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38 第三十八章 排座次
- 39 第三十九章 第一次御前会议
- 40 第四十章 三权分立
- 41 第四十一章 孙交
- 42 第四十二章 大明银行
- 43 第四十三章 甲申十同年
- 44 第四十四章 没钱了
- 45 第四十五章 一直努力辞职的人
- 46 第四十六章 内务府总管大臣
- 47 第四十七章 想一块去了
- 48 第四十八章 哭穷
- 49 第四十九章 这个世界有……
- 50 第五十章 一个狗血的故事
- 51 第五十一章 和张氏议事
- 52 第五十二章 合并二十四衙门
- 53 第五十三章 态度转变
- 54 第五十四章 争论
- 55 第五十五章 首位内阁总理大臣之争
- 56 第五十六章 出趟门儿
- 57 第五十七章 拦马喊冤
- 58 第五十八章 御前侍卫官
- 59 第五十九章 五十万巨额债务
- 60 第六十章 培养亲信的第一步
- 61 第六十一章 一个又一个
- 62 第六十二章 惊醒
- 63 第六十三章 致仕(上)
- 64 第六十四章 致仕(下)
- 65 第六十五章 王璟
- 66 第六十六章 探病
- 67 第六十七章 军机处
- 68 第六十八章 议事(上)
- 69 第六十九章 议事(中)
- 70 第七十章 议事(下)
- 71 第七十一章 重回翰林院(上)
- 72 第七十二章 重回翰林院(下)
- 73 第七十三章 老师的教诲
- 74 第七十四章 大明国安局
- 75 第七十五章 弘治十八年的谋划
- 76 第七十六章 三面旗帜
- 77 第七十七章 六人聚(上)
- 78 第七十八章 六人聚(下)
- 79 第七十九章 屠勋(上)
- 80 第八十章 屠勋(下)
- 81 第八十一章 出事儿
- 82 第八十二章 心迹
- 83 第八十三章 入阁风波(上)
- 84 第八十四章 入阁风波 (下)
- 85 第八十五章 不拟州县不入台省 (上)
- 86 第八十六章 不拟州县不入台省 (下)
- 87 第八十七章 吏部尚书的心结(上)
- 88 第八十八章 吏部尚书的心结 (下)
- 89 第八十九章 官衔
- 90 第九十章 议员(上)
- 91 第九十一章 议员(下)
- 92 第九十二章 最后的叮嘱
- 93 第九十三章 失意的杨廷和
- 94 第九十四章 在他乡
- 95 第九十五章 议长
- 96 第九十六章 又是排座次
- 97 第九十七章 遣散宫人
- 98 第九十八章 遣散宫人(续)
- 99 第九十九章 八股文之争
- 100 第一百章 刘健与李东阳
- 101 第一百零一章 妥协
- 102 第一百零二章 储巏
- 103 第一百零三章 兵礼二部
- 104 第一百零四章 流放王鏊
- 105 第一百零五章 杨慎
- 106 第一百零六章 邂逅
- 107 第一百零七章 中华纪元
- 108 第一百零八章 至圣先师
- 109 第一百零九章 县学、府学、国学
- 110 第一百一十章 王廷相改革
- 111 第一百一十一章 刘健入宫
- 112 第一百一十二章 心魔
- 113 第一百一十三章 偶遇
- 114 第一百一十四章 压马路
- 115 第一百一十五章 儒家门徒中的异类
- 116 第一百一十六章 大明学校以及科考改革是诏
- 117 第一百一十七章 外放为官
- 118 第一百一十八章 裁撤詹事府
- 119 第一百二十章 品秩
- 120 第一百二十一章 两屠
- 121 第一百二十二章 分工
- 122 第一百二十三章 明朝两大思想巨头
- 123 第一百二十四章 军功爵制
- 124 第一百二十五章 天子、才子、佳人(上)
- 125 第一百二十六章 天子、才子、佳人(下)
- 126 第一百二十七章 二王(上)
- 127 第一百二十八章 二王(下)
隐藏
显示工具栏
第四十八章 哭穷
第四十八章 哭穷
“陛下,工部左侍郎李鐩求见。”
郑德闻言抬起头,有些奇怪这位这么来了,这位不是在施家台主管泰陵的营造工作吗?
泰陵?想到之前工部主事杨子器的告状,这位多半应该也是为此事而赶回来的吧。
“臣李鐩参见皇上。”李鐩见到郑德拱手行礼道。
“坐吧。”
郑德摆了摆手,见其落座后,直接开门见山道,“爱卿是为泰陵金井出水的事情而来的吧。”
李鐩一愣,没想到皇上主动提起此事。不过他也是有备而来,倒也没有显得太过慌张,“金井出水之事实乃工部主事杨子器胡编乱造之言,陛下若是不信臣所说之话,可以派人前去探查。”
看到这位一脸信誓旦旦的模样,让郑德对杨子器之前说的那些话产生了一丝怀疑,莫非还真是那位在撒谎吗?可那位千里迢迢跑回来跪在午门外,就是为了撒了一个慌,可能吗?显然是不可能的!
所以郑德猜测十有**是眼前这位说谎了,至于说谎的目的显然是想让泰陵尽快完工,免得耗费大量民力物力。
看着眼前这位神情镇定,一副从容不迫云淡风轻的模样,还真容易将人给骗住了。这演技看的郑德也是心生叹服,好想上前问一句“这位老爷子,你是北影还是中戏毕业的?”。
“我知道你隐瞒金井出水的消息是不想再多耗费民力物力了,不过不该在朕面前说谎的。不过既然你的出发点是好的,朕这次就不追究你的责任,不过若是有下次……”
郑德倒是借着这个由头敲打了一番李鐩。也给其他人一个警示,不要以为朕坐在宫里头什么都不知道,就可以拿着谎话来搪塞自己。
李鐩闻言一呆,直到出了皇宫也没弄明白,皇上是怎么知道金井出水这事情是真的,难道仅凭工部主事杨子器一面之词?或许也有可能,还好皇上没有追究此事。
“还有御马监的事情你就不要再兼管了,交给内务府去管理吧。”郑德又想起一事,说了一句。
内务府?这是什么衙署?李鐩倒没有想到自己这才几天不在京城,朝中竟然又多了一个衙门。不过卸下御马监的事儿倒是让他松了一口气,毕竟由于经常不在京城里头,对于皇上吩咐的事儿都没有怎么去做呢。
看到李鐩走后,郑德想了想,又对外头的王岳吩咐了一句,“去给我把户部侍郎韩文、工部尚书曾鉴找来。”
……
“臣韩文(曾鉴)参见陛下。”
“两位爱卿坐。”
郑德招呼二人坐下后,轻叹一口气,“哎!今日我找两位爱卿前来,是有一件事儿商量,却觉得非常难以开口。”
说道这,郑德轻叹一口气。一脸愁眉不展的,看的两人互相对视一眼。也不知发生了什么事情让皇上如此忧心忡忡的,好像最近朝廷也没有发生什么大事啊!
“陛下,发生什么事儿了?”
郑德抬眼望了两人一眼,又是叹了一口气,“朕好穷啊,穷的都快没米下锅了。”
当皇帝说完这句话,两位尚书闻言郁闷的都快吐出一口老血来了,没想皇上非常难以开口的竟然是这事儿。
皇上你还穷?你若是穷的都快揭不开锅了,那我大明的百姓还能活的下去了吗?
两人对视一眼,一脸郁闷之色。
就连一旁的王岳都快忍不住笑出声来,使劲憋着才没出声。连一向淡然的王廷相嘴角也挂上了一抹淡淡的笑意。
既然皇上都向自己哭穷,户部尚书韩文自然不能做事不管了,只好说了一句,“陛下,臣从太仓银库调拨二十万两白银给宫里头使用可好?”
“你以为朕是来向你们要钱的吗?朕是那样的人吗?”郑德狠狠地瞪了韩文一眼,一副“不受嗟来之食”的模样。可接下来的一句话,让众人皆倒。
“再说这二十万两白银你打发叫花子呢,宫里头一个月的开销就要十几万两白银,这些够用吗?”
韩文被郑德这话气的都快要疯掉了,有一种想用脑袋撞墙的冲动,二十万两打发一个叫花子?你打发的那还能是叫花子吗?还有你既然不是来问我们要钱的,那你说这些又是什么意思啊?
曾鉴有些可怜的看了一眼韩文,心底为他感到默哀,不过很快他就可怜不起来了。
郑德又把目光对准了他,“还有曾爱卿你,朕让你将泰陵修的要和秦始皇陵那般宏伟浩大,你还就真的这么修建了啊。你知不知道就是因为你这样毫无节制的营建陵寝的,导致两个多月花了朕六十万两白银。六十万两白银啊,你以为是六十万两铜钱啊。你以为钱是那么容易赚的吗,你知不知道我大明还有多少百姓连饭都吃不饱,你知不知道你这么奢侈的行为给朝廷带来了多么不好的影响,你知不知道啊?”
“陛下,当初臣曾经劝过你的。”看着皇帝唾沫横飞,连唾沫星子都溅到自己脸上,曾鉴一脸郁闷的说了一句。
“呃……”郑德闻言尴尬的宛若被人掐住脖子,有些不知该如何说。只好悻悻的说了一句,“那你怎么没劝住我呢,无论如何也是你的错。”
面对皇帝的无赖行径,韩文、曾鉴二人对视一眼,也是一脸无奈之色,只能暗地轻叹一声:认命了。
看到两人皆沉默不语,郑德反倒是露出了一丝笑意,“营建陵寝的事情内帑是掏不出钱来了,只能拜托韩爱卿了。”
迎着皇帝的目光,韩文只好点了点头,“臣遵旨。”
当初营建陵寝的钱的确是他忽悠皇帝从自己口袋里掏钱的,当时郑德也是刚刚来到这个世界,稀里糊涂的什么都不懂上了自己这位大臣的当,现在想想还悔不当初呢。不过现在既然已经让皇帝大出血了一回,韩文也是见好就收,否则弄起皇帝的不满,直接派人去太仓银库取钱,那才是因小失大了。
“还有宫里头就不需要你拨款了,朕自己会想办法。不过大明军械制造集团需要拨款三十万,这就拜托你了。”
韩文闻言刚想拒绝,不过瞬间明白过来。皇上不需要向宫里头拨款,是希望将这笔钱拨给军械制造集团,便点头答应下来。
“还有曾爱卿,泰陵的事情朕希望能够尽快完工,我想父皇泉下有知,也不怪罪的。”
曾鉴当然明白皇帝的意思,泰陵耗费的越大朝廷的负担也就越重。皇上显然不想再拖下去了,只想快点结束泰陵的营建工程,所以之前的营建方案肯定要削减一部分了。
“臣遵旨。”
“还有长城的事儿,随便修修就可以了。反正也没有多大用,即使是豆腐渣工程朕都不会在意的。”
“陛下,什么是豆腐渣工程?”曾鉴疑惑地询问了一句。
“见过豆腐渣吗?”看到他点了点头,郑德笑着解释了一句,“若是一道城墙建的跟豆腐渣一样就叫做豆腐渣工程,懂吗?”
原来是一个贬义词,曾鉴倒是明白了皇帝话里的意思。总之之前被蒙古人毁坏的城垣,尽快修好就是了。即使做的再差都没关系,不要为了这个东西再浪费人力物力了。
皇上的出发点是好的,他也不会再争辩了,当老也不会朕按皇帝的意思修成豆腐渣工程了。反正到时候自己做好即可,即使皇帝知道也不会怪罪。
郑德接着又将工匠分类的事情和曾鉴说了一遍。
曾鉴点了点头,觉得皇上这个主意的确不错,这样也可以避免一些工匠滥竽充数。提出了一个意见,“陛下不如在工部增设一个工匠司,负责工匠职称的评定。”
“这主意不错。”郑德点了点头,觉得曾鉴这个想法不错,“这样,以后技师一下工匠职称评定由工匠司郎中加盖印章,技师以上包括技师以上的职称评定由爱卿加盖印章如何?”
“陛下,臣也没有那么多时间负责此事啊!”曾鉴一脸无奈之色。
郑德笑着摇了摇头,“你觉得我大明有这么多技师以上的工匠吗,再说了你也可以在空白的纸张上加盖印章,交给工匠司填写即可。”
曾鉴闻言有些迟疑,“这会不会有些不符合规定?”
“朕都应允了,你又怕什么?”郑德摆摆手,“回去之后你就着手工匠司的组建以及工匠职称评定的事情,至于人选自己决定就好,到时候报备到吏部即可。”
没想到皇上给了这么大的权利,连人选都可以自己决定。让曾鉴感到有些意外的同时,也可以感受的到皇上对这事的重视。
“还有大明军械制造集团也归工部管辖,这事还需要爱卿多费费心了。”郑德想了想,又将军械制造集团的事情扔给了他做。
曾鉴闻言皱了皱眉,“陛下,容臣多嘴,军械制造集团投入三十万两白银是不是太过了。毕竟营建先帝陵寝以及还有前不久结束的宣府战事,本来就让朝廷并不宽裕的收入负担颇重,又再靡费三十万两白银实在不合适啊。”
“营建先帝陵寝好像是内帑出的钱吧。”郑德不满的看了他一眼。
曾鉴闻言这才想起还有这一茬,想到刚才皇帝对自己哭穷,更是感到有些尴尬。
不过郑德还是解释了一句,“大明周边也并太平,北边蒙古人才刚刚入侵过了,南边那些土司更是闹得厉害。若是不造一些兵器出来以备不时之需,到时候爆发了战争怎么办?”
“可也不用投入三十万两白银啊,这可不是一笔小数目啊!”曾鉴这话也只是在心里头想想,并没有说出口。无奈的摇了摇头,看皇帝这架势,也知道自己说服不了郑德,只好放弃了。
毕竟这个军械制造集团也不能是说没有用的东西,只是最近朝廷发生的事情太多了,需要花钱的地方也太多了。在这样一个关键时候,投入这么一大笔钱在这件并不是很要紧的事情上,也难怪会惹来非议。
“两位爱卿就先去忙,先帮朕将这些事情处理好。”既然事情已经圆满得到解决了,郑德便直接下了逐客令。不过最后又对着韩文叮嘱了一句,“还有韩卿,银部的事情还需要你的支持,莫要让朕失望。”
“臣明白。”对于郑德这一份警告,韩文自然是清楚的。
郑德闻言抬起头,有些奇怪这位这么来了,这位不是在施家台主管泰陵的营造工作吗?
泰陵?想到之前工部主事杨子器的告状,这位多半应该也是为此事而赶回来的吧。
“臣李鐩参见皇上。”李鐩见到郑德拱手行礼道。
“坐吧。”
郑德摆了摆手,见其落座后,直接开门见山道,“爱卿是为泰陵金井出水的事情而来的吧。”
李鐩一愣,没想到皇上主动提起此事。不过他也是有备而来,倒也没有显得太过慌张,“金井出水之事实乃工部主事杨子器胡编乱造之言,陛下若是不信臣所说之话,可以派人前去探查。”
看到这位一脸信誓旦旦的模样,让郑德对杨子器之前说的那些话产生了一丝怀疑,莫非还真是那位在撒谎吗?可那位千里迢迢跑回来跪在午门外,就是为了撒了一个慌,可能吗?显然是不可能的!
所以郑德猜测十有**是眼前这位说谎了,至于说谎的目的显然是想让泰陵尽快完工,免得耗费大量民力物力。
看着眼前这位神情镇定,一副从容不迫云淡风轻的模样,还真容易将人给骗住了。这演技看的郑德也是心生叹服,好想上前问一句“这位老爷子,你是北影还是中戏毕业的?”。
“我知道你隐瞒金井出水的消息是不想再多耗费民力物力了,不过不该在朕面前说谎的。不过既然你的出发点是好的,朕这次就不追究你的责任,不过若是有下次……”
郑德倒是借着这个由头敲打了一番李鐩。也给其他人一个警示,不要以为朕坐在宫里头什么都不知道,就可以拿着谎话来搪塞自己。
李鐩闻言一呆,直到出了皇宫也没弄明白,皇上是怎么知道金井出水这事情是真的,难道仅凭工部主事杨子器一面之词?或许也有可能,还好皇上没有追究此事。
“还有御马监的事情你就不要再兼管了,交给内务府去管理吧。”郑德又想起一事,说了一句。
内务府?这是什么衙署?李鐩倒没有想到自己这才几天不在京城,朝中竟然又多了一个衙门。不过卸下御马监的事儿倒是让他松了一口气,毕竟由于经常不在京城里头,对于皇上吩咐的事儿都没有怎么去做呢。
看到李鐩走后,郑德想了想,又对外头的王岳吩咐了一句,“去给我把户部侍郎韩文、工部尚书曾鉴找来。”
……
“臣韩文(曾鉴)参见陛下。”
“两位爱卿坐。”
郑德招呼二人坐下后,轻叹一口气,“哎!今日我找两位爱卿前来,是有一件事儿商量,却觉得非常难以开口。”
说道这,郑德轻叹一口气。一脸愁眉不展的,看的两人互相对视一眼。也不知发生了什么事情让皇上如此忧心忡忡的,好像最近朝廷也没有发生什么大事啊!
“陛下,发生什么事儿了?”
郑德抬眼望了两人一眼,又是叹了一口气,“朕好穷啊,穷的都快没米下锅了。”
当皇帝说完这句话,两位尚书闻言郁闷的都快吐出一口老血来了,没想皇上非常难以开口的竟然是这事儿。
皇上你还穷?你若是穷的都快揭不开锅了,那我大明的百姓还能活的下去了吗?
两人对视一眼,一脸郁闷之色。
就连一旁的王岳都快忍不住笑出声来,使劲憋着才没出声。连一向淡然的王廷相嘴角也挂上了一抹淡淡的笑意。
既然皇上都向自己哭穷,户部尚书韩文自然不能做事不管了,只好说了一句,“陛下,臣从太仓银库调拨二十万两白银给宫里头使用可好?”
“你以为朕是来向你们要钱的吗?朕是那样的人吗?”郑德狠狠地瞪了韩文一眼,一副“不受嗟来之食”的模样。可接下来的一句话,让众人皆倒。
“再说这二十万两白银你打发叫花子呢,宫里头一个月的开销就要十几万两白银,这些够用吗?”
韩文被郑德这话气的都快要疯掉了,有一种想用脑袋撞墙的冲动,二十万两打发一个叫花子?你打发的那还能是叫花子吗?还有你既然不是来问我们要钱的,那你说这些又是什么意思啊?
曾鉴有些可怜的看了一眼韩文,心底为他感到默哀,不过很快他就可怜不起来了。
郑德又把目光对准了他,“还有曾爱卿你,朕让你将泰陵修的要和秦始皇陵那般宏伟浩大,你还就真的这么修建了啊。你知不知道就是因为你这样毫无节制的营建陵寝的,导致两个多月花了朕六十万两白银。六十万两白银啊,你以为是六十万两铜钱啊。你以为钱是那么容易赚的吗,你知不知道我大明还有多少百姓连饭都吃不饱,你知不知道你这么奢侈的行为给朝廷带来了多么不好的影响,你知不知道啊?”
“陛下,当初臣曾经劝过你的。”看着皇帝唾沫横飞,连唾沫星子都溅到自己脸上,曾鉴一脸郁闷的说了一句。
“呃……”郑德闻言尴尬的宛若被人掐住脖子,有些不知该如何说。只好悻悻的说了一句,“那你怎么没劝住我呢,无论如何也是你的错。”
面对皇帝的无赖行径,韩文、曾鉴二人对视一眼,也是一脸无奈之色,只能暗地轻叹一声:认命了。
看到两人皆沉默不语,郑德反倒是露出了一丝笑意,“营建陵寝的事情内帑是掏不出钱来了,只能拜托韩爱卿了。”
迎着皇帝的目光,韩文只好点了点头,“臣遵旨。”
当初营建陵寝的钱的确是他忽悠皇帝从自己口袋里掏钱的,当时郑德也是刚刚来到这个世界,稀里糊涂的什么都不懂上了自己这位大臣的当,现在想想还悔不当初呢。不过现在既然已经让皇帝大出血了一回,韩文也是见好就收,否则弄起皇帝的不满,直接派人去太仓银库取钱,那才是因小失大了。
“还有宫里头就不需要你拨款了,朕自己会想办法。不过大明军械制造集团需要拨款三十万,这就拜托你了。”
韩文闻言刚想拒绝,不过瞬间明白过来。皇上不需要向宫里头拨款,是希望将这笔钱拨给军械制造集团,便点头答应下来。
“还有曾爱卿,泰陵的事情朕希望能够尽快完工,我想父皇泉下有知,也不怪罪的。”
曾鉴当然明白皇帝的意思,泰陵耗费的越大朝廷的负担也就越重。皇上显然不想再拖下去了,只想快点结束泰陵的营建工程,所以之前的营建方案肯定要削减一部分了。
“臣遵旨。”
“还有长城的事儿,随便修修就可以了。反正也没有多大用,即使是豆腐渣工程朕都不会在意的。”
“陛下,什么是豆腐渣工程?”曾鉴疑惑地询问了一句。
“见过豆腐渣吗?”看到他点了点头,郑德笑着解释了一句,“若是一道城墙建的跟豆腐渣一样就叫做豆腐渣工程,懂吗?”
原来是一个贬义词,曾鉴倒是明白了皇帝话里的意思。总之之前被蒙古人毁坏的城垣,尽快修好就是了。即使做的再差都没关系,不要为了这个东西再浪费人力物力了。
皇上的出发点是好的,他也不会再争辩了,当老也不会朕按皇帝的意思修成豆腐渣工程了。反正到时候自己做好即可,即使皇帝知道也不会怪罪。
郑德接着又将工匠分类的事情和曾鉴说了一遍。
曾鉴点了点头,觉得皇上这个主意的确不错,这样也可以避免一些工匠滥竽充数。提出了一个意见,“陛下不如在工部增设一个工匠司,负责工匠职称的评定。”
“这主意不错。”郑德点了点头,觉得曾鉴这个想法不错,“这样,以后技师一下工匠职称评定由工匠司郎中加盖印章,技师以上包括技师以上的职称评定由爱卿加盖印章如何?”
“陛下,臣也没有那么多时间负责此事啊!”曾鉴一脸无奈之色。
郑德笑着摇了摇头,“你觉得我大明有这么多技师以上的工匠吗,再说了你也可以在空白的纸张上加盖印章,交给工匠司填写即可。”
曾鉴闻言有些迟疑,“这会不会有些不符合规定?”
“朕都应允了,你又怕什么?”郑德摆摆手,“回去之后你就着手工匠司的组建以及工匠职称评定的事情,至于人选自己决定就好,到时候报备到吏部即可。”
没想到皇上给了这么大的权利,连人选都可以自己决定。让曾鉴感到有些意外的同时,也可以感受的到皇上对这事的重视。
“还有大明军械制造集团也归工部管辖,这事还需要爱卿多费费心了。”郑德想了想,又将军械制造集团的事情扔给了他做。
曾鉴闻言皱了皱眉,“陛下,容臣多嘴,军械制造集团投入三十万两白银是不是太过了。毕竟营建先帝陵寝以及还有前不久结束的宣府战事,本来就让朝廷并不宽裕的收入负担颇重,又再靡费三十万两白银实在不合适啊。”
“营建先帝陵寝好像是内帑出的钱吧。”郑德不满的看了他一眼。
曾鉴闻言这才想起还有这一茬,想到刚才皇帝对自己哭穷,更是感到有些尴尬。
不过郑德还是解释了一句,“大明周边也并太平,北边蒙古人才刚刚入侵过了,南边那些土司更是闹得厉害。若是不造一些兵器出来以备不时之需,到时候爆发了战争怎么办?”
“可也不用投入三十万两白银啊,这可不是一笔小数目啊!”曾鉴这话也只是在心里头想想,并没有说出口。无奈的摇了摇头,看皇帝这架势,也知道自己说服不了郑德,只好放弃了。
毕竟这个军械制造集团也不能是说没有用的东西,只是最近朝廷发生的事情太多了,需要花钱的地方也太多了。在这样一个关键时候,投入这么一大笔钱在这件并不是很要紧的事情上,也难怪会惹来非议。
“两位爱卿就先去忙,先帮朕将这些事情处理好。”既然事情已经圆满得到解决了,郑德便直接下了逐客令。不过最后又对着韩文叮嘱了一句,“还有韩卿,银部的事情还需要你的支持,莫要让朕失望。”
“臣明白。”对于郑德这一份警告,韩文自然是清楚的。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