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22 第二十二章 国公千秋(2)
- 23 第二十三章 国公千秋(3)
- 24 第二十四章 国公千秋(4)
- 25 第二十五章 世宦之家的智慧
- 26 第二十六章 倾国才人(1)
- 27 第二十六章 倾国才人(2)
- 28 第二十七章 一忠遮百丑
- 29 第二十八章 风流官家
- 30 第二十九章 外戚(1)
- 31 第三十一章 外戚(2)
- 32 第三十二章 忽闻汴京有圣王(1)
- 33 第三十三章 忽闻汴京有圣王(2)
- 34 第三十四章 忽闻汴京有圣王(3)
- 35 第三十五章 元昊气晕了(1)
- 36 第三十六章 元昊气晕了(2)
- 37 第三十七章 元昊被气晕了(3)
- 38 第三十八章 国公圣明(1)
- 39 第三十九章 国公圣明(2)
- 40 第四十章 国公圣明(3)
- 41 第四十一章 国公圣明(4)
- 42 第四十二章 国公圣明(5)
- 43 第四十三章 国公圣明(6)
- 44 第四十四章 知人善用(1)
- 45 第四十五章 知人善用(2)
- 46 第四十六章 良才美玉
- 47 第四十六章 狄青正壮年
- 48 第四十八章 屁股决定脑袋
- 49 第四十九章 前世阴霾
- 50 第五十章 帝王之心
- 51 第五十一章 甘昭吉(1)
- 52 第五十二章 甘昭吉(2)
- 53 第五十三章 借力打力
- 54 第五十四章 打草惊蛇(1)
- 55 第五十五章 打草惊蛇(2)
- 56 第五十六章 人事纷纷
- 57 第五十六章 牛痘一出天下惊(1)
- 58 第五十七章 牛痘一出天下惊(2)
- 59 第五十九章 只有充钱才可以变得更强
- 60 第六十章 小报
- 61 第六十一章 滚刀肉
- 62 第六十二章 富弼办小报
- 63 第六十三章 姜还是老的辣
- 64 第六十四章 君心如刀
- 65 第六十五章 用人之道
- 66 第六十六章 工具
- 67 第六十七节 奸臣的手段
- 68 第六十七章 落子定川寨
- 69 第六十九章 预设伏笔
- 70 第七十章 头大的官家
- 71 第七十一章 不能坐以待毙
- 72 第七十二章 鸡汤没喝够啊!
- 73 第七十三章 一切尽在掌握
- 74 第七十四章 人质
- 75 第七十五章 实验的想法
- 76 第七十六章 洗脑(1)
- 77 第七十七章 洗脑(2)
- 78 第七十八章 实验(2)
- 79 第七十九章 实验(2)
- 80 第八十章 实验(3)
- 81 第八十一章 潜龙在渊(1)
- 82 第八十二章 潜龙在渊(2)
- 83 第八十三章 惊雷(1)
- 84 第八十四章 惊雷(2)
- 85 第八十五章 大宋掷弹兵(1)
- 86 第八十六章 大宋掷弹兵(2)
- 87 第八十七章 恰同学少年
- 88 第八十八章 青唐来使(1)
- 89 第八十九章 青唐来使(2)
- 90 第九十章 缘由
- 91 第九十一章 爱是一道光
- 92 第九十二章 心急吃不了热豆腐
- 93 第九十三章 惊变(1)
- 94 第九十四章 惊变(2)
- 95 第九十五章 唐王(1)
- 96 第九十六章 唐王(2)
- 97 第九十七章 孝子(1)
- 98 第九十八章 孝子(2)
- 99 第九十九章 听政(1)
- 100 第一百章 听政(2)
- 101 第一百零一章 入中之谋
- 102 第一百零二章 回禀
- 103 第一百零三章 父子计议
- 104 第一千零四章 父子的不同
- 105 第一百零五章 吐蕃使者
- 106 第一百零六节 辽国谋议(1)
- 107 第一百零七章 辽国谋议(2)
- 108 第一百零八章 边事(1)
- 109 第一百零九章 边事(2)
- 110 第一百一十章 御前会议(1)
- 111 第一百一十一章 御前会议(2)
- 112 第一百一十二章 大洋的馈赠(1)
- 113 第一百一十三章 大洋的馈赠(2)
- 114 第一百一十四章 挑拨离间(1)
- 115 第一百一十五章 挑拨离间(2)
- 116 第一百一十六章 救命稻草
- 117 第一百一十七章 G2 (1)
- 118 第一百一十八章 G2(2)
- 119 第一百一十九章 G2(3)
- 120 第一百二十章 汉家阿舅
- 121 第一百二十一章 庆暦之盟(1)
- 122 第一百二十二章 庆暦之盟(2)
- 123 第一百二十三章 庆暦之盟(3)
- 124 第一百二十四章 暴君
- 125 第一百二十五章 唐王爷爷(1)
- 126 第一百二十六章 唐王爷爷(2)
- 127 第一百二十七章 藩部
- 128 第一百二十八章 西贼(1)
- 129 第一百二十九章 西贼(2)
- 130 第一百三十章 入寇(1)
- 131 第一百三十一节 入寇(2)
- 132 第一百三十二章 兵危(1)
隐藏
显示工具栏
第三十二章 忽闻汴京有圣王(1)
第三十二章 忽闻汴京有圣王(1)
刘永年的到来,彻底改变了这春坊内外的格局。首先是,他带来整整一个指挥的禁军!
而且是天武军左厢的第四军的第二指挥!
不熟悉北宋的人,可能不清楚这个指挥的厉害。
大宋禁军,有上四军:捧日、拱圣、骁骑、天武。
其中,捧日、拱圣、骁骑都是骑兵,只有天武是步兵。
天武军分左右两厢,每厢设三军,每军五指挥!
但,在正式编制外,天武军还特别设置了第四军,用来安置那些受伤或者年老不能作战的老兵。
第四军的第二指挥,从来都是专门用来安置那些曾经立下战功,但因为种种原因不能再上战场的老兵!
这些再不能上战场的老兵,从来都是赵家最忠心,最信任的部队。
自然,俸禄也是很高的。
按照制度,上四军的军饷是每月一贯钱(实付),第四军还额外能领一份抚恤和贴职钱。
像他们受命来保护赵昕,就能每个月额外再领五百钱加上一石米。
此外,还有赏赐,逢年过节能拿个红包。
所以,这些禁军士气高涨,一来春坊,就马上改变了春坊上下原本懒懒散散的局面。
不过两天,春坊内外就都收拾了一遍,排除了大量安全隐患。
包括了十多个废弃的柴房和几个旧房子,因为被他们发现可能有火灾隐患而被直接拆除。
此外,原本春坊内的宦官们,悄咪咪挖的狗洞,也都被堵死。
顺便,这些禁军还从春坊里抓了两百多只老鼠出来就地处死。
这让赵昕非常满意。
除此之外,刘永年还带来了十几个文官。
这些人在刘永年指挥下,很快就将春坊内的藏书重新整理、分类了一遍。
接着,春坊上下,就被这些人盯上了。
什么时候出去,什么时候进来,进的哪个门?
这些文官都要仔细查问,并记录在案。
谁要是出去没有汇报、请示、许可,进来没有及时报告,那就等着被打板子甚至逐出皇城吧!
而偏偏,负责此事的是刘永年。
所以,春坊上下都是敢怒不敢言!
因为,刘永年可不仅仅是外戚功臣之后这么简单。
这可是个杀神!
几年前陕州有巨盗郭邈山,占山为王,杀人越货,地方官束手无策,官家就派了刘永年为陕州都监去搞定这个事情。
于是,刘永年到任后,先派人查清楚了盗贼们所在的地方,然后半夜抹黑带着十几个家丁与家臣,摸到盗贼窝里面,手起刀落,一刀一个砍了个干干净净。
天亮后,一检查首级,足足有二十五枚!
彼时,刘永年才十八岁。
去年辽人遣使来汴京送来辽主绘像,同时想带大宋官家绘像回去。
和过去所有辽国使团一样,这一次辽人也想搞事情,就随便找了个借口在汴京城里搞鬼,拿了个块大石头把驿站的门给堵了。
而那驿站门又太狭窄,仅能容一人过去。
在所有人一筹莫展的时候,当时受命管勾皇城司的刘永年跑上前去,两只手就抱起了那块巨石,丢进院子里。
于是辽人震怖,大宋这边也是目瞪口呆。
所以,春坊上下的宦官、宫女再不满也只能忍着。
实在忍不了,也得忍!
没办法,这春坊这里给的钱多啊!
谁家不是一家老小等着吃饭?
他们明白,只要他们敢请调春坊,明天,这个名额就会被人抢走。
于是,春坊在波澜不惊之中,彻底变了模样。
不止是比过去干净、整洁、卫生了。
上上下下的人做事也认真了起来。
里里外外的出入,也开始严格起来。
赵昕也终于也能睡得安稳了。
时间也慢慢的向前走,转眼间,就到了二月已丑(初十),这一天,是赵昕前世好水川之战爆发的日子。
所以,一觉醒来,赵昕就紧张起来。
他怕夏竦和韩琦,为了他们身上的袍服颜色,违抗命令,私自出兵。
毕竟,为了诱敌深入,元昊那个家伙,可是下了大本钱的!
他不止自己亲自出现在了大宋探子的视线中,更大摇大摆的宣布要集结重兵,攻打大宋的西北重镇渭州。
所以,韩琦一激动就咬钩了。
他在没有得到中书批准前,就派兵出征。
甚至,他连隔壁麒延路的范仲淹也没有招呼。
韩琦迫不及待的想要获得一场大胜,既报三川口一箭之仇,也扬自己的威名于天下。
结果却是,为元昊所趁,大败亏输,丢光了几乎整个泾原路的野战部队。
也正是受此刺激,其后韩琦终生不再言战。
所以,赵昕害怕和担心韩琦脑子发热,不是没有道理的。
但他那里知道,直到今天,汴京出发的使者,才刚刚抵达泾州。
而中书也考虑到了,若派一般人,夏竦、韩琦可能会不给面子。
所以,派来泾州督办此事的是馆阁校勘欧阳修。
欧阳修是范仲淹的老搭档,老伙计了。
当年,范仲淹因朋党一案而被贬出京,欧阳修也一起跟着收拾包裹被赶出了汴京,贬到了夷陵当知县!
这可比范仲淹还惨!
起码范仲淹被贬,也是知州。
不过,随着范仲淹起复为陕西经略安抚副使,同情范仲淹和他的朋友们的章得象出任知枢密院事,早在景佑年间就给范仲淹喊冤的杜衍升枢密副使,而连女婿和门生都是支持变法的晏殊出任三司使。
欧阳修也随即起复,于去年七月重回汴京,继续为馆阁校勘,主持编修《崇文总目》。
而欧阳修的文名,天下皆知。
他和韩琦、夏竦也都有交情。
更紧要的是,陕西经略判官尹洙与欧阳修乃是亦师亦友的存在。
所以,派欧阳修来,又有中书的命令和官家的旨意。
夏竦、韩琦再有脾气,也得服从!
更何况,欧阳修不止是带着中书的赦命来的。
他还带来了官家的亲笔密诏,这密诏是给陕西经略安抚招讨司里的走马承受与钤辖们的。
命令说的很明白:使夏、韩不从命,斩之!
而在欧阳修到泾州之前,就已经有快马,将汴京有使者,带来官家与中书的最终决定的消息,传到了在泾州的韩琦、夏竦以及在延州的范仲淹耳中。
于是,当欧阳修踏入泾州时,大宋西北方面的三员重臣,早已经带着沿边三路的主要官员,在衙前恭候了。
而且是天武军左厢的第四军的第二指挥!
不熟悉北宋的人,可能不清楚这个指挥的厉害。
大宋禁军,有上四军:捧日、拱圣、骁骑、天武。
其中,捧日、拱圣、骁骑都是骑兵,只有天武是步兵。
天武军分左右两厢,每厢设三军,每军五指挥!
但,在正式编制外,天武军还特别设置了第四军,用来安置那些受伤或者年老不能作战的老兵。
第四军的第二指挥,从来都是专门用来安置那些曾经立下战功,但因为种种原因不能再上战场的老兵!
这些再不能上战场的老兵,从来都是赵家最忠心,最信任的部队。
自然,俸禄也是很高的。
按照制度,上四军的军饷是每月一贯钱(实付),第四军还额外能领一份抚恤和贴职钱。
像他们受命来保护赵昕,就能每个月额外再领五百钱加上一石米。
此外,还有赏赐,逢年过节能拿个红包。
所以,这些禁军士气高涨,一来春坊,就马上改变了春坊上下原本懒懒散散的局面。
不过两天,春坊内外就都收拾了一遍,排除了大量安全隐患。
包括了十多个废弃的柴房和几个旧房子,因为被他们发现可能有火灾隐患而被直接拆除。
此外,原本春坊内的宦官们,悄咪咪挖的狗洞,也都被堵死。
顺便,这些禁军还从春坊里抓了两百多只老鼠出来就地处死。
这让赵昕非常满意。
除此之外,刘永年还带来了十几个文官。
这些人在刘永年指挥下,很快就将春坊内的藏书重新整理、分类了一遍。
接着,春坊上下,就被这些人盯上了。
什么时候出去,什么时候进来,进的哪个门?
这些文官都要仔细查问,并记录在案。
谁要是出去没有汇报、请示、许可,进来没有及时报告,那就等着被打板子甚至逐出皇城吧!
而偏偏,负责此事的是刘永年。
所以,春坊上下都是敢怒不敢言!
因为,刘永年可不仅仅是外戚功臣之后这么简单。
这可是个杀神!
几年前陕州有巨盗郭邈山,占山为王,杀人越货,地方官束手无策,官家就派了刘永年为陕州都监去搞定这个事情。
于是,刘永年到任后,先派人查清楚了盗贼们所在的地方,然后半夜抹黑带着十几个家丁与家臣,摸到盗贼窝里面,手起刀落,一刀一个砍了个干干净净。
天亮后,一检查首级,足足有二十五枚!
彼时,刘永年才十八岁。
去年辽人遣使来汴京送来辽主绘像,同时想带大宋官家绘像回去。
和过去所有辽国使团一样,这一次辽人也想搞事情,就随便找了个借口在汴京城里搞鬼,拿了个块大石头把驿站的门给堵了。
而那驿站门又太狭窄,仅能容一人过去。
在所有人一筹莫展的时候,当时受命管勾皇城司的刘永年跑上前去,两只手就抱起了那块巨石,丢进院子里。
于是辽人震怖,大宋这边也是目瞪口呆。
所以,春坊上下的宦官、宫女再不满也只能忍着。
实在忍不了,也得忍!
没办法,这春坊这里给的钱多啊!
谁家不是一家老小等着吃饭?
他们明白,只要他们敢请调春坊,明天,这个名额就会被人抢走。
于是,春坊在波澜不惊之中,彻底变了模样。
不止是比过去干净、整洁、卫生了。
上上下下的人做事也认真了起来。
里里外外的出入,也开始严格起来。
赵昕也终于也能睡得安稳了。
时间也慢慢的向前走,转眼间,就到了二月已丑(初十),这一天,是赵昕前世好水川之战爆发的日子。
所以,一觉醒来,赵昕就紧张起来。
他怕夏竦和韩琦,为了他们身上的袍服颜色,违抗命令,私自出兵。
毕竟,为了诱敌深入,元昊那个家伙,可是下了大本钱的!
他不止自己亲自出现在了大宋探子的视线中,更大摇大摆的宣布要集结重兵,攻打大宋的西北重镇渭州。
所以,韩琦一激动就咬钩了。
他在没有得到中书批准前,就派兵出征。
甚至,他连隔壁麒延路的范仲淹也没有招呼。
韩琦迫不及待的想要获得一场大胜,既报三川口一箭之仇,也扬自己的威名于天下。
结果却是,为元昊所趁,大败亏输,丢光了几乎整个泾原路的野战部队。
也正是受此刺激,其后韩琦终生不再言战。
所以,赵昕害怕和担心韩琦脑子发热,不是没有道理的。
但他那里知道,直到今天,汴京出发的使者,才刚刚抵达泾州。
而中书也考虑到了,若派一般人,夏竦、韩琦可能会不给面子。
所以,派来泾州督办此事的是馆阁校勘欧阳修。
欧阳修是范仲淹的老搭档,老伙计了。
当年,范仲淹因朋党一案而被贬出京,欧阳修也一起跟着收拾包裹被赶出了汴京,贬到了夷陵当知县!
这可比范仲淹还惨!
起码范仲淹被贬,也是知州。
不过,随着范仲淹起复为陕西经略安抚副使,同情范仲淹和他的朋友们的章得象出任知枢密院事,早在景佑年间就给范仲淹喊冤的杜衍升枢密副使,而连女婿和门生都是支持变法的晏殊出任三司使。
欧阳修也随即起复,于去年七月重回汴京,继续为馆阁校勘,主持编修《崇文总目》。
而欧阳修的文名,天下皆知。
他和韩琦、夏竦也都有交情。
更紧要的是,陕西经略判官尹洙与欧阳修乃是亦师亦友的存在。
所以,派欧阳修来,又有中书的命令和官家的旨意。
夏竦、韩琦再有脾气,也得服从!
更何况,欧阳修不止是带着中书的赦命来的。
他还带来了官家的亲笔密诏,这密诏是给陕西经略安抚招讨司里的走马承受与钤辖们的。
命令说的很明白:使夏、韩不从命,斩之!
而在欧阳修到泾州之前,就已经有快马,将汴京有使者,带来官家与中书的最终决定的消息,传到了在泾州的韩琦、夏竦以及在延州的范仲淹耳中。
于是,当欧阳修踏入泾州时,大宋西北方面的三员重臣,早已经带着沿边三路的主要官员,在衙前恭候了。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