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1 第一章 这是一个有名的太监
- 2 第二章 S级能力者
- 3 第三章 他还是个孩子
- 4 第四章 失宠了
- 5 第五章 太后张氏
- 6 第六章 五百年前的罢工
- 7 第七章 带刀侍卫
- 8 第八章 赈灾事宜
- 9 第九章 三位老师
- 10 第十章 宣府告急
- 11 第十一章 蜕变
- 12 第十二章 整顿亲军
- 13 第十三章 镇守太监
- 14 第十四章 退休计划
- 15 第十五章 内库十府
- 16 第十六章 句读
- 17 第十七章 大明军情局
- 18 第十八章 琼林宴
- 19 第十九章 看脸的时代
- 20 第二十章 关于科举的讨论
- 21 第二十一章 平民教育家
- 22 第二十二章 偶遇阁老
- 23 第二十三章 明前七子
- 24 第二十四章 京城四恶
- 25 第二十五章 皇亲那些事儿
- 26 第二十六章 争执
- 27 第二十七章 君臣相见
- 28 第二十八章 御前秘书官
- 29 第二十九章 烽烟四起
- 30 第三十章 大内侍卫局
- 31 第三十一章 出了一个啥样的皇帝啊
- 32 第三十二章 工作餐
- 33 第三十三章 听君一席话
- 34 第三十四章 捷报与情报
- 35 第三十五章 两道圣旨
- 36 第三十六章 捷报频传
- 37 第三十七章 银部
- 38 第三十八章 排座次
- 39 第三十九章 第一次御前会议
- 40 第四十章 三权分立
- 41 第四十一章 孙交
- 42 第四十二章 大明银行
- 43 第四十三章 甲申十同年
- 44 第四十四章 没钱了
- 45 第四十五章 一直努力辞职的人
- 46 第四十六章 内务府总管大臣
- 47 第四十七章 想一块去了
- 48 第四十八章 哭穷
- 49 第四十九章 这个世界有……
- 50 第五十章 一个狗血的故事
- 51 第五十一章 和张氏议事
- 52 第五十二章 合并二十四衙门
- 53 第五十三章 态度转变
- 54 第五十四章 争论
- 55 第五十五章 首位内阁总理大臣之争
- 56 第五十六章 出趟门儿
- 57 第五十七章 拦马喊冤
- 58 第五十八章 御前侍卫官
- 59 第五十九章 五十万巨额债务
- 60 第六十章 培养亲信的第一步
- 61 第六十一章 一个又一个
- 62 第六十二章 惊醒
- 63 第六十三章 致仕(上)
- 64 第六十四章 致仕(下)
- 65 第六十五章 王璟
- 66 第六十六章 探病
- 67 第六十七章 军机处
- 68 第六十八章 议事(上)
- 69 第六十九章 议事(中)
- 70 第七十章 议事(下)
- 71 第七十一章 重回翰林院(上)
- 72 第七十二章 重回翰林院(下)
- 73 第七十三章 老师的教诲
- 74 第七十四章 大明国安局
- 75 第七十五章 弘治十八年的谋划
- 76 第七十六章 三面旗帜
- 77 第七十七章 六人聚(上)
- 78 第七十八章 六人聚(下)
- 79 第七十九章 屠勋(上)
- 80 第八十章 屠勋(下)
- 81 第八十一章 出事儿
- 82 第八十二章 心迹
- 83 第八十三章 入阁风波(上)
- 84 第八十四章 入阁风波 (下)
- 85 第八十五章 不拟州县不入台省 (上)
- 86 第八十六章 不拟州县不入台省 (下)
- 87 第八十七章 吏部尚书的心结(上)
- 88 第八十八章 吏部尚书的心结 (下)
- 89 第八十九章 官衔
- 90 第九十章 议员(上)
- 91 第九十一章 议员(下)
- 92 第九十二章 最后的叮嘱
- 93 第九十三章 失意的杨廷和
- 94 第九十四章 在他乡
- 95 第九十五章 议长
- 96 第九十六章 又是排座次
- 97 第九十七章 遣散宫人
- 98 第九十八章 遣散宫人(续)
- 99 第九十九章 八股文之争
- 100 第一百章 刘健与李东阳
- 101 第一百零一章 妥协
- 102 第一百零二章 储巏
- 103 第一百零三章 兵礼二部
- 104 第一百零四章 流放王鏊
- 105 第一百零五章 杨慎
- 106 第一百零六章 邂逅
- 107 第一百零七章 中华纪元
- 108 第一百零八章 至圣先师
- 109 第一百零九章 县学、府学、国学
- 110 第一百一十章 王廷相改革
- 111 第一百一十一章 刘健入宫
- 112 第一百一十二章 心魔
- 113 第一百一十三章 偶遇
- 114 第一百一十四章 压马路
- 115 第一百一十五章 儒家门徒中的异类
- 116 第一百一十六章 大明学校以及科考改革是诏
- 117 第一百一十七章 外放为官
- 118 第一百一十八章 裁撤詹事府
- 119 第一百二十章 品秩
- 120 第一百二十一章 两屠
- 121 第一百二十二章 分工
- 122 第一百二十三章 明朝两大思想巨头
- 123 第一百二十四章 军功爵制
- 124 第一百二十五章 天子、才子、佳人(上)
- 125 第一百二十六章 天子、才子、佳人(下)
- 126 第一百二十七章 二王(上)
- 127 第一百二十八章 二王(下)
隐藏
显示工具栏
第一章 这是一个有名的太监
第一章 这是一个有名的太监
窗外一轮明月高悬,柔和的月光悄无声息的倾斜进来。
摆放着笔墨纸砚等古色古香事物的书案上,一个瘦小的身影正拿着毛笔在纸笺上一笔一划认真刻画着。似乎神情专注的在练着字,不过字却写的软塌塌惨不忍睹,可少年嘴角依旧挂着一抹开心的笑意。若有一个书法大家在侧,看到他用珍贵的紫毫在上等宣德贡笺上练字,恐怕会忍不住一口气就将他掐死。
或许是因为分心,手突然一抖,正写着的字画出老长一笔,原本就惨不忍睹的字瞬间完全变成了鬼画符。
“啪”的一声,郑德忍不住有些气恼的将手中毛笔扔了出去。整个人瘫坐在椅子上,看着窗外那一轮明月,眼神逐渐变得迷离起来,一时间思绪万千,魂飞天外。
自己本是一个21世纪的普通大学生,却在迷迷糊糊一觉醒来后,被一大群似乎穿着古代戏服的人层层围在一张床边。不待他反映过来怎么回事,便被众人簇拥着朝一座气势恢宏的大殿内走去。在一座巨大的灵柩前,面对着眼前黑压压跪成一片,穿着官袍三呼“万岁”的人,即皇帝位。
他就这样稀里糊涂的成为了大明最闹腾的皇帝朱厚照。想到这,他忍不住露出一丝苦笑,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啊?是对自己没找到工作的补偿吗?可这也太扯淡了吧!
“万岁爷,出什么事儿了?”或许是听到里面的声响,一名着大红蟒袍的中官太监从外面走了进来。将地上的毛笔捡了起来,小心翼翼的呈了上来。
郑德被突然出现的王岳吓了一跳,正想遮住御案上的纸笺,不过想来他已经看到了,便直接放弃了。指了指御案旁地上的火盆,直接吩咐一句,“把火盆撤了出去吧,顺便把地面擦拭一下。”
火盆,是郑德特意让人放置的,专门用来烧毁他练字所用纸笺的。这也是无奈之举,谁让穿越而来的他,悲剧的没有得到朱厚照任何一丝记忆。不会毛笔字的他,也只能偷偷照着朱厚照以前的字帖练字,而火盆自然是他用来销毁证据用的。毕竟若是被人知道此事后,谁也不知会闹出什么事儿。不过现在既然被王岳看到,他也懒得继续遮掩下去了,实在是太累了。
王岳虽然奇怪皇帝在纸笺上画这些鬼画符做什么,却也没多想,走到门外招呼一声,很快一个小太监低着头走了进来。跪在地板上仔仔细细的擦拭了一遍,又低着头倒退着出去,至始至终也不敢抬头看皇帝一眼。这便是皇帝的权威,不是任何人都能得见天颜。
见王岳没有多心,郑德也是暗松了一口气。不过想了想又拿起了纸笺,看向他故意问,“王岳,知道这上面的是什么?”
“这……”王岳看着纸笺上那些个类似鬼画符又好像字的东西,一脸为难之色,支支吾吾半天说不出个所以然来。
郑德却是哈哈开心一笑,看来自己是赌对了。即使自己无意间真的做了什么不对劲的事儿,只要自己不主动去说,除了两宫太后外,没有任何人敢出言质疑,自己现在可是当今大明天子啊!
郑德想到这,顿时感觉浑身轻松了许多。这一个月来他承受的压力也是很大,做任何事情都小心翼翼,生怕一不小心漏出马脚。不过现在想来,却是多少有些杞人忧天了。毕竟除了灵魂外,自己可是货真价实的朱厚照。至于灵魂?无论今世今生,对于这种虚无缥缈的东西,又有多少人真正的相信?
郑德想到这忍不住笑了。至于两宫太后那里自己也说了失忆了,又的确曾在弘治皇帝灵柩前晕过去,又有太医们的佐证,更是不需要太担心。
放下心里重重忧虑,整个人恍然重生般,不仅真个人轻松了许多,也让他能够真正放下一切,开始考虑未来的一些东西。
想来自己十有**是回不去了,这个正德皇帝是当定了。可惜皇帝这个位置虽好,却不是郑德内心渴求的。他也并不是一个很有野心的人,现在也只想平平安安富足一生。不过皇帝从古至今都算是高危险的职业,几乎每一位天子一生都伴随着刀光剑影尔虞我诈,一想到这个令人残酷的现实,令他总是冷不住打个寒颤,想要放弃掉这个位子。
不过坐上容易下来难,皇帝不是谁想做就能做,谁不想做就能不做。历史上谋反的没几个有好下场,至于禅位的皇帝更是如此。更重要的一点是,他那便宜老爹只有他这一个儿子,想禅位都没人来接班。
这一刻,郑德突然想到了钱钟书《围城》里的一句名言:婚姻就像一座围城,城外的想进去,城里的人想出来。想来皇帝这个位置也是莫外如是。
看了一眼还傻愣愣站在一旁的王岳,郑德摆了摆手,“你下去吧。”
“奴婢告退。”王岳深深看了郑德一眼,应了一声退了下去。
郑德起身看着窗外那轮皎洁的明月,也不知地球那边现在怎么样了?不过自从自己的父母在自己大学期间双双出车祸身亡,自己除了一位小姑也再没有任何亲人了。或许她现在已经知道了自己失踪的消息吧,也许会难过伤心一段时间吧?不过生活还需要继续,又有表弟表妹他们照顾,自己也放心了许多。既然回不去了,就这在边好好安度一生。相信父母在天之灵也是希望我过得好好的。
轻叹一声,郑德走出了殿外。
“皇上”
候在殿门外的王岳看到出来的郑德,正要跟了上来,被他出言阻止。
“不要跟来,我一个人走走。”
即使来到这个世界近一个月了,郑德还是过不惯前拥后簇的生活。经常是摒退左右,一个人在宫里闲逛,随便想些事情。
看着郑德离去的背影,王岳担忧的轻叹一声。似乎先皇驾崩后,皇上整个人都跟丢了魂儿似得,整天待在乾清宫画着什么鬼画符,似乎想写点什么烧给先皇在天之灵看看。虽然皇上思念先皇,不过老是这么下去也是不行啊,皇上的身子怎么受得了。不行,这事的告诉两宫太后,请她们定夺。
想到这,王岳立马匆匆朝后宫而去。
若是被郑德知道自己销毁证据的举动居然变成了烧纸给自己的便宜老爹,估计会忍不住笑出声来,可惜他此刻并知晓此事。
……
皇宫说小不小,说大也不大。对于前世从未游览过紫禁城的郑德而言,刚开始倒是颇觉新奇。不过半个月的时间也足够他将皇宫来回游览一遍,现在也没有最初的新鲜感,反而有些时候觉得闷的慌,便香到皇宫西苑的太液池散散步,顺便散散心。
刚走到乾清宫广场前,郑德无意间环顾四周,却见西庑的一座宫殿内灯火通明。郑德似乎想起什么来了,脸上露出一丝莫名的笑意,调头朝那座宫殿走了过去。对候在门外的太监做了一个噤声免礼的手势,后者会意的轻轻推开那沉重的黄梨木大门。
大殿内烛火通明,檀香缭绕。殿内正中悬有“懋学勤政”匾额,匾额之下放置着一张三尺多高的龙椅。除此之外,空旷的大殿内别无他物。不过在左边的里间却传出“沙沙”纸笔相交的声响。
郑德走了进去,只见一个面皮白净的中年人埋头在堆积如山的奏折里,神情专注的批改着。或许是因为太过专注的原因,连他走进也未察觉。
看着此人,郑德忍不住心生一叹,若不是亲眼所见,又有谁能够知晓眼前这个专注的中年人,就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立皇帝”刘瑾呢?
作为明朝有名的三大太监之一,郑德怎么可能没有听过这位的大名呢。当第一次听见此人名字的时候,他也是吓了一跳。基于历史上的映象,心中不由自主的给其打上奸佞小人的标签。若不是其本是朱厚照最为宠爱的近侍,怕露出马脚什么的,早不知被他贬到哪个旮旯角落去了。
不过就在郑德面对堆积如山的奏章,心中千万头草泥马呼啸而过,不知所措之际。这位贴心的老刘同志适时的站了出来,几乎是夜以继日地帮他处理完了所有奏章。让本就心力交瘁的他感动之余,给了这位著名的太监一份“批红”的新工作。所谓批红,就是司礼监太监照着内阁的票拟意见,用红字从新写在奏章上,表示是皇帝批示处理了。
不过为了防止刘瑾像历史上那般弄权,他也会不时抽查他批过的奏章。不过这一月来这位历史名人倒还老实,也没整出什么幺蛾子,也让郑德放心的松了一口气。
至于让刘瑾批红,郑德倒觉得没什么,身为领导怎么可能事事亲为呢。再说了,明朝历史上本来就有让司礼监批红的传统。不过他所不知道的是,历史上太监帮皇帝批红这一先例,似乎就是从刘瑾这位开始的。历史似乎又在这一刻重回原点,没有任何的改变。若是郑德知道后,又不知会作何感想。
“万岁爷”
刘瑾这时抬头,才发现皇帝不时何时出现在自己身旁,吓得浑身一哆嗦,“扑通”一声跪倒在地。
“起来吧。”郑德摆了摆手,直接在刘瑾刚才的位子上坐了下来。
看着侍立一旁的刘瑾,问了一句,“最近有什么重要的事情?”
刘瑾微微一顿,略显迟疑的开口,“倒也没什么特别的事情,只是三位阁老联名上了一道奏章。”
“哦,什么事?”郑德颇有些吃惊,能够让三位内阁大佬联名上书,所言之事肯定非同小可,不过最近朝廷好像没什么大事发生啊!
“还是万岁爷亲自过目吧。”刘瑾将折子递了过来。
郑德疑惑的看了他一眼,接过折子看了起来。要知道奏折是繁体字加文言文所写的,所以对他而言看起来是一件很吃力的事,若不如此也不会像历史上重演那般给了刘瑾崛起之机。所以至此以后,一般奏章都是刘瑾根据内阁的票拟意见批红,至于重要的都是需要郑德处理的奏章,当然都是让刘瑾先口述一遍内容,自己再接过奏章浏览一遍确认无误后再做决定。现在他却让自己亲自过目,也不知这刘瑾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摆放着笔墨纸砚等古色古香事物的书案上,一个瘦小的身影正拿着毛笔在纸笺上一笔一划认真刻画着。似乎神情专注的在练着字,不过字却写的软塌塌惨不忍睹,可少年嘴角依旧挂着一抹开心的笑意。若有一个书法大家在侧,看到他用珍贵的紫毫在上等宣德贡笺上练字,恐怕会忍不住一口气就将他掐死。
或许是因为分心,手突然一抖,正写着的字画出老长一笔,原本就惨不忍睹的字瞬间完全变成了鬼画符。
“啪”的一声,郑德忍不住有些气恼的将手中毛笔扔了出去。整个人瘫坐在椅子上,看着窗外那一轮明月,眼神逐渐变得迷离起来,一时间思绪万千,魂飞天外。
自己本是一个21世纪的普通大学生,却在迷迷糊糊一觉醒来后,被一大群似乎穿着古代戏服的人层层围在一张床边。不待他反映过来怎么回事,便被众人簇拥着朝一座气势恢宏的大殿内走去。在一座巨大的灵柩前,面对着眼前黑压压跪成一片,穿着官袍三呼“万岁”的人,即皇帝位。
他就这样稀里糊涂的成为了大明最闹腾的皇帝朱厚照。想到这,他忍不住露出一丝苦笑,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啊?是对自己没找到工作的补偿吗?可这也太扯淡了吧!
“万岁爷,出什么事儿了?”或许是听到里面的声响,一名着大红蟒袍的中官太监从外面走了进来。将地上的毛笔捡了起来,小心翼翼的呈了上来。
郑德被突然出现的王岳吓了一跳,正想遮住御案上的纸笺,不过想来他已经看到了,便直接放弃了。指了指御案旁地上的火盆,直接吩咐一句,“把火盆撤了出去吧,顺便把地面擦拭一下。”
火盆,是郑德特意让人放置的,专门用来烧毁他练字所用纸笺的。这也是无奈之举,谁让穿越而来的他,悲剧的没有得到朱厚照任何一丝记忆。不会毛笔字的他,也只能偷偷照着朱厚照以前的字帖练字,而火盆自然是他用来销毁证据用的。毕竟若是被人知道此事后,谁也不知会闹出什么事儿。不过现在既然被王岳看到,他也懒得继续遮掩下去了,实在是太累了。
王岳虽然奇怪皇帝在纸笺上画这些鬼画符做什么,却也没多想,走到门外招呼一声,很快一个小太监低着头走了进来。跪在地板上仔仔细细的擦拭了一遍,又低着头倒退着出去,至始至终也不敢抬头看皇帝一眼。这便是皇帝的权威,不是任何人都能得见天颜。
见王岳没有多心,郑德也是暗松了一口气。不过想了想又拿起了纸笺,看向他故意问,“王岳,知道这上面的是什么?”
“这……”王岳看着纸笺上那些个类似鬼画符又好像字的东西,一脸为难之色,支支吾吾半天说不出个所以然来。
郑德却是哈哈开心一笑,看来自己是赌对了。即使自己无意间真的做了什么不对劲的事儿,只要自己不主动去说,除了两宫太后外,没有任何人敢出言质疑,自己现在可是当今大明天子啊!
郑德想到这,顿时感觉浑身轻松了许多。这一个月来他承受的压力也是很大,做任何事情都小心翼翼,生怕一不小心漏出马脚。不过现在想来,却是多少有些杞人忧天了。毕竟除了灵魂外,自己可是货真价实的朱厚照。至于灵魂?无论今世今生,对于这种虚无缥缈的东西,又有多少人真正的相信?
郑德想到这忍不住笑了。至于两宫太后那里自己也说了失忆了,又的确曾在弘治皇帝灵柩前晕过去,又有太医们的佐证,更是不需要太担心。
放下心里重重忧虑,整个人恍然重生般,不仅真个人轻松了许多,也让他能够真正放下一切,开始考虑未来的一些东西。
想来自己十有**是回不去了,这个正德皇帝是当定了。可惜皇帝这个位置虽好,却不是郑德内心渴求的。他也并不是一个很有野心的人,现在也只想平平安安富足一生。不过皇帝从古至今都算是高危险的职业,几乎每一位天子一生都伴随着刀光剑影尔虞我诈,一想到这个令人残酷的现实,令他总是冷不住打个寒颤,想要放弃掉这个位子。
不过坐上容易下来难,皇帝不是谁想做就能做,谁不想做就能不做。历史上谋反的没几个有好下场,至于禅位的皇帝更是如此。更重要的一点是,他那便宜老爹只有他这一个儿子,想禅位都没人来接班。
这一刻,郑德突然想到了钱钟书《围城》里的一句名言:婚姻就像一座围城,城外的想进去,城里的人想出来。想来皇帝这个位置也是莫外如是。
看了一眼还傻愣愣站在一旁的王岳,郑德摆了摆手,“你下去吧。”
“奴婢告退。”王岳深深看了郑德一眼,应了一声退了下去。
郑德起身看着窗外那轮皎洁的明月,也不知地球那边现在怎么样了?不过自从自己的父母在自己大学期间双双出车祸身亡,自己除了一位小姑也再没有任何亲人了。或许她现在已经知道了自己失踪的消息吧,也许会难过伤心一段时间吧?不过生活还需要继续,又有表弟表妹他们照顾,自己也放心了许多。既然回不去了,就这在边好好安度一生。相信父母在天之灵也是希望我过得好好的。
轻叹一声,郑德走出了殿外。
“皇上”
候在殿门外的王岳看到出来的郑德,正要跟了上来,被他出言阻止。
“不要跟来,我一个人走走。”
即使来到这个世界近一个月了,郑德还是过不惯前拥后簇的生活。经常是摒退左右,一个人在宫里闲逛,随便想些事情。
看着郑德离去的背影,王岳担忧的轻叹一声。似乎先皇驾崩后,皇上整个人都跟丢了魂儿似得,整天待在乾清宫画着什么鬼画符,似乎想写点什么烧给先皇在天之灵看看。虽然皇上思念先皇,不过老是这么下去也是不行啊,皇上的身子怎么受得了。不行,这事的告诉两宫太后,请她们定夺。
想到这,王岳立马匆匆朝后宫而去。
若是被郑德知道自己销毁证据的举动居然变成了烧纸给自己的便宜老爹,估计会忍不住笑出声来,可惜他此刻并知晓此事。
……
皇宫说小不小,说大也不大。对于前世从未游览过紫禁城的郑德而言,刚开始倒是颇觉新奇。不过半个月的时间也足够他将皇宫来回游览一遍,现在也没有最初的新鲜感,反而有些时候觉得闷的慌,便香到皇宫西苑的太液池散散步,顺便散散心。
刚走到乾清宫广场前,郑德无意间环顾四周,却见西庑的一座宫殿内灯火通明。郑德似乎想起什么来了,脸上露出一丝莫名的笑意,调头朝那座宫殿走了过去。对候在门外的太监做了一个噤声免礼的手势,后者会意的轻轻推开那沉重的黄梨木大门。
大殿内烛火通明,檀香缭绕。殿内正中悬有“懋学勤政”匾额,匾额之下放置着一张三尺多高的龙椅。除此之外,空旷的大殿内别无他物。不过在左边的里间却传出“沙沙”纸笔相交的声响。
郑德走了进去,只见一个面皮白净的中年人埋头在堆积如山的奏折里,神情专注的批改着。或许是因为太过专注的原因,连他走进也未察觉。
看着此人,郑德忍不住心生一叹,若不是亲眼所见,又有谁能够知晓眼前这个专注的中年人,就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立皇帝”刘瑾呢?
作为明朝有名的三大太监之一,郑德怎么可能没有听过这位的大名呢。当第一次听见此人名字的时候,他也是吓了一跳。基于历史上的映象,心中不由自主的给其打上奸佞小人的标签。若不是其本是朱厚照最为宠爱的近侍,怕露出马脚什么的,早不知被他贬到哪个旮旯角落去了。
不过就在郑德面对堆积如山的奏章,心中千万头草泥马呼啸而过,不知所措之际。这位贴心的老刘同志适时的站了出来,几乎是夜以继日地帮他处理完了所有奏章。让本就心力交瘁的他感动之余,给了这位著名的太监一份“批红”的新工作。所谓批红,就是司礼监太监照着内阁的票拟意见,用红字从新写在奏章上,表示是皇帝批示处理了。
不过为了防止刘瑾像历史上那般弄权,他也会不时抽查他批过的奏章。不过这一月来这位历史名人倒还老实,也没整出什么幺蛾子,也让郑德放心的松了一口气。
至于让刘瑾批红,郑德倒觉得没什么,身为领导怎么可能事事亲为呢。再说了,明朝历史上本来就有让司礼监批红的传统。不过他所不知道的是,历史上太监帮皇帝批红这一先例,似乎就是从刘瑾这位开始的。历史似乎又在这一刻重回原点,没有任何的改变。若是郑德知道后,又不知会作何感想。
“万岁爷”
刘瑾这时抬头,才发现皇帝不时何时出现在自己身旁,吓得浑身一哆嗦,“扑通”一声跪倒在地。
“起来吧。”郑德摆了摆手,直接在刘瑾刚才的位子上坐了下来。
看着侍立一旁的刘瑾,问了一句,“最近有什么重要的事情?”
刘瑾微微一顿,略显迟疑的开口,“倒也没什么特别的事情,只是三位阁老联名上了一道奏章。”
“哦,什么事?”郑德颇有些吃惊,能够让三位内阁大佬联名上书,所言之事肯定非同小可,不过最近朝廷好像没什么大事发生啊!
“还是万岁爷亲自过目吧。”刘瑾将折子递了过来。
郑德疑惑的看了他一眼,接过折子看了起来。要知道奏折是繁体字加文言文所写的,所以对他而言看起来是一件很吃力的事,若不如此也不会像历史上重演那般给了刘瑾崛起之机。所以至此以后,一般奏章都是刘瑾根据内阁的票拟意见批红,至于重要的都是需要郑德处理的奏章,当然都是让刘瑾先口述一遍内容,自己再接过奏章浏览一遍确认无误后再做决定。现在他却让自己亲自过目,也不知这刘瑾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