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22 第二十二章 偶遇阁老
- 23 第二十三章 明前七子
- 24 第二十四章 京城四恶
- 25 第二十五章 皇亲那些事儿
- 26 第二十六章 争执
- 27 第二十七章 君臣相见
- 28 第二十八章 御前秘书官
- 29 第二十九章 烽烟四起
- 30 第三十章 大内侍卫局
- 31 第三十一章 出了一个啥样的皇帝啊
- 32 第三十二章 工作餐
- 33 第三十三章 听君一席话
- 34 第三十四章 捷报与情报
- 35 第三十五章 两道圣旨
- 36 第三十六章 捷报频传
- 37 第三十七章 银部
- 38 第三十八章 排座次
- 39 第三十九章 第一次御前会议
- 40 第四十章 三权分立
- 41 第四十一章 孙交
- 42 第四十二章 大明银行
- 43 第四十三章 甲申十同年
- 44 第四十四章 没钱了
- 45 第四十五章 一直努力辞职的人
- 46 第四十六章 内务府总管大臣
- 47 第四十七章 想一块去了
- 48 第四十八章 哭穷
- 49 第四十九章 这个世界有……
- 50 第五十章 一个狗血的故事
- 51 第五十一章 和张氏议事
- 52 第五十二章 合并二十四衙门
- 53 第五十三章 态度转变
- 54 第五十四章 争论
- 55 第五十五章 首位内阁总理大臣之争
- 56 第五十六章 出趟门儿
- 57 第五十七章 拦马喊冤
- 58 第五十八章 御前侍卫官
- 59 第五十九章 五十万巨额债务
- 60 第六十章 培养亲信的第一步
- 61 第六十一章 一个又一个
- 62 第六十二章 惊醒
- 63 第六十三章 致仕(上)
- 64 第六十四章 致仕(下)
- 65 第六十五章 王璟
- 66 第六十六章 探病
- 67 第六十七章 军机处
- 68 第六十八章 议事(上)
- 69 第六十九章 议事(中)
- 70 第七十章 议事(下)
- 71 第七十一章 重回翰林院(上)
- 72 第七十二章 重回翰林院(下)
- 73 第七十三章 老师的教诲
- 74 第七十四章 大明国安局
- 75 第七十五章 弘治十八年的谋划
- 76 第七十六章 三面旗帜
- 77 第七十七章 六人聚(上)
- 78 第七十八章 六人聚(下)
- 79 第七十九章 屠勋(上)
- 80 第八十章 屠勋(下)
- 81 第八十一章 出事儿
- 82 第八十二章 心迹
- 83 第八十三章 入阁风波(上)
- 84 第八十四章 入阁风波 (下)
- 85 第八十五章 不拟州县不入台省 (上)
- 86 第八十六章 不拟州县不入台省 (下)
- 87 第八十七章 吏部尚书的心结(上)
- 88 第八十八章 吏部尚书的心结 (下)
- 89 第八十九章 官衔
- 90 第九十章 议员(上)
- 91 第九十一章 议员(下)
- 92 第九十二章 最后的叮嘱
- 93 第九十三章 失意的杨廷和
- 94 第九十四章 在他乡
- 95 第九十五章 议长
- 96 第九十六章 又是排座次
- 97 第九十七章 遣散宫人
- 98 第九十八章 遣散宫人(续)
- 99 第九十九章 八股文之争
- 100 第一百章 刘健与李东阳
- 101 第一百零一章 妥协
- 102 第一百零二章 储巏
- 103 第一百零三章 兵礼二部
- 104 第一百零四章 流放王鏊
- 105 第一百零五章 杨慎
- 106 第一百零六章 邂逅
- 107 第一百零七章 中华纪元
- 108 第一百零八章 至圣先师
- 109 第一百零九章 县学、府学、国学
- 110 第一百一十章 王廷相改革
- 111 第一百一十一章 刘健入宫
- 112 第一百一十二章 心魔
- 113 第一百一十三章 偶遇
- 114 第一百一十四章 压马路
- 115 第一百一十五章 儒家门徒中的异类
- 116 第一百一十六章 大明学校以及科考改革是诏
- 117 第一百一十七章 外放为官
- 118 第一百一十八章 裁撤詹事府
- 119 第一百二十章 品秩
- 120 第一百二十一章 两屠
- 121 第一百二十二章 分工
- 122 第一百二十三章 明朝两大思想巨头
- 123 第一百二十四章 军功爵制
- 124 第一百二十五章 天子、才子、佳人(上)
- 125 第一百二十六章 天子、才子、佳人(下)
- 126 第一百二十七章 二王(上)
- 127 第一百二十八章 二王(下)
隐藏
显示工具栏
第三十二章 工作餐
第三十二章 工作餐
“万岁爷,该用膳了。”
正午时分,王岳准时将郑德的午膳送了过来。
郑德闻言感觉确实有些饿,抬起头正准备用膳。却是看了到了一旁地王廷相还在代他处理奏疏,午饭肯定也没有什么着落。便说了一句,“子衡,和朕一起用膳吧。”
王廷相闻言一愣,还没等他反应过来,只听见皇帝又说了一句,“给子衡也添一副碗筷来。”
“臣谢陛下赐宴。”王岳赶紧起身谢恩,不过随即就傻眼了。接过王岳递过来的碗筷,发现自己的书案上空空如也,什么都没有。皇帝的御案上倒是有两荤两素一汤,虽然有些惊讶皇帝的简朴,不过自己吃什么呢?总不能和皇帝共用一桌膳食吧?
不过还真被他猜中了,只见郑德对他招呼一声,“子衡,还愣着干嘛?过来夹菜啊,总不能只是白饭啊。”
王廷相其实真的很想说一句“臣就爱吃白饭”,可惜这样的违心的话他实在说不出口啊。只能苦着脸愣在原地,半天不敢动弹。
“是不是因为顾忌朕的身份,不敢和朕一起吃饭啊?”看着王廷相婆婆妈妈的郑德也知道他犹豫的原因,无奈地摇了摇头,轻叹一声,“实话实说,当皇帝就是这点不好,所有人都畏惧你的身份。连个知心朋友都交不到,难怪都自称为‘寡人’。现在若是连你都这样,朕可就真的没有朋友可言了。”
“天子一怒,伏尸百万,流血漂橹,这样的人又有谁敢和他做的朋友?”王廷相暗自腹诽了一句,不过看着郑德寂寥略显抑郁的神情,不知怎的却又颇为同情,安慰了一句,“陛下此言差异,天下百姓皆是皆是陛下的臣民,又怎会是孤家寡人?”
说完,也不再顾忌那么多,只接上前在郑德面前夹了一口菜。虽然吃在嘴里味同嚼蜡,不知是何种味道。
同时也让郑德一愣,随即开心的笑了起来,“好!这才是朕的好臣子,可惜现在没有酒,否则朕定要和你喝上一杯。”
“陛下谬赞了。”王廷相本身就有那种文人豪放不羁的性格,只是因为在皇帝面前不敢有所表现而已。不过刚才那一番试探之后,却是有点明白皇帝的心性了。
“来,吃吃吃。”郑德站起来招呼一声,“朕其实应该在膳房招待你的,可惜朕一个人习惯了在书房吃饭,也只能委屈子衡了。不过朕已经决定,今晚会在宫后苑设宴,招待子衡,不醉不归。”
“臣谢陛下赐宴。”王廷相也不拒绝,皇帝赐宴乃是臣子的荣幸,若是拒绝岂不扫了皇帝的面子以及雅兴?这样的蠢事,他自然不会干。
这一顿工作餐可谓是郑德来到这个世界之后吃的最为开心的一顿,也是王廷相吃的最没有味道的一顿,到最后连有没有吃饱都丝毫没有感觉。
“子衡,朕困了,准备午睡一会儿。这里就就交给你了,若是你也困了,让侯在外头的小太监给你找间屋子休息。”无论前世还是今生,郑德都由午睡的习惯,这也算是他前世的习惯延续吧。
看到皇帝离去的背影,王廷相无奈的摇了摇头。他算是看出来了,你越是对这位大明至尊客气,也越容易遭到他的反感;反而爽快直接一些,更容易得到他的好感。当然这也得分场合,若是真的肆无忌惮毫无顾忌,估计你也快死到临头了,毕竟无论如何都无法掩盖他皇帝的身份。
虽然郑德让他困了可以找个地方休息一下,不过王廷相肯定不会这样做,即使知道皇帝是发自内心的,毕竟还有一大堆奏疏需要他处理。想到这,他无奈的苦笑一声,“难怪之前皇帝都将这些事情都交给太监们来做,即使遭到言官们的劝谏也丝毫没有改变,这的确挺累人的。”
当然对他而言只是有些累人而已,并不是不可能完成的事儿。不像郑德来到这个世界,简直和半个文盲差不多。
当申时都快过去的时候,王廷相已经将所有的奏疏都处理好了。可惜皇上的影子自从说去午睡之后,到现在都没有看见,也不知是还在睡觉还是跑去哪里遛弯了。虽然屋里有一大堆书籍,可惜他也不敢去翻阅。坐了一会儿的王廷相见皇帝还没有出现,闲的实在无聊便想到外面去透透风。
没想到刚刚跨出大门的王廷相和一位身穿大红蟒袍的官员撞上了,正是谨身殿大学士李东阳。后者看到从懋勤殿内走出来的这位从七品官员,顿时认出来是兵部给事中王廷相。略微有些疑惑这位怎么会出现在这里,“廷相,你怎么会在这里?”
“见过阁老,下官是奉命在懋勤殿行走,帮助陛下处理奏疏的。”王廷相没想到在这里会遇见李东阳,拱手一礼。却是将自己在这里的原因说了出来,毕竟这事迟早会传遍整个朝廷的。与其遮遮掩掩,还不如直接说了出来。
“帮皇上处理奏疏?”李东阳闻言一脸吃惊的望着他,这个消息简直比让刘瑾批红还要来的让人更加震撼,皇上怎么会突然找一位名不经传的外臣来帮助处理奏疏呢?
不过想到皇上闹出的这些事情,一会儿裁撤所有镇守太监博得朝野上下一片赞誉之声,接着传出皇上想要取消科举以及军户妄动祖宗之法,又惹得朝野又是骂声一片。真是一幕接着一幕,**迭起。折腾的整个朝廷都鸡犬不宁,接着又是长宁伯之事,到现在还没有了结。惹得刘健这个内阁首辅整天在文渊阁值房内唉声叹气,瞬间老了不少。
“或许对于这个才登基一个多月就折腾出许多事情的皇上来说,没有什么事情是不可能的吧?”李东阳无奈摇了摇头,又看向一旁的王廷相。前些日子他虽然向皇帝推荐了他们七个,不过除了康海、李梦阳之外,其他人只不过是顺带而已。没想到眼前这位顺带的反而现在在帮着皇上做事,也实在太过离奇了吧。也不知他和皇上是怎么认识的,不可能是那天只见了一面就熟识了吧,其中定然发生了他所不知道的事情。
“陛下为何让你来懋勤殿当值?”李东阳好奇地询问了一句。
王廷相歉意道,“恕下官无礼,这事没有得到陛下的允许下官也不能说。”
对于皇帝的想法结合最近朝廷发生的事情也是猜到了一点,若是说出来万一坏了皇帝的计划,恐怕自己是要吃不了兜着走了。
“无妨。”李东阳摆了摆手,他也不是那么强势的人,自然也不会借着权势威逼王廷相。再说了眼前这位既然被皇上看中了,没事他也不愿意去招惹,免得惹下什么麻烦,尽管这种可能微乎其微。
“李卿,你怎么来了?”正在这时候,皇帝的声音传了过来。
两人赶紧回头望去,对走上前来的郑德拱手施礼,“臣李东阳(王廷相)见过陛下。”
郑德笑着看向两人,“你们怎么凑一块去了?”
两人对视一眼,李东阳解释道,“臣有事想要觐见陛下,刚好遇到兵部给事中王廷相。”
“兵部给事中?”郑德眉头挑了挑,笑着说了一句,“李卿你out了,现在子衡是朕的御前秘书官。”
“out?御前秘书官?”听见李东阳说了一个英文单词,郑德却是吓出来一身冷汗,又觉得有些好笑。还好李东阳没有纠结这个,反而是一脸疑惑的看向郑德,“陛下,这御前秘书官是什么职官?”
迎着他疑惑的目光,郑德笑着道,“这是朕特意为子衡设的,也好帮助朕处理奏疏,免得你们每天都说朕宠信宦官。”
为一个人特意设置了一个官职,这实在出乎李东阳的意料之外了。他忍不住特意看了王廷相一眼,实在看不出这位有什么不同之处。
“陛下,这好像有些不妥吧?”
李东阳苦笑一声,现在整个朝廷都已经被皇上整的鸡犬不宁,要是再闹出这一出,恐怕也不知何事才能消停。心里忍不住暗道一声,“哎,原本想过段时间再向陛下请辞告老还乡,不过现在看来,这事怎么的也得提前了。”
郑德可不知道自己看中的这位阁老已经萌生退意,准备要辞职不干了。反而是很不满的瞪了李东阳一眼,“让刘瑾帮助朕处理奏疏你们闹着说不允许,让子衡帮朕你们现在又说不妥。那你们还想怎么样,非要让朕亲自处理奏疏累死了你们才甘心?”
“臣不敢。”李东阳赶紧拱手道。
“这事朕心意已决,谁来劝都没用。”郑德淡淡说了一句。
看着皇上眼睛里透漏出的那股坚定之色,是此前从有过的。李东阳便知道此事已经没有回旋的余地了,不过还是提了一个意见,“陛下不如授予王廷相翰林院正六品侍讲,如此一来即使他在懋勤殿行走,朝臣们也都不好再说些什么。“
翰林院在明朝成为养才储望之所,地位清贵。负责修书撰史,起草诏书,为皇室成员侍读,担任科举考官等,是成为阁老重臣以至地方官员的踏脚石。李东阳让王廷相重新入翰林院也是希望他能够名正言顺的出入懋勤殿,又不至于又招到朝臣言官们的非议,免得朝野又掀起一场不必要的风波。
郑德倒是没想到这位刚才还反对自己的李阁老,态度竟然会一百八十度大转变,给自己出起了主意,实在太出人意料。忍不住露出一抹淡淡的笑意,心里暗道,“自己看中的人果然不错。”
不过若是他知道这位李阁老已经准备辞职不干了,也不知道郑德还能够笑的出来了吗?
“既然如此,那就依李阁老所言,朕就授予子衡你翰林院侍讲兼御前秘书官一职,钦此。”
“臣谢主隆恩。”王廷相拱手道。对一旁的李东阳也是颇为感激。毕竟自己这个御前秘书官只有官号,没有任何品级,怎么感觉都有些名不正言不顺。现在重回翰林院这个清贵之所,担任正六品翰林院侍讲一职,也是让他的仕途拨云见日了。
郑德满意地点了点头,又看向李东阳,“不知阁老前来所谓何事?”
正午时分,王岳准时将郑德的午膳送了过来。
郑德闻言感觉确实有些饿,抬起头正准备用膳。却是看了到了一旁地王廷相还在代他处理奏疏,午饭肯定也没有什么着落。便说了一句,“子衡,和朕一起用膳吧。”
王廷相闻言一愣,还没等他反应过来,只听见皇帝又说了一句,“给子衡也添一副碗筷来。”
“臣谢陛下赐宴。”王岳赶紧起身谢恩,不过随即就傻眼了。接过王岳递过来的碗筷,发现自己的书案上空空如也,什么都没有。皇帝的御案上倒是有两荤两素一汤,虽然有些惊讶皇帝的简朴,不过自己吃什么呢?总不能和皇帝共用一桌膳食吧?
不过还真被他猜中了,只见郑德对他招呼一声,“子衡,还愣着干嘛?过来夹菜啊,总不能只是白饭啊。”
王廷相其实真的很想说一句“臣就爱吃白饭”,可惜这样的违心的话他实在说不出口啊。只能苦着脸愣在原地,半天不敢动弹。
“是不是因为顾忌朕的身份,不敢和朕一起吃饭啊?”看着王廷相婆婆妈妈的郑德也知道他犹豫的原因,无奈地摇了摇头,轻叹一声,“实话实说,当皇帝就是这点不好,所有人都畏惧你的身份。连个知心朋友都交不到,难怪都自称为‘寡人’。现在若是连你都这样,朕可就真的没有朋友可言了。”
“天子一怒,伏尸百万,流血漂橹,这样的人又有谁敢和他做的朋友?”王廷相暗自腹诽了一句,不过看着郑德寂寥略显抑郁的神情,不知怎的却又颇为同情,安慰了一句,“陛下此言差异,天下百姓皆是皆是陛下的臣民,又怎会是孤家寡人?”
说完,也不再顾忌那么多,只接上前在郑德面前夹了一口菜。虽然吃在嘴里味同嚼蜡,不知是何种味道。
同时也让郑德一愣,随即开心的笑了起来,“好!这才是朕的好臣子,可惜现在没有酒,否则朕定要和你喝上一杯。”
“陛下谬赞了。”王廷相本身就有那种文人豪放不羁的性格,只是因为在皇帝面前不敢有所表现而已。不过刚才那一番试探之后,却是有点明白皇帝的心性了。
“来,吃吃吃。”郑德站起来招呼一声,“朕其实应该在膳房招待你的,可惜朕一个人习惯了在书房吃饭,也只能委屈子衡了。不过朕已经决定,今晚会在宫后苑设宴,招待子衡,不醉不归。”
“臣谢陛下赐宴。”王廷相也不拒绝,皇帝赐宴乃是臣子的荣幸,若是拒绝岂不扫了皇帝的面子以及雅兴?这样的蠢事,他自然不会干。
这一顿工作餐可谓是郑德来到这个世界之后吃的最为开心的一顿,也是王廷相吃的最没有味道的一顿,到最后连有没有吃饱都丝毫没有感觉。
“子衡,朕困了,准备午睡一会儿。这里就就交给你了,若是你也困了,让侯在外头的小太监给你找间屋子休息。”无论前世还是今生,郑德都由午睡的习惯,这也算是他前世的习惯延续吧。
看到皇帝离去的背影,王廷相无奈的摇了摇头。他算是看出来了,你越是对这位大明至尊客气,也越容易遭到他的反感;反而爽快直接一些,更容易得到他的好感。当然这也得分场合,若是真的肆无忌惮毫无顾忌,估计你也快死到临头了,毕竟无论如何都无法掩盖他皇帝的身份。
虽然郑德让他困了可以找个地方休息一下,不过王廷相肯定不会这样做,即使知道皇帝是发自内心的,毕竟还有一大堆奏疏需要他处理。想到这,他无奈的苦笑一声,“难怪之前皇帝都将这些事情都交给太监们来做,即使遭到言官们的劝谏也丝毫没有改变,这的确挺累人的。”
当然对他而言只是有些累人而已,并不是不可能完成的事儿。不像郑德来到这个世界,简直和半个文盲差不多。
当申时都快过去的时候,王廷相已经将所有的奏疏都处理好了。可惜皇上的影子自从说去午睡之后,到现在都没有看见,也不知是还在睡觉还是跑去哪里遛弯了。虽然屋里有一大堆书籍,可惜他也不敢去翻阅。坐了一会儿的王廷相见皇帝还没有出现,闲的实在无聊便想到外面去透透风。
没想到刚刚跨出大门的王廷相和一位身穿大红蟒袍的官员撞上了,正是谨身殿大学士李东阳。后者看到从懋勤殿内走出来的这位从七品官员,顿时认出来是兵部给事中王廷相。略微有些疑惑这位怎么会出现在这里,“廷相,你怎么会在这里?”
“见过阁老,下官是奉命在懋勤殿行走,帮助陛下处理奏疏的。”王廷相没想到在这里会遇见李东阳,拱手一礼。却是将自己在这里的原因说了出来,毕竟这事迟早会传遍整个朝廷的。与其遮遮掩掩,还不如直接说了出来。
“帮皇上处理奏疏?”李东阳闻言一脸吃惊的望着他,这个消息简直比让刘瑾批红还要来的让人更加震撼,皇上怎么会突然找一位名不经传的外臣来帮助处理奏疏呢?
不过想到皇上闹出的这些事情,一会儿裁撤所有镇守太监博得朝野上下一片赞誉之声,接着传出皇上想要取消科举以及军户妄动祖宗之法,又惹得朝野又是骂声一片。真是一幕接着一幕,**迭起。折腾的整个朝廷都鸡犬不宁,接着又是长宁伯之事,到现在还没有了结。惹得刘健这个内阁首辅整天在文渊阁值房内唉声叹气,瞬间老了不少。
“或许对于这个才登基一个多月就折腾出许多事情的皇上来说,没有什么事情是不可能的吧?”李东阳无奈摇了摇头,又看向一旁的王廷相。前些日子他虽然向皇帝推荐了他们七个,不过除了康海、李梦阳之外,其他人只不过是顺带而已。没想到眼前这位顺带的反而现在在帮着皇上做事,也实在太过离奇了吧。也不知他和皇上是怎么认识的,不可能是那天只见了一面就熟识了吧,其中定然发生了他所不知道的事情。
“陛下为何让你来懋勤殿当值?”李东阳好奇地询问了一句。
王廷相歉意道,“恕下官无礼,这事没有得到陛下的允许下官也不能说。”
对于皇帝的想法结合最近朝廷发生的事情也是猜到了一点,若是说出来万一坏了皇帝的计划,恐怕自己是要吃不了兜着走了。
“无妨。”李东阳摆了摆手,他也不是那么强势的人,自然也不会借着权势威逼王廷相。再说了眼前这位既然被皇上看中了,没事他也不愿意去招惹,免得惹下什么麻烦,尽管这种可能微乎其微。
“李卿,你怎么来了?”正在这时候,皇帝的声音传了过来。
两人赶紧回头望去,对走上前来的郑德拱手施礼,“臣李东阳(王廷相)见过陛下。”
郑德笑着看向两人,“你们怎么凑一块去了?”
两人对视一眼,李东阳解释道,“臣有事想要觐见陛下,刚好遇到兵部给事中王廷相。”
“兵部给事中?”郑德眉头挑了挑,笑着说了一句,“李卿你out了,现在子衡是朕的御前秘书官。”
“out?御前秘书官?”听见李东阳说了一个英文单词,郑德却是吓出来一身冷汗,又觉得有些好笑。还好李东阳没有纠结这个,反而是一脸疑惑的看向郑德,“陛下,这御前秘书官是什么职官?”
迎着他疑惑的目光,郑德笑着道,“这是朕特意为子衡设的,也好帮助朕处理奏疏,免得你们每天都说朕宠信宦官。”
为一个人特意设置了一个官职,这实在出乎李东阳的意料之外了。他忍不住特意看了王廷相一眼,实在看不出这位有什么不同之处。
“陛下,这好像有些不妥吧?”
李东阳苦笑一声,现在整个朝廷都已经被皇上整的鸡犬不宁,要是再闹出这一出,恐怕也不知何事才能消停。心里忍不住暗道一声,“哎,原本想过段时间再向陛下请辞告老还乡,不过现在看来,这事怎么的也得提前了。”
郑德可不知道自己看中的这位阁老已经萌生退意,准备要辞职不干了。反而是很不满的瞪了李东阳一眼,“让刘瑾帮助朕处理奏疏你们闹着说不允许,让子衡帮朕你们现在又说不妥。那你们还想怎么样,非要让朕亲自处理奏疏累死了你们才甘心?”
“臣不敢。”李东阳赶紧拱手道。
“这事朕心意已决,谁来劝都没用。”郑德淡淡说了一句。
看着皇上眼睛里透漏出的那股坚定之色,是此前从有过的。李东阳便知道此事已经没有回旋的余地了,不过还是提了一个意见,“陛下不如授予王廷相翰林院正六品侍讲,如此一来即使他在懋勤殿行走,朝臣们也都不好再说些什么。“
翰林院在明朝成为养才储望之所,地位清贵。负责修书撰史,起草诏书,为皇室成员侍读,担任科举考官等,是成为阁老重臣以至地方官员的踏脚石。李东阳让王廷相重新入翰林院也是希望他能够名正言顺的出入懋勤殿,又不至于又招到朝臣言官们的非议,免得朝野又掀起一场不必要的风波。
郑德倒是没想到这位刚才还反对自己的李阁老,态度竟然会一百八十度大转变,给自己出起了主意,实在太出人意料。忍不住露出一抹淡淡的笑意,心里暗道,“自己看中的人果然不错。”
不过若是他知道这位李阁老已经准备辞职不干了,也不知道郑德还能够笑的出来了吗?
“既然如此,那就依李阁老所言,朕就授予子衡你翰林院侍讲兼御前秘书官一职,钦此。”
“臣谢主隆恩。”王廷相拱手道。对一旁的李东阳也是颇为感激。毕竟自己这个御前秘书官只有官号,没有任何品级,怎么感觉都有些名不正言不顺。现在重回翰林院这个清贵之所,担任正六品翰林院侍讲一职,也是让他的仕途拨云见日了。
郑德满意地点了点头,又看向李东阳,“不知阁老前来所谓何事?”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