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9 第九章 三位老师
- 10 第十章 宣府告急
- 11 第十一章 蜕变
- 12 第十二章 整顿亲军
- 13 第十三章 镇守太监
- 14 第十四章 退休计划
- 15 第十五章 内库十府
- 16 第十六章 句读
- 17 第十七章 大明军情局
- 18 第十八章 琼林宴
- 19 第十九章 看脸的时代
- 20 第二十章 关于科举的讨论
- 21 第二十一章 平民教育家
- 22 第二十二章 偶遇阁老
- 23 第二十三章 明前七子
- 24 第二十四章 京城四恶
- 25 第二十五章 皇亲那些事儿
- 26 第二十六章 争执
- 27 第二十七章 君臣相见
- 28 第二十八章 御前秘书官
- 29 第二十九章 烽烟四起
- 30 第三十章 大内侍卫局
- 31 第三十一章 出了一个啥样的皇帝啊
- 32 第三十二章 工作餐
- 33 第三十三章 听君一席话
- 34 第三十四章 捷报与情报
- 35 第三十五章 两道圣旨
- 36 第三十六章 捷报频传
- 37 第三十七章 银部
- 38 第三十八章 排座次
- 39 第三十九章 第一次御前会议
- 40 第四十章 三权分立
- 41 第四十一章 孙交
- 42 第四十二章 大明银行
- 43 第四十三章 甲申十同年
- 44 第四十四章 没钱了
- 45 第四十五章 一直努力辞职的人
- 46 第四十六章 内务府总管大臣
- 47 第四十七章 想一块去了
- 48 第四十八章 哭穷
- 49 第四十九章 这个世界有……
- 50 第五十章 一个狗血的故事
- 51 第五十一章 和张氏议事
- 52 第五十二章 合并二十四衙门
- 53 第五十三章 态度转变
- 54 第五十四章 争论
- 55 第五十五章 首位内阁总理大臣之争
- 56 第五十六章 出趟门儿
- 57 第五十七章 拦马喊冤
- 58 第五十八章 御前侍卫官
- 59 第五十九章 五十万巨额债务
- 60 第六十章 培养亲信的第一步
- 61 第六十一章 一个又一个
- 62 第六十二章 惊醒
- 63 第六十三章 致仕(上)
- 64 第六十四章 致仕(下)
- 65 第六十五章 王璟
- 66 第六十六章 探病
- 67 第六十七章 军机处
- 68 第六十八章 议事(上)
- 69 第六十九章 议事(中)
- 70 第七十章 议事(下)
- 71 第七十一章 重回翰林院(上)
- 72 第七十二章 重回翰林院(下)
- 73 第七十三章 老师的教诲
- 74 第七十四章 大明国安局
- 75 第七十五章 弘治十八年的谋划
- 76 第七十六章 三面旗帜
- 77 第七十七章 六人聚(上)
- 78 第七十八章 六人聚(下)
- 79 第七十九章 屠勋(上)
- 80 第八十章 屠勋(下)
- 81 第八十一章 出事儿
- 82 第八十二章 心迹
- 83 第八十三章 入阁风波(上)
- 84 第八十四章 入阁风波 (下)
- 85 第八十五章 不拟州县不入台省 (上)
- 86 第八十六章 不拟州县不入台省 (下)
- 87 第八十七章 吏部尚书的心结(上)
- 88 第八十八章 吏部尚书的心结 (下)
- 89 第八十九章 官衔
- 90 第九十章 议员(上)
- 91 第九十一章 议员(下)
- 92 第九十二章 最后的叮嘱
- 93 第九十三章 失意的杨廷和
- 94 第九十四章 在他乡
- 95 第九十五章 议长
- 96 第九十六章 又是排座次
- 97 第九十七章 遣散宫人
- 98 第九十八章 遣散宫人(续)
- 99 第九十九章 八股文之争
- 100 第一百章 刘健与李东阳
- 101 第一百零一章 妥协
- 102 第一百零二章 储巏
- 103 第一百零三章 兵礼二部
- 104 第一百零四章 流放王鏊
- 105 第一百零五章 杨慎
- 106 第一百零六章 邂逅
- 107 第一百零七章 中华纪元
- 108 第一百零八章 至圣先师
- 109 第一百零九章 县学、府学、国学
- 110 第一百一十章 王廷相改革
- 111 第一百一十一章 刘健入宫
- 112 第一百一十二章 心魔
- 113 第一百一十三章 偶遇
- 114 第一百一十四章 压马路
- 115 第一百一十五章 儒家门徒中的异类
- 116 第一百一十六章 大明学校以及科考改革是诏
- 117 第一百一十七章 外放为官
- 118 第一百一十八章 裁撤詹事府
- 119 第一百二十章 品秩
- 120 第一百二十一章 两屠
- 121 第一百二十二章 分工
- 122 第一百二十三章 明朝两大思想巨头
- 123 第一百二十四章 军功爵制
- 124 第一百二十五章 天子、才子、佳人(上)
- 125 第一百二十六章 天子、才子、佳人(下)
- 126 第一百二十七章 二王(上)
- 127 第一百二十八章 二王(下)
隐藏
显示工具栏
第十九章 看脸的时代
第十九章 看脸的时代
“有何看法?”胡琏一愣,皇上的思维跳跃也太快了吧。再则我是文臣,又在刑部供职,怎么会突然关心军队那边的事情。
看着眼前支支吾吾的胡琏,郑德也意识到自己太心急了,毕竟他现在也只不过是一个个刚刚踏入官场的新丁。莫说其他,即使本职工作还没熟悉呢。
“这样吧,南京那边你就不用去了。我准备成立大明军械制造集团,由“兵仗”、“军器”二局组成,并由你担任主管,可有意见?”
“臣领旨。”胡琏闻言尽管一脸失望之色,还是毫不犹豫的答应了下来。毕竟皇帝的命令不答应不行。想到还以为皇上看重会让他入乐翰林院,却没有想到担任一个不知品级的集团主管,倒还不如前往南京任职呢!
倒也不是他多留恋刑部侍郎这官位,毕竟南京那边的朝廷是众所周知的养老院。聚集的大多是官场上要么失意要么年老的一批官员,这也是他身为一个刚刚登科的进士,为何能够担任刑部侍郎这样的高官原因。不过比起这个前途不明的差事,去南京至少还有些盼头啊。
郑德自然不清楚胡琏此刻复杂的内心思想,他只是根据其生平介绍觉得担任这个职务更加合适。而且经过蒙古入侵这一事件也给他敲响了警钟,这个世界并不像想象中的和平。若一不留神,恐怕自己多半要步徽钦二帝的后尘了。所以现在在他脑海里什么其他想法之类的都先统统放一边,还是先把大明的军队建设好才是正事。
“大明军械制造集团下设研发部、生产部、财务部、人事部以及枪械制造厂、火炮制造厂、兵器制造厂等三大工厂。其中研发部负责枪械火炮的研发工作,最好由一定技术的工匠担任。生产部负责组织枪械火炮等兵器的工作,财务部负责管理整个集团的财产,人事部则负责整个集团员工的管理以及招募。至于其他三大工厂,根据生产部的要求负责生产。其中枪械厂负责制造制式枪械、火炮厂则负责制造火炮、兵器制造厂负责制造铠甲、刀剑等兵器。”
郑德抬头看到胡琏一脸勉强的样子,估计是信息量有些太大,十有**没记太清楚。想了想递了张纸笺和毛笔给他,“我再复述一遍,你将我的话记在纸笺上,回去后好好想想该如何做。”
“臣谢过陛下。”没想到皇帝还如此体贴自己,胡琏这时颇有种遇到明君的感觉。当郑德又说完一遍后,边听边记的他也为皇帝所说的这个庞大计划给镇住了,“看来陛下对这个军械集团很看重啊!”这也让胡琏对自己的这份工作不敢再轻视了,不过还是提出了一个疑问,“陛下,枪械是什么?”
“枪械就是火铳,也就是霹雳炮。”郑德来到大明后,倒是发现明朝的十二团营竟然有枪支的存在,虽然是最原始的,却也足矣让他兴奋了。知道枪支在未来战争的潜力及作用,自然要大力发展了。可惜他不是学工科的,搜索系统也没有枪械的制造工艺,现在也只能靠现代的工匠慢慢研发了。
虽然不明白皇上怎么将霹雳火叫成枪械,但这都不是重点,“陛下,那大明军械制造集团设在哪?”
郑德闻言一顿,这的确是个问题。想了想,“大明军械制造集团总部就暂先设在皇宫的兵仗局内,和研发、生产、人事、财务这四个直属部门一起。至于其他三大工厂你就另外寻址设厂。当然你目前的首要工作就是“兵仗”、“军械”二局整合在一起,另外将四个部门的正副经理和三大工厂的正副厂长人选选好,并将整个公司的骨架搭好。至于其他的事情等你将这件事情做好再找我,明白吗?”
胡琏点了点头,“臣遵旨。”
“那你忙去吧。”郑德也说累了,摆了摆手示意他下去。
胡琏点点头,正要起身离去。突然想起一事,不知该说不该说,忐忑之情溢于言表。
郑德将这一切都看在眼里,有些奇怪的道,“怎么,还有什么事吗?”
“臣斗胆想为一位同年求情,还请陛下恕罪。”胡琏最后咬了咬牙,还是决定说出来。
郑德有些好奇,“什么事?你说吧”
“徐祯卿与臣乃是同科进士,因为貌丑未被选为庶吉士。臣以为有失公允,还望陛下明察。”胡琏说完忐忑不安的看着皇帝。
“我靠!这还是个看脸的时代啊!”郑德闻言爆了一句粗口。不过瞬间就想起这可怜货是谁了,比起电视上那个风度翩翩的才子,果然电影和现实还是有差距的。当时用搜索系统知道他这番奇葩的遭遇后,也觉得自己这位礼部尚书这事做的不地道。本来想哪天遇到张升跟他说一下,不过过后就给忘了。现在胡琏提起自然顺水推舟的答应下来,“此事我会跟礼部尚书张升说的。”
“皇上圣明。”胡琏没想到皇上这么轻易的答应自己的请求,由心得称赞了一句。
“好了,你先回去好好将朕交代的事情办好。”郑德摆了摆手,直接下了逐客令。
“那臣告退。”即使皇帝不说,胡琏也不敢将皇上交代的事情给怠慢了。正要起身离去,却又被郑德给叫住了,“对了,我不希望在军械集团里看到任何一个太监。”
不仅是胡琏,就是一旁的王岳也被皇帝这一番奇怪的吩咐给整的一愣,实在不明白皇帝话里到底是什么意思。不过他还是快速的反应过来了,“臣遵旨。”
当胡琏走出皇宫,回首身后的紫禁城。想到今天发生的一切,至今宛若置身梦中,实在太过离奇。“自己一个连庶吉士都未曾选上的进士竟然会被皇上看中了。虽然前路茫茫,却也至少在皇上面前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未必不是件好事。不过若是不能够将皇上交代的事情做好,那反而是件坏事。”
想到这,胡琏怀着几分踌躇满志又夹着几分忐忑不安的心情回家去了。
看着一旁若有所思的王岳,郑德知道他在想什么,却也不想解释什么,有时候保持一份神秘感不是挺好吗!
“去把礼部尚书张升请来。”
郑德对王岳吩咐一声,濡染想到天色也不早了,便又说了一句,“算了,还是明天再说吧。”
……
当张升坐在他面前的时候,郑德颇为奇怪的看了他一眼,想要重新认识认识自己这么靠长相选拔人才的礼部尚书。看起来似乎也没什么不同啊,挺正常的一个人,怎么会做出那么奇葩的决定呢?
“张卿,知道朕找你来所谓何事吗?”
后者却被郑德盯得浑身发毛,思来想去最近自己的工作好像没什么差错。只不过前几天凭着一位忠臣的良心,上书劝诫了皇上几句。当然言辞似乎有些过激了一些,不过都是肺腑之言。难道皇上因此想找自己的麻烦?
“哎,当一名忠臣难!”不过他还没忘记自己正坐在自己的上司面前,赶紧回神说了一句,“还请陛下明示。”
郑德自然不知就这么一会儿,自己的这位下属竟然开了一回小差。却是故意没有直接回而是反问了一句,“你说庶吉士选来干嘛?”
“选进士当中有潜质者入翰林院观政学习,为大明培养栋梁之才。”
“那庶吉士的选举标准是什么?”
“唯才是举。”
张升被问的越来越糊涂,实在搞不明白皇上到底要说什么。
好在这时候郑德也不想再买关子了,“可是我最近听说有一人因为貌丑落选了庶吉士,难道庶吉士的选择还跟长相有关?”
“自然无关。”张升闻言眉头反而松了开了,知道皇帝要问什么自然就好应对了。
“那是此人才学不够?”
“此人才学足矣。”
“哦?”郑德挑了挑眉,“那此人为何落选?”
“只是依惯例行事。”张升老老实实的说出了其中内幕。
“惯例?”郑德疑惑的看着他,“什么惯例?”
“洪武四年首次殿试,原拟为状元的郭翀因为貌丑被太祖皇帝降为榜眼,样貌端庄的吴宗伯被拔为状元太祖。此后历次科举莫不遵循此例。”说起徐祯卿此人,张升也是忍不住叹了一口气。说起此人的才起文名并不比其它入选的庶吉士差,甚是可以说是更为优秀。可惜他爹妈给了他一张实在对不起观众的面孔,要是入选了庶吉士吓到了皇上怎么办?就算没有吓到皇上吓到了一旁的花花草草也是罪过啊!
还有这种事情?郑德被张升这一番话吓了一跳,没想到明朝竟然还是一个看脸的时代。想到以前网传朱元璋相貌丑陋,难道这是真的?不然为何对新科进士的长相如此看重?
“那张卿认为这种惯例合理吗?”
张升摇了摇头,“自然不合理。”
“那这个惯例为何还存在?”郑德追问一句。
张升支吾着半天说不错话来,最后只好长叹一声,“这祖制不可违啊!”
好吧,这也能算祖制?或许这只是人家重八兄心血来潮,看人家不顺眼故意以貌丑为借口,不想给人家状元桂冠呢?而且还形成了惯例或则说潜规则延续了上百年之久,郑德看着他算是彻底服了。祖制的确是个很完美的借口,完美的什都能跟他扯上关系。他无奈的摆了摆手,“这事就这样吧!我不希望今后还有类似的事情发生,至于徐祯卿就选为庶吉士吧。”
虽然徐祯卿在郑德眼中并不算什么人才,不过现在的庶吉士中又有几人是人才呢?随手而为的事情,他自然不想真正的人才因为此时寒心。当然,这几乎是不可能的。
“臣遵旨。”张升自然不会因为这点小事和皇帝杠上了。
看着眼前支支吾吾的胡琏,郑德也意识到自己太心急了,毕竟他现在也只不过是一个个刚刚踏入官场的新丁。莫说其他,即使本职工作还没熟悉呢。
“这样吧,南京那边你就不用去了。我准备成立大明军械制造集团,由“兵仗”、“军器”二局组成,并由你担任主管,可有意见?”
“臣领旨。”胡琏闻言尽管一脸失望之色,还是毫不犹豫的答应了下来。毕竟皇帝的命令不答应不行。想到还以为皇上看重会让他入乐翰林院,却没有想到担任一个不知品级的集团主管,倒还不如前往南京任职呢!
倒也不是他多留恋刑部侍郎这官位,毕竟南京那边的朝廷是众所周知的养老院。聚集的大多是官场上要么失意要么年老的一批官员,这也是他身为一个刚刚登科的进士,为何能够担任刑部侍郎这样的高官原因。不过比起这个前途不明的差事,去南京至少还有些盼头啊。
郑德自然不清楚胡琏此刻复杂的内心思想,他只是根据其生平介绍觉得担任这个职务更加合适。而且经过蒙古入侵这一事件也给他敲响了警钟,这个世界并不像想象中的和平。若一不留神,恐怕自己多半要步徽钦二帝的后尘了。所以现在在他脑海里什么其他想法之类的都先统统放一边,还是先把大明的军队建设好才是正事。
“大明军械制造集团下设研发部、生产部、财务部、人事部以及枪械制造厂、火炮制造厂、兵器制造厂等三大工厂。其中研发部负责枪械火炮的研发工作,最好由一定技术的工匠担任。生产部负责组织枪械火炮等兵器的工作,财务部负责管理整个集团的财产,人事部则负责整个集团员工的管理以及招募。至于其他三大工厂,根据生产部的要求负责生产。其中枪械厂负责制造制式枪械、火炮厂则负责制造火炮、兵器制造厂负责制造铠甲、刀剑等兵器。”
郑德抬头看到胡琏一脸勉强的样子,估计是信息量有些太大,十有**没记太清楚。想了想递了张纸笺和毛笔给他,“我再复述一遍,你将我的话记在纸笺上,回去后好好想想该如何做。”
“臣谢过陛下。”没想到皇帝还如此体贴自己,胡琏这时颇有种遇到明君的感觉。当郑德又说完一遍后,边听边记的他也为皇帝所说的这个庞大计划给镇住了,“看来陛下对这个军械集团很看重啊!”这也让胡琏对自己的这份工作不敢再轻视了,不过还是提出了一个疑问,“陛下,枪械是什么?”
“枪械就是火铳,也就是霹雳炮。”郑德来到大明后,倒是发现明朝的十二团营竟然有枪支的存在,虽然是最原始的,却也足矣让他兴奋了。知道枪支在未来战争的潜力及作用,自然要大力发展了。可惜他不是学工科的,搜索系统也没有枪械的制造工艺,现在也只能靠现代的工匠慢慢研发了。
虽然不明白皇上怎么将霹雳火叫成枪械,但这都不是重点,“陛下,那大明军械制造集团设在哪?”
郑德闻言一顿,这的确是个问题。想了想,“大明军械制造集团总部就暂先设在皇宫的兵仗局内,和研发、生产、人事、财务这四个直属部门一起。至于其他三大工厂你就另外寻址设厂。当然你目前的首要工作就是“兵仗”、“军械”二局整合在一起,另外将四个部门的正副经理和三大工厂的正副厂长人选选好,并将整个公司的骨架搭好。至于其他的事情等你将这件事情做好再找我,明白吗?”
胡琏点了点头,“臣遵旨。”
“那你忙去吧。”郑德也说累了,摆了摆手示意他下去。
胡琏点点头,正要起身离去。突然想起一事,不知该说不该说,忐忑之情溢于言表。
郑德将这一切都看在眼里,有些奇怪的道,“怎么,还有什么事吗?”
“臣斗胆想为一位同年求情,还请陛下恕罪。”胡琏最后咬了咬牙,还是决定说出来。
郑德有些好奇,“什么事?你说吧”
“徐祯卿与臣乃是同科进士,因为貌丑未被选为庶吉士。臣以为有失公允,还望陛下明察。”胡琏说完忐忑不安的看着皇帝。
“我靠!这还是个看脸的时代啊!”郑德闻言爆了一句粗口。不过瞬间就想起这可怜货是谁了,比起电视上那个风度翩翩的才子,果然电影和现实还是有差距的。当时用搜索系统知道他这番奇葩的遭遇后,也觉得自己这位礼部尚书这事做的不地道。本来想哪天遇到张升跟他说一下,不过过后就给忘了。现在胡琏提起自然顺水推舟的答应下来,“此事我会跟礼部尚书张升说的。”
“皇上圣明。”胡琏没想到皇上这么轻易的答应自己的请求,由心得称赞了一句。
“好了,你先回去好好将朕交代的事情办好。”郑德摆了摆手,直接下了逐客令。
“那臣告退。”即使皇帝不说,胡琏也不敢将皇上交代的事情给怠慢了。正要起身离去,却又被郑德给叫住了,“对了,我不希望在军械集团里看到任何一个太监。”
不仅是胡琏,就是一旁的王岳也被皇帝这一番奇怪的吩咐给整的一愣,实在不明白皇帝话里到底是什么意思。不过他还是快速的反应过来了,“臣遵旨。”
当胡琏走出皇宫,回首身后的紫禁城。想到今天发生的一切,至今宛若置身梦中,实在太过离奇。“自己一个连庶吉士都未曾选上的进士竟然会被皇上看中了。虽然前路茫茫,却也至少在皇上面前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未必不是件好事。不过若是不能够将皇上交代的事情做好,那反而是件坏事。”
想到这,胡琏怀着几分踌躇满志又夹着几分忐忑不安的心情回家去了。
看着一旁若有所思的王岳,郑德知道他在想什么,却也不想解释什么,有时候保持一份神秘感不是挺好吗!
“去把礼部尚书张升请来。”
郑德对王岳吩咐一声,濡染想到天色也不早了,便又说了一句,“算了,还是明天再说吧。”
……
当张升坐在他面前的时候,郑德颇为奇怪的看了他一眼,想要重新认识认识自己这么靠长相选拔人才的礼部尚书。看起来似乎也没什么不同啊,挺正常的一个人,怎么会做出那么奇葩的决定呢?
“张卿,知道朕找你来所谓何事吗?”
后者却被郑德盯得浑身发毛,思来想去最近自己的工作好像没什么差错。只不过前几天凭着一位忠臣的良心,上书劝诫了皇上几句。当然言辞似乎有些过激了一些,不过都是肺腑之言。难道皇上因此想找自己的麻烦?
“哎,当一名忠臣难!”不过他还没忘记自己正坐在自己的上司面前,赶紧回神说了一句,“还请陛下明示。”
郑德自然不知就这么一会儿,自己的这位下属竟然开了一回小差。却是故意没有直接回而是反问了一句,“你说庶吉士选来干嘛?”
“选进士当中有潜质者入翰林院观政学习,为大明培养栋梁之才。”
“那庶吉士的选举标准是什么?”
“唯才是举。”
张升被问的越来越糊涂,实在搞不明白皇上到底要说什么。
好在这时候郑德也不想再买关子了,“可是我最近听说有一人因为貌丑落选了庶吉士,难道庶吉士的选择还跟长相有关?”
“自然无关。”张升闻言眉头反而松了开了,知道皇帝要问什么自然就好应对了。
“那是此人才学不够?”
“此人才学足矣。”
“哦?”郑德挑了挑眉,“那此人为何落选?”
“只是依惯例行事。”张升老老实实的说出了其中内幕。
“惯例?”郑德疑惑的看着他,“什么惯例?”
“洪武四年首次殿试,原拟为状元的郭翀因为貌丑被太祖皇帝降为榜眼,样貌端庄的吴宗伯被拔为状元太祖。此后历次科举莫不遵循此例。”说起徐祯卿此人,张升也是忍不住叹了一口气。说起此人的才起文名并不比其它入选的庶吉士差,甚是可以说是更为优秀。可惜他爹妈给了他一张实在对不起观众的面孔,要是入选了庶吉士吓到了皇上怎么办?就算没有吓到皇上吓到了一旁的花花草草也是罪过啊!
还有这种事情?郑德被张升这一番话吓了一跳,没想到明朝竟然还是一个看脸的时代。想到以前网传朱元璋相貌丑陋,难道这是真的?不然为何对新科进士的长相如此看重?
“那张卿认为这种惯例合理吗?”
张升摇了摇头,“自然不合理。”
“那这个惯例为何还存在?”郑德追问一句。
张升支吾着半天说不错话来,最后只好长叹一声,“这祖制不可违啊!”
好吧,这也能算祖制?或许这只是人家重八兄心血来潮,看人家不顺眼故意以貌丑为借口,不想给人家状元桂冠呢?而且还形成了惯例或则说潜规则延续了上百年之久,郑德看着他算是彻底服了。祖制的确是个很完美的借口,完美的什都能跟他扯上关系。他无奈的摆了摆手,“这事就这样吧!我不希望今后还有类似的事情发生,至于徐祯卿就选为庶吉士吧。”
虽然徐祯卿在郑德眼中并不算什么人才,不过现在的庶吉士中又有几人是人才呢?随手而为的事情,他自然不想真正的人才因为此时寒心。当然,这几乎是不可能的。
“臣遵旨。”张升自然不会因为这点小事和皇帝杠上了。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