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32 第三十二章 工作餐
- 33 第三十三章 听君一席话
- 34 第三十四章 捷报与情报
- 35 第三十五章 两道圣旨
- 36 第三十六章 捷报频传
- 37 第三十七章 银部
- 38 第三十八章 排座次
- 39 第三十九章 第一次御前会议
- 40 第四十章 三权分立
- 41 第四十一章 孙交
- 42 第四十二章 大明银行
- 43 第四十三章 甲申十同年
- 44 第四十四章 没钱了
- 45 第四十五章 一直努力辞职的人
- 46 第四十六章 内务府总管大臣
- 47 第四十七章 想一块去了
- 48 第四十八章 哭穷
- 49 第四十九章 这个世界有……
- 50 第五十章 一个狗血的故事
- 51 第五十一章 和张氏议事
- 52 第五十二章 合并二十四衙门
- 53 第五十三章 态度转变
- 54 第五十四章 争论
- 55 第五十五章 首位内阁总理大臣之争
- 56 第五十六章 出趟门儿
- 57 第五十七章 拦马喊冤
- 58 第五十八章 御前侍卫官
- 59 第五十九章 五十万巨额债务
- 60 第六十章 培养亲信的第一步
- 61 第六十一章 一个又一个
- 62 第六十二章 惊醒
- 63 第六十三章 致仕(上)
- 64 第六十四章 致仕(下)
- 65 第六十五章 王璟
- 66 第六十六章 探病
- 67 第六十七章 军机处
- 68 第六十八章 议事(上)
- 69 第六十九章 议事(中)
- 70 第七十章 议事(下)
- 71 第七十一章 重回翰林院(上)
- 72 第七十二章 重回翰林院(下)
- 73 第七十三章 老师的教诲
- 74 第七十四章 大明国安局
- 75 第七十五章 弘治十八年的谋划
- 76 第七十六章 三面旗帜
- 77 第七十七章 六人聚(上)
- 78 第七十八章 六人聚(下)
- 79 第七十九章 屠勋(上)
- 80 第八十章 屠勋(下)
- 81 第八十一章 出事儿
- 82 第八十二章 心迹
- 83 第八十三章 入阁风波(上)
- 84 第八十四章 入阁风波 (下)
- 85 第八十五章 不拟州县不入台省 (上)
- 86 第八十六章 不拟州县不入台省 (下)
- 87 第八十七章 吏部尚书的心结(上)
- 88 第八十八章 吏部尚书的心结 (下)
- 89 第八十九章 官衔
- 90 第九十章 议员(上)
- 91 第九十一章 议员(下)
- 92 第九十二章 最后的叮嘱
- 93 第九十三章 失意的杨廷和
- 94 第九十四章 在他乡
- 95 第九十五章 议长
- 96 第九十六章 又是排座次
- 97 第九十七章 遣散宫人
- 98 第九十八章 遣散宫人(续)
- 99 第九十九章 八股文之争
- 100 第一百章 刘健与李东阳
- 101 第一百零一章 妥协
- 102 第一百零二章 储巏
- 103 第一百零三章 兵礼二部
- 104 第一百零四章 流放王鏊
- 105 第一百零五章 杨慎
- 106 第一百零六章 邂逅
- 107 第一百零七章 中华纪元
- 108 第一百零八章 至圣先师
- 109 第一百零九章 县学、府学、国学
- 110 第一百一十章 王廷相改革
- 111 第一百一十一章 刘健入宫
- 112 第一百一十二章 心魔
- 113 第一百一十三章 偶遇
- 114 第一百一十四章 压马路
- 115 第一百一十五章 儒家门徒中的异类
- 116 第一百一十六章 大明学校以及科考改革是诏
- 117 第一百一十七章 外放为官
- 118 第一百一十八章 裁撤詹事府
- 119 第一百二十章 品秩
- 120 第一百二十一章 两屠
- 121 第一百二十二章 分工
- 122 第一百二十三章 明朝两大思想巨头
- 123 第一百二十四章 军功爵制
- 124 第一百二十五章 天子、才子、佳人(上)
- 125 第一百二十六章 天子、才子、佳人(下)
- 126 第一百二十七章 二王(上)
- 127 第一百二十八章 二王(下)
隐藏
显示工具栏
第四十二章 大明银行
第四十二章 大明银行
“我才能做的事情?”孙交也被皇帝这么大的口气给吓了一大跳,“陛下言重了,我大明人才济济,臣能做的事情许多人也做到,莫要折煞微臣了。”
郑德轻轻笑了笑,也不以为意,“是这样的,朝廷在户部设立银部的事情估计你已经知晓了吧,这个职掌银部的差事朕中意你来做,你觉得如何?”
孙交闻言点了点头,皇上设立了银部负责掌管天下赋税以及朝廷各项支出的事情早已经传遍了朝野。不过他也只知道了一个大概,其中有许多详情却并未知晓,有些疑惑的询问了一句,“陛下,这收取天下赋税的事情不是由户部十三省清吏司管辖吗,又怎会归银部管辖?”
郑德笑着解释了一句,“朕已经和户部尚书韩文商量好了,十三省清吏司一并归入银部统一管理,负责天下赋税的收取以及支出,同时增设税务、度支、国库三司,其中税务司负责十三清吏司所有赋税的账簿登记与管理,度支司负责大明财政的管理与支出,国库司负责赋税的库存管理工作。你有什么问题吗?”
孙交闻言不由露出一丝苦笑,这银部将户部的职权全都囊括在内,那还要户部干嘛?不如直接改个名得了。
“陛下,如此一来又何须设立银部?”
“户部有户部的事情,银部有银部的事情,户部尚书主管户部除银部以外的事情,你只要好好职掌银部即可。”郑德说的像绕口令似得,还好孙交是听懂了。总之,自己现在管的是以前户部主管的事情,至于户部现在管什么,就不关他的事儿,尽管他是户部侍郎。
不过自己刚来户部没两天,就将户部尚书职掌的职权夺去了。虽然不知自己这位顶头上司现在在职掌什么,不过和掌管大明钱袋子这份权利相比,其他的都是小巫见大巫,可以预料的到自己以后的日子恐怕不好过了。
不过现在这事已经决定下来了,他现在就是想要推辞也没辙了。只好无奈的说了一句,“臣领旨,只是这银部的具体职掌些什么还需要陛下明言。”
见他答应下来,郑德也是心情大好,耐心的解释道,“以后我大明的赋税交上来之后不再是直接分配给诸部、寺仓库等,而是统一交由银部统一管理,由税务司登记入册。若是六部需要银两,必须要上报批准后再到银部领取。其中十万两白银必须得到户部尚书的批准,十万两白银以上五十万两白银以下必须得到内阁首辅的签字,五十万两白银以上则必须得到朕的审批,明白吗?”
将所有的赋税收入统一由银部登记入册,再由银部统一出纳,这的确可以做到将每一笔钱的来龙去脉了解的清清楚楚,也可以最大的减少漏洞防止有人以权谋私。孙交想到这对皇上这个想法也是暗赞不已,不过这个主意十有**不是陛下这个才十五岁又久坐宫中的少年能够想的出来的吧!
他顿时想到了一个人,传闻皇上身边的红人王廷相,或许也只有这样的大才能够想的出来吧!
不过孙交还是觉得有一个很大的问题,迟疑着向郑德询问道,“陛下,若是真的如此,那宫里头的支取呢?也应该纳入统一管理的范围吧。”
郑德知道孙交担忧什么,笑着道,“你放心,朕不会搞特殊化的。你只要每年开头给宫里一笔一年的开支,朕保证之后都不会开口向你要钱的。”
对于皇上的保证,孙交不置可否。虽然皇上金口玉言,可天下最会食言的就是皇帝了。不过至少目前看皇上的架势,是真的想要整顿一番朝廷混乱的财政系统,孙交自然会竭尽全力辅助他了,至于以后的事情以后再说吧。
郑德自然不知道自己这位新上任的财政大臣心里头的想法,即使有他也无法出言辩驳,毕竟人品这种东西如何去保证?
“还有每一年春,你都需要做一份财政报告呈递给朝廷。包括赋税种类以及收入是多少,财政支出又是多少,以及钱都花到哪里去了,你都要给朕以及朝廷诸位大臣们一个交代。”
听了郑德的话,孙交点了点头。皇上说的这些就是为了防止银部自身以权谋私,但他却并不会反感。若是皇上真正的将朝廷赋税收入悉数交给自己而不管不顾,那自己反而要担心了。
“还有以后就不要收实物税了,各部寺仓库里那些杂七杂八的东西都给我清吏掉吧。”郑德想到内十库面那些乱七八糟的东西,感觉头都是疼的。
“不收实物收什么?”孙交一愣。
郑德早已经想好了,“全部改为征银,这样也方便统计。”
改为征银?孙交闻言微微蹙眉,“陛下,这样虽然方便天下赋税的征收与统计,却不利于百姓缴纳啊。我大明百姓大部分都是自给自足,一年到头手上估计也没有闲钱,更何谈银两,还请三思。”
“哦!还有这种情况?”郑德只是照搬前世的货币税,觉得比较方便统计管理。哪里晓得来到了这个世界后,竟然还会有行不通的一天。不过实物税早往是要向货币税转变的,听了孙交一番言论后,郑德觉得自己回去后有必要研究一下明朝到底是如何征税的。
不过……
“朕已经决定了,今后在大明收税实行征银了,所以你回去之后好好考虑如何推行赋税征银的改革吧,尽快拿出一个方案来给朕。”郑德将这个头疼的任务直接扔给了孙交,在他看来,s级能力者肯定能够想出解决办法来的。
孙交闻言一脸无语,“皇上你也太无赖了吧。自己想要征收实物税,却叫我去想办法,这不是坑爹吗?”
不过皇命难违,孙交也只能老老实实的接受了。
“对了,朕还有一个事情交给你。”郑德又想到了一件事情,说道,“朕决定设立大明银行,由宝源局改设而成,由你担任首任行长,负责大明所有货币的发行。至于各省宝泉局改为分行,还有宝钞提举司也有你监管,负责今后所有货币的铸造。”
宝源局和宝泉局都是明朝负责铸造的铜钱的机构,不过刚好各个省都有,正好被郑德拿来改设成银行。
大明银行?听到这个名字,孙交就知道皇上又要折腾出一些事情来了,或许就是一时兴起想改个名字玩玩。无奈摇了摇头,“陛下,宝源局以及宝泉局名号已经沿用了上百年,陛下又何必去更改呢?”
言下之意就是,没事就不要瞎胡闹,好不好?
郑德闻言一脸无语的看着他,真的好想对他说一句“难道在你心目中我就是这么无聊的人吗?”,轻叹一口气,缓缓道,“太祖皇帝曾发行大明宝钞,为何最后堆积市肆,路过的人看都不看一眼?”
孙家闻言一愣,随即明白过来这或许就和陛下说的大明银行有关,沉吟片刻道,“回陛下的话,大明宝钞最后无法通行,乃是历朝发行过多导致,导致其面值与市价严重不符,民怨沸腾不得不停止发行。”
郑德点了点头,“大明宝钞说起来就是一张普通的纸而已,只不过朝廷赋予了其货币的职能。而大明宝钞最后会为何会变得更堆废纸差不多,就如同生产粮食一样的道理。遇到大丰收的年份,粮食太多吃不过来了,市场上的粮食自然而然的降价了,而且粮食越多粮价也会跌的越厉害。而朝廷毫无节制的发行宝钞就和粮食吃不过来一个道理,越积越多就越不值钱。那有没有办法解决这个问题呢?”
经过郑德这番通俗易懂的解释,孙交倒是很容易就明白了,“陛下,那这和大明银行又什么关系?”
“你倒是挺明白吗。”郑德笑着看向他,“知道高利贷吗?”
孙交有些不明白郑德问他这个是做什么,不过还是疑惑的回答道,“陛下的意思是大明银行也是放高利贷的?”
“不是放高利贷,不过性质差不多。或则说是低息存贷款。”
“低息存贷款?”孙交听着皇帝口中蹦出的一个新名字,实在有些理解不了。
还好郑德又解释了一句,“就是用较低的利息让百姓存钱和借钱。”
孙交点了点头,“不过这和大明宝钞的发行有什么关系?”
“简单来说,朕准备交由大明银行发行新的大明宝钞。”看着孙交担忧的神情,郑德摆了摆手,“和以前的大明宝钞随意滥发行不同的是,这次发行是有严格控制的。比如一个人在大明银行借钱,借出去的只能是大明宝钞。别人也可以用大明宝钞来银行兑换等值的银两,这样就可以形成一个良性循环,也可以让别人相信宝钞的支付能力,长此以往宝钞便可以逐渐在大明流通开来。”
孙交闻言宛如醍醐灌顶般瞬间明悟了,“陛下的意思是,只有在拥有了相等价值的银两才能发行相等价值的宝钞,以此保证大明宝钞的价值不会像以前那样,越发越多最后成为一堆无用的废纸。”
“聪明。”郑德笑着夸赞了一句,“所以大明银行应该开在最繁华的街市之中,好方便百姓存钱和借款。不过在此之前,孙爱卿还需要给朕先把新的宝钞给印刷出来。说实在的,以前的宝钞制造的工艺水平太差了,不仅耐用性很差也很容易被人造假。所以朕希望新的宝钞在防伪工艺以及耐用性上能够得到提升,这样也方便流通,方便百姓使用不是吗?”
“臣领旨。”孙交觉得皇上说的挺有道理的,起身拱手道。不过随即便反应过来了,自己什么时候答应要管大明银行这件事了,银部的事情都估计够自己忙活的了。
正后悔不迭想出言反悔,只听皇帝又说了一句,“还有新的宝钞印刷出来之后,先让朕过目一下。”
他还真的怕印刷出来的宝钞质量不过关,想要亲自把把关。
迎着皇帝一脸信任的目光,孙交只好迎着头皮答应下来,“臣明白了。”
郑德笑着看向他,“那这一切就拜托孙爱卿了。”
“臣遵旨。”
孙交此刻内心实在有些崩溃,很想扇自己一大嘴巴子。让你答应的这么快,活该啊!
郑德轻轻笑了笑,也不以为意,“是这样的,朝廷在户部设立银部的事情估计你已经知晓了吧,这个职掌银部的差事朕中意你来做,你觉得如何?”
孙交闻言点了点头,皇上设立了银部负责掌管天下赋税以及朝廷各项支出的事情早已经传遍了朝野。不过他也只知道了一个大概,其中有许多详情却并未知晓,有些疑惑的询问了一句,“陛下,这收取天下赋税的事情不是由户部十三省清吏司管辖吗,又怎会归银部管辖?”
郑德笑着解释了一句,“朕已经和户部尚书韩文商量好了,十三省清吏司一并归入银部统一管理,负责天下赋税的收取以及支出,同时增设税务、度支、国库三司,其中税务司负责十三清吏司所有赋税的账簿登记与管理,度支司负责大明财政的管理与支出,国库司负责赋税的库存管理工作。你有什么问题吗?”
孙交闻言不由露出一丝苦笑,这银部将户部的职权全都囊括在内,那还要户部干嘛?不如直接改个名得了。
“陛下,如此一来又何须设立银部?”
“户部有户部的事情,银部有银部的事情,户部尚书主管户部除银部以外的事情,你只要好好职掌银部即可。”郑德说的像绕口令似得,还好孙交是听懂了。总之,自己现在管的是以前户部主管的事情,至于户部现在管什么,就不关他的事儿,尽管他是户部侍郎。
不过自己刚来户部没两天,就将户部尚书职掌的职权夺去了。虽然不知自己这位顶头上司现在在职掌什么,不过和掌管大明钱袋子这份权利相比,其他的都是小巫见大巫,可以预料的到自己以后的日子恐怕不好过了。
不过现在这事已经决定下来了,他现在就是想要推辞也没辙了。只好无奈的说了一句,“臣领旨,只是这银部的具体职掌些什么还需要陛下明言。”
见他答应下来,郑德也是心情大好,耐心的解释道,“以后我大明的赋税交上来之后不再是直接分配给诸部、寺仓库等,而是统一交由银部统一管理,由税务司登记入册。若是六部需要银两,必须要上报批准后再到银部领取。其中十万两白银必须得到户部尚书的批准,十万两白银以上五十万两白银以下必须得到内阁首辅的签字,五十万两白银以上则必须得到朕的审批,明白吗?”
将所有的赋税收入统一由银部登记入册,再由银部统一出纳,这的确可以做到将每一笔钱的来龙去脉了解的清清楚楚,也可以最大的减少漏洞防止有人以权谋私。孙交想到这对皇上这个想法也是暗赞不已,不过这个主意十有**不是陛下这个才十五岁又久坐宫中的少年能够想的出来的吧!
他顿时想到了一个人,传闻皇上身边的红人王廷相,或许也只有这样的大才能够想的出来吧!
不过孙交还是觉得有一个很大的问题,迟疑着向郑德询问道,“陛下,若是真的如此,那宫里头的支取呢?也应该纳入统一管理的范围吧。”
郑德知道孙交担忧什么,笑着道,“你放心,朕不会搞特殊化的。你只要每年开头给宫里一笔一年的开支,朕保证之后都不会开口向你要钱的。”
对于皇上的保证,孙交不置可否。虽然皇上金口玉言,可天下最会食言的就是皇帝了。不过至少目前看皇上的架势,是真的想要整顿一番朝廷混乱的财政系统,孙交自然会竭尽全力辅助他了,至于以后的事情以后再说吧。
郑德自然不知道自己这位新上任的财政大臣心里头的想法,即使有他也无法出言辩驳,毕竟人品这种东西如何去保证?
“还有每一年春,你都需要做一份财政报告呈递给朝廷。包括赋税种类以及收入是多少,财政支出又是多少,以及钱都花到哪里去了,你都要给朕以及朝廷诸位大臣们一个交代。”
听了郑德的话,孙交点了点头。皇上说的这些就是为了防止银部自身以权谋私,但他却并不会反感。若是皇上真正的将朝廷赋税收入悉数交给自己而不管不顾,那自己反而要担心了。
“还有以后就不要收实物税了,各部寺仓库里那些杂七杂八的东西都给我清吏掉吧。”郑德想到内十库面那些乱七八糟的东西,感觉头都是疼的。
“不收实物收什么?”孙交一愣。
郑德早已经想好了,“全部改为征银,这样也方便统计。”
改为征银?孙交闻言微微蹙眉,“陛下,这样虽然方便天下赋税的征收与统计,却不利于百姓缴纳啊。我大明百姓大部分都是自给自足,一年到头手上估计也没有闲钱,更何谈银两,还请三思。”
“哦!还有这种情况?”郑德只是照搬前世的货币税,觉得比较方便统计管理。哪里晓得来到了这个世界后,竟然还会有行不通的一天。不过实物税早往是要向货币税转变的,听了孙交一番言论后,郑德觉得自己回去后有必要研究一下明朝到底是如何征税的。
不过……
“朕已经决定了,今后在大明收税实行征银了,所以你回去之后好好考虑如何推行赋税征银的改革吧,尽快拿出一个方案来给朕。”郑德将这个头疼的任务直接扔给了孙交,在他看来,s级能力者肯定能够想出解决办法来的。
孙交闻言一脸无语,“皇上你也太无赖了吧。自己想要征收实物税,却叫我去想办法,这不是坑爹吗?”
不过皇命难违,孙交也只能老老实实的接受了。
“对了,朕还有一个事情交给你。”郑德又想到了一件事情,说道,“朕决定设立大明银行,由宝源局改设而成,由你担任首任行长,负责大明所有货币的发行。至于各省宝泉局改为分行,还有宝钞提举司也有你监管,负责今后所有货币的铸造。”
宝源局和宝泉局都是明朝负责铸造的铜钱的机构,不过刚好各个省都有,正好被郑德拿来改设成银行。
大明银行?听到这个名字,孙交就知道皇上又要折腾出一些事情来了,或许就是一时兴起想改个名字玩玩。无奈摇了摇头,“陛下,宝源局以及宝泉局名号已经沿用了上百年,陛下又何必去更改呢?”
言下之意就是,没事就不要瞎胡闹,好不好?
郑德闻言一脸无语的看着他,真的好想对他说一句“难道在你心目中我就是这么无聊的人吗?”,轻叹一口气,缓缓道,“太祖皇帝曾发行大明宝钞,为何最后堆积市肆,路过的人看都不看一眼?”
孙家闻言一愣,随即明白过来这或许就和陛下说的大明银行有关,沉吟片刻道,“回陛下的话,大明宝钞最后无法通行,乃是历朝发行过多导致,导致其面值与市价严重不符,民怨沸腾不得不停止发行。”
郑德点了点头,“大明宝钞说起来就是一张普通的纸而已,只不过朝廷赋予了其货币的职能。而大明宝钞最后会为何会变得更堆废纸差不多,就如同生产粮食一样的道理。遇到大丰收的年份,粮食太多吃不过来了,市场上的粮食自然而然的降价了,而且粮食越多粮价也会跌的越厉害。而朝廷毫无节制的发行宝钞就和粮食吃不过来一个道理,越积越多就越不值钱。那有没有办法解决这个问题呢?”
经过郑德这番通俗易懂的解释,孙交倒是很容易就明白了,“陛下,那这和大明银行又什么关系?”
“你倒是挺明白吗。”郑德笑着看向他,“知道高利贷吗?”
孙交有些不明白郑德问他这个是做什么,不过还是疑惑的回答道,“陛下的意思是大明银行也是放高利贷的?”
“不是放高利贷,不过性质差不多。或则说是低息存贷款。”
“低息存贷款?”孙交听着皇帝口中蹦出的一个新名字,实在有些理解不了。
还好郑德又解释了一句,“就是用较低的利息让百姓存钱和借钱。”
孙交点了点头,“不过这和大明宝钞的发行有什么关系?”
“简单来说,朕准备交由大明银行发行新的大明宝钞。”看着孙交担忧的神情,郑德摆了摆手,“和以前的大明宝钞随意滥发行不同的是,这次发行是有严格控制的。比如一个人在大明银行借钱,借出去的只能是大明宝钞。别人也可以用大明宝钞来银行兑换等值的银两,这样就可以形成一个良性循环,也可以让别人相信宝钞的支付能力,长此以往宝钞便可以逐渐在大明流通开来。”
孙交闻言宛如醍醐灌顶般瞬间明悟了,“陛下的意思是,只有在拥有了相等价值的银两才能发行相等价值的宝钞,以此保证大明宝钞的价值不会像以前那样,越发越多最后成为一堆无用的废纸。”
“聪明。”郑德笑着夸赞了一句,“所以大明银行应该开在最繁华的街市之中,好方便百姓存钱和借款。不过在此之前,孙爱卿还需要给朕先把新的宝钞给印刷出来。说实在的,以前的宝钞制造的工艺水平太差了,不仅耐用性很差也很容易被人造假。所以朕希望新的宝钞在防伪工艺以及耐用性上能够得到提升,这样也方便流通,方便百姓使用不是吗?”
“臣领旨。”孙交觉得皇上说的挺有道理的,起身拱手道。不过随即便反应过来了,自己什么时候答应要管大明银行这件事了,银部的事情都估计够自己忙活的了。
正后悔不迭想出言反悔,只听皇帝又说了一句,“还有新的宝钞印刷出来之后,先让朕过目一下。”
他还真的怕印刷出来的宝钞质量不过关,想要亲自把把关。
迎着皇帝一脸信任的目光,孙交只好迎着头皮答应下来,“臣明白了。”
郑德笑着看向他,“那这一切就拜托孙爱卿了。”
“臣遵旨。”
孙交此刻内心实在有些崩溃,很想扇自己一大嘴巴子。让你答应的这么快,活该啊!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