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67 第六十七章 军机处
- 68 第六十八章 议事(上)
- 69 第六十九章 议事(中)
- 70 第七十章 议事(下)
- 71 第七十一章 重回翰林院(上)
- 72 第七十二章 重回翰林院(下)
- 73 第七十三章 老师的教诲
- 74 第七十四章 大明国安局
- 75 第七十五章 弘治十八年的谋划
- 76 第七十六章 三面旗帜
- 77 第七十七章 六人聚(上)
- 78 第七十八章 六人聚(下)
- 79 第七十九章 屠勋(上)
- 80 第八十章 屠勋(下)
- 81 第八十一章 出事儿
- 82 第八十二章 心迹
- 83 第八十三章 入阁风波(上)
- 84 第八十四章 入阁风波 (下)
- 85 第八十五章 不拟州县不入台省 (上)
- 86 第八十六章 不拟州县不入台省 (下)
- 87 第八十七章 吏部尚书的心结(上)
- 88 第八十八章 吏部尚书的心结 (下)
- 89 第八十九章 官衔
- 90 第九十章 议员(上)
- 91 第九十一章 议员(下)
- 92 第九十二章 最后的叮嘱
- 93 第九十三章 失意的杨廷和
- 94 第九十四章 在他乡
- 95 第九十五章 议长
- 96 第九十六章 又是排座次
- 97 第九十七章 遣散宫人
- 98 第九十八章 遣散宫人(续)
- 99 第九十九章 八股文之争
- 100 第一百章 刘健与李东阳
- 101 第一百零一章 妥协
- 102 第一百零二章 储巏
- 103 第一百零三章 兵礼二部
- 104 第一百零四章 流放王鏊
- 105 第一百零五章 杨慎
- 106 第一百零六章 邂逅
- 107 第一百零七章 中华纪元
- 108 第一百零八章 至圣先师
- 109 第一百零九章 县学、府学、国学
- 110 第一百一十章 王廷相改革
- 111 第一百一十一章 刘健入宫
- 112 第一百一十二章 心魔
- 113 第一百一十三章 偶遇
- 114 第一百一十四章 压马路
- 115 第一百一十五章 儒家门徒中的异类
- 116 第一百一十六章 大明学校以及科考改革是诏
- 117 第一百一十七章 外放为官
- 118 第一百一十八章 裁撤詹事府
- 119 第一百二十章 品秩
- 120 第一百二十一章 两屠
- 121 第一百二十二章 分工
- 122 第一百二十三章 明朝两大思想巨头
- 123 第一百二十四章 军功爵制
- 124 第一百二十五章 天子、才子、佳人(上)
- 125 第一百二十六章 天子、才子、佳人(下)
- 126 第一百二十七章 二王(上)
- 127 第一百二十八章 二王(下)
隐藏
显示工具栏
第七十七章 六人聚(上)
第七十七章 六人聚(上)
京郊一座普通的府邸之中。
刚刚准备出门的王华看着刚刚从外头赶回来的儿子,沉吟着说了一句,“若是云儿无事,便随为父一同前往拜访一下你谢叔父吧。”
“谢叔父?”王守仁一愣,尽管知道自己的父亲与当朝谢阁老乃是挚交好友,可自从登科之后却不曾与父亲一同前往拜访过。
当然王守仁也是能够明白父亲的那份心思,害怕别人谤言他攀附权贵,所以即使他自己若是无事也很少前往拜访。
“也不知父亲今后怎么突然做出了如此的决定?”王廷有些疑惑,最后还是忍不住询问了一句,“父亲,是否有事情发生?”
王华闻言一怔,不过随即点了点头,“从你谢叔父的口中得知,朝廷确实在准备强迫达到一定年龄的官员致仕。若无意外,为父也应该是在勒令致仕的名单之中。”
他也没有准备隐瞒什么,毕竟儿子都这么大了。父子又同朝为官,有些事情也应该让他知晓。
“没想到传言竟然是真的,陛下真的准备清洗朝中老臣。”王守仁闻言有些忧虑的道,“这事无论是对大明还是朝廷恐怕都不是一件好事啊!”
王华摇了摇头,“依你谢叔父之言,此事乃是因为左右都御史接连病故之事而起。陛下嫌朝中老臣太多了,想要让他们安享晚年,再者也为一些较为年轻的官员腾出一些空缺。”
王守仁闻言皱了皱眉头,”相较于朝廷那些已经年过七旬的大臣,父亲也应该属于较年轻的官员吧。而且以父亲的才华,怎么也不该在致仕名单之中啊。”
这话倒不是他为了宽慰自己的父亲故意说得,虽然相较于自己父亲的好友谢迁,王华虽然晚了两科中进士,却也是成化十七年科举状元,这足矣证明王华的才华。
当然才华是一方面,能力却是另外一回事。又才华的人未必有能力,又能力的人必定是有才华的。这话虽然说得有些拗口,却也是不争的事实。
“这事虽然还未定下来,可谁也说不准这事最后到底是如何,所以还是早做打算为好。”王华看了自己的儿子一眼,“这也是为父为何会让你同我一起去拜见谢阁老的原因。”
听了父亲的这番话,王守仁微微有些感动。
俗话说“父爱如山”,若不是为了自己的前程着想,最讨厌人情交往的他是不会也不屑去做这样的事情。
想到这,王守仁忍不住脱口而出,“父亲,孩儿都这么大了,自己的事情也能够自己处理了。而且孩儿相信凭借着自己的才华,定能够位居高位一展抱负,无需您为我操心。”
王华闻言也是忍不住暗叹一声,“是啊,云儿你也的确是长大了啊,很多事情都能够自己处理解决了。可朝廷毕竟是个是非之地,也是最为考验人际关系的地方,有些事情不是一个人就能够解决的。而且为父也不需要你位极人臣,只要你平平安安就好了。”
不过他也没有把自己的这番心里话直接说了出来,只是拍了拍自己儿子的肩膀,淡淡说了一句,“为父相信,不过这次只是正常的拜访而已。你无须多想,毕竟你也很多年没有见过你的谢叔父了。”
王守仁也没有想那么多,听父亲这么说心里顿时放了下来,紧随着父亲前往谢迁府邸拜访他。
……
另一座府邸之中,杨廷和看着恭恭敬敬站在自己面前的严嵩,询问道,“你说皇上任命你职掌东厂,随即改名为大明军事情报局?”
“是的。”
听到严嵩肯定的回答,杨廷和倒是没有像王廷相等人那般为自己这位门生流露出惋惜之色,而是略带有一丝疑惑。
将东厂改为大明国安局,又任用文官职掌……
他实在搞不懂皇上此举有何用意,再者他又是怎么认识严嵩的呢?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
严嵩倒是一愣,他还真没有想过这个问题,一时也不知该如何回答。
杨廷和看着他一脸茫然的神情,轻叹一声,“你觉得陛下此举是否是看中了你的才华,借机提拔你呢?”
皇上看中了自己的才华?
可能吗?
若是真的看中了自己,又怎会让自己去职掌东厂……哦不,是大明国家安全局呢?
那个地方是能够施展一身才华抱负的地方吗?
不说他自己不信,即使换了旁人也不相信东厂这种汇集着三教九流之人的地方,能够让人一展平生所学?
那简直就是一个天大的笑话,好吗?
严嵩即使再傻,也不相信皇上是看中了自己的才华,直接否定道,“座师说笑了,陛下又怎能够看得上我这个新科进士呢?”
杨廷和摇了摇头,“你是当局者迷啊!陛下能够将这么重要的衙署交由你职掌,足矣看出他对你的信任。若不是真的看中了你,又怎会将这么重要的衙署交于你职掌呢?”
严嵩闻言一怔,觉得自己的这位老师说的好像有些夸大其词了。
大明国家安全局,除了监视朝廷文武百官以及天下的谣言之外,不就是和都察院那样打打小报告之类的吗?
这很重要吗?
不过大明国安局监视的都是一些谋逆谋反、无君无父等十恶不赦之人,这看起来也好像挺重要的。
不过也仅仅只是监视而已,好像也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重要啊。
严嵩一时显得有些纠结,他还真掂量不清这个国安局在皇上的心里分量到底有多重。
“想想太宗皇帝又因何设立了东厂,而东厂又在文武百官以及天下百姓心中形象又是如何,便知道这个大明国安局在皇上的分量到底有多重了。”杨廷和提点了一句。
严嵩闻言也是瞬间明悟过来,他是当局者迷啊!东厂既然是皇帝的耳目,又岂有不看重的道理?
若是如此说来皇上还是真的看中了自己,可皇上又是看中了自己哪一点呢?
他是百思不得其解,而这也是杨廷和同样想不明白的地方。他虽然欣赏自己这位门生的才华,也是在对他有了足够了解之后才有的。不过若是放在翰林院当中,有才华的人却是多了去了,偏偏皇上为何会看中了他呢?
杨廷和轻捋胡须,良久也想不通其中的关联,只好放弃了。
他看向一旁的严嵩,却突然笑着说了一句,“看来以后在朝廷当中,还需要您来照拂老师了。”
“座师严重了,学生何德何能能够照拂的了老师呢!”严嵩闻言却是吓了一跳,赶紧辩解了一句。
“我并没有说笑。”杨廷和摆了摆手,“不说大明国家安全局在皇上心里的分量,即使以它职掌的权利,日后朝廷重臣都需要敬你三分啊!”
“老师都知道了?”
严嵩一惊,毕竟有皇帝的嘱托,即使是自己的老师,他都没敢和他多说个大明国家安全局的事情,他又是怎么知道的?
杨廷和淡淡地说了一句,“想想东厂再想想现在的大明国家安全局,都是一脉相承的。不说为师了,就是朝廷的大部分人都应该猜的到它是做什么的。”
严嵩恍然大悟,不过杨廷和却也不打算继续在这个话题上纠缠下去。若是自己继续打听,传到了皇帝的耳朵里,却也是犯忌讳的事情。
虽然自己的这个门生成为了皇帝的耳目,好像只要他不说皇帝就不会知道。不过杨廷和却也没忘,前段时间皇帝豪掷三十万两白银将锦衣卫改成了“大明军事情报局”,这个也是皇帝的耳目之一。而且现在的大明国家安全局可不像之前的东厂那样,可以挟制锦衣卫,自然要小心行事。
看着自己这位颇为看好的门生,转眼变为了大明国家安全局局长,杨廷和顿时也是感到有些头疼。本以为日后也好在朝堂之中好好培养他一番,成为自己的一大臂助。没想到最后竟然被皇帝给收归门下,弄得两人的关系显得有些尴尬起来。
“朝廷最近准备廷推大臣入阁辅政。”
听到自己的座师没头没尾的说了一句,而且讲的还是朝廷大事,令他实在有些不明白他话里的意思。
“廷推这种事情,好像和自己太过于遥远,完全和自己没有任何关系,座师将这些是什么意思?”严嵩实在有些想不明白,却又突然想到了一种可能,一脸兴奋地看向自己的老师,“朝廷准备廷推恩师入阁辅政吗?”
杨廷和摇了摇头,“我哪有这种资格,这次廷推的人选是王守溪王大人。”
严嵩瞬间明白了自己老师的打算。
果不其然,只听杨廷和继续说下去道,“上次老夫将你的诗文推荐给王守溪王大人,他对你也是颇为欣赏,难道你不应该前往拜访一下吗?”
严嵩一愣,又觉得此刻前往拜访显得太过于势利了,不过师命难违,最后也只好答应下来。
看到他有些不情不愿的样子,杨廷和也是猜到了此刻他心里在想些什么,说了一句,”是否觉得为师过于势利了?“
“学生不敢。”说是不敢,不过此刻他脸上的神情显然出卖了他内心真实的想法。
杨廷和也没有多说什么,回头看了他一眼,意味深长的说了一句,“朝廷的事情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简单,多认识一个人总归是不错的。”
严嵩一怔,只听杨廷和接着说道,“还有,以后若是无事,就不要老往为师这里跑了。”
严嵩道,“座师是为了避嫌吗?”
杨廷和却是不置可否的说了一句,“走吧,莫要误了时辰。”
看着自己座师离去的背影,在严嵩此刻的心里却显得越发神秘高大,对于自己的这位座师也是敬佩之至。
不过若是郑德知道了自己倚为臂膀的严嵩,却又是自己老师的门生,也不知他此刻心里到底是什么想法滋味呢?
刚刚准备出门的王华看着刚刚从外头赶回来的儿子,沉吟着说了一句,“若是云儿无事,便随为父一同前往拜访一下你谢叔父吧。”
“谢叔父?”王守仁一愣,尽管知道自己的父亲与当朝谢阁老乃是挚交好友,可自从登科之后却不曾与父亲一同前往拜访过。
当然王守仁也是能够明白父亲的那份心思,害怕别人谤言他攀附权贵,所以即使他自己若是无事也很少前往拜访。
“也不知父亲今后怎么突然做出了如此的决定?”王廷有些疑惑,最后还是忍不住询问了一句,“父亲,是否有事情发生?”
王华闻言一怔,不过随即点了点头,“从你谢叔父的口中得知,朝廷确实在准备强迫达到一定年龄的官员致仕。若无意外,为父也应该是在勒令致仕的名单之中。”
他也没有准备隐瞒什么,毕竟儿子都这么大了。父子又同朝为官,有些事情也应该让他知晓。
“没想到传言竟然是真的,陛下真的准备清洗朝中老臣。”王守仁闻言有些忧虑的道,“这事无论是对大明还是朝廷恐怕都不是一件好事啊!”
王华摇了摇头,“依你谢叔父之言,此事乃是因为左右都御史接连病故之事而起。陛下嫌朝中老臣太多了,想要让他们安享晚年,再者也为一些较为年轻的官员腾出一些空缺。”
王守仁闻言皱了皱眉头,”相较于朝廷那些已经年过七旬的大臣,父亲也应该属于较年轻的官员吧。而且以父亲的才华,怎么也不该在致仕名单之中啊。”
这话倒不是他为了宽慰自己的父亲故意说得,虽然相较于自己父亲的好友谢迁,王华虽然晚了两科中进士,却也是成化十七年科举状元,这足矣证明王华的才华。
当然才华是一方面,能力却是另外一回事。又才华的人未必有能力,又能力的人必定是有才华的。这话虽然说得有些拗口,却也是不争的事实。
“这事虽然还未定下来,可谁也说不准这事最后到底是如何,所以还是早做打算为好。”王华看了自己的儿子一眼,“这也是为父为何会让你同我一起去拜见谢阁老的原因。”
听了父亲的这番话,王守仁微微有些感动。
俗话说“父爱如山”,若不是为了自己的前程着想,最讨厌人情交往的他是不会也不屑去做这样的事情。
想到这,王守仁忍不住脱口而出,“父亲,孩儿都这么大了,自己的事情也能够自己处理了。而且孩儿相信凭借着自己的才华,定能够位居高位一展抱负,无需您为我操心。”
王华闻言也是忍不住暗叹一声,“是啊,云儿你也的确是长大了啊,很多事情都能够自己处理解决了。可朝廷毕竟是个是非之地,也是最为考验人际关系的地方,有些事情不是一个人就能够解决的。而且为父也不需要你位极人臣,只要你平平安安就好了。”
不过他也没有把自己的这番心里话直接说了出来,只是拍了拍自己儿子的肩膀,淡淡说了一句,“为父相信,不过这次只是正常的拜访而已。你无须多想,毕竟你也很多年没有见过你的谢叔父了。”
王守仁也没有想那么多,听父亲这么说心里顿时放了下来,紧随着父亲前往谢迁府邸拜访他。
……
另一座府邸之中,杨廷和看着恭恭敬敬站在自己面前的严嵩,询问道,“你说皇上任命你职掌东厂,随即改名为大明军事情报局?”
“是的。”
听到严嵩肯定的回答,杨廷和倒是没有像王廷相等人那般为自己这位门生流露出惋惜之色,而是略带有一丝疑惑。
将东厂改为大明国安局,又任用文官职掌……
他实在搞不懂皇上此举有何用意,再者他又是怎么认识严嵩的呢?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
严嵩倒是一愣,他还真没有想过这个问题,一时也不知该如何回答。
杨廷和看着他一脸茫然的神情,轻叹一声,“你觉得陛下此举是否是看中了你的才华,借机提拔你呢?”
皇上看中了自己的才华?
可能吗?
若是真的看中了自己,又怎会让自己去职掌东厂……哦不,是大明国家安全局呢?
那个地方是能够施展一身才华抱负的地方吗?
不说他自己不信,即使换了旁人也不相信东厂这种汇集着三教九流之人的地方,能够让人一展平生所学?
那简直就是一个天大的笑话,好吗?
严嵩即使再傻,也不相信皇上是看中了自己的才华,直接否定道,“座师说笑了,陛下又怎能够看得上我这个新科进士呢?”
杨廷和摇了摇头,“你是当局者迷啊!陛下能够将这么重要的衙署交由你职掌,足矣看出他对你的信任。若不是真的看中了你,又怎会将这么重要的衙署交于你职掌呢?”
严嵩闻言一怔,觉得自己的这位老师说的好像有些夸大其词了。
大明国家安全局,除了监视朝廷文武百官以及天下的谣言之外,不就是和都察院那样打打小报告之类的吗?
这很重要吗?
不过大明国安局监视的都是一些谋逆谋反、无君无父等十恶不赦之人,这看起来也好像挺重要的。
不过也仅仅只是监视而已,好像也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重要啊。
严嵩一时显得有些纠结,他还真掂量不清这个国安局在皇上的心里分量到底有多重。
“想想太宗皇帝又因何设立了东厂,而东厂又在文武百官以及天下百姓心中形象又是如何,便知道这个大明国安局在皇上的分量到底有多重了。”杨廷和提点了一句。
严嵩闻言也是瞬间明悟过来,他是当局者迷啊!东厂既然是皇帝的耳目,又岂有不看重的道理?
若是如此说来皇上还是真的看中了自己,可皇上又是看中了自己哪一点呢?
他是百思不得其解,而这也是杨廷和同样想不明白的地方。他虽然欣赏自己这位门生的才华,也是在对他有了足够了解之后才有的。不过若是放在翰林院当中,有才华的人却是多了去了,偏偏皇上为何会看中了他呢?
杨廷和轻捋胡须,良久也想不通其中的关联,只好放弃了。
他看向一旁的严嵩,却突然笑着说了一句,“看来以后在朝廷当中,还需要您来照拂老师了。”
“座师严重了,学生何德何能能够照拂的了老师呢!”严嵩闻言却是吓了一跳,赶紧辩解了一句。
“我并没有说笑。”杨廷和摆了摆手,“不说大明国家安全局在皇上心里的分量,即使以它职掌的权利,日后朝廷重臣都需要敬你三分啊!”
“老师都知道了?”
严嵩一惊,毕竟有皇帝的嘱托,即使是自己的老师,他都没敢和他多说个大明国家安全局的事情,他又是怎么知道的?
杨廷和淡淡地说了一句,“想想东厂再想想现在的大明国家安全局,都是一脉相承的。不说为师了,就是朝廷的大部分人都应该猜的到它是做什么的。”
严嵩恍然大悟,不过杨廷和却也不打算继续在这个话题上纠缠下去。若是自己继续打听,传到了皇帝的耳朵里,却也是犯忌讳的事情。
虽然自己的这个门生成为了皇帝的耳目,好像只要他不说皇帝就不会知道。不过杨廷和却也没忘,前段时间皇帝豪掷三十万两白银将锦衣卫改成了“大明军事情报局”,这个也是皇帝的耳目之一。而且现在的大明国家安全局可不像之前的东厂那样,可以挟制锦衣卫,自然要小心行事。
看着自己这位颇为看好的门生,转眼变为了大明国家安全局局长,杨廷和顿时也是感到有些头疼。本以为日后也好在朝堂之中好好培养他一番,成为自己的一大臂助。没想到最后竟然被皇帝给收归门下,弄得两人的关系显得有些尴尬起来。
“朝廷最近准备廷推大臣入阁辅政。”
听到自己的座师没头没尾的说了一句,而且讲的还是朝廷大事,令他实在有些不明白他话里的意思。
“廷推这种事情,好像和自己太过于遥远,完全和自己没有任何关系,座师将这些是什么意思?”严嵩实在有些想不明白,却又突然想到了一种可能,一脸兴奋地看向自己的老师,“朝廷准备廷推恩师入阁辅政吗?”
杨廷和摇了摇头,“我哪有这种资格,这次廷推的人选是王守溪王大人。”
严嵩瞬间明白了自己老师的打算。
果不其然,只听杨廷和继续说下去道,“上次老夫将你的诗文推荐给王守溪王大人,他对你也是颇为欣赏,难道你不应该前往拜访一下吗?”
严嵩一愣,又觉得此刻前往拜访显得太过于势利了,不过师命难违,最后也只好答应下来。
看到他有些不情不愿的样子,杨廷和也是猜到了此刻他心里在想些什么,说了一句,”是否觉得为师过于势利了?“
“学生不敢。”说是不敢,不过此刻他脸上的神情显然出卖了他内心真实的想法。
杨廷和也没有多说什么,回头看了他一眼,意味深长的说了一句,“朝廷的事情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简单,多认识一个人总归是不错的。”
严嵩一怔,只听杨廷和接着说道,“还有,以后若是无事,就不要老往为师这里跑了。”
严嵩道,“座师是为了避嫌吗?”
杨廷和却是不置可否的说了一句,“走吧,莫要误了时辰。”
看着自己座师离去的背影,在严嵩此刻的心里却显得越发神秘高大,对于自己的这位座师也是敬佩之至。
不过若是郑德知道了自己倚为臂膀的严嵩,却又是自己老师的门生,也不知他此刻心里到底是什么想法滋味呢?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