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81 第八十一章 潜龙在渊(1)
- 82 第八十二章 潜龙在渊(2)
- 83 第八十三章 惊雷(1)
- 84 第八十四章 惊雷(2)
- 85 第八十五章 大宋掷弹兵(1)
- 86 第八十六章 大宋掷弹兵(2)
- 87 第八十七章 恰同学少年
- 88 第八十八章 青唐来使(1)
- 89 第八十九章 青唐来使(2)
- 90 第九十章 缘由
- 91 第九十一章 爱是一道光
- 92 第九十二章 心急吃不了热豆腐
- 93 第九十三章 惊变(1)
- 94 第九十四章 惊变(2)
- 95 第九十五章 唐王(1)
- 96 第九十六章 唐王(2)
- 97 第九十七章 孝子(1)
- 98 第九十八章 孝子(2)
- 99 第九十九章 听政(1)
- 100 第一百章 听政(2)
- 101 第一百零一章 入中之谋
- 102 第一百零二章 回禀
- 103 第一百零三章 父子计议
- 104 第一千零四章 父子的不同
- 105 第一百零五章 吐蕃使者
- 106 第一百零六节 辽国谋议(1)
- 107 第一百零七章 辽国谋议(2)
- 108 第一百零八章 边事(1)
- 109 第一百零九章 边事(2)
- 110 第一百一十章 御前会议(1)
- 111 第一百一十一章 御前会议(2)
- 112 第一百一十二章 大洋的馈赠(1)
- 113 第一百一十三章 大洋的馈赠(2)
- 114 第一百一十四章 挑拨离间(1)
- 115 第一百一十五章 挑拨离间(2)
- 116 第一百一十六章 救命稻草
- 117 第一百一十七章 G2 (1)
- 118 第一百一十八章 G2(2)
- 119 第一百一十九章 G2(3)
- 120 第一百二十章 汉家阿舅
- 121 第一百二十一章 庆暦之盟(1)
- 122 第一百二十二章 庆暦之盟(2)
- 123 第一百二十三章 庆暦之盟(3)
- 124 第一百二十四章 暴君
- 125 第一百二十五章 唐王爷爷(1)
- 126 第一百二十六章 唐王爷爷(2)
- 127 第一百二十七章 藩部
- 128 第一百二十八章 西贼(1)
- 129 第一百二十九章 西贼(2)
- 130 第一百三十章 入寇(1)
- 131 第一百三十一节 入寇(2)
- 132 第一百三十二章 兵危(1)
隐藏
显示工具栏
第九十一章 爱是一道光
第九十一章 爱是一道光
心里面思虑着,赵昕就问刘永年:“阿耶与两府打算如何对待这个事情?”刘永年的神色,立刻就变得无比精彩起来:“官家想答应……”
“嗯?”赵昕眉毛扬了起来。
“因为……”刘永年低下头,道:“河西节度使,承诺若官家应允恩赏,那么,从今年开始,河西愿每年增加一千匹纲马的入贡!”
“此外,节度使还愿承诺,劝说诸部,增加券马的入贡!”
赵昕听着,也是砸了砸嘴巴:“真是好大手笔!”
大宋本身缺乏良好的牧场,自身战马的产量很低,所以,每年都需要大量从四夷进口马匹。
尤其是战马!
自太祖赵匡胤以来,大宋每年对外买马的数量,一直占据着对外贸易进口的大头。
特别是如今与西贼战事紧张,大宋对战马的渴求度,非常高。
于是,马价走高,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然而,即使大宋提高了马匹的收购价格。
但是,能够买到好马的地方,却是少之又少。
元昊叛乱后,银夏的马匹就彻底断绝了。
事实上,大宋现在唯一一个可以得到稳定马匹供应之地,就只有角厮罗的青唐吐蕃。
当卖家只剩下一个的时候,自然坐地起价。
青唐藩马的价格,在三年内就涨了一大半!
就算如此,大部分所购的马匹,也都是劣马,只能用来运输物资,无法用于作战。
如今,角厮罗承诺,每年增加一千匹纲马的入贡。
这可是了不得的大手笔!
因为纲马,又叫省马,是大宋对外购买马匹的交易方法中,最让大宋欢喜和乐意做的事情。
所谓省马贸易,乃是由大宋中央与外藩直接进行交易,通过评估等级、确立价格,然后就地折算为茶、盐、布帛、香料等物资。
既经济又实惠,马匹质量也能得到保障,还没有中间商赚差价!
过去几十年,大宋在秦州的买马场,每年的省马,最多也就几百匹。
如今,角厮罗一口气愿意增加每年一千匹省马的额度。
群牧司嘴巴都笑歪掉。
赵祯更是没有道理不动心!
因为,这不仅仅意味着,国家可以每年稳定得到上千匹优良战马,而且,还能节省数十万贯的买马开支。
更不提,角厮罗还许诺要劝说各部,加大券马的贸易量。
虽说券马又贵质量又不太行。
但好歹是马,总归能用。
“那两府呢?”赵昕问着。
“当然没有人肯答应!”刘永年说道:“首相吕夷简坚决反对,知枢密院事章得象,亦持不可,独三司使晏殊以为可以商量商量,想个妥善的法子……”
赵昕听着,乐了:“晏相公居然肯商量?”
“只要能省钱,三司没有什么事情不能商量!”刘永年吐槽了起来:“于三司而言,举凡只要不赔本的买卖,他们都肯做!”
“若是有赚头,他们跑的比狼还快!”
他父亲旧部郑镶就是如今的三司度支判官,对三司的事情,无比熟悉。
三司官员,考核政绩,最大的一项就是收益。
赚得多,赔的少,就能升官快。
反之,那就是原罪!
这让赵昕听着,也是笑了起来。
相对两府宰臣执政的清高,大宋文臣最接地气和最有烟火味的就是三司官员了。
不过,赵昕明白,晏殊那所谓的‘商量商量’实则就是和稀泥。
无非是两府是坚决拒绝,而三司是打算拖拖看。
万一拖出奇迹来了呢?
“国公……”刘永年看着赵昕,小心翼翼的问道:“臣斗胆,敢问国公对此事何看法?”
赵昕一听,便明白,其实刘永年是替两府三司来试探口风的。
毕竟,这个事情,其实关键在赵昕身上。
他答应了的话,两府想拦都拦不住。
难不成,宰执们还能拦着他这个春坊主人接见入朝的属国王子不成?
只要接见了,私底下给董毡灌顶、开光、剃度,要不了一刻钟。
况且,这个事情,对于两府来说是不能放到台面上严肃讨论的事情。
自古天子守在四夷!
中国皇帝,负有对整个世界其他落后部族与国家的引导、教化、教育责任。
是所有人的爸爸!
而,青唐吐蕃、回鹘诸部,甚至包括过去的元昊,都是认这一点。
现在大宋之所以坚决打击和镇压元昊叛乱,就是因为元昊不想当儿子,想和大宋天子做兄弟。
在法理和情理上来说,其实角厮罗的这个请求是合情合理的。
只是在儒家的角度,这个事情做不得罢了。
“此事,一个不慎,恐怕就要伤忠臣之心,徒让贼子得利啊……”赵昕悠悠叹息了一声,道:“董毡可是元昊的女婿!”
“是……”刘永年低头:“国公圣明!”
这也是这个事情麻烦和棘手的地方。
那位河西节度使的幼子,今年虽然才十岁,但人家已经有三妻四妾了。
正妻是娶自其母族乔氏的嫡女,也就是他的表妹。
其三个妾室之中,有一个就是元昊的亲女儿!
故而,这个事情一个不慎,就可能埋下祸根。
“但是……”赵昕又道:“以大宋叛臣之女为妃,也不是忠臣能做出来的事情啊!”
“虽说,当年元昊贼嫁女时,尤为宋臣……但如今元昊既叛,河西节度使为什么不向朝廷表达自己的忠心,断然杀死贼女,献首以明志呢?”
这就是要逼角厮罗处死元昊之女,以表明立场,划清界限,然后才可以再谈现在的事情了。
本质和晏殊一样,也是拖,不过更积极一些。
刘永年听着,也是眼前一亮。
元昊的一个女儿,其实没什么关系,也影响不了大局。
毕竟那位董毡王子,如今才十岁。
但若角厮罗公开杀死这个元昊的女儿,就等于宣布青唐吐蕃不可能和元昊勾连在一起。
甚至,可能会逼得元昊不得不做出回应,再次挥师宗哥河。
而这对大宋来说,无疑是美事!
若角厮罗不干,那就只能说明他还不够忠心,既然忠心值不足,大宋天子为什么要助他呢?
“国公圣明!”刘永年心悦诚服的拜道。
“呵呵……”赵昕笑了。
这个主意,他知道,即使他不说,也有人能想到。
毕竟,史书上老祖宗们已经玩了无数次类似的把戏了。
“朕也算是做了件好事吧!”赵昕在心里想着。
在他的前世,角厮罗的继承者董毡,可是青青草原代言人,大名鼎鼎的绿帽子王。
他的妻妾,几乎都被人寝取了。
元昊嫁给他的女儿,给他生的儿子,最后也被证明是其养子的种……
“嗯?”赵昕眉毛扬了起来。
“因为……”刘永年低下头,道:“河西节度使,承诺若官家应允恩赏,那么,从今年开始,河西愿每年增加一千匹纲马的入贡!”
“此外,节度使还愿承诺,劝说诸部,增加券马的入贡!”
赵昕听着,也是砸了砸嘴巴:“真是好大手笔!”
大宋本身缺乏良好的牧场,自身战马的产量很低,所以,每年都需要大量从四夷进口马匹。
尤其是战马!
自太祖赵匡胤以来,大宋每年对外买马的数量,一直占据着对外贸易进口的大头。
特别是如今与西贼战事紧张,大宋对战马的渴求度,非常高。
于是,马价走高,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然而,即使大宋提高了马匹的收购价格。
但是,能够买到好马的地方,却是少之又少。
元昊叛乱后,银夏的马匹就彻底断绝了。
事实上,大宋现在唯一一个可以得到稳定马匹供应之地,就只有角厮罗的青唐吐蕃。
当卖家只剩下一个的时候,自然坐地起价。
青唐藩马的价格,在三年内就涨了一大半!
就算如此,大部分所购的马匹,也都是劣马,只能用来运输物资,无法用于作战。
如今,角厮罗承诺,每年增加一千匹纲马的入贡。
这可是了不得的大手笔!
因为纲马,又叫省马,是大宋对外购买马匹的交易方法中,最让大宋欢喜和乐意做的事情。
所谓省马贸易,乃是由大宋中央与外藩直接进行交易,通过评估等级、确立价格,然后就地折算为茶、盐、布帛、香料等物资。
既经济又实惠,马匹质量也能得到保障,还没有中间商赚差价!
过去几十年,大宋在秦州的买马场,每年的省马,最多也就几百匹。
如今,角厮罗一口气愿意增加每年一千匹省马的额度。
群牧司嘴巴都笑歪掉。
赵祯更是没有道理不动心!
因为,这不仅仅意味着,国家可以每年稳定得到上千匹优良战马,而且,还能节省数十万贯的买马开支。
更不提,角厮罗还许诺要劝说各部,加大券马的贸易量。
虽说券马又贵质量又不太行。
但好歹是马,总归能用。
“那两府呢?”赵昕问着。
“当然没有人肯答应!”刘永年说道:“首相吕夷简坚决反对,知枢密院事章得象,亦持不可,独三司使晏殊以为可以商量商量,想个妥善的法子……”
赵昕听着,乐了:“晏相公居然肯商量?”
“只要能省钱,三司没有什么事情不能商量!”刘永年吐槽了起来:“于三司而言,举凡只要不赔本的买卖,他们都肯做!”
“若是有赚头,他们跑的比狼还快!”
他父亲旧部郑镶就是如今的三司度支判官,对三司的事情,无比熟悉。
三司官员,考核政绩,最大的一项就是收益。
赚得多,赔的少,就能升官快。
反之,那就是原罪!
这让赵昕听着,也是笑了起来。
相对两府宰臣执政的清高,大宋文臣最接地气和最有烟火味的就是三司官员了。
不过,赵昕明白,晏殊那所谓的‘商量商量’实则就是和稀泥。
无非是两府是坚决拒绝,而三司是打算拖拖看。
万一拖出奇迹来了呢?
“国公……”刘永年看着赵昕,小心翼翼的问道:“臣斗胆,敢问国公对此事何看法?”
赵昕一听,便明白,其实刘永年是替两府三司来试探口风的。
毕竟,这个事情,其实关键在赵昕身上。
他答应了的话,两府想拦都拦不住。
难不成,宰执们还能拦着他这个春坊主人接见入朝的属国王子不成?
只要接见了,私底下给董毡灌顶、开光、剃度,要不了一刻钟。
况且,这个事情,对于两府来说是不能放到台面上严肃讨论的事情。
自古天子守在四夷!
中国皇帝,负有对整个世界其他落后部族与国家的引导、教化、教育责任。
是所有人的爸爸!
而,青唐吐蕃、回鹘诸部,甚至包括过去的元昊,都是认这一点。
现在大宋之所以坚决打击和镇压元昊叛乱,就是因为元昊不想当儿子,想和大宋天子做兄弟。
在法理和情理上来说,其实角厮罗的这个请求是合情合理的。
只是在儒家的角度,这个事情做不得罢了。
“此事,一个不慎,恐怕就要伤忠臣之心,徒让贼子得利啊……”赵昕悠悠叹息了一声,道:“董毡可是元昊的女婿!”
“是……”刘永年低头:“国公圣明!”
这也是这个事情麻烦和棘手的地方。
那位河西节度使的幼子,今年虽然才十岁,但人家已经有三妻四妾了。
正妻是娶自其母族乔氏的嫡女,也就是他的表妹。
其三个妾室之中,有一个就是元昊的亲女儿!
故而,这个事情一个不慎,就可能埋下祸根。
“但是……”赵昕又道:“以大宋叛臣之女为妃,也不是忠臣能做出来的事情啊!”
“虽说,当年元昊贼嫁女时,尤为宋臣……但如今元昊既叛,河西节度使为什么不向朝廷表达自己的忠心,断然杀死贼女,献首以明志呢?”
这就是要逼角厮罗处死元昊之女,以表明立场,划清界限,然后才可以再谈现在的事情了。
本质和晏殊一样,也是拖,不过更积极一些。
刘永年听着,也是眼前一亮。
元昊的一个女儿,其实没什么关系,也影响不了大局。
毕竟那位董毡王子,如今才十岁。
但若角厮罗公开杀死这个元昊的女儿,就等于宣布青唐吐蕃不可能和元昊勾连在一起。
甚至,可能会逼得元昊不得不做出回应,再次挥师宗哥河。
而这对大宋来说,无疑是美事!
若角厮罗不干,那就只能说明他还不够忠心,既然忠心值不足,大宋天子为什么要助他呢?
“国公圣明!”刘永年心悦诚服的拜道。
“呵呵……”赵昕笑了。
这个主意,他知道,即使他不说,也有人能想到。
毕竟,史书上老祖宗们已经玩了无数次类似的把戏了。
“朕也算是做了件好事吧!”赵昕在心里想着。
在他的前世,角厮罗的继承者董毡,可是青青草原代言人,大名鼎鼎的绿帽子王。
他的妻妾,几乎都被人寝取了。
元昊嫁给他的女儿,给他生的儿子,最后也被证明是其养子的种……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