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70 第七十章 头大的官家
- 71 第七十一章 不能坐以待毙
- 72 第七十二章 鸡汤没喝够啊!
- 73 第七十三章 一切尽在掌握
- 74 第七十四章 人质
- 75 第七十五章 实验的想法
- 76 第七十六章 洗脑(1)
- 77 第七十七章 洗脑(2)
- 78 第七十八章 实验(2)
- 79 第七十九章 实验(2)
- 80 第八十章 实验(3)
- 81 第八十一章 潜龙在渊(1)
- 82 第八十二章 潜龙在渊(2)
- 83 第八十三章 惊雷(1)
- 84 第八十四章 惊雷(2)
- 85 第八十五章 大宋掷弹兵(1)
- 86 第八十六章 大宋掷弹兵(2)
- 87 第八十七章 恰同学少年
- 88 第八十八章 青唐来使(1)
- 89 第八十九章 青唐来使(2)
- 90 第九十章 缘由
- 91 第九十一章 爱是一道光
- 92 第九十二章 心急吃不了热豆腐
- 93 第九十三章 惊变(1)
- 94 第九十四章 惊变(2)
- 95 第九十五章 唐王(1)
- 96 第九十六章 唐王(2)
- 97 第九十七章 孝子(1)
- 98 第九十八章 孝子(2)
- 99 第九十九章 听政(1)
- 100 第一百章 听政(2)
- 101 第一百零一章 入中之谋
- 102 第一百零二章 回禀
- 103 第一百零三章 父子计议
- 104 第一千零四章 父子的不同
- 105 第一百零五章 吐蕃使者
- 106 第一百零六节 辽国谋议(1)
- 107 第一百零七章 辽国谋议(2)
- 108 第一百零八章 边事(1)
- 109 第一百零九章 边事(2)
- 110 第一百一十章 御前会议(1)
- 111 第一百一十一章 御前会议(2)
- 112 第一百一十二章 大洋的馈赠(1)
- 113 第一百一十三章 大洋的馈赠(2)
- 114 第一百一十四章 挑拨离间(1)
- 115 第一百一十五章 挑拨离间(2)
- 116 第一百一十六章 救命稻草
- 117 第一百一十七章 G2 (1)
- 118 第一百一十八章 G2(2)
- 119 第一百一十九章 G2(3)
- 120 第一百二十章 汉家阿舅
- 121 第一百二十一章 庆暦之盟(1)
- 122 第一百二十二章 庆暦之盟(2)
- 123 第一百二十三章 庆暦之盟(3)
- 124 第一百二十四章 暴君
- 125 第一百二十五章 唐王爷爷(1)
- 126 第一百二十六章 唐王爷爷(2)
- 127 第一百二十七章 藩部
- 128 第一百二十八章 西贼(1)
- 129 第一百二十九章 西贼(2)
- 130 第一百三十章 入寇(1)
- 131 第一百三十一节 入寇(2)
- 132 第一百三十二章 兵危(1)
隐藏
显示工具栏
第八十章 实验(3)
第八十章 实验(3)
出了殿院,吕公著就在内臣们的引领下,来到了为诸生专门准备的课堂上,而这个时候,大臣子侄们已经结束了早课,俱都来到了这里听课。几个穿着青衣的内臣,则拿着一把类似戒尺一样的木制长柄状器物,来回的巡视着课堂上下。
吕公著走进去,观察了一会,然后他就震撼莫名了。
“这……”
他深深的吸了一口气,眼睛从那一个个大臣子侄身前的案几上扫视、观察。
他发现,这些人全都在埋头于案几上的一本本文册,奋笔疾书,写着文字。
他凑到近前,看了看,发现,这些文册,竟然是一本本已经写好了题目的小册子。
其大体形制,大抵是提出一个问题,然后让人解答。
这些问题,虽然都很简单。
不过是写一段论语或者春秋上的话,然后让其答出下一句,或者解释此句的意思。
又或者,提一个在九章算术上的简单算术题,让人作答。
然而,这些题目,却多的可怕!
吕公著观察了好一会,发现,一本文册起码有三十来页,而每页上都有至少五道题,换而言之,一本文册至少一百五十题,涉及儒学、算术、兵法、地理等方方面面。
尽管俱是极为简单的题目,难度在吕公著看来,属于他八岁就已经不屑去想的问题。
然而……
“若吾八岁时,能有此等条件,有如此题册练习……”吕公著心想:“吾岂会受先生与父亲那么多戒尺?”
想着小时候被打到红肿的手心,吕公著就羡慕起这些大臣子侄们了。
“真幸福啊……真幸运啊……”他看着这些人,将眼睛停留在自己的侄子身上:“尔等真可谓生逢其时也!”
“得遇圣主、明君,不惜屈尊降贵,亲授恩德,指点提携……”
“如此大恩大德,尔等恐怕将来结草衔环,也难报万一啊!”
至于这许多的题目,如此繁重的学业,会不会让这些孩子承受不住?
在吕公著看来,这样的大恩大德,假如还有人想要喊累,那他肯定是没有良心,更将辜负国公圣德,简直不配为人子、人臣,应该直接送去雷州参观旅游再教育。
于是,他悄悄的退出去,走到课堂外,问着身边的内臣:“我闻国公规定每日有四课,早课、晚课,为半时辰,余者皆两个时辰……”
“这就是习题课了吧?”
内臣点点头,答道:“回赞读,确实如此!”
“习题课,乃是温习昨日、前日或者过去所学内容之课,故放于早课之后……”
“国公曰:温故而知新,圣人之教,当如是哉!”
吕公著于是面向春坊正殿,拱手道:“真乃圣恩广泽啊!”
然后,他就问道:“早课、习题课、晚课,还有一课是?”
“自是教授课……”那内臣道:“国公定于午餐之后半时辰,于右殿丙院命人教授之……”
“有教文法者,有授兵法者,亦有讲算术者,国公有时更会亲临,宣以忠孝仁义,讲家国天下之事,激励诸生,为国家而读书,为大宋而努力,为天下而奋斗!”
内臣兴奋的道:“便是吾等内臣闻之,亦是心有触动,恨不能为国公大业与壮志而捐躯!”
“而诸生更是闻者落泪,听者振奋啊……”
吕公著于是心往神以,道:“国公竟亲授德音教训?真圣王也!”
在他看来,那位国公,竟能做到这种地步。
那些孩子,真的是太幸福、太幸运了!
这些人将来要是不能成材,不能报效国公今日的一番良苦用心,那干脆找根绳子上吊算了!
…………………………
课堂中,吕安民幸福不幸福,他是不知道。
但,很累很累,他是知道的。
他悄悄抬起脖子,活动了一下酸痛的不行的身体,才刚刚喘了一口气,拿着戒尺的教授已经走到他身后,轻轻咳嗦了一声,戒尺轻轻的点在了他案几前的一块木牌上。
木牌上写着三句话。
为大宋之兴盛而读书。
为诸夏之强盛而奋斗。
家国天下,吾辈之责。
这是他亲自刻上去的,算是他自己的誓言,在那位国公面前立下的誓言。
吕安民虽然小,但也知道轻重。
更何况,这几天来,他的棱角,已经在这春坊被磨掉了。
他见过那些不听从这些教授,不遵守自己立下誓言的小伙伴们的惨状——他们被罚关进一个狭小只有一张书桌的小隔间反省自己的过错。
在那里,每天只有三碗稀饭喝。
而且,没有任何人搭理他,更没有任何人会过问他。
幽闭的环境,狭窄的空间。
孤独、恐惧、寂寞,如影随形。
每一个出来的人,只要想起那个小房间,就会立刻变得规矩、乖巧起来。
若只是如此,吕安民或许还不会如此乖巧、听话。
然而……
除了恐惧,还有另外一种力量,在发生作用。
那就是领袖的力量,信念的力量以及使命的力量!
吕安民记得很清楚,当天,他被自己的母亲送到春坊,然后他就换上了现在的这套褚衣,接着,又被安排住进一个四人的套房。
他睡下铺,曹家的那个胖子睡上铺。
然后,当天,寿国公就召见了他们,进行了训话,训话内容,吕安民记得仔仔细细,明明白白。
因为,这个每天都要考!
每日都要答!
答错的后果,非常严重——至少十次戒尺!
下次若再答错,那就要进那个小房间面壁反省。
而那训话的内容,很简单,吕安民甚至连每个字的偏旁、韵律都记住了。
“尔等皆公卿之臣,世食宋禄之后,受国家恩典,天下黎庶供养,故当负天下之重,担家国之责!”
“天下兴废,实有泰半,系于卿等之身也!”
“故卿等智则国智!卿等强则国强!卿等雄则国雄……”
“于是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汪洋!潜龙腾渊,鳞爪飞扬,乳虎啸谷,百兽震惶!鹰隼试翼,风尘翕张,奇花初胎,矞矞皇皇,干将发硎,有作其芒,天戴其苍,地履其黄,纵有千古,横有八荒,前途似海,来日方长!”
于是,每一个人听完,都深感得遇明主,见到了那个赏识和发现了自己的领袖、君主。
于是,自动的成为了那位国公麾下走狗,只恨不能为之赴汤蹈火!
更深感自己肩上责任重大,使命沉重。
除了少数人,顽劣不堪,大部分人在当时就已经被感动,并听进心中。
接着,这些日子来的种种制度、规矩与教授、渲染、惩戒,又将那几个顽劣不堪的小子,也矫正了过来。
就像吕安民上铺的那个曹家的小胖子,本来还很嚣张,拒不服从安排与规矩。
然后就被关了两天两夜,然后就规规矩矩了。
吕公著走进去,观察了一会,然后他就震撼莫名了。
“这……”
他深深的吸了一口气,眼睛从那一个个大臣子侄身前的案几上扫视、观察。
他发现,这些人全都在埋头于案几上的一本本文册,奋笔疾书,写着文字。
他凑到近前,看了看,发现,这些文册,竟然是一本本已经写好了题目的小册子。
其大体形制,大抵是提出一个问题,然后让人解答。
这些问题,虽然都很简单。
不过是写一段论语或者春秋上的话,然后让其答出下一句,或者解释此句的意思。
又或者,提一个在九章算术上的简单算术题,让人作答。
然而,这些题目,却多的可怕!
吕公著观察了好一会,发现,一本文册起码有三十来页,而每页上都有至少五道题,换而言之,一本文册至少一百五十题,涉及儒学、算术、兵法、地理等方方面面。
尽管俱是极为简单的题目,难度在吕公著看来,属于他八岁就已经不屑去想的问题。
然而……
“若吾八岁时,能有此等条件,有如此题册练习……”吕公著心想:“吾岂会受先生与父亲那么多戒尺?”
想着小时候被打到红肿的手心,吕公著就羡慕起这些大臣子侄们了。
“真幸福啊……真幸运啊……”他看着这些人,将眼睛停留在自己的侄子身上:“尔等真可谓生逢其时也!”
“得遇圣主、明君,不惜屈尊降贵,亲授恩德,指点提携……”
“如此大恩大德,尔等恐怕将来结草衔环,也难报万一啊!”
至于这许多的题目,如此繁重的学业,会不会让这些孩子承受不住?
在吕公著看来,这样的大恩大德,假如还有人想要喊累,那他肯定是没有良心,更将辜负国公圣德,简直不配为人子、人臣,应该直接送去雷州参观旅游再教育。
于是,他悄悄的退出去,走到课堂外,问着身边的内臣:“我闻国公规定每日有四课,早课、晚课,为半时辰,余者皆两个时辰……”
“这就是习题课了吧?”
内臣点点头,答道:“回赞读,确实如此!”
“习题课,乃是温习昨日、前日或者过去所学内容之课,故放于早课之后……”
“国公曰:温故而知新,圣人之教,当如是哉!”
吕公著于是面向春坊正殿,拱手道:“真乃圣恩广泽啊!”
然后,他就问道:“早课、习题课、晚课,还有一课是?”
“自是教授课……”那内臣道:“国公定于午餐之后半时辰,于右殿丙院命人教授之……”
“有教文法者,有授兵法者,亦有讲算术者,国公有时更会亲临,宣以忠孝仁义,讲家国天下之事,激励诸生,为国家而读书,为大宋而努力,为天下而奋斗!”
内臣兴奋的道:“便是吾等内臣闻之,亦是心有触动,恨不能为国公大业与壮志而捐躯!”
“而诸生更是闻者落泪,听者振奋啊……”
吕公著于是心往神以,道:“国公竟亲授德音教训?真圣王也!”
在他看来,那位国公,竟能做到这种地步。
那些孩子,真的是太幸福、太幸运了!
这些人将来要是不能成材,不能报效国公今日的一番良苦用心,那干脆找根绳子上吊算了!
…………………………
课堂中,吕安民幸福不幸福,他是不知道。
但,很累很累,他是知道的。
他悄悄抬起脖子,活动了一下酸痛的不行的身体,才刚刚喘了一口气,拿着戒尺的教授已经走到他身后,轻轻咳嗦了一声,戒尺轻轻的点在了他案几前的一块木牌上。
木牌上写着三句话。
为大宋之兴盛而读书。
为诸夏之强盛而奋斗。
家国天下,吾辈之责。
这是他亲自刻上去的,算是他自己的誓言,在那位国公面前立下的誓言。
吕安民虽然小,但也知道轻重。
更何况,这几天来,他的棱角,已经在这春坊被磨掉了。
他见过那些不听从这些教授,不遵守自己立下誓言的小伙伴们的惨状——他们被罚关进一个狭小只有一张书桌的小隔间反省自己的过错。
在那里,每天只有三碗稀饭喝。
而且,没有任何人搭理他,更没有任何人会过问他。
幽闭的环境,狭窄的空间。
孤独、恐惧、寂寞,如影随形。
每一个出来的人,只要想起那个小房间,就会立刻变得规矩、乖巧起来。
若只是如此,吕安民或许还不会如此乖巧、听话。
然而……
除了恐惧,还有另外一种力量,在发生作用。
那就是领袖的力量,信念的力量以及使命的力量!
吕安民记得很清楚,当天,他被自己的母亲送到春坊,然后他就换上了现在的这套褚衣,接着,又被安排住进一个四人的套房。
他睡下铺,曹家的那个胖子睡上铺。
然后,当天,寿国公就召见了他们,进行了训话,训话内容,吕安民记得仔仔细细,明明白白。
因为,这个每天都要考!
每日都要答!
答错的后果,非常严重——至少十次戒尺!
下次若再答错,那就要进那个小房间面壁反省。
而那训话的内容,很简单,吕安民甚至连每个字的偏旁、韵律都记住了。
“尔等皆公卿之臣,世食宋禄之后,受国家恩典,天下黎庶供养,故当负天下之重,担家国之责!”
“天下兴废,实有泰半,系于卿等之身也!”
“故卿等智则国智!卿等强则国强!卿等雄则国雄……”
“于是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汪洋!潜龙腾渊,鳞爪飞扬,乳虎啸谷,百兽震惶!鹰隼试翼,风尘翕张,奇花初胎,矞矞皇皇,干将发硎,有作其芒,天戴其苍,地履其黄,纵有千古,横有八荒,前途似海,来日方长!”
于是,每一个人听完,都深感得遇明主,见到了那个赏识和发现了自己的领袖、君主。
于是,自动的成为了那位国公麾下走狗,只恨不能为之赴汤蹈火!
更深感自己肩上责任重大,使命沉重。
除了少数人,顽劣不堪,大部分人在当时就已经被感动,并听进心中。
接着,这些日子来的种种制度、规矩与教授、渲染、惩戒,又将那几个顽劣不堪的小子,也矫正了过来。
就像吕安民上铺的那个曹家的小胖子,本来还很嚣张,拒不服从安排与规矩。
然后就被关了两天两夜,然后就规规矩矩了。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