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37 第三十七章 元昊被气晕了(3)
- 38 第三十八章 国公圣明(1)
- 39 第三十九章 国公圣明(2)
- 40 第四十章 国公圣明(3)
- 41 第四十一章 国公圣明(4)
- 42 第四十二章 国公圣明(5)
- 43 第四十三章 国公圣明(6)
- 44 第四十四章 知人善用(1)
- 45 第四十五章 知人善用(2)
- 46 第四十六章 良才美玉
- 47 第四十六章 狄青正壮年
- 48 第四十八章 屁股决定脑袋
- 49 第四十九章 前世阴霾
- 50 第五十章 帝王之心
- 51 第五十一章 甘昭吉(1)
- 52 第五十二章 甘昭吉(2)
- 53 第五十三章 借力打力
- 54 第五十四章 打草惊蛇(1)
- 55 第五十五章 打草惊蛇(2)
- 56 第五十六章 人事纷纷
- 57 第五十六章 牛痘一出天下惊(1)
- 58 第五十七章 牛痘一出天下惊(2)
- 59 第五十九章 只有充钱才可以变得更强
- 60 第六十章 小报
- 61 第六十一章 滚刀肉
- 62 第六十二章 富弼办小报
- 63 第六十三章 姜还是老的辣
- 64 第六十四章 君心如刀
- 65 第六十五章 用人之道
- 66 第六十六章 工具
- 67 第六十七节 奸臣的手段
- 68 第六十七章 落子定川寨
- 69 第六十九章 预设伏笔
- 70 第七十章 头大的官家
- 71 第七十一章 不能坐以待毙
- 72 第七十二章 鸡汤没喝够啊!
- 73 第七十三章 一切尽在掌握
- 74 第七十四章 人质
- 75 第七十五章 实验的想法
- 76 第七十六章 洗脑(1)
- 77 第七十七章 洗脑(2)
- 78 第七十八章 实验(2)
- 79 第七十九章 实验(2)
- 80 第八十章 实验(3)
- 81 第八十一章 潜龙在渊(1)
- 82 第八十二章 潜龙在渊(2)
- 83 第八十三章 惊雷(1)
- 84 第八十四章 惊雷(2)
- 85 第八十五章 大宋掷弹兵(1)
- 86 第八十六章 大宋掷弹兵(2)
- 87 第八十七章 恰同学少年
- 88 第八十八章 青唐来使(1)
- 89 第八十九章 青唐来使(2)
- 90 第九十章 缘由
- 91 第九十一章 爱是一道光
- 92 第九十二章 心急吃不了热豆腐
- 93 第九十三章 惊变(1)
- 94 第九十四章 惊变(2)
- 95 第九十五章 唐王(1)
- 96 第九十六章 唐王(2)
- 97 第九十七章 孝子(1)
- 98 第九十八章 孝子(2)
- 99 第九十九章 听政(1)
- 100 第一百章 听政(2)
- 101 第一百零一章 入中之谋
- 102 第一百零二章 回禀
- 103 第一百零三章 父子计议
- 104 第一千零四章 父子的不同
- 105 第一百零五章 吐蕃使者
- 106 第一百零六节 辽国谋议(1)
- 107 第一百零七章 辽国谋议(2)
- 108 第一百零八章 边事(1)
- 109 第一百零九章 边事(2)
- 110 第一百一十章 御前会议(1)
- 111 第一百一十一章 御前会议(2)
- 112 第一百一十二章 大洋的馈赠(1)
- 113 第一百一十三章 大洋的馈赠(2)
- 114 第一百一十四章 挑拨离间(1)
- 115 第一百一十五章 挑拨离间(2)
- 116 第一百一十六章 救命稻草
- 117 第一百一十七章 G2 (1)
- 118 第一百一十八章 G2(2)
- 119 第一百一十九章 G2(3)
- 120 第一百二十章 汉家阿舅
- 121 第一百二十一章 庆暦之盟(1)
- 122 第一百二十二章 庆暦之盟(2)
- 123 第一百二十三章 庆暦之盟(3)
- 124 第一百二十四章 暴君
- 125 第一百二十五章 唐王爷爷(1)
- 126 第一百二十六章 唐王爷爷(2)
- 127 第一百二十七章 藩部
- 128 第一百二十八章 西贼(1)
- 129 第一百二十九章 西贼(2)
- 130 第一百三十章 入寇(1)
- 131 第一百三十一节 入寇(2)
- 132 第一百三十二章 兵危(1)
隐藏
显示工具栏
第四十六章 狄青正壮年
第四十六章 狄青正壮年
流内铨中的选试进行之时。春坊之中的赵昕,也等来了一个来朝觐他的大臣。
刚刚为章得象堂除为延州钤辖的狄青。
狄青此来,是来谢恩的。
因为,他本来是不可能得到如此高的提拔的!
从指挥到钤辖,几乎就相当于国家把他从一个最多了不起是一个民兵旅长,直接提拔为延州军区的司令官。
本官更是直接除为正六品的西上阁门使。
自有宋以来,上一个被这样超规格提拔的武臣,恐怕还得去太宗朝找才能找到。
自然,这就是天恩浩荡的最直接表现。
而这个恩,自然来自赵昕与他的父亲,当朝官家。尤其是赵昕,若无他那日在富弼面前提起了狄青,狄青此番即使可以顺利堂除,也绝不能一下子得到这样高的差遣与本官。
所以狄青当然要来谢恩。
不过,狄青的官职和地位,还是太低了。
所以,他是不能独自一个人来见赵昕的,为了显示郑重,于是章得象便拜托了翰林学士判三班院曾公亮来当狄青的引路人。
于是,赵昕一下子就见到了他前世的两个老熟人。
而且,这两个老熟人,如今都正值年富力强之时。
未来的大宋枢密副使、护国军节度使、中书令狄青,如今才将将三十三岁而已,生得虎背熊腰,浑身上下都充溢着男性的阳刚之气,更紧要的是,现在的狄青,刚刚初出茅庐,浑身是胆,还没有被后来的文官们把脾气磨没了。
至于曾公亮,同样很年轻!
他如今才四十出头,精神抖索,充满斗志,和富弼一样,这位未来的大宋宰相,现在是变法派的骨干。
所以,张士逊当政的时候,曾公亮被排挤的很惨,几乎被剥夺了大部分的实权,只好拉上好朋友丁度一起修《武经总要》,但他没有想到,他和丁度这么一玩就玩大了。
《武经总要》后来成为大宋兵家必读之物。
赵昕看着跪在自己面前的这两个大臣,心中也百感千回。
前世他能掌权的时候,这两位一个已经被文官打击的郁郁寡欢,完全失去了斗志与心气神,即使赵昕召他回京,也被婉拒了。
于是狄青病逝于陈州,享年六十。
而曾公亮那时已经满头白发,垂垂老矣,但接到赵昕的召唤,这位老臣依然不顾年迈,风雨兼程,赶来汴京,任为宰相,成为第一个辅佐赵昕的宰臣,也是让赵昕最难忘的一个宰臣。
只是可惜,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
狄青、曾公亮,都是如此。
“此世,必没有遗憾了!”赵昕嘴角微笑着。
有他在,狄青此生必不可能再悲剧了。
因为,他这个寿国公如今风头正劲,受朝野瞩目,再非前世那个庸碌无为,在朝臣与天下人眼中近乎隐形的碌碌之子。
所以,文官们此世打压和排挤狄青的理由与借口,都将不复存在。
国有明君,何惧狄青功高?
再说,现在历史已经改变了,任福没有战死在好水川。
所以,狄青有一个对手。
这很关键!
在大宋,不管是文臣还是武臣,最怕的就是没有对手。
没有对手的人,不管文武,一定会被猜忌。
毕竟,大宋是怎么来的?
想着这些,赵昕就微笑着开口:“两位爱卿请起!”
“国公洪德,微臣拜谢……”曾公亮爬起来,躬身说道。
“国公盛德,末将铭感五内……”狄青则要拘谨和紧张许多了。
赵昕见了,也不奇怪,命人给他们搬来椅子,让这两位大臣,坐到自己面前,能面对面交谈的距离。
“狄将军……”赵昕站在椅子上,在刘永年的搀扶下,勉强俯视着那位脸上有着刺字的大将:“将军是否近日就要离京了?”
“回禀国公,末将已经定于本月乙巳陛辞离京……”狄青连忙起身俯身拜道:“今日末将来朝觐国公,便是来向国公辞行与谢恩的!”
“国公大恩大德,末将此生独粉身碎骨,衔草结环,方能报答……”
“将军言重了……”赵昕微笑着:“这都是将军应得的奖赏!”
“宝元以来,西贼猖獗,保安军与麒延路,能有今日,多赖将军与范经略之功!”
“这样……”赵昕说道:“将军将要陛辞,孤也没什么好赏的……”
“恰好,孤生之时,皇后娘娘命人从家中取来了曹侍中旧年戍边之时所配的宝剑……”
“此剑留在春坊,乃是明珠蒙尘,不如赠与将军,愿将军如曹公当年一般,一将在,万夫莫开,贼寇束手而边关安宁!”
于是,回头对刘永年道:“刘卿,请去为孤取来曹侍中佩剑,赠与狄将军!”
狄青听着,激动万分,立刻顿首拜道:“国公鸿恩,臣万死难报!”
但终究没有拒绝赵昕的这个明显有些太重的赏赐!
因为,这位寿国公要送他的,是他所仰慕和崇拜的前辈名将,真宗的武威郡公,曾在三都口大破吐蕃,又在华州镇压了李德明整整十几年,让李德明一生都不敢冒犯大宋边关半步的曹玮!
而曹玮,是当今的曹皇后的伯父。
“将军快快起来……”赵昕立刻一使眼色,马上有人上前扶起狄青,让他重新坐下来:“将军持曹侍中之剑,为大宋,为天下,为父皇多杀西贼,便是对孤与朝廷最大的报偿了!”
这时,刘永年已经拿来了那柄一直悬挂在赵昕床头,充作辟邪之用的曹玮佩剑。
赵昕郑重的将这柄剑拿起来,曹玮所用的佩剑,当然是很重的,而赵昕又太小,别说拿在手里了,便是捧都非常吃力。
左右想要帮忙,但被他一眼斥退。
于是,所有人都只好看着这位国公咬着牙齿,非常吃力,连额头都有些冒汗了,将那宝剑捧到狄青面前,然后正色道:“剑,君子之所佩也!先王制之,非为相害,乃为禁暴诛邪,匡扶国家,扶助弱小而已!”
“先曹公配此剑,西服吐蕃、党项,北制契丹,生平无杀降,无杀俘,无杀良以冒功!”
“卿今持之,勿堕曹公之志!”
狄青于是感动的顿首下拜,恭恭敬敬的接过赵昕递来的佩剑,叩首道:“国公德音以授,末将铭记于心,必夙兴夜寐,时刻警醒,绝不敢忘!”
刚刚为章得象堂除为延州钤辖的狄青。
狄青此来,是来谢恩的。
因为,他本来是不可能得到如此高的提拔的!
从指挥到钤辖,几乎就相当于国家把他从一个最多了不起是一个民兵旅长,直接提拔为延州军区的司令官。
本官更是直接除为正六品的西上阁门使。
自有宋以来,上一个被这样超规格提拔的武臣,恐怕还得去太宗朝找才能找到。
自然,这就是天恩浩荡的最直接表现。
而这个恩,自然来自赵昕与他的父亲,当朝官家。尤其是赵昕,若无他那日在富弼面前提起了狄青,狄青此番即使可以顺利堂除,也绝不能一下子得到这样高的差遣与本官。
所以狄青当然要来谢恩。
不过,狄青的官职和地位,还是太低了。
所以,他是不能独自一个人来见赵昕的,为了显示郑重,于是章得象便拜托了翰林学士判三班院曾公亮来当狄青的引路人。
于是,赵昕一下子就见到了他前世的两个老熟人。
而且,这两个老熟人,如今都正值年富力强之时。
未来的大宋枢密副使、护国军节度使、中书令狄青,如今才将将三十三岁而已,生得虎背熊腰,浑身上下都充溢着男性的阳刚之气,更紧要的是,现在的狄青,刚刚初出茅庐,浑身是胆,还没有被后来的文官们把脾气磨没了。
至于曾公亮,同样很年轻!
他如今才四十出头,精神抖索,充满斗志,和富弼一样,这位未来的大宋宰相,现在是变法派的骨干。
所以,张士逊当政的时候,曾公亮被排挤的很惨,几乎被剥夺了大部分的实权,只好拉上好朋友丁度一起修《武经总要》,但他没有想到,他和丁度这么一玩就玩大了。
《武经总要》后来成为大宋兵家必读之物。
赵昕看着跪在自己面前的这两个大臣,心中也百感千回。
前世他能掌权的时候,这两位一个已经被文官打击的郁郁寡欢,完全失去了斗志与心气神,即使赵昕召他回京,也被婉拒了。
于是狄青病逝于陈州,享年六十。
而曾公亮那时已经满头白发,垂垂老矣,但接到赵昕的召唤,这位老臣依然不顾年迈,风雨兼程,赶来汴京,任为宰相,成为第一个辅佐赵昕的宰臣,也是让赵昕最难忘的一个宰臣。
只是可惜,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
狄青、曾公亮,都是如此。
“此世,必没有遗憾了!”赵昕嘴角微笑着。
有他在,狄青此生必不可能再悲剧了。
因为,他这个寿国公如今风头正劲,受朝野瞩目,再非前世那个庸碌无为,在朝臣与天下人眼中近乎隐形的碌碌之子。
所以,文官们此世打压和排挤狄青的理由与借口,都将不复存在。
国有明君,何惧狄青功高?
再说,现在历史已经改变了,任福没有战死在好水川。
所以,狄青有一个对手。
这很关键!
在大宋,不管是文臣还是武臣,最怕的就是没有对手。
没有对手的人,不管文武,一定会被猜忌。
毕竟,大宋是怎么来的?
想着这些,赵昕就微笑着开口:“两位爱卿请起!”
“国公洪德,微臣拜谢……”曾公亮爬起来,躬身说道。
“国公盛德,末将铭感五内……”狄青则要拘谨和紧张许多了。
赵昕见了,也不奇怪,命人给他们搬来椅子,让这两位大臣,坐到自己面前,能面对面交谈的距离。
“狄将军……”赵昕站在椅子上,在刘永年的搀扶下,勉强俯视着那位脸上有着刺字的大将:“将军是否近日就要离京了?”
“回禀国公,末将已经定于本月乙巳陛辞离京……”狄青连忙起身俯身拜道:“今日末将来朝觐国公,便是来向国公辞行与谢恩的!”
“国公大恩大德,末将此生独粉身碎骨,衔草结环,方能报答……”
“将军言重了……”赵昕微笑着:“这都是将军应得的奖赏!”
“宝元以来,西贼猖獗,保安军与麒延路,能有今日,多赖将军与范经略之功!”
“这样……”赵昕说道:“将军将要陛辞,孤也没什么好赏的……”
“恰好,孤生之时,皇后娘娘命人从家中取来了曹侍中旧年戍边之时所配的宝剑……”
“此剑留在春坊,乃是明珠蒙尘,不如赠与将军,愿将军如曹公当年一般,一将在,万夫莫开,贼寇束手而边关安宁!”
于是,回头对刘永年道:“刘卿,请去为孤取来曹侍中佩剑,赠与狄将军!”
狄青听着,激动万分,立刻顿首拜道:“国公鸿恩,臣万死难报!”
但终究没有拒绝赵昕的这个明显有些太重的赏赐!
因为,这位寿国公要送他的,是他所仰慕和崇拜的前辈名将,真宗的武威郡公,曾在三都口大破吐蕃,又在华州镇压了李德明整整十几年,让李德明一生都不敢冒犯大宋边关半步的曹玮!
而曹玮,是当今的曹皇后的伯父。
“将军快快起来……”赵昕立刻一使眼色,马上有人上前扶起狄青,让他重新坐下来:“将军持曹侍中之剑,为大宋,为天下,为父皇多杀西贼,便是对孤与朝廷最大的报偿了!”
这时,刘永年已经拿来了那柄一直悬挂在赵昕床头,充作辟邪之用的曹玮佩剑。
赵昕郑重的将这柄剑拿起来,曹玮所用的佩剑,当然是很重的,而赵昕又太小,别说拿在手里了,便是捧都非常吃力。
左右想要帮忙,但被他一眼斥退。
于是,所有人都只好看着这位国公咬着牙齿,非常吃力,连额头都有些冒汗了,将那宝剑捧到狄青面前,然后正色道:“剑,君子之所佩也!先王制之,非为相害,乃为禁暴诛邪,匡扶国家,扶助弱小而已!”
“先曹公配此剑,西服吐蕃、党项,北制契丹,生平无杀降,无杀俘,无杀良以冒功!”
“卿今持之,勿堕曹公之志!”
狄青于是感动的顿首下拜,恭恭敬敬的接过赵昕递来的佩剑,叩首道:“国公德音以授,末将铭记于心,必夙兴夜寐,时刻警醒,绝不敢忘!”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