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23 第二十三章 国公千秋(3)
- 24 第二十四章 国公千秋(4)
- 25 第二十五章 世宦之家的智慧
- 26 第二十六章 倾国才人(1)
- 27 第二十六章 倾国才人(2)
- 28 第二十七章 一忠遮百丑
- 29 第二十八章 风流官家
- 30 第二十九章 外戚(1)
- 31 第三十一章 外戚(2)
- 32 第三十二章 忽闻汴京有圣王(1)
- 33 第三十三章 忽闻汴京有圣王(2)
- 34 第三十四章 忽闻汴京有圣王(3)
- 35 第三十五章 元昊气晕了(1)
- 36 第三十六章 元昊气晕了(2)
- 37 第三十七章 元昊被气晕了(3)
- 38 第三十八章 国公圣明(1)
- 39 第三十九章 国公圣明(2)
- 40 第四十章 国公圣明(3)
- 41 第四十一章 国公圣明(4)
- 42 第四十二章 国公圣明(5)
- 43 第四十三章 国公圣明(6)
- 44 第四十四章 知人善用(1)
- 45 第四十五章 知人善用(2)
- 46 第四十六章 良才美玉
- 47 第四十六章 狄青正壮年
- 48 第四十八章 屁股决定脑袋
- 49 第四十九章 前世阴霾
- 50 第五十章 帝王之心
- 51 第五十一章 甘昭吉(1)
- 52 第五十二章 甘昭吉(2)
- 53 第五十三章 借力打力
- 54 第五十四章 打草惊蛇(1)
- 55 第五十五章 打草惊蛇(2)
- 56 第五十六章 人事纷纷
- 57 第五十六章 牛痘一出天下惊(1)
- 58 第五十七章 牛痘一出天下惊(2)
- 59 第五十九章 只有充钱才可以变得更强
- 60 第六十章 小报
- 61 第六十一章 滚刀肉
- 62 第六十二章 富弼办小报
- 63 第六十三章 姜还是老的辣
- 64 第六十四章 君心如刀
- 65 第六十五章 用人之道
- 66 第六十六章 工具
- 67 第六十七节 奸臣的手段
- 68 第六十七章 落子定川寨
- 69 第六十九章 预设伏笔
- 70 第七十章 头大的官家
- 71 第七十一章 不能坐以待毙
- 72 第七十二章 鸡汤没喝够啊!
- 73 第七十三章 一切尽在掌握
- 74 第七十四章 人质
- 75 第七十五章 实验的想法
- 76 第七十六章 洗脑(1)
- 77 第七十七章 洗脑(2)
- 78 第七十八章 实验(2)
- 79 第七十九章 实验(2)
- 80 第八十章 实验(3)
- 81 第八十一章 潜龙在渊(1)
- 82 第八十二章 潜龙在渊(2)
- 83 第八十三章 惊雷(1)
- 84 第八十四章 惊雷(2)
- 85 第八十五章 大宋掷弹兵(1)
- 86 第八十六章 大宋掷弹兵(2)
- 87 第八十七章 恰同学少年
- 88 第八十八章 青唐来使(1)
- 89 第八十九章 青唐来使(2)
- 90 第九十章 缘由
- 91 第九十一章 爱是一道光
- 92 第九十二章 心急吃不了热豆腐
- 93 第九十三章 惊变(1)
- 94 第九十四章 惊变(2)
- 95 第九十五章 唐王(1)
- 96 第九十六章 唐王(2)
- 97 第九十七章 孝子(1)
- 98 第九十八章 孝子(2)
- 99 第九十九章 听政(1)
- 100 第一百章 听政(2)
- 101 第一百零一章 入中之谋
- 102 第一百零二章 回禀
- 103 第一百零三章 父子计议
- 104 第一千零四章 父子的不同
- 105 第一百零五章 吐蕃使者
- 106 第一百零六节 辽国谋议(1)
- 107 第一百零七章 辽国谋议(2)
- 108 第一百零八章 边事(1)
- 109 第一百零九章 边事(2)
- 110 第一百一十章 御前会议(1)
- 111 第一百一十一章 御前会议(2)
- 112 第一百一十二章 大洋的馈赠(1)
- 113 第一百一十三章 大洋的馈赠(2)
- 114 第一百一十四章 挑拨离间(1)
- 115 第一百一十五章 挑拨离间(2)
- 116 第一百一十六章 救命稻草
- 117 第一百一十七章 G2 (1)
- 118 第一百一十八章 G2(2)
- 119 第一百一十九章 G2(3)
- 120 第一百二十章 汉家阿舅
- 121 第一百二十一章 庆暦之盟(1)
- 122 第一百二十二章 庆暦之盟(2)
- 123 第一百二十三章 庆暦之盟(3)
- 124 第一百二十四章 暴君
- 125 第一百二十五章 唐王爷爷(1)
- 126 第一百二十六章 唐王爷爷(2)
- 127 第一百二十七章 藩部
- 128 第一百二十八章 西贼(1)
- 129 第一百二十九章 西贼(2)
- 130 第一百三十章 入寇(1)
- 131 第一百三十一节 入寇(2)
- 132 第一百三十二章 兵危(1)
隐藏
显示工具栏
第三十三章 忽闻汴京有圣王(2)
第三十三章 忽闻汴京有圣王(2)
在见到欧阳修的刹那,夏竦就笑了起来,他上前,拱手问好:“永叔贤弟,别来无恙!”夏竦虽然比欧阳修年长十余岁,但却非常喜欢欧阳修的文笔,曾经想要调欧阳修到他身边做事,可惜遇到了景佑党争,这个事情也就只能搁下来了。
欧阳修闻言,拱手还礼:“劳经略挂记,下官诚惶诚恐……”
这时,在夏竦身后,欧阳修的朋友们,并肩而来,上前拱手:“永叔兄别来无恙!”
欧阳修抬起头,向前看去。
两个让他熟悉而牵挂的身影映入眼帘。
范仲淹、尹洙……
这两个都是和他志同道合的朋友,让他心心念念的知己,亦是当年与他一起,被贬出京或者被牵连的‘朋党’分子。
此外,还有着韩琦、庞籍这两位如今声名鹊起,隐隐有未来国家宰执之姿的后起之秀!
特别是韩琦!
若无韩琦,现在范仲淹和他恐怕都还被贬在外,无法起复。
正是这位以益、利两路安抚使,刚刚在蜀地将超过百万流民与百姓安顿完毕,就马不停蹄的赶到陕西,任为陕西经略安抚副使的重臣在官家面前以性命和人格担保:使涉朋党,请族!
又说服了夏竦、庞籍,三人一起联名担保。
于是,官家方才释怀,起复范仲淹为陕西转运使,旋即除陕西经略安抚副使,知延州。
然后,他也被从夷陵召回汴京,官复原职,继续修撰《崇文总目》。
于是,欧阳修郑重的对着众人一拜,又特别来到韩琦与夏竦、庞籍面前,深深一拜:“下官多蒙三位明公提携,方有起复之日,未能及时面谢,下官多有愧疚,请受下官一拜!”
夏竦等人连忙上前,扶起欧阳修,道:“皆为国家公事,永叔何必如此?”
“何况,今永叔乃是以钦使至此,吾等安敢受永叔之礼?”
于是,便簇拥着欧阳修一行,进入泾州官衙之内,来到大堂上,将欧阳修请到主位上落座。夏竦、韩琦、庞籍、尹洙,则陪于其左右,其他陕西方面大员,则敬陪于四周。
“听说,永叔此来,是来传达中书与官家的旨意的?”落座后,夏竦就问道:“未知永叔能否提前透露一下,中书与官家,到底是何态度?”
大宋王朝,对于军队的控制是异常严格、敏感的。
对军队,只要朝堂或者官家,稍微感觉到有一点不对头,就可能会立刻罢免相关官员与大将。
没办法,五代吃乱军和兵变的亏太多了!
从皇帝到士大夫到老百姓甚至是军队本身,都没有人再想看到一群牙兵为了几个赏钱就弑君、杀官、换帅。
所以,有时候,这种敏感难免矫枉过正。
真宗时,大将曹玮戍边,吐蕃宰相李立遵为了缓解内部压力,大举侵宋。
曹玮发现了征兆后,立刻上书朝堂请求支援。
结果,真宗却以为曹玮学坏了,想玩五代那一套养寇自重的把戏,当时就火冒三丈,就要立刻派人来陕西砍了曹玮的脑袋。
幸亏当时李迪就在旁边,以人格性命担保曹玮绝不会叛变,也绝没有学坏。
这才阻止了一场大祸,于是,大中祥符九年,大宋名将曹玮大破吐蕃,斩首数万,李立遵从此一蹶不振,而那一战也为大宋结了个善缘。
如今的吐蕃赞普,就是当年为李立遵所挟持、凌迫的赞普。
大宋干翻了李立遵,让这位赞普得以挣脱傀儡的身份,从此踏上了掌权之路。
故而,今日大宋的戍边重臣,不分文武,心里面其实都是忐忑不安的。
就怕自己行差踏错,让汴京那边产生了什么不好的想法。
夏竦等人,自也不能例外。
欧阳修闻言,呵呵一笑,放下手里的茶盏,道:“癸未日,两府集议,已有结论了……”
他缓慢而有力的看着夏竦等人:“两府的结论就是:元昊不过是羌氐的酋长,一时侥幸趁中国之乱而起罢了,不必与这等小人纠缠,绝其关市、贸易,于沿边坚壁清野,禁绝任何商旅出入往来即可坐观其败!”
顿了顿,欧阳修补充道:“此寿国公德音所降两府文字,而两府宰臣皆以为然,集议而决,首相、枢使、参政、枢密副使尽押字并同签署后呈递官家御裁,由银台司用印,经中书省读黄、门下省行黄而定的成文!”
于是,每一个人都倒吸一口凉气。
大家都是大宋重臣,自然明白,欧阳修说的这番话蕴含的力量与严肃性。
两府集议,这是去年七月,官家下诏,经朝野认可的制度。
从此,本来互不统属,互不通气的正府与枢府就要对所有的军国之事一起负责。
这避免了出现前代两府宰臣们在三川口大败后互相甩锅的事情。
自那以后,举凡军国之事,必由两府集议而定。
而所有两府宰臣并同签署押字,更是将此事上升到了象征整个大宋国家的地步。
两府大臣一起押字,意味着现在的两府宰执们,用他们的信誉与名声和正治生命,担保这条命令一定执行,必须执行!
更不提还有官家用印,银台司下中书、门下了。
“寿国公?”坐在欧阳修左手边的陕西转运使庞籍忽地皱起眉头:“若吾没有记错的话……寿国公……不是才两岁吗?”
他小心的选择着措辞:“欧阳校勘,请恕吾多虑……”
“寿国公内降德音……这会不会是有人……”
“醇之,休得胡言!”夏竦假作愠怒,打断庞籍的话:“国家之事,岂是你我可以置喙的?何况两府大臣集议?”
然后,他就笑着对欧阳修拱手谢罪:“永叔还请海涵,醇之在沿边,多染将士之习,难免口不择言……”
“不过……”他话锋一转,笑着问道:“此事确实是蹊跷,还望永叔不吝赐教!”
他夏竦和韩琦、庞籍,可是为了今年的进攻,准备了足足一个冬天,还和范仲淹、杜衍打了两三个月的嘴炮,浪费了数不清的口水。
现在,就在这箭在弦上的时候,中书派欧阳修来告诉他——不准进攻!
这是……玩他呢?
要知道,就在不到一个月前,韩琦、尹洙入京赴阙,与两府商议。
首相吕夷简、参知政事宋痒、王贻永,可都是拍着胸脯保证:公等在沿边尽管放手施为,中书与官家之前,吾等必为公等直言。
这话犹在耳,吕夷简、宋痒、王贻永就把他和整个陕西卖了?
欧阳修闻言,拱手还礼:“劳经略挂记,下官诚惶诚恐……”
这时,在夏竦身后,欧阳修的朋友们,并肩而来,上前拱手:“永叔兄别来无恙!”
欧阳修抬起头,向前看去。
两个让他熟悉而牵挂的身影映入眼帘。
范仲淹、尹洙……
这两个都是和他志同道合的朋友,让他心心念念的知己,亦是当年与他一起,被贬出京或者被牵连的‘朋党’分子。
此外,还有着韩琦、庞籍这两位如今声名鹊起,隐隐有未来国家宰执之姿的后起之秀!
特别是韩琦!
若无韩琦,现在范仲淹和他恐怕都还被贬在外,无法起复。
正是这位以益、利两路安抚使,刚刚在蜀地将超过百万流民与百姓安顿完毕,就马不停蹄的赶到陕西,任为陕西经略安抚副使的重臣在官家面前以性命和人格担保:使涉朋党,请族!
又说服了夏竦、庞籍,三人一起联名担保。
于是,官家方才释怀,起复范仲淹为陕西转运使,旋即除陕西经略安抚副使,知延州。
然后,他也被从夷陵召回汴京,官复原职,继续修撰《崇文总目》。
于是,欧阳修郑重的对着众人一拜,又特别来到韩琦与夏竦、庞籍面前,深深一拜:“下官多蒙三位明公提携,方有起复之日,未能及时面谢,下官多有愧疚,请受下官一拜!”
夏竦等人连忙上前,扶起欧阳修,道:“皆为国家公事,永叔何必如此?”
“何况,今永叔乃是以钦使至此,吾等安敢受永叔之礼?”
于是,便簇拥着欧阳修一行,进入泾州官衙之内,来到大堂上,将欧阳修请到主位上落座。夏竦、韩琦、庞籍、尹洙,则陪于其左右,其他陕西方面大员,则敬陪于四周。
“听说,永叔此来,是来传达中书与官家的旨意的?”落座后,夏竦就问道:“未知永叔能否提前透露一下,中书与官家,到底是何态度?”
大宋王朝,对于军队的控制是异常严格、敏感的。
对军队,只要朝堂或者官家,稍微感觉到有一点不对头,就可能会立刻罢免相关官员与大将。
没办法,五代吃乱军和兵变的亏太多了!
从皇帝到士大夫到老百姓甚至是军队本身,都没有人再想看到一群牙兵为了几个赏钱就弑君、杀官、换帅。
所以,有时候,这种敏感难免矫枉过正。
真宗时,大将曹玮戍边,吐蕃宰相李立遵为了缓解内部压力,大举侵宋。
曹玮发现了征兆后,立刻上书朝堂请求支援。
结果,真宗却以为曹玮学坏了,想玩五代那一套养寇自重的把戏,当时就火冒三丈,就要立刻派人来陕西砍了曹玮的脑袋。
幸亏当时李迪就在旁边,以人格性命担保曹玮绝不会叛变,也绝没有学坏。
这才阻止了一场大祸,于是,大中祥符九年,大宋名将曹玮大破吐蕃,斩首数万,李立遵从此一蹶不振,而那一战也为大宋结了个善缘。
如今的吐蕃赞普,就是当年为李立遵所挟持、凌迫的赞普。
大宋干翻了李立遵,让这位赞普得以挣脱傀儡的身份,从此踏上了掌权之路。
故而,今日大宋的戍边重臣,不分文武,心里面其实都是忐忑不安的。
就怕自己行差踏错,让汴京那边产生了什么不好的想法。
夏竦等人,自也不能例外。
欧阳修闻言,呵呵一笑,放下手里的茶盏,道:“癸未日,两府集议,已有结论了……”
他缓慢而有力的看着夏竦等人:“两府的结论就是:元昊不过是羌氐的酋长,一时侥幸趁中国之乱而起罢了,不必与这等小人纠缠,绝其关市、贸易,于沿边坚壁清野,禁绝任何商旅出入往来即可坐观其败!”
顿了顿,欧阳修补充道:“此寿国公德音所降两府文字,而两府宰臣皆以为然,集议而决,首相、枢使、参政、枢密副使尽押字并同签署后呈递官家御裁,由银台司用印,经中书省读黄、门下省行黄而定的成文!”
于是,每一个人都倒吸一口凉气。
大家都是大宋重臣,自然明白,欧阳修说的这番话蕴含的力量与严肃性。
两府集议,这是去年七月,官家下诏,经朝野认可的制度。
从此,本来互不统属,互不通气的正府与枢府就要对所有的军国之事一起负责。
这避免了出现前代两府宰臣们在三川口大败后互相甩锅的事情。
自那以后,举凡军国之事,必由两府集议而定。
而所有两府宰臣并同签署押字,更是将此事上升到了象征整个大宋国家的地步。
两府大臣一起押字,意味着现在的两府宰执们,用他们的信誉与名声和正治生命,担保这条命令一定执行,必须执行!
更不提还有官家用印,银台司下中书、门下了。
“寿国公?”坐在欧阳修左手边的陕西转运使庞籍忽地皱起眉头:“若吾没有记错的话……寿国公……不是才两岁吗?”
他小心的选择着措辞:“欧阳校勘,请恕吾多虑……”
“寿国公内降德音……这会不会是有人……”
“醇之,休得胡言!”夏竦假作愠怒,打断庞籍的话:“国家之事,岂是你我可以置喙的?何况两府大臣集议?”
然后,他就笑着对欧阳修拱手谢罪:“永叔还请海涵,醇之在沿边,多染将士之习,难免口不择言……”
“不过……”他话锋一转,笑着问道:“此事确实是蹊跷,还望永叔不吝赐教!”
他夏竦和韩琦、庞籍,可是为了今年的进攻,准备了足足一个冬天,还和范仲淹、杜衍打了两三个月的嘴炮,浪费了数不清的口水。
现在,就在这箭在弦上的时候,中书派欧阳修来告诉他——不准进攻!
这是……玩他呢?
要知道,就在不到一个月前,韩琦、尹洙入京赴阙,与两府商议。
首相吕夷简、参知政事宋痒、王贻永,可都是拍着胸脯保证:公等在沿边尽管放手施为,中书与官家之前,吾等必为公等直言。
这话犹在耳,吕夷简、宋痒、王贻永就把他和整个陕西卖了?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