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35 第三十五章 元昊气晕了(1)
- 36 第三十六章 元昊气晕了(2)
- 37 第三十七章 元昊被气晕了(3)
- 38 第三十八章 国公圣明(1)
- 39 第三十九章 国公圣明(2)
- 40 第四十章 国公圣明(3)
- 41 第四十一章 国公圣明(4)
- 42 第四十二章 国公圣明(5)
- 43 第四十三章 国公圣明(6)
- 44 第四十四章 知人善用(1)
- 45 第四十五章 知人善用(2)
- 46 第四十六章 良才美玉
- 47 第四十六章 狄青正壮年
- 48 第四十八章 屁股决定脑袋
- 49 第四十九章 前世阴霾
- 50 第五十章 帝王之心
- 51 第五十一章 甘昭吉(1)
- 52 第五十二章 甘昭吉(2)
- 53 第五十三章 借力打力
- 54 第五十四章 打草惊蛇(1)
- 55 第五十五章 打草惊蛇(2)
- 56 第五十六章 人事纷纷
- 57 第五十六章 牛痘一出天下惊(1)
- 58 第五十七章 牛痘一出天下惊(2)
- 59 第五十九章 只有充钱才可以变得更强
- 60 第六十章 小报
- 61 第六十一章 滚刀肉
- 62 第六十二章 富弼办小报
- 63 第六十三章 姜还是老的辣
- 64 第六十四章 君心如刀
- 65 第六十五章 用人之道
- 66 第六十六章 工具
- 67 第六十七节 奸臣的手段
- 68 第六十七章 落子定川寨
- 69 第六十九章 预设伏笔
- 70 第七十章 头大的官家
- 71 第七十一章 不能坐以待毙
- 72 第七十二章 鸡汤没喝够啊!
- 73 第七十三章 一切尽在掌握
- 74 第七十四章 人质
- 75 第七十五章 实验的想法
- 76 第七十六章 洗脑(1)
- 77 第七十七章 洗脑(2)
- 78 第七十八章 实验(2)
- 79 第七十九章 实验(2)
- 80 第八十章 实验(3)
- 81 第八十一章 潜龙在渊(1)
- 82 第八十二章 潜龙在渊(2)
- 83 第八十三章 惊雷(1)
- 84 第八十四章 惊雷(2)
- 85 第八十五章 大宋掷弹兵(1)
- 86 第八十六章 大宋掷弹兵(2)
- 87 第八十七章 恰同学少年
- 88 第八十八章 青唐来使(1)
- 89 第八十九章 青唐来使(2)
- 90 第九十章 缘由
- 91 第九十一章 爱是一道光
- 92 第九十二章 心急吃不了热豆腐
- 93 第九十三章 惊变(1)
- 94 第九十四章 惊变(2)
- 95 第九十五章 唐王(1)
- 96 第九十六章 唐王(2)
- 97 第九十七章 孝子(1)
- 98 第九十八章 孝子(2)
- 99 第九十九章 听政(1)
- 100 第一百章 听政(2)
- 101 第一百零一章 入中之谋
- 102 第一百零二章 回禀
- 103 第一百零三章 父子计议
- 104 第一千零四章 父子的不同
- 105 第一百零五章 吐蕃使者
- 106 第一百零六节 辽国谋议(1)
- 107 第一百零七章 辽国谋议(2)
- 108 第一百零八章 边事(1)
- 109 第一百零九章 边事(2)
- 110 第一百一十章 御前会议(1)
- 111 第一百一十一章 御前会议(2)
- 112 第一百一十二章 大洋的馈赠(1)
- 113 第一百一十三章 大洋的馈赠(2)
- 114 第一百一十四章 挑拨离间(1)
- 115 第一百一十五章 挑拨离间(2)
- 116 第一百一十六章 救命稻草
- 117 第一百一十七章 G2 (1)
- 118 第一百一十八章 G2(2)
- 119 第一百一十九章 G2(3)
- 120 第一百二十章 汉家阿舅
- 121 第一百二十一章 庆暦之盟(1)
- 122 第一百二十二章 庆暦之盟(2)
- 123 第一百二十三章 庆暦之盟(3)
- 124 第一百二十四章 暴君
- 125 第一百二十五章 唐王爷爷(1)
- 126 第一百二十六章 唐王爷爷(2)
- 127 第一百二十七章 藩部
- 128 第一百二十八章 西贼(1)
- 129 第一百二十九章 西贼(2)
- 130 第一百三十章 入寇(1)
- 131 第一百三十一节 入寇(2)
- 132 第一百三十二章 兵危(1)
隐藏
显示工具栏
第四十五章 知人善用(2)
第四十五章 知人善用(2)
站在流内铨的官署正衙上,富弼手里捏着几张纸条。这些纸条,都是两府的宰臣们的家人或者宫里面的贵人送来的。
代表的,自然是两府宰臣和宫中贵人的态度与意思。
这些是在今天早上送到这流内铨的,事先连个招呼都没跟他打,仿佛这流内铨的主官根本不是他富弼!
更让富弼痛心的是,这几张纸条上写着的名字,他已经看过这些人的脚色与印纸和告身了。
那些人的政绩、履历,全都糟糕的难以入目。
若叫他们在自己手里升官了,富弼感觉自己日后恐怕会内疚惭愧一辈子!
于是,他当着整个流内铨上下官吏的面,将这几张纸条,慢慢的,一点点的撕碎,然后丢入火盆之中。
“流内铨,为国家掌人才进取之用!”富弼斩钉截铁的看着那一个个战战兢兢的官吏:“从前怎么样,吾不管,但从今天开始,若有人胆敢再恤私情,不顾国家法度与祖宗制度……”
富弼一跺脚:“哪怕拼着这身袍服不要,吾也要将尔等的出身以来文字,全部如这些纸条一样撕碎、焚尽!”
“明白了吗?”
所有人战战兢兢,连忙俯首拜道:“卑职等明白了!”
在大宋,对文官最究极的手段,就是剥夺其出身以来文字。
特别是京官,最怕的就是这个了。
而富弼素来言出必行,而且他是右正言,确实是可以做到这个事情的。
“善!”富弼于是负手,走到正衙上首,坐到椅子上,面朝其他官员:“尔等都坐下来,听吾嘱托……”
于是,流内铨的大大小小,二三十个官员,连忙各自找到自己的位置,战战兢兢的坐下来。
“乙亥日,吾蒙寿国公召见,面授德音之教……”富弼看着那些官员,严肃的说道:“国公德音,以孔子曰:以貌取人,失之子羽,国家伦才,当重才不重貌,重行不重言,论迹不论心!”
“幕职之官,本州郡之亲民官,厘务之事多,当以其政绩考核与事迹取之!”
“尔等可明白了?”富弼站起来,严肃的问道。
“下官等明白了!”于是全体起立,拱手而拜:“必奉德音,谨而遵之!”
对大宋官员来说,上面的官家或者成年的已经得到了官家和朝臣同意、许可和认可的储君,随意的按照自己的喜好,降下文字,干预有司之事,插手两府纠纷,这是司空见惯的了事情。
太祖、太宗、真宗,都喜欢这么做,尤其是太祖、太宗,那是事无巨细大小,都喜欢管一管,太宗皇帝当年连汴京城外的老百姓养的猪丢了,都要管,都要干涉,都要内降文字命开封府小心处置!
也就是如今的官家,性格、脾气都太好了,而且太爱惜羽毛了,故而很少内降文字,干涉两府、有司。
但这反而令大宋文官们无法适应和难以理解。
因为,大宋文官们自始至终都相信一个真理——明君雄主,理当乾坤独断,口含天宪,怎么能把权力和国家的事情,全部委托给大臣呢?
万一出了李林甫、曹操,如何是好?
所以,当今官家亲政以后,大臣们与在野的士大夫、元老勋贵们可是操碎了心。
宝元元年,时以天章阁侍制知太常礼院宋祁就特别上书官家说:臣窃见陛下,深执谦德,不先自断,而委大臣……长此以往,威柄浸移,人心何系?
和宋祁一样想的不是一个人。
而是无数人!
五代的混乱与惨剧,在宋代士大夫看来,可不仅仅是军阀藩镇,还有王室暗弱,宦官当权、权臣当道、朋党纷争等种种缘故。
所以,大宋士大夫们坚决吸取了唐代和五代的教训。
他们不止对武臣坐大和强盛会非常敏感。
更对大臣、权臣、朋党的可能坐大,侵害到君王利益与权柄,非常敏感。
西京洛阳,就有一帮元老勋臣,天天在那里忧国忧民,总感觉有曹操、李林甫在朝堂上。
故而,当他们得知,寿国公内降文字,以授两府的时候。
这帮人高兴坏了!
天降圣王啊!天降圣王啊!
大宋有救了!
两岁就知道要掌握权力,要干预国家,这长大了岂不是要和太祖太宗一样,事事躬亲。
那曹操、李林甫自然就没有生存的土壤了,这大宋社稷自然是铁桶江山!
自然,这样的人在流内铨也是一抓一大把。
孔夫子的忠君思想,事君思想,可是从来不都缺乏信徒与追随者。
错非富弼就坐在堂上,这帮人说不定就要当场手舞足蹈来庆祝了。
富弼看着面前的情况,心里面也是微微点头。
他自然也是孔子的忠实门徒,忠君事君的思想在他心中根深蒂固。
更何况,他已经知道了,自己所侍奉的寿国公,确实是一位生而知之,聪以知远、明以察微的幼年圣王!
早前的种种,就都不提。
单单是寿国公前日在书册之中,折叠起来的那几个选人。
富弼这两天就专门的仔细调查过了。
相州僧正路有权,在相州主持僧侣、道士、寺观事务三年,赢得了上下的一片赞誉,当地有名的僧道人士,都说路施主若是出家,必为大德高僧!
而那位相州牧龙院监庄霍翔,虽然才为官二十四个月,但其履历上全部是上上。
没有一项考核,有一点瑕疵!
而且,富弼还找到了他的上官评语以及同僚的印纸上的记录。
于是发现,这位权发遣相州牧龙院监,一点都不简单。
虽然只是小吏出身,却自学成才,通读了许多典籍,能写一笔漂亮的草书和行书。
尤为难得的是,这个小官,竟在其任期内一次假都没有请,连休沐日都在办公!
这简直太对富弼胃口了。
他就喜欢这种人,就喜欢和这样的人做朋友。
以至于,尽管对方只是一个选人,而且不过是权发遣的小官。
但富弼已经迫不及待的想要邀请他到自己家里做客,一起谈谈理想,谈谈人生。
就像当年,范仲淹对他做过的事情一样。
而剩下的几个人,履历也都很漂亮。
这让富弼,真的是震惊又崇拜,敬畏而折服。
他深以为,大宋有此圣主,岂能不兴?
于是,富弼心中已经有了打算。
要将寿国公点名的这几人,全部除为陕西延边官吏,让他们去立功升官,争取早日来到这朝堂上,与他一起辅佐国公,中兴大宋,富国强兵!
代表的,自然是两府宰臣和宫中贵人的态度与意思。
这些是在今天早上送到这流内铨的,事先连个招呼都没跟他打,仿佛这流内铨的主官根本不是他富弼!
更让富弼痛心的是,这几张纸条上写着的名字,他已经看过这些人的脚色与印纸和告身了。
那些人的政绩、履历,全都糟糕的难以入目。
若叫他们在自己手里升官了,富弼感觉自己日后恐怕会内疚惭愧一辈子!
于是,他当着整个流内铨上下官吏的面,将这几张纸条,慢慢的,一点点的撕碎,然后丢入火盆之中。
“流内铨,为国家掌人才进取之用!”富弼斩钉截铁的看着那一个个战战兢兢的官吏:“从前怎么样,吾不管,但从今天开始,若有人胆敢再恤私情,不顾国家法度与祖宗制度……”
富弼一跺脚:“哪怕拼着这身袍服不要,吾也要将尔等的出身以来文字,全部如这些纸条一样撕碎、焚尽!”
“明白了吗?”
所有人战战兢兢,连忙俯首拜道:“卑职等明白了!”
在大宋,对文官最究极的手段,就是剥夺其出身以来文字。
特别是京官,最怕的就是这个了。
而富弼素来言出必行,而且他是右正言,确实是可以做到这个事情的。
“善!”富弼于是负手,走到正衙上首,坐到椅子上,面朝其他官员:“尔等都坐下来,听吾嘱托……”
于是,流内铨的大大小小,二三十个官员,连忙各自找到自己的位置,战战兢兢的坐下来。
“乙亥日,吾蒙寿国公召见,面授德音之教……”富弼看着那些官员,严肃的说道:“国公德音,以孔子曰:以貌取人,失之子羽,国家伦才,当重才不重貌,重行不重言,论迹不论心!”
“幕职之官,本州郡之亲民官,厘务之事多,当以其政绩考核与事迹取之!”
“尔等可明白了?”富弼站起来,严肃的问道。
“下官等明白了!”于是全体起立,拱手而拜:“必奉德音,谨而遵之!”
对大宋官员来说,上面的官家或者成年的已经得到了官家和朝臣同意、许可和认可的储君,随意的按照自己的喜好,降下文字,干预有司之事,插手两府纠纷,这是司空见惯的了事情。
太祖、太宗、真宗,都喜欢这么做,尤其是太祖、太宗,那是事无巨细大小,都喜欢管一管,太宗皇帝当年连汴京城外的老百姓养的猪丢了,都要管,都要干涉,都要内降文字命开封府小心处置!
也就是如今的官家,性格、脾气都太好了,而且太爱惜羽毛了,故而很少内降文字,干涉两府、有司。
但这反而令大宋文官们无法适应和难以理解。
因为,大宋文官们自始至终都相信一个真理——明君雄主,理当乾坤独断,口含天宪,怎么能把权力和国家的事情,全部委托给大臣呢?
万一出了李林甫、曹操,如何是好?
所以,当今官家亲政以后,大臣们与在野的士大夫、元老勋贵们可是操碎了心。
宝元元年,时以天章阁侍制知太常礼院宋祁就特别上书官家说:臣窃见陛下,深执谦德,不先自断,而委大臣……长此以往,威柄浸移,人心何系?
和宋祁一样想的不是一个人。
而是无数人!
五代的混乱与惨剧,在宋代士大夫看来,可不仅仅是军阀藩镇,还有王室暗弱,宦官当权、权臣当道、朋党纷争等种种缘故。
所以,大宋士大夫们坚决吸取了唐代和五代的教训。
他们不止对武臣坐大和强盛会非常敏感。
更对大臣、权臣、朋党的可能坐大,侵害到君王利益与权柄,非常敏感。
西京洛阳,就有一帮元老勋臣,天天在那里忧国忧民,总感觉有曹操、李林甫在朝堂上。
故而,当他们得知,寿国公内降文字,以授两府的时候。
这帮人高兴坏了!
天降圣王啊!天降圣王啊!
大宋有救了!
两岁就知道要掌握权力,要干预国家,这长大了岂不是要和太祖太宗一样,事事躬亲。
那曹操、李林甫自然就没有生存的土壤了,这大宋社稷自然是铁桶江山!
自然,这样的人在流内铨也是一抓一大把。
孔夫子的忠君思想,事君思想,可是从来不都缺乏信徒与追随者。
错非富弼就坐在堂上,这帮人说不定就要当场手舞足蹈来庆祝了。
富弼看着面前的情况,心里面也是微微点头。
他自然也是孔子的忠实门徒,忠君事君的思想在他心中根深蒂固。
更何况,他已经知道了,自己所侍奉的寿国公,确实是一位生而知之,聪以知远、明以察微的幼年圣王!
早前的种种,就都不提。
单单是寿国公前日在书册之中,折叠起来的那几个选人。
富弼这两天就专门的仔细调查过了。
相州僧正路有权,在相州主持僧侣、道士、寺观事务三年,赢得了上下的一片赞誉,当地有名的僧道人士,都说路施主若是出家,必为大德高僧!
而那位相州牧龙院监庄霍翔,虽然才为官二十四个月,但其履历上全部是上上。
没有一项考核,有一点瑕疵!
而且,富弼还找到了他的上官评语以及同僚的印纸上的记录。
于是发现,这位权发遣相州牧龙院监,一点都不简单。
虽然只是小吏出身,却自学成才,通读了许多典籍,能写一笔漂亮的草书和行书。
尤为难得的是,这个小官,竟在其任期内一次假都没有请,连休沐日都在办公!
这简直太对富弼胃口了。
他就喜欢这种人,就喜欢和这样的人做朋友。
以至于,尽管对方只是一个选人,而且不过是权发遣的小官。
但富弼已经迫不及待的想要邀请他到自己家里做客,一起谈谈理想,谈谈人生。
就像当年,范仲淹对他做过的事情一样。
而剩下的几个人,履历也都很漂亮。
这让富弼,真的是震惊又崇拜,敬畏而折服。
他深以为,大宋有此圣主,岂能不兴?
于是,富弼心中已经有了打算。
要将寿国公点名的这几人,全部除为陕西延边官吏,让他们去立功升官,争取早日来到这朝堂上,与他一起辅佐国公,中兴大宋,富国强兵!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