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34 第三十四章 捷报与情报
- 35 第三十五章 两道圣旨
- 36 第三十六章 捷报频传
- 37 第三十七章 银部
- 38 第三十八章 排座次
- 39 第三十九章 第一次御前会议
- 40 第四十章 三权分立
- 41 第四十一章 孙交
- 42 第四十二章 大明银行
- 43 第四十三章 甲申十同年
- 44 第四十四章 没钱了
- 45 第四十五章 一直努力辞职的人
- 46 第四十六章 内务府总管大臣
- 47 第四十七章 想一块去了
- 48 第四十八章 哭穷
- 49 第四十九章 这个世界有……
- 50 第五十章 一个狗血的故事
- 51 第五十一章 和张氏议事
- 52 第五十二章 合并二十四衙门
- 53 第五十三章 态度转变
- 54 第五十四章 争论
- 55 第五十五章 首位内阁总理大臣之争
- 56 第五十六章 出趟门儿
- 57 第五十七章 拦马喊冤
- 58 第五十八章 御前侍卫官
- 59 第五十九章 五十万巨额债务
- 60 第六十章 培养亲信的第一步
- 61 第六十一章 一个又一个
- 62 第六十二章 惊醒
- 63 第六十三章 致仕(上)
- 64 第六十四章 致仕(下)
- 65 第六十五章 王璟
- 66 第六十六章 探病
- 67 第六十七章 军机处
- 68 第六十八章 议事(上)
- 69 第六十九章 议事(中)
- 70 第七十章 议事(下)
- 71 第七十一章 重回翰林院(上)
- 72 第七十二章 重回翰林院(下)
- 73 第七十三章 老师的教诲
- 74 第七十四章 大明国安局
- 75 第七十五章 弘治十八年的谋划
- 76 第七十六章 三面旗帜
- 77 第七十七章 六人聚(上)
- 78 第七十八章 六人聚(下)
- 79 第七十九章 屠勋(上)
- 80 第八十章 屠勋(下)
- 81 第八十一章 出事儿
- 82 第八十二章 心迹
- 83 第八十三章 入阁风波(上)
- 84 第八十四章 入阁风波 (下)
- 85 第八十五章 不拟州县不入台省 (上)
- 86 第八十六章 不拟州县不入台省 (下)
- 87 第八十七章 吏部尚书的心结(上)
- 88 第八十八章 吏部尚书的心结 (下)
- 89 第八十九章 官衔
- 90 第九十章 议员(上)
- 91 第九十一章 议员(下)
- 92 第九十二章 最后的叮嘱
- 93 第九十三章 失意的杨廷和
- 94 第九十四章 在他乡
- 95 第九十五章 议长
- 96 第九十六章 又是排座次
- 97 第九十七章 遣散宫人
- 98 第九十八章 遣散宫人(续)
- 99 第九十九章 八股文之争
- 100 第一百章 刘健与李东阳
- 101 第一百零一章 妥协
- 102 第一百零二章 储巏
- 103 第一百零三章 兵礼二部
- 104 第一百零四章 流放王鏊
- 105 第一百零五章 杨慎
- 106 第一百零六章 邂逅
- 107 第一百零七章 中华纪元
- 108 第一百零八章 至圣先师
- 109 第一百零九章 县学、府学、国学
- 110 第一百一十章 王廷相改革
- 111 第一百一十一章 刘健入宫
- 112 第一百一十二章 心魔
- 113 第一百一十三章 偶遇
- 114 第一百一十四章 压马路
- 115 第一百一十五章 儒家门徒中的异类
- 116 第一百一十六章 大明学校以及科考改革是诏
- 117 第一百一十七章 外放为官
- 118 第一百一十八章 裁撤詹事府
- 119 第一百二十章 品秩
- 120 第一百二十一章 两屠
- 121 第一百二十二章 分工
- 122 第一百二十三章 明朝两大思想巨头
- 123 第一百二十四章 军功爵制
- 124 第一百二十五章 天子、才子、佳人(上)
- 125 第一百二十六章 天子、才子、佳人(下)
- 126 第一百二十七章 二王(上)
- 127 第一百二十八章 二王(下)
隐藏
显示工具栏
第四十四章 没钱了
第四十四章 没钱了
“小丫头,慢着点,别摔着。”宫后苑内,郑德看着活蹦乱跳的德安郡主,深怕她一不小心跌着了。
小丫头却是丝毫不理会,还冲着郑德扮了一个鬼脸,接着留下一串银铃般的笑声,好不快活。这种生活虽然是郑德说期望的,可惜艳羡不来的。不过也是因为有了德安郡主这个开心果,充当了郑德在这枯燥的宫廷生活里的一味调味品,让他至少还能够呆的下去,不至于疯掉。
不过当他远远看到王岳过来的时候,就明白这“偷得浮生半日闲”的日子得结束了,心里莫名有些烦躁,冷冷得对王岳说了一句,“说吧,什么事情?”
王岳也看出来了郑德心情不太好,小心翼翼地回答道,“回万岁爷的话,胡琏来了。”
“胡琏?”郑德眉头一挑,让这位去张罗大明军械制造集团的事情都快一个多月了,现在总算有点眉目了。
“走,过去看看。”郑德刚跨出一步,看了一眼不远处正在玩耍的德安,又直接改口道,“算了,让他过来吧。”
很快,王岳领着胡琏走了过来。
郑德直接制止了要行礼的胡琏,开门见山的询问了一句,“大明军械制造集团张罗的怎样了?”
“陛下,已经完成的差不多了。只是这三大工厂厂址设在在哪里还请陛下明示?”
胡琏看着眼前这位大明至尊,实在不明白这位为何如此看重这个衙署。不过显然这些不是他应该关心的,只要做好皇上交代的就行了。
郑德点了点头,“这三个工厂最好建在城外人烟稀少的地方,尤其是火炮厂更是如此。而且全部都给朕改用石头来建,这样也可以更加牢固,若是发生爆炸之类的也不容易着火。你现在去选好一个地址来,到时候告诉朕一声,朕到时候会拨款白银三十万两给你修建。”
“三十万两白银?”胡琏闻言有些吃惊,没想到皇上会拨款这么多,也足见皇上对此事的重视程度。不过他不会想到后来发生的事情,最后这三十万两白银竟然会远远不够用。
“对了,你认为大明军械制造厂最重要的是什么?”郑德突然向胡琏提出了一个问题。
后者闻言一愣,最重要的是什么?霹雳炮?火炮?还是……
“陛下,微臣觉得是人。”
“哦。”郑德不由好奇地了他一眼,没想到他会给出这样一个答案“说说你的理由?”
“因为无论火铳、火炮以及刀剑等兵器都需要人来生产,所以人才是最重要的。”胡琏将自己的想法说了出来。
“你说的的确不错,不过有一点你说错了。”迎着他疑惑的眼神,郑德笑着解释道,“不是人而是人才,你不觉得人才难得吗?”
“陛下圣明。”
胡琏闻言点了点头,郑德说的的确是很有道理,世界上最为难得的不就是人才吗?
“知道朕为何会和你说这番话吗?”郑德看向他,故意卖了一个关子。
胡琏拱手道,“还请陛下明示。”
“朕决定将大明的工匠按能力划分为五个等级,分别为高级技师、技师、高级工匠、中级工匠、初级工匠。你就按这五个等级将大明军械集团的所有工匠分类,但不是所有的工匠都能够列入这五个等级之中。总之就一个原则:宁缺毋滥。也就是说若是没有人达到高级技师的水平,即使空在那里,你也不要随便找个人顶上去,明白吗?”
胡琏没想到皇上会将所有的工匠都按能力分类,不过这样也有好处,可以激发工匠们积极向上的劲头。不过又有一个难题摆在他面前,只好无奈地向皇帝询问,“陛下,那划分的标准如何设定?”
郑德想了想,“能够发明新东西的工匠可以授予高级技师职称,而不能发明新的东西却能对现有的东西加以改进的授予技师职称。这两项职称朕会交给工部授予,到时候你选好人后送到工部去考核,通过便会由工部授予相对应的职称。至于剩余三个职称由你决定就好了,到时候将名单提供给工部直接授予职称,不过最低的初级工匠也必须能够很好的熟悉其所从事的职业流程以及操作等,明白吗?”
“臣明白了。”胡琏点了点头头,没想到皇上对工匠的划分如此严格,只听郑德接着说下去,“拥有职称也不能没有好处,初级工匠每个月的薪水定为五两银子,中级工匠七两,高级工匠十两,技师十五两,高级技师二十五两,首席技师五十两白银。”
“陛下,这俸禄是不是太高了一点啊,而且全部给银两也不符合朝廷的规定啊。”胡琏闻言有些惊诧道。
也难怪他会如此这般神情,毕竟按照朝廷规定的一位从四品官员一个月才领20石米,而按照朝廷四石米折一两银子算,和一个初级工匠的工资差不多。而正一品官员的工资折合也不过21两多,连高级技师都不如。
“我还觉得给的工资太低了呢!”郑德忍不住暗中嘀咕了一句,就是因为要照顾朝中官员的情绪,所以他定的工资才没有定的那么高。摆了摆手,“没事的,以后朝廷里的官员俸禄也会是领银两的。”
既然皇上已经做出了决定,胡琏自然不好多说什么。不过还有一个疑问不得不提,“陛下,那首席技师也是工匠的职称吗?”
郑德摇了摇头,“不是,首席技师是整个军械制造集团里面技术最好的那个人,当然他首先得有高级技师职称,否则这个职务就空在哪里吧,宁缺毋滥是第一原则。”
“还有研发部门下设立一个火药研究小组、一个枪械研发小组还有一个火炮研发小组,分别负责火药、枪械以及火炮的研发工作。你尽快挑选一些能力出众的人进入这三个小组,若是发明出了什么新的东西,朕会嘉奖的。”
胡琏闻言也觉得有些不可思议,陛下好像也太过重视了吧。这些东西真的有那么重要吗?
或许是发现了他的异常,郑德笑着说了一句,“是不是觉得这些东西没有多大用处?”
胡琏摇了摇头,他自然看的出来这些东西的真正价值所在,不过还是有些困惑,“不,这些东西都是攻城拔寨之利器,能够在战争之中发挥出极其重要的作用。不过微臣困惑的是,我大明四海升平、海晏河清,又何须这种杀戮之器呢?”
“你应该听过‘养病千里,用兵一时’吧。”郑德看着他,“朕的目的就是这个,若是我大明的兵器更加先进,就更容易给与敌方造成更大的危险,同时也能够减少我方将士的伤亡。众所周知,攻城战对于攻城方来说无疑是一道天堑,会造成己方数倍与敌军的伤亡。若是你能够研发出一种火炮将整段城墙轰塌,是不是可以减少己方巨大的伤亡。再比如,若是你们能够研发出一种非常厉害又造价低廉的火炮,让朕西至嘉峪关东至辽东所有长城之上都可以摆上那么一架,你认为蒙古人还能够毁垣进入内地吗?即使能够进入,估计他们也得付出惨重的代价。”
胡琏闻言,也点头认同了皇帝的话,对于自己的这份差事倒也没有之前那么排斥了。
最后郑德又叮嘱了他一些需要注意的事项,便打发他走了。
“万岁爷,内帑已经没钱了。”在一旁的王岳这时候突然凑上前来小声的说了一句。
郑德闻言瞬间一愣,看向他一脸的不解,“怎么会没钱了呢?”
王岳一脸无语的望着自己的主子,你还真是不当家不知茶米贵啊!没事老往外掏钱,有进没出再好的家底也得让你掏空了啊。
无奈只好解释道,“万岁爷,宫里头还有五万多人要养活呢,每个月各项支出事项加上俸禄差不多都要花费十几万两白银呢,再加上之前军情局支取了十万两白银。外头泰陵还修着,现在估摸已经花去了近六十万两白银了,还没完工呢。而内帑主要的收入就是金花银,每年一百万两,至于其他杂七杂八的加起来内帑一年也不过收入一百二三十万两白银。”
“宫里头有五万多人?”郑德闻言也是被这个庞大的数字给吓了一大跳,难怪钱如流水般哗哗往外流呢,不过宫里头真的需要这么多人吗?
皇宫内除了自己以及两宫太后,再加上德安还有宪宗的几位太妃,真正需要照顾服侍的不过十来人。和宫内服侍皇家的那五万多万人一对比,按比例一算至少是五百比一,也就是说每一个人对应的是五百个奴婢。这比例看着实在太吓人了。
这皇宫内超员也太严重了点吧,简直就是人浮于事啊!
想到一个月十来万的支出,郑德从没有想过自己这一辈子也有这么奢侈的一天。这难道就是传说中的皇家做派?
虽然对一堆数字并没多大的感觉,不过当数字过万之后想想就觉得实在肉疼的不得了。对于从小都过着精打细算日子的郑德来说,即使现在身为了大明天子,也没有为了彰显帝王威仪养着一班闲人过日子的习惯。
所以对于这件事情他很快就有了决定,对一旁的王岳吩咐了一句,“你去把萧敬给朕叫过来。”
王岳刚刚离去,刘瑾又急急忙忙跑了过来,“万岁爷,大事不好了。”
小丫头却是丝毫不理会,还冲着郑德扮了一个鬼脸,接着留下一串银铃般的笑声,好不快活。这种生活虽然是郑德说期望的,可惜艳羡不来的。不过也是因为有了德安郡主这个开心果,充当了郑德在这枯燥的宫廷生活里的一味调味品,让他至少还能够呆的下去,不至于疯掉。
不过当他远远看到王岳过来的时候,就明白这“偷得浮生半日闲”的日子得结束了,心里莫名有些烦躁,冷冷得对王岳说了一句,“说吧,什么事情?”
王岳也看出来了郑德心情不太好,小心翼翼地回答道,“回万岁爷的话,胡琏来了。”
“胡琏?”郑德眉头一挑,让这位去张罗大明军械制造集团的事情都快一个多月了,现在总算有点眉目了。
“走,过去看看。”郑德刚跨出一步,看了一眼不远处正在玩耍的德安,又直接改口道,“算了,让他过来吧。”
很快,王岳领着胡琏走了过来。
郑德直接制止了要行礼的胡琏,开门见山的询问了一句,“大明军械制造集团张罗的怎样了?”
“陛下,已经完成的差不多了。只是这三大工厂厂址设在在哪里还请陛下明示?”
胡琏看着眼前这位大明至尊,实在不明白这位为何如此看重这个衙署。不过显然这些不是他应该关心的,只要做好皇上交代的就行了。
郑德点了点头,“这三个工厂最好建在城外人烟稀少的地方,尤其是火炮厂更是如此。而且全部都给朕改用石头来建,这样也可以更加牢固,若是发生爆炸之类的也不容易着火。你现在去选好一个地址来,到时候告诉朕一声,朕到时候会拨款白银三十万两给你修建。”
“三十万两白银?”胡琏闻言有些吃惊,没想到皇上会拨款这么多,也足见皇上对此事的重视程度。不过他不会想到后来发生的事情,最后这三十万两白银竟然会远远不够用。
“对了,你认为大明军械制造厂最重要的是什么?”郑德突然向胡琏提出了一个问题。
后者闻言一愣,最重要的是什么?霹雳炮?火炮?还是……
“陛下,微臣觉得是人。”
“哦。”郑德不由好奇地了他一眼,没想到他会给出这样一个答案“说说你的理由?”
“因为无论火铳、火炮以及刀剑等兵器都需要人来生产,所以人才是最重要的。”胡琏将自己的想法说了出来。
“你说的的确不错,不过有一点你说错了。”迎着他疑惑的眼神,郑德笑着解释道,“不是人而是人才,你不觉得人才难得吗?”
“陛下圣明。”
胡琏闻言点了点头,郑德说的的确是很有道理,世界上最为难得的不就是人才吗?
“知道朕为何会和你说这番话吗?”郑德看向他,故意卖了一个关子。
胡琏拱手道,“还请陛下明示。”
“朕决定将大明的工匠按能力划分为五个等级,分别为高级技师、技师、高级工匠、中级工匠、初级工匠。你就按这五个等级将大明军械集团的所有工匠分类,但不是所有的工匠都能够列入这五个等级之中。总之就一个原则:宁缺毋滥。也就是说若是没有人达到高级技师的水平,即使空在那里,你也不要随便找个人顶上去,明白吗?”
胡琏没想到皇上会将所有的工匠都按能力分类,不过这样也有好处,可以激发工匠们积极向上的劲头。不过又有一个难题摆在他面前,只好无奈地向皇帝询问,“陛下,那划分的标准如何设定?”
郑德想了想,“能够发明新东西的工匠可以授予高级技师职称,而不能发明新的东西却能对现有的东西加以改进的授予技师职称。这两项职称朕会交给工部授予,到时候你选好人后送到工部去考核,通过便会由工部授予相对应的职称。至于剩余三个职称由你决定就好了,到时候将名单提供给工部直接授予职称,不过最低的初级工匠也必须能够很好的熟悉其所从事的职业流程以及操作等,明白吗?”
“臣明白了。”胡琏点了点头头,没想到皇上对工匠的划分如此严格,只听郑德接着说下去,“拥有职称也不能没有好处,初级工匠每个月的薪水定为五两银子,中级工匠七两,高级工匠十两,技师十五两,高级技师二十五两,首席技师五十两白银。”
“陛下,这俸禄是不是太高了一点啊,而且全部给银两也不符合朝廷的规定啊。”胡琏闻言有些惊诧道。
也难怪他会如此这般神情,毕竟按照朝廷规定的一位从四品官员一个月才领20石米,而按照朝廷四石米折一两银子算,和一个初级工匠的工资差不多。而正一品官员的工资折合也不过21两多,连高级技师都不如。
“我还觉得给的工资太低了呢!”郑德忍不住暗中嘀咕了一句,就是因为要照顾朝中官员的情绪,所以他定的工资才没有定的那么高。摆了摆手,“没事的,以后朝廷里的官员俸禄也会是领银两的。”
既然皇上已经做出了决定,胡琏自然不好多说什么。不过还有一个疑问不得不提,“陛下,那首席技师也是工匠的职称吗?”
郑德摇了摇头,“不是,首席技师是整个军械制造集团里面技术最好的那个人,当然他首先得有高级技师职称,否则这个职务就空在哪里吧,宁缺毋滥是第一原则。”
“还有研发部门下设立一个火药研究小组、一个枪械研发小组还有一个火炮研发小组,分别负责火药、枪械以及火炮的研发工作。你尽快挑选一些能力出众的人进入这三个小组,若是发明出了什么新的东西,朕会嘉奖的。”
胡琏闻言也觉得有些不可思议,陛下好像也太过重视了吧。这些东西真的有那么重要吗?
或许是发现了他的异常,郑德笑着说了一句,“是不是觉得这些东西没有多大用处?”
胡琏摇了摇头,他自然看的出来这些东西的真正价值所在,不过还是有些困惑,“不,这些东西都是攻城拔寨之利器,能够在战争之中发挥出极其重要的作用。不过微臣困惑的是,我大明四海升平、海晏河清,又何须这种杀戮之器呢?”
“你应该听过‘养病千里,用兵一时’吧。”郑德看着他,“朕的目的就是这个,若是我大明的兵器更加先进,就更容易给与敌方造成更大的危险,同时也能够减少我方将士的伤亡。众所周知,攻城战对于攻城方来说无疑是一道天堑,会造成己方数倍与敌军的伤亡。若是你能够研发出一种火炮将整段城墙轰塌,是不是可以减少己方巨大的伤亡。再比如,若是你们能够研发出一种非常厉害又造价低廉的火炮,让朕西至嘉峪关东至辽东所有长城之上都可以摆上那么一架,你认为蒙古人还能够毁垣进入内地吗?即使能够进入,估计他们也得付出惨重的代价。”
胡琏闻言,也点头认同了皇帝的话,对于自己的这份差事倒也没有之前那么排斥了。
最后郑德又叮嘱了他一些需要注意的事项,便打发他走了。
“万岁爷,内帑已经没钱了。”在一旁的王岳这时候突然凑上前来小声的说了一句。
郑德闻言瞬间一愣,看向他一脸的不解,“怎么会没钱了呢?”
王岳一脸无语的望着自己的主子,你还真是不当家不知茶米贵啊!没事老往外掏钱,有进没出再好的家底也得让你掏空了啊。
无奈只好解释道,“万岁爷,宫里头还有五万多人要养活呢,每个月各项支出事项加上俸禄差不多都要花费十几万两白银呢,再加上之前军情局支取了十万两白银。外头泰陵还修着,现在估摸已经花去了近六十万两白银了,还没完工呢。而内帑主要的收入就是金花银,每年一百万两,至于其他杂七杂八的加起来内帑一年也不过收入一百二三十万两白银。”
“宫里头有五万多人?”郑德闻言也是被这个庞大的数字给吓了一大跳,难怪钱如流水般哗哗往外流呢,不过宫里头真的需要这么多人吗?
皇宫内除了自己以及两宫太后,再加上德安还有宪宗的几位太妃,真正需要照顾服侍的不过十来人。和宫内服侍皇家的那五万多万人一对比,按比例一算至少是五百比一,也就是说每一个人对应的是五百个奴婢。这比例看着实在太吓人了。
这皇宫内超员也太严重了点吧,简直就是人浮于事啊!
想到一个月十来万的支出,郑德从没有想过自己这一辈子也有这么奢侈的一天。这难道就是传说中的皇家做派?
虽然对一堆数字并没多大的感觉,不过当数字过万之后想想就觉得实在肉疼的不得了。对于从小都过着精打细算日子的郑德来说,即使现在身为了大明天子,也没有为了彰显帝王威仪养着一班闲人过日子的习惯。
所以对于这件事情他很快就有了决定,对一旁的王岳吩咐了一句,“你去把萧敬给朕叫过来。”
王岳刚刚离去,刘瑾又急急忙忙跑了过来,“万岁爷,大事不好了。”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