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36 第三十六章 捷报频传
- 37 第三十七章 银部
- 38 第三十八章 排座次
- 39 第三十九章 第一次御前会议
- 40 第四十章 三权分立
- 41 第四十一章 孙交
- 42 第四十二章 大明银行
- 43 第四十三章 甲申十同年
- 44 第四十四章 没钱了
- 45 第四十五章 一直努力辞职的人
- 46 第四十六章 内务府总管大臣
- 47 第四十七章 想一块去了
- 48 第四十八章 哭穷
- 49 第四十九章 这个世界有……
- 50 第五十章 一个狗血的故事
- 51 第五十一章 和张氏议事
- 52 第五十二章 合并二十四衙门
- 53 第五十三章 态度转变
- 54 第五十四章 争论
- 55 第五十五章 首位内阁总理大臣之争
- 56 第五十六章 出趟门儿
- 57 第五十七章 拦马喊冤
- 58 第五十八章 御前侍卫官
- 59 第五十九章 五十万巨额债务
- 60 第六十章 培养亲信的第一步
- 61 第六十一章 一个又一个
- 62 第六十二章 惊醒
- 63 第六十三章 致仕(上)
- 64 第六十四章 致仕(下)
- 65 第六十五章 王璟
- 66 第六十六章 探病
- 67 第六十七章 军机处
- 68 第六十八章 议事(上)
- 69 第六十九章 议事(中)
- 70 第七十章 议事(下)
- 71 第七十一章 重回翰林院(上)
- 72 第七十二章 重回翰林院(下)
- 73 第七十三章 老师的教诲
- 74 第七十四章 大明国安局
- 75 第七十五章 弘治十八年的谋划
- 76 第七十六章 三面旗帜
- 77 第七十七章 六人聚(上)
- 78 第七十八章 六人聚(下)
- 79 第七十九章 屠勋(上)
- 80 第八十章 屠勋(下)
- 81 第八十一章 出事儿
- 82 第八十二章 心迹
- 83 第八十三章 入阁风波(上)
- 84 第八十四章 入阁风波 (下)
- 85 第八十五章 不拟州县不入台省 (上)
- 86 第八十六章 不拟州县不入台省 (下)
- 87 第八十七章 吏部尚书的心结(上)
- 88 第八十八章 吏部尚书的心结 (下)
- 89 第八十九章 官衔
- 90 第九十章 议员(上)
- 91 第九十一章 议员(下)
- 92 第九十二章 最后的叮嘱
- 93 第九十三章 失意的杨廷和
- 94 第九十四章 在他乡
- 95 第九十五章 议长
- 96 第九十六章 又是排座次
- 97 第九十七章 遣散宫人
- 98 第九十八章 遣散宫人(续)
- 99 第九十九章 八股文之争
- 100 第一百章 刘健与李东阳
- 101 第一百零一章 妥协
- 102 第一百零二章 储巏
- 103 第一百零三章 兵礼二部
- 104 第一百零四章 流放王鏊
- 105 第一百零五章 杨慎
- 106 第一百零六章 邂逅
- 107 第一百零七章 中华纪元
- 108 第一百零八章 至圣先师
- 109 第一百零九章 县学、府学、国学
- 110 第一百一十章 王廷相改革
- 111 第一百一十一章 刘健入宫
- 112 第一百一十二章 心魔
- 113 第一百一十三章 偶遇
- 114 第一百一十四章 压马路
- 115 第一百一十五章 儒家门徒中的异类
- 116 第一百一十六章 大明学校以及科考改革是诏
- 117 第一百一十七章 外放为官
- 118 第一百一十八章 裁撤詹事府
- 119 第一百二十章 品秩
- 120 第一百二十一章 两屠
- 121 第一百二十二章 分工
- 122 第一百二十三章 明朝两大思想巨头
- 123 第一百二十四章 军功爵制
- 124 第一百二十五章 天子、才子、佳人(上)
- 125 第一百二十六章 天子、才子、佳人(下)
- 126 第一百二十七章 二王(上)
- 127 第一百二十八章 二王(下)
隐藏
显示工具栏
第四十六章 内务府总管大臣
第四十六章 内务府总管大臣
“陛下,萧敬来了。”王岳走了进来说了一句。
郑德回头看了他一眼,点了点头示意道,“让他进来吧。”
不一会儿,一个头发雪白的老年太监走了进来,躬着身子道,“奴婢司礼监掌印太监萧敬叩见圣上。”
这位正是内廷的一号人物,司礼监掌印太监萧敬。不过由于这位在宫里头很少露面,郑德对其倒是接触的不多,不过印象倒还不错。
“萧老坐吧。”郑德指了指自己御案前的座位,笑着做了一个请的姿势。
至于为何称呼萧敬为“萧老”,也是出于对老人家的一个尊重。毕竟对一个古稀老者直呼其名的事情,他实在有些叫不出口。尽管他只是一个奴仆,不过郑德可是来自二十一世纪,根本没有那么重的阶级观念。
看着还站在自己面前的皇帝,萧敬笑呵呵说了一句,“在圣上面前哪有奴婢坐的位置呢,再说奴婢也老了,还是站着舒坦点呢。”
“随你。”郑德摆了摆手,他也不是一个喜欢勉强别人的人。直接开门见山道,“朕今日找你是有事和你商量的。朕听王岳说,宫里头有五万多人,你觉得需要这么多人吗?”
“皇上是想在宫里头裁人啊!”萧敬一听便明白了郑德话里头的意思,不过对于这事他也不想过多掺和,也就顺着皇帝的意思道,“回圣上的话,宫里头的确养了不少总是不干事儿的闲人。”
郑德倒是没想到萧敬回答这么干脆,皱了皱眉头不满的道,“既然如此,你为何不裁撤掉这部分人呢?”
萧敬闻言无奈的回答了一句,“圣上,奴婢是司礼监掌印太监,这事儿奴婢也管不了啊!”
郑德闻言一愣,随即明白过来了。萧敬这话的意思说的很清楚,他只是司礼监掌印太监而已。而二十四衙门互不统属,即使他这个内廷头号人物在某些事情上也说不上话。
现在想要解决这个问题,那就只有一个办法,设立一个统一的机构来管理这二十四衙门。郑德很快就想到了这一点,沉吟片刻便对他道,“这样,朕决定设立内务府,职掌二十四衙门,不知萧老的意见如何?”
萧敬闻言也被皇上这个想法吓了一跳,没想到皇上直接设置了一个内务府来职掌内务府,这也是实在太出乎他的意料之外了。难道皇上不怕内务府势大危险到自身的安危吗?
“陛下,这恐怕有些不妥当,若是内务府势大的话……”
虽然萧敬的话没有说完,郑德却也明白他的意思。若是内务府势大的确很危险,不过他早想到了解决的办法。
“这事就这样了,至于内务府总管大臣的人选吗……”郑德摸着下巴看了一眼旁边的王廷相,脸上露出一丝邪恶的笑意。看的后者有些发毛,皇上不会是看中我了吧?
“王廷相出任内务府总管大臣,萧老觉得如何?”
萧敬一愣,看了一眼旁边这位最近皇上跟前的红人,说了一句,“皇上,你只是准备让这位王大人进宫吗?”
郑德闻言不厚道地笑出声来。看了一旁一脸郁闷之色的王廷相,淡淡说了一句,“也无不可啊!”
萧敬只是这么一说,也知道这事不大可能。毕竟官员进宫当太监好像没有先例,至少本朝好像还没有出现这样的先例。
不过他还是忍不住说了一句,“圣上,内廷的事情还是应该由宫里头的人职掌啊。”
“有什么问题吗?”郑德看向他,脸上洋溢着的笑容依然没有退散。
“这……”萧敬看了王廷相一眼,后者一脸淡然的神情,似乎没有任何的不满。想着反正不想得罪业已经得罪了,心一横直接豁出去了,“关键时刻还是内廷里的人靠的住啊,陛下。”
“内廷里的人靠的住?”郑德不置可否的说了一句,“未必吧?汉唐宦官势大到甚至可以废立皇帝,你还觉得他们靠的住吗?”
听到皇帝说的这话,吓得这位经历过各种大风大浪的太监“噗通”一声跪了下去,“奴婢有罪,奴婢罪该万死。”
郑德一看他跪下,便知道是被自己的话给吓到了。微微皱了皱眉,赶紧伸手将他给扶了起来。
“起来吧,朕又没说你。”
“谢万岁爷。”萧敬这才在皇帝的搀扶下颤颤巍巍站了起来。
郑德看向他,“对于此事,你不会再反对了吧?”
皇帝这么一大顶帽子扔下来,我又还能反对什么呢?萧敬无奈的苦笑一声,“奴婢一切都听陛下的。”
“子衡,你愿意担任这个职务吗?”郑德闻言点了点头,又看向一旁的王廷相。
后者笑着说了一句,“陛下不会真的想要我进宫我吧?”
没想到王廷相竟然也会开玩笑,郑德一愣神之后,也根治笑了起来,“你现在不是在宫里头吗?”
“臣领旨。”王廷相倒也没有矫情,拱手答应了下来。
既然多了一个“御前秘书官”这个前所未有的官号,也不差再多一个“内务府总管大臣”这样的官号,反正虱子多了不怕咬。而且看皇上这个架势,显然一开始就看中了他,这个头衔是怎么都推不掉了,还不如大方的答应下来。
见王廷相答应下来,郑德又看向一旁的萧敬,“萧老,你愿意担任内务府副总管大臣吗?”
“奴婢老了,还请陛下能够放奴婢出宫,告老还乡。”萧敬看到王廷相上位已成既定事实,也不想在这宫里头终老了。谁知道这位会不会记恨刚才自己说的话。若是留在宫里头,到时候给自己小鞋穿。自己这把老骨头,可再也经不起折腾了。
郑德点了点头,这位愿意自己主动提出退休最好不过了。在自己设立的这个内务府衙门里头,这位也的确不适合待在这个位置上。不说这位年纪这么一大把了,凭其在宫里头这么多年积累下的关系网,恐怕将王廷相架空都不是不可能的事情。走了也的确能够省事不少,也方便王廷相整顿内廷。
不过也不能让这么这么走了,免得别人我薄情寡恩。郑德想了想,扫了两人一眼,“这事我准了,萧老就以现在的俸禄奉养终生。同时我也决定了,让宫里头年纪超过六十包括六十的人全部都退休,按退休前的俸禄奉养终生,两位觉得如何?”
萧敬还以为是自己的缘故,才让皇上做出如此决定。忍不住喜极而泣,“奴婢谢陛下垂怜,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若不是郑德搀扶着,恐怕又要跪下了。看到这位一大把年纪了还一把鼻涕一把泪哭的跟个小孩子似得,让他颇感无语了。
“王岳,快过来将萧老搀扶回去。”看到走进来的王岳,郑德仿佛遇到救星赶紧招呼他一声,将萧敬交给他了。
看到王岳将萧敬送回去后,郑德看向王廷相,不满的瞪了他一眼,“子衡你是故意看我出丑是吧,刚才也不过来扶一把。”
王廷相自然知道郑德并没有生气,笑着道,“陛下的事情,臣又怎么可以插手,岂不逾越了?”
郑德无奈的摇了摇头,一副“那你没办法”的神情。“对了,朕觉得二十四衙门太多了,你最好能够将这些衙门都给朕裁减合并掉一些。再裁撤掉那些游手好闲的冗员。还有宫里头的那些太妃,若是有我那几位王叔的母亲的话,我决定送到他们那里去,至于没生育的就让他们在宫里头养老吧。”
王廷相闻言还是迟疑地说了一句,“陛下,送宫里头那些太妃出宫,这样好像有些不符合祖制吧。”
“祖制?”郑德有些奇怪的看了他一眼,“子衡,你什么时候也变得和外面那般大臣们这么迂腐了?”
王廷相对此只是报以微笑,“陛下既然决定了就好,不过此事还需要和两宫太后说一声为好。”
郑德点了点头,这事的确得和自己的便宜老妈打一声招呼。毕竟按照男主内女主外的中国传统思想,张氏才是后宫之主。而这种有违祖制的事情,他怎么也得和两宫太后打一声招呼的,征得到这两位的同意才行。不过一想到和这两位打交道尤其是自己的便宜老妈,想起上回的事情顿时头都大了。
他只能甩了甩了脑袋,暂时不去想这个问题。
“对了,让你处理宫里头的事情你会不会忙不过来啊,要不要让刘瑾过来帮你啊?”郑德突然有了一个疑虑。
王廷相闻言苦笑着摇了摇头,你现在才知道我忙不过来啊,那你刚才将这个官帽子扔给我的时候怎么就没有想到呢?
不过他也不敢对皇帝发牢骚,沉吟着道,“陛下不如从内廷派两个人,辅助我处理宫里头的事情就行。”
“为何要从内廷派人,从宫外选派不是更好吗?”郑德对王廷相的提议感到疑惑。
王廷相也不知皇帝是真傻还是故意试探自己,若是内务府都是由外臣给把持了,皇上真的能够放心吗?所以即使他并不是很乐意,但辅助自己的人手也得从内廷选派,免得皇上起了疑心。
“陛下,臣毕竟外臣,不太熟悉宫里头的事儿,所以需要选派两个内臣来辅助也好行事。”
郑德也觉得他说的有道理,看到进来的王岳,“这样吧,就由王岳担任内务府副总管大臣一职辅助你,至于另一个名额就由女官来担任吧。”
郑德回头看了他一眼,点了点头示意道,“让他进来吧。”
不一会儿,一个头发雪白的老年太监走了进来,躬着身子道,“奴婢司礼监掌印太监萧敬叩见圣上。”
这位正是内廷的一号人物,司礼监掌印太监萧敬。不过由于这位在宫里头很少露面,郑德对其倒是接触的不多,不过印象倒还不错。
“萧老坐吧。”郑德指了指自己御案前的座位,笑着做了一个请的姿势。
至于为何称呼萧敬为“萧老”,也是出于对老人家的一个尊重。毕竟对一个古稀老者直呼其名的事情,他实在有些叫不出口。尽管他只是一个奴仆,不过郑德可是来自二十一世纪,根本没有那么重的阶级观念。
看着还站在自己面前的皇帝,萧敬笑呵呵说了一句,“在圣上面前哪有奴婢坐的位置呢,再说奴婢也老了,还是站着舒坦点呢。”
“随你。”郑德摆了摆手,他也不是一个喜欢勉强别人的人。直接开门见山道,“朕今日找你是有事和你商量的。朕听王岳说,宫里头有五万多人,你觉得需要这么多人吗?”
“皇上是想在宫里头裁人啊!”萧敬一听便明白了郑德话里头的意思,不过对于这事他也不想过多掺和,也就顺着皇帝的意思道,“回圣上的话,宫里头的确养了不少总是不干事儿的闲人。”
郑德倒是没想到萧敬回答这么干脆,皱了皱眉头不满的道,“既然如此,你为何不裁撤掉这部分人呢?”
萧敬闻言无奈的回答了一句,“圣上,奴婢是司礼监掌印太监,这事儿奴婢也管不了啊!”
郑德闻言一愣,随即明白过来了。萧敬这话的意思说的很清楚,他只是司礼监掌印太监而已。而二十四衙门互不统属,即使他这个内廷头号人物在某些事情上也说不上话。
现在想要解决这个问题,那就只有一个办法,设立一个统一的机构来管理这二十四衙门。郑德很快就想到了这一点,沉吟片刻便对他道,“这样,朕决定设立内务府,职掌二十四衙门,不知萧老的意见如何?”
萧敬闻言也被皇上这个想法吓了一跳,没想到皇上直接设置了一个内务府来职掌内务府,这也是实在太出乎他的意料之外了。难道皇上不怕内务府势大危险到自身的安危吗?
“陛下,这恐怕有些不妥当,若是内务府势大的话……”
虽然萧敬的话没有说完,郑德却也明白他的意思。若是内务府势大的确很危险,不过他早想到了解决的办法。
“这事就这样了,至于内务府总管大臣的人选吗……”郑德摸着下巴看了一眼旁边的王廷相,脸上露出一丝邪恶的笑意。看的后者有些发毛,皇上不会是看中我了吧?
“王廷相出任内务府总管大臣,萧老觉得如何?”
萧敬一愣,看了一眼旁边这位最近皇上跟前的红人,说了一句,“皇上,你只是准备让这位王大人进宫吗?”
郑德闻言不厚道地笑出声来。看了一旁一脸郁闷之色的王廷相,淡淡说了一句,“也无不可啊!”
萧敬只是这么一说,也知道这事不大可能。毕竟官员进宫当太监好像没有先例,至少本朝好像还没有出现这样的先例。
不过他还是忍不住说了一句,“圣上,内廷的事情还是应该由宫里头的人职掌啊。”
“有什么问题吗?”郑德看向他,脸上洋溢着的笑容依然没有退散。
“这……”萧敬看了王廷相一眼,后者一脸淡然的神情,似乎没有任何的不满。想着反正不想得罪业已经得罪了,心一横直接豁出去了,“关键时刻还是内廷里的人靠的住啊,陛下。”
“内廷里的人靠的住?”郑德不置可否的说了一句,“未必吧?汉唐宦官势大到甚至可以废立皇帝,你还觉得他们靠的住吗?”
听到皇帝说的这话,吓得这位经历过各种大风大浪的太监“噗通”一声跪了下去,“奴婢有罪,奴婢罪该万死。”
郑德一看他跪下,便知道是被自己的话给吓到了。微微皱了皱眉,赶紧伸手将他给扶了起来。
“起来吧,朕又没说你。”
“谢万岁爷。”萧敬这才在皇帝的搀扶下颤颤巍巍站了起来。
郑德看向他,“对于此事,你不会再反对了吧?”
皇帝这么一大顶帽子扔下来,我又还能反对什么呢?萧敬无奈的苦笑一声,“奴婢一切都听陛下的。”
“子衡,你愿意担任这个职务吗?”郑德闻言点了点头,又看向一旁的王廷相。
后者笑着说了一句,“陛下不会真的想要我进宫我吧?”
没想到王廷相竟然也会开玩笑,郑德一愣神之后,也根治笑了起来,“你现在不是在宫里头吗?”
“臣领旨。”王廷相倒也没有矫情,拱手答应了下来。
既然多了一个“御前秘书官”这个前所未有的官号,也不差再多一个“内务府总管大臣”这样的官号,反正虱子多了不怕咬。而且看皇上这个架势,显然一开始就看中了他,这个头衔是怎么都推不掉了,还不如大方的答应下来。
见王廷相答应下来,郑德又看向一旁的萧敬,“萧老,你愿意担任内务府副总管大臣吗?”
“奴婢老了,还请陛下能够放奴婢出宫,告老还乡。”萧敬看到王廷相上位已成既定事实,也不想在这宫里头终老了。谁知道这位会不会记恨刚才自己说的话。若是留在宫里头,到时候给自己小鞋穿。自己这把老骨头,可再也经不起折腾了。
郑德点了点头,这位愿意自己主动提出退休最好不过了。在自己设立的这个内务府衙门里头,这位也的确不适合待在这个位置上。不说这位年纪这么一大把了,凭其在宫里头这么多年积累下的关系网,恐怕将王廷相架空都不是不可能的事情。走了也的确能够省事不少,也方便王廷相整顿内廷。
不过也不能让这么这么走了,免得别人我薄情寡恩。郑德想了想,扫了两人一眼,“这事我准了,萧老就以现在的俸禄奉养终生。同时我也决定了,让宫里头年纪超过六十包括六十的人全部都退休,按退休前的俸禄奉养终生,两位觉得如何?”
萧敬还以为是自己的缘故,才让皇上做出如此决定。忍不住喜极而泣,“奴婢谢陛下垂怜,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若不是郑德搀扶着,恐怕又要跪下了。看到这位一大把年纪了还一把鼻涕一把泪哭的跟个小孩子似得,让他颇感无语了。
“王岳,快过来将萧老搀扶回去。”看到走进来的王岳,郑德仿佛遇到救星赶紧招呼他一声,将萧敬交给他了。
看到王岳将萧敬送回去后,郑德看向王廷相,不满的瞪了他一眼,“子衡你是故意看我出丑是吧,刚才也不过来扶一把。”
王廷相自然知道郑德并没有生气,笑着道,“陛下的事情,臣又怎么可以插手,岂不逾越了?”
郑德无奈的摇了摇头,一副“那你没办法”的神情。“对了,朕觉得二十四衙门太多了,你最好能够将这些衙门都给朕裁减合并掉一些。再裁撤掉那些游手好闲的冗员。还有宫里头的那些太妃,若是有我那几位王叔的母亲的话,我决定送到他们那里去,至于没生育的就让他们在宫里头养老吧。”
王廷相闻言还是迟疑地说了一句,“陛下,送宫里头那些太妃出宫,这样好像有些不符合祖制吧。”
“祖制?”郑德有些奇怪的看了他一眼,“子衡,你什么时候也变得和外面那般大臣们这么迂腐了?”
王廷相对此只是报以微笑,“陛下既然决定了就好,不过此事还需要和两宫太后说一声为好。”
郑德点了点头,这事的确得和自己的便宜老妈打一声招呼。毕竟按照男主内女主外的中国传统思想,张氏才是后宫之主。而这种有违祖制的事情,他怎么也得和两宫太后打一声招呼的,征得到这两位的同意才行。不过一想到和这两位打交道尤其是自己的便宜老妈,想起上回的事情顿时头都大了。
他只能甩了甩了脑袋,暂时不去想这个问题。
“对了,让你处理宫里头的事情你会不会忙不过来啊,要不要让刘瑾过来帮你啊?”郑德突然有了一个疑虑。
王廷相闻言苦笑着摇了摇头,你现在才知道我忙不过来啊,那你刚才将这个官帽子扔给我的时候怎么就没有想到呢?
不过他也不敢对皇帝发牢骚,沉吟着道,“陛下不如从内廷派两个人,辅助我处理宫里头的事情就行。”
“为何要从内廷派人,从宫外选派不是更好吗?”郑德对王廷相的提议感到疑惑。
王廷相也不知皇帝是真傻还是故意试探自己,若是内务府都是由外臣给把持了,皇上真的能够放心吗?所以即使他并不是很乐意,但辅助自己的人手也得从内廷选派,免得皇上起了疑心。
“陛下,臣毕竟外臣,不太熟悉宫里头的事儿,所以需要选派两个内臣来辅助也好行事。”
郑德也觉得他说的有道理,看到进来的王岳,“这样吧,就由王岳担任内务府副总管大臣一职辅助你,至于另一个名额就由女官来担任吧。”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