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20 第二十章 参政(5)
- 21 第二十一章 国公千秋(1)
- 22 第二十二章 国公千秋(2)
- 23 第二十三章 国公千秋(3)
- 24 第二十四章 国公千秋(4)
- 25 第二十五章 世宦之家的智慧
- 26 第二十六章 倾国才人(1)
- 27 第二十六章 倾国才人(2)
- 28 第二十七章 一忠遮百丑
- 29 第二十八章 风流官家
- 30 第二十九章 外戚(1)
- 31 第三十一章 外戚(2)
- 32 第三十二章 忽闻汴京有圣王(1)
- 33 第三十三章 忽闻汴京有圣王(2)
- 34 第三十四章 忽闻汴京有圣王(3)
- 35 第三十五章 元昊气晕了(1)
- 36 第三十六章 元昊气晕了(2)
- 37 第三十七章 元昊被气晕了(3)
- 38 第三十八章 国公圣明(1)
- 39 第三十九章 国公圣明(2)
- 40 第四十章 国公圣明(3)
- 41 第四十一章 国公圣明(4)
- 42 第四十二章 国公圣明(5)
- 43 第四十三章 国公圣明(6)
- 44 第四十四章 知人善用(1)
- 45 第四十五章 知人善用(2)
- 46 第四十六章 良才美玉
- 47 第四十六章 狄青正壮年
- 48 第四十八章 屁股决定脑袋
- 49 第四十九章 前世阴霾
- 50 第五十章 帝王之心
- 51 第五十一章 甘昭吉(1)
- 52 第五十二章 甘昭吉(2)
- 53 第五十三章 借力打力
- 54 第五十四章 打草惊蛇(1)
- 55 第五十五章 打草惊蛇(2)
- 56 第五十六章 人事纷纷
- 57 第五十六章 牛痘一出天下惊(1)
- 58 第五十七章 牛痘一出天下惊(2)
- 59 第五十九章 只有充钱才可以变得更强
- 60 第六十章 小报
- 61 第六十一章 滚刀肉
- 62 第六十二章 富弼办小报
- 63 第六十三章 姜还是老的辣
- 64 第六十四章 君心如刀
- 65 第六十五章 用人之道
- 66 第六十六章 工具
- 67 第六十七节 奸臣的手段
- 68 第六十七章 落子定川寨
- 69 第六十九章 预设伏笔
- 70 第七十章 头大的官家
- 71 第七十一章 不能坐以待毙
- 72 第七十二章 鸡汤没喝够啊!
- 73 第七十三章 一切尽在掌握
- 74 第七十四章 人质
- 75 第七十五章 实验的想法
- 76 第七十六章 洗脑(1)
- 77 第七十七章 洗脑(2)
- 78 第七十八章 实验(2)
- 79 第七十九章 实验(2)
- 80 第八十章 实验(3)
- 81 第八十一章 潜龙在渊(1)
- 82 第八十二章 潜龙在渊(2)
- 83 第八十三章 惊雷(1)
- 84 第八十四章 惊雷(2)
- 85 第八十五章 大宋掷弹兵(1)
- 86 第八十六章 大宋掷弹兵(2)
- 87 第八十七章 恰同学少年
- 88 第八十八章 青唐来使(1)
- 89 第八十九章 青唐来使(2)
- 90 第九十章 缘由
- 91 第九十一章 爱是一道光
- 92 第九十二章 心急吃不了热豆腐
- 93 第九十三章 惊变(1)
- 94 第九十四章 惊变(2)
- 95 第九十五章 唐王(1)
- 96 第九十六章 唐王(2)
- 97 第九十七章 孝子(1)
- 98 第九十八章 孝子(2)
- 99 第九十九章 听政(1)
- 100 第一百章 听政(2)
- 101 第一百零一章 入中之谋
- 102 第一百零二章 回禀
- 103 第一百零三章 父子计议
- 104 第一千零四章 父子的不同
- 105 第一百零五章 吐蕃使者
- 106 第一百零六节 辽国谋议(1)
- 107 第一百零七章 辽国谋议(2)
- 108 第一百零八章 边事(1)
- 109 第一百零九章 边事(2)
- 110 第一百一十章 御前会议(1)
- 111 第一百一十一章 御前会议(2)
- 112 第一百一十二章 大洋的馈赠(1)
- 113 第一百一十三章 大洋的馈赠(2)
- 114 第一百一十四章 挑拨离间(1)
- 115 第一百一十五章 挑拨离间(2)
- 116 第一百一十六章 救命稻草
- 117 第一百一十七章 G2 (1)
- 118 第一百一十八章 G2(2)
- 119 第一百一十九章 G2(3)
- 120 第一百二十章 汉家阿舅
- 121 第一百二十一章 庆暦之盟(1)
- 122 第一百二十二章 庆暦之盟(2)
- 123 第一百二十三章 庆暦之盟(3)
- 124 第一百二十四章 暴君
- 125 第一百二十五章 唐王爷爷(1)
- 126 第一百二十六章 唐王爷爷(2)
- 127 第一百二十七章 藩部
- 128 第一百二十八章 西贼(1)
- 129 第一百二十九章 西贼(2)
- 130 第一百三十章 入寇(1)
- 131 第一百三十一节 入寇(2)
- 132 第一百三十二章 兵危(1)
隐藏
显示工具栏
第二十九章 外戚(1)
第二十九章 外戚(1)
赵昕醒来的时候,就发现自己的床榻前,侍立着一个女官,大约二十来岁,模样还算端正。再抬眼仔细一瞧,他就认了出来。
正是他母亲身边的女彤史苗凤,所谓彤史,乃是这大宋皇城中的一个女官官阶。
诗云:静女其娈,贻我彤管。
于是,自唐开始,宫闱后妃,俱设彤史之官,以掌其事。
简单的来说,就是给在深宫里寂寞的妃嫔,安排一个贴己的闺蜜。
一般选良家妇充任,还有品阶,彤史是正七品,和外朝的文官一样,有俸禄拿,有爵位领,甚至还有升迁机会!
皇城女官,最高是可以做到正五品的入内尚书省尚书的。
若能做到这个位置,那就不得了。
这个级别的女官,权力未必会比执政官差多少。
想当年,章献明肃太后称制,她身边的知内省事提点司宫局邵氏可是威风的很。
而现在赵昕面前的这位苗彤史,则是赵昕的母亲进宫的时候带进来的贴身使女。
若赵昕记得的没错的话,明年,这个苗彤史就要嫁人了,因是国公生母身边人,所以她还嫁的不错,丈夫是殿前司的一个指挥。
出嫁时,赵昕的生母送了许多嫁妆。
后来,生了孩子后,这苗彤史就又回宫,继续服侍赵昕的母亲,一直到其老死。
总的来说,这个女官的一生和赵昕的母亲的一生,几乎相差无几。
为人妻则逆来顺受,为人臣,则万事顺服,哪怕临老,身居高位,也是小心谨慎。
终于也是无病无灾,寿终正寝。
“国公万福……”苗凤看到赵昕醒来,立刻上前盈盈一拜:“才人听说国公大好,特命臣妾来看望国公……”
赵昕看着她,良久,终于才问道:“母亲可好?”
“才人近期偶感风寒,所以不能及时来探望国公,心中愧疚,所以命臣妾向国公请罪……”苗凤再拜说道。
赵昕动了动嘴唇,终究是没有说话。
他的生母就是这样的。
胆小,怕事、谨慎、顺服。
从来都不肯争取什么,也不敢争取什么。
所以,在赵昕的前世,即使她是天子的生母,却也在这皇城与汴京城里几乎没有存在感。
苗凤却是战战兢兢,寿国公醒转后,宫里面都说国公得了祖宗庇佑,启了智慧,有圣王幼年之姿。
很多人都来保庆殿,向她和她的女主人贺喜。
可是,她与自己的主人,却反倒是战战兢兢,怕的不得了。
因为……
她们虽然出生低微,但却也并非不知宫中事。
早在进宫前,苗凤与自家小姐,就已经耳闻目濡,知道了许多宫中的隐秘事。
所以,进宫后是谨小慎微,唯恐有所差池,殃及家人。
现在,国公如此英明神武,苗凤与自己的小姐,虽然心里面也高兴,但害怕和畏惧的成分却远远多于高兴。
没办法!
李宸妃前车之鉴就在眼前,她们主仆哪里敢有丝毫的逾越念头?
当年,章献明肃太后可是说的明明白白——宸妃?哪里有什么宸妃?死的不就是一个破宫女吗?
死就死了,何必来烦我?
错非时任宰相吕夷简据理力争,争取到了那位当今官家生母的死后哀荣与待遇。
恐怕,这位生下官家的官宦小姐,死后可能连个葬礼都不会办。
甚至说不定,连埋在那里,都没有人讲的清楚。
故而,昨夜,官家派张惟吉来通知她们主仆时,苗凤和她的小姐,吓得抱在一起哭了整整一夜。
她们那里有胆子敢搬进这春坊来?
是当皇后的剑不快了?
还是张才人的枕边风不够犀利了?
自然,苗才人马上就‘病’了,而且病的相当严重。
于是,立刻上表,推脱了来春坊的事情。
但这些事情,苗凤哪里敢在赵昕面前说?
自然是只能俯首再拜:“妾既望见国公圣体安康,这便回去复命,伏乞国公保重圣体!”
赵昕于是叹了口气,在心里面摇了摇头。
他的母亲,他的舅舅们,都是一个性子。
胆小、怕事,万事谨慎,如履薄冰。
和这大宋的其他外戚、国舅,形成了鲜明对比,以至于赵昕都颇有微词了,在他前世的时候,就为此责备过几个舅舅——你们可以胆子大一点的嘛。
可惜,舅舅们都吓坏了,跪在地上,连头都不敢抬,只是拼命磕头谢罪,说什么‘臣等待罪于宫阙,得蒙官家厚爱,拔擢为官,赐以富贵,安敢望其他?’。
所以,早在前世,赵昕就已经对自己的外家失望透顶了。
他们是不可能在任何方面能帮到自己的。
当然了,舅舅们也不会在任何方面伤害到他。
混吃等死,就是苗家人最大的期望与指望了。
想着这些,赵昕便道:“许院使,替孤送送苗彤史!”
想了想,赵昕就又补充道:“春坊里不是有几匹锦缎吗?院使去取来,拿给彤史,请彤史拿去,做几件衣裳!”
于是,苗凤千恩万谢。
送走苗凤,赵昕就准备起床了。
这时候,一个穿着绯衣,腰间戴了一个鱼袋的官员,手疾眼快的疾步而趋,来到赵昕床榻前,跪下来叩首拜道:“臣永年受命来服侍国公,往后国公有什么差遣,请尽管吩咐!”
赵昕闻言,便低下头来,仔细看了看这个官员。
发现他有胡须,年纪大约在二十来岁,生得白白净净的样子,应该是文官。
“杨怀敏呢?”赵昕狐疑着问道。
“回禀国公,杨供奉,自是回了皇城司……”叫永年的官员拜道:“官家和申国公,特地安排臣来服侍、照顾国公,臣不才,愿万死为国公效犬马之劳,唯望国公莫要嫌弃微臣粗鄙之躯,卑微之身!”
赵昕听着,心里面差不多明白了,应该是昨日的事情发酵了。
所以,杨怀敏被调离,他母亲派人来看他,又有了这个正儿八经的文官入宫。
只是……
文官入宫?
这永年很有名吗?
怎么前世自己没有听说过呢?
须知,能入禁中,为皇子左右侍从的文官,必然是文名极高的人。
所以……
“卿是哪家的?”赵昕轻声问道。
“家父蒙官家不弃,赏为荣国公……”永年拜道。
赵昕于是立刻想了起来,笑道:“一柱擎天刘永年?”
后者听了,肃然起敬,满怀敬畏与崇拜的再拜:“国公圣明,臣待罪驾前,诚惶诚恐!”
在刘永年看来,眼前的国公,完美的符合他在书本与传说中所知的圣王事迹。
聪以知远,明以察微,这句话似乎就是为了国公量身而作。
于是,他在心中发誓,便是死,也不能让任何人或者任何事有可能危害和伤害到这位幼年圣王的可能。
正是他母亲身边的女彤史苗凤,所谓彤史,乃是这大宋皇城中的一个女官官阶。
诗云:静女其娈,贻我彤管。
于是,自唐开始,宫闱后妃,俱设彤史之官,以掌其事。
简单的来说,就是给在深宫里寂寞的妃嫔,安排一个贴己的闺蜜。
一般选良家妇充任,还有品阶,彤史是正七品,和外朝的文官一样,有俸禄拿,有爵位领,甚至还有升迁机会!
皇城女官,最高是可以做到正五品的入内尚书省尚书的。
若能做到这个位置,那就不得了。
这个级别的女官,权力未必会比执政官差多少。
想当年,章献明肃太后称制,她身边的知内省事提点司宫局邵氏可是威风的很。
而现在赵昕面前的这位苗彤史,则是赵昕的母亲进宫的时候带进来的贴身使女。
若赵昕记得的没错的话,明年,这个苗彤史就要嫁人了,因是国公生母身边人,所以她还嫁的不错,丈夫是殿前司的一个指挥。
出嫁时,赵昕的生母送了许多嫁妆。
后来,生了孩子后,这苗彤史就又回宫,继续服侍赵昕的母亲,一直到其老死。
总的来说,这个女官的一生和赵昕的母亲的一生,几乎相差无几。
为人妻则逆来顺受,为人臣,则万事顺服,哪怕临老,身居高位,也是小心谨慎。
终于也是无病无灾,寿终正寝。
“国公万福……”苗凤看到赵昕醒来,立刻上前盈盈一拜:“才人听说国公大好,特命臣妾来看望国公……”
赵昕看着她,良久,终于才问道:“母亲可好?”
“才人近期偶感风寒,所以不能及时来探望国公,心中愧疚,所以命臣妾向国公请罪……”苗凤再拜说道。
赵昕动了动嘴唇,终究是没有说话。
他的生母就是这样的。
胆小,怕事、谨慎、顺服。
从来都不肯争取什么,也不敢争取什么。
所以,在赵昕的前世,即使她是天子的生母,却也在这皇城与汴京城里几乎没有存在感。
苗凤却是战战兢兢,寿国公醒转后,宫里面都说国公得了祖宗庇佑,启了智慧,有圣王幼年之姿。
很多人都来保庆殿,向她和她的女主人贺喜。
可是,她与自己的主人,却反倒是战战兢兢,怕的不得了。
因为……
她们虽然出生低微,但却也并非不知宫中事。
早在进宫前,苗凤与自家小姐,就已经耳闻目濡,知道了许多宫中的隐秘事。
所以,进宫后是谨小慎微,唯恐有所差池,殃及家人。
现在,国公如此英明神武,苗凤与自己的小姐,虽然心里面也高兴,但害怕和畏惧的成分却远远多于高兴。
没办法!
李宸妃前车之鉴就在眼前,她们主仆哪里敢有丝毫的逾越念头?
当年,章献明肃太后可是说的明明白白——宸妃?哪里有什么宸妃?死的不就是一个破宫女吗?
死就死了,何必来烦我?
错非时任宰相吕夷简据理力争,争取到了那位当今官家生母的死后哀荣与待遇。
恐怕,这位生下官家的官宦小姐,死后可能连个葬礼都不会办。
甚至说不定,连埋在那里,都没有人讲的清楚。
故而,昨夜,官家派张惟吉来通知她们主仆时,苗凤和她的小姐,吓得抱在一起哭了整整一夜。
她们那里有胆子敢搬进这春坊来?
是当皇后的剑不快了?
还是张才人的枕边风不够犀利了?
自然,苗才人马上就‘病’了,而且病的相当严重。
于是,立刻上表,推脱了来春坊的事情。
但这些事情,苗凤哪里敢在赵昕面前说?
自然是只能俯首再拜:“妾既望见国公圣体安康,这便回去复命,伏乞国公保重圣体!”
赵昕于是叹了口气,在心里面摇了摇头。
他的母亲,他的舅舅们,都是一个性子。
胆小、怕事,万事谨慎,如履薄冰。
和这大宋的其他外戚、国舅,形成了鲜明对比,以至于赵昕都颇有微词了,在他前世的时候,就为此责备过几个舅舅——你们可以胆子大一点的嘛。
可惜,舅舅们都吓坏了,跪在地上,连头都不敢抬,只是拼命磕头谢罪,说什么‘臣等待罪于宫阙,得蒙官家厚爱,拔擢为官,赐以富贵,安敢望其他?’。
所以,早在前世,赵昕就已经对自己的外家失望透顶了。
他们是不可能在任何方面能帮到自己的。
当然了,舅舅们也不会在任何方面伤害到他。
混吃等死,就是苗家人最大的期望与指望了。
想着这些,赵昕便道:“许院使,替孤送送苗彤史!”
想了想,赵昕就又补充道:“春坊里不是有几匹锦缎吗?院使去取来,拿给彤史,请彤史拿去,做几件衣裳!”
于是,苗凤千恩万谢。
送走苗凤,赵昕就准备起床了。
这时候,一个穿着绯衣,腰间戴了一个鱼袋的官员,手疾眼快的疾步而趋,来到赵昕床榻前,跪下来叩首拜道:“臣永年受命来服侍国公,往后国公有什么差遣,请尽管吩咐!”
赵昕闻言,便低下头来,仔细看了看这个官员。
发现他有胡须,年纪大约在二十来岁,生得白白净净的样子,应该是文官。
“杨怀敏呢?”赵昕狐疑着问道。
“回禀国公,杨供奉,自是回了皇城司……”叫永年的官员拜道:“官家和申国公,特地安排臣来服侍、照顾国公,臣不才,愿万死为国公效犬马之劳,唯望国公莫要嫌弃微臣粗鄙之躯,卑微之身!”
赵昕听着,心里面差不多明白了,应该是昨日的事情发酵了。
所以,杨怀敏被调离,他母亲派人来看他,又有了这个正儿八经的文官入宫。
只是……
文官入宫?
这永年很有名吗?
怎么前世自己没有听说过呢?
须知,能入禁中,为皇子左右侍从的文官,必然是文名极高的人。
所以……
“卿是哪家的?”赵昕轻声问道。
“家父蒙官家不弃,赏为荣国公……”永年拜道。
赵昕于是立刻想了起来,笑道:“一柱擎天刘永年?”
后者听了,肃然起敬,满怀敬畏与崇拜的再拜:“国公圣明,臣待罪驾前,诚惶诚恐!”
在刘永年看来,眼前的国公,完美的符合他在书本与传说中所知的圣王事迹。
聪以知远,明以察微,这句话似乎就是为了国公量身而作。
于是,他在心中发誓,便是死,也不能让任何人或者任何事有可能危害和伤害到这位幼年圣王的可能。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