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14 第十四章 退休计划
- 15 第十五章 内库十府
- 16 第十六章 句读
- 17 第十七章 大明军情局
- 18 第十八章 琼林宴
- 19 第十九章 看脸的时代
- 20 第二十章 关于科举的讨论
- 21 第二十一章 平民教育家
- 22 第二十二章 偶遇阁老
- 23 第二十三章 明前七子
- 24 第二十四章 京城四恶
- 25 第二十五章 皇亲那些事儿
- 26 第二十六章 争执
- 27 第二十七章 君臣相见
- 28 第二十八章 御前秘书官
- 29 第二十九章 烽烟四起
- 30 第三十章 大内侍卫局
- 31 第三十一章 出了一个啥样的皇帝啊
- 32 第三十二章 工作餐
- 33 第三十三章 听君一席话
- 34 第三十四章 捷报与情报
- 35 第三十五章 两道圣旨
- 36 第三十六章 捷报频传
- 37 第三十七章 银部
- 38 第三十八章 排座次
- 39 第三十九章 第一次御前会议
- 40 第四十章 三权分立
- 41 第四十一章 孙交
- 42 第四十二章 大明银行
- 43 第四十三章 甲申十同年
- 44 第四十四章 没钱了
- 45 第四十五章 一直努力辞职的人
- 46 第四十六章 内务府总管大臣
- 47 第四十七章 想一块去了
- 48 第四十八章 哭穷
- 49 第四十九章 这个世界有……
- 50 第五十章 一个狗血的故事
- 51 第五十一章 和张氏议事
- 52 第五十二章 合并二十四衙门
- 53 第五十三章 态度转变
- 54 第五十四章 争论
- 55 第五十五章 首位内阁总理大臣之争
- 56 第五十六章 出趟门儿
- 57 第五十七章 拦马喊冤
- 58 第五十八章 御前侍卫官
- 59 第五十九章 五十万巨额债务
- 60 第六十章 培养亲信的第一步
- 61 第六十一章 一个又一个
- 62 第六十二章 惊醒
- 63 第六十三章 致仕(上)
- 64 第六十四章 致仕(下)
- 65 第六十五章 王璟
- 66 第六十六章 探病
- 67 第六十七章 军机处
- 68 第六十八章 议事(上)
- 69 第六十九章 议事(中)
- 70 第七十章 议事(下)
- 71 第七十一章 重回翰林院(上)
- 72 第七十二章 重回翰林院(下)
- 73 第七十三章 老师的教诲
- 74 第七十四章 大明国安局
- 75 第七十五章 弘治十八年的谋划
- 76 第七十六章 三面旗帜
- 77 第七十七章 六人聚(上)
- 78 第七十八章 六人聚(下)
- 79 第七十九章 屠勋(上)
- 80 第八十章 屠勋(下)
- 81 第八十一章 出事儿
- 82 第八十二章 心迹
- 83 第八十三章 入阁风波(上)
- 84 第八十四章 入阁风波 (下)
- 85 第八十五章 不拟州县不入台省 (上)
- 86 第八十六章 不拟州县不入台省 (下)
- 87 第八十七章 吏部尚书的心结(上)
- 88 第八十八章 吏部尚书的心结 (下)
- 89 第八十九章 官衔
- 90 第九十章 议员(上)
- 91 第九十一章 议员(下)
- 92 第九十二章 最后的叮嘱
- 93 第九十三章 失意的杨廷和
- 94 第九十四章 在他乡
- 95 第九十五章 议长
- 96 第九十六章 又是排座次
- 97 第九十七章 遣散宫人
- 98 第九十八章 遣散宫人(续)
- 99 第九十九章 八股文之争
- 100 第一百章 刘健与李东阳
- 101 第一百零一章 妥协
- 102 第一百零二章 储巏
- 103 第一百零三章 兵礼二部
- 104 第一百零四章 流放王鏊
- 105 第一百零五章 杨慎
- 106 第一百零六章 邂逅
- 107 第一百零七章 中华纪元
- 108 第一百零八章 至圣先师
- 109 第一百零九章 县学、府学、国学
- 110 第一百一十章 王廷相改革
- 111 第一百一十一章 刘健入宫
- 112 第一百一十二章 心魔
- 113 第一百一十三章 偶遇
- 114 第一百一十四章 压马路
- 115 第一百一十五章 儒家门徒中的异类
- 116 第一百一十六章 大明学校以及科考改革是诏
- 117 第一百一十七章 外放为官
- 118 第一百一十八章 裁撤詹事府
- 119 第一百二十章 品秩
- 120 第一百二十一章 两屠
- 121 第一百二十二章 分工
- 122 第一百二十三章 明朝两大思想巨头
- 123 第一百二十四章 军功爵制
- 124 第一百二十五章 天子、才子、佳人(上)
- 125 第一百二十六章 天子、才子、佳人(下)
- 126 第一百二十七章 二王(上)
- 127 第一百二十八章 二王(下)
隐藏
显示工具栏
第二十四章 京城四恶
第二十四章 京城四恶
回去的路上,郑德突然发现一家店铺前里三层外三层围了好多了。
难道有什么事情发生?他瞬间脑补了以前小说里经常出现的场景,一名楚楚可怜的美丽女子被一群纨绔欺负。就在这时候,主角像超人一样瞬间出现,将貌美女子从那群纨绔的魔爪下解救出来,然后一段美丽的爱情故事发生了。
想到这,郑德瞬间来了兴趣,朝人群挤了进去。让刘瑾牟斌二人有些措手不及,赶紧追了上去。在侍卫的保护下,郑德终于挤了进去。可惜脑补的画面终究是脑补,没有什么美女,也没有什么纨绔。就是一群下人装扮的家仆在一家店铺里们打架,连着这家店铺也跟着遭殃。
“哎,兄台,这是怎么回事?”郑德向旁边一位看热闹的一位士子询问道。
这名士子淡淡说了一句,“还不是神仙打架,凡人遭殃呗。”
“这些是权贵家的人?”郑德瞬间明白过来,难怪到现在也不见官府的人出现,恐怕他们现在躲还来不及呢。
“这双方是哪家的人?”他颇为好奇的问了一句。
这名士子奇怪的看了他一眼,“知道这么多干嘛?对你又没有什么好处?”
郑德淡淡说了一句,“好奇呗.”
“打架的乃是长宁伯和寿宁候家的家奴。”这位士子说了一句。
寿宁候张鹤龄,这不是自己的那个便宜舅舅吗?说起来,郑德与自己的这两位便宜舅舅还是见过几次,想不认识都难。两人俱都三十出头,看起来颇有些书卷气息,没想到却是纨绔一个。不过还有这个长宁伯是谁?
郑德只好向旁边这位士子求教,“这位长宁伯是什么人?”
“你连这都不知道?”那位士子像看怪物一样看向他,“你肯定不是京城人士吧?长宁候乃是前些年过世的周太后仲弟周彧,与寿宁侯张鹤龄、建昌侯张延龄还有定国公世子徐延德号称京城四恶。皆是皇亲国戚,功臣之后。横行京师无人敢惹,真可谓恶贯满盈。京师之人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也只有外地人不知道此事。”
京城四恶?有点意思,郑德轻笑了一声,这架似乎也没什么好看的了。他挤出了人群,对牟斌吩咐了一句,“派人将他们都扭送至顺天府吧,不要说是我吩咐的。”
牟斌点了点了头,对手下之人吩咐了一声。
“大明军事情报局办事,都给我让开。”突然一声大喊从人群外传来,众人闻言纷纷侧目,大明军事情报局?这是什么衙门,以前只听过锦衣卫和东厂办事,还真没听过这什么大明军事情报局办事的?
郑德闻言轻抚额头,自己让军情局抓人显然是个错误。
所有人都好奇的让开了一条道路,只见十个身穿普通衣裳的人走了进来,实在分不清到底是什么人。
“你知道我们是谁家的人吗?寿宁侯乃是当今国舅爷,又岂是你们惹的起得吗?”寿宁侯众家仆中为首之人站了出来,气焰时分嚣张的指着来人,“我们只听过锦衣卫东辑事厂,至于你们这什么局,听都没听过。快说你们到底是什么人,为何要冒充官府中人?”
军情局为首之人将手中的腰牌拿了出来,给几人看了看,“跟我么走一趟吧。”
“锦衣卫?”众人看到腰牌上的大字,惊呼出声,全都倒吸一口凉气,寿宁侯家为首之人更是吓出一声冷汗。
却是原来军情局的腰牌还没来的及,不过也免去了一场麻烦。
围观众人顿时恍然大悟,我说谁这么大的胆子敢插手长宁伯与寿宁侯家的事情,原来是锦衣卫啊,怎么还冒充什么军情局的人?故意的吗?
“都带走。”军情局为首之人吩咐了一句,其他人纷纷上前都将他们控制起来。
“你们敢,我们乃是国舅爷的人,又岂是你们惹的起得?”寿宁侯家为首之人赶紧喊道,“若是惹恼了国舅爷,即使是锦衣卫指挥使都吃不了兜着走。”
国舅爷的人?我们还是万岁爷的人呢?军情局为首之人心中暗道了一句。一挥手,“全都带着。”
看着打架的双方都被锦衣卫带着,围观的众人在议论中散去。只留下这家店铺的主人站在那里,欲哭无泪,我这是招谁惹谁了?
而此时,郑德已经回到宫里了。
不过想到让军情局的人干这种抓人的事,好像有点业务不对口啊?不过现在也没什么办法,自己的侍卫团还没有组建完毕,也只能先将就一回了。
想到这事,他看向牟斌,“让你重新选取侍卫,工作进行的怎们样了?”
牟斌回答道,“臣已经将人选好,只是不知陛下如何处置?”
郑德点了点头,想了想,“设立大内侍卫局,下设三个大队,从中选出身手最好的三十人组成一队,官号为一等带刀侍卫,至于这三十人如何安排到时候你让他们来找朕;二队暂时选出一百人,官号为二等带刀侍卫,设队长一名,队副若干,分为三个小组,各设组长一人,分别负者乾清、坤宁、仁寿三宫的安全问题。至于剩下再选出一千人,官号三等带刀侍卫,设连长一人,部署在皇宫各处,负责整个皇宫的安保问题,听明白吗?”
牟斌点了点头,“微臣明白,只是职掌带刀侍卫营的人选还需要陛下定夺。”
郑德对整个皇宫的人都不熟悉,也没什么人选,只好摆了摆手,“你决定即可。”
忽然门外传来争吵之声。郑德微微蹙眉,却见王岳和两个人拉扯着进来,却是自己的两个便宜舅舅。先前他对自己这两位舅舅观感还挺不错,不过经历过早上的事情后,他才真正算是明白了,人不可貌相这句话。现在又在自己议事的时候闯进来,更是让他有些厌恶反感。
“怎们回事?”郑德看向王岳,后者还没来得及说话。张延龄已经抢先开口道,“皇上,你可要为寿宁侯做主啊。户部郎中李梦阳竟然敢当街行凶,打落兄长的两颗牙齿。这不仅藐视我大明律令,更是藐视皇上和太后啊。”
张鹤龄看到皇帝一脸不善的神情,赶紧训斥了自己二弟一句,“二弟,在皇上面前怎可无礼?”
又赶紧放下捂着嘴巴的手,拉着张延龄一起向郑德行礼,“微臣寿宁侯张鹤龄(建昌侯张延龄)见过皇上。”
“你下去忙吧。”郑德脸色这才好看了一些,对牟斌吩咐了一句。
看到牟斌离开,郑德这才看向这两位。寿宁侯张鹤龄脸上果然有条鲜红的鞭痕正中嘴巴,难怪说话有些口齿不清,原来是少了两颗牙齿漏风的缘由,“舅父,这是怎么回事?”
张鹤龄嘴疼的实在厉害,只能看向自己的弟弟。后者会意的点了点头,向郑德将事情的原委道了出来,“臣和兄长骑马走在街上,突然碰到户部郎中李梦阳,此人二话不说夺了马鞭朝寿宁侯挥去,当场打落了一颗牙齿,还请陛下替寿宁侯做主啊。”
“这事朕会派人处理的,舅父你就先去太医院处理一下伤口吧。”这种事情郑德自然也不会听信一家之言,还得听听李梦阳如何说。
张氏兄弟对视一眼,只好无奈的道,“那臣等告退。”
“慢着”郑德突然想起一事,赶紧叫住两人。二人回头看向他,不知皇帝怎么突然叫住自己。
“今天,寿宁侯和长宁伯的家奴在街上斗殴砸坏人家店主的东西,不知两位舅父可知此事?”
张氏兄弟闻言脸色一脸,赶紧摇头否认,“回皇上的话,臣等出城游玩今日才回京,实在不知此事。定是府上家奴擅自做主聚众斗殴,臣回去以后定当严加管教,从重处罚。”
郑德看二人的眼神便知道此事两人十有**是知道的,却也不想深究。一来也不是什么大事,没有闹出什么认命来;二来也没什么证据能够证明这三人也此事有关;三也不想和自己的便宜母亲闹僵,不过还是有必要警告一番。
“你二人身为朕的舅父,乃是皇亲国戚,一举一动都代表了皇室的脸面。以后做什么事情都要注意影响和后果,不要平白给皇家给朕和母后脸上抹黑,到时可不要怪朕大义灭亲了。”
看到皇帝眼神凌厉地盯着自己,虽说有太后撑腰,却也让两人心下一凉。赶紧道,“微臣明白了。”
这时候,王岳又走了进来,“万岁爷,长宁伯府传来了消息,长宁伯周彧薨了。庆云侯周寿以及长宁伯子周瑭求见。”
“自己倒还没人找他算账,他倒是死的干脆。”郑德闻言摇了摇头,看向王岳,又有些疑惑,“对了,庆云侯是谁?”
王岳知道皇上自从上次晕厥后失忆了,对此举自然不以为意,回答道,“是长宁伯周彧长兄,也是孝肃圣皇后之弟。”
郑德闻言点了点头,虽然对大明的外戚权贵不是很清楚,但对皇家的人郑德这一个月还是尽量去了解了一番。孝肃圣皇后也就是周太后。说起来算是他的太奶奶,弘治十七年也就是去年刚刚过世。原来周彧乃是这位庆云侯的弟弟,难怪敢和张氏兄弟顶牛呢。
难道有什么事情发生?他瞬间脑补了以前小说里经常出现的场景,一名楚楚可怜的美丽女子被一群纨绔欺负。就在这时候,主角像超人一样瞬间出现,将貌美女子从那群纨绔的魔爪下解救出来,然后一段美丽的爱情故事发生了。
想到这,郑德瞬间来了兴趣,朝人群挤了进去。让刘瑾牟斌二人有些措手不及,赶紧追了上去。在侍卫的保护下,郑德终于挤了进去。可惜脑补的画面终究是脑补,没有什么美女,也没有什么纨绔。就是一群下人装扮的家仆在一家店铺里们打架,连着这家店铺也跟着遭殃。
“哎,兄台,这是怎么回事?”郑德向旁边一位看热闹的一位士子询问道。
这名士子淡淡说了一句,“还不是神仙打架,凡人遭殃呗。”
“这些是权贵家的人?”郑德瞬间明白过来,难怪到现在也不见官府的人出现,恐怕他们现在躲还来不及呢。
“这双方是哪家的人?”他颇为好奇的问了一句。
这名士子奇怪的看了他一眼,“知道这么多干嘛?对你又没有什么好处?”
郑德淡淡说了一句,“好奇呗.”
“打架的乃是长宁伯和寿宁候家的家奴。”这位士子说了一句。
寿宁候张鹤龄,这不是自己的那个便宜舅舅吗?说起来,郑德与自己的这两位便宜舅舅还是见过几次,想不认识都难。两人俱都三十出头,看起来颇有些书卷气息,没想到却是纨绔一个。不过还有这个长宁伯是谁?
郑德只好向旁边这位士子求教,“这位长宁伯是什么人?”
“你连这都不知道?”那位士子像看怪物一样看向他,“你肯定不是京城人士吧?长宁候乃是前些年过世的周太后仲弟周彧,与寿宁侯张鹤龄、建昌侯张延龄还有定国公世子徐延德号称京城四恶。皆是皇亲国戚,功臣之后。横行京师无人敢惹,真可谓恶贯满盈。京师之人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也只有外地人不知道此事。”
京城四恶?有点意思,郑德轻笑了一声,这架似乎也没什么好看的了。他挤出了人群,对牟斌吩咐了一句,“派人将他们都扭送至顺天府吧,不要说是我吩咐的。”
牟斌点了点了头,对手下之人吩咐了一声。
“大明军事情报局办事,都给我让开。”突然一声大喊从人群外传来,众人闻言纷纷侧目,大明军事情报局?这是什么衙门,以前只听过锦衣卫和东厂办事,还真没听过这什么大明军事情报局办事的?
郑德闻言轻抚额头,自己让军情局抓人显然是个错误。
所有人都好奇的让开了一条道路,只见十个身穿普通衣裳的人走了进来,实在分不清到底是什么人。
“你知道我们是谁家的人吗?寿宁侯乃是当今国舅爷,又岂是你们惹的起得吗?”寿宁侯众家仆中为首之人站了出来,气焰时分嚣张的指着来人,“我们只听过锦衣卫东辑事厂,至于你们这什么局,听都没听过。快说你们到底是什么人,为何要冒充官府中人?”
军情局为首之人将手中的腰牌拿了出来,给几人看了看,“跟我么走一趟吧。”
“锦衣卫?”众人看到腰牌上的大字,惊呼出声,全都倒吸一口凉气,寿宁侯家为首之人更是吓出一声冷汗。
却是原来军情局的腰牌还没来的及,不过也免去了一场麻烦。
围观众人顿时恍然大悟,我说谁这么大的胆子敢插手长宁伯与寿宁侯家的事情,原来是锦衣卫啊,怎么还冒充什么军情局的人?故意的吗?
“都带走。”军情局为首之人吩咐了一句,其他人纷纷上前都将他们控制起来。
“你们敢,我们乃是国舅爷的人,又岂是你们惹的起得?”寿宁侯家为首之人赶紧喊道,“若是惹恼了国舅爷,即使是锦衣卫指挥使都吃不了兜着走。”
国舅爷的人?我们还是万岁爷的人呢?军情局为首之人心中暗道了一句。一挥手,“全都带着。”
看着打架的双方都被锦衣卫带着,围观的众人在议论中散去。只留下这家店铺的主人站在那里,欲哭无泪,我这是招谁惹谁了?
而此时,郑德已经回到宫里了。
不过想到让军情局的人干这种抓人的事,好像有点业务不对口啊?不过现在也没什么办法,自己的侍卫团还没有组建完毕,也只能先将就一回了。
想到这事,他看向牟斌,“让你重新选取侍卫,工作进行的怎们样了?”
牟斌回答道,“臣已经将人选好,只是不知陛下如何处置?”
郑德点了点头,想了想,“设立大内侍卫局,下设三个大队,从中选出身手最好的三十人组成一队,官号为一等带刀侍卫,至于这三十人如何安排到时候你让他们来找朕;二队暂时选出一百人,官号为二等带刀侍卫,设队长一名,队副若干,分为三个小组,各设组长一人,分别负者乾清、坤宁、仁寿三宫的安全问题。至于剩下再选出一千人,官号三等带刀侍卫,设连长一人,部署在皇宫各处,负责整个皇宫的安保问题,听明白吗?”
牟斌点了点头,“微臣明白,只是职掌带刀侍卫营的人选还需要陛下定夺。”
郑德对整个皇宫的人都不熟悉,也没什么人选,只好摆了摆手,“你决定即可。”
忽然门外传来争吵之声。郑德微微蹙眉,却见王岳和两个人拉扯着进来,却是自己的两个便宜舅舅。先前他对自己这两位舅舅观感还挺不错,不过经历过早上的事情后,他才真正算是明白了,人不可貌相这句话。现在又在自己议事的时候闯进来,更是让他有些厌恶反感。
“怎们回事?”郑德看向王岳,后者还没来得及说话。张延龄已经抢先开口道,“皇上,你可要为寿宁侯做主啊。户部郎中李梦阳竟然敢当街行凶,打落兄长的两颗牙齿。这不仅藐视我大明律令,更是藐视皇上和太后啊。”
张鹤龄看到皇帝一脸不善的神情,赶紧训斥了自己二弟一句,“二弟,在皇上面前怎可无礼?”
又赶紧放下捂着嘴巴的手,拉着张延龄一起向郑德行礼,“微臣寿宁侯张鹤龄(建昌侯张延龄)见过皇上。”
“你下去忙吧。”郑德脸色这才好看了一些,对牟斌吩咐了一句。
看到牟斌离开,郑德这才看向这两位。寿宁侯张鹤龄脸上果然有条鲜红的鞭痕正中嘴巴,难怪说话有些口齿不清,原来是少了两颗牙齿漏风的缘由,“舅父,这是怎么回事?”
张鹤龄嘴疼的实在厉害,只能看向自己的弟弟。后者会意的点了点头,向郑德将事情的原委道了出来,“臣和兄长骑马走在街上,突然碰到户部郎中李梦阳,此人二话不说夺了马鞭朝寿宁侯挥去,当场打落了一颗牙齿,还请陛下替寿宁侯做主啊。”
“这事朕会派人处理的,舅父你就先去太医院处理一下伤口吧。”这种事情郑德自然也不会听信一家之言,还得听听李梦阳如何说。
张氏兄弟对视一眼,只好无奈的道,“那臣等告退。”
“慢着”郑德突然想起一事,赶紧叫住两人。二人回头看向他,不知皇帝怎么突然叫住自己。
“今天,寿宁侯和长宁伯的家奴在街上斗殴砸坏人家店主的东西,不知两位舅父可知此事?”
张氏兄弟闻言脸色一脸,赶紧摇头否认,“回皇上的话,臣等出城游玩今日才回京,实在不知此事。定是府上家奴擅自做主聚众斗殴,臣回去以后定当严加管教,从重处罚。”
郑德看二人的眼神便知道此事两人十有**是知道的,却也不想深究。一来也不是什么大事,没有闹出什么认命来;二来也没什么证据能够证明这三人也此事有关;三也不想和自己的便宜母亲闹僵,不过还是有必要警告一番。
“你二人身为朕的舅父,乃是皇亲国戚,一举一动都代表了皇室的脸面。以后做什么事情都要注意影响和后果,不要平白给皇家给朕和母后脸上抹黑,到时可不要怪朕大义灭亲了。”
看到皇帝眼神凌厉地盯着自己,虽说有太后撑腰,却也让两人心下一凉。赶紧道,“微臣明白了。”
这时候,王岳又走了进来,“万岁爷,长宁伯府传来了消息,长宁伯周彧薨了。庆云侯周寿以及长宁伯子周瑭求见。”
“自己倒还没人找他算账,他倒是死的干脆。”郑德闻言摇了摇头,看向王岳,又有些疑惑,“对了,庆云侯是谁?”
王岳知道皇上自从上次晕厥后失忆了,对此举自然不以为意,回答道,“是长宁伯周彧长兄,也是孝肃圣皇后之弟。”
郑德闻言点了点头,虽然对大明的外戚权贵不是很清楚,但对皇家的人郑德这一个月还是尽量去了解了一番。孝肃圣皇后也就是周太后。说起来算是他的太奶奶,弘治十七年也就是去年刚刚过世。原来周彧乃是这位庆云侯的弟弟,难怪敢和张氏兄弟顶牛呢。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