏竦并陕西经略安抚判官尹洙、陕西经略安抚副使知泾州韩琦、陕西经略安抚副使知延州范仲淹等联名上奏朝堂,自言自得中书赦命,坚壁清野,禁绝内外通贼者后数日,便自探子处知晓,西贼元昊果然在六盘山上埋伏重兵,足有十余万之众,奏疏上沿边大臣们,自是疯狂吹捧和夸大中书的赦命,顺便将官家与寿国公也吹上了天。
然后,在奏疏结尾,沿边的重臣们还报告了另外一个事情——据说,西贼元昊撤兵后,以为其部署乃是张元、吴昊两人所泄,于是斩张元、吴昊于六盘山,枭其首示众而还。
此事,立刻就让整个汴京沸腾。
张元、吴昊?
三川口之败后,这两个人就成为了汴京的头号敌人。
无数人恨不得食其肉寝其骨!
因为,刘平之败,死了数以千计的禁军!
而这汴京人口构成的第一大结构就是禁军及其禁军家属!
如今,张元、吴昊竟死,那自然是大仇得报!
顺便,春坊之中的寿国公的传说,也自然是在皇城司的逻卒们的宣传下,在汴京城里人尽皆知。
天降圣王以救世的概念,渐渐深入人心。
于是,就在昨日,两府大臣联袂上书天子,请赐国公功臣名号,打算把元昊失策以及张元吴昊之死的功劳全部弄到那位才两岁的寿国公身上,好叫天下人都在最短时间内知道自己国家出了个幼年圣王,你们有救了!
现在,初步暂定了两个功臣头衔:推诚保德奉化以及推诚同德协恭。
第一个相对保守一点,第二个则比较激进,同德协恭,那就是要将那位国公直接推向储君的位置!
现在,就看官家怎么选了。
是选保守一点,再看看情况,还是真的将国公推到前台来。
但不管官家怎么选,寿国公被封功臣名号已经是板上钉钉!
而有了功臣头衔,寿国公的地位,就将不再仅仅只是寿国公、忠正军节度使了。
他可以掌兵、知事、理政、听讲,也可以正式的对朝堂事务发表自己的意见,提出自己的建议。
甚至还能拥有自己的元随、官员。
在这个背景下,富弼对于寿国公的召唤,当然是听之既去,闻之既往,连半分顾忌都不会有。
寿国公要指示、安排春铨工作,谁能有意见?谁有敢有意见?
于是,富弼连忙换好官服,然后驱车跟着刘永年入宫。
一个时辰后,富弼的人就出现了在春坊之中。
他抬起头,走到那位正在院子里一边晒太阳一边听着旁边的官员读着近期邸报的小小身影面前,无比敬畏和崇拜的低下头来,顿首而拜:“臣右正言知谏院判流内铨弼奉命来见国公,伏闻德音教诲!”
提笔在纸上写下这些文字,富弼的眉头就微微扬了起来。就在五天前,他多了一个差遣——判流内铨!
于是,他成为大宋立国以来,少数的能在四十岁前便判流内铨的文臣!
前途一片大好,未来光明无比!
执政已经再无疑问,宰辅才是他征途的目标!
因为,流内铨虽然位卑但素来权重!
依制,流内铨掌州郡七品以下选人之磨勘与差遣注授!
什么叫执生杀之大权,操荣辱之柄,这就是了!
从现在开始,整个大宋二十二路数百军州镇的幕职官的升迁任免除授注阙,统统归他管!
于是,心中自是豪情万丈,有说不出来的感慨与感叹。
当然,富弼也明白。
他能够以区区的‘右正言知谏院’而判流内铨,不是因为他本人工作有多么好,成绩有多么优秀。
仅仅是因为,他乃是寿国公点名的‘国之铮臣’,于是无论是官家也好,宰辅也罢,都将他自动视为寿国公的臣子。
既然是寿国公的臣子,那么当然要加担子提位子。
不如此,怎能彰显国公的英明神武与聪智明睿?
所以,他的岳父,三司使兼同知枢密院事晏殊前些天刚刚回到汴京,屁股都没有坐热,就把他马上叫了过去,耳提面授,再三嘱托,命他务必‘谨慎小心,如履薄冰,不可使国公失望’。
富弼自也知道自己肩膀上的担子的严肃性。
他是寿国公点名的第一人,亦是那位大宋国本亲自认可的第一人。
所以,他的成绩就是寿国公知人善用、聪以知远、明以察微的证明。
而他的失败与失误,则将统统成为那位国本的污点。
于是,哪怕只是小错,也可能被有心人放大,成为万劫不复的大罪!
心中思绪纷飞间,就有下仆来报:“正言,皇城使、勾当春坊事刘公来访!”
“快请!”富弼立刻起身:“不,吾亲自出迎!”
于是,便整理好衣冠,亲自来到门口,迎接刘永年。
“右正言之居,真是宽敞……”一进门,刘永年就打量着富弼的这个大宅子,啧啧称奇的称赞着。
在汴京城里的文臣,能够像富弼这样,住上有十七八间厢房、客厅的大宅子的人可不多。
当朝的执政官,都未必能住的这么好!
没办法,汴京房价高企。
去年欧阳修起复为馆阁修撰,重回汴京,结果租不起皇城附近的厢房,只好跑到新城那边租了个便宜点的房子。
然后一下雨就漏水,欧阳修夫妇每到汴京下雨的时候,就得拿着木桶舀水出去。
其妻于是怨怪欧阳修说还不如在夷陵当知县呢!
富弼闻言,自是笑了两声,便问道:“未知刘公今日来,是……?”
“哦……”刘永年笑了一声,便拱手道:“某奉国公之德音,请正言入宫相见……”
“敢问刘公,国公何事召我?”
“自是为今岁春铨……”刘永年郑重的道:“正言除流内铨,这汴京内外,甚至西京,都在盯着正言,国公自是也不能松懈,须得和正言交代一些事情……”
富弼于是理解的点点头,这是题中应有之义。
他也没有觉得那里有不对头的地方。
为人臣子,听从君上差遣,天经地义!
虽然,这位君上才只两岁。
但是……
他却已经做到了真宗和当今在其二十岁时都不能做到的事情!
就在几日前,宣徽南院使、陕西都部署兼陕西经略安抚使夏竦并陕西经略安抚判官尹洙、陕西经略安抚副使知泾州韩琦、陕西经略安抚副使知延州范仲淹等联名上奏朝堂,自言自得中书赦命,坚壁清野,禁绝内外通贼者后数日,便自探子处知晓,西贼元昊果然在六盘山上埋伏重兵,足有十余万之众,奏疏上沿边大臣们,自是疯狂吹捧和夸大中书的赦命,顺便将官家与寿国公也吹上了天。
然后,在奏疏结尾,沿边的重臣们还报告了另外一个事情——据说,西贼元昊撤兵后,以为其部署乃是张元、吴昊两人所泄,于是斩张元、吴昊于六盘山,枭其首示众而还。
此事,立刻就让整个汴京沸腾。
张元、吴昊?
三川口之败后,这两个人就成为了汴京的头号敌人。
无数人恨不得食其肉寝其骨!
因为,刘平之败,死了数以千计的禁军!
而这汴京人口构成的第一大结构就是禁军及其禁军家属!
如今,张元、吴昊竟死,那自然是大仇得报!
顺便,春坊之中的寿国公的传说,也自然是在皇城司的逻卒们的宣传下,在汴京城里人尽皆知。
天降圣王以救世的概念,渐渐深入人心。
于是,就在昨日,两府大臣联袂上书天子,请赐国公功臣名号,打算把元昊失策以及张元吴昊之死的功劳全部弄到那位才两岁的寿国公身上,好叫天下人都在最短时间内知道自己国家出了个幼年圣王,你们有救了!
现在,初步暂定了两个功臣头衔:推诚保德奉化以及推诚同德协恭。
第一个相对保守一点,第二个则比较激进,同德协恭,那就是要将那位国公直接推向储君的位置!
现在,就看官家怎么选了。
是选保守一点,再看看情况,还是真的将国公推到前台来。
但不管官家怎么选,寿国公被封功臣名号已经是板上钉钉!
而有了功臣头衔,寿国公的地位,就将不再仅仅只是寿国公、忠正军节度使了。
他可以掌兵、知事、理政、听讲,也可以正式的对朝堂事务发表自己的意见,提出自己的建议。
甚至还能拥有自己的元随、官员。
在这个背景下,富弼对于寿国公的召唤,当然是听之既去,闻之既往,连半分顾忌都不会有。
寿国公要指示、安排春铨工作,谁能有意见?谁有敢有意见?
于是,富弼连忙换好官服,然后驱车跟着刘永年入宫。
一个时辰后,富弼的人就出现了在春坊之中。
他抬起头,走到那位正在院子里一边晒太阳一边听着旁边的官员读着近期邸报的小小身影面前,无比敬畏和崇拜的低下头来,顿首而拜:“臣右正言知谏院判流内铨弼奉命来见国公,伏闻德音教诲!”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