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53 第五十三章 借力打力
- 54 第五十四章 打草惊蛇(1)
- 55 第五十五章 打草惊蛇(2)
- 56 第五十六章 人事纷纷
- 57 第五十六章 牛痘一出天下惊(1)
- 58 第五十七章 牛痘一出天下惊(2)
- 59 第五十九章 只有充钱才可以变得更强
- 60 第六十章 小报
- 61 第六十一章 滚刀肉
- 62 第六十二章 富弼办小报
- 63 第六十三章 姜还是老的辣
- 64 第六十四章 君心如刀
- 65 第六十五章 用人之道
- 66 第六十六章 工具
- 67 第六十七节 奸臣的手段
- 68 第六十七章 落子定川寨
- 69 第六十九章 预设伏笔
- 70 第七十章 头大的官家
- 71 第七十一章 不能坐以待毙
- 72 第七十二章 鸡汤没喝够啊!
- 73 第七十三章 一切尽在掌握
- 74 第七十四章 人质
- 75 第七十五章 实验的想法
- 76 第七十六章 洗脑(1)
- 77 第七十七章 洗脑(2)
- 78 第七十八章 实验(2)
- 79 第七十九章 实验(2)
- 80 第八十章 实验(3)
- 81 第八十一章 潜龙在渊(1)
- 82 第八十二章 潜龙在渊(2)
- 83 第八十三章 惊雷(1)
- 84 第八十四章 惊雷(2)
- 85 第八十五章 大宋掷弹兵(1)
- 86 第八十六章 大宋掷弹兵(2)
- 87 第八十七章 恰同学少年
- 88 第八十八章 青唐来使(1)
- 89 第八十九章 青唐来使(2)
- 90 第九十章 缘由
- 91 第九十一章 爱是一道光
- 92 第九十二章 心急吃不了热豆腐
- 93 第九十三章 惊变(1)
- 94 第九十四章 惊变(2)
- 95 第九十五章 唐王(1)
- 96 第九十六章 唐王(2)
- 97 第九十七章 孝子(1)
- 98 第九十八章 孝子(2)
- 99 第九十九章 听政(1)
- 100 第一百章 听政(2)
- 101 第一百零一章 入中之谋
- 102 第一百零二章 回禀
- 103 第一百零三章 父子计议
- 104 第一千零四章 父子的不同
- 105 第一百零五章 吐蕃使者
- 106 第一百零六节 辽国谋议(1)
- 107 第一百零七章 辽国谋议(2)
- 108 第一百零八章 边事(1)
- 109 第一百零九章 边事(2)
- 110 第一百一十章 御前会议(1)
- 111 第一百一十一章 御前会议(2)
- 112 第一百一十二章 大洋的馈赠(1)
- 113 第一百一十三章 大洋的馈赠(2)
- 114 第一百一十四章 挑拨离间(1)
- 115 第一百一十五章 挑拨离间(2)
- 116 第一百一十六章 救命稻草
- 117 第一百一十七章 G2 (1)
- 118 第一百一十八章 G2(2)
- 119 第一百一十九章 G2(3)
- 120 第一百二十章 汉家阿舅
- 121 第一百二十一章 庆暦之盟(1)
- 122 第一百二十二章 庆暦之盟(2)
- 123 第一百二十三章 庆暦之盟(3)
- 124 第一百二十四章 暴君
- 125 第一百二十五章 唐王爷爷(1)
- 126 第一百二十六章 唐王爷爷(2)
- 127 第一百二十七章 藩部
- 128 第一百二十八章 西贼(1)
- 129 第一百二十九章 西贼(2)
- 130 第一百三十章 入寇(1)
- 131 第一百三十一节 入寇(2)
- 132 第一百三十二章 兵危(1)
隐藏
显示工具栏
第六十三章 姜还是老的辣
第六十三章 姜还是老的辣
黄昏时分,富弼来到了汴京城的大梁门外。这里是汴京城比较僻静的地方,所以,两府大臣都选择将宅邸安在此地。
但这也导致此地的房价,高的吓死人。
有人戏称,大梁门的一片瓦砸下来,都值一百贯!
作为当朝的三司使兼同知枢密院事,晏殊的家宅,就在这里。
“彦国来了……”晏殊的另一个女婿,三司盐铁判官杨察早就在这里等着他了:“快随我进去,泰山已经久候多时了……”
于是,在杨察的引领下,富弼踏入晏府大门。
作为三司使,晏殊掌管着整个大宋财经赋税及工程督办、贸易、贡赋、百官俸禄发放、支领,权之重,足可与两府并驾齐驱。
所以,三司使又被人称为计相。
于是,哪怕晏殊本人为官清廉,却也能轻轻松松的用合法手段,取得万贯家财。
晏府的陈设,自也丝毫不逊首相吕夷简的吕府。
来到书房,富弼就看到了自己岳父的身影,出现在眼前。
他连忙上前躬身拜道:“小婿富弼拜见岳丈大人!”
“彦国来了……”晏殊看到富弼就笑了起来,向他招手:“坐下来说话……”
又对杨察吩咐:“隐甫也坐……”
于是,两个女婿就一左一右,坐到了晏殊的对面。
晏殊看着自己的这两个女婿,心中满满的都是成就感。
他的这两个女婿,都是进士,都是才华横溢的年轻人,更关键的是,都是他自己替女人千挑万选出来的。
无论性子、脾气和人品,皆是上上之选。
成亲这许多年,女婿和女儿,连脸都没红过几次。
朝野内外,人人艳羡。
都说他晏殊眼光太毒辣。
但那些人哪里知道,其实不是他晏殊眼光毒辣,而是他晏殊会请人帮忙掌眼。
就像富弼,就是范仲淹亲自推荐的。
有小范老子帮着审阅,自然不会走眼。
“彦国,可见过寿国公了?”晏殊等富弼坐下来就问道。
“嗯……”富弼点点头:“见过了……”
“国公怎么说?”晏殊好奇的问道。
他还没有见过那位被传的神乎其神的寿国公,自然充满好奇,而且,其实心里面还不乏有些较劲的成分。
因为他也是神童!
虽然比不得那位蒙宣祖皇帝庇佑,感生大帝授法的寿国公。
但也是四岁能作诗,五岁就能读懂《论语》,六岁便已经能看《史记》,到得十岁,整个抚州父老就都知道,家乡出了个了不得的神童了!
于是,十三岁那年就被真宗派来的江西安抚使张知白看中,推荐他以神童参加第二年的科举,与数千名天下郡国的举人同堂竞技,然后一举考中进士!
十四岁的进士,古往今来,就他这么一个。
“泰山容禀……”富弼在晏殊面前,多少有些拘谨,他长身作揖:“寿国公命小婿带一句话给泰山……”
晏殊先是下意识的嗯了一声,然后迅速反应过来,立刻起身,走到案前,避开富弼和杨察,对着春坊方向拱手而拜:“臣三司使殊,恭闻德音……”
“寿国公曰:孤希望晏公可以出面,去君前恳请下降德音,以纾正府困境……”
“今西贼猖獗,国家不能再内耗下去……”富弼说完,就拜道:“此国公德音所言,小婿不敢有一字之漏……”
晏殊则稽首再拜:“臣殊谨遵德音!”
然后,晏殊坐回座位,看着富弼,问道:“彦国且将今日与国公所言所叙,一字不漏的说来……”
富弼点点头,一边回忆着,一边诉说着他今日在春坊的言行对答。
晏殊听着,神色渐渐肃穆,良久叹道:“真圣王也!”
一眼就看破了富弼图谋与企图,继而借力打力,把他也给拉下水。
这不是圣王,谁是圣王?
只是……
“我闻春坊之中,仅有皇城使刘永年及内殿崇班甘昭吉二人……”晏殊看着富弼,道:“这也未免太不慎重了……”
“彦国,你为右正言,又是国公钦点的‘铮臣’,为何不在此事之上发声?”
“难道要坐视如此圣王,为内臣、外戚所持?”晏殊质问着:“此岂台谏官所为?”
富弼于是吓得浑身上下出了一身冷汗。
他此时方才惊觉自己到底犯了什么样的错误!
他是台谏官,又是那位国本曾经点名的‘铮臣’,两府大臣甚至官家都几次三番暗示他要多多亲近寿国公,可以随时入春坊觐见。
这是什么意思啊?
就是让他富彦国,做寿国公身边的李沆(真宗即位前的太子宾客,实为帝师)、李迪(曾为资善堂侍讲,实则也是仁宗的老师)。
那么李沆和李迪当年是怎么对待真宗与当今官家的呢?
拾遗补缺,细查内外,有所疏漏,立刻弥补,做到使储君万无一失,令国本毫发无伤。
那他富弼现在做到了吗?
答案是根本没有!
他甚至到现在,都很少去想,自己能为寿国公做些什么!
毫无疑问,这是天大的罪过!
一旦被人抓住,他就是十张嘴巴都解释不清为什么会这样?!
富弼于是立刻告罪:“泰山大人教训的是,小婿委实犯下大罪了!”
“嗯……”晏殊满意的点点头:“亡羊补牢,犹未晚矣……”
“彦国明日就当立刻上书官家,请官家选清廉有名之文臣,入春坊为寿国公左右侍讲,以此督圣王之行,安朝野之心!”
这是必须做的!
可没有文官,再想和国初那样被太祖太宗动不动就措大措大的乱喊。
更没有文官想看到那些武臣和内臣骑到自己脑袋上扬武耀威了。
“那寿国公欲办小报之事……”富弼问道:“泰山以为,小婿该如何应对?”
“痴儿!”晏殊看着这个女婿,气的胡子都瞪了起来:“此事,汝就不该告诉我,更不该当着隐甫的面说!”
“我叫你读的《易经》白读了?”
富弼于是连忙脱帽谢罪:“小婿有罪,伏乞泰山教训!”
晏殊一说,以富弼的聪明才智,自然立刻明白了过来。
他又犯错了!
错在不该将寿国公私底下吩咐他的事情,告诉别人。
哪怕这个别人是他的岳父、连襟。
因为这种事情,休说岳父、连襟了,便是枕边人和亲儿子也不能说。
若君王没有点头,这种事情就应该带进坟墓里。
因为,孔子已经说的很清楚:乱之所生也,则言语以为阶。
于是,君不密则失臣,臣不密则失身,机事不密则害成,是以君子慎密而不出。
晏殊看着,却是更加恼火:“汝与吾告什么罪?”
“明日一早,汝去国公面前告罪,乞罪啊!”
“汝难道以为还能瞒的了人的?”
富弼于是将头低的更低了。
他知道,泰山说得对。
这种事情,他既然已经做了,唯一弥补的办法,就是去寿国公面前告罪求罚。
不然,将来,只要有人听得了风声,随便在那位面前说上一句,他富彦国这辈子就等着被闲置投散吧。
因为不会有君王会再用一个曾经泄露其机密,背叛其部署的臣子。
哪怕这个臣子能力再好,才华再高。
连信任的基础都没有了,还能指望其他吗?
“罢了!罢了!”晏殊叹息着:“我这张老脸,迟早要被你丢光了!”
他骂骂咧咧着:“为吾儿计,吾也只能陪汝去国公面前走一遭了……”
富弼连忙拜谢:“泰山看护之恩,小婿此生难偿也!”
心中自是感动不已。
因为在这个世界上,遇到这样的事情,就是父子兄弟,恐怕都会避嫌。
但他的这个岳父,却不止专门提点他,惊醒他,更不惜为他作保。
这样的恩情,已经是深如海,重于山了。
晏殊却是扭头看向在一旁的杨察,吩咐道:“今日事,旦有一字外泄,为他人知,汝日后莫要再登我门!”
杨察当然知道事态的严重性,闻言立刻拜道:“便是泰山不说,小婿也会谨守口风的!”
但这也导致此地的房价,高的吓死人。
有人戏称,大梁门的一片瓦砸下来,都值一百贯!
作为当朝的三司使兼同知枢密院事,晏殊的家宅,就在这里。
“彦国来了……”晏殊的另一个女婿,三司盐铁判官杨察早就在这里等着他了:“快随我进去,泰山已经久候多时了……”
于是,在杨察的引领下,富弼踏入晏府大门。
作为三司使,晏殊掌管着整个大宋财经赋税及工程督办、贸易、贡赋、百官俸禄发放、支领,权之重,足可与两府并驾齐驱。
所以,三司使又被人称为计相。
于是,哪怕晏殊本人为官清廉,却也能轻轻松松的用合法手段,取得万贯家财。
晏府的陈设,自也丝毫不逊首相吕夷简的吕府。
来到书房,富弼就看到了自己岳父的身影,出现在眼前。
他连忙上前躬身拜道:“小婿富弼拜见岳丈大人!”
“彦国来了……”晏殊看到富弼就笑了起来,向他招手:“坐下来说话……”
又对杨察吩咐:“隐甫也坐……”
于是,两个女婿就一左一右,坐到了晏殊的对面。
晏殊看着自己的这两个女婿,心中满满的都是成就感。
他的这两个女婿,都是进士,都是才华横溢的年轻人,更关键的是,都是他自己替女人千挑万选出来的。
无论性子、脾气和人品,皆是上上之选。
成亲这许多年,女婿和女儿,连脸都没红过几次。
朝野内外,人人艳羡。
都说他晏殊眼光太毒辣。
但那些人哪里知道,其实不是他晏殊眼光毒辣,而是他晏殊会请人帮忙掌眼。
就像富弼,就是范仲淹亲自推荐的。
有小范老子帮着审阅,自然不会走眼。
“彦国,可见过寿国公了?”晏殊等富弼坐下来就问道。
“嗯……”富弼点点头:“见过了……”
“国公怎么说?”晏殊好奇的问道。
他还没有见过那位被传的神乎其神的寿国公,自然充满好奇,而且,其实心里面还不乏有些较劲的成分。
因为他也是神童!
虽然比不得那位蒙宣祖皇帝庇佑,感生大帝授法的寿国公。
但也是四岁能作诗,五岁就能读懂《论语》,六岁便已经能看《史记》,到得十岁,整个抚州父老就都知道,家乡出了个了不得的神童了!
于是,十三岁那年就被真宗派来的江西安抚使张知白看中,推荐他以神童参加第二年的科举,与数千名天下郡国的举人同堂竞技,然后一举考中进士!
十四岁的进士,古往今来,就他这么一个。
“泰山容禀……”富弼在晏殊面前,多少有些拘谨,他长身作揖:“寿国公命小婿带一句话给泰山……”
晏殊先是下意识的嗯了一声,然后迅速反应过来,立刻起身,走到案前,避开富弼和杨察,对着春坊方向拱手而拜:“臣三司使殊,恭闻德音……”
“寿国公曰:孤希望晏公可以出面,去君前恳请下降德音,以纾正府困境……”
“今西贼猖獗,国家不能再内耗下去……”富弼说完,就拜道:“此国公德音所言,小婿不敢有一字之漏……”
晏殊则稽首再拜:“臣殊谨遵德音!”
然后,晏殊坐回座位,看着富弼,问道:“彦国且将今日与国公所言所叙,一字不漏的说来……”
富弼点点头,一边回忆着,一边诉说着他今日在春坊的言行对答。
晏殊听着,神色渐渐肃穆,良久叹道:“真圣王也!”
一眼就看破了富弼图谋与企图,继而借力打力,把他也给拉下水。
这不是圣王,谁是圣王?
只是……
“我闻春坊之中,仅有皇城使刘永年及内殿崇班甘昭吉二人……”晏殊看着富弼,道:“这也未免太不慎重了……”
“彦国,你为右正言,又是国公钦点的‘铮臣’,为何不在此事之上发声?”
“难道要坐视如此圣王,为内臣、外戚所持?”晏殊质问着:“此岂台谏官所为?”
富弼于是吓得浑身上下出了一身冷汗。
他此时方才惊觉自己到底犯了什么样的错误!
他是台谏官,又是那位国本曾经点名的‘铮臣’,两府大臣甚至官家都几次三番暗示他要多多亲近寿国公,可以随时入春坊觐见。
这是什么意思啊?
就是让他富彦国,做寿国公身边的李沆(真宗即位前的太子宾客,实为帝师)、李迪(曾为资善堂侍讲,实则也是仁宗的老师)。
那么李沆和李迪当年是怎么对待真宗与当今官家的呢?
拾遗补缺,细查内外,有所疏漏,立刻弥补,做到使储君万无一失,令国本毫发无伤。
那他富弼现在做到了吗?
答案是根本没有!
他甚至到现在,都很少去想,自己能为寿国公做些什么!
毫无疑问,这是天大的罪过!
一旦被人抓住,他就是十张嘴巴都解释不清为什么会这样?!
富弼于是立刻告罪:“泰山大人教训的是,小婿委实犯下大罪了!”
“嗯……”晏殊满意的点点头:“亡羊补牢,犹未晚矣……”
“彦国明日就当立刻上书官家,请官家选清廉有名之文臣,入春坊为寿国公左右侍讲,以此督圣王之行,安朝野之心!”
这是必须做的!
可没有文官,再想和国初那样被太祖太宗动不动就措大措大的乱喊。
更没有文官想看到那些武臣和内臣骑到自己脑袋上扬武耀威了。
“那寿国公欲办小报之事……”富弼问道:“泰山以为,小婿该如何应对?”
“痴儿!”晏殊看着这个女婿,气的胡子都瞪了起来:“此事,汝就不该告诉我,更不该当着隐甫的面说!”
“我叫你读的《易经》白读了?”
富弼于是连忙脱帽谢罪:“小婿有罪,伏乞泰山教训!”
晏殊一说,以富弼的聪明才智,自然立刻明白了过来。
他又犯错了!
错在不该将寿国公私底下吩咐他的事情,告诉别人。
哪怕这个别人是他的岳父、连襟。
因为这种事情,休说岳父、连襟了,便是枕边人和亲儿子也不能说。
若君王没有点头,这种事情就应该带进坟墓里。
因为,孔子已经说的很清楚:乱之所生也,则言语以为阶。
于是,君不密则失臣,臣不密则失身,机事不密则害成,是以君子慎密而不出。
晏殊看着,却是更加恼火:“汝与吾告什么罪?”
“明日一早,汝去国公面前告罪,乞罪啊!”
“汝难道以为还能瞒的了人的?”
富弼于是将头低的更低了。
他知道,泰山说得对。
这种事情,他既然已经做了,唯一弥补的办法,就是去寿国公面前告罪求罚。
不然,将来,只要有人听得了风声,随便在那位面前说上一句,他富彦国这辈子就等着被闲置投散吧。
因为不会有君王会再用一个曾经泄露其机密,背叛其部署的臣子。
哪怕这个臣子能力再好,才华再高。
连信任的基础都没有了,还能指望其他吗?
“罢了!罢了!”晏殊叹息着:“我这张老脸,迟早要被你丢光了!”
他骂骂咧咧着:“为吾儿计,吾也只能陪汝去国公面前走一遭了……”
富弼连忙拜谢:“泰山看护之恩,小婿此生难偿也!”
心中自是感动不已。
因为在这个世界上,遇到这样的事情,就是父子兄弟,恐怕都会避嫌。
但他的这个岳父,却不止专门提点他,惊醒他,更不惜为他作保。
这样的恩情,已经是深如海,重于山了。
晏殊却是扭头看向在一旁的杨察,吩咐道:“今日事,旦有一字外泄,为他人知,汝日后莫要再登我门!”
杨察当然知道事态的严重性,闻言立刻拜道:“便是泰山不说,小婿也会谨守口风的!”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