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3 第三章 他还是个孩子
- 4 第四章 失宠了
- 5 第五章 太后张氏
- 6 第六章 五百年前的罢工
- 7 第七章 带刀侍卫
- 8 第八章 赈灾事宜
- 9 第九章 三位老师
- 10 第十章 宣府告急
- 11 第十一章 蜕变
- 12 第十二章 整顿亲军
- 13 第十三章 镇守太监
- 14 第十四章 退休计划
- 15 第十五章 内库十府
- 16 第十六章 句读
- 17 第十七章 大明军情局
- 18 第十八章 琼林宴
- 19 第十九章 看脸的时代
- 20 第二十章 关于科举的讨论
- 21 第二十一章 平民教育家
- 22 第二十二章 偶遇阁老
- 23 第二十三章 明前七子
- 24 第二十四章 京城四恶
- 25 第二十五章 皇亲那些事儿
- 26 第二十六章 争执
- 27 第二十七章 君臣相见
- 28 第二十八章 御前秘书官
- 29 第二十九章 烽烟四起
- 30 第三十章 大内侍卫局
- 31 第三十一章 出了一个啥样的皇帝啊
- 32 第三十二章 工作餐
- 33 第三十三章 听君一席话
- 34 第三十四章 捷报与情报
- 35 第三十五章 两道圣旨
- 36 第三十六章 捷报频传
- 37 第三十七章 银部
- 38 第三十八章 排座次
- 39 第三十九章 第一次御前会议
- 40 第四十章 三权分立
- 41 第四十一章 孙交
- 42 第四十二章 大明银行
- 43 第四十三章 甲申十同年
- 44 第四十四章 没钱了
- 45 第四十五章 一直努力辞职的人
- 46 第四十六章 内务府总管大臣
- 47 第四十七章 想一块去了
- 48 第四十八章 哭穷
- 49 第四十九章 这个世界有……
- 50 第五十章 一个狗血的故事
- 51 第五十一章 和张氏议事
- 52 第五十二章 合并二十四衙门
- 53 第五十三章 态度转变
- 54 第五十四章 争论
- 55 第五十五章 首位内阁总理大臣之争
- 56 第五十六章 出趟门儿
- 57 第五十七章 拦马喊冤
- 58 第五十八章 御前侍卫官
- 59 第五十九章 五十万巨额债务
- 60 第六十章 培养亲信的第一步
- 61 第六十一章 一个又一个
- 62 第六十二章 惊醒
- 63 第六十三章 致仕(上)
- 64 第六十四章 致仕(下)
- 65 第六十五章 王璟
- 66 第六十六章 探病
- 67 第六十七章 军机处
- 68 第六十八章 议事(上)
- 69 第六十九章 议事(中)
- 70 第七十章 议事(下)
- 71 第七十一章 重回翰林院(上)
- 72 第七十二章 重回翰林院(下)
- 73 第七十三章 老师的教诲
- 74 第七十四章 大明国安局
- 75 第七十五章 弘治十八年的谋划
- 76 第七十六章 三面旗帜
- 77 第七十七章 六人聚(上)
- 78 第七十八章 六人聚(下)
- 79 第七十九章 屠勋(上)
- 80 第八十章 屠勋(下)
- 81 第八十一章 出事儿
- 82 第八十二章 心迹
- 83 第八十三章 入阁风波(上)
- 84 第八十四章 入阁风波 (下)
- 85 第八十五章 不拟州县不入台省 (上)
- 86 第八十六章 不拟州县不入台省 (下)
- 87 第八十七章 吏部尚书的心结(上)
- 88 第八十八章 吏部尚书的心结 (下)
- 89 第八十九章 官衔
- 90 第九十章 议员(上)
- 91 第九十一章 议员(下)
- 92 第九十二章 最后的叮嘱
- 93 第九十三章 失意的杨廷和
- 94 第九十四章 在他乡
- 95 第九十五章 议长
- 96 第九十六章 又是排座次
- 97 第九十七章 遣散宫人
- 98 第九十八章 遣散宫人(续)
- 99 第九十九章 八股文之争
- 100 第一百章 刘健与李东阳
- 101 第一百零一章 妥协
- 102 第一百零二章 储巏
- 103 第一百零三章 兵礼二部
- 104 第一百零四章 流放王鏊
- 105 第一百零五章 杨慎
- 106 第一百零六章 邂逅
- 107 第一百零七章 中华纪元
- 108 第一百零八章 至圣先师
- 109 第一百零九章 县学、府学、国学
- 110 第一百一十章 王廷相改革
- 111 第一百一十一章 刘健入宫
- 112 第一百一十二章 心魔
- 113 第一百一十三章 偶遇
- 114 第一百一十四章 压马路
- 115 第一百一十五章 儒家门徒中的异类
- 116 第一百一十六章 大明学校以及科考改革是诏
- 117 第一百一十七章 外放为官
- 118 第一百一十八章 裁撤詹事府
- 119 第一百二十章 品秩
- 120 第一百二十一章 两屠
- 121 第一百二十二章 分工
- 122 第一百二十三章 明朝两大思想巨头
- 123 第一百二十四章 军功爵制
- 124 第一百二十五章 天子、才子、佳人(上)
- 125 第一百二十六章 天子、才子、佳人(下)
- 126 第一百二十七章 二王(上)
- 127 第一百二十八章 二王(下)
隐藏
显示工具栏
第十三章 镇守太监
第十三章 镇守太监
“什么?”郑德一脸不可置信,瞪着双眼望着他,“这么重要的东西你们也能弄丢?”其实他更想骂一句“你们到底是干什么吃的?”,不过最后还是硬生生忍住了。
“陛下请息怒。”刘大夏可不想背这个黑锅,赶紧起身辩解,“屯田图册在先帝在位之时业已丢失,而且图册归工部屯田清吏司管辖,臣实在不知情。”
听到刘大夏的解释这图册已经丢失了好多年,而且责任也在工部屯田清吏司了,郑德自然不好继续追究了。无奈的摆了摆手,“好了,这事毕竟不归你管,丢失了也不是你得责任,朕不怪你。”
“陛下圣明!”刘大夏暗松了一口气,赶紧一记马屁拍了上去。
不过郑德却没什么感觉,想了想又询问了一句,“最初军户屯田有多少亩,现在又还剩下多少?”
刘大夏沉吟片刻,缓缓道,“洪武永乐之初天下有七十余万顷屯田,之后由于屯田图册丢失。至成化二十三年登录仅剩二十八万余顷。”
成化二十三年,也就是十八年前的数据了。当时登记的时候竟然只剩下二十多万顷了,这实在也太触目惊心了点吧。而且由于没有屯田图册,竟然连追究责任都根本办不到,想查也根本无从查起。
一名伟人说过“枪杆子里出政权”。军队是一个政权的保证,也是一个政权的基石。若是连军队都出现了问题,一个政权又还能维持多久?
郑德一想到这个问题就有些头疼,抬头又看向自己的这位兵部大臣,下意识地问了一句,“有什么解决的办法吗?”期望其能够拿出个主意来。
刘大夏沉吟片刻,“只有朝廷重新拨付屯田给军丁耕种,或许能够阻住军丁大量逃亡。”
郑德追问了一句,“那屯田从何而来?”
“这……”刘大夏额头隐隐冒汗,显然这个主意也只是他临时想出来的。根本没有想过这个问题,支支吾吾半天说不出话来。
郑德无奈的摇了摇头,自己的这位国防大臣是不是能力不足啊,还是系统出现了什么问题,否则怎么会给出一个b级的评价呢?还是b级的能力就止于如此?
“即使重新拨付了军户田亩,那你能保证不会被再次侵占吗?”听到皇帝的这声质问,刘大夏也不得不承认自己将问题想得过于简单了。
“陛下英明,是老臣愚钝了。”
刘大夏倒是很光棍的承认了自己能力不足,这一下反倒是让郑德无话可说了,不过虽然刘大夏没有解决的办法,他却有一个想法。不过出于谨慎,还是试探性的问了一句,“刘卿,你觉得废除军户制度如何?”
“陛下,军户制度乃是祖宗之法,不可妄动啊。”刘大夏几乎是脱口而出,显然在他眼中祖制是神圣不可侵犯的。
“就知道是这样!”郑德忍不住轻叹一声,本来他想将21世纪的征兵制度照搬过来的。不过现在看来,除非自己能够完全掌控整个朝廷,否则想都不要想了。光一个“祖制”的理由,就能让整个朝廷的大臣站到自己的对立面。
“这样,你先去摸排一下我大明所有卫所的情况,再清查一下全**丁还剩下多少人,屯田又剩下多少?”既然现在还无法废除军户制,不过还得先搞清楚全**户卫所的情况,才还继续下一步的行动。
“臣领旨。”刘大夏想了想,又提起了一事,“臣奉先帝遗诏请求撤去非定额内的四方镇守宦官,还请陛下恩准。”
镇守太监?这又是什么职务?不过肯定和宦官有关。郑德看向王岳,后者明白肯定皇上的失忆症又犯了。附耳说了一通,顿时明白过来了。
镇守太监,始设于洪熙元年,代皇上镇守一方,负责监视地方文武官员,以防有什么不轨之举。虽然王岳没有明说,但按郑德的猜测肯定少不了一些横行乡邻、鱼肉百姓的事情,否则也不会被人检举裁撤了。
刘大夏看到皇上召王岳过来询问,心下一凉,还以为事情十有**恐怕难办了。没想到郑德淡淡说了一句,“朕会下诏裁撤所有镇守太监的。”
刘大夏本想裁撤没定额内的镇守太监,现在这个结果显然大大出乎他的意料之外。顿时大喜的站起来一揖到底,由衷赞道,“皇上圣明。”
裁撤镇守太监一事刘大夏也曾对郑德的便宜老爸说过,可惜被这位明君以祖制给婉言拒绝了。所以这次前来他只想退一步裁撤非定额镇守太监。没想到这位在众大臣眼中顽劣不堪的皇帝,竟然做出了明君不曾做到的事情,实在令人感到意外。
“明君之举吗?”郑德若是听到这句话或许也只会轻轻一笑。他只是觉得太监身为皇帝的家奴就该有家奴的样子,把皇宫里的事情料理好就可以了,不要老插手外面的事情。就像一个公司老板的管家不好好管理好家里的事情,跑去插手公司的事情一样,实在荒唐的不像话。
“对了,这些镇守太监在各地是不是经常干些违法乱纪,欺压百姓的事情?”
“陛下怎么知道这些?”刘大夏闻言一惊,显然到没想到皇上会突然问起这个,不过还是据实回答,“的确有不少镇守太监在当地做出欺压当地官员百姓,做出贪污索贿、欺行霸市之事。”
“果然如此”郑德点了点头,马上做了一个决定,“既然如此,朕会下诏让各地检举揭发,若真有镇守太监做出什么违法乱纪之事,朕会交由刑部尚书彻查此事的。你们只要做好自己职权范围内的事情就好了。”
“臣遵旨。”刘大夏闻言突然有些看不懂眼前这位少年天子了,说他年少不懂事也的确如此。不说让刘瑾批红一事惹得朝臣不满,遭到言官们的唾骂不已。可从今天的所作所为,却颇有明君之范,实在令人匪夷所思,捉摸不透。想到这他也忍不住摇了摇头,既然想不透就不去想好了。
候在外面的王岳这时候走了进来,对郑德道,“皇上,御马监太监宁瑾求见。”
“这位鼻子倒是挺灵的吗,前头熊绣告了一状,后头马上就知道了。”不过郑德也知道,身为仅次于司礼监的第二大内廷衙门首领,若是在宫里头没点耳目什么的肯定也是不可能的,对眼前这两位说了一句,“既然两位爱卿没什么事情,就先去忙吧。”
刘大夏、熊绣两人闻言有些担忧的对视一眼,显然宁瑾的到来对皇上刚才的决定产生了一丝变数,不过还是朝皇帝行礼,“臣等告退。”
两人出去的时候正好和王岳领着进来的宁瑾擦肩而过,彼此对视一眼,眼中闪烁着莫名的光芒。
“陛下,奴婢冤枉啊!”宁瑾一进来就跪趴在地,苍老的面庞顷刻间变得一把鼻涕一把泪的。看的郑德真是目瞪可呆,“这真的是比专业演员还专业呢,眼泪说来就来了。”
他勉强定了定心神,“说吧,什么事情?”
“先帝在世之时,嫌腾骧四卫兵力过于单薄,特命臣增加一万四千人入侍宿卫。前些日子兵部左侍郎熊绣清查腾骧四卫之时,竟然说这多增加之人竟然是虚报冒领实为吃空饷,奴婢实在是冤枉啊。”宁瑾一把鼻涕一把泪,真是闻着伤心看者落泪。若是不知情的话,还指不定被他糊弄过去了。
“所以呢?”郑德反问了一句。他现在是啥都不想说,只是抱着看戏的态度,想看这位接下来会如何表演下去。
“呃……这剧本好像有点不对啊,到了这时候皇上不是应该安抚我一下,然后再赦免自己的罪责吗?”宁瑾抬头看了郑德一眼,看到皇上这诡异莫名的神情,心里顿时七上八下的,不知怎的突然有种很不祥的预感,不过还是硬着头皮道,“还请陛下为奴婢做主。”
“哦……”郑德正想说些什么,王岳这时候又走了进来,说刑部尚书闵珪来了。
“请他进来吧。”郑德吩咐一句,这位来的倒也及时,刚好可以将这件事情交给他去办。
刑部尚书闵珪也是一位已经白发苍苍的老人,进来拱手行礼,“臣闵珪参见陛下。”
看他颤颤巍巍的样子,生怕他一不小跌倒,一名呜呼了。郑德赶紧对一旁的王岳吩咐了一句,“快扶闵爱卿坐下。”
“谢陛下赐坐。”闵珪在王岳的搀扶下坐了下来,看了一眼跪在一旁还在卖力表演的宁瑾,拱手一礼,“不知陛下召微臣前来所谓何事?”
郑德指了指宁瑾,“这件事是这样的,兵部左侍郎熊绣清查腾骧四卫发现虚报名额高达一万四千多人,御马监太监宁瑾又说他是冤枉的。朕实在搞不懂谁对谁错,现在也只有将这个案子交给你去彻查了。”
“这……”闵珪实在没想到皇上会将内廷的事情交给自己来办,而且谁知道皇上的真实态度又是什么。若是皇上只是嘴上说说,只是想走个过场呢?那岂不是得罪了皇上,当然像闵珪这样比较正直的大臣,自然不怕得罪皇上,不过能不得罪自然是最好的。
“陛下,腾骧四卫归属御马监,而御马监又归属内廷。微臣乃是外臣,恐怕不好插手宫里头的事情。”闵珪试探性地说了一句。
“什么内廷外廷的,这事就交个你办了。”郑德摆了摆手,实在有点烦这闵珪啰哩吧嗦的,想了想又给了一句承诺,“若是有人阻挠你办案,无论是谁你都可一律拿下。”
“臣领旨。”闵珪闻言已经明白过来了,皇上这次是真的想拿御马监这些人开刀了。
“陛下,奴婢冤枉啊……冤枉啊。”宁瑾闻言这时候再也忍不住了,磕头连连呼喊不止。
“朕相信闵爱卿不会冤枉你的。来人,把他给我带下去吧。”郑德淡淡看了他一眼,听得实在觉得有些聒噪,赶紧吩咐了一句。
很快从外面宿卫的侍卫进来将宁瑾给带了下去。
“陛下请息怒。”刘大夏可不想背这个黑锅,赶紧起身辩解,“屯田图册在先帝在位之时业已丢失,而且图册归工部屯田清吏司管辖,臣实在不知情。”
听到刘大夏的解释这图册已经丢失了好多年,而且责任也在工部屯田清吏司了,郑德自然不好继续追究了。无奈的摆了摆手,“好了,这事毕竟不归你管,丢失了也不是你得责任,朕不怪你。”
“陛下圣明!”刘大夏暗松了一口气,赶紧一记马屁拍了上去。
不过郑德却没什么感觉,想了想又询问了一句,“最初军户屯田有多少亩,现在又还剩下多少?”
刘大夏沉吟片刻,缓缓道,“洪武永乐之初天下有七十余万顷屯田,之后由于屯田图册丢失。至成化二十三年登录仅剩二十八万余顷。”
成化二十三年,也就是十八年前的数据了。当时登记的时候竟然只剩下二十多万顷了,这实在也太触目惊心了点吧。而且由于没有屯田图册,竟然连追究责任都根本办不到,想查也根本无从查起。
一名伟人说过“枪杆子里出政权”。军队是一个政权的保证,也是一个政权的基石。若是连军队都出现了问题,一个政权又还能维持多久?
郑德一想到这个问题就有些头疼,抬头又看向自己的这位兵部大臣,下意识地问了一句,“有什么解决的办法吗?”期望其能够拿出个主意来。
刘大夏沉吟片刻,“只有朝廷重新拨付屯田给军丁耕种,或许能够阻住军丁大量逃亡。”
郑德追问了一句,“那屯田从何而来?”
“这……”刘大夏额头隐隐冒汗,显然这个主意也只是他临时想出来的。根本没有想过这个问题,支支吾吾半天说不出话来。
郑德无奈的摇了摇头,自己的这位国防大臣是不是能力不足啊,还是系统出现了什么问题,否则怎么会给出一个b级的评价呢?还是b级的能力就止于如此?
“即使重新拨付了军户田亩,那你能保证不会被再次侵占吗?”听到皇帝的这声质问,刘大夏也不得不承认自己将问题想得过于简单了。
“陛下英明,是老臣愚钝了。”
刘大夏倒是很光棍的承认了自己能力不足,这一下反倒是让郑德无话可说了,不过虽然刘大夏没有解决的办法,他却有一个想法。不过出于谨慎,还是试探性的问了一句,“刘卿,你觉得废除军户制度如何?”
“陛下,军户制度乃是祖宗之法,不可妄动啊。”刘大夏几乎是脱口而出,显然在他眼中祖制是神圣不可侵犯的。
“就知道是这样!”郑德忍不住轻叹一声,本来他想将21世纪的征兵制度照搬过来的。不过现在看来,除非自己能够完全掌控整个朝廷,否则想都不要想了。光一个“祖制”的理由,就能让整个朝廷的大臣站到自己的对立面。
“这样,你先去摸排一下我大明所有卫所的情况,再清查一下全**丁还剩下多少人,屯田又剩下多少?”既然现在还无法废除军户制,不过还得先搞清楚全**户卫所的情况,才还继续下一步的行动。
“臣领旨。”刘大夏想了想,又提起了一事,“臣奉先帝遗诏请求撤去非定额内的四方镇守宦官,还请陛下恩准。”
镇守太监?这又是什么职务?不过肯定和宦官有关。郑德看向王岳,后者明白肯定皇上的失忆症又犯了。附耳说了一通,顿时明白过来了。
镇守太监,始设于洪熙元年,代皇上镇守一方,负责监视地方文武官员,以防有什么不轨之举。虽然王岳没有明说,但按郑德的猜测肯定少不了一些横行乡邻、鱼肉百姓的事情,否则也不会被人检举裁撤了。
刘大夏看到皇上召王岳过来询问,心下一凉,还以为事情十有**恐怕难办了。没想到郑德淡淡说了一句,“朕会下诏裁撤所有镇守太监的。”
刘大夏本想裁撤没定额内的镇守太监,现在这个结果显然大大出乎他的意料之外。顿时大喜的站起来一揖到底,由衷赞道,“皇上圣明。”
裁撤镇守太监一事刘大夏也曾对郑德的便宜老爸说过,可惜被这位明君以祖制给婉言拒绝了。所以这次前来他只想退一步裁撤非定额镇守太监。没想到这位在众大臣眼中顽劣不堪的皇帝,竟然做出了明君不曾做到的事情,实在令人感到意外。
“明君之举吗?”郑德若是听到这句话或许也只会轻轻一笑。他只是觉得太监身为皇帝的家奴就该有家奴的样子,把皇宫里的事情料理好就可以了,不要老插手外面的事情。就像一个公司老板的管家不好好管理好家里的事情,跑去插手公司的事情一样,实在荒唐的不像话。
“对了,这些镇守太监在各地是不是经常干些违法乱纪,欺压百姓的事情?”
“陛下怎么知道这些?”刘大夏闻言一惊,显然到没想到皇上会突然问起这个,不过还是据实回答,“的确有不少镇守太监在当地做出欺压当地官员百姓,做出贪污索贿、欺行霸市之事。”
“果然如此”郑德点了点头,马上做了一个决定,“既然如此,朕会下诏让各地检举揭发,若真有镇守太监做出什么违法乱纪之事,朕会交由刑部尚书彻查此事的。你们只要做好自己职权范围内的事情就好了。”
“臣遵旨。”刘大夏闻言突然有些看不懂眼前这位少年天子了,说他年少不懂事也的确如此。不说让刘瑾批红一事惹得朝臣不满,遭到言官们的唾骂不已。可从今天的所作所为,却颇有明君之范,实在令人匪夷所思,捉摸不透。想到这他也忍不住摇了摇头,既然想不透就不去想好了。
候在外面的王岳这时候走了进来,对郑德道,“皇上,御马监太监宁瑾求见。”
“这位鼻子倒是挺灵的吗,前头熊绣告了一状,后头马上就知道了。”不过郑德也知道,身为仅次于司礼监的第二大内廷衙门首领,若是在宫里头没点耳目什么的肯定也是不可能的,对眼前这两位说了一句,“既然两位爱卿没什么事情,就先去忙吧。”
刘大夏、熊绣两人闻言有些担忧的对视一眼,显然宁瑾的到来对皇上刚才的决定产生了一丝变数,不过还是朝皇帝行礼,“臣等告退。”
两人出去的时候正好和王岳领着进来的宁瑾擦肩而过,彼此对视一眼,眼中闪烁着莫名的光芒。
“陛下,奴婢冤枉啊!”宁瑾一进来就跪趴在地,苍老的面庞顷刻间变得一把鼻涕一把泪的。看的郑德真是目瞪可呆,“这真的是比专业演员还专业呢,眼泪说来就来了。”
他勉强定了定心神,“说吧,什么事情?”
“先帝在世之时,嫌腾骧四卫兵力过于单薄,特命臣增加一万四千人入侍宿卫。前些日子兵部左侍郎熊绣清查腾骧四卫之时,竟然说这多增加之人竟然是虚报冒领实为吃空饷,奴婢实在是冤枉啊。”宁瑾一把鼻涕一把泪,真是闻着伤心看者落泪。若是不知情的话,还指不定被他糊弄过去了。
“所以呢?”郑德反问了一句。他现在是啥都不想说,只是抱着看戏的态度,想看这位接下来会如何表演下去。
“呃……这剧本好像有点不对啊,到了这时候皇上不是应该安抚我一下,然后再赦免自己的罪责吗?”宁瑾抬头看了郑德一眼,看到皇上这诡异莫名的神情,心里顿时七上八下的,不知怎的突然有种很不祥的预感,不过还是硬着头皮道,“还请陛下为奴婢做主。”
“哦……”郑德正想说些什么,王岳这时候又走了进来,说刑部尚书闵珪来了。
“请他进来吧。”郑德吩咐一句,这位来的倒也及时,刚好可以将这件事情交给他去办。
刑部尚书闵珪也是一位已经白发苍苍的老人,进来拱手行礼,“臣闵珪参见陛下。”
看他颤颤巍巍的样子,生怕他一不小跌倒,一名呜呼了。郑德赶紧对一旁的王岳吩咐了一句,“快扶闵爱卿坐下。”
“谢陛下赐坐。”闵珪在王岳的搀扶下坐了下来,看了一眼跪在一旁还在卖力表演的宁瑾,拱手一礼,“不知陛下召微臣前来所谓何事?”
郑德指了指宁瑾,“这件事是这样的,兵部左侍郎熊绣清查腾骧四卫发现虚报名额高达一万四千多人,御马监太监宁瑾又说他是冤枉的。朕实在搞不懂谁对谁错,现在也只有将这个案子交给你去彻查了。”
“这……”闵珪实在没想到皇上会将内廷的事情交给自己来办,而且谁知道皇上的真实态度又是什么。若是皇上只是嘴上说说,只是想走个过场呢?那岂不是得罪了皇上,当然像闵珪这样比较正直的大臣,自然不怕得罪皇上,不过能不得罪自然是最好的。
“陛下,腾骧四卫归属御马监,而御马监又归属内廷。微臣乃是外臣,恐怕不好插手宫里头的事情。”闵珪试探性地说了一句。
“什么内廷外廷的,这事就交个你办了。”郑德摆了摆手,实在有点烦这闵珪啰哩吧嗦的,想了想又给了一句承诺,“若是有人阻挠你办案,无论是谁你都可一律拿下。”
“臣领旨。”闵珪闻言已经明白过来了,皇上这次是真的想拿御马监这些人开刀了。
“陛下,奴婢冤枉啊……冤枉啊。”宁瑾闻言这时候再也忍不住了,磕头连连呼喊不止。
“朕相信闵爱卿不会冤枉你的。来人,把他给我带下去吧。”郑德淡淡看了他一眼,听得实在觉得有些聒噪,赶紧吩咐了一句。
很快从外面宿卫的侍卫进来将宁瑾给带了下去。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