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63 第六十三章 致仕(上)
- 64 第六十四章 致仕(下)
- 65 第六十五章 王璟
- 66 第六十六章 探病
- 67 第六十七章 军机处
- 68 第六十八章 议事(上)
- 69 第六十九章 议事(中)
- 70 第七十章 议事(下)
- 71 第七十一章 重回翰林院(上)
- 72 第七十二章 重回翰林院(下)
- 73 第七十三章 老师的教诲
- 74 第七十四章 大明国安局
- 75 第七十五章 弘治十八年的谋划
- 76 第七十六章 三面旗帜
- 77 第七十七章 六人聚(上)
- 78 第七十八章 六人聚(下)
- 79 第七十九章 屠勋(上)
- 80 第八十章 屠勋(下)
- 81 第八十一章 出事儿
- 82 第八十二章 心迹
- 83 第八十三章 入阁风波(上)
- 84 第八十四章 入阁风波 (下)
- 85 第八十五章 不拟州县不入台省 (上)
- 86 第八十六章 不拟州县不入台省 (下)
- 87 第八十七章 吏部尚书的心结(上)
- 88 第八十八章 吏部尚书的心结 (下)
- 89 第八十九章 官衔
- 90 第九十章 议员(上)
- 91 第九十一章 议员(下)
- 92 第九十二章 最后的叮嘱
- 93 第九十三章 失意的杨廷和
- 94 第九十四章 在他乡
- 95 第九十五章 议长
- 96 第九十六章 又是排座次
- 97 第九十七章 遣散宫人
- 98 第九十八章 遣散宫人(续)
- 99 第九十九章 八股文之争
- 100 第一百章 刘健与李东阳
- 101 第一百零一章 妥协
- 102 第一百零二章 储巏
- 103 第一百零三章 兵礼二部
- 104 第一百零四章 流放王鏊
- 105 第一百零五章 杨慎
- 106 第一百零六章 邂逅
- 107 第一百零七章 中华纪元
- 108 第一百零八章 至圣先师
- 109 第一百零九章 县学、府学、国学
- 110 第一百一十章 王廷相改革
- 111 第一百一十一章 刘健入宫
- 112 第一百一十二章 心魔
- 113 第一百一十三章 偶遇
- 114 第一百一十四章 压马路
- 115 第一百一十五章 儒家门徒中的异类
- 116 第一百一十六章 大明学校以及科考改革是诏
- 117 第一百一十七章 外放为官
- 118 第一百一十八章 裁撤詹事府
- 119 第一百二十章 品秩
- 120 第一百二十一章 两屠
- 121 第一百二十二章 分工
- 122 第一百二十三章 明朝两大思想巨头
- 123 第一百二十四章 军功爵制
- 124 第一百二十五章 天子、才子、佳人(上)
- 125 第一百二十六章 天子、才子、佳人(下)
- 126 第一百二十七章 二王(上)
- 127 第一百二十八章 二王(下)
隐藏
显示工具栏
第七十三章 老师的教诲
第七十三章 老师的教诲
王廷相终于找到自己要找的人了,看着眼前这位白面短须的年轻官员。也实在看不出他有何特别之处,能够让皇上派他自己亲自找上门来。
不过随即想到了自己的遭遇,自己不也是这样被皇上发掘出来的吗?
或许这位真有什么特别之处吧!
他如是想到。
不过就在他观察这位官员的时候,旁边一位官员似有所感,抬起头看了王廷相一眼。略显的有些惊讶,接着轻“哼”一声,一脸不屑地低下头,继续忙活自己手头的工作。
王廷相一脸尴尬之色,却也认出这位是谁了。两人虽然不同姓,却也有一个相同的名字“廷相”,不过这位叫做李廷相罢了。而且两人还是同榜进士,不过这位李同学乃是当年的探花,一甲进士及第自然不是他能比的。而且人家还是十八岁中的进士,这个年龄足矣羞杀同榜的所有人了。
面对这位神童,即使号称才华横溢的他都不免有些自愧不如。
“李兄,好久不见。”即使热脸贴冷屁股,王廷相也不得不上去和其打个招呼。否则若是传了出去,说自己成了皇帝的宠臣,便尾巴都翘到天上去了,连同年都不放在眼里,名声算是彻底的臭了。
李廷相头也不抬,直接将他给彻底无视了,让后者顿时感到尴尬无比。思来想去也肯定是因为自己这个宠臣的身份,让对方感到极度不爽,或则直接把自己当成了奸臣了。
想来在这位天才的心中,也只有如此才能够解释的通,为何这个不如自己的人能够一步登天成为皇帝身边的红人。
毕竟这些少年天才,总有些傲气也是正常,思维方式也与常人不同。
不过王廷相也不是没有脾气的人,虽然在科考方面面对这位神童他是心服口服,甘拜下风。可说到学问以及才华他是自认为不比对方差的,更觉得是略胜一筹。再者官场之上,可不是光会做学位就真的能够青云直上的。
试问历史上的那些状元,又有几人能够位极人臣,名留青史的?
既然对方不理自己,王廷相也是直接无视他,而是转头看向那位白面短须的年轻官员,询问了一声,“你就是严嵩?”
白面短须官员自然不认得王廷相,不过从官服还是可以看的出来,这位品级比自己要高,赶紧起身拱手行礼,“下官翰林院庶吉士严嵩见过大人。”
严嵩,字惟中,江西分宜人,弘治十八年乙丑科进士。这位可是在历史上大大有名,更是被《明史》列入六大奸臣之一。
当然现在他还是一位初出茅庐的小官员,至少在王廷相看来,这位除了长得长眉细眼的,好像也没有什么特别之处。
不过既然是皇帝吩咐的,他也不会去多说些什么,直接将自己的来意说了出来。
听到皇上要召见自己,严嵩是彻底的傻眼了。而旁边紧接着又传来了一声冷哼,不用想肯定是那位天才少年发出的。
王廷相自然不会多做理会,直接对严嵩说了一句,“走吧,皇上还急着见你呢。”
严嵩点了点头,勉强将颇为激动又略有些忐忑的心情暂时压了下去,紧跟着前者离去了。
待二人一离开,署堂内顿时炸开了锅,顿时议论纷纷。想到一位刚刚登科的进士都走了****运,被皇帝直接召见了。自己等人苦熬这么多年,都没有享受过这种待遇,一时愤愤不平之声此起彼伏。
“肤浅!”
一旁的李廷相看着这群愚夫俗子,嘲讽地吐出了这两个字。也不曾掺和进去,继续忙着自己的事情。
不过还好声音太过嘈杂,并没有人听清楚他说了什么,否则还真得弄出事情来。
……
懋勤殿御史房内。
“先生前来是为了何事?”郑德看着自己的这位老师,也就是杨廷和疑惑的询问了一句。
自从上次打发他回翰林院将所有的书籍都用上标点重新整编一下,郑德也是许久没有见过他了。
若不是他今天突然冒出来,郑德差点都已经不知道把这位老师给遗忘到哪个旮旯角落里去了。
杨廷和看着自己的这个学生,发现多日不见,都已经有些快认不出来了。此刻的皇帝已经不像刚刚登基那般胆小懦弱,见到自己说话都有些不利索。现在见到自己却是神色如常,淡定自若,却又不见东宫之时的狂傲不羁,性格实在有些古怪多变。
难道皇上恢复记忆了?
他如是想到。
当然若是他知道郑德是穿越过来的,这一切就完全解释的清楚了。
毕竟一个人突然出现在一个陌生的世界里,周围还都是一群陌生的人,自己还奇怪的附身在一个陌生的肉身里,对周围一切事物都没有任何了解。若是还能整天淡定自若、谈笑风生,这心性可真的能够称的上是世外高人了。
“陛下,您真的准备强制朝廷中的这班老臣致仕?”
听到杨廷和这样说,郑德闻言微微蹙眉,不满地看向他,“先生也是来劝说我的吗?”
杨廷和闻言便知道这事十有**是真的了,见皇帝误会了自己的来意。便解释了一句,“臣前来只是为了确定此事而已。”
确定此事?
这事你确定了又能如何?
郑德抬头望向他,后者轻叹一声,“陛下是因为左右都御史病殁,便想乘着这个机会清洗朝中老臣,好将整个朝廷掌握在手中吧?”
没想到杨廷和如此直言不讳,让他尴尬地清咳一声。不过也没有找借口掩饰什么,直接承认道,“先生为何这样说?我承认我有这样的想法,不过朝廷中的文武官员年龄过大,不也是不争的事实?”
杨廷和一愣,倒没有想到皇帝如此光棍的承认了。试探地询问了一句,“陛下对朝中大臣的年龄很在意?”
郑德摇了摇头,“不是在意不在意的问题,而是精力的问题。你认为一位已经年过花甲的官员在精力上比的上年轻的官员?”
“他们虽然精力上或许不足,可处理事情的经验却丰富无比,也更加得心应手。”
“可他们终究是要老去啊,最终事情不是还要交到年轻人的手中吗?”郑德看着他反问了一句,又接着说道,“而且经验什么的还不是积累起来的吗?他们都在一天一天的变老,而年轻的官员却还在苦苦等待着机会,你觉得这样对于他们公平吗?就像老师你一样,现在正是年富力强的时候,却挂着一个左春坊大学士,整天埋在故纸堆中却一直无法施展一身才华。”
杨廷和闻言也不由认同的点了点头,不过还是说了一句,“此事做的还是有些欠缺考虑了。”
“先生的意思是?”郑德看向他,一脸疑惑不解。
杨廷和轻捋胡须,“虽然三位阁老与九卿都同意了此事,但朝廷的事情并不是他们这些人说了就能够一锤定音的。还有三品以上官员包括六部侍郎、佥都御史、国子监祭酒等等官员,若是他们同意了这才是真正的大局定了。陛下弄了个什么“御前会议”,完全将这些官员排斥出朝廷的决策圈之外,却是实在太过于欠缺考虑了。”
“这也是为何陛下刚放出了这股风声,朝廷便是一片反对之声的缘由。虽然看似他们的权利比不上三公九卿,可毕竟也是人多势众,若是真的在皇宫面前哭谏起来,这事儿恐怕是一发不可收拾了。陛下总不能全都勒令他们全部都致仕吧,否则整个中枢不都空了?”
郑德点了点头,又有些感动。虽然自己这个老师的提醒来的有些晚,不过若是没有王廷相的提醒,自己还真是忽略了这个致命的问题。
“这事儿我已经让李东阳等人去做了,在没有摸排清楚需要致仕的人数,朕暂时没有公布这个制度想法。而且朕也决定按照品级以及退休年龄,安排这笔官员分批致仕,先生不必担心。”
杨廷和闻言倒没有想到皇帝已经先做出了决策,不过想来这个计划也不是皇上能够想到。他突然想到了一个人,想来这事肯定是他提醒的。
“今年朝廷出了大多的事情了,对于这事儿陛下莫要着急去做,若是待到明年自然是最好了。还有那个御前会议,陛下还是不要再开为好,廷议才是最为妥当之事。”杨廷和又提醒了一句。
郑德也是有了缓一缓的意思,自然点头答应了下来。不过对于御前会议,他却不置可否。
杨廷和语气一转,语气颇为凌厉的对他说了一句,“还有祖宗之法,陛下切莫听信他人之言妄动之,毕竟变乱成法,一个不好恐怕有亡国之祸。”
郑德闻言一愣,见他一脸严肃的样子,也不好多说什么。不过心情也没有多好,毕竟是自己的老师,现在看来却是一个保守派,多少有点不舒服。
接下来杨廷和又敦敦教诲了几句,最后才离去。
郑德却正在想着刚才杨廷和的那番话,暗道,“不知有没有机会策反自己的这位老师,将他的思想彻底准变过来呢?”
不过他最后不会想到,这位他目前较为尊敬的老师,竟然会在之后十几年的时间当中,成为了反对自己变法的最大阻碍。也会在十几年之后的某一天,成为了一颗差点毁灭他的定时炸弹。
不过随即想到了自己的遭遇,自己不也是这样被皇上发掘出来的吗?
或许这位真有什么特别之处吧!
他如是想到。
不过就在他观察这位官员的时候,旁边一位官员似有所感,抬起头看了王廷相一眼。略显的有些惊讶,接着轻“哼”一声,一脸不屑地低下头,继续忙活自己手头的工作。
王廷相一脸尴尬之色,却也认出这位是谁了。两人虽然不同姓,却也有一个相同的名字“廷相”,不过这位叫做李廷相罢了。而且两人还是同榜进士,不过这位李同学乃是当年的探花,一甲进士及第自然不是他能比的。而且人家还是十八岁中的进士,这个年龄足矣羞杀同榜的所有人了。
面对这位神童,即使号称才华横溢的他都不免有些自愧不如。
“李兄,好久不见。”即使热脸贴冷屁股,王廷相也不得不上去和其打个招呼。否则若是传了出去,说自己成了皇帝的宠臣,便尾巴都翘到天上去了,连同年都不放在眼里,名声算是彻底的臭了。
李廷相头也不抬,直接将他给彻底无视了,让后者顿时感到尴尬无比。思来想去也肯定是因为自己这个宠臣的身份,让对方感到极度不爽,或则直接把自己当成了奸臣了。
想来在这位天才的心中,也只有如此才能够解释的通,为何这个不如自己的人能够一步登天成为皇帝身边的红人。
毕竟这些少年天才,总有些傲气也是正常,思维方式也与常人不同。
不过王廷相也不是没有脾气的人,虽然在科考方面面对这位神童他是心服口服,甘拜下风。可说到学问以及才华他是自认为不比对方差的,更觉得是略胜一筹。再者官场之上,可不是光会做学位就真的能够青云直上的。
试问历史上的那些状元,又有几人能够位极人臣,名留青史的?
既然对方不理自己,王廷相也是直接无视他,而是转头看向那位白面短须的年轻官员,询问了一声,“你就是严嵩?”
白面短须官员自然不认得王廷相,不过从官服还是可以看的出来,这位品级比自己要高,赶紧起身拱手行礼,“下官翰林院庶吉士严嵩见过大人。”
严嵩,字惟中,江西分宜人,弘治十八年乙丑科进士。这位可是在历史上大大有名,更是被《明史》列入六大奸臣之一。
当然现在他还是一位初出茅庐的小官员,至少在王廷相看来,这位除了长得长眉细眼的,好像也没有什么特别之处。
不过既然是皇帝吩咐的,他也不会去多说些什么,直接将自己的来意说了出来。
听到皇上要召见自己,严嵩是彻底的傻眼了。而旁边紧接着又传来了一声冷哼,不用想肯定是那位天才少年发出的。
王廷相自然不会多做理会,直接对严嵩说了一句,“走吧,皇上还急着见你呢。”
严嵩点了点头,勉强将颇为激动又略有些忐忑的心情暂时压了下去,紧跟着前者离去了。
待二人一离开,署堂内顿时炸开了锅,顿时议论纷纷。想到一位刚刚登科的进士都走了****运,被皇帝直接召见了。自己等人苦熬这么多年,都没有享受过这种待遇,一时愤愤不平之声此起彼伏。
“肤浅!”
一旁的李廷相看着这群愚夫俗子,嘲讽地吐出了这两个字。也不曾掺和进去,继续忙着自己的事情。
不过还好声音太过嘈杂,并没有人听清楚他说了什么,否则还真得弄出事情来。
……
懋勤殿御史房内。
“先生前来是为了何事?”郑德看着自己的这位老师,也就是杨廷和疑惑的询问了一句。
自从上次打发他回翰林院将所有的书籍都用上标点重新整编一下,郑德也是许久没有见过他了。
若不是他今天突然冒出来,郑德差点都已经不知道把这位老师给遗忘到哪个旮旯角落里去了。
杨廷和看着自己的这个学生,发现多日不见,都已经有些快认不出来了。此刻的皇帝已经不像刚刚登基那般胆小懦弱,见到自己说话都有些不利索。现在见到自己却是神色如常,淡定自若,却又不见东宫之时的狂傲不羁,性格实在有些古怪多变。
难道皇上恢复记忆了?
他如是想到。
当然若是他知道郑德是穿越过来的,这一切就完全解释的清楚了。
毕竟一个人突然出现在一个陌生的世界里,周围还都是一群陌生的人,自己还奇怪的附身在一个陌生的肉身里,对周围一切事物都没有任何了解。若是还能整天淡定自若、谈笑风生,这心性可真的能够称的上是世外高人了。
“陛下,您真的准备强制朝廷中的这班老臣致仕?”
听到杨廷和这样说,郑德闻言微微蹙眉,不满地看向他,“先生也是来劝说我的吗?”
杨廷和闻言便知道这事十有**是真的了,见皇帝误会了自己的来意。便解释了一句,“臣前来只是为了确定此事而已。”
确定此事?
这事你确定了又能如何?
郑德抬头望向他,后者轻叹一声,“陛下是因为左右都御史病殁,便想乘着这个机会清洗朝中老臣,好将整个朝廷掌握在手中吧?”
没想到杨廷和如此直言不讳,让他尴尬地清咳一声。不过也没有找借口掩饰什么,直接承认道,“先生为何这样说?我承认我有这样的想法,不过朝廷中的文武官员年龄过大,不也是不争的事实?”
杨廷和一愣,倒没有想到皇帝如此光棍的承认了。试探地询问了一句,“陛下对朝中大臣的年龄很在意?”
郑德摇了摇头,“不是在意不在意的问题,而是精力的问题。你认为一位已经年过花甲的官员在精力上比的上年轻的官员?”
“他们虽然精力上或许不足,可处理事情的经验却丰富无比,也更加得心应手。”
“可他们终究是要老去啊,最终事情不是还要交到年轻人的手中吗?”郑德看着他反问了一句,又接着说道,“而且经验什么的还不是积累起来的吗?他们都在一天一天的变老,而年轻的官员却还在苦苦等待着机会,你觉得这样对于他们公平吗?就像老师你一样,现在正是年富力强的时候,却挂着一个左春坊大学士,整天埋在故纸堆中却一直无法施展一身才华。”
杨廷和闻言也不由认同的点了点头,不过还是说了一句,“此事做的还是有些欠缺考虑了。”
“先生的意思是?”郑德看向他,一脸疑惑不解。
杨廷和轻捋胡须,“虽然三位阁老与九卿都同意了此事,但朝廷的事情并不是他们这些人说了就能够一锤定音的。还有三品以上官员包括六部侍郎、佥都御史、国子监祭酒等等官员,若是他们同意了这才是真正的大局定了。陛下弄了个什么“御前会议”,完全将这些官员排斥出朝廷的决策圈之外,却是实在太过于欠缺考虑了。”
“这也是为何陛下刚放出了这股风声,朝廷便是一片反对之声的缘由。虽然看似他们的权利比不上三公九卿,可毕竟也是人多势众,若是真的在皇宫面前哭谏起来,这事儿恐怕是一发不可收拾了。陛下总不能全都勒令他们全部都致仕吧,否则整个中枢不都空了?”
郑德点了点头,又有些感动。虽然自己这个老师的提醒来的有些晚,不过若是没有王廷相的提醒,自己还真是忽略了这个致命的问题。
“这事儿我已经让李东阳等人去做了,在没有摸排清楚需要致仕的人数,朕暂时没有公布这个制度想法。而且朕也决定按照品级以及退休年龄,安排这笔官员分批致仕,先生不必担心。”
杨廷和闻言倒没有想到皇帝已经先做出了决策,不过想来这个计划也不是皇上能够想到。他突然想到了一个人,想来这事肯定是他提醒的。
“今年朝廷出了大多的事情了,对于这事儿陛下莫要着急去做,若是待到明年自然是最好了。还有那个御前会议,陛下还是不要再开为好,廷议才是最为妥当之事。”杨廷和又提醒了一句。
郑德也是有了缓一缓的意思,自然点头答应了下来。不过对于御前会议,他却不置可否。
杨廷和语气一转,语气颇为凌厉的对他说了一句,“还有祖宗之法,陛下切莫听信他人之言妄动之,毕竟变乱成法,一个不好恐怕有亡国之祸。”
郑德闻言一愣,见他一脸严肃的样子,也不好多说什么。不过心情也没有多好,毕竟是自己的老师,现在看来却是一个保守派,多少有点不舒服。
接下来杨廷和又敦敦教诲了几句,最后才离去。
郑德却正在想着刚才杨廷和的那番话,暗道,“不知有没有机会策反自己的这位老师,将他的思想彻底准变过来呢?”
不过他最后不会想到,这位他目前较为尊敬的老师,竟然会在之后十几年的时间当中,成为了反对自己变法的最大阻碍。也会在十几年之后的某一天,成为了一颗差点毁灭他的定时炸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