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18 第一十八章 参政(3)
- 19 第一十九章 参政(4)
- 20 第二十章 参政(5)
- 21 第二十一章 国公千秋(1)
- 22 第二十二章 国公千秋(2)
- 23 第二十三章 国公千秋(3)
- 24 第二十四章 国公千秋(4)
- 25 第二十五章 世宦之家的智慧
- 26 第二十六章 倾国才人(1)
- 27 第二十六章 倾国才人(2)
- 28 第二十七章 一忠遮百丑
- 29 第二十八章 风流官家
- 30 第二十九章 外戚(1)
- 31 第三十一章 外戚(2)
- 32 第三十二章 忽闻汴京有圣王(1)
- 33 第三十三章 忽闻汴京有圣王(2)
- 34 第三十四章 忽闻汴京有圣王(3)
- 35 第三十五章 元昊气晕了(1)
- 36 第三十六章 元昊气晕了(2)
- 37 第三十七章 元昊被气晕了(3)
- 38 第三十八章 国公圣明(1)
- 39 第三十九章 国公圣明(2)
- 40 第四十章 国公圣明(3)
- 41 第四十一章 国公圣明(4)
- 42 第四十二章 国公圣明(5)
- 43 第四十三章 国公圣明(6)
- 44 第四十四章 知人善用(1)
- 45 第四十五章 知人善用(2)
- 46 第四十六章 良才美玉
- 47 第四十六章 狄青正壮年
- 48 第四十八章 屁股决定脑袋
- 49 第四十九章 前世阴霾
- 50 第五十章 帝王之心
- 51 第五十一章 甘昭吉(1)
- 52 第五十二章 甘昭吉(2)
- 53 第五十三章 借力打力
- 54 第五十四章 打草惊蛇(1)
- 55 第五十五章 打草惊蛇(2)
- 56 第五十六章 人事纷纷
- 57 第五十六章 牛痘一出天下惊(1)
- 58 第五十七章 牛痘一出天下惊(2)
- 59 第五十九章 只有充钱才可以变得更强
- 60 第六十章 小报
- 61 第六十一章 滚刀肉
- 62 第六十二章 富弼办小报
- 63 第六十三章 姜还是老的辣
- 64 第六十四章 君心如刀
- 65 第六十五章 用人之道
- 66 第六十六章 工具
- 67 第六十七节 奸臣的手段
- 68 第六十七章 落子定川寨
- 69 第六十九章 预设伏笔
- 70 第七十章 头大的官家
- 71 第七十一章 不能坐以待毙
- 72 第七十二章 鸡汤没喝够啊!
- 73 第七十三章 一切尽在掌握
- 74 第七十四章 人质
- 75 第七十五章 实验的想法
- 76 第七十六章 洗脑(1)
- 77 第七十七章 洗脑(2)
- 78 第七十八章 实验(2)
- 79 第七十九章 实验(2)
- 80 第八十章 实验(3)
- 81 第八十一章 潜龙在渊(1)
- 82 第八十二章 潜龙在渊(2)
- 83 第八十三章 惊雷(1)
- 84 第八十四章 惊雷(2)
- 85 第八十五章 大宋掷弹兵(1)
- 86 第八十六章 大宋掷弹兵(2)
- 87 第八十七章 恰同学少年
- 88 第八十八章 青唐来使(1)
- 89 第八十九章 青唐来使(2)
- 90 第九十章 缘由
- 91 第九十一章 爱是一道光
- 92 第九十二章 心急吃不了热豆腐
- 93 第九十三章 惊变(1)
- 94 第九十四章 惊变(2)
- 95 第九十五章 唐王(1)
- 96 第九十六章 唐王(2)
- 97 第九十七章 孝子(1)
- 98 第九十八章 孝子(2)
- 99 第九十九章 听政(1)
- 100 第一百章 听政(2)
- 101 第一百零一章 入中之谋
- 102 第一百零二章 回禀
- 103 第一百零三章 父子计议
- 104 第一千零四章 父子的不同
- 105 第一百零五章 吐蕃使者
- 106 第一百零六节 辽国谋议(1)
- 107 第一百零七章 辽国谋议(2)
- 108 第一百零八章 边事(1)
- 109 第一百零九章 边事(2)
- 110 第一百一十章 御前会议(1)
- 111 第一百一十一章 御前会议(2)
- 112 第一百一十二章 大洋的馈赠(1)
- 113 第一百一十三章 大洋的馈赠(2)
- 114 第一百一十四章 挑拨离间(1)
- 115 第一百一十五章 挑拨离间(2)
- 116 第一百一十六章 救命稻草
- 117 第一百一十七章 G2 (1)
- 118 第一百一十八章 G2(2)
- 119 第一百一十九章 G2(3)
- 120 第一百二十章 汉家阿舅
- 121 第一百二十一章 庆暦之盟(1)
- 122 第一百二十二章 庆暦之盟(2)
- 123 第一百二十三章 庆暦之盟(3)
- 124 第一百二十四章 暴君
- 125 第一百二十五章 唐王爷爷(1)
- 126 第一百二十六章 唐王爷爷(2)
- 127 第一百二十七章 藩部
- 128 第一百二十八章 西贼(1)
- 129 第一百二十九章 西贼(2)
- 130 第一百三十章 入寇(1)
- 131 第一百三十一节 入寇(2)
- 132 第一百三十二章 兵危(1)
隐藏
显示工具栏
第二十七章 一忠遮百丑
第二十七章 一忠遮百丑
冷静下来,赵昕的内心,旋即升起深深的恐惧与不安。这是君王的本能。
多疑、不安、敏感。
对任何可能威胁到自身安全与自身利益的人或者事,极度的敏感,极度的不安。
尤其是赵昕现在所处的环境和他自身的孱弱,加剧他的敏感与不安。
毕竟,他现在无人无权。
且身处皇城之中,身边甚至还有和王守忠兄弟穿一条裤子的杨怀敏。
杨怀敏是做什么的?
干情报的啊,做特务的啊。
万一这个狗东西,给自己下毒或者给自己使坏,如何是好?
虽然说,按照大宋制度,杨怀敏是不可能做到的。
但万一呢?
于君王来说,万一这个理由,已经非常充足了。
汉有腹诽,后世有莫须有。
所以,赵昕几乎是立刻就知道,他需要一个能够进入这春坊之内,可以贴身保护他的,而且经验丰富的近臣!
于是,一个名字,几乎是立刻浮上心头。
“夏守赟!”
“朕要马上召夏守赟回京!”
夏守赟是真宗的潜邸旧臣,在真宗还是襄王的时候,就已经是真宗身边的侍卫了。
真宗即位后,夏守赟就被重用,先被派去绥州、灵州,监视李继迁。
后来,檀渊之盟的时候,夏守赟更是乔装打扮,混入辽军大营,查明了大宋高阳关都部署知天雄军康保裔没有投降,反而痛骂辽人后壮烈牺牲的事情,于是为真宗更加信重。
官职不断提升,从东绫锦副使到枢密院都承旨、监管三班院,后来又迁殿前司都指挥使,授定国军节度使。
赵昕的父亲即位后,恩宠也未减少。
宝元二年,因西事紧急,于是除授夏守赟为宣徽南院使领陕西都部署兼陕西经略安抚使,全权负责对元昊作战。
可惜,夏守赟,除了忠心之外,余者几乎可以说一无是处。
但,后世有句话说的好:一白遮百丑!
对君王来说,一个忠心的大臣,好过一百个能干但不忠的大臣。
而夏守赟对赵氏的忠诚无可辩驳。
他是那种赵家人哪怕叫他自杀,也会毫不犹豫的举剑自刎的人。
愚忠已经刻进了他的骨子里,成为他的本能。
所以,哪怕赵昕从来没有见过夏守赟,也会在遇到危险,察觉到不安时,第一时间就想起这位宣徽南院使。
为什么?
因为夏守赟绝对可靠,绝对忠诚,绝对信得过!
他与其说是国家的大臣,不如说是赵家的家臣。
可是,若要召夏守赟回京,现在的他,力有未逮。
因为去年,三川口大败,夏守赟立刻主动承担了战败的全部责任,更以其人格在君前保证,刘平、石元孙没有投贼。
这保全了刘、石两家,但也让夏守赟成为一个活靶子。
朝野舆论与天下士大夫们口诛笔伐。
于是,即使是赵昕的父亲,也保不住他了。
去年七月,夏守赟罢为天平军节度使,以本官判檀州,此刻,这位曾经威风八面的赵氏家臣,应该是在相州养病。
然后于一年后病逝于真定,追赠太尉,谥忠僖,这个盖棺定论,倒是非常恰当。
所以,赵昕想要在现在,将这位大忠臣召回来,以他的年纪和身份,是很不恰当的。
也会让清流不爽。
毕竟夏守赟现在是天下人眼里的大奸佞,败坏国家大事的罪魁祸首。
同样因三川口大败而被罢的张士逊与王鬷、陈执中等人,更是疯狂的把锅全部甩给夏守赟。
仿佛所有的错,都是夏守赟一个人的,他们清清白白,只不过是误信了夏守赟。
所以,这个事情,赵昕这个国本是不适合去做的。
他也没有这个权力和能力可以将夏守赟从相州召回汴京。
除授这个级别的大臣的权力,从来都只有君王一个人可以拥有!
“看来,朕得想办法,让父亲来做这个事情……”赵昕在心里想着:“朕不能直接表达态度……”
直接说出要调夏守赟回京这种事情,是会伤害他的形象的。
他可是天降圣王,怎么能和真宗一样任用自己的家臣呢?
任人唯亲,哪里算得上圣王?
若他现在已经成年,可能还好一些,但他太小了。
所以,一个光辉的形象,就是他最好和最大的护身符与权力。
于是,只能是暗示、引导他父亲,让这位官家认为是他自己的想法和意志。
但这事情做起来就比较麻烦了。
好在,赵昕的父亲,当朝的官家,最大的特点就是念旧和重感情。
不然,他怎么会是仁宗呢?
所以,思虑片刻后,赵昕就已经有了想法了。
只是,得等到他父亲来见他时,才好操作。
……………………
张才人方离开春坊不过两个时辰,延和殿的曹皇后,便听到了消息,立刻就带着人来看赵昕了。
一见面,这位皇后便抱着赵昕,坐在了床榻上,左看看,右看看,仿佛生怕赵昕缺胳膊少腿了一样。
只是这番作态,却也让赵昕看出来了。
这曹皇后也有拿他当工具人的可能!
为什么?
这春坊之中,人多眼杂,而曹皇后当众如此,岂不是明摆着告诉两府宰臣和官家——张才人欺负寿国公了!
她这是巴不得把事情搞大啊!
赵昕也是无可奈何,只能任由曹皇后表演。
但他明白,万事过犹不及的道理。
特别是现在,他还太小了,所以,不能不给别人活路。
因为,倘若他不给别人活路的话,那么别人也可能不会给他活路。
于是,在曹皇后表演的差不多的时候,赵昕适时的抱住这位皇后娘娘,半是撒娇半是劝谏的道:“娘娘今日为何如此着急二郎?今日张娘娘来的时候,也未见如娘娘这样紧张啊?”
曹皇后闻言,顿时一楞,旋即就笑道:“因为二郎是娘娘的心肝啊!”
这话就又是一语双关,说是说给赵昕听的,实则却是隔空喊话那位大宋官家了。
这让赵昕看了,一阵无语。
因为他很清楚,其实曹皇后的后位,一点危险都没有。
那位张才人再得宠也做不了皇后,当不了太后!
为什么?
她父祖不是太祖、太宗的义社兄弟,从龙功臣。
她的兄弟子侄里,也没有人曾经在殿前司当过都指挥使,或者在侍卫亲军里当过马步军都指挥使。
而曹家,每一代都有人,至少有姻亲做过三衙的指挥使。
在大宋,没有禁军支持的皇后、太后,连一天也坐不稳!
那些五代就已经存在的老兵油子,有一万种办法来玩死那些不遵守他们游戏规则的人。
多疑、不安、敏感。
对任何可能威胁到自身安全与自身利益的人或者事,极度的敏感,极度的不安。
尤其是赵昕现在所处的环境和他自身的孱弱,加剧他的敏感与不安。
毕竟,他现在无人无权。
且身处皇城之中,身边甚至还有和王守忠兄弟穿一条裤子的杨怀敏。
杨怀敏是做什么的?
干情报的啊,做特务的啊。
万一这个狗东西,给自己下毒或者给自己使坏,如何是好?
虽然说,按照大宋制度,杨怀敏是不可能做到的。
但万一呢?
于君王来说,万一这个理由,已经非常充足了。
汉有腹诽,后世有莫须有。
所以,赵昕几乎是立刻就知道,他需要一个能够进入这春坊之内,可以贴身保护他的,而且经验丰富的近臣!
于是,一个名字,几乎是立刻浮上心头。
“夏守赟!”
“朕要马上召夏守赟回京!”
夏守赟是真宗的潜邸旧臣,在真宗还是襄王的时候,就已经是真宗身边的侍卫了。
真宗即位后,夏守赟就被重用,先被派去绥州、灵州,监视李继迁。
后来,檀渊之盟的时候,夏守赟更是乔装打扮,混入辽军大营,查明了大宋高阳关都部署知天雄军康保裔没有投降,反而痛骂辽人后壮烈牺牲的事情,于是为真宗更加信重。
官职不断提升,从东绫锦副使到枢密院都承旨、监管三班院,后来又迁殿前司都指挥使,授定国军节度使。
赵昕的父亲即位后,恩宠也未减少。
宝元二年,因西事紧急,于是除授夏守赟为宣徽南院使领陕西都部署兼陕西经略安抚使,全权负责对元昊作战。
可惜,夏守赟,除了忠心之外,余者几乎可以说一无是处。
但,后世有句话说的好:一白遮百丑!
对君王来说,一个忠心的大臣,好过一百个能干但不忠的大臣。
而夏守赟对赵氏的忠诚无可辩驳。
他是那种赵家人哪怕叫他自杀,也会毫不犹豫的举剑自刎的人。
愚忠已经刻进了他的骨子里,成为他的本能。
所以,哪怕赵昕从来没有见过夏守赟,也会在遇到危险,察觉到不安时,第一时间就想起这位宣徽南院使。
为什么?
因为夏守赟绝对可靠,绝对忠诚,绝对信得过!
他与其说是国家的大臣,不如说是赵家的家臣。
可是,若要召夏守赟回京,现在的他,力有未逮。
因为去年,三川口大败,夏守赟立刻主动承担了战败的全部责任,更以其人格在君前保证,刘平、石元孙没有投贼。
这保全了刘、石两家,但也让夏守赟成为一个活靶子。
朝野舆论与天下士大夫们口诛笔伐。
于是,即使是赵昕的父亲,也保不住他了。
去年七月,夏守赟罢为天平军节度使,以本官判檀州,此刻,这位曾经威风八面的赵氏家臣,应该是在相州养病。
然后于一年后病逝于真定,追赠太尉,谥忠僖,这个盖棺定论,倒是非常恰当。
所以,赵昕想要在现在,将这位大忠臣召回来,以他的年纪和身份,是很不恰当的。
也会让清流不爽。
毕竟夏守赟现在是天下人眼里的大奸佞,败坏国家大事的罪魁祸首。
同样因三川口大败而被罢的张士逊与王鬷、陈执中等人,更是疯狂的把锅全部甩给夏守赟。
仿佛所有的错,都是夏守赟一个人的,他们清清白白,只不过是误信了夏守赟。
所以,这个事情,赵昕这个国本是不适合去做的。
他也没有这个权力和能力可以将夏守赟从相州召回汴京。
除授这个级别的大臣的权力,从来都只有君王一个人可以拥有!
“看来,朕得想办法,让父亲来做这个事情……”赵昕在心里想着:“朕不能直接表达态度……”
直接说出要调夏守赟回京这种事情,是会伤害他的形象的。
他可是天降圣王,怎么能和真宗一样任用自己的家臣呢?
任人唯亲,哪里算得上圣王?
若他现在已经成年,可能还好一些,但他太小了。
所以,一个光辉的形象,就是他最好和最大的护身符与权力。
于是,只能是暗示、引导他父亲,让这位官家认为是他自己的想法和意志。
但这事情做起来就比较麻烦了。
好在,赵昕的父亲,当朝的官家,最大的特点就是念旧和重感情。
不然,他怎么会是仁宗呢?
所以,思虑片刻后,赵昕就已经有了想法了。
只是,得等到他父亲来见他时,才好操作。
……………………
张才人方离开春坊不过两个时辰,延和殿的曹皇后,便听到了消息,立刻就带着人来看赵昕了。
一见面,这位皇后便抱着赵昕,坐在了床榻上,左看看,右看看,仿佛生怕赵昕缺胳膊少腿了一样。
只是这番作态,却也让赵昕看出来了。
这曹皇后也有拿他当工具人的可能!
为什么?
这春坊之中,人多眼杂,而曹皇后当众如此,岂不是明摆着告诉两府宰臣和官家——张才人欺负寿国公了!
她这是巴不得把事情搞大啊!
赵昕也是无可奈何,只能任由曹皇后表演。
但他明白,万事过犹不及的道理。
特别是现在,他还太小了,所以,不能不给别人活路。
因为,倘若他不给别人活路的话,那么别人也可能不会给他活路。
于是,在曹皇后表演的差不多的时候,赵昕适时的抱住这位皇后娘娘,半是撒娇半是劝谏的道:“娘娘今日为何如此着急二郎?今日张娘娘来的时候,也未见如娘娘这样紧张啊?”
曹皇后闻言,顿时一楞,旋即就笑道:“因为二郎是娘娘的心肝啊!”
这话就又是一语双关,说是说给赵昕听的,实则却是隔空喊话那位大宋官家了。
这让赵昕看了,一阵无语。
因为他很清楚,其实曹皇后的后位,一点危险都没有。
那位张才人再得宠也做不了皇后,当不了太后!
为什么?
她父祖不是太祖、太宗的义社兄弟,从龙功臣。
她的兄弟子侄里,也没有人曾经在殿前司当过都指挥使,或者在侍卫亲军里当过马步军都指挥使。
而曹家,每一代都有人,至少有姻亲做过三衙的指挥使。
在大宋,没有禁军支持的皇后、太后,连一天也坐不稳!
那些五代就已经存在的老兵油子,有一万种办法来玩死那些不遵守他们游戏规则的人。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