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12 第十二章 好水川之梦
- 13 第十三章 富弼(1)
- 14 第一十四章 富弼(2)
- 15 第十五章 富弼(3)
- 16 第一十六章 参政(1)
- 17 第一十七章 参政(2)
- 18 第一十八章 参政(3)
- 19 第一十九章 参政(4)
- 20 第二十章 参政(5)
- 21 第二十一章 国公千秋(1)
- 22 第二十二章 国公千秋(2)
- 23 第二十三章 国公千秋(3)
- 24 第二十四章 国公千秋(4)
- 25 第二十五章 世宦之家的智慧
- 26 第二十六章 倾国才人(1)
- 27 第二十六章 倾国才人(2)
- 28 第二十七章 一忠遮百丑
- 29 第二十八章 风流官家
- 30 第二十九章 外戚(1)
- 31 第三十一章 外戚(2)
- 32 第三十二章 忽闻汴京有圣王(1)
- 33 第三十三章 忽闻汴京有圣王(2)
- 34 第三十四章 忽闻汴京有圣王(3)
- 35 第三十五章 元昊气晕了(1)
- 36 第三十六章 元昊气晕了(2)
- 37 第三十七章 元昊被气晕了(3)
- 38 第三十八章 国公圣明(1)
- 39 第三十九章 国公圣明(2)
- 40 第四十章 国公圣明(3)
- 41 第四十一章 国公圣明(4)
- 42 第四十二章 国公圣明(5)
- 43 第四十三章 国公圣明(6)
- 44 第四十四章 知人善用(1)
- 45 第四十五章 知人善用(2)
- 46 第四十六章 良才美玉
- 47 第四十六章 狄青正壮年
- 48 第四十八章 屁股决定脑袋
- 49 第四十九章 前世阴霾
- 50 第五十章 帝王之心
- 51 第五十一章 甘昭吉(1)
- 52 第五十二章 甘昭吉(2)
- 53 第五十三章 借力打力
- 54 第五十四章 打草惊蛇(1)
- 55 第五十五章 打草惊蛇(2)
- 56 第五十六章 人事纷纷
- 57 第五十六章 牛痘一出天下惊(1)
- 58 第五十七章 牛痘一出天下惊(2)
- 59 第五十九章 只有充钱才可以变得更强
- 60 第六十章 小报
- 61 第六十一章 滚刀肉
- 62 第六十二章 富弼办小报
- 63 第六十三章 姜还是老的辣
- 64 第六十四章 君心如刀
- 65 第六十五章 用人之道
- 66 第六十六章 工具
- 67 第六十七节 奸臣的手段
- 68 第六十七章 落子定川寨
- 69 第六十九章 预设伏笔
- 70 第七十章 头大的官家
- 71 第七十一章 不能坐以待毙
- 72 第七十二章 鸡汤没喝够啊!
- 73 第七十三章 一切尽在掌握
- 74 第七十四章 人质
- 75 第七十五章 实验的想法
- 76 第七十六章 洗脑(1)
- 77 第七十七章 洗脑(2)
- 78 第七十八章 实验(2)
- 79 第七十九章 实验(2)
- 80 第八十章 实验(3)
- 81 第八十一章 潜龙在渊(1)
- 82 第八十二章 潜龙在渊(2)
- 83 第八十三章 惊雷(1)
- 84 第八十四章 惊雷(2)
- 85 第八十五章 大宋掷弹兵(1)
- 86 第八十六章 大宋掷弹兵(2)
- 87 第八十七章 恰同学少年
- 88 第八十八章 青唐来使(1)
- 89 第八十九章 青唐来使(2)
- 90 第九十章 缘由
- 91 第九十一章 爱是一道光
- 92 第九十二章 心急吃不了热豆腐
- 93 第九十三章 惊变(1)
- 94 第九十四章 惊变(2)
- 95 第九十五章 唐王(1)
- 96 第九十六章 唐王(2)
- 97 第九十七章 孝子(1)
- 98 第九十八章 孝子(2)
- 99 第九十九章 听政(1)
- 100 第一百章 听政(2)
- 101 第一百零一章 入中之谋
- 102 第一百零二章 回禀
- 103 第一百零三章 父子计议
- 104 第一千零四章 父子的不同
- 105 第一百零五章 吐蕃使者
- 106 第一百零六节 辽国谋议(1)
- 107 第一百零七章 辽国谋议(2)
- 108 第一百零八章 边事(1)
- 109 第一百零九章 边事(2)
- 110 第一百一十章 御前会议(1)
- 111 第一百一十一章 御前会议(2)
- 112 第一百一十二章 大洋的馈赠(1)
- 113 第一百一十三章 大洋的馈赠(2)
- 114 第一百一十四章 挑拨离间(1)
- 115 第一百一十五章 挑拨离间(2)
- 116 第一百一十六章 救命稻草
- 117 第一百一十七章 G2 (1)
- 118 第一百一十八章 G2(2)
- 119 第一百一十九章 G2(3)
- 120 第一百二十章 汉家阿舅
- 121 第一百二十一章 庆暦之盟(1)
- 122 第一百二十二章 庆暦之盟(2)
- 123 第一百二十三章 庆暦之盟(3)
- 124 第一百二十四章 暴君
- 125 第一百二十五章 唐王爷爷(1)
- 126 第一百二十六章 唐王爷爷(2)
- 127 第一百二十七章 藩部
- 128 第一百二十八章 西贼(1)
- 129 第一百二十九章 西贼(2)
- 130 第一百三十章 入寇(1)
- 131 第一百三十一节 入寇(2)
- 132 第一百三十二章 兵危(1)
隐藏
显示工具栏
第二十二章 国公千秋(2)
第二十二章 国公千秋(2)
赵昕自是准备的非常充足。他清了清嗓子,然后道:“孤听说,宝元元年的时候,元昊嫚书以叛,时两府议论纷纷不能决,直集贤院、知太常礼院吴育于是上书,其文曰:宜先以文诰告谕之,尚不宾,姑严守御,不足同中国叛臣亟加征讨。且征讨者,贵在神速;守御者,利于持重。羌人剽悍多诈,出没不时,我师乘锐,见小利小胜,必贪功轻进,往往堕贼计中。第严约束,明烽候,坚壁清野,以挫其锋!”
赵昕说着,就从床榻上的一堆邸报、关报里,找出了吴育当年上奏的咨报副本。
这里就不得不说一下,大宋王朝那已经登峰造极的公文邸报归档制度了。
基本上,只要有心,就可以查到几乎所有文官七品以上的奏报、公文内容。
而吴育当年的上书,曾引起了很大的波澜。
所以,春坊里按照制度也留了副本——虽然彼时春坊并没有太子,也没有皇子。
而当赵昕拿出吴育当年的那份咨报副本的时候,许多人一下子就想了起来。
只是大多数人的脸上,都是不屑与轻蔑。
“吴疯子的疯癫之语,也能信?”
大宋文官的傲慢,在此刻尽显无疑。
从元昊宣布称制的那一天开始,直到如今,大宋朝堂上的主要大臣,依然是无比蔑视与轻视元昊叛军的。
许多人都感觉,元昊这样的狂徒与他的草台子政权,不过是沐猴而冠罢了。
大宋王师只需要a上去,就可以推平掉这区区的西贼。
毕竟,在景祐三年的时候,元昊刚刚被河湟的吐蕃赞普,大宋册封的河西节度使,按在地上摩擦了又摩擦,宗哥河之战,元昊几乎丢光了他的部曲,只好夹着尾巴逃回兴庆府。
而在真宗的时候,大宋王师又将吐蕃人按在了地上摩擦了又摩擦。
于是,大部分人都深深的觉得,既然大宋可以摩擦吐蕃,吐蕃能摩擦元昊,自然,元昊就是个弟弟罢了。
哪怕是经历了三川口之败,许多人也依然这么认为。
事实,似乎也旁证了他们的看法。
就在去年七月,韩琦麾下大将任福,率部突袭白豹城,大获全胜,烧毁了元昊无数物资与粮草。
而在隔壁的麒延路,在范仲淹的部署下,任用和提拔延州指挥狄青。
于是,狄青前后二十五战,斩首、俘虏多达七千之众,屠灭了元昊七个部族,夺取了三个城市,在边境建起了十几个塞訾。
你看,一个贼配军都能打的西贼哇哇叫。
这要是大宋王师精锐出动,元昊还不是手到擒来?
而吴育和他当年的上书,自然也就成为了人们眼中的疯言疯语。
若无赵昕的话,一直要等到定川寨之战后,大宋君臣才会想起吴育当年的上书,然后他们就会尴尬的发现——早按照吴育的部署,说不定就不用损失这么多兵马与钱粮了。
于是,提拔吴育为右正言知谏院。
但在现在,吴育却连上书继续言事也被剥夺了。
两府都不想看到这个疯子的疯言疯语。
赵昕也明白这一点,所以,他很快就又拿出了一份关报:“这是宝元二年,忠武军节度使、知泾州夏竦的关报……”
于是,吕夷简的脸色立刻就变了。
因为,夏竦不是一般人。
他是从元昊称制开始,就派去沿边的重臣,也是如今大宋的陕西经略安抚使,全权负责对元昊的征讨与围剿。
也是目前主战派的核心人物!
然而,寿国公拿出来的那份关报,那份宝元二年,夏竦送到中书的关报,吕夷简知道,通篇其实都在讲一个事情——不能进攻!不能进攻!不能进攻!
这份数千言的关报,摆事实、讲道理、说历史。
他在关报里讲了一个在当时让人头皮发麻的事实——以太宗时,能北征辽人的精锐,尚且不能消灭土匪性质的李继迁,以真宗能和辽人打个平手的檀渊之盟的精锐,尚且无法奈何李德明,现在凭什么有自信一定可以消灭李元昊?
凭借在汴京城里被酒肉磨掉了勇气与胆略的老爷兵吗?
然而,彼时,中枢内外,枢府上下,都嘲笑夏竦,说他是个胆小鬼,被西贼吓破了胆子,是个没用的家伙。
甚至打算要将夏竦贬官。
于是,夏竦立刻表演了变脸艺术,瞬间从主守变成了坚决主攻的核心官员。
这让他的官职,节节高升。
从忠武军节度使知泾州,到宣徽南院使、陕西都部署兼经略安抚使,他只用了不过四年!
赵昕捧着手里厚厚的关报,对吕夷简道:“元台看过这份关报了吗?”
吕夷简木讷的点点头。
这份关报被寿国公拿出来,对他来说,属于致命一击。
而正府其他主攻的参政们也都低下头去,俯首以待。
一个吴育的上书,他们还可以说,书生之言,无稽之谈。
但夏竦的关报,却是一个五星剔骨,直击灵魂,让他们陷入辩无可辩的局面。
因为夏竦是陕西经略安抚使,而且,这份关报被寿国公拿在手中。
尤其是后者,几乎能起到一锤定音的作用!
在宝元二年的时候,夏竦将这份关报送到中书,引来两府上下的嘲笑与贬低。
因为那时候夏竦只是忠武军节度使、知泾州,大宋似他这样级别的官员,没有一百也有八十。
自然人微言轻,只能任由当时的首相张士逊和枢密使王鬷搓揉摩擦。
但现在,它在寿国公手里。
于是,立刻变成了核武器,可以一锤定音!
这就像有钱人吃路边摊,那叫接地气。
穷人吃路边摊,那就是low。
同样的东西和事,在不同人手里和嘴里讲出来,效果和作用,从来都不一样。
如今也是一样。
于是,赵昕问道:“那丞相还有什么想说的吗?”
吕夷简能说什么?难道犟着脖子在君前和寿国公争论吗?
若是那样的话,明天早上他就可以收拾细软和包裹,做好去某个地方州郡当官的准备了。
他可没有忘记,当年他和王曾争论,然后官家索性把他和王曾统统罢免,出知地方的往事。
于是,吕夷简只能拜道:“国公千秋!”
他也只能说出这四个字了。
赵昕说着,就从床榻上的一堆邸报、关报里,找出了吴育当年上奏的咨报副本。
这里就不得不说一下,大宋王朝那已经登峰造极的公文邸报归档制度了。
基本上,只要有心,就可以查到几乎所有文官七品以上的奏报、公文内容。
而吴育当年的上书,曾引起了很大的波澜。
所以,春坊里按照制度也留了副本——虽然彼时春坊并没有太子,也没有皇子。
而当赵昕拿出吴育当年的那份咨报副本的时候,许多人一下子就想了起来。
只是大多数人的脸上,都是不屑与轻蔑。
“吴疯子的疯癫之语,也能信?”
大宋文官的傲慢,在此刻尽显无疑。
从元昊宣布称制的那一天开始,直到如今,大宋朝堂上的主要大臣,依然是无比蔑视与轻视元昊叛军的。
许多人都感觉,元昊这样的狂徒与他的草台子政权,不过是沐猴而冠罢了。
大宋王师只需要a上去,就可以推平掉这区区的西贼。
毕竟,在景祐三年的时候,元昊刚刚被河湟的吐蕃赞普,大宋册封的河西节度使,按在地上摩擦了又摩擦,宗哥河之战,元昊几乎丢光了他的部曲,只好夹着尾巴逃回兴庆府。
而在真宗的时候,大宋王师又将吐蕃人按在了地上摩擦了又摩擦。
于是,大部分人都深深的觉得,既然大宋可以摩擦吐蕃,吐蕃能摩擦元昊,自然,元昊就是个弟弟罢了。
哪怕是经历了三川口之败,许多人也依然这么认为。
事实,似乎也旁证了他们的看法。
就在去年七月,韩琦麾下大将任福,率部突袭白豹城,大获全胜,烧毁了元昊无数物资与粮草。
而在隔壁的麒延路,在范仲淹的部署下,任用和提拔延州指挥狄青。
于是,狄青前后二十五战,斩首、俘虏多达七千之众,屠灭了元昊七个部族,夺取了三个城市,在边境建起了十几个塞訾。
你看,一个贼配军都能打的西贼哇哇叫。
这要是大宋王师精锐出动,元昊还不是手到擒来?
而吴育和他当年的上书,自然也就成为了人们眼中的疯言疯语。
若无赵昕的话,一直要等到定川寨之战后,大宋君臣才会想起吴育当年的上书,然后他们就会尴尬的发现——早按照吴育的部署,说不定就不用损失这么多兵马与钱粮了。
于是,提拔吴育为右正言知谏院。
但在现在,吴育却连上书继续言事也被剥夺了。
两府都不想看到这个疯子的疯言疯语。
赵昕也明白这一点,所以,他很快就又拿出了一份关报:“这是宝元二年,忠武军节度使、知泾州夏竦的关报……”
于是,吕夷简的脸色立刻就变了。
因为,夏竦不是一般人。
他是从元昊称制开始,就派去沿边的重臣,也是如今大宋的陕西经略安抚使,全权负责对元昊的征讨与围剿。
也是目前主战派的核心人物!
然而,寿国公拿出来的那份关报,那份宝元二年,夏竦送到中书的关报,吕夷简知道,通篇其实都在讲一个事情——不能进攻!不能进攻!不能进攻!
这份数千言的关报,摆事实、讲道理、说历史。
他在关报里讲了一个在当时让人头皮发麻的事实——以太宗时,能北征辽人的精锐,尚且不能消灭土匪性质的李继迁,以真宗能和辽人打个平手的檀渊之盟的精锐,尚且无法奈何李德明,现在凭什么有自信一定可以消灭李元昊?
凭借在汴京城里被酒肉磨掉了勇气与胆略的老爷兵吗?
然而,彼时,中枢内外,枢府上下,都嘲笑夏竦,说他是个胆小鬼,被西贼吓破了胆子,是个没用的家伙。
甚至打算要将夏竦贬官。
于是,夏竦立刻表演了变脸艺术,瞬间从主守变成了坚决主攻的核心官员。
这让他的官职,节节高升。
从忠武军节度使知泾州,到宣徽南院使、陕西都部署兼经略安抚使,他只用了不过四年!
赵昕捧着手里厚厚的关报,对吕夷简道:“元台看过这份关报了吗?”
吕夷简木讷的点点头。
这份关报被寿国公拿出来,对他来说,属于致命一击。
而正府其他主攻的参政们也都低下头去,俯首以待。
一个吴育的上书,他们还可以说,书生之言,无稽之谈。
但夏竦的关报,却是一个五星剔骨,直击灵魂,让他们陷入辩无可辩的局面。
因为夏竦是陕西经略安抚使,而且,这份关报被寿国公拿在手中。
尤其是后者,几乎能起到一锤定音的作用!
在宝元二年的时候,夏竦将这份关报送到中书,引来两府上下的嘲笑与贬低。
因为那时候夏竦只是忠武军节度使、知泾州,大宋似他这样级别的官员,没有一百也有八十。
自然人微言轻,只能任由当时的首相张士逊和枢密使王鬷搓揉摩擦。
但现在,它在寿国公手里。
于是,立刻变成了核武器,可以一锤定音!
这就像有钱人吃路边摊,那叫接地气。
穷人吃路边摊,那就是low。
同样的东西和事,在不同人手里和嘴里讲出来,效果和作用,从来都不一样。
如今也是一样。
于是,赵昕问道:“那丞相还有什么想说的吗?”
吕夷简能说什么?难道犟着脖子在君前和寿国公争论吗?
若是那样的话,明天早上他就可以收拾细软和包裹,做好去某个地方州郡当官的准备了。
他可没有忘记,当年他和王曾争论,然后官家索性把他和王曾统统罢免,出知地方的往事。
于是,吕夷简只能拜道:“国公千秋!”
他也只能说出这四个字了。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