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1 第一章 读书救不了大宋
- 2 第二章 天降圣王(1)
- 3 第三章 天降圣王(2)
- 4 第四章 祖宗(1)
- 5 第五章 祖宗(2)
- 6 第六章 祖宗(3)
- 7 第七章 母慈子孝
- 8 第八章 立威(1)
- 9 第九章 立威(2)
- 10 第十章 交易
- 11 第十一章 南厅
- 12 第十二章 好水川之梦
- 13 第十三章 富弼(1)
- 14 第一十四章 富弼(2)
- 15 第十五章 富弼(3)
- 16 第一十六章 参政(1)
- 17 第一十七章 参政(2)
- 18 第一十八章 参政(3)
- 19 第一十九章 参政(4)
- 20 第二十章 参政(5)
- 21 第二十一章 国公千秋(1)
- 22 第二十二章 国公千秋(2)
- 23 第二十三章 国公千秋(3)
- 24 第二十四章 国公千秋(4)
- 25 第二十五章 世宦之家的智慧
- 26 第二十六章 倾国才人(1)
- 27 第二十六章 倾国才人(2)
- 28 第二十七章 一忠遮百丑
- 29 第二十八章 风流官家
- 30 第二十九章 外戚(1)
- 31 第三十一章 外戚(2)
- 32 第三十二章 忽闻汴京有圣王(1)
- 33 第三十三章 忽闻汴京有圣王(2)
- 34 第三十四章 忽闻汴京有圣王(3)
- 35 第三十五章 元昊气晕了(1)
- 36 第三十六章 元昊气晕了(2)
- 37 第三十七章 元昊被气晕了(3)
- 38 第三十八章 国公圣明(1)
- 39 第三十九章 国公圣明(2)
- 40 第四十章 国公圣明(3)
- 41 第四十一章 国公圣明(4)
- 42 第四十二章 国公圣明(5)
- 43 第四十三章 国公圣明(6)
- 44 第四十四章 知人善用(1)
- 45 第四十五章 知人善用(2)
- 46 第四十六章 良才美玉
- 47 第四十六章 狄青正壮年
- 48 第四十八章 屁股决定脑袋
- 49 第四十九章 前世阴霾
- 50 第五十章 帝王之心
- 51 第五十一章 甘昭吉(1)
- 52 第五十二章 甘昭吉(2)
- 53 第五十三章 借力打力
- 54 第五十四章 打草惊蛇(1)
- 55 第五十五章 打草惊蛇(2)
- 56 第五十六章 人事纷纷
- 57 第五十六章 牛痘一出天下惊(1)
- 58 第五十七章 牛痘一出天下惊(2)
- 59 第五十九章 只有充钱才可以变得更强
- 60 第六十章 小报
- 61 第六十一章 滚刀肉
- 62 第六十二章 富弼办小报
- 63 第六十三章 姜还是老的辣
- 64 第六十四章 君心如刀
- 65 第六十五章 用人之道
- 66 第六十六章 工具
- 67 第六十七节 奸臣的手段
- 68 第六十七章 落子定川寨
- 69 第六十九章 预设伏笔
- 70 第七十章 头大的官家
- 71 第七十一章 不能坐以待毙
- 72 第七十二章 鸡汤没喝够啊!
- 73 第七十三章 一切尽在掌握
- 74 第七十四章 人质
- 75 第七十五章 实验的想法
- 76 第七十六章 洗脑(1)
- 77 第七十七章 洗脑(2)
- 78 第七十八章 实验(2)
- 79 第七十九章 实验(2)
- 80 第八十章 实验(3)
- 81 第八十一章 潜龙在渊(1)
- 82 第八十二章 潜龙在渊(2)
- 83 第八十三章 惊雷(1)
- 84 第八十四章 惊雷(2)
- 85 第八十五章 大宋掷弹兵(1)
- 86 第八十六章 大宋掷弹兵(2)
- 87 第八十七章 恰同学少年
- 88 第八十八章 青唐来使(1)
- 89 第八十九章 青唐来使(2)
- 90 第九十章 缘由
- 91 第九十一章 爱是一道光
- 92 第九十二章 心急吃不了热豆腐
- 93 第九十三章 惊变(1)
- 94 第九十四章 惊变(2)
- 95 第九十五章 唐王(1)
- 96 第九十六章 唐王(2)
- 97 第九十七章 孝子(1)
- 98 第九十八章 孝子(2)
- 99 第九十九章 听政(1)
- 100 第一百章 听政(2)
- 101 第一百零一章 入中之谋
- 102 第一百零二章 回禀
- 103 第一百零三章 父子计议
- 104 第一千零四章 父子的不同
- 105 第一百零五章 吐蕃使者
- 106 第一百零六节 辽国谋议(1)
- 107 第一百零七章 辽国谋议(2)
- 108 第一百零八章 边事(1)
- 109 第一百零九章 边事(2)
- 110 第一百一十章 御前会议(1)
- 111 第一百一十一章 御前会议(2)
- 112 第一百一十二章 大洋的馈赠(1)
- 113 第一百一十三章 大洋的馈赠(2)
- 114 第一百一十四章 挑拨离间(1)
- 115 第一百一十五章 挑拨离间(2)
- 116 第一百一十六章 救命稻草
- 117 第一百一十七章 G2 (1)
- 118 第一百一十八章 G2(2)
- 119 第一百一十九章 G2(3)
- 120 第一百二十章 汉家阿舅
- 121 第一百二十一章 庆暦之盟(1)
- 122 第一百二十二章 庆暦之盟(2)
- 123 第一百二十三章 庆暦之盟(3)
- 124 第一百二十四章 暴君
- 125 第一百二十五章 唐王爷爷(1)
- 126 第一百二十六章 唐王爷爷(2)
- 127 第一百二十七章 藩部
- 128 第一百二十八章 西贼(1)
- 129 第一百二十九章 西贼(2)
- 130 第一百三十章 入寇(1)
- 131 第一百三十一节 入寇(2)
- 132 第一百三十二章 兵危(1)
隐藏
显示工具栏
第五章 祖宗(2)
第五章 祖宗(2)
“二郎……”赵祯将赵昕抱起来,放在膝盖上,然后看了一眼那位首相,接着轻声问道:“阿耶听说二郎刚刚作了一首诗?”那几位跟着这位官家一起进来的大臣,立刻就直起了身子,竖起耳朵,瞪大了眼镜,仔细的看着小小的赵昕,不肯放过任何一个细节。
那赤裸裸、直勾勾的眼神,看的赵昕很不舒服。
但却又只能接受。
因为,这就是大宋宰臣!
若说汉唐的大臣,对皇室的家事是‘敬而远之’,唯恐一个不小心卷入帝王家错综复杂的内部倾轧,落得一个灰灰的下场的话。
那么,大宋的文官们,对皇室内部的事情,就走向了另外一个极端。
他们会想尽办法,用尽手段的干预、插手皇室家事!
乃至于,有些宰辅会将干预皇室内部事务,当成他本人的事业。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儒家的理念,在宋代已经变成了现实正治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家国天下,在宋代,渐渐的合为一体。
就像眼前那位申国公吕夷简,在明道年中,直面已故的章献明肃太后时说的那样:臣待罪宰相,内外事无不当与!
我是宰相!国政和天子家事,都是我的工作范围,没有什么不能干涉的,没有什么是禁忌!
而这也是祖宗家法!
而且是太祖赵匡胤开国诏书之中,明确下来的基础:变家为国,鸿恩宜被于寰区。
有了一世经历的赵昕心里面很明白。
其实,现在的大宋文官,还算比较守规矩和矜持的。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家伙干涉帝王家事的频率和力度,会不断加强。
譬如赵昕前世晚年,卧病于床榻。
宰臣们于是连太子晚上与哪个妃子睡觉都想要干涉一下……
心里面百转千回,现实却不过一个刹那,赵昕已是甜甜的笑了起来,回答道:“是呢,阿耶!”
“二郎做了一个梦,梦里面有一个老耶耶,带着二郎去了好多地方……”
“老耶耶?”赵祯的眉头皱了起来。
而在其身前,宰臣们则全部抬起头来,眼神直挺挺的看着在赵祯怀中的赵昕,神色之中,疑虑顿显!
错非眼前的寿国公,如今还不到两岁。
恐怕,他们就要怀疑有人暗中指使、怂恿了。
毕竟,青史之上,汉武四岁金屋藏娇,已是一个典型的案例了。
赵昕却是置若罔闻,依旧以极其天真烂漫的口吻说道:“是呢!梦里面老耶耶让二郎叫他耶耶,二郎叫了,耶耶很开心,就带二郎到处去玩了!”
“后来,老耶耶说二郎该回家了,就带二郎到了一个红胡子老耶耶的家里面,红胡子老耶耶看到二郎,说二郎是个好孩子,就摸了一下二郎的头,二郎就回来了!”
“然后,二郎一睁开眼睛,就知道了好多事情,明白了好多道理,所以就作了一首诗!”
说着,赵昕忽然正色的安坐在自己的父亲的膝盖上,面朝宰臣们,面无表情,极为冷酷的吟诵:“独坐池塘如虎踞,绿荫树下养精神,春来我不先开口,哪个虫儿敢做声?!”
将诗背完,赵昕睁着眼睛,一脸期待的看着自己的父亲,问道:“阿耶,二郎的诗怎样?”
赵祯听着,身体忍不住有些战栗,连腿都有些抖动。
话说到这里,他自是知道,自己的爱子,真的得了仙缘、天启了!
因为,他记得很清楚,在爱子得病前,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稚童。
休说是作诗了,连话都说不囫囵,只会简单的叫些阿耶、娘娘,表达些极为简单的情绪。
而如今,爱子说话口齿清楚,逻辑清晰,思路通顺,甚至还会作诗!
且是作了如此霸气的一首诗!
但宰臣们,却是互相看了看,眉头皱得更紧了。
“天上白玉京,十二楼五城,仙人抚我顶,结发受长生……”吕夷简忽地叹了一声,然后道:“国公好福气啊……”
然后,他上前一步,微微恭身,笑着问道:“国公,臣斗胆,敢问国公可还记得梦中老人容貌?”
“我都记得呢!”赵昕早就在等着了,他立刻天真的说道。
“善!”吕夷简点点头,然后转身看向在场的一位同僚,笑道:“杜枢密,素闻枢密丹青书法,亦为一绝,敢请枢密为绘国公所梦之人……”
于是,所有人的视线与目光,都聚焦到一人身上。
那是一位年纪可能比吕夷简还要稍大的官员,虽然满头白发,脸上也有了老人斑的痕迹,但身长七尺,虎背熊腰,器宇不凡。
“杜枢密?”赵昕看着那人,在心里想道:“枢密副使杜衍?”
如今的朝堂上,大抵也就只有这么一位姓杜的高官了。
而他与吕夷简、章得象、晏殊等人一般,非是一般官僚!
而是一位有着实实在在的才干,且才华横溢的文臣。
这么说吧,后世的影视剧,包青天的形象里,未尝没有这位杜枢密的影子在其中。
或者说,比起那位如今还在端州的包公,这位枢密副使,或许更符合影视剧中的青天大老爷形象!
作为大中祥符元年的进士,杜衍自出仕以来,就在地方上摸爬打滚。
以赵昕所知,其从扬州推官任上起步,历知乾、扬、天雄、永兴、并等州、军,始终战斗在大宋刑讼、司法领域的第一线,且是以善于断案,尤其是以替人平反冤狱而闻名。
而且,杜衍不止断案如神,为官清廉。
其牧民执政,亦是一把好手。
特别是在搞经济这一块,当世没有几个人能比他强的。
如今大宋正在实施的常平仓方案,就是出自杜衍之手!
而除了做官,杜衍最出名的,莫过于他的书法、绘画技巧了。
虽然比不过那些当代顶尖的丹青国手大师,但在这朝堂上,却也属于鹤立鸡群一般的王者选手。
在这殿中,没有比杜衍更合适的人选了。
毕竟,他是文官自己人,人品私德方面是绝对信得过的。
绝不可能替皇室作假,协助某些人搞歪名堂。
但杜衍本人却是迟疑的看了一眼赵昕的父亲赵祯。
和吕夷简、章得象等人不一样,杜衍对插手皇室内部的事情,没有什么兴趣。
赵祯看到这个情况,当即就笑道:“杜卿请放手施为!”
“臣遵旨!”杜衍立刻就笑了起来,既然连官家都没有意见,那他自然就没有顾忌了。
于是,在赵祯的旨意下,立刻便有宦官,取来笔墨纸砚与画架。
杜衍挥毫泼墨,当众开始按照着赵昕的描述,开始绘画。
一边画,他还一边仔细问着赵昕许多细节。
赵昕则是极为流畅的回答着杜衍提出的每一个问题,甚至还指出了杜衍绘制时出现的几个小错误。
而杜衍则是越画越心惊,越听越震撼。
以至于,到得后面,他拿笔的手都在颤栗了。
终于,半个时辰后,杜衍完成了他的画作。
所有人立刻近前来看,那寿国公梦中之人的形象。
但只看了一眼,所有人,包括当朝官家赵祯在内,都已经在那画架前跪了下来。
“臣等顿首再拜我宣祖昭武皇帝陛下!”
那画架上所绘老者,微须圆脸,眉毛粗而浓,耳垂大而圆润,双目炯炯有神。
不是大宋王朝的祖宗,太祖、太宗皇帝之父,后周的太尉、武清军节度使,太祖皇帝追封的宣祖昭武皇帝赵弘殷还能是谁?
于是,等到君臣全部都站起来。
每一个人看向赵昕的眼神,都已经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因为,他们每一个人都确信无比——年幼的爱子(寿国公),是从来没有见过那被供奉在宣祖神庙之中的宣祖画像的。
因为,上一次前往河南府巩县恭请宣祖皇帝和昭献杜太后神灵与画像回汴京的时候,寿国公还未出生呢!
即便有人曾在寿国公面前描述过宣祖画像的容貌,以其两岁的记忆力与表达能力,也绝不可能将之复原的如此完整!
于是,在所有人心里,真相只有一个——寿国公(我儿)真的梦见了宣祖!
这可就真的是……
“祖宗显圣!祖宗有灵!”作为官家,赵祯拍着胸膛,面朝永安陵方向稽首再拜:“不肖子孙,必择吉日良辰,亲率文武大臣,往赴陛下陵前,以谢陛下庇护、照看子孙之恩!”
这是大事!
也是好事!
更是喜事!
至于真假?
自然没有人会怀疑!
没办法,休说是如今这个时代了,再过一千年,中国人依然还是相信,祖宗有灵会保佑和庇护子孙后代,逢凶化吉,遇难呈祥的!
而此事,在现在这个时候出现。
对于大宋王朝而言,也属于一针强心剂!
正好拿来遮掩去年三川口之败,同时也给天下臣民来一次鼓舞、振奋。
所以,不止官家赵祯。
宰臣们也基本是眉飞色舞,喜气洋洋。
那赤裸裸、直勾勾的眼神,看的赵昕很不舒服。
但却又只能接受。
因为,这就是大宋宰臣!
若说汉唐的大臣,对皇室的家事是‘敬而远之’,唯恐一个不小心卷入帝王家错综复杂的内部倾轧,落得一个灰灰的下场的话。
那么,大宋的文官们,对皇室内部的事情,就走向了另外一个极端。
他们会想尽办法,用尽手段的干预、插手皇室家事!
乃至于,有些宰辅会将干预皇室内部事务,当成他本人的事业。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儒家的理念,在宋代已经变成了现实正治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家国天下,在宋代,渐渐的合为一体。
就像眼前那位申国公吕夷简,在明道年中,直面已故的章献明肃太后时说的那样:臣待罪宰相,内外事无不当与!
我是宰相!国政和天子家事,都是我的工作范围,没有什么不能干涉的,没有什么是禁忌!
而这也是祖宗家法!
而且是太祖赵匡胤开国诏书之中,明确下来的基础:变家为国,鸿恩宜被于寰区。
有了一世经历的赵昕心里面很明白。
其实,现在的大宋文官,还算比较守规矩和矜持的。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家伙干涉帝王家事的频率和力度,会不断加强。
譬如赵昕前世晚年,卧病于床榻。
宰臣们于是连太子晚上与哪个妃子睡觉都想要干涉一下……
心里面百转千回,现实却不过一个刹那,赵昕已是甜甜的笑了起来,回答道:“是呢,阿耶!”
“二郎做了一个梦,梦里面有一个老耶耶,带着二郎去了好多地方……”
“老耶耶?”赵祯的眉头皱了起来。
而在其身前,宰臣们则全部抬起头来,眼神直挺挺的看着在赵祯怀中的赵昕,神色之中,疑虑顿显!
错非眼前的寿国公,如今还不到两岁。
恐怕,他们就要怀疑有人暗中指使、怂恿了。
毕竟,青史之上,汉武四岁金屋藏娇,已是一个典型的案例了。
赵昕却是置若罔闻,依旧以极其天真烂漫的口吻说道:“是呢!梦里面老耶耶让二郎叫他耶耶,二郎叫了,耶耶很开心,就带二郎到处去玩了!”
“后来,老耶耶说二郎该回家了,就带二郎到了一个红胡子老耶耶的家里面,红胡子老耶耶看到二郎,说二郎是个好孩子,就摸了一下二郎的头,二郎就回来了!”
“然后,二郎一睁开眼睛,就知道了好多事情,明白了好多道理,所以就作了一首诗!”
说着,赵昕忽然正色的安坐在自己的父亲的膝盖上,面朝宰臣们,面无表情,极为冷酷的吟诵:“独坐池塘如虎踞,绿荫树下养精神,春来我不先开口,哪个虫儿敢做声?!”
将诗背完,赵昕睁着眼睛,一脸期待的看着自己的父亲,问道:“阿耶,二郎的诗怎样?”
赵祯听着,身体忍不住有些战栗,连腿都有些抖动。
话说到这里,他自是知道,自己的爱子,真的得了仙缘、天启了!
因为,他记得很清楚,在爱子得病前,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稚童。
休说是作诗了,连话都说不囫囵,只会简单的叫些阿耶、娘娘,表达些极为简单的情绪。
而如今,爱子说话口齿清楚,逻辑清晰,思路通顺,甚至还会作诗!
且是作了如此霸气的一首诗!
但宰臣们,却是互相看了看,眉头皱得更紧了。
“天上白玉京,十二楼五城,仙人抚我顶,结发受长生……”吕夷简忽地叹了一声,然后道:“国公好福气啊……”
然后,他上前一步,微微恭身,笑着问道:“国公,臣斗胆,敢问国公可还记得梦中老人容貌?”
“我都记得呢!”赵昕早就在等着了,他立刻天真的说道。
“善!”吕夷简点点头,然后转身看向在场的一位同僚,笑道:“杜枢密,素闻枢密丹青书法,亦为一绝,敢请枢密为绘国公所梦之人……”
于是,所有人的视线与目光,都聚焦到一人身上。
那是一位年纪可能比吕夷简还要稍大的官员,虽然满头白发,脸上也有了老人斑的痕迹,但身长七尺,虎背熊腰,器宇不凡。
“杜枢密?”赵昕看着那人,在心里想道:“枢密副使杜衍?”
如今的朝堂上,大抵也就只有这么一位姓杜的高官了。
而他与吕夷简、章得象、晏殊等人一般,非是一般官僚!
而是一位有着实实在在的才干,且才华横溢的文臣。
这么说吧,后世的影视剧,包青天的形象里,未尝没有这位杜枢密的影子在其中。
或者说,比起那位如今还在端州的包公,这位枢密副使,或许更符合影视剧中的青天大老爷形象!
作为大中祥符元年的进士,杜衍自出仕以来,就在地方上摸爬打滚。
以赵昕所知,其从扬州推官任上起步,历知乾、扬、天雄、永兴、并等州、军,始终战斗在大宋刑讼、司法领域的第一线,且是以善于断案,尤其是以替人平反冤狱而闻名。
而且,杜衍不止断案如神,为官清廉。
其牧民执政,亦是一把好手。
特别是在搞经济这一块,当世没有几个人能比他强的。
如今大宋正在实施的常平仓方案,就是出自杜衍之手!
而除了做官,杜衍最出名的,莫过于他的书法、绘画技巧了。
虽然比不过那些当代顶尖的丹青国手大师,但在这朝堂上,却也属于鹤立鸡群一般的王者选手。
在这殿中,没有比杜衍更合适的人选了。
毕竟,他是文官自己人,人品私德方面是绝对信得过的。
绝不可能替皇室作假,协助某些人搞歪名堂。
但杜衍本人却是迟疑的看了一眼赵昕的父亲赵祯。
和吕夷简、章得象等人不一样,杜衍对插手皇室内部的事情,没有什么兴趣。
赵祯看到这个情况,当即就笑道:“杜卿请放手施为!”
“臣遵旨!”杜衍立刻就笑了起来,既然连官家都没有意见,那他自然就没有顾忌了。
于是,在赵祯的旨意下,立刻便有宦官,取来笔墨纸砚与画架。
杜衍挥毫泼墨,当众开始按照着赵昕的描述,开始绘画。
一边画,他还一边仔细问着赵昕许多细节。
赵昕则是极为流畅的回答着杜衍提出的每一个问题,甚至还指出了杜衍绘制时出现的几个小错误。
而杜衍则是越画越心惊,越听越震撼。
以至于,到得后面,他拿笔的手都在颤栗了。
终于,半个时辰后,杜衍完成了他的画作。
所有人立刻近前来看,那寿国公梦中之人的形象。
但只看了一眼,所有人,包括当朝官家赵祯在内,都已经在那画架前跪了下来。
“臣等顿首再拜我宣祖昭武皇帝陛下!”
那画架上所绘老者,微须圆脸,眉毛粗而浓,耳垂大而圆润,双目炯炯有神。
不是大宋王朝的祖宗,太祖、太宗皇帝之父,后周的太尉、武清军节度使,太祖皇帝追封的宣祖昭武皇帝赵弘殷还能是谁?
于是,等到君臣全部都站起来。
每一个人看向赵昕的眼神,都已经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因为,他们每一个人都确信无比——年幼的爱子(寿国公),是从来没有见过那被供奉在宣祖神庙之中的宣祖画像的。
因为,上一次前往河南府巩县恭请宣祖皇帝和昭献杜太后神灵与画像回汴京的时候,寿国公还未出生呢!
即便有人曾在寿国公面前描述过宣祖画像的容貌,以其两岁的记忆力与表达能力,也绝不可能将之复原的如此完整!
于是,在所有人心里,真相只有一个——寿国公(我儿)真的梦见了宣祖!
这可就真的是……
“祖宗显圣!祖宗有灵!”作为官家,赵祯拍着胸膛,面朝永安陵方向稽首再拜:“不肖子孙,必择吉日良辰,亲率文武大臣,往赴陛下陵前,以谢陛下庇护、照看子孙之恩!”
这是大事!
也是好事!
更是喜事!
至于真假?
自然没有人会怀疑!
没办法,休说是如今这个时代了,再过一千年,中国人依然还是相信,祖宗有灵会保佑和庇护子孙后代,逢凶化吉,遇难呈祥的!
而此事,在现在这个时候出现。
对于大宋王朝而言,也属于一针强心剂!
正好拿来遮掩去年三川口之败,同时也给天下臣民来一次鼓舞、振奋。
所以,不止官家赵祯。
宰臣们也基本是眉飞色舞,喜气洋洋。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