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1 第一章 读书救不了大宋
- 2 第二章 天降圣王(1)
- 3 第三章 天降圣王(2)
- 4 第四章 祖宗(1)
- 5 第五章 祖宗(2)
- 6 第六章 祖宗(3)
- 7 第七章 母慈子孝
- 8 第八章 立威(1)
- 9 第九章 立威(2)
- 10 第十章 交易
- 11 第十一章 南厅
- 12 第十二章 好水川之梦
- 13 第十三章 富弼(1)
- 14 第一十四章 富弼(2)
- 15 第十五章 富弼(3)
- 16 第一十六章 参政(1)
- 17 第一十七章 参政(2)
- 18 第一十八章 参政(3)
- 19 第一十九章 参政(4)
- 20 第二十章 参政(5)
- 21 第二十一章 国公千秋(1)
- 22 第二十二章 国公千秋(2)
- 23 第二十三章 国公千秋(3)
- 24 第二十四章 国公千秋(4)
- 25 第二十五章 世宦之家的智慧
- 26 第二十六章 倾国才人(1)
- 27 第二十六章 倾国才人(2)
- 28 第二十七章 一忠遮百丑
- 29 第二十八章 风流官家
- 30 第二十九章 外戚(1)
- 31 第三十一章 外戚(2)
- 32 第三十二章 忽闻汴京有圣王(1)
- 33 第三十三章 忽闻汴京有圣王(2)
- 34 第三十四章 忽闻汴京有圣王(3)
- 35 第三十五章 元昊气晕了(1)
- 36 第三十六章 元昊气晕了(2)
- 37 第三十七章 元昊被气晕了(3)
- 38 第三十八章 国公圣明(1)
- 39 第三十九章 国公圣明(2)
- 40 第四十章 国公圣明(3)
- 41 第四十一章 国公圣明(4)
- 42 第四十二章 国公圣明(5)
- 43 第四十三章 国公圣明(6)
- 44 第四十四章 知人善用(1)
- 45 第四十五章 知人善用(2)
- 46 第四十六章 良才美玉
- 47 第四十六章 狄青正壮年
- 48 第四十八章 屁股决定脑袋
- 49 第四十九章 前世阴霾
- 50 第五十章 帝王之心
- 51 第五十一章 甘昭吉(1)
- 52 第五十二章 甘昭吉(2)
- 53 第五十三章 借力打力
- 54 第五十四章 打草惊蛇(1)
- 55 第五十五章 打草惊蛇(2)
- 56 第五十六章 人事纷纷
- 57 第五十六章 牛痘一出天下惊(1)
- 58 第五十七章 牛痘一出天下惊(2)
- 59 第五十九章 只有充钱才可以变得更强
- 60 第六十章 小报
- 61 第六十一章 滚刀肉
- 62 第六十二章 富弼办小报
- 63 第六十三章 姜还是老的辣
- 64 第六十四章 君心如刀
- 65 第六十五章 用人之道
- 66 第六十六章 工具
- 67 第六十七节 奸臣的手段
- 68 第六十七章 落子定川寨
- 69 第六十九章 预设伏笔
- 70 第七十章 头大的官家
- 71 第七十一章 不能坐以待毙
- 72 第七十二章 鸡汤没喝够啊!
- 73 第七十三章 一切尽在掌握
- 74 第七十四章 人质
- 75 第七十五章 实验的想法
- 76 第七十六章 洗脑(1)
- 77 第七十七章 洗脑(2)
- 78 第七十八章 实验(2)
- 79 第七十九章 实验(2)
- 80 第八十章 实验(3)
- 81 第八十一章 潜龙在渊(1)
- 82 第八十二章 潜龙在渊(2)
- 83 第八十三章 惊雷(1)
- 84 第八十四章 惊雷(2)
- 85 第八十五章 大宋掷弹兵(1)
- 86 第八十六章 大宋掷弹兵(2)
- 87 第八十七章 恰同学少年
- 88 第八十八章 青唐来使(1)
- 89 第八十九章 青唐来使(2)
- 90 第九十章 缘由
- 91 第九十一章 爱是一道光
- 92 第九十二章 心急吃不了热豆腐
- 93 第九十三章 惊变(1)
- 94 第九十四章 惊变(2)
- 95 第九十五章 唐王(1)
- 96 第九十六章 唐王(2)
- 97 第九十七章 孝子(1)
- 98 第九十八章 孝子(2)
- 99 第九十九章 听政(1)
- 100 第一百章 听政(2)
- 101 第一百零一章 入中之谋
- 102 第一百零二章 回禀
- 103 第一百零三章 父子计议
- 104 第一千零四章 父子的不同
- 105 第一百零五章 吐蕃使者
- 106 第一百零六节 辽国谋议(1)
- 107 第一百零七章 辽国谋议(2)
- 108 第一百零八章 边事(1)
- 109 第一百零九章 边事(2)
- 110 第一百一十章 御前会议(1)
- 111 第一百一十一章 御前会议(2)
- 112 第一百一十二章 大洋的馈赠(1)
- 113 第一百一十三章 大洋的馈赠(2)
- 114 第一百一十四章 挑拨离间(1)
- 115 第一百一十五章 挑拨离间(2)
- 116 第一百一十六章 救命稻草
- 117 第一百一十七章 G2 (1)
- 118 第一百一十八章 G2(2)
- 119 第一百一十九章 G2(3)
- 120 第一百二十章 汉家阿舅
- 121 第一百二十一章 庆暦之盟(1)
- 122 第一百二十二章 庆暦之盟(2)
- 123 第一百二十三章 庆暦之盟(3)
- 124 第一百二十四章 暴君
- 125 第一百二十五章 唐王爷爷(1)
- 126 第一百二十六章 唐王爷爷(2)
- 127 第一百二十七章 藩部
- 128 第一百二十八章 西贼(1)
- 129 第一百二十九章 西贼(2)
- 130 第一百三十章 入寇(1)
- 131 第一百三十一节 入寇(2)
- 132 第一百三十二章 兵危(1)
隐藏
显示工具栏
第四章 祖宗(1)
第四章 祖宗(1)
赵昕没有等太久,便听到了一阵喧哗声从外面传来。“恭迎陛下……”
“恭迎官家……”
此起彼伏的恭迎之声,由远而近。
只是片刻,殿外的脚步声便已在耳畔响起。
嘎吱,殿门被人推开。
殿中的宦官、宫女们立刻就转过身去,跪下来:“恭迎官家……”
赵昕闻声,抬起头,略带着激动的向着珠帘外看去。
油灯灯光照耀下,一位身穿着褚袍,戴着一顶璞头的中年男子,映入视线。
他约三十上下,神色憔悴,但双目有神,留着长须,看上去和蔼可亲,一副邻家大叔一般的模样,几乎没有任何攻击性。
赵昕看着这个男人,眼眶顿时湿润了起来。
“父皇……”他犹豫着,吞咽着口水,忍不住低声喊道。
来者,正是他的父亲赵祯,当朝的大宋官家,最新的官方正式称呼是:体天法道钦文聪武圣神孝德皇帝。
这个头衔很长对不对?
但在唐宋,这个尊号还算短的了。
已故的真宗皇帝,生前群臣给他敬献的尊号长达二十个字,像绕口令一样,光是看着都让人感到头疼。
“二郎……”赵祯一个箭步,就蹿到了赵昕床前,激动不已的看着端坐在珠帘后的赵昕,立刻就对着在床榻前的许希问道:“许翰林,寿国公怎么样了?”声音却是因为激动而有些变形了。
这也怪不得他。
毕竟,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这是农村的老农都知道的事情!
而这位官家年已而立,膝下仅得这么一个可以继承大统,承嗣社稷,传承香火的儿子,当然是看得比一切都宝贵、珍惜。
“官家,国公一切无恙……”许希小心翼翼的答道:“臣方才为国公诊脉,得其脉象平稳,见其呼吸正常,面色红润……”
“臣为官家贺!为天下喜!”许希俯首拜贺。
赵祯闻言,仿佛心头大石落下,喜不自胜的道:“赏!赏!”
“翰林医官许希,服侍寿国公有功,除翰林医官使,赐绯服!余者宫人各有赏!”
殿中众人闻之,都是面带喜色,连忙磕头谢恩。
许希更是喜不自胜!
翰林医官使,这可是所有太医们朝思暮想的差使,也是大宋太医们为官的顶点了。
而赵祯则已经将视线聚焦到了那端坐于珠帘后的小小身影之上。
“二郎……”他轻声唤着乳名。
“阿耶……”突兀的,一个稚嫩的身影从珠帘后钻出来,小小的人儿,张开手臂,闯入怀中:“阿耶……阿耶……”
稚嫩的乳音入耳,怀中感受到了一个小小的身躯的温度。
这位官家于是泪流满面,抱着爱子,轻声应了一句:“哎!阿耶在呢!在呢……”
于他而言,只要爱子还在,那么一切都值得了。
所有人静静的看着这个画面,没有人出声打扰。
赵昕也是紧紧贴在自己父亲怀中,感受着这片刻的温馨与安宁。
前世,他最对不起的就是这个男人,他这个身体的父亲。
回想着前世,父亲的谆谆教诲,耳提面授的种种事情,以及种种宠溺与爱护,他的眼泪就不争气的流了下来。
他的父亲晚年,与他一般,沦为了文官士大夫们的机器与木偶。
以至于文彦博、富弼等人,居然能越俎代庖,代君行政。
而偏偏,那时的他,还沉浸在王霸之气一发,天下纳头就拜的美梦之中,沉迷在文官们与后世公知们联手编织的所谓‘民猪’迷梦里。
直到晚年,回首往事,他才发觉,父亲早已经提醒过他无数次了。
而他却每一次都误解了父亲的暗示。
以至于最终沦落到那个处境,于是,只能亲自为自己的幼稚买单。
而今再来,赵昕紧紧的抱住自己的父亲,在心里发誓:“父皇,此生,儿臣绝不会再辜负您的期许了!”
“朕,必为尧舜!”
口含天宪的尧舜!
一言而决天下事的尧舜!
四海之内,六合之中,神灵所生,鸟兽人神,莫不膜拜的尧舜!
但这份短暂的安宁,维持不了太久。
“官家……”一位戴着五梁进贤冠,穿着紫金袍的老臣,躬身近前,小声的提醒:“您该问问寿国公了……”
赵昕听着,看了那位老臣一眼。
那是一个眉目慈祥,看上去人畜无害的老人。
大约六十岁左右,留着宋代士大夫最常见的长须,胡须略微发白,和多数士大夫一样,面有富态,大腹便便,但精神抖索,似乎充满了精力,只是,他似乎总是习惯眯着眼睛,以至于赵昕根本看不到他的眼神。
赵昕注意到,他头上戴着的五梁进贤冠的左右两侧,垂着三只黄金做成的小蝉。
这在大宋,是宰相的象征。
只有宰臣、使相,才可以在五梁进贤冠上加上这种名为笼巾貂蝉的饰品。
而如今的枢密院首脑章得象,并没有加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所以,章得象还不能用笼巾貂蝉。
故,这老人的身份,已是呼之欲出了。
“申国公吕夷简!”赵昕暗念着这个名字,脑海中,有关吕夷简的文字描述和履历,随之出现。
吕夷简,字坦夫,淮西路寿州人,生于太宗太平兴国三年(西元978年),父为故光禄寺丞吕蒙亨,其叔为太宗宰相,太子太师、许国公、中书令吕蒙正。
吕夷简于真宗咸平三年进士及第,补为绛州推官,后知滨州,始为治民官。
正是滨州任上,吕夷简声名鹊起,火箭般的升为礼部员外郎、刑部员外郎兼侍御史。
又在出使辽国时,表现优异,升为知制诰。
真宗晚年,便从知制诰迁刑部侍郎权知开封府尹,而在大宋,知开封府的官员,素来都是被当成储相看待的,基本上只要不中途夭折,必定为相!
果然,乾兴三年,真宗驾崩,新君即位,太后垂帘听政。
七年后,吕夷简便从龙图阁直学士、权知开封府任上以本官加集贤殿大学士,拜为中书门下平章事,开始成为大宋宰相!
当年八月,又加昭文馆大学士,为首相!
而在那以前,吕夷简就以龙图阁直学士的身份兼伴读,在赵昕父亲赵祯老师李迪的授意下,陪伴在赵祯左右,保驾护航很久了。
自从天圣七年拜相以来,迄今整整十一年,吕夷简当了九年的宰相。
只在明道二年和景祐四年短暂罢相。
想着这些前世所记的事情,赵昕看着吕夷简的神色,就变得从容起来。
因为,他知道,吕夷简是绝绝对对的帝党。
与他以及他的父亲,是一条绳子上的蚂蚱。
只要大节不失,小处吕夷简必然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甚至帮着鼓噪。
只是……
前世当了三十余年官家的赵昕,非常清楚。
大宋朝堂,有帝党,就必然有异己。
就像有改革派,一定有保守派在旁边使绊子。
这是祖宗家法,名曰:大小相制,异论相搅。
既然首相是帝党,那么两府的另外一位首脑知枢密院事章得象是什么人就已经呼之欲出了!
“恭迎官家……”
此起彼伏的恭迎之声,由远而近。
只是片刻,殿外的脚步声便已在耳畔响起。
嘎吱,殿门被人推开。
殿中的宦官、宫女们立刻就转过身去,跪下来:“恭迎官家……”
赵昕闻声,抬起头,略带着激动的向着珠帘外看去。
油灯灯光照耀下,一位身穿着褚袍,戴着一顶璞头的中年男子,映入视线。
他约三十上下,神色憔悴,但双目有神,留着长须,看上去和蔼可亲,一副邻家大叔一般的模样,几乎没有任何攻击性。
赵昕看着这个男人,眼眶顿时湿润了起来。
“父皇……”他犹豫着,吞咽着口水,忍不住低声喊道。
来者,正是他的父亲赵祯,当朝的大宋官家,最新的官方正式称呼是:体天法道钦文聪武圣神孝德皇帝。
这个头衔很长对不对?
但在唐宋,这个尊号还算短的了。
已故的真宗皇帝,生前群臣给他敬献的尊号长达二十个字,像绕口令一样,光是看着都让人感到头疼。
“二郎……”赵祯一个箭步,就蹿到了赵昕床前,激动不已的看着端坐在珠帘后的赵昕,立刻就对着在床榻前的许希问道:“许翰林,寿国公怎么样了?”声音却是因为激动而有些变形了。
这也怪不得他。
毕竟,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这是农村的老农都知道的事情!
而这位官家年已而立,膝下仅得这么一个可以继承大统,承嗣社稷,传承香火的儿子,当然是看得比一切都宝贵、珍惜。
“官家,国公一切无恙……”许希小心翼翼的答道:“臣方才为国公诊脉,得其脉象平稳,见其呼吸正常,面色红润……”
“臣为官家贺!为天下喜!”许希俯首拜贺。
赵祯闻言,仿佛心头大石落下,喜不自胜的道:“赏!赏!”
“翰林医官许希,服侍寿国公有功,除翰林医官使,赐绯服!余者宫人各有赏!”
殿中众人闻之,都是面带喜色,连忙磕头谢恩。
许希更是喜不自胜!
翰林医官使,这可是所有太医们朝思暮想的差使,也是大宋太医们为官的顶点了。
而赵祯则已经将视线聚焦到了那端坐于珠帘后的小小身影之上。
“二郎……”他轻声唤着乳名。
“阿耶……”突兀的,一个稚嫩的身影从珠帘后钻出来,小小的人儿,张开手臂,闯入怀中:“阿耶……阿耶……”
稚嫩的乳音入耳,怀中感受到了一个小小的身躯的温度。
这位官家于是泪流满面,抱着爱子,轻声应了一句:“哎!阿耶在呢!在呢……”
于他而言,只要爱子还在,那么一切都值得了。
所有人静静的看着这个画面,没有人出声打扰。
赵昕也是紧紧贴在自己父亲怀中,感受着这片刻的温馨与安宁。
前世,他最对不起的就是这个男人,他这个身体的父亲。
回想着前世,父亲的谆谆教诲,耳提面授的种种事情,以及种种宠溺与爱护,他的眼泪就不争气的流了下来。
他的父亲晚年,与他一般,沦为了文官士大夫们的机器与木偶。
以至于文彦博、富弼等人,居然能越俎代庖,代君行政。
而偏偏,那时的他,还沉浸在王霸之气一发,天下纳头就拜的美梦之中,沉迷在文官们与后世公知们联手编织的所谓‘民猪’迷梦里。
直到晚年,回首往事,他才发觉,父亲早已经提醒过他无数次了。
而他却每一次都误解了父亲的暗示。
以至于最终沦落到那个处境,于是,只能亲自为自己的幼稚买单。
而今再来,赵昕紧紧的抱住自己的父亲,在心里发誓:“父皇,此生,儿臣绝不会再辜负您的期许了!”
“朕,必为尧舜!”
口含天宪的尧舜!
一言而决天下事的尧舜!
四海之内,六合之中,神灵所生,鸟兽人神,莫不膜拜的尧舜!
但这份短暂的安宁,维持不了太久。
“官家……”一位戴着五梁进贤冠,穿着紫金袍的老臣,躬身近前,小声的提醒:“您该问问寿国公了……”
赵昕听着,看了那位老臣一眼。
那是一个眉目慈祥,看上去人畜无害的老人。
大约六十岁左右,留着宋代士大夫最常见的长须,胡须略微发白,和多数士大夫一样,面有富态,大腹便便,但精神抖索,似乎充满了精力,只是,他似乎总是习惯眯着眼睛,以至于赵昕根本看不到他的眼神。
赵昕注意到,他头上戴着的五梁进贤冠的左右两侧,垂着三只黄金做成的小蝉。
这在大宋,是宰相的象征。
只有宰臣、使相,才可以在五梁进贤冠上加上这种名为笼巾貂蝉的饰品。
而如今的枢密院首脑章得象,并没有加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所以,章得象还不能用笼巾貂蝉。
故,这老人的身份,已是呼之欲出了。
“申国公吕夷简!”赵昕暗念着这个名字,脑海中,有关吕夷简的文字描述和履历,随之出现。
吕夷简,字坦夫,淮西路寿州人,生于太宗太平兴国三年(西元978年),父为故光禄寺丞吕蒙亨,其叔为太宗宰相,太子太师、许国公、中书令吕蒙正。
吕夷简于真宗咸平三年进士及第,补为绛州推官,后知滨州,始为治民官。
正是滨州任上,吕夷简声名鹊起,火箭般的升为礼部员外郎、刑部员外郎兼侍御史。
又在出使辽国时,表现优异,升为知制诰。
真宗晚年,便从知制诰迁刑部侍郎权知开封府尹,而在大宋,知开封府的官员,素来都是被当成储相看待的,基本上只要不中途夭折,必定为相!
果然,乾兴三年,真宗驾崩,新君即位,太后垂帘听政。
七年后,吕夷简便从龙图阁直学士、权知开封府任上以本官加集贤殿大学士,拜为中书门下平章事,开始成为大宋宰相!
当年八月,又加昭文馆大学士,为首相!
而在那以前,吕夷简就以龙图阁直学士的身份兼伴读,在赵昕父亲赵祯老师李迪的授意下,陪伴在赵祯左右,保驾护航很久了。
自从天圣七年拜相以来,迄今整整十一年,吕夷简当了九年的宰相。
只在明道二年和景祐四年短暂罢相。
想着这些前世所记的事情,赵昕看着吕夷简的神色,就变得从容起来。
因为,他知道,吕夷简是绝绝对对的帝党。
与他以及他的父亲,是一条绳子上的蚂蚱。
只要大节不失,小处吕夷简必然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甚至帮着鼓噪。
只是……
前世当了三十余年官家的赵昕,非常清楚。
大宋朝堂,有帝党,就必然有异己。
就像有改革派,一定有保守派在旁边使绊子。
这是祖宗家法,名曰:大小相制,异论相搅。
既然首相是帝党,那么两府的另外一位首脑知枢密院事章得象是什么人就已经呼之欲出了!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