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1 第一章 读书救不了大宋
- 2 第二章 天降圣王(1)
- 3 第三章 天降圣王(2)
- 4 第四章 祖宗(1)
- 5 第五章 祖宗(2)
- 6 第六章 祖宗(3)
- 7 第七章 母慈子孝
- 8 第八章 立威(1)
- 9 第九章 立威(2)
- 10 第十章 交易
- 11 第十一章 南厅
- 12 第十二章 好水川之梦
- 13 第十三章 富弼(1)
- 14 第一十四章 富弼(2)
- 15 第十五章 富弼(3)
- 16 第一十六章 参政(1)
- 17 第一十七章 参政(2)
- 18 第一十八章 参政(3)
- 19 第一十九章 参政(4)
- 20 第二十章 参政(5)
- 21 第二十一章 国公千秋(1)
- 22 第二十二章 国公千秋(2)
- 23 第二十三章 国公千秋(3)
- 24 第二十四章 国公千秋(4)
- 25 第二十五章 世宦之家的智慧
- 26 第二十六章 倾国才人(1)
- 27 第二十六章 倾国才人(2)
- 28 第二十七章 一忠遮百丑
- 29 第二十八章 风流官家
- 30 第二十九章 外戚(1)
- 31 第三十一章 外戚(2)
- 32 第三十二章 忽闻汴京有圣王(1)
- 33 第三十三章 忽闻汴京有圣王(2)
- 34 第三十四章 忽闻汴京有圣王(3)
- 35 第三十五章 元昊气晕了(1)
- 36 第三十六章 元昊气晕了(2)
- 37 第三十七章 元昊被气晕了(3)
- 38 第三十八章 国公圣明(1)
- 39 第三十九章 国公圣明(2)
- 40 第四十章 国公圣明(3)
- 41 第四十一章 国公圣明(4)
- 42 第四十二章 国公圣明(5)
- 43 第四十三章 国公圣明(6)
- 44 第四十四章 知人善用(1)
- 45 第四十五章 知人善用(2)
- 46 第四十六章 良才美玉
- 47 第四十六章 狄青正壮年
- 48 第四十八章 屁股决定脑袋
- 49 第四十九章 前世阴霾
- 50 第五十章 帝王之心
- 51 第五十一章 甘昭吉(1)
- 52 第五十二章 甘昭吉(2)
- 53 第五十三章 借力打力
- 54 第五十四章 打草惊蛇(1)
- 55 第五十五章 打草惊蛇(2)
- 56 第五十六章 人事纷纷
- 57 第五十六章 牛痘一出天下惊(1)
- 58 第五十七章 牛痘一出天下惊(2)
- 59 第五十九章 只有充钱才可以变得更强
- 60 第六十章 小报
- 61 第六十一章 滚刀肉
- 62 第六十二章 富弼办小报
- 63 第六十三章 姜还是老的辣
- 64 第六十四章 君心如刀
- 65 第六十五章 用人之道
- 66 第六十六章 工具
- 67 第六十七节 奸臣的手段
- 68 第六十七章 落子定川寨
- 69 第六十九章 预设伏笔
- 70 第七十章 头大的官家
- 71 第七十一章 不能坐以待毙
- 72 第七十二章 鸡汤没喝够啊!
- 73 第七十三章 一切尽在掌握
- 74 第七十四章 人质
- 75 第七十五章 实验的想法
- 76 第七十六章 洗脑(1)
- 77 第七十七章 洗脑(2)
- 78 第七十八章 实验(2)
- 79 第七十九章 实验(2)
- 80 第八十章 实验(3)
- 81 第八十一章 潜龙在渊(1)
- 82 第八十二章 潜龙在渊(2)
- 83 第八十三章 惊雷(1)
- 84 第八十四章 惊雷(2)
- 85 第八十五章 大宋掷弹兵(1)
- 86 第八十六章 大宋掷弹兵(2)
- 87 第八十七章 恰同学少年
- 88 第八十八章 青唐来使(1)
- 89 第八十九章 青唐来使(2)
- 90 第九十章 缘由
- 91 第九十一章 爱是一道光
- 92 第九十二章 心急吃不了热豆腐
- 93 第九十三章 惊变(1)
- 94 第九十四章 惊变(2)
- 95 第九十五章 唐王(1)
- 96 第九十六章 唐王(2)
- 97 第九十七章 孝子(1)
- 98 第九十八章 孝子(2)
- 99 第九十九章 听政(1)
- 100 第一百章 听政(2)
- 101 第一百零一章 入中之谋
- 102 第一百零二章 回禀
- 103 第一百零三章 父子计议
- 104 第一千零四章 父子的不同
- 105 第一百零五章 吐蕃使者
- 106 第一百零六节 辽国谋议(1)
- 107 第一百零七章 辽国谋议(2)
- 108 第一百零八章 边事(1)
- 109 第一百零九章 边事(2)
- 110 第一百一十章 御前会议(1)
- 111 第一百一十一章 御前会议(2)
- 112 第一百一十二章 大洋的馈赠(1)
- 113 第一百一十三章 大洋的馈赠(2)
- 114 第一百一十四章 挑拨离间(1)
- 115 第一百一十五章 挑拨离间(2)
- 116 第一百一十六章 救命稻草
- 117 第一百一十七章 G2 (1)
- 118 第一百一十八章 G2(2)
- 119 第一百一十九章 G2(3)
- 120 第一百二十章 汉家阿舅
- 121 第一百二十一章 庆暦之盟(1)
- 122 第一百二十二章 庆暦之盟(2)
- 123 第一百二十三章 庆暦之盟(3)
- 124 第一百二十四章 暴君
- 125 第一百二十五章 唐王爷爷(1)
- 126 第一百二十六章 唐王爷爷(2)
- 127 第一百二十七章 藩部
- 128 第一百二十八章 西贼(1)
- 129 第一百二十九章 西贼(2)
- 130 第一百三十章 入寇(1)
- 131 第一百三十一节 入寇(2)
- 132 第一百三十二章 兵危(1)
隐藏
显示工具栏
第一章 读书救不了大宋
第一章 读书救不了大宋
昏昏沉沉中,赵昕感觉到自己的身体,重新恢复了知觉。隐约中,耳畔有着木炭燃烧的声音。
旋即,浓郁的药味,从鼻端沁入心扉,一个似乎是勺子的物体,撬开了他的嘴巴,将那难闻苦涩之药汤,灌入喉咙里。
“咳咳……”
于是,他的身体本能的咳嗦起来。
“朕……还活着?”赵昕心里想着。
可是……
活着又如何呢?
年已几近五十,登基临朝三十年,终究不过是一事无成。
想要改变的,从来没有改变!
士绅!文官!祖宗制度!
就像三座大山,压在他身上,让他喘不过气来。
想做的改革,最终变成了害人害己的恶政,欲做的事情,终究难逃下面大臣的阳奉阴违!
到得四十五岁后,身体与意志,终于难以支撑。
与他的父祖一般,缠绵于病榻之上。
由之,曾经勉强做出的成绩,曾经日以继夜为之奋斗的事业,一夜回到解放前。
宰臣与执政们联起手,将他这个官家,关在了皇城的三寸之地。
政令不出寝殿,威权止于三步之内。
于是,他终于明白了一个真理:读书人救不了大宋!
文官士大夫更不能!
依靠文官,妄图与士绅、官员妥协,从而进行自上而下的改革,乃是自讨苦吃!
甚至可以说是与虎谋皮而已。
无论是王安石、吕惠卿,还是欧阳修、司马光。
他们其实就是一伙的!
本质就是同路人!
只要改革触及他们的利益,立刻就会反弹!
于是,病榻上的他,终于明白了曾经领袖的教导:革、名不是请客吃饭,不是做文章,不是绘画绣花,不能那样雅致,不能那样从容不迫,文质彬彬……
可惜,醒悟之时,已然晚了。
恨,只能恨自己。
太小资产阶级!
怨,只能怨自己,太贪慕虚荣,太追求形象,太在乎世人看法!
以至于,完全丢弃了自己的优势,完全将自己的屁股放在了文官,放在士绅们身上。
却忘记了,鲁迅说过的话——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扭扭的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四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吃人!
士绅要吃人,文官要吃人,勋贵外戚也要吃人!
而他,居然天真烂漫的以为,可以替这些家伙找一块新的肉,让他们不要去吃原来的肉。
真是愚蠢!
真是幼稚!
谁会嫌自己吃的少?
那个会以为自己吃的就够了?
人心,本就欲壑难填!
人性,本就得陇望蜀!
所以,才有升米恩,斗米仇的典故,于是才有得寸进尺之语!
休说是这北宋封建时代了,前世的那个世界,身家亿万的巨富们,又何曾肯轻易割肉让利?
996的福报,还不够深刻吗?
想着这些,赵昕就越发悔恨起来。
他不恨别人,只恨自己。
恨自己的幼稚与愚蠢,恨自己的软弱与轻视。
此刻他想起了一句话,他父亲临终之时,给他的遗训:万方有罪,罪在朕躬!朕躬有罪,无以万方!吾儿,当为尧舜!
当时,年少气盛的他,正是满脑子的天真想法,满脑子的幼稚思维。
于是,将这遗训完全理解错误。
以为,这是老父亲,勉励他发扬民猪之语。
兼之,当时他深受曾经看过的小说与电视剧的荼毒,想着只要收集名臣名将,然后王霸之气一发作,天下人就会自动团结到他麾下。
但,在现在,经过了三十多年被社会与现实毒打后。
他回过头,再次揣摩老父亲的遗训。
他才明白老父亲的遗言,根本不是让他发扬什么民猪!
更不是让他与士绅文官文人做朋友,搞联谊!
那句话,真正的打开方式是:万方有罪,罪在朕躬——故朕乾坤独断!朕躬有罪,无以万方——所有的罪与善,皆朕一人为之,与卿等何干?
老父亲的遗言,总结起来就是两个:毒菜!
将权力,牢牢的把握在自己手里,将枪杆子死死的抓住!
大臣只是贯彻自身意志与政策的工具、棋子。
听话就给糖吃,不听话,就去岭南待着!
可惜,醒悟之时,已经晚了。
一切都已经无法挽回!
他只是一个在病榻上,连大小便都需要人伺候的废人。
朝政,已经是那些文官士大夫们,围在一起决定的事情了。
而他,这个官家,成为了泥塑的雕塑,一个盖章的机器。
便是儿子,也轻易见不到。
“若是可以重新再来……”赵昕在脑子里想着,旋即就又自嘲起来:“这怎么可能呢?”
但,在下一瞬,一个声音,在赵昕耳畔响起:“寿国公,吃药了吗?”
“回禀许翰林,奴婢刚刚服侍国公服下汤药……”一个稚嫩的女声答道。
“哦……”叫许翰林的男人叹了口气:“已经差不多半个月了,也不知国公能不能撑过来……”
“前日曹皇后去了大相国寺,在佛祖面前,亲以身祷,愿折寿一半,以换国公安然度过此劫……”
“可是,钦天监却报:昨夜见月掩心前星……”
“官家闻之,自晨至今,水米未进……”
说着,他就叹息起来。
月掩心前星,从来不是什么吉兆!
在正规的道家解释中,此种星相基本上只有一个解释:此主太子薨崩,国无储君!
反正,自有观测以来,这个星相出现一次,就要死一个储君!
于是,这位翰林再次叹息起来,为国家,为社稷,为天下,忧心忡忡。
然而,他却根本不知,此刻,在他前方不过两步的床上,那帷幕与屏风之后躺着的人,内心掀起了怎样的波澜与何等的巨浪!
“许希!”
“许希!!!!!”
赵昕听到那翰林的声音,立刻就辨认出来了!
实在是这个声音让他太难以忘怀了!
记忆中,从两岁半直到二十五岁,他但凡有点伤寒、感冒,都是这位许翰林亲自诊治。
但问题是……
许希不是已经死了二十多年了吗?
赵昕记得,许希去世后,他还亲自下诏慰勉家属,追授邓州刺史,更令人在太医局中为许希画像纪念。
人死还能复生不成?
旋即,一个不可思议的念头,在赵昕脑海中浮现。
他拼命的挣扎起来,努力的想要睁开自己的眼睛,看一看这个世界。
终于,他成功了!
双眸睁开,烛光在眼中摇曳,一道珠帘从床前垂下,将世界分为两个。
赵昕的眼睛,微微向前看去。
他见到了自己的手,小小的,肉呼呼的,白白嫩嫩的。
他又看到了盖在自己身上的锦被,是针绣,而非机织。
他还看到了床沿边上,那已经掉漆的木槛。
“这是……”赵昕心中掀起无边巨浪,暴风骤雨,不断的拍打着他的三观。
“想不到,想不到……”
“除穿越,朕竟还能重生!”
眼前的一切以及方才所闻的事情,已经确凿无误的告诉了他。
他回到了一切的原点,故事的开端,自身悲剧的起点。
如今,是宋庆暦元年二月,此地是汴京皇城,而他是皇宋官家次子,寿国公、忠正军节度使——一个生下来就有着如此头衔的皇子,也是当今官家,那后世称为宋仁宗的帝王迄今为止唯一存活的儿子!一个本该在历史上早夭,却奇迹般的为一个来自后世的灵魂鸠占鹊巢的可怜人。
前世回眸,恍如梦幻。
而今再来……
“曾经犯过的错误,朕绝不会再犯!”
“此生,朕当为尧舜!”
尧时,有十日横空,有六凶肆虐,而尧帝尽戮之,而后绝地天通,将鬼神逐出人间,让俗世的归俗世,神明的归神明!
舜时,洪水滔天,欲要灭世!
舜帝,不求苍天,不求鬼神,率领百姓,直面大洪水。
先命鲧治水,九年不能,杀之,复以禹治水,终于疏导江河,将那可怕的大洪水,导入大海,神州于是得以安宁。
于是,后人颂曰:尧之封,舜之壤…
旋即,浓郁的药味,从鼻端沁入心扉,一个似乎是勺子的物体,撬开了他的嘴巴,将那难闻苦涩之药汤,灌入喉咙里。
“咳咳……”
于是,他的身体本能的咳嗦起来。
“朕……还活着?”赵昕心里想着。
可是……
活着又如何呢?
年已几近五十,登基临朝三十年,终究不过是一事无成。
想要改变的,从来没有改变!
士绅!文官!祖宗制度!
就像三座大山,压在他身上,让他喘不过气来。
想做的改革,最终变成了害人害己的恶政,欲做的事情,终究难逃下面大臣的阳奉阴违!
到得四十五岁后,身体与意志,终于难以支撑。
与他的父祖一般,缠绵于病榻之上。
由之,曾经勉强做出的成绩,曾经日以继夜为之奋斗的事业,一夜回到解放前。
宰臣与执政们联起手,将他这个官家,关在了皇城的三寸之地。
政令不出寝殿,威权止于三步之内。
于是,他终于明白了一个真理:读书人救不了大宋!
文官士大夫更不能!
依靠文官,妄图与士绅、官员妥协,从而进行自上而下的改革,乃是自讨苦吃!
甚至可以说是与虎谋皮而已。
无论是王安石、吕惠卿,还是欧阳修、司马光。
他们其实就是一伙的!
本质就是同路人!
只要改革触及他们的利益,立刻就会反弹!
于是,病榻上的他,终于明白了曾经领袖的教导:革、名不是请客吃饭,不是做文章,不是绘画绣花,不能那样雅致,不能那样从容不迫,文质彬彬……
可惜,醒悟之时,已然晚了。
恨,只能恨自己。
太小资产阶级!
怨,只能怨自己,太贪慕虚荣,太追求形象,太在乎世人看法!
以至于,完全丢弃了自己的优势,完全将自己的屁股放在了文官,放在士绅们身上。
却忘记了,鲁迅说过的话——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扭扭的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四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吃人!
士绅要吃人,文官要吃人,勋贵外戚也要吃人!
而他,居然天真烂漫的以为,可以替这些家伙找一块新的肉,让他们不要去吃原来的肉。
真是愚蠢!
真是幼稚!
谁会嫌自己吃的少?
那个会以为自己吃的就够了?
人心,本就欲壑难填!
人性,本就得陇望蜀!
所以,才有升米恩,斗米仇的典故,于是才有得寸进尺之语!
休说是这北宋封建时代了,前世的那个世界,身家亿万的巨富们,又何曾肯轻易割肉让利?
996的福报,还不够深刻吗?
想着这些,赵昕就越发悔恨起来。
他不恨别人,只恨自己。
恨自己的幼稚与愚蠢,恨自己的软弱与轻视。
此刻他想起了一句话,他父亲临终之时,给他的遗训:万方有罪,罪在朕躬!朕躬有罪,无以万方!吾儿,当为尧舜!
当时,年少气盛的他,正是满脑子的天真想法,满脑子的幼稚思维。
于是,将这遗训完全理解错误。
以为,这是老父亲,勉励他发扬民猪之语。
兼之,当时他深受曾经看过的小说与电视剧的荼毒,想着只要收集名臣名将,然后王霸之气一发作,天下人就会自动团结到他麾下。
但,在现在,经过了三十多年被社会与现实毒打后。
他回过头,再次揣摩老父亲的遗训。
他才明白老父亲的遗言,根本不是让他发扬什么民猪!
更不是让他与士绅文官文人做朋友,搞联谊!
那句话,真正的打开方式是:万方有罪,罪在朕躬——故朕乾坤独断!朕躬有罪,无以万方——所有的罪与善,皆朕一人为之,与卿等何干?
老父亲的遗言,总结起来就是两个:毒菜!
将权力,牢牢的把握在自己手里,将枪杆子死死的抓住!
大臣只是贯彻自身意志与政策的工具、棋子。
听话就给糖吃,不听话,就去岭南待着!
可惜,醒悟之时,已经晚了。
一切都已经无法挽回!
他只是一个在病榻上,连大小便都需要人伺候的废人。
朝政,已经是那些文官士大夫们,围在一起决定的事情了。
而他,这个官家,成为了泥塑的雕塑,一个盖章的机器。
便是儿子,也轻易见不到。
“若是可以重新再来……”赵昕在脑子里想着,旋即就又自嘲起来:“这怎么可能呢?”
但,在下一瞬,一个声音,在赵昕耳畔响起:“寿国公,吃药了吗?”
“回禀许翰林,奴婢刚刚服侍国公服下汤药……”一个稚嫩的女声答道。
“哦……”叫许翰林的男人叹了口气:“已经差不多半个月了,也不知国公能不能撑过来……”
“前日曹皇后去了大相国寺,在佛祖面前,亲以身祷,愿折寿一半,以换国公安然度过此劫……”
“可是,钦天监却报:昨夜见月掩心前星……”
“官家闻之,自晨至今,水米未进……”
说着,他就叹息起来。
月掩心前星,从来不是什么吉兆!
在正规的道家解释中,此种星相基本上只有一个解释:此主太子薨崩,国无储君!
反正,自有观测以来,这个星相出现一次,就要死一个储君!
于是,这位翰林再次叹息起来,为国家,为社稷,为天下,忧心忡忡。
然而,他却根本不知,此刻,在他前方不过两步的床上,那帷幕与屏风之后躺着的人,内心掀起了怎样的波澜与何等的巨浪!
“许希!”
“许希!!!!!”
赵昕听到那翰林的声音,立刻就辨认出来了!
实在是这个声音让他太难以忘怀了!
记忆中,从两岁半直到二十五岁,他但凡有点伤寒、感冒,都是这位许翰林亲自诊治。
但问题是……
许希不是已经死了二十多年了吗?
赵昕记得,许希去世后,他还亲自下诏慰勉家属,追授邓州刺史,更令人在太医局中为许希画像纪念。
人死还能复生不成?
旋即,一个不可思议的念头,在赵昕脑海中浮现。
他拼命的挣扎起来,努力的想要睁开自己的眼睛,看一看这个世界。
终于,他成功了!
双眸睁开,烛光在眼中摇曳,一道珠帘从床前垂下,将世界分为两个。
赵昕的眼睛,微微向前看去。
他见到了自己的手,小小的,肉呼呼的,白白嫩嫩的。
他又看到了盖在自己身上的锦被,是针绣,而非机织。
他还看到了床沿边上,那已经掉漆的木槛。
“这是……”赵昕心中掀起无边巨浪,暴风骤雨,不断的拍打着他的三观。
“想不到,想不到……”
“除穿越,朕竟还能重生!”
眼前的一切以及方才所闻的事情,已经确凿无误的告诉了他。
他回到了一切的原点,故事的开端,自身悲剧的起点。
如今,是宋庆暦元年二月,此地是汴京皇城,而他是皇宋官家次子,寿国公、忠正军节度使——一个生下来就有着如此头衔的皇子,也是当今官家,那后世称为宋仁宗的帝王迄今为止唯一存活的儿子!一个本该在历史上早夭,却奇迹般的为一个来自后世的灵魂鸠占鹊巢的可怜人。
前世回眸,恍如梦幻。
而今再来……
“曾经犯过的错误,朕绝不会再犯!”
“此生,朕当为尧舜!”
尧时,有十日横空,有六凶肆虐,而尧帝尽戮之,而后绝地天通,将鬼神逐出人间,让俗世的归俗世,神明的归神明!
舜时,洪水滔天,欲要灭世!
舜帝,不求苍天,不求鬼神,率领百姓,直面大洪水。
先命鲧治水,九年不能,杀之,复以禹治水,终于疏导江河,将那可怕的大洪水,导入大海,神州于是得以安宁。
于是,后人颂曰:尧之封,舜之壤…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