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15 第十五章 内库十府
- 16 第十六章 句读
- 17 第十七章 大明军情局
- 18 第十八章 琼林宴
- 19 第十九章 看脸的时代
- 20 第二十章 关于科举的讨论
- 21 第二十一章 平民教育家
- 22 第二十二章 偶遇阁老
- 23 第二十三章 明前七子
- 24 第二十四章 京城四恶
- 25 第二十五章 皇亲那些事儿
- 26 第二十六章 争执
- 27 第二十七章 君臣相见
- 28 第二十八章 御前秘书官
- 29 第二十九章 烽烟四起
- 30 第三十章 大内侍卫局
- 31 第三十一章 出了一个啥样的皇帝啊
- 32 第三十二章 工作餐
- 33 第三十三章 听君一席话
- 34 第三十四章 捷报与情报
- 35 第三十五章 两道圣旨
- 36 第三十六章 捷报频传
- 37 第三十七章 银部
- 38 第三十八章 排座次
- 39 第三十九章 第一次御前会议
- 40 第四十章 三权分立
- 41 第四十一章 孙交
- 42 第四十二章 大明银行
- 43 第四十三章 甲申十同年
- 44 第四十四章 没钱了
- 45 第四十五章 一直努力辞职的人
- 46 第四十六章 内务府总管大臣
- 47 第四十七章 想一块去了
- 48 第四十八章 哭穷
- 49 第四十九章 这个世界有……
- 50 第五十章 一个狗血的故事
- 51 第五十一章 和张氏议事
- 52 第五十二章 合并二十四衙门
- 53 第五十三章 态度转变
- 54 第五十四章 争论
- 55 第五十五章 首位内阁总理大臣之争
- 56 第五十六章 出趟门儿
- 57 第五十七章 拦马喊冤
- 58 第五十八章 御前侍卫官
- 59 第五十九章 五十万巨额债务
- 60 第六十章 培养亲信的第一步
- 61 第六十一章 一个又一个
- 62 第六十二章 惊醒
- 63 第六十三章 致仕(上)
- 64 第六十四章 致仕(下)
- 65 第六十五章 王璟
- 66 第六十六章 探病
- 67 第六十七章 军机处
- 68 第六十八章 议事(上)
- 69 第六十九章 议事(中)
- 70 第七十章 议事(下)
- 71 第七十一章 重回翰林院(上)
- 72 第七十二章 重回翰林院(下)
- 73 第七十三章 老师的教诲
- 74 第七十四章 大明国安局
- 75 第七十五章 弘治十八年的谋划
- 76 第七十六章 三面旗帜
- 77 第七十七章 六人聚(上)
- 78 第七十八章 六人聚(下)
- 79 第七十九章 屠勋(上)
- 80 第八十章 屠勋(下)
- 81 第八十一章 出事儿
- 82 第八十二章 心迹
- 83 第八十三章 入阁风波(上)
- 84 第八十四章 入阁风波 (下)
- 85 第八十五章 不拟州县不入台省 (上)
- 86 第八十六章 不拟州县不入台省 (下)
- 87 第八十七章 吏部尚书的心结(上)
- 88 第八十八章 吏部尚书的心结 (下)
- 89 第八十九章 官衔
- 90 第九十章 议员(上)
- 91 第九十一章 议员(下)
- 92 第九十二章 最后的叮嘱
- 93 第九十三章 失意的杨廷和
- 94 第九十四章 在他乡
- 95 第九十五章 议长
- 96 第九十六章 又是排座次
- 97 第九十七章 遣散宫人
- 98 第九十八章 遣散宫人(续)
- 99 第九十九章 八股文之争
- 100 第一百章 刘健与李东阳
- 101 第一百零一章 妥协
- 102 第一百零二章 储巏
- 103 第一百零三章 兵礼二部
- 104 第一百零四章 流放王鏊
- 105 第一百零五章 杨慎
- 106 第一百零六章 邂逅
- 107 第一百零七章 中华纪元
- 108 第一百零八章 至圣先师
- 109 第一百零九章 县学、府学、国学
- 110 第一百一十章 王廷相改革
- 111 第一百一十一章 刘健入宫
- 112 第一百一十二章 心魔
- 113 第一百一十三章 偶遇
- 114 第一百一十四章 压马路
- 115 第一百一十五章 儒家门徒中的异类
- 116 第一百一十六章 大明学校以及科考改革是诏
- 117 第一百一十七章 外放为官
- 118 第一百一十八章 裁撤詹事府
- 119 第一百二十章 品秩
- 120 第一百二十一章 两屠
- 121 第一百二十二章 分工
- 122 第一百二十三章 明朝两大思想巨头
- 123 第一百二十四章 军功爵制
- 124 第一百二十五章 天子、才子、佳人(上)
- 125 第一百二十六章 天子、才子、佳人(下)
- 126 第一百二十七章 二王(上)
- 127 第一百二十八章 二王(下)
隐藏
显示工具栏
第二十五章 皇亲那些事儿
第二十五章 皇亲那些事儿
“让他们进来吧。”郑德若有所思的看了张氏兄弟一眼,“两位舅父赶紧下去将伤口处理一下吧,顺便也给朕禁足三个月,好好在家反省吧。”作为京城四恶这两位肯定也干了不少恶事,虽然碍于自己便宜老妈的面子不便惩处,而且没有抓到把柄,不过却不意味着郑德会就此放过他们。
“陛下,你如此做法有失公允,臣等好像没有做错什么事情吧!”张延龄这时候却不顾自己哥哥的拉扯,大声叫屈道。
“那今天的事儿怎么说?”郑德眼神不善的看向两人。
“这……”张延龄还想说什么,却被自己的哥哥张鹤龄给强行拉住了,“谢陛下宽宏大量,臣等认罚,告退。”
张氏兄弟躬身行礼,出去的时候正好和进来的庆云侯周寿以及长宁伯之子周瑭擦肩而过,虽然同为皇亲国戚,但张氏兄弟和周氏兄弟为争田素有旧怨,这也是为何两家奴仆一见面少不了斗殴一番的缘由。
双方对视一眼,庆云侯却瞳孔一缩,忽然有了一种不好的预感,随即擦肩而过。
出来乾清宫,张延龄却是一脸不满的看向自己的哥哥,“兄长,刚才你为何拉着我?”
张鹤龄摸着嘴巴实在痛的厉害,不过还是勉强说了一句,“只不过禁足三个月而已,莫要真的惹恼了陛下。”
“可这件事情我们是真的不知情啊。”张延龄还是不服气的说了一句。
张鹤龄心里其实也不太平衡,想了想指了指坤宁宫方向,“只有去找太后为我们评理。”
“对,找太后去。”张延龄瞬间明白过来,跟着自己的哥哥去了坤宁宫。
乾清宫内。
虽有面圣不跪的这道实在太脏的口谕在,但周氏叔侄二人见到皇帝,还是行了跪拜大礼,“臣庆云伯周寿、草民周瑭叩见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起来吧。”郑德见状微微蹙眉,不耐烦地摆了摆手。看着眼前这位白发苍苍的老者以及一旁的中年人,想来那位刚刚过世的周彧也已经是六七十的老人了。郑德实在想不到这么一大把年纪了还会做出派人打架斗殴的事情,实在是出乎人意料。
“陛下,臣闻臣弟长宁伯家奴在街市与寿宁侯家奴斗殴,是臣弟驭下不严有辱门风,还请陛下治罪。”庆云侯周寿本来是陪着自己的侄儿周瑭来给皇帝报丧的,没想到半路听闻这一档子事情,当即吓出一身冷汗。毕竟周太后已经过世了,原本对周家颇为照顾的孝宗皇帝也刚刚驾崩。和如日中天的张家相比,同为外戚的周氏显然已经日薄西山,所以赶紧赶来请罪。
“治罪?人都死了,还让我怎么治罪?这老家伙果然老奸巨猾。”郑德一脸无语的望着他,“死者为大,既然长宁伯薨,一切都赦免了吧。”
周寿这才长舒了一口气,“谢陛下宽宥,不过臣弟已薨,却也为大明兢兢业业数十年,还请陛下能够赐予谥号,以慰臣弟在天之灵。”
“兢兢业业数十年?亏你还能够脸不红气不喘的说出来,真是脸皮厚的可以啊。”郑德忍不住在心里鄙视一番,嘴上却道,“长宁伯与世长辞,朕也深表哀痛。不过谥号之事还需吏部奏请,朕也无权决定。”
周寿闻言也不再强求,毕竟有些事情皇帝也是做不了主的,还得看朝臣们的脸色行事。不过想到自己这位仲弟恶迹斑斑的一生,这谥号十有**是得不到了,轻叹一声,转而提起了另外一件事情,“臣侄周瑭为人忠厚,秉性至孝,还请陛下准许其袭封长宁伯爵位。”
袭封?郑德嗤笑一声,这庆云侯还真多事,前段事情淘汰传奉官请求保留其子侄把人的官位,现在又为自己的侄儿请求封爵。他以为整个朝廷是他家开的吗,想要什么就给什么吗?转头看向一旁的中年男子,询问了一句,“可有军功在身?”
周瑭一愣,摇了摇头,“微臣并无军功?”
“哦,那你凭什么袭封爵位?”郑德一脸玩味的看着他。
周瑭闻言额头上渗出一丝冷汗,只感觉浑身微微战栗不止,忍不住跪了下来磕头不止,“臣有罪……臣有罪。”
一旁的周寿闻言一叹,前几日自己请求保留自己子侄的官位遭到拒绝后,自己就该想到是这种结果,可还是不死心的前来,赶紧跪下,“是微臣莽撞了,还请陛下赐罪,宽宥微臣的侄儿。”
“起来吧。”郑德看着跪着的两叔侄摆了摆手,“无妨,长宁伯毕竟是已故孝肃圣皇后的仲弟,对于其子嗣朕和朝廷安排妥当的,你们先回去将长宁伯的后事料理好再说。”
“那微臣告退。”周寿这才长舒了一口气,赶紧拉着自己的侄儿跪下叩头后离去。
“叔父,若是侄儿没有了爵位在身,恐怕父亲留下的偌大家业都保不住了。”出了皇宫,周瑭再也忍不住对自己的叔父道。
周寿闻言看了他一眼,长叹一声,“放心吧,你姑姑毕竟也曾是大明的皇后,即使袭封不了爵位,还是可以荫官的。再者还有你叔父这把老骨头撑着,天暂时还塌不下来。”
周瑭赶紧跪下,“多谢叔父再造之恩。”
“起来吧”周寿摆了摆手,“回去赶紧将你父亲的后事料理好。”
“侄儿明白。”
……
不提周氏父子,郑德这边也正苦恼着呢。周家毕竟是皇亲,自己虽然不想让周彧的儿子袭封长宁伯爵位,可也不能就这么不管直接成为庶民,这样不显得皇家有点刻薄寡恩了?
可明朝最低的爵位等级也就是伯爵,以下子、男二爵被革除了。除非恢复这两等爵位,否则还真没什么好的办法。
“去把李东阳找来。”郑德想了想,对王岳吩咐了一句。三位内阁阁老,郑德也只对李东阳印象较好,说话也不像刘、谢二人句句夹枪带棒的,而且在朝中也有“善谋”一说,现在也只能问问他了。
想到今日遇到的七位年轻官员,郑德想用搜索系统搜索一番。不过想到等下李东阳便要过来,想了想还是放弃了,闲着无事又练起字来了。
可惜郑德还没有等来王廷相,坤宁宫那边过来传话,让郑德过去一趟。
“坤宁宫,难道是张氏兄弟跑到太后那里打小报告?”郑德心中暗暗猜测了一番,不过这事还真让他给猜中了。
当郑德来到坤宁宫,张氏兄弟也正坐在这里。
“为了这件小事打小报告至于吗?”郑德对这两兄弟的行为颇为鄙视,不过现在可还不是算账的时候。
他朝张氏拱手一礼,直接开门见山的询问,“儿臣见过母后,不知母后召儿臣前来何事?”
张氏倒是不紧不慢地摆了摆手,“不忙,皇儿先坐。”
郑德在左首坐了下来,他这两位纨绔舅舅此刻倒是变得乖巧,赶紧起身给他行礼,“见过陛下。”
“两位舅舅不必多礼的,都坐。”郑德也摆了摆手,两人才敢落座。
张氏这才缓缓开口,“今日寿宁侯进宫来见妾身,说他被人当街行凶,打落了两颗牙齿,皇上可听说了此事?”
郑德点了点头,“确有此事。”
“那行凶者可曾抓捕?”
郑德摇了摇头,“由于事情还正在调查之中,尚未抓捕。”
张氏不满的说道,“寿宁侯脸上的伤已经如此明显,这难道不是证据,还需要如何调查?”
郑德一时默然,按照李梦阳那种天不怕地不怕性格的人,的确能够做出这种殴打权贵的事儿来。不过这事说大不大说小不小,虽不齿于李梦阳的为人,却也不会故意为难他。本想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却没想到张氏父子竟然跑到太后张氏这里将事情闹大了,让他一时也有些为难。
“还有,皇上为何禁足两位侯爷?”张氏这时又追问了一句,“他们的家仆斗殴处置他们便是。和寿宁侯有何关系,跟建昌侯更是八竿子打不着,皇上莫不是故意徇私?”
“若不是他们驭下不严,又怎会做出毁人店铺的事情?”对于张氏咄咄逼人的追问,郑德倒是不卑不亢的解释道,“再则,儿臣只是禁足两位舅父三个月已经是最轻的惩罚了。”
“那建昌侯呢?他好像什么事儿也没有做?”
“母后可曾听过京城四恶?”郑德看向张氏,后者一脸茫然地摇了摇头,却又若有所思的看了张氏兄弟一眼,“京城四恶说的是何人,莫不是寿宁侯与建昌侯也列入其中吧?”
“正是”郑德点了点头,“皇曾祖母之仲弟周彧、定国公世子徐延德以及两位舅舅,仗着皇亲勋臣身份横行京师,常常做出欺压百姓之事,京师百姓避之如猛虎,无可奈何之下背地称之为四恶。”他直直的盯着张氏,“若是没有做什么伤天害理之事,何以被人称为京师四恶?”
张氏兄弟闻言却是脸色变了变,不过有太后与皇上在此,没有他们说话的份儿,也只能保持沉默
“陛下,你如此做法有失公允,臣等好像没有做错什么事情吧!”张延龄这时候却不顾自己哥哥的拉扯,大声叫屈道。
“那今天的事儿怎么说?”郑德眼神不善的看向两人。
“这……”张延龄还想说什么,却被自己的哥哥张鹤龄给强行拉住了,“谢陛下宽宏大量,臣等认罚,告退。”
张氏兄弟躬身行礼,出去的时候正好和进来的庆云侯周寿以及长宁伯之子周瑭擦肩而过,虽然同为皇亲国戚,但张氏兄弟和周氏兄弟为争田素有旧怨,这也是为何两家奴仆一见面少不了斗殴一番的缘由。
双方对视一眼,庆云侯却瞳孔一缩,忽然有了一种不好的预感,随即擦肩而过。
出来乾清宫,张延龄却是一脸不满的看向自己的哥哥,“兄长,刚才你为何拉着我?”
张鹤龄摸着嘴巴实在痛的厉害,不过还是勉强说了一句,“只不过禁足三个月而已,莫要真的惹恼了陛下。”
“可这件事情我们是真的不知情啊。”张延龄还是不服气的说了一句。
张鹤龄心里其实也不太平衡,想了想指了指坤宁宫方向,“只有去找太后为我们评理。”
“对,找太后去。”张延龄瞬间明白过来,跟着自己的哥哥去了坤宁宫。
乾清宫内。
虽有面圣不跪的这道实在太脏的口谕在,但周氏叔侄二人见到皇帝,还是行了跪拜大礼,“臣庆云伯周寿、草民周瑭叩见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起来吧。”郑德见状微微蹙眉,不耐烦地摆了摆手。看着眼前这位白发苍苍的老者以及一旁的中年人,想来那位刚刚过世的周彧也已经是六七十的老人了。郑德实在想不到这么一大把年纪了还会做出派人打架斗殴的事情,实在是出乎人意料。
“陛下,臣闻臣弟长宁伯家奴在街市与寿宁侯家奴斗殴,是臣弟驭下不严有辱门风,还请陛下治罪。”庆云侯周寿本来是陪着自己的侄儿周瑭来给皇帝报丧的,没想到半路听闻这一档子事情,当即吓出一身冷汗。毕竟周太后已经过世了,原本对周家颇为照顾的孝宗皇帝也刚刚驾崩。和如日中天的张家相比,同为外戚的周氏显然已经日薄西山,所以赶紧赶来请罪。
“治罪?人都死了,还让我怎么治罪?这老家伙果然老奸巨猾。”郑德一脸无语的望着他,“死者为大,既然长宁伯薨,一切都赦免了吧。”
周寿这才长舒了一口气,“谢陛下宽宥,不过臣弟已薨,却也为大明兢兢业业数十年,还请陛下能够赐予谥号,以慰臣弟在天之灵。”
“兢兢业业数十年?亏你还能够脸不红气不喘的说出来,真是脸皮厚的可以啊。”郑德忍不住在心里鄙视一番,嘴上却道,“长宁伯与世长辞,朕也深表哀痛。不过谥号之事还需吏部奏请,朕也无权决定。”
周寿闻言也不再强求,毕竟有些事情皇帝也是做不了主的,还得看朝臣们的脸色行事。不过想到自己这位仲弟恶迹斑斑的一生,这谥号十有**是得不到了,轻叹一声,转而提起了另外一件事情,“臣侄周瑭为人忠厚,秉性至孝,还请陛下准许其袭封长宁伯爵位。”
袭封?郑德嗤笑一声,这庆云侯还真多事,前段事情淘汰传奉官请求保留其子侄把人的官位,现在又为自己的侄儿请求封爵。他以为整个朝廷是他家开的吗,想要什么就给什么吗?转头看向一旁的中年男子,询问了一句,“可有军功在身?”
周瑭一愣,摇了摇头,“微臣并无军功?”
“哦,那你凭什么袭封爵位?”郑德一脸玩味的看着他。
周瑭闻言额头上渗出一丝冷汗,只感觉浑身微微战栗不止,忍不住跪了下来磕头不止,“臣有罪……臣有罪。”
一旁的周寿闻言一叹,前几日自己请求保留自己子侄的官位遭到拒绝后,自己就该想到是这种结果,可还是不死心的前来,赶紧跪下,“是微臣莽撞了,还请陛下赐罪,宽宥微臣的侄儿。”
“起来吧。”郑德看着跪着的两叔侄摆了摆手,“无妨,长宁伯毕竟是已故孝肃圣皇后的仲弟,对于其子嗣朕和朝廷安排妥当的,你们先回去将长宁伯的后事料理好再说。”
“那微臣告退。”周寿这才长舒了一口气,赶紧拉着自己的侄儿跪下叩头后离去。
“叔父,若是侄儿没有了爵位在身,恐怕父亲留下的偌大家业都保不住了。”出了皇宫,周瑭再也忍不住对自己的叔父道。
周寿闻言看了他一眼,长叹一声,“放心吧,你姑姑毕竟也曾是大明的皇后,即使袭封不了爵位,还是可以荫官的。再者还有你叔父这把老骨头撑着,天暂时还塌不下来。”
周瑭赶紧跪下,“多谢叔父再造之恩。”
“起来吧”周寿摆了摆手,“回去赶紧将你父亲的后事料理好。”
“侄儿明白。”
……
不提周氏父子,郑德这边也正苦恼着呢。周家毕竟是皇亲,自己虽然不想让周彧的儿子袭封长宁伯爵位,可也不能就这么不管直接成为庶民,这样不显得皇家有点刻薄寡恩了?
可明朝最低的爵位等级也就是伯爵,以下子、男二爵被革除了。除非恢复这两等爵位,否则还真没什么好的办法。
“去把李东阳找来。”郑德想了想,对王岳吩咐了一句。三位内阁阁老,郑德也只对李东阳印象较好,说话也不像刘、谢二人句句夹枪带棒的,而且在朝中也有“善谋”一说,现在也只能问问他了。
想到今日遇到的七位年轻官员,郑德想用搜索系统搜索一番。不过想到等下李东阳便要过来,想了想还是放弃了,闲着无事又练起字来了。
可惜郑德还没有等来王廷相,坤宁宫那边过来传话,让郑德过去一趟。
“坤宁宫,难道是张氏兄弟跑到太后那里打小报告?”郑德心中暗暗猜测了一番,不过这事还真让他给猜中了。
当郑德来到坤宁宫,张氏兄弟也正坐在这里。
“为了这件小事打小报告至于吗?”郑德对这两兄弟的行为颇为鄙视,不过现在可还不是算账的时候。
他朝张氏拱手一礼,直接开门见山的询问,“儿臣见过母后,不知母后召儿臣前来何事?”
张氏倒是不紧不慢地摆了摆手,“不忙,皇儿先坐。”
郑德在左首坐了下来,他这两位纨绔舅舅此刻倒是变得乖巧,赶紧起身给他行礼,“见过陛下。”
“两位舅舅不必多礼的,都坐。”郑德也摆了摆手,两人才敢落座。
张氏这才缓缓开口,“今日寿宁侯进宫来见妾身,说他被人当街行凶,打落了两颗牙齿,皇上可听说了此事?”
郑德点了点头,“确有此事。”
“那行凶者可曾抓捕?”
郑德摇了摇头,“由于事情还正在调查之中,尚未抓捕。”
张氏不满的说道,“寿宁侯脸上的伤已经如此明显,这难道不是证据,还需要如何调查?”
郑德一时默然,按照李梦阳那种天不怕地不怕性格的人,的确能够做出这种殴打权贵的事儿来。不过这事说大不大说小不小,虽不齿于李梦阳的为人,却也不会故意为难他。本想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却没想到张氏父子竟然跑到太后张氏这里将事情闹大了,让他一时也有些为难。
“还有,皇上为何禁足两位侯爷?”张氏这时又追问了一句,“他们的家仆斗殴处置他们便是。和寿宁侯有何关系,跟建昌侯更是八竿子打不着,皇上莫不是故意徇私?”
“若不是他们驭下不严,又怎会做出毁人店铺的事情?”对于张氏咄咄逼人的追问,郑德倒是不卑不亢的解释道,“再则,儿臣只是禁足两位舅父三个月已经是最轻的惩罚了。”
“那建昌侯呢?他好像什么事儿也没有做?”
“母后可曾听过京城四恶?”郑德看向张氏,后者一脸茫然地摇了摇头,却又若有所思的看了张氏兄弟一眼,“京城四恶说的是何人,莫不是寿宁侯与建昌侯也列入其中吧?”
“正是”郑德点了点头,“皇曾祖母之仲弟周彧、定国公世子徐延德以及两位舅舅,仗着皇亲勋臣身份横行京师,常常做出欺压百姓之事,京师百姓避之如猛虎,无可奈何之下背地称之为四恶。”他直直的盯着张氏,“若是没有做什么伤天害理之事,何以被人称为京师四恶?”
张氏兄弟闻言却是脸色变了变,不过有太后与皇上在此,没有他们说话的份儿,也只能保持沉默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