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1 第一章 这是一个有名的太监
- 2 第二章 S级能力者
- 3 第三章 他还是个孩子
- 4 第四章 失宠了
- 5 第五章 太后张氏
- 6 第六章 五百年前的罢工
- 7 第七章 带刀侍卫
- 8 第八章 赈灾事宜
- 9 第九章 三位老师
- 10 第十章 宣府告急
- 11 第十一章 蜕变
- 12 第十二章 整顿亲军
- 13 第十三章 镇守太监
- 14 第十四章 退休计划
- 15 第十五章 内库十府
- 16 第十六章 句读
- 17 第十七章 大明军情局
- 18 第十八章 琼林宴
- 19 第十九章 看脸的时代
- 20 第二十章 关于科举的讨论
- 21 第二十一章 平民教育家
- 22 第二十二章 偶遇阁老
- 23 第二十三章 明前七子
- 24 第二十四章 京城四恶
- 25 第二十五章 皇亲那些事儿
- 26 第二十六章 争执
- 27 第二十七章 君臣相见
- 28 第二十八章 御前秘书官
- 29 第二十九章 烽烟四起
- 30 第三十章 大内侍卫局
- 31 第三十一章 出了一个啥样的皇帝啊
- 32 第三十二章 工作餐
- 33 第三十三章 听君一席话
- 34 第三十四章 捷报与情报
- 35 第三十五章 两道圣旨
- 36 第三十六章 捷报频传
- 37 第三十七章 银部
- 38 第三十八章 排座次
- 39 第三十九章 第一次御前会议
- 40 第四十章 三权分立
- 41 第四十一章 孙交
- 42 第四十二章 大明银行
- 43 第四十三章 甲申十同年
- 44 第四十四章 没钱了
- 45 第四十五章 一直努力辞职的人
- 46 第四十六章 内务府总管大臣
- 47 第四十七章 想一块去了
- 48 第四十八章 哭穷
- 49 第四十九章 这个世界有……
- 50 第五十章 一个狗血的故事
- 51 第五十一章 和张氏议事
- 52 第五十二章 合并二十四衙门
- 53 第五十三章 态度转变
- 54 第五十四章 争论
- 55 第五十五章 首位内阁总理大臣之争
- 56 第五十六章 出趟门儿
- 57 第五十七章 拦马喊冤
- 58 第五十八章 御前侍卫官
- 59 第五十九章 五十万巨额债务
- 60 第六十章 培养亲信的第一步
- 61 第六十一章 一个又一个
- 62 第六十二章 惊醒
- 63 第六十三章 致仕(上)
- 64 第六十四章 致仕(下)
- 65 第六十五章 王璟
- 66 第六十六章 探病
- 67 第六十七章 军机处
- 68 第六十八章 议事(上)
- 69 第六十九章 议事(中)
- 70 第七十章 议事(下)
- 71 第七十一章 重回翰林院(上)
- 72 第七十二章 重回翰林院(下)
- 73 第七十三章 老师的教诲
- 74 第七十四章 大明国安局
- 75 第七十五章 弘治十八年的谋划
- 76 第七十六章 三面旗帜
- 77 第七十七章 六人聚(上)
- 78 第七十八章 六人聚(下)
- 79 第七十九章 屠勋(上)
- 80 第八十章 屠勋(下)
- 81 第八十一章 出事儿
- 82 第八十二章 心迹
- 83 第八十三章 入阁风波(上)
- 84 第八十四章 入阁风波 (下)
- 85 第八十五章 不拟州县不入台省 (上)
- 86 第八十六章 不拟州县不入台省 (下)
- 87 第八十七章 吏部尚书的心结(上)
- 88 第八十八章 吏部尚书的心结 (下)
- 89 第八十九章 官衔
- 90 第九十章 议员(上)
- 91 第九十一章 议员(下)
- 92 第九十二章 最后的叮嘱
- 93 第九十三章 失意的杨廷和
- 94 第九十四章 在他乡
- 95 第九十五章 议长
- 96 第九十六章 又是排座次
- 97 第九十七章 遣散宫人
- 98 第九十八章 遣散宫人(续)
- 99 第九十九章 八股文之争
- 100 第一百章 刘健与李东阳
- 101 第一百零一章 妥协
- 102 第一百零二章 储巏
- 103 第一百零三章 兵礼二部
- 104 第一百零四章 流放王鏊
- 105 第一百零五章 杨慎
- 106 第一百零六章 邂逅
- 107 第一百零七章 中华纪元
- 108 第一百零八章 至圣先师
- 109 第一百零九章 县学、府学、国学
- 110 第一百一十章 王廷相改革
- 111 第一百一十一章 刘健入宫
- 112 第一百一十二章 心魔
- 113 第一百一十三章 偶遇
- 114 第一百一十四章 压马路
- 115 第一百一十五章 儒家门徒中的异类
- 116 第一百一十六章 大明学校以及科考改革是诏
- 117 第一百一十七章 外放为官
- 118 第一百一十八章 裁撤詹事府
- 119 第一百二十章 品秩
- 120 第一百二十一章 两屠
- 121 第一百二十二章 分工
- 122 第一百二十三章 明朝两大思想巨头
- 123 第一百二十四章 军功爵制
- 124 第一百二十五章 天子、才子、佳人(上)
- 125 第一百二十六章 天子、才子、佳人(下)
- 126 第一百二十七章 二王(上)
- 127 第一百二十八章 二王(下)
隐藏
显示工具栏
第二章 S级能力者
第二章 S级能力者
当看完这份奏章后,郑德眼中流露出深思之色,一丝厌烦一闪即逝。这份奏章却是三位阁老写给郑德的,提出了三条压制近侍的意见。显然最近让刘瑾批红的事情被他们知晓了,担心刘瑾干政所以特意写了这份奏章,还提议说自己身为大明天子自然应该亲自处理政务。
“这三位不愧是自己便宜老爹留给自己的辅政大臣,忠心耿耿又念念叨叨的几乎和唐僧有的一拼,不过还真当我是小孩子啊?”郑德对于这三位内阁大臣厌烦不已。这一个月来,只要自己言行举止稍有差池,便会马上有一道折子呈上来,出言指责劝谏云云。实在烦不胜烦,却又无可奈何。
虽然这三位出发点是好的,可大多数事情在郑德看来却是没事找事。就必如郑德每天早晨穿着白色内衣在宫里头晨练,被这三位指责为举止癫狂,有失帝王之仪。还有次自己心情不好在宫里吼了两嗓子,正好被三人听见如此指责一番。这样一二再二三被三人无端指责,即使泥人也有三分火气,郑德现在是看到这三位几乎就没什么好脸色。
“这折子你看过,有什么看法?”郑德看向刘瑾,不知怎的嘴角流露出一丝玩味的笑意。看的后者额头隐隐冒出一丝冷汗,最后实在忍不住“噗通”一声直接跪了下来,“老奴天性愚昧,什么都不懂,只知道一切忠心于万岁爷。至于其他的没什么主见,只要是皇上的看法便是老奴的看法。陛下让老奴做什么那就做什么,那肯定是不会错的。”
这马屁拍的真是绝了,一幅事事听皇上吩咐的忠仆模样,细细想来却又什么都没说,果然不愧是一只老狐狸啊!郑德暗自感叹一声,又看了看手中的那道奏章,随手直接扔桌上。
“起来吧,这折子就留中吧。”
让郑德每天安静坐在懋勤殿内处理那些成堆的奏章,几乎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不说奏章是繁体字加文言文写的,阅读理解起来非常困难;就是许多事情在郑德看来几乎都不需要自己亲自处理,也被呈了上来。若是让自己亲自处理每天的奏章,就是一天二十四小时都不够用。估计过不了多久自己十有**得过劳死,谁又会拿自己的命开玩笑?
所以让郑德亲自处理奏章,这件事在他看来几乎没有什么商量的可能。不过让司礼监批红也只不过是权宜之计,在他设想下权利最好是下放至内阁,将这个类似于秘书机构的衙门转化为大明最高决策机构。不过此事也不着急,毕竟自己才刚刚登基,位置都还没坐稳呢。
“还有其他事情吗?”郑德随手拿起了一份奏章翻了翻,却无意间被其中的内容吸引了。
“万岁爷,没了。”
郑德抬头看了他一眼,“你这话到底什么意思?是说朕没了吗?”
刘瑾顿时吓得面色如土,脸色发白。惊恐的“噗通”一声,又跪倒在地,以头顶地,磕的地面“咚咚“作响,口中连连呼喊着求饶,“万岁爷饶命,万岁爷饶命啊,奴婢绝无此意。”
郑德这时却一脸索然之意,自己不过一时兴起开个玩笑,没想到却是这样一幅场景,实在无趣的紧。摇了摇头,搀扶起他,“不就是跟你开个玩笑吗?怎么没有一点幽默细胞啊。”
刘瑾这才明白皇帝是跟自己开玩笑呢。又亲自搀扶起自己。感动之余惧意立去,一脸委屈的看着他,“万岁爷,奴婢愚钝,是个老实人。”
郑德闻言瞬间被逗乐了,你还是老实人?作为明朝三大赫赫有名的太监,你若是老实人了,世界上可就没有老实人了。又看到刘瑾可怜兮兮一副欠扁的模样。郑德实在忍不住揣了他一脚,“你这老货,还知道装可怜了啊。”
“奴婢虽老,可不是什么东西。”
听到这话,郑德实在忍不住笑出声,“你不是东西吗?”
刘瑾下意识的摇了摇头,“奴婢是东西。”不过随即反应过来,“不,奴婢不是东西,也不对,奴婢还是东西,还是不对,奴婢……”
看到刘瑾一时转不过弯来,急得抓耳挠腮的模样。说出的话更是让郑德捧腹大笑,心情顿时好了不少,连忙制止,“好了,好了,不说这个了。”
刘瑾只好苦着脸无奈的赔笑一声,眼中却闪过一丝异样的神情。
“既然无事了,那朕就先回去睡觉了。”郑德走上前来,学着前世上司鼓励下属,装模作样的拍了拍了他的肩膀以示鼓励,“好好干,面包会有的,牛奶也会有的。”故作潇洒的一甩袖袍,转身离去。
面包会有的,牛奶也会有的?这什么跟什么啊?
望着郑德离去的背影,刘瑾苦思了半天,也不知道面包和牛奶是什么,只好作罢。心里却是忍不住轻叹一声,万岁爷这到底是怎么了,怎么和东宫变得完全不一样了,心思也是越来越难猜了。每次和皇帝在一起,都是如履薄冰、小心翼翼,生怕出一点差池。
哎!还是在东宫的太子爷好伺候啊!刘瑾现在倒是无比怀念在东宫时候的光景,既轻松又惬意,太子爷更是哄小孩般好伺候的紧。即便如此,他还是更喜欢现在的样子,大权在握的感觉,当然若是没有皇帝干涉那就更美妙了。
“要想得到更多,就得让皇上更信任我。”想到这,刘瑾浑身瞬间充满了能量似得,精神百倍投入到处理奏章中去了。
……
郑德回到乾清宫却并没有立即入睡,而是将所有的宫女太监都赶了出去。接着摊开左手,正中有一个浅浅的黑痣,比芝麻还小。他轻轻一点,一个巴掌大小的虚拟屏幕出现在手掌心上。屏幕正中有一格搜索栏,除此之外别无他物。
金手指?
郑德想到这笑了笑,这也算是自己穿越的福利吧。在手掌心用手指将“孙交”这个名字写了上去,虚拟屏幕搜索栏中也随着他手指得勾画,“孙交”这个名字也也随之出现在其中,看起来非常神奇。
孙交
最高官位:明朝户部尚书
能力评级:s级
系统评价:古代版经济学家,擅长经济管理工作
之后便附了一篇生平介绍。
s级!这还是郑德第一次看到s级能力的官员,实在惊讶的让他不知说什么为好。要只道带郑德这一个月来搜遍整个朝堂重要官员的名字,找到的拥有a级能力的官员只有聊聊数人,b级能力者的官员才十多人,其余皆为c级。可见整个朝廷人才的匮乏,这还是在又号称中兴之主的孝宗皇帝统治之下。没想到现在竟然冒出一个在a级之上的s级能力评级。可见能够获得如此评级的人能力如何,郑德瞬间有种捡到宝的感觉。
也多亏郑德刚才无意间看到一份奏章,竟然写的是因为军士采办薪炭导致边关树木急剧减少,希望能够植树造林这样才能保证薪炭能够长久采办下去。没想到古代竟然还有人能够提出环境保护和循环经济的主张,一时兴起看了下上疏之人的名字,没想到竟然挖到一份巨大的惊喜。
太常寺少卿,正四品,奉命经略黄花镇诸边隘。而且还是孝宗皇帝亲赐金绮为其壮行,看来自己那便宜老爹挺看中他的吗。郑德躺在床上想着搜索到的内容,可惜便宜老爹死的早,否则一生也不会止步于户部尚书。
“如此人才流落在外实在可惜,明天就下诏把其召回来,至于担任何种职务到时候再说吧。”迷迷糊糊间,郑德睡了过去。
……
第二天卯时,郑德睡眼朦胧的坐在奉天门殿的御座之上。望着鱼贯而入的朝廷大臣们,心中怨念如潮昏昏欲睡。任谁每天早上四五点钟睡的正香时候被人叫醒,也免不了是这样一幅表情。
听着朝堂下大臣们絮絮叨叨的奏着事,郑德是一句也没听见去,只是冷不丁的回上那么一句。
明朝早朝制度自太祖皇帝重八兄创立以来,经过一百多年的历史演变,到现在发生了许多变化。其中之一便是早朝所奏事目,通政司先一日进呈“面贴”,由内阁预先处理。待第二日早朝皇帝只需照答即可。一般也只需要回答“是”或则“照例”,也难怪郑德落得如此轻松。
整个早朝制度已经逐渐失去了行政功能,现在也只是剩下一个流程罢了。
“哎,这个早朝根本就没有继续举行下去的必要,你们何苦这样为难自己呢?”郑德暗自嘀咕了一句。毕竟每天五点就开始早朝,四点多就得起床,这还是郑德自己住在宫里头。若是宫外那些住的远的,估计凌晨一两点就得起床准备上床,十年如一日,也亏得他们这么能够坚持。
郑德看着朝堂下神情肃穆,进退有度的诸位大臣。感觉像是在进行一场神圣的宗教祭祀般,看的实在无聊,忍不住打了一个长长的哈欠。在肃静的朝堂上可谓如雷鸣般突兀响亮,连奏事的大臣也不得不停下来,目光齐刷刷地指向坐在御座上的皇帝,让已经历经一个月洗礼的郑德也颇感吃不消。只能尴尬地摸了摸鼻子讪笑道,“你们继续,你们继续,不用管我的。”
此话甫出,仿佛捅了马蜂窝似得,目光刹那间变得宛若利箭般,盯的郑德整个人浑身生疼,内心忍不住打了一个寒颤。
太可怕了!
这一刻,他感觉自己化身成一个不着片缕的美人,周围尽是一群眼冒绿光的彪形大汉。顿时感觉浑身凉飕飕的,遍体生寒。
成何体统啊!
那些个忠心耿耿的大臣们一个个更是痛心不已,堂堂大明皇帝在朝堂上“打哈欠”已然不对,竟然还说早朝不关自己的事,实乃千古奇闻。若是被后世史料所著,自己身处其中不管不问,岂不要被后世所唾弃。不行,一定要立刻谏言皇上,纠正其不当之言行。
“既然没什么事情,那我就先走一步了。”
可惜不待他们有所行动,大感不妙的郑德感觉再坐下去的话,恐怕会有不好的事情事情发生。赶紧扔下一句话,溜之大吉。
“这三位不愧是自己便宜老爹留给自己的辅政大臣,忠心耿耿又念念叨叨的几乎和唐僧有的一拼,不过还真当我是小孩子啊?”郑德对于这三位内阁大臣厌烦不已。这一个月来,只要自己言行举止稍有差池,便会马上有一道折子呈上来,出言指责劝谏云云。实在烦不胜烦,却又无可奈何。
虽然这三位出发点是好的,可大多数事情在郑德看来却是没事找事。就必如郑德每天早晨穿着白色内衣在宫里头晨练,被这三位指责为举止癫狂,有失帝王之仪。还有次自己心情不好在宫里吼了两嗓子,正好被三人听见如此指责一番。这样一二再二三被三人无端指责,即使泥人也有三分火气,郑德现在是看到这三位几乎就没什么好脸色。
“这折子你看过,有什么看法?”郑德看向刘瑾,不知怎的嘴角流露出一丝玩味的笑意。看的后者额头隐隐冒出一丝冷汗,最后实在忍不住“噗通”一声直接跪了下来,“老奴天性愚昧,什么都不懂,只知道一切忠心于万岁爷。至于其他的没什么主见,只要是皇上的看法便是老奴的看法。陛下让老奴做什么那就做什么,那肯定是不会错的。”
这马屁拍的真是绝了,一幅事事听皇上吩咐的忠仆模样,细细想来却又什么都没说,果然不愧是一只老狐狸啊!郑德暗自感叹一声,又看了看手中的那道奏章,随手直接扔桌上。
“起来吧,这折子就留中吧。”
让郑德每天安静坐在懋勤殿内处理那些成堆的奏章,几乎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不说奏章是繁体字加文言文写的,阅读理解起来非常困难;就是许多事情在郑德看来几乎都不需要自己亲自处理,也被呈了上来。若是让自己亲自处理每天的奏章,就是一天二十四小时都不够用。估计过不了多久自己十有**得过劳死,谁又会拿自己的命开玩笑?
所以让郑德亲自处理奏章,这件事在他看来几乎没有什么商量的可能。不过让司礼监批红也只不过是权宜之计,在他设想下权利最好是下放至内阁,将这个类似于秘书机构的衙门转化为大明最高决策机构。不过此事也不着急,毕竟自己才刚刚登基,位置都还没坐稳呢。
“还有其他事情吗?”郑德随手拿起了一份奏章翻了翻,却无意间被其中的内容吸引了。
“万岁爷,没了。”
郑德抬头看了他一眼,“你这话到底什么意思?是说朕没了吗?”
刘瑾顿时吓得面色如土,脸色发白。惊恐的“噗通”一声,又跪倒在地,以头顶地,磕的地面“咚咚“作响,口中连连呼喊着求饶,“万岁爷饶命,万岁爷饶命啊,奴婢绝无此意。”
郑德这时却一脸索然之意,自己不过一时兴起开个玩笑,没想到却是这样一幅场景,实在无趣的紧。摇了摇头,搀扶起他,“不就是跟你开个玩笑吗?怎么没有一点幽默细胞啊。”
刘瑾这才明白皇帝是跟自己开玩笑呢。又亲自搀扶起自己。感动之余惧意立去,一脸委屈的看着他,“万岁爷,奴婢愚钝,是个老实人。”
郑德闻言瞬间被逗乐了,你还是老实人?作为明朝三大赫赫有名的太监,你若是老实人了,世界上可就没有老实人了。又看到刘瑾可怜兮兮一副欠扁的模样。郑德实在忍不住揣了他一脚,“你这老货,还知道装可怜了啊。”
“奴婢虽老,可不是什么东西。”
听到这话,郑德实在忍不住笑出声,“你不是东西吗?”
刘瑾下意识的摇了摇头,“奴婢是东西。”不过随即反应过来,“不,奴婢不是东西,也不对,奴婢还是东西,还是不对,奴婢……”
看到刘瑾一时转不过弯来,急得抓耳挠腮的模样。说出的话更是让郑德捧腹大笑,心情顿时好了不少,连忙制止,“好了,好了,不说这个了。”
刘瑾只好苦着脸无奈的赔笑一声,眼中却闪过一丝异样的神情。
“既然无事了,那朕就先回去睡觉了。”郑德走上前来,学着前世上司鼓励下属,装模作样的拍了拍了他的肩膀以示鼓励,“好好干,面包会有的,牛奶也会有的。”故作潇洒的一甩袖袍,转身离去。
面包会有的,牛奶也会有的?这什么跟什么啊?
望着郑德离去的背影,刘瑾苦思了半天,也不知道面包和牛奶是什么,只好作罢。心里却是忍不住轻叹一声,万岁爷这到底是怎么了,怎么和东宫变得完全不一样了,心思也是越来越难猜了。每次和皇帝在一起,都是如履薄冰、小心翼翼,生怕出一点差池。
哎!还是在东宫的太子爷好伺候啊!刘瑾现在倒是无比怀念在东宫时候的光景,既轻松又惬意,太子爷更是哄小孩般好伺候的紧。即便如此,他还是更喜欢现在的样子,大权在握的感觉,当然若是没有皇帝干涉那就更美妙了。
“要想得到更多,就得让皇上更信任我。”想到这,刘瑾浑身瞬间充满了能量似得,精神百倍投入到处理奏章中去了。
……
郑德回到乾清宫却并没有立即入睡,而是将所有的宫女太监都赶了出去。接着摊开左手,正中有一个浅浅的黑痣,比芝麻还小。他轻轻一点,一个巴掌大小的虚拟屏幕出现在手掌心上。屏幕正中有一格搜索栏,除此之外别无他物。
金手指?
郑德想到这笑了笑,这也算是自己穿越的福利吧。在手掌心用手指将“孙交”这个名字写了上去,虚拟屏幕搜索栏中也随着他手指得勾画,“孙交”这个名字也也随之出现在其中,看起来非常神奇。
孙交
最高官位:明朝户部尚书
能力评级:s级
系统评价:古代版经济学家,擅长经济管理工作
之后便附了一篇生平介绍。
s级!这还是郑德第一次看到s级能力的官员,实在惊讶的让他不知说什么为好。要只道带郑德这一个月来搜遍整个朝堂重要官员的名字,找到的拥有a级能力的官员只有聊聊数人,b级能力者的官员才十多人,其余皆为c级。可见整个朝廷人才的匮乏,这还是在又号称中兴之主的孝宗皇帝统治之下。没想到现在竟然冒出一个在a级之上的s级能力评级。可见能够获得如此评级的人能力如何,郑德瞬间有种捡到宝的感觉。
也多亏郑德刚才无意间看到一份奏章,竟然写的是因为军士采办薪炭导致边关树木急剧减少,希望能够植树造林这样才能保证薪炭能够长久采办下去。没想到古代竟然还有人能够提出环境保护和循环经济的主张,一时兴起看了下上疏之人的名字,没想到竟然挖到一份巨大的惊喜。
太常寺少卿,正四品,奉命经略黄花镇诸边隘。而且还是孝宗皇帝亲赐金绮为其壮行,看来自己那便宜老爹挺看中他的吗。郑德躺在床上想着搜索到的内容,可惜便宜老爹死的早,否则一生也不会止步于户部尚书。
“如此人才流落在外实在可惜,明天就下诏把其召回来,至于担任何种职务到时候再说吧。”迷迷糊糊间,郑德睡了过去。
……
第二天卯时,郑德睡眼朦胧的坐在奉天门殿的御座之上。望着鱼贯而入的朝廷大臣们,心中怨念如潮昏昏欲睡。任谁每天早上四五点钟睡的正香时候被人叫醒,也免不了是这样一幅表情。
听着朝堂下大臣们絮絮叨叨的奏着事,郑德是一句也没听见去,只是冷不丁的回上那么一句。
明朝早朝制度自太祖皇帝重八兄创立以来,经过一百多年的历史演变,到现在发生了许多变化。其中之一便是早朝所奏事目,通政司先一日进呈“面贴”,由内阁预先处理。待第二日早朝皇帝只需照答即可。一般也只需要回答“是”或则“照例”,也难怪郑德落得如此轻松。
整个早朝制度已经逐渐失去了行政功能,现在也只是剩下一个流程罢了。
“哎,这个早朝根本就没有继续举行下去的必要,你们何苦这样为难自己呢?”郑德暗自嘀咕了一句。毕竟每天五点就开始早朝,四点多就得起床,这还是郑德自己住在宫里头。若是宫外那些住的远的,估计凌晨一两点就得起床准备上床,十年如一日,也亏得他们这么能够坚持。
郑德看着朝堂下神情肃穆,进退有度的诸位大臣。感觉像是在进行一场神圣的宗教祭祀般,看的实在无聊,忍不住打了一个长长的哈欠。在肃静的朝堂上可谓如雷鸣般突兀响亮,连奏事的大臣也不得不停下来,目光齐刷刷地指向坐在御座上的皇帝,让已经历经一个月洗礼的郑德也颇感吃不消。只能尴尬地摸了摸鼻子讪笑道,“你们继续,你们继续,不用管我的。”
此话甫出,仿佛捅了马蜂窝似得,目光刹那间变得宛若利箭般,盯的郑德整个人浑身生疼,内心忍不住打了一个寒颤。
太可怕了!
这一刻,他感觉自己化身成一个不着片缕的美人,周围尽是一群眼冒绿光的彪形大汉。顿时感觉浑身凉飕飕的,遍体生寒。
成何体统啊!
那些个忠心耿耿的大臣们一个个更是痛心不已,堂堂大明皇帝在朝堂上“打哈欠”已然不对,竟然还说早朝不关自己的事,实乃千古奇闻。若是被后世史料所著,自己身处其中不管不问,岂不要被后世所唾弃。不行,一定要立刻谏言皇上,纠正其不当之言行。
“既然没什么事情,那我就先走一步了。”
可惜不待他们有所行动,大感不妙的郑德感觉再坐下去的话,恐怕会有不好的事情事情发生。赶紧扔下一句话,溜之大吉。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