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1 第一章 这是一个有名的太监
- 2 第二章 S级能力者
- 3 第三章 他还是个孩子
- 4 第四章 失宠了
- 5 第五章 太后张氏
- 6 第六章 五百年前的罢工
- 7 第七章 带刀侍卫
- 8 第八章 赈灾事宜
- 9 第九章 三位老师
- 10 第十章 宣府告急
- 11 第十一章 蜕变
- 12 第十二章 整顿亲军
- 13 第十三章 镇守太监
- 14 第十四章 退休计划
- 15 第十五章 内库十府
- 16 第十六章 句读
- 17 第十七章 大明军情局
- 18 第十八章 琼林宴
- 19 第十九章 看脸的时代
- 20 第二十章 关于科举的讨论
- 21 第二十一章 平民教育家
- 22 第二十二章 偶遇阁老
- 23 第二十三章 明前七子
- 24 第二十四章 京城四恶
- 25 第二十五章 皇亲那些事儿
- 26 第二十六章 争执
- 27 第二十七章 君臣相见
- 28 第二十八章 御前秘书官
- 29 第二十九章 烽烟四起
- 30 第三十章 大内侍卫局
- 31 第三十一章 出了一个啥样的皇帝啊
- 32 第三十二章 工作餐
- 33 第三十三章 听君一席话
- 34 第三十四章 捷报与情报
- 35 第三十五章 两道圣旨
- 36 第三十六章 捷报频传
- 37 第三十七章 银部
- 38 第三十八章 排座次
- 39 第三十九章 第一次御前会议
- 40 第四十章 三权分立
- 41 第四十一章 孙交
- 42 第四十二章 大明银行
- 43 第四十三章 甲申十同年
- 44 第四十四章 没钱了
- 45 第四十五章 一直努力辞职的人
- 46 第四十六章 内务府总管大臣
- 47 第四十七章 想一块去了
- 48 第四十八章 哭穷
- 49 第四十九章 这个世界有……
- 50 第五十章 一个狗血的故事
- 51 第五十一章 和张氏议事
- 52 第五十二章 合并二十四衙门
- 53 第五十三章 态度转变
- 54 第五十四章 争论
- 55 第五十五章 首位内阁总理大臣之争
- 56 第五十六章 出趟门儿
- 57 第五十七章 拦马喊冤
- 58 第五十八章 御前侍卫官
- 59 第五十九章 五十万巨额债务
- 60 第六十章 培养亲信的第一步
- 61 第六十一章 一个又一个
- 62 第六十二章 惊醒
- 63 第六十三章 致仕(上)
- 64 第六十四章 致仕(下)
- 65 第六十五章 王璟
- 66 第六十六章 探病
- 67 第六十七章 军机处
- 68 第六十八章 议事(上)
- 69 第六十九章 议事(中)
- 70 第七十章 议事(下)
- 71 第七十一章 重回翰林院(上)
- 72 第七十二章 重回翰林院(下)
- 73 第七十三章 老师的教诲
- 74 第七十四章 大明国安局
- 75 第七十五章 弘治十八年的谋划
- 76 第七十六章 三面旗帜
- 77 第七十七章 六人聚(上)
- 78 第七十八章 六人聚(下)
- 79 第七十九章 屠勋(上)
- 80 第八十章 屠勋(下)
- 81 第八十一章 出事儿
- 82 第八十二章 心迹
- 83 第八十三章 入阁风波(上)
- 84 第八十四章 入阁风波 (下)
- 85 第八十五章 不拟州县不入台省 (上)
- 86 第八十六章 不拟州县不入台省 (下)
- 87 第八十七章 吏部尚书的心结(上)
- 88 第八十八章 吏部尚书的心结 (下)
- 89 第八十九章 官衔
- 90 第九十章 议员(上)
- 91 第九十一章 议员(下)
- 92 第九十二章 最后的叮嘱
- 93 第九十三章 失意的杨廷和
- 94 第九十四章 在他乡
- 95 第九十五章 议长
- 96 第九十六章 又是排座次
- 97 第九十七章 遣散宫人
- 98 第九十八章 遣散宫人(续)
- 99 第九十九章 八股文之争
- 100 第一百章 刘健与李东阳
- 101 第一百零一章 妥协
- 102 第一百零二章 储巏
- 103 第一百零三章 兵礼二部
- 104 第一百零四章 流放王鏊
- 105 第一百零五章 杨慎
- 106 第一百零六章 邂逅
- 107 第一百零七章 中华纪元
- 108 第一百零八章 至圣先师
- 109 第一百零九章 县学、府学、国学
- 110 第一百一十章 王廷相改革
- 111 第一百一十一章 刘健入宫
- 112 第一百一十二章 心魔
- 113 第一百一十三章 偶遇
- 114 第一百一十四章 压马路
- 115 第一百一十五章 儒家门徒中的异类
- 116 第一百一十六章 大明学校以及科考改革是诏
- 117 第一百一十七章 外放为官
- 118 第一百一十八章 裁撤詹事府
- 119 第一百二十章 品秩
- 120 第一百二十一章 两屠
- 121 第一百二十二章 分工
- 122 第一百二十三章 明朝两大思想巨头
- 123 第一百二十四章 军功爵制
- 124 第一百二十五章 天子、才子、佳人(上)
- 125 第一百二十六章 天子、才子、佳人(下)
- 126 第一百二十七章 二王(上)
- 127 第一百二十八章 二王(下)
隐藏
显示工具栏
第五章 太后张氏
第五章 太后张氏
“驾,驾,你快点啊皇帝哥哥。”
小女孩欢乐的骑在郑德身上,策马,不,是策人扬鞭,毫不开心快活。只是苦了郑德,双膝跪在石板上隐隐生疼。再说我又不是真的马,你真以为能跑多啊。
却说此人是谁,小女孩乃自己的五皇叔岐惠王朱祐棆之女德安郡主。因岐惠王与王妃早殇无子,皇太后王氏怜其早孤接入宫中。而皇后张氏因为膝下也只有朱厚照一个儿子,因而对德安郡主甚是宠爱。而在郑德来到这个世界最近一个月的时间,无聊的他看到一个可爱的小萝莉也是心生欢喜,有事无事陪着她一起玩耍。一来二去,两人倒是混熟了,进而导致了德安也是对郑德越来越依赖。有事没事缠着郑德,最后反倒让他开始头疼起来。
“德安,不许胡闹……”
一个轻柔的声音突然传来,打断了玩嗨的两人。寻声望去,一个雍容华贵的丽人在刘瑾及一群宫女太监的簇拥下,娉娉袅袅的朝这里过来。
“母后,你怎么来了……”
小女孩一脸兴奋的从郑德身上爬了起来,乳燕投林般扑入丽人怀里。
“你呀你,是越来越胡闹了……”原本绷着脸的太后张氏被她这么一弄,也实在装不下去了。一脸无奈的摇头,“照儿乃堂堂大明天子,万乘之尊,你怎么可以骑在他的身上呢?”
“谁让他骗我的?”小女孩撇了撇嘴,一脸不满。
“你呀你……”张氏闻言苦笑着摇了摇头,和小孩子讲道理纯粹就是浪费唇舌。
“母后。”
郑德看了眼面前这个看起来不过三十出头的女人。正是孝宗皇帝的皇后张氏,也是自己的便宜老妈。
“母后在宫后苑赏花,听刘瑾说你在这,便先过来了。”张氏看着自己的这个儿子,却也明显感觉的到,这一个月以来自己与这个儿子变得不似以往那般亲近了,只是每天例行来问安罢了。不知内情的她,实在弄不明白儿子这倒是怎么了,难过之余也只能归咎于儿子当皇帝长大了。所以当听王岳说皇帝在这和德安郡主胡闹,便坐不住直接过来看看。
而郑德每次见到张氏总免不了一份尴尬。毕竟在灵魂思想上,他是郑德不是朱厚照,还接受不了自己这个便宜老妈。
“我在宫后苑备了些吃食,陪母后去宫后苑坐坐吧。”太后张氏说了一句,郑德倒也没有拒绝,毕竟是自己的便宜老妈。
宫后苑的瑞澄亭上,郑德和太后相邻而坐,桌上摆了一些水果和甜点,德安郡主则被宫女带到一旁玩耍。
郑德见张氏脸色憔悴的连脂粉都遮不住,忍不住的关心的询问,“母后脸色为何如此难看?”
不过话甫一出口,就后悔了。人家刚刚死了丈夫,脸色能好到那里去。
果然是触及到内心的伤心事。张氏脸色一黯,眼圈顿时一红,眼泪止不住的哗啦啦流了出来,忍不住拿出丝巾擦了擦。
郑德真想狠狠给自己几个大耳刮子,提什么不好,专门提人家的伤心事。
看眼前这个女人憔悴不堪,想必这几日也一定是彻夜难眠,倍感煎熬。而自己这个血缘上的唯一儿子为了避免尴尬,最近也一直躲着她,让这个可怜的女人独自承受着这一切。
一想到这郑德内心感到无比的愧疚。
无论如何,自己占了他儿子的身体是事实。如此说来,自己也算是亏欠了朱厚照的了,无论怎样,照顾好他仅剩在这个世界的母亲也算是自己唯一能做的对他的补偿。又想到自己那双因出车祸而来不及孝敬的父母双亲,独自一个人在世的那种孤单凄凉的生活。深有感触之下忍不住脱口而出,“母后,你还有我。”
皇后张氏抬头看着眼前这个有些瘦弱的儿子,稚嫩的脸庞闪过一抹坚定。又想到那个同样身体瘦弱却拥有又如大山般宽阔的身躯给自己依靠的男子。两个身影在此刻竟然逐渐重合,变得越来越清晰起来。
“是啊,儿子长大了。”
张氏突然想到这样一句话,脸上难得露出一抹动人的笑意。
“是啊,我家照儿的确长大了。”
郑德被张氏瞬间的那抹风情惊呆了,转瞬间变得有些尴尬,毕竟这是自己的老妈啊。虽然是便宜捡来的,也不能是这幅表情。
看着桌上的甜点,他尴尬地赶紧转移话题,“母后,看你最近瘦的,快吃点甜点啊。”
张氏笑着点了点头,“照儿也吃啊。”
似乎好久没有和儿子一起用过早点了,张氏并没有吃多少,只是一直笑盈盈地看着郑德吃。德安郡主这时倒是显得很是安静,在一旁玩耍玩的不亦乐乎。
郑德被张氏盯得心里发毛,“母后怎么不吃?”
张氏道,“母后吃饱了。”
“呃……”郑德这下也不怎么吃了,也吃的差不多了。
张氏看着他突然想起了什么,“听王岳说,皇儿你最近老在乾清宫烧些东西给你父皇。虽然难得有这份孝心,可你父皇毕竟已经仙逝,人死不能复生,你现在贵为大明天子,为了祖宗的江山社稷,也得振作起来啊。”
这什么跟什么啊,郑德有些哭笑不得。没想到自己销毁证据的举动居然被人误解了,这是他无论如何也想不到的。
“母后,孩儿以后不会了。”
以后的确不会了,毕竟已经放下了心里的顾虑。虽然以后做事什么的还需要谨慎行事,却也不会像这一月来拥有那么沉重的心里包袱了。
张氏点了点头,“这样你母后我就放心了。”
“说起来,皇儿你已经十五了,明年十六也该大婚了。”
大婚?郑德闻言被吓了一大跳。自己今年虽然已经十五,可也只是虚岁好不好,明年才满十五周岁呢。前世这个年龄还在学校上学呢,这年纪就结婚也实在太早太早了,简直比早婚还早。
他一脸尴尬地看着自己这位便宜老妈,赶紧推辞,“母后,儿臣我还年轻,不着急。”
“你不着急我着急啊!”张氏抓着郑德的手,语重心长的道,“你母后只有你这一个孩子,皇家也只剩下你一个男丁。十六岁也是成年了,是该为皇家繁衍后嗣了。”
“十六岁成年?这也太早了吧,而且还不是周岁。不行,看来得将明朝的成年年纪提高至十八周岁才行。”郑德想了想,抬头看到张氏一脸期盼的望着自己,顿时有些招架不住。
“可……”
“没什么可是,等下我和你皇祖母商量商量。过些日子选几个贤良淑德的女子给你看看,若是中意哪个就选为皇后,昭告天下。”
郑德突然想起前世自己家乡有一习俗,若是有长辈去世,必须守孝三年不婚不娶。古人极为重视孝道,这习俗也肯定自古流传下来,现在拿来作为理由肯定可以。
“我想为父皇守孝三年。”
张氏不知自己儿子怎么突然说这个,不过还是欣慰的点了点头,“皇儿如此有孝心,你父皇在天上也会开心的。”
“守孝三年必须不婚不娶。”郑德说出了自己的想法,一脸忐忑不安的望着张氏。
张氏闻言先是一愣,后又盯着郑德打量着,“皇儿为何如此不想大婚,须知繁衍后嗣乃人伦大道。守孝三年虽然必须不婚不娶,可你父皇就你一个孩子,皇家后嗣凋零。即使破例一次,你父皇也不会怪你的。”
郑德有些心虚地扭过头,“不是儿臣不想大婚,实乃父皇英年早逝,想及此事总是心哀莫名。特想为父皇守孝三年,不婚不娶以解心忧。”说到这,又想到自己英年早逝的父母,忍不住眼中闪过一丝是的悲伤。
这一切都被张氏看在眼里,她可不知郑德为自己前世的父母伤心。反而被感染了眼圈微红,用丝绢擦了擦,看着自己的孩子心顿时软了下来。
“再则三年后,孩儿才十八,年纪尚轻,又有何不可。”害怕张氏不答应,郑德又说了一句。
张氏勉强笑着说道,“皇儿有如此孝心,母后甚为欣慰,又怎会不答应呢?”
见张氏答应下来,郑德顿时松了一口气。毕竟这么小结婚,而且是跟一个和自己没有感情的人结婚,他是无论如何也不能接受的。当然三年后大婚,估计还是和一个没有感情的人结婚,毕竟古代没有自由恋爱一说,虽然还是有些不能接受,不过那毕竟是三年后的事情的了,三年后事情未必没有转机。
“多谢母后。”郑德站起身恭恭敬敬地给张氏行了一个礼。
张氏笑着摆了摆手,“你这孩子,怎么还跟母后客气起来了,快坐。”
放下心事的郑德彻底放开了,坐下来好好的听张氏说一些家长理短,中间还说了些个笑话逗得张氏哈哈大笑。看到张氏阴云密布的脸庞终于绽放出灿烂的笑容,郑德也被感染了,心中忍不住暗道了一句,“朱厚照,我会帮你好好照顾好你的母亲的,毕竟她现在无论如何也算是我的一位母亲。”
这一上午的时间,郑德就陪着张氏,直到吃了午饭后才离开。
小女孩欢乐的骑在郑德身上,策马,不,是策人扬鞭,毫不开心快活。只是苦了郑德,双膝跪在石板上隐隐生疼。再说我又不是真的马,你真以为能跑多啊。
却说此人是谁,小女孩乃自己的五皇叔岐惠王朱祐棆之女德安郡主。因岐惠王与王妃早殇无子,皇太后王氏怜其早孤接入宫中。而皇后张氏因为膝下也只有朱厚照一个儿子,因而对德安郡主甚是宠爱。而在郑德来到这个世界最近一个月的时间,无聊的他看到一个可爱的小萝莉也是心生欢喜,有事无事陪着她一起玩耍。一来二去,两人倒是混熟了,进而导致了德安也是对郑德越来越依赖。有事没事缠着郑德,最后反倒让他开始头疼起来。
“德安,不许胡闹……”
一个轻柔的声音突然传来,打断了玩嗨的两人。寻声望去,一个雍容华贵的丽人在刘瑾及一群宫女太监的簇拥下,娉娉袅袅的朝这里过来。
“母后,你怎么来了……”
小女孩一脸兴奋的从郑德身上爬了起来,乳燕投林般扑入丽人怀里。
“你呀你,是越来越胡闹了……”原本绷着脸的太后张氏被她这么一弄,也实在装不下去了。一脸无奈的摇头,“照儿乃堂堂大明天子,万乘之尊,你怎么可以骑在他的身上呢?”
“谁让他骗我的?”小女孩撇了撇嘴,一脸不满。
“你呀你……”张氏闻言苦笑着摇了摇头,和小孩子讲道理纯粹就是浪费唇舌。
“母后。”
郑德看了眼面前这个看起来不过三十出头的女人。正是孝宗皇帝的皇后张氏,也是自己的便宜老妈。
“母后在宫后苑赏花,听刘瑾说你在这,便先过来了。”张氏看着自己的这个儿子,却也明显感觉的到,这一个月以来自己与这个儿子变得不似以往那般亲近了,只是每天例行来问安罢了。不知内情的她,实在弄不明白儿子这倒是怎么了,难过之余也只能归咎于儿子当皇帝长大了。所以当听王岳说皇帝在这和德安郡主胡闹,便坐不住直接过来看看。
而郑德每次见到张氏总免不了一份尴尬。毕竟在灵魂思想上,他是郑德不是朱厚照,还接受不了自己这个便宜老妈。
“我在宫后苑备了些吃食,陪母后去宫后苑坐坐吧。”太后张氏说了一句,郑德倒也没有拒绝,毕竟是自己的便宜老妈。
宫后苑的瑞澄亭上,郑德和太后相邻而坐,桌上摆了一些水果和甜点,德安郡主则被宫女带到一旁玩耍。
郑德见张氏脸色憔悴的连脂粉都遮不住,忍不住的关心的询问,“母后脸色为何如此难看?”
不过话甫一出口,就后悔了。人家刚刚死了丈夫,脸色能好到那里去。
果然是触及到内心的伤心事。张氏脸色一黯,眼圈顿时一红,眼泪止不住的哗啦啦流了出来,忍不住拿出丝巾擦了擦。
郑德真想狠狠给自己几个大耳刮子,提什么不好,专门提人家的伤心事。
看眼前这个女人憔悴不堪,想必这几日也一定是彻夜难眠,倍感煎熬。而自己这个血缘上的唯一儿子为了避免尴尬,最近也一直躲着她,让这个可怜的女人独自承受着这一切。
一想到这郑德内心感到无比的愧疚。
无论如何,自己占了他儿子的身体是事实。如此说来,自己也算是亏欠了朱厚照的了,无论怎样,照顾好他仅剩在这个世界的母亲也算是自己唯一能做的对他的补偿。又想到自己那双因出车祸而来不及孝敬的父母双亲,独自一个人在世的那种孤单凄凉的生活。深有感触之下忍不住脱口而出,“母后,你还有我。”
皇后张氏抬头看着眼前这个有些瘦弱的儿子,稚嫩的脸庞闪过一抹坚定。又想到那个同样身体瘦弱却拥有又如大山般宽阔的身躯给自己依靠的男子。两个身影在此刻竟然逐渐重合,变得越来越清晰起来。
“是啊,儿子长大了。”
张氏突然想到这样一句话,脸上难得露出一抹动人的笑意。
“是啊,我家照儿的确长大了。”
郑德被张氏瞬间的那抹风情惊呆了,转瞬间变得有些尴尬,毕竟这是自己的老妈啊。虽然是便宜捡来的,也不能是这幅表情。
看着桌上的甜点,他尴尬地赶紧转移话题,“母后,看你最近瘦的,快吃点甜点啊。”
张氏笑着点了点头,“照儿也吃啊。”
似乎好久没有和儿子一起用过早点了,张氏并没有吃多少,只是一直笑盈盈地看着郑德吃。德安郡主这时倒是显得很是安静,在一旁玩耍玩的不亦乐乎。
郑德被张氏盯得心里发毛,“母后怎么不吃?”
张氏道,“母后吃饱了。”
“呃……”郑德这下也不怎么吃了,也吃的差不多了。
张氏看着他突然想起了什么,“听王岳说,皇儿你最近老在乾清宫烧些东西给你父皇。虽然难得有这份孝心,可你父皇毕竟已经仙逝,人死不能复生,你现在贵为大明天子,为了祖宗的江山社稷,也得振作起来啊。”
这什么跟什么啊,郑德有些哭笑不得。没想到自己销毁证据的举动居然被人误解了,这是他无论如何也想不到的。
“母后,孩儿以后不会了。”
以后的确不会了,毕竟已经放下了心里的顾虑。虽然以后做事什么的还需要谨慎行事,却也不会像这一月来拥有那么沉重的心里包袱了。
张氏点了点头,“这样你母后我就放心了。”
“说起来,皇儿你已经十五了,明年十六也该大婚了。”
大婚?郑德闻言被吓了一大跳。自己今年虽然已经十五,可也只是虚岁好不好,明年才满十五周岁呢。前世这个年龄还在学校上学呢,这年纪就结婚也实在太早太早了,简直比早婚还早。
他一脸尴尬地看着自己这位便宜老妈,赶紧推辞,“母后,儿臣我还年轻,不着急。”
“你不着急我着急啊!”张氏抓着郑德的手,语重心长的道,“你母后只有你这一个孩子,皇家也只剩下你一个男丁。十六岁也是成年了,是该为皇家繁衍后嗣了。”
“十六岁成年?这也太早了吧,而且还不是周岁。不行,看来得将明朝的成年年纪提高至十八周岁才行。”郑德想了想,抬头看到张氏一脸期盼的望着自己,顿时有些招架不住。
“可……”
“没什么可是,等下我和你皇祖母商量商量。过些日子选几个贤良淑德的女子给你看看,若是中意哪个就选为皇后,昭告天下。”
郑德突然想起前世自己家乡有一习俗,若是有长辈去世,必须守孝三年不婚不娶。古人极为重视孝道,这习俗也肯定自古流传下来,现在拿来作为理由肯定可以。
“我想为父皇守孝三年。”
张氏不知自己儿子怎么突然说这个,不过还是欣慰的点了点头,“皇儿如此有孝心,你父皇在天上也会开心的。”
“守孝三年必须不婚不娶。”郑德说出了自己的想法,一脸忐忑不安的望着张氏。
张氏闻言先是一愣,后又盯着郑德打量着,“皇儿为何如此不想大婚,须知繁衍后嗣乃人伦大道。守孝三年虽然必须不婚不娶,可你父皇就你一个孩子,皇家后嗣凋零。即使破例一次,你父皇也不会怪你的。”
郑德有些心虚地扭过头,“不是儿臣不想大婚,实乃父皇英年早逝,想及此事总是心哀莫名。特想为父皇守孝三年,不婚不娶以解心忧。”说到这,又想到自己英年早逝的父母,忍不住眼中闪过一丝是的悲伤。
这一切都被张氏看在眼里,她可不知郑德为自己前世的父母伤心。反而被感染了眼圈微红,用丝绢擦了擦,看着自己的孩子心顿时软了下来。
“再则三年后,孩儿才十八,年纪尚轻,又有何不可。”害怕张氏不答应,郑德又说了一句。
张氏勉强笑着说道,“皇儿有如此孝心,母后甚为欣慰,又怎会不答应呢?”
见张氏答应下来,郑德顿时松了一口气。毕竟这么小结婚,而且是跟一个和自己没有感情的人结婚,他是无论如何也不能接受的。当然三年后大婚,估计还是和一个没有感情的人结婚,毕竟古代没有自由恋爱一说,虽然还是有些不能接受,不过那毕竟是三年后的事情的了,三年后事情未必没有转机。
“多谢母后。”郑德站起身恭恭敬敬地给张氏行了一个礼。
张氏笑着摆了摆手,“你这孩子,怎么还跟母后客气起来了,快坐。”
放下心事的郑德彻底放开了,坐下来好好的听张氏说一些家长理短,中间还说了些个笑话逗得张氏哈哈大笑。看到张氏阴云密布的脸庞终于绽放出灿烂的笑容,郑德也被感染了,心中忍不住暗道了一句,“朱厚照,我会帮你好好照顾好你的母亲的,毕竟她现在无论如何也算是我的一位母亲。”
这一上午的时间,郑德就陪着张氏,直到吃了午饭后才离开。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