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28 第二十七章 一忠遮百丑
- 29 第二十八章 风流官家
- 30 第二十九章 外戚(1)
- 31 第三十一章 外戚(2)
- 32 第三十二章 忽闻汴京有圣王(1)
- 33 第三十三章 忽闻汴京有圣王(2)
- 34 第三十四章 忽闻汴京有圣王(3)
- 35 第三十五章 元昊气晕了(1)
- 36 第三十六章 元昊气晕了(2)
- 37 第三十七章 元昊被气晕了(3)
- 38 第三十八章 国公圣明(1)
- 39 第三十九章 国公圣明(2)
- 40 第四十章 国公圣明(3)
- 41 第四十一章 国公圣明(4)
- 42 第四十二章 国公圣明(5)
- 43 第四十三章 国公圣明(6)
- 44 第四十四章 知人善用(1)
- 45 第四十五章 知人善用(2)
- 46 第四十六章 良才美玉
- 47 第四十六章 狄青正壮年
- 48 第四十八章 屁股决定脑袋
- 49 第四十九章 前世阴霾
- 50 第五十章 帝王之心
- 51 第五十一章 甘昭吉(1)
- 52 第五十二章 甘昭吉(2)
- 53 第五十三章 借力打力
- 54 第五十四章 打草惊蛇(1)
- 55 第五十五章 打草惊蛇(2)
- 56 第五十六章 人事纷纷
- 57 第五十六章 牛痘一出天下惊(1)
- 58 第五十七章 牛痘一出天下惊(2)
- 59 第五十九章 只有充钱才可以变得更强
- 60 第六十章 小报
- 61 第六十一章 滚刀肉
- 62 第六十二章 富弼办小报
- 63 第六十三章 姜还是老的辣
- 64 第六十四章 君心如刀
- 65 第六十五章 用人之道
- 66 第六十六章 工具
- 67 第六十七节 奸臣的手段
- 68 第六十七章 落子定川寨
- 69 第六十九章 预设伏笔
- 70 第七十章 头大的官家
- 71 第七十一章 不能坐以待毙
- 72 第七十二章 鸡汤没喝够啊!
- 73 第七十三章 一切尽在掌握
- 74 第七十四章 人质
- 75 第七十五章 实验的想法
- 76 第七十六章 洗脑(1)
- 77 第七十七章 洗脑(2)
- 78 第七十八章 实验(2)
- 79 第七十九章 实验(2)
- 80 第八十章 实验(3)
- 81 第八十一章 潜龙在渊(1)
- 82 第八十二章 潜龙在渊(2)
- 83 第八十三章 惊雷(1)
- 84 第八十四章 惊雷(2)
- 85 第八十五章 大宋掷弹兵(1)
- 86 第八十六章 大宋掷弹兵(2)
- 87 第八十七章 恰同学少年
- 88 第八十八章 青唐来使(1)
- 89 第八十九章 青唐来使(2)
- 90 第九十章 缘由
- 91 第九十一章 爱是一道光
- 92 第九十二章 心急吃不了热豆腐
- 93 第九十三章 惊变(1)
- 94 第九十四章 惊变(2)
- 95 第九十五章 唐王(1)
- 96 第九十六章 唐王(2)
- 97 第九十七章 孝子(1)
- 98 第九十八章 孝子(2)
- 99 第九十九章 听政(1)
- 100 第一百章 听政(2)
- 101 第一百零一章 入中之谋
- 102 第一百零二章 回禀
- 103 第一百零三章 父子计议
- 104 第一千零四章 父子的不同
- 105 第一百零五章 吐蕃使者
- 106 第一百零六节 辽国谋议(1)
- 107 第一百零七章 辽国谋议(2)
- 108 第一百零八章 边事(1)
- 109 第一百零九章 边事(2)
- 110 第一百一十章 御前会议(1)
- 111 第一百一十一章 御前会议(2)
- 112 第一百一十二章 大洋的馈赠(1)
- 113 第一百一十三章 大洋的馈赠(2)
- 114 第一百一十四章 挑拨离间(1)
- 115 第一百一十五章 挑拨离间(2)
- 116 第一百一十六章 救命稻草
- 117 第一百一十七章 G2 (1)
- 118 第一百一十八章 G2(2)
- 119 第一百一十九章 G2(3)
- 120 第一百二十章 汉家阿舅
- 121 第一百二十一章 庆暦之盟(1)
- 122 第一百二十二章 庆暦之盟(2)
- 123 第一百二十三章 庆暦之盟(3)
- 124 第一百二十四章 暴君
- 125 第一百二十五章 唐王爷爷(1)
- 126 第一百二十六章 唐王爷爷(2)
- 127 第一百二十七章 藩部
- 128 第一百二十八章 西贼(1)
- 129 第一百二十九章 西贼(2)
- 130 第一百三十章 入寇(1)
- 131 第一百三十一节 入寇(2)
- 132 第一百三十二章 兵危(1)
隐藏
显示工具栏
第三十八章 国公圣明(1)
第三十八章 国公圣明(1)
转眼间,就已经到了二月已亥(二十日)。汴京渐渐的暖和起来,市面也变得无比热闹与喧哗起来。
每天,都有车马从天下郡国不远千里、万里,风尘仆仆的来到汴京。
然后,从这些马车上,走下来一个个或意气风发,或忐忑不安,或踌躇不前,或忧心忡忡的官员。
他们的职位、官阶,也各有不同。
从低阶的知县、县尉、参军,到高阶的诸路转运司判官、通判以及各军州推官、判官……
数以百计的大宋官员们,怀揣着种种心情,踏入这繁华热闹的不似人间的汴京。
然后,他们就遭遇了汴京给他们的第一道考核——租房!
居汴京,大不易!
特别是像他们这种外郡官吏,想要租个合适的房子,千难万难!
于是,就只好合租。
三五个认识的或者不认识的官阶相差无几的官员,合起来找个比较廉价但靠近吏部审官院的地方,租上那么十天半个月。
不知道多少恩怨情仇,都是从合租的这一天开始的。
而赵昕今天也难得的走出了春坊,站在了春坊外面的台阶上,远远的眺望着吏部的方向。
“又是一岁跃龙门拉!”赵昕感慨着。
“国公心系天下,臣敬服!”刘永年立刻送上一个恰到好处的马屁。
赵昕却是笑了一声,问道:“刘爱卿啊,今岁国家选人名额有几个?”
“回禀国公,托您的洪德,官家嘉大恩于天下,不止要开恩科,还命审官院、考课院和流内铨、三班院增加今年选人转官额度,臣闻,今岁春选,审官院有八十可转官,考课院有一百可转官,流内铨和三班院甚至各有两百可转官……”
赵昕听着,于是笑了起来,道:“孤知,此父皇爱护之意,惜孤年幼,不能报答,甚为遗憾!”
“国公仁孝之心,臣感佩!”刘永年拜道。
赵昕却是眨了眨眼睛,心里面想着,得找个机会去那些风尘仆仆赶来汴京的天下文武大臣面露上一面,表现一番。
好叫这天下人知道,他这个国本真的是‘圣王’。
再没有比现在的这个机会,更适合的了!
大宋制度,承袭于唐代,却又有别于唐代,继承自五代,却又推陈出新,有了自己的制度。
所以,大宋官制,在后人眼中是复杂而混乱的。
但在当代人眼里,却是极为简单清晰明了的。
大宋官吏,实际上在现在根本没有文武之分。
只有高低贵贱之别。
京朝官最牛逼,特别是那些科举进士及第出生的京官。
一般情况下,只要不得罪皇帝,他们的升迁之路,没有阻碍,一路可以坐火箭,只要在地方州郡表现的稍微出色一点,就可以和富弼啊范仲淹这样,四十岁前屁股就坐到台谏官的位置上或者正府、枢府的有司通判位置上,甚至和欧阳修一样,去编纂典籍,一放州郡,就知大洲!
范仲淹被贬,都只能贬他知越州!
其次是一般的京朝官,这些人就要受到磨勘制度的限制了,还有止碍法这柄悬在他们头顶的利剑。
每年都要考核,每个月都要报告自己的工作情况。
然后就是州郡、节度军镇的判官、通判、推官、书记官等官员,他们在北宋有一个称呼——选人。
谁来选?
当然是皇帝、正府、枢府的大员。
怎么选?
看资序、看政绩、看关系、看人脉、看人品,看长相……还有运气。
像今年,选人们运气就显然爆棚了。
往年春拴,铨曹四选加起来恐怕也就两三百个选人转官名额。
今年居然流内铨和三班院就有两百个名额了!
只能说,这些官员中大奖了!
比五百万还高的那种!
没办法,虽然在理论上来说,在北宋,哪怕只是一个胥吏也有可能从布衣而为宰执。
但实际情况下却是,除了那些进士及第的幸运儿,一开始就是京官,由两府堂除他们的差遣外,其他人,都和西游记的唐僧取经一样,要过重重阻碍,得拼政绩、拼关系、拼长相、拼运气。
稍有不慎,就永无出头之日!
“今岁铨选,依旧是定于二月二十五吗?”赵昕又问道。
“国公圣明,春铨依旧是二月二十五,铨曹四院同时锁厅……”
“那,都是谁主持?”赵昕再问。
“依旧制,两府大臣并不参与铨曹选官……”刘永年答道:“今年也是一般,从昨日起,两府宰臣拒皆闭门称病谢客……”
“故官家乃命知制诰贾昌期、右谏议大夫张方平及知谏院右正言富弼,并同铨曹四院有司,主持今岁春铨……”
听着刘永年的话,赵昕点点头。
北宋的铨选,宰辅、执政素来不参与。
但这不是为了避嫌,而是宰臣们烦不胜烦,索性每岁春铨、秋铨就全部称病!
为什么?
因为大宋除了铨选,还有堂除这种任官制度。
堂除永远高于铨选,经过堂除的官吏,哪怕只是一个不入流的参军、县尉、都监,也是可以享受优先转官、优先任职和优先考核的优待。
若是高品的州郡官员,那就不得了,几乎可以等同视为京官。
所以,每到铨试的时候,宰辅们就全部消失了。
他们就怕被那些入京官员缠上了,非要求着他们给一个堂除的机会。
谁没几个故旧老人呢?
而,大宋至少在现在,对堂除还是非常严肃认真的。
除非真正有才华,而且政绩出色的官吏,经过某位德高望重的重臣引荐,宰辅们才可能考虑堂除外。
一般选人是没有机会堂除的。
堂除的机会是如此难得,以至于两年前,赵昕的父亲都厚着脸皮给时任首相张士逊递了张小纸条,命张士逊给张才人的伯父开后门。
张士逊不是包拯,当然是不敢不从。
但这个事情是瞒不了人的,于是,此事闹得沸沸扬扬,连赵昕的父亲脸面上都有些挂不住。
但赵昕却有几个想要堂除的人。
那几个他前世赏识和提拔过的人。
所以,踌躇片刻后,赵昕就吩咐道:“刘爱卿,卿替孤走一趟谏院,请右正言入宫见孤一面!”
“铨选之事,关乎国家用人,孤得嘱托右正言一些……”
这当然是合情合理的。
现在谁不知道富弼就是他这个国本的人?
不然,凭富弼的资历,如何担得起和贾昌期、张方平这样的老资格谏官一起会同铨曹有司铨选呢?
每天,都有车马从天下郡国不远千里、万里,风尘仆仆的来到汴京。
然后,从这些马车上,走下来一个个或意气风发,或忐忑不安,或踌躇不前,或忧心忡忡的官员。
他们的职位、官阶,也各有不同。
从低阶的知县、县尉、参军,到高阶的诸路转运司判官、通判以及各军州推官、判官……
数以百计的大宋官员们,怀揣着种种心情,踏入这繁华热闹的不似人间的汴京。
然后,他们就遭遇了汴京给他们的第一道考核——租房!
居汴京,大不易!
特别是像他们这种外郡官吏,想要租个合适的房子,千难万难!
于是,就只好合租。
三五个认识的或者不认识的官阶相差无几的官员,合起来找个比较廉价但靠近吏部审官院的地方,租上那么十天半个月。
不知道多少恩怨情仇,都是从合租的这一天开始的。
而赵昕今天也难得的走出了春坊,站在了春坊外面的台阶上,远远的眺望着吏部的方向。
“又是一岁跃龙门拉!”赵昕感慨着。
“国公心系天下,臣敬服!”刘永年立刻送上一个恰到好处的马屁。
赵昕却是笑了一声,问道:“刘爱卿啊,今岁国家选人名额有几个?”
“回禀国公,托您的洪德,官家嘉大恩于天下,不止要开恩科,还命审官院、考课院和流内铨、三班院增加今年选人转官额度,臣闻,今岁春选,审官院有八十可转官,考课院有一百可转官,流内铨和三班院甚至各有两百可转官……”
赵昕听着,于是笑了起来,道:“孤知,此父皇爱护之意,惜孤年幼,不能报答,甚为遗憾!”
“国公仁孝之心,臣感佩!”刘永年拜道。
赵昕却是眨了眨眼睛,心里面想着,得找个机会去那些风尘仆仆赶来汴京的天下文武大臣面露上一面,表现一番。
好叫这天下人知道,他这个国本真的是‘圣王’。
再没有比现在的这个机会,更适合的了!
大宋制度,承袭于唐代,却又有别于唐代,继承自五代,却又推陈出新,有了自己的制度。
所以,大宋官制,在后人眼中是复杂而混乱的。
但在当代人眼里,却是极为简单清晰明了的。
大宋官吏,实际上在现在根本没有文武之分。
只有高低贵贱之别。
京朝官最牛逼,特别是那些科举进士及第出生的京官。
一般情况下,只要不得罪皇帝,他们的升迁之路,没有阻碍,一路可以坐火箭,只要在地方州郡表现的稍微出色一点,就可以和富弼啊范仲淹这样,四十岁前屁股就坐到台谏官的位置上或者正府、枢府的有司通判位置上,甚至和欧阳修一样,去编纂典籍,一放州郡,就知大洲!
范仲淹被贬,都只能贬他知越州!
其次是一般的京朝官,这些人就要受到磨勘制度的限制了,还有止碍法这柄悬在他们头顶的利剑。
每年都要考核,每个月都要报告自己的工作情况。
然后就是州郡、节度军镇的判官、通判、推官、书记官等官员,他们在北宋有一个称呼——选人。
谁来选?
当然是皇帝、正府、枢府的大员。
怎么选?
看资序、看政绩、看关系、看人脉、看人品,看长相……还有运气。
像今年,选人们运气就显然爆棚了。
往年春拴,铨曹四选加起来恐怕也就两三百个选人转官名额。
今年居然流内铨和三班院就有两百个名额了!
只能说,这些官员中大奖了!
比五百万还高的那种!
没办法,虽然在理论上来说,在北宋,哪怕只是一个胥吏也有可能从布衣而为宰执。
但实际情况下却是,除了那些进士及第的幸运儿,一开始就是京官,由两府堂除他们的差遣外,其他人,都和西游记的唐僧取经一样,要过重重阻碍,得拼政绩、拼关系、拼长相、拼运气。
稍有不慎,就永无出头之日!
“今岁铨选,依旧是定于二月二十五吗?”赵昕又问道。
“国公圣明,春铨依旧是二月二十五,铨曹四院同时锁厅……”
“那,都是谁主持?”赵昕再问。
“依旧制,两府大臣并不参与铨曹选官……”刘永年答道:“今年也是一般,从昨日起,两府宰臣拒皆闭门称病谢客……”
“故官家乃命知制诰贾昌期、右谏议大夫张方平及知谏院右正言富弼,并同铨曹四院有司,主持今岁春铨……”
听着刘永年的话,赵昕点点头。
北宋的铨选,宰辅、执政素来不参与。
但这不是为了避嫌,而是宰臣们烦不胜烦,索性每岁春铨、秋铨就全部称病!
为什么?
因为大宋除了铨选,还有堂除这种任官制度。
堂除永远高于铨选,经过堂除的官吏,哪怕只是一个不入流的参军、县尉、都监,也是可以享受优先转官、优先任职和优先考核的优待。
若是高品的州郡官员,那就不得了,几乎可以等同视为京官。
所以,每到铨试的时候,宰辅们就全部消失了。
他们就怕被那些入京官员缠上了,非要求着他们给一个堂除的机会。
谁没几个故旧老人呢?
而,大宋至少在现在,对堂除还是非常严肃认真的。
除非真正有才华,而且政绩出色的官吏,经过某位德高望重的重臣引荐,宰辅们才可能考虑堂除外。
一般选人是没有机会堂除的。
堂除的机会是如此难得,以至于两年前,赵昕的父亲都厚着脸皮给时任首相张士逊递了张小纸条,命张士逊给张才人的伯父开后门。
张士逊不是包拯,当然是不敢不从。
但这个事情是瞒不了人的,于是,此事闹得沸沸扬扬,连赵昕的父亲脸面上都有些挂不住。
但赵昕却有几个想要堂除的人。
那几个他前世赏识和提拔过的人。
所以,踌躇片刻后,赵昕就吩咐道:“刘爱卿,卿替孤走一趟谏院,请右正言入宫见孤一面!”
“铨选之事,关乎国家用人,孤得嘱托右正言一些……”
这当然是合情合理的。
现在谁不知道富弼就是他这个国本的人?
不然,凭富弼的资历,如何担得起和贾昌期、张方平这样的老资格谏官一起会同铨曹有司铨选呢?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