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6 第六章 祖宗(3)
- 7 第七章 母慈子孝
- 8 第八章 立威(1)
- 9 第九章 立威(2)
- 10 第十章 交易
- 11 第十一章 南厅
- 12 第十二章 好水川之梦
- 13 第十三章 富弼(1)
- 14 第一十四章 富弼(2)
- 15 第十五章 富弼(3)
- 16 第一十六章 参政(1)
- 17 第一十七章 参政(2)
- 18 第一十八章 参政(3)
- 19 第一十九章 参政(4)
- 20 第二十章 参政(5)
- 21 第二十一章 国公千秋(1)
- 22 第二十二章 国公千秋(2)
- 23 第二十三章 国公千秋(3)
- 24 第二十四章 国公千秋(4)
- 25 第二十五章 世宦之家的智慧
- 26 第二十六章 倾国才人(1)
- 27 第二十六章 倾国才人(2)
- 28 第二十七章 一忠遮百丑
- 29 第二十八章 风流官家
- 30 第二十九章 外戚(1)
- 31 第三十一章 外戚(2)
- 32 第三十二章 忽闻汴京有圣王(1)
- 33 第三十三章 忽闻汴京有圣王(2)
- 34 第三十四章 忽闻汴京有圣王(3)
- 35 第三十五章 元昊气晕了(1)
- 36 第三十六章 元昊气晕了(2)
- 37 第三十七章 元昊被气晕了(3)
- 38 第三十八章 国公圣明(1)
- 39 第三十九章 国公圣明(2)
- 40 第四十章 国公圣明(3)
- 41 第四十一章 国公圣明(4)
- 42 第四十二章 国公圣明(5)
- 43 第四十三章 国公圣明(6)
- 44 第四十四章 知人善用(1)
- 45 第四十五章 知人善用(2)
- 46 第四十六章 良才美玉
- 47 第四十六章 狄青正壮年
- 48 第四十八章 屁股决定脑袋
- 49 第四十九章 前世阴霾
- 50 第五十章 帝王之心
- 51 第五十一章 甘昭吉(1)
- 52 第五十二章 甘昭吉(2)
- 53 第五十三章 借力打力
- 54 第五十四章 打草惊蛇(1)
- 55 第五十五章 打草惊蛇(2)
- 56 第五十六章 人事纷纷
- 57 第五十六章 牛痘一出天下惊(1)
- 58 第五十七章 牛痘一出天下惊(2)
- 59 第五十九章 只有充钱才可以变得更强
- 60 第六十章 小报
- 61 第六十一章 滚刀肉
- 62 第六十二章 富弼办小报
- 63 第六十三章 姜还是老的辣
- 64 第六十四章 君心如刀
- 65 第六十五章 用人之道
- 66 第六十六章 工具
- 67 第六十七节 奸臣的手段
- 68 第六十七章 落子定川寨
- 69 第六十九章 预设伏笔
- 70 第七十章 头大的官家
- 71 第七十一章 不能坐以待毙
- 72 第七十二章 鸡汤没喝够啊!
- 73 第七十三章 一切尽在掌握
- 74 第七十四章 人质
- 75 第七十五章 实验的想法
- 76 第七十六章 洗脑(1)
- 77 第七十七章 洗脑(2)
- 78 第七十八章 实验(2)
- 79 第七十九章 实验(2)
- 80 第八十章 实验(3)
- 81 第八十一章 潜龙在渊(1)
- 82 第八十二章 潜龙在渊(2)
- 83 第八十三章 惊雷(1)
- 84 第八十四章 惊雷(2)
- 85 第八十五章 大宋掷弹兵(1)
- 86 第八十六章 大宋掷弹兵(2)
- 87 第八十七章 恰同学少年
- 88 第八十八章 青唐来使(1)
- 89 第八十九章 青唐来使(2)
- 90 第九十章 缘由
- 91 第九十一章 爱是一道光
- 92 第九十二章 心急吃不了热豆腐
- 93 第九十三章 惊变(1)
- 94 第九十四章 惊变(2)
- 95 第九十五章 唐王(1)
- 96 第九十六章 唐王(2)
- 97 第九十七章 孝子(1)
- 98 第九十八章 孝子(2)
- 99 第九十九章 听政(1)
- 100 第一百章 听政(2)
- 101 第一百零一章 入中之谋
- 102 第一百零二章 回禀
- 103 第一百零三章 父子计议
- 104 第一千零四章 父子的不同
- 105 第一百零五章 吐蕃使者
- 106 第一百零六节 辽国谋议(1)
- 107 第一百零七章 辽国谋议(2)
- 108 第一百零八章 边事(1)
- 109 第一百零九章 边事(2)
- 110 第一百一十章 御前会议(1)
- 111 第一百一十一章 御前会议(2)
- 112 第一百一十二章 大洋的馈赠(1)
- 113 第一百一十三章 大洋的馈赠(2)
- 114 第一百一十四章 挑拨离间(1)
- 115 第一百一十五章 挑拨离间(2)
- 116 第一百一十六章 救命稻草
- 117 第一百一十七章 G2 (1)
- 118 第一百一十八章 G2(2)
- 119 第一百一十九章 G2(3)
- 120 第一百二十章 汉家阿舅
- 121 第一百二十一章 庆暦之盟(1)
- 122 第一百二十二章 庆暦之盟(2)
- 123 第一百二十三章 庆暦之盟(3)
- 124 第一百二十四章 暴君
- 125 第一百二十五章 唐王爷爷(1)
- 126 第一百二十六章 唐王爷爷(2)
- 127 第一百二十七章 藩部
- 128 第一百二十八章 西贼(1)
- 129 第一百二十九章 西贼(2)
- 130 第一百三十章 入寇(1)
- 131 第一百三十一节 入寇(2)
- 132 第一百三十二章 兵危(1)
隐藏
显示工具栏
第一十六章 参政(1)
第一十六章 参政(1)
目送着富弼的身影,消失在殿堂之外,赵昕缓缓闭上眼睛,在心里叹息了一声。“元昊!”
“西夏……”
前世无数故事,浮上心头。
前世他登基即位后,花了二十年时间,付出无数牺牲与努力,终于攻取了兴庆府,将末代西夏国王抓回汴京当成宠物养了起来。
于是,兴庆府的西夏档案、文牍与史料,全部落入他手中。
故而,赵昕对西夏的历史、制度和内部纷争,如数家珍。
也正是因此,此刻赵昕的内心,百味陈杂。
说起来,也是讽刺。
元昊能够发展到现在这个地步,出力最多的,既不是辽人,也不是元昊自己。
而是大宋!
谁敢相信,当三川口大败的消息传到汴京之时,时任首相刑部尚书、以昭文馆大学士兼修国史的张士逊,居然对前线的情况一问三不知。
这位首相,压根就不知道,延边发生了什么?
只知道疯狂甩锅给枢密院,拿着祖宗制度说话,直接导致当时的枢密院正副长官全体被罢。
上面的人昏聩无能,下面的人却是傲慢轻狂!
三川口大败前,本来大宋是占据了绝对战略优势的。
当时,铁壁相公李士彬屯重兵于金明寨,种世衡率部在宽州废城,建起了清涧城,两者互为犄角,几乎不可陷落。
事实上,元昊叛军便在这里撞了个头破血流。
后世鼎鼎大名的狄青狄武襄的初战,就是在清涧城和金明寨之间的保安军。
然后狄青带着不过一千人的乡兵,揍的元昊三万人满地找牙。
接着,大宋援军赶到,将元昊叛军按在地上一顿混合双打。
打到元昊直接丢下了大批辎重,逃回国内。
然后,元昊就开始求饶卖好了。
这时候,傲慢的大宋官员,竟选择相信元昊。
这直接导致了金明寨的陷落以及大宋西北边防最重要的大将李士彬父子战死!
而金明寨的失陷,又是三川口大败的诱因!
三川口大败传回汴京,张士逊疯狂甩锅给枢密院,导致枢密院总垮台,这又引发了一系列混乱,给了元昊宝贵的时间,来修整军队,来规划战略,来安抚辽人。
当时,大宋上下的混乱与无知,还不止这些。
在元昊起兵前,他的叔叔嵬名山遇就坚决反对,为此不惜和元昊撕破脸皮,带着部族投奔大宋。
然后……
大宋知延州郭劝居然将嵬名山遇送了回去!
结果,元昊带着人将嵬名山遇一家人和他的部族,全部射杀在宋、夏边境!
紧接着,元昊这个疯子,又遇到了一个反对他的人——卫慕氏。
卫慕氏是元昊家族拓跋氏几代人的盟友了,也是党项族内仅次于拓跋氏的大族。
元昊的母亲就是卫慕氏的。
卫慕氏很清楚,党项不是大宋的对手!
所以坚决反对,当时的太后,更派出人来大宋联络。
结果根本没有人理会。
于是,卫慕氏的下场比嵬名山遇还惨!
元昊派人亲手毒死了自己的母亲,将所有卫慕氏的男人,全部丢进黄河里淹死,做完这些,元昊忽然想起来,自己貌似还娶了个表姐也是卫慕氏的,表姐还给他生了个儿子。
于是,索性一不作二不休,跑回家就把自己表姐掐死,将儿子勒死。
还把他们的尸体,吊起来给所有人看。
正是靠着这样的血腥屠杀与镇压,以及大宋这边的漠视,元昊才能顺利起兵!
也是靠着大宋上下的无知、傲慢与无能。
元昊才能有现在的气焰与势头。
不然的话,讲道理,元昊别说对大宋进行进攻了,恐怕他现在该考虑的是怎么活命!
想着这些事情,赵昕就在心里叹道:“果然,不怕神一样的对手,就怕猪一样的对手!”
“大宋给元昊送了太多人头了……”
微微长吁一口气,他就站了起来:“好在,如今还来得及挽救!”
只要不再送人头,那么,元昊的帝王梦就不可能实现!
因为……
作为重生者,赵昕非常清楚,现在的元昊,已经从疯狂走向变态了。
很快,他就会和辽人闹翻!
这个时间不会太久!
而一旦元昊选择和辽人闹翻,那么,大宋的机会就来了!
…………………………
富弼出了宫阙,立刻便拿着手抄的国公之语,来到了枢密院,递上拜帖,请求求见章得象。
很快,便有下人出来迎接他:“本兵请正言入内相见!”
于是,在那下人引领下,富弼进入枢密院正衙的后院,在这里,他见到了正在院子里与同僚下棋的章得象。
“本兵……”富弼上前,以子侄礼拜道:“下官方从春坊出,得国公教训,不敢怠慢,立时便来见本兵,请本兵示下!”
“正言坐……”章得象拿着手里的棋子,招呼着富弼,非常亲切的问道:“正言见国公,国公都说了些什么啊?”
富弼于是取出自己抄录在一本小册子上的文字,上前递给章得象:“本兵请览之……”
章得象接过来,然后笑着对自己对面的棋友拱了拱手,然后打开那小册子,只看了一眼,章得象的脸色就变了。
他严肃的转过身来,看向富弼,郑重的问道:“正言,此事可容不得半分做虚!”
“下官岂敢?”富弼立刻道:“本兵,此册上,字字皆国公所言,下官恭以录之……更有国公德音以教:当授两府以观之……”
章得象紧紧的盯着富弼看了良久。
他是清楚富弼的为人的,更明白,就算是其他人,也没有胆子敢在这个事情上和他打马虎眼,玩小聪明。
于是,章得象叹道:“要是寿国公再大一点就好了!”
若是现在寿国公有个十一二岁,那么,他现在手里的这些文字,就足以一锤定音了。
就算是吕夷简再强硬,他也能带着枢府上下拒不签署,理由很简单——国公德音,臣等不敢违!
可惜啊,寿国公才两岁。
这就让这些文字的力量变得孱弱无比了。
两岁的孩子,再聪明、再圣明,哪怕是三王在世,正府那边也能有足够的借口与理由来推脱。
富弼却是低着头,心中忐忑不安。
他现在最担心的,就是章得象不敢承担责任。
这样的话,吕夷简就可能会快速的通过夏竦的奏请,将命令下达。
如此一来,即使他带着朋友们,将事情搞大,也是木已成舟,难以挽回!
“西夏……”
前世无数故事,浮上心头。
前世他登基即位后,花了二十年时间,付出无数牺牲与努力,终于攻取了兴庆府,将末代西夏国王抓回汴京当成宠物养了起来。
于是,兴庆府的西夏档案、文牍与史料,全部落入他手中。
故而,赵昕对西夏的历史、制度和内部纷争,如数家珍。
也正是因此,此刻赵昕的内心,百味陈杂。
说起来,也是讽刺。
元昊能够发展到现在这个地步,出力最多的,既不是辽人,也不是元昊自己。
而是大宋!
谁敢相信,当三川口大败的消息传到汴京之时,时任首相刑部尚书、以昭文馆大学士兼修国史的张士逊,居然对前线的情况一问三不知。
这位首相,压根就不知道,延边发生了什么?
只知道疯狂甩锅给枢密院,拿着祖宗制度说话,直接导致当时的枢密院正副长官全体被罢。
上面的人昏聩无能,下面的人却是傲慢轻狂!
三川口大败前,本来大宋是占据了绝对战略优势的。
当时,铁壁相公李士彬屯重兵于金明寨,种世衡率部在宽州废城,建起了清涧城,两者互为犄角,几乎不可陷落。
事实上,元昊叛军便在这里撞了个头破血流。
后世鼎鼎大名的狄青狄武襄的初战,就是在清涧城和金明寨之间的保安军。
然后狄青带着不过一千人的乡兵,揍的元昊三万人满地找牙。
接着,大宋援军赶到,将元昊叛军按在地上一顿混合双打。
打到元昊直接丢下了大批辎重,逃回国内。
然后,元昊就开始求饶卖好了。
这时候,傲慢的大宋官员,竟选择相信元昊。
这直接导致了金明寨的陷落以及大宋西北边防最重要的大将李士彬父子战死!
而金明寨的失陷,又是三川口大败的诱因!
三川口大败传回汴京,张士逊疯狂甩锅给枢密院,导致枢密院总垮台,这又引发了一系列混乱,给了元昊宝贵的时间,来修整军队,来规划战略,来安抚辽人。
当时,大宋上下的混乱与无知,还不止这些。
在元昊起兵前,他的叔叔嵬名山遇就坚决反对,为此不惜和元昊撕破脸皮,带着部族投奔大宋。
然后……
大宋知延州郭劝居然将嵬名山遇送了回去!
结果,元昊带着人将嵬名山遇一家人和他的部族,全部射杀在宋、夏边境!
紧接着,元昊这个疯子,又遇到了一个反对他的人——卫慕氏。
卫慕氏是元昊家族拓跋氏几代人的盟友了,也是党项族内仅次于拓跋氏的大族。
元昊的母亲就是卫慕氏的。
卫慕氏很清楚,党项不是大宋的对手!
所以坚决反对,当时的太后,更派出人来大宋联络。
结果根本没有人理会。
于是,卫慕氏的下场比嵬名山遇还惨!
元昊派人亲手毒死了自己的母亲,将所有卫慕氏的男人,全部丢进黄河里淹死,做完这些,元昊忽然想起来,自己貌似还娶了个表姐也是卫慕氏的,表姐还给他生了个儿子。
于是,索性一不作二不休,跑回家就把自己表姐掐死,将儿子勒死。
还把他们的尸体,吊起来给所有人看。
正是靠着这样的血腥屠杀与镇压,以及大宋这边的漠视,元昊才能顺利起兵!
也是靠着大宋上下的无知、傲慢与无能。
元昊才能有现在的气焰与势头。
不然的话,讲道理,元昊别说对大宋进行进攻了,恐怕他现在该考虑的是怎么活命!
想着这些事情,赵昕就在心里叹道:“果然,不怕神一样的对手,就怕猪一样的对手!”
“大宋给元昊送了太多人头了……”
微微长吁一口气,他就站了起来:“好在,如今还来得及挽救!”
只要不再送人头,那么,元昊的帝王梦就不可能实现!
因为……
作为重生者,赵昕非常清楚,现在的元昊,已经从疯狂走向变态了。
很快,他就会和辽人闹翻!
这个时间不会太久!
而一旦元昊选择和辽人闹翻,那么,大宋的机会就来了!
…………………………
富弼出了宫阙,立刻便拿着手抄的国公之语,来到了枢密院,递上拜帖,请求求见章得象。
很快,便有下人出来迎接他:“本兵请正言入内相见!”
于是,在那下人引领下,富弼进入枢密院正衙的后院,在这里,他见到了正在院子里与同僚下棋的章得象。
“本兵……”富弼上前,以子侄礼拜道:“下官方从春坊出,得国公教训,不敢怠慢,立时便来见本兵,请本兵示下!”
“正言坐……”章得象拿着手里的棋子,招呼着富弼,非常亲切的问道:“正言见国公,国公都说了些什么啊?”
富弼于是取出自己抄录在一本小册子上的文字,上前递给章得象:“本兵请览之……”
章得象接过来,然后笑着对自己对面的棋友拱了拱手,然后打开那小册子,只看了一眼,章得象的脸色就变了。
他严肃的转过身来,看向富弼,郑重的问道:“正言,此事可容不得半分做虚!”
“下官岂敢?”富弼立刻道:“本兵,此册上,字字皆国公所言,下官恭以录之……更有国公德音以教:当授两府以观之……”
章得象紧紧的盯着富弼看了良久。
他是清楚富弼的为人的,更明白,就算是其他人,也没有胆子敢在这个事情上和他打马虎眼,玩小聪明。
于是,章得象叹道:“要是寿国公再大一点就好了!”
若是现在寿国公有个十一二岁,那么,他现在手里的这些文字,就足以一锤定音了。
就算是吕夷简再强硬,他也能带着枢府上下拒不签署,理由很简单——国公德音,臣等不敢违!
可惜啊,寿国公才两岁。
这就让这些文字的力量变得孱弱无比了。
两岁的孩子,再聪明、再圣明,哪怕是三王在世,正府那边也能有足够的借口与理由来推脱。
富弼却是低着头,心中忐忑不安。
他现在最担心的,就是章得象不敢承担责任。
这样的话,吕夷简就可能会快速的通过夏竦的奏请,将命令下达。
如此一来,即使他带着朋友们,将事情搞大,也是木已成舟,难以挽回!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