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16 第一十六章 参政(1)
- 17 第一十七章 参政(2)
- 18 第一十八章 参政(3)
- 19 第一十九章 参政(4)
- 20 第二十章 参政(5)
- 21 第二十一章 国公千秋(1)
- 22 第二十二章 国公千秋(2)
- 23 第二十三章 国公千秋(3)
- 24 第二十四章 国公千秋(4)
- 25 第二十五章 世宦之家的智慧
- 26 第二十六章 倾国才人(1)
- 27 第二十六章 倾国才人(2)
- 28 第二十七章 一忠遮百丑
- 29 第二十八章 风流官家
- 30 第二十九章 外戚(1)
- 31 第三十一章 外戚(2)
- 32 第三十二章 忽闻汴京有圣王(1)
- 33 第三十三章 忽闻汴京有圣王(2)
- 34 第三十四章 忽闻汴京有圣王(3)
- 35 第三十五章 元昊气晕了(1)
- 36 第三十六章 元昊气晕了(2)
- 37 第三十七章 元昊被气晕了(3)
- 38 第三十八章 国公圣明(1)
- 39 第三十九章 国公圣明(2)
- 40 第四十章 国公圣明(3)
- 41 第四十一章 国公圣明(4)
- 42 第四十二章 国公圣明(5)
- 43 第四十三章 国公圣明(6)
- 44 第四十四章 知人善用(1)
- 45 第四十五章 知人善用(2)
- 46 第四十六章 良才美玉
- 47 第四十六章 狄青正壮年
- 48 第四十八章 屁股决定脑袋
- 49 第四十九章 前世阴霾
- 50 第五十章 帝王之心
- 51 第五十一章 甘昭吉(1)
- 52 第五十二章 甘昭吉(2)
- 53 第五十三章 借力打力
- 54 第五十四章 打草惊蛇(1)
- 55 第五十五章 打草惊蛇(2)
- 56 第五十六章 人事纷纷
- 57 第五十六章 牛痘一出天下惊(1)
- 58 第五十七章 牛痘一出天下惊(2)
- 59 第五十九章 只有充钱才可以变得更强
- 60 第六十章 小报
- 61 第六十一章 滚刀肉
- 62 第六十二章 富弼办小报
- 63 第六十三章 姜还是老的辣
- 64 第六十四章 君心如刀
- 65 第六十五章 用人之道
- 66 第六十六章 工具
- 67 第六十七节 奸臣的手段
- 68 第六十七章 落子定川寨
- 69 第六十九章 预设伏笔
- 70 第七十章 头大的官家
- 71 第七十一章 不能坐以待毙
- 72 第七十二章 鸡汤没喝够啊!
- 73 第七十三章 一切尽在掌握
- 74 第七十四章 人质
- 75 第七十五章 实验的想法
- 76 第七十六章 洗脑(1)
- 77 第七十七章 洗脑(2)
- 78 第七十八章 实验(2)
- 79 第七十九章 实验(2)
- 80 第八十章 实验(3)
- 81 第八十一章 潜龙在渊(1)
- 82 第八十二章 潜龙在渊(2)
- 83 第八十三章 惊雷(1)
- 84 第八十四章 惊雷(2)
- 85 第八十五章 大宋掷弹兵(1)
- 86 第八十六章 大宋掷弹兵(2)
- 87 第八十七章 恰同学少年
- 88 第八十八章 青唐来使(1)
- 89 第八十九章 青唐来使(2)
- 90 第九十章 缘由
- 91 第九十一章 爱是一道光
- 92 第九十二章 心急吃不了热豆腐
- 93 第九十三章 惊变(1)
- 94 第九十四章 惊变(2)
- 95 第九十五章 唐王(1)
- 96 第九十六章 唐王(2)
- 97 第九十七章 孝子(1)
- 98 第九十八章 孝子(2)
- 99 第九十九章 听政(1)
- 100 第一百章 听政(2)
- 101 第一百零一章 入中之谋
- 102 第一百零二章 回禀
- 103 第一百零三章 父子计议
- 104 第一千零四章 父子的不同
- 105 第一百零五章 吐蕃使者
- 106 第一百零六节 辽国谋议(1)
- 107 第一百零七章 辽国谋议(2)
- 108 第一百零八章 边事(1)
- 109 第一百零九章 边事(2)
- 110 第一百一十章 御前会议(1)
- 111 第一百一十一章 御前会议(2)
- 112 第一百一十二章 大洋的馈赠(1)
- 113 第一百一十三章 大洋的馈赠(2)
- 114 第一百一十四章 挑拨离间(1)
- 115 第一百一十五章 挑拨离间(2)
- 116 第一百一十六章 救命稻草
- 117 第一百一十七章 G2 (1)
- 118 第一百一十八章 G2(2)
- 119 第一百一十九章 G2(3)
- 120 第一百二十章 汉家阿舅
- 121 第一百二十一章 庆暦之盟(1)
- 122 第一百二十二章 庆暦之盟(2)
- 123 第一百二十三章 庆暦之盟(3)
- 124 第一百二十四章 暴君
- 125 第一百二十五章 唐王爷爷(1)
- 126 第一百二十六章 唐王爷爷(2)
- 127 第一百二十七章 藩部
- 128 第一百二十八章 西贼(1)
- 129 第一百二十九章 西贼(2)
- 130 第一百三十章 入寇(1)
- 131 第一百三十一节 入寇(2)
- 132 第一百三十二章 兵危(1)
隐藏
显示工具栏
第二十六章 倾国才人(1)
第二十六章 倾国才人(1)
第二天,也就是二月壬午(初五)。赵昕刚刚吃过午餐奶,便得到了消息:两府已经将画黄的熟状拟好,送去了中书省,交由中书舍人并门下省给事中审阅。
赵昕闻之,大喜不已。
在北宋,宰执们会将拟好的诏书、赦命内容,抄写在黄纸上。
这叫画黄。
而已经得到了君王同意后开始拟定的诏书则叫熟状。
至于门下省、中书省的审核,不过例行公事而已。
在北宋,真正掌握封驳诏书、赦命权力的机构,叫通见银台司。
那才是可以让宰相低头,让天下州郡官员胆颤的实权部门。
不过,在现在,这通见银台司已经形同虚设。
宰相吕夷简大权独揽,将通见银台司甩在一边,时人于是戏称‘官有封驳之名,而无改正之实’。
这也成为了吕夷简和他之后的几位首相,被人广为诰病的一个重点。
西京洛阳的老臣元老与勋臣们,就没少拿这个事情说事。
所以,到了嘉佑年间,大宋终于恢复了通见银台司的封驳之权。
于是,时任龙图阁直学士、知通见银台司兼门下封驳事何琰在任两年中,封驳了两百余条不合制度与法度的赦命、诏书和除授命令。
想着这个事情,赵昕就忍不住负着手,轻轻踱起步来。
他给自己定下了一个小目标——近期内,提拔和任用一个自己人去执掌现在那有名无实的通见银台司。
为将来和以后做准备!
前世,他统治生涯的初期,最大的阻碍,就来自于这执掌了封驳诏书、命令的通见银台司。
搞得他只好屡次发布中旨,派遣宦官或者近侍去执行他的意志。
这固然是可以的,但面子上很不好看,也容易叫人说闲话。
且,等他成熟之后,他就发觉了这通见银台司的好处。
那就是,这通见银台司,用的好了,那就是高悬于两府头顶的达克利斯之剑。
不听话对吧?
爱卿的人事任免,一个也别想通过!
更关键的是,宰执们还说不出任何话来。
通见银台司封驳任何不合理以及不合制度的赦命与除授命令,这是祖宗制度,祖宗法度!
也是大宋朝野都认可和接受的事情。
而当一个宰执官,连用一个自己人都不能做到的时候,他除了低头服软之外,就只有请辞知州这么一条路可以走了。
而这正是大宋君王掌握权力最快速最便捷的途径。
可惜的是,自真宗以来,连续两代帝王,缠绵病榻。
通见银台司,也就沦为了一个可有可无的机构。
但这也给了赵昕机会。
只是……
“用谁好呢?”赵昕不由得犯愁了。
他现在真的是一穷二白,两手空空。
名为国公,却没有任何人可用。
许希?只是一个医官,医术确实不错,教授学徒也很厉害,就是不会做官。
杨怀敏?得了吧!更何况他还只是个宦官内臣罢了。
富弼?
人家是三司使晏殊的女婿,也是右正言知谏院。
赵昕心里面清楚,富弼会尊重他、敬畏他,但不会事事都听他的。
富弼、王安石、司马光……这些他前世熟悉的名臣,每一个都是非常有性格,非常有脾气,非常有原则的人。
这样的人,可以利用,可以合作,但想驯服,叫他们变成一个事事听命的维诺之人。
怎么可能?
他们就是死,也不会变成那样的人。
所以,赵昕得找一个没有原则,没有立场,没有性格,也没有脾气。
但同时,也得有能力,会来事会做事,能够应付各种情况的文官。
此外资格和官阶也得达标,至少不能叫人说闲话。
这要求就有些高了。
这就好比后世的绿茶,想要自己的备胎又高又帅,有钱任性,还随叫随到,永不脱单。
所以,思来想去,赵昕也没有找到合适的人选。
实在是,那几个他觉得或许可用的人,现在基本都和他一样,在穿开裆裤呢!
而现在这朝堂上的大臣,老实讲,除了那些未来的名臣、重臣,他知道和熟悉的没几个。
于是,赵昕也是无奈,只能暂时将这个事情搁置到一边,以待未来慢慢寻觅合适人选。
而就在赵昕思虑之间,一位盛装丽人,便在前呼后拥中,来到了春坊。
赵昕看到她的时候,都有些发愣。
“温成张皇后……”赵昕心里低语一声,便连忙上前,露出一个笑脸:“张娘娘好!”
“哎!”丽人婉转一笑,俏脸如花,让这殿中上下的宫女纷纷自惭形愧的低下头去。
来者正是当今大宋最得宠的后妃,亦是当今官家的心头肉,以至于在未来,这位宠妃病逝后,赵昕的父亲不顾法度与体统,追封其为皇后,以后礼下葬。
于是,一度闹得沸沸扬扬,口水与八卦齐飞。
大名鼎鼎的包公宝龙图,差点没被气出病来。
但,也就是在看到这位张才人的瞬间,赵昕忽然想了起来。
不就正好有一个人,非常适合做他的提线木偶吗?
这位张娘娘的伯父张尧佐,未来的大宋宣徽南院使赠太师。
首先,张尧佐的资格是足够的。
他是进士,虽然张尧佐的这个进士有些名不副实——他这个进士属于特科进士。
大抵就相当于是伯克利和伯克利加州分院的区别。
前者是世界名校,后者给钱就行。
但,再怎么样,进士就是进士!
其次,张尧佐这个人很知趣,也很懂进退,有分寸。
譬如,前世的时候,张尧佐想学别的汴京权贵,给自己抓个真正的进士女婿回来。
于是便在皇祐年间科举开考的时候,去榜下捉婿,结果抓到了冯京。
冯京哪里肯干?
自是坚决拒绝!
张尧佐没有办法,只好放了冯京。
冯京回去后,忌惮其是国丈,于是在殿试的时候,耍了个心眼,将自己的名字前面的两点水后移,改成了马凉。
这就是著名的误把冯京当马凉的典故来源。
其后冯京平步青云,步步高升,这个故事也就越传越离谱了。
但其实,张尧佐真要铁了心,冯京恐怕真的要变成马凉了,凉凉的凉!
最后就是,张尧佐这个人能力不错,他当过地方官,也当过权知开封府,更做过三司使。
他当官的时候,不说政绩斐然吧,最起码没闹出什么幺蛾子,反倒是给不少老百姓平反了冤案。
只是……
赵昕还是有些顾忌与忌惮的。
顾忌的是曹皇后,忌惮的则是眼前这位张娘娘。
所以,他在心中权衡了一遍后,就打算先不急,先试探试探再说。
赵昕闻之,大喜不已。
在北宋,宰执们会将拟好的诏书、赦命内容,抄写在黄纸上。
这叫画黄。
而已经得到了君王同意后开始拟定的诏书则叫熟状。
至于门下省、中书省的审核,不过例行公事而已。
在北宋,真正掌握封驳诏书、赦命权力的机构,叫通见银台司。
那才是可以让宰相低头,让天下州郡官员胆颤的实权部门。
不过,在现在,这通见银台司已经形同虚设。
宰相吕夷简大权独揽,将通见银台司甩在一边,时人于是戏称‘官有封驳之名,而无改正之实’。
这也成为了吕夷简和他之后的几位首相,被人广为诰病的一个重点。
西京洛阳的老臣元老与勋臣们,就没少拿这个事情说事。
所以,到了嘉佑年间,大宋终于恢复了通见银台司的封驳之权。
于是,时任龙图阁直学士、知通见银台司兼门下封驳事何琰在任两年中,封驳了两百余条不合制度与法度的赦命、诏书和除授命令。
想着这个事情,赵昕就忍不住负着手,轻轻踱起步来。
他给自己定下了一个小目标——近期内,提拔和任用一个自己人去执掌现在那有名无实的通见银台司。
为将来和以后做准备!
前世,他统治生涯的初期,最大的阻碍,就来自于这执掌了封驳诏书、命令的通见银台司。
搞得他只好屡次发布中旨,派遣宦官或者近侍去执行他的意志。
这固然是可以的,但面子上很不好看,也容易叫人说闲话。
且,等他成熟之后,他就发觉了这通见银台司的好处。
那就是,这通见银台司,用的好了,那就是高悬于两府头顶的达克利斯之剑。
不听话对吧?
爱卿的人事任免,一个也别想通过!
更关键的是,宰执们还说不出任何话来。
通见银台司封驳任何不合理以及不合制度的赦命与除授命令,这是祖宗制度,祖宗法度!
也是大宋朝野都认可和接受的事情。
而当一个宰执官,连用一个自己人都不能做到的时候,他除了低头服软之外,就只有请辞知州这么一条路可以走了。
而这正是大宋君王掌握权力最快速最便捷的途径。
可惜的是,自真宗以来,连续两代帝王,缠绵病榻。
通见银台司,也就沦为了一个可有可无的机构。
但这也给了赵昕机会。
只是……
“用谁好呢?”赵昕不由得犯愁了。
他现在真的是一穷二白,两手空空。
名为国公,却没有任何人可用。
许希?只是一个医官,医术确实不错,教授学徒也很厉害,就是不会做官。
杨怀敏?得了吧!更何况他还只是个宦官内臣罢了。
富弼?
人家是三司使晏殊的女婿,也是右正言知谏院。
赵昕心里面清楚,富弼会尊重他、敬畏他,但不会事事都听他的。
富弼、王安石、司马光……这些他前世熟悉的名臣,每一个都是非常有性格,非常有脾气,非常有原则的人。
这样的人,可以利用,可以合作,但想驯服,叫他们变成一个事事听命的维诺之人。
怎么可能?
他们就是死,也不会变成那样的人。
所以,赵昕得找一个没有原则,没有立场,没有性格,也没有脾气。
但同时,也得有能力,会来事会做事,能够应付各种情况的文官。
此外资格和官阶也得达标,至少不能叫人说闲话。
这要求就有些高了。
这就好比后世的绿茶,想要自己的备胎又高又帅,有钱任性,还随叫随到,永不脱单。
所以,思来想去,赵昕也没有找到合适的人选。
实在是,那几个他觉得或许可用的人,现在基本都和他一样,在穿开裆裤呢!
而现在这朝堂上的大臣,老实讲,除了那些未来的名臣、重臣,他知道和熟悉的没几个。
于是,赵昕也是无奈,只能暂时将这个事情搁置到一边,以待未来慢慢寻觅合适人选。
而就在赵昕思虑之间,一位盛装丽人,便在前呼后拥中,来到了春坊。
赵昕看到她的时候,都有些发愣。
“温成张皇后……”赵昕心里低语一声,便连忙上前,露出一个笑脸:“张娘娘好!”
“哎!”丽人婉转一笑,俏脸如花,让这殿中上下的宫女纷纷自惭形愧的低下头去。
来者正是当今大宋最得宠的后妃,亦是当今官家的心头肉,以至于在未来,这位宠妃病逝后,赵昕的父亲不顾法度与体统,追封其为皇后,以后礼下葬。
于是,一度闹得沸沸扬扬,口水与八卦齐飞。
大名鼎鼎的包公宝龙图,差点没被气出病来。
但,也就是在看到这位张才人的瞬间,赵昕忽然想了起来。
不就正好有一个人,非常适合做他的提线木偶吗?
这位张娘娘的伯父张尧佐,未来的大宋宣徽南院使赠太师。
首先,张尧佐的资格是足够的。
他是进士,虽然张尧佐的这个进士有些名不副实——他这个进士属于特科进士。
大抵就相当于是伯克利和伯克利加州分院的区别。
前者是世界名校,后者给钱就行。
但,再怎么样,进士就是进士!
其次,张尧佐这个人很知趣,也很懂进退,有分寸。
譬如,前世的时候,张尧佐想学别的汴京权贵,给自己抓个真正的进士女婿回来。
于是便在皇祐年间科举开考的时候,去榜下捉婿,结果抓到了冯京。
冯京哪里肯干?
自是坚决拒绝!
张尧佐没有办法,只好放了冯京。
冯京回去后,忌惮其是国丈,于是在殿试的时候,耍了个心眼,将自己的名字前面的两点水后移,改成了马凉。
这就是著名的误把冯京当马凉的典故来源。
其后冯京平步青云,步步高升,这个故事也就越传越离谱了。
但其实,张尧佐真要铁了心,冯京恐怕真的要变成马凉了,凉凉的凉!
最后就是,张尧佐这个人能力不错,他当过地方官,也当过权知开封府,更做过三司使。
他当官的时候,不说政绩斐然吧,最起码没闹出什么幺蛾子,反倒是给不少老百姓平反了冤案。
只是……
赵昕还是有些顾忌与忌惮的。
顾忌的是曹皇后,忌惮的则是眼前这位张娘娘。
所以,他在心中权衡了一遍后,就打算先不急,先试探试探再说。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