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7 第一章 三生烟火
- 8 第二章 一世迷离
- 9 第三章 惟有游丝
- 10 第四章 犹自相识
- 11 第五章 千里烟波
- 12 第六章 高楼危阑
- 13 第七章 屈指堪惊
- 14 第八章 天涯为客
- 15 第九-十章 玉真初见
- 16 第十一章 表里澄澈
- 17 第十二章 做冷欺花
- 18 第十三章 梅厅雪在
- 19 第十四章 饯旧迎新
- 20 第十五章 笑语盈盈
- 21 第十六章 伴我微吟
- 22 第十七章 雄风拂槛
- 23 第十八章 费伊心力
- 24 第十九章 相从未款
- 25 第二十章 半篙波暖
- 26 第二十一章 陡顿忧戚
- 27 第二十二章 翠微高处
- 28 第二十三章 梦沉书远
- 29 第二十四章 正恁凝愁
- 30 第二十五章 昔年多病
- 31 第二十六章 伤情荀倩
- 32 第二十七章 寒沙浅流
- 33 第二十八章 兰舟容与
- 34 第二十九章 著人滋味
- 35 第三十章 壅培未就
- 36 第三十一章 一帘风絮
- 37 第三十二章 丁宁深意
- 38 第三十三章 无情有思
- 39 第三十四章 犹抱寒蝉
- 40 第三十五章 邻鸡先觉
- 41 第三十六章 满院东风
- 42 第三十七章 十里柔情
- 43 第三十八章 把言闲语
- 44 第三十九章 云都随车
- 45 第四十章 洗妆真态
- 46 第四十一章 我亦多情
- 47 第四十二章 春恨八九
- 48 第四十三章 戎葵凝笑
- 49 第四十四章 镜花难折
- 50 第四十五章 兰苑未空
- 51 第四十六章 带风伴雨
- 52 第四十七章 惆怅此情
- 53 第四十八章 清寒攀摘
- 54 第四十九章 雾隐城堞
- 55 第五十章 两处沉吟
- 56 第五十一章 晴丝绪乱
- 57 第五十二章 蓬莱旧事
- 58 第五十三章 风老莺雏
- 59 第五十四章 孙仲谋处
- 60 第五十五章 怨怀无托
- 61 第五十六章 此意悠悠
- 62 第五十七章 穿林打叶
- 63 第五十八章 孤芳一世
- 64 第五十九章 隔院芸香
- 65 第六十章 拂水漂棉
- 66 第六十一章 不管盈盈
- 67 第六十二章 万事一身
- 68 第六十三章 风灯零乱
- 69 第六十四章 永日戚戚
- 70 第六十五章 苍山乱流
- 71 第六十六章 青瑟遥夜
- 72 第六十七章 何妨徐行
- 73 第六十八章 怳惊长嗟
- 74 第六十九章 孤高烈风
- 75 第七十章 几行归塞
- 76 第七十一章 机中论锦
- 77 第七十二章 渚云暗度
- 78 第七十三章 千丈晴空
- 79 第七十四章 密霭深树
- 80 第七十五章 长近尊前
- 81 第七十六章 花困蓬瀛
- 82 第七十七章 耿耿漏咽
- 83 第七十八章 老病寒塘
- 84 第七十九章 寒塘欲下
- 85 第八十章 流水西东
- 86 第八十一章 风动荼蘼
- 87 第八十二章 烟火人间
- 88 第八十三章 无赖穷秋
- 89 第八十四章 不与人期
- 90 第八十五章 无聊为伊
- 91 第八十六章 花开并蒂
- 92 第八十七章 边声四起
- 93 第八十八章 欲知方寸
- 94 第八十九章 不减春恨
- 95 第九十章 好伴云来
- 96 第九十一章 尊前青眼
- 97 第九十二章 重阴未开
- 98 第九十三章 九曲回肠
- 99 第九十四章 清香未减
- 100 第九十五章 南苑吹花
- 101 第九十六章 清歌断肠
- 102 第九十七章 目极伤心
- 103 第九十八章 香袖啼红
- 104 第九十九章 一庭凄冷
- 105 第一百章 红笺无色
- 106 第101章 锦书难据
- 107 第102章 梦魂俱远
- 108 第103章 几多幽怨
- 109 第104章 情极生怨
- 110 第105章 蓝桥路近
- 111 第106章 山重无数
- 112 第107章 沧海尘飞
- 113 第108章 禾黍高低
- 114 第109章 海棠正好
- 115 第110章 都门帐饮
- 116 第111章 天遥地远
- 117 第112章 升平守分
- 118 第113章 无处无愁
- 119 第114章 等闲辜负
- 120 第115章 灯照离席
- 121 第116章 无情燕子
- 122 第117章 春归何处
- 123 第118章 掩泣空向
- 124 第119章 韦郎去也
- 125 第120章 思君不见
- 126 第121章 峰回路转
- 127 第122章 翠尊易泣
- 128 第123章 遗钿不见
- 129 第124章 空带愁归
- 130 第125章 黄芦苦竹
- 131 第126章 云随雁字
- 132 第127章 此去难留
- 133 第128章 多情犹有
- 134 第129章 几番凝伫
- 135 第130章 人闲昼永
- 136 第131章 风雨无晴
- 137 第132章 浮生长恨
- 138 第133章 玉做人间
- 139 第134章 遍满春色
- 140 第135章 玉钩双燕
- 141 第136章 东风主张
- 142 第137章 手种红药
- 143 第138章 风入罗帏
- 144 第139章 寒禽衰草
- 145 第140章 岳钟冷梦
- 146 第141章 无言自愁
- 147 第142章 惊飙动幕
- 148 第143章 脉脉此情
- 149 第144章 山峦重叠
- 150 第145章
- 151 第146章
- 152 第147章 断肠疑破
- 153 第148章 愁入西风
- 154 第149章 怎不思量
- 155 第150章 绣被春寒
- 156 第151章 大厦如倾
- 157 第152章 经年离别
- 158 第153章 兴尽悲来
- 159 第154章 人何以堪
- 160 第155章 轻失花期
- 161 第156章 莫思身外
- 162 第157章 一饷徜徉
- 163 第158章 怎得伊来
- 164 第159章 红萼宜簪
- 165 第160章 仓皇北顾
- 166 第161章 桃李自春
- 167 第162章 一箭风快
- 168 第163章 伤离意绪
- 169 第164章 只凭芳草
- 170 第165章 小槛欢聚
- 171 第166章 登览关情
- 172 第167章 飞云过尽
- 173 第168章 五云深处
- 174 第169章 宿鸟未惊
- 175 第170章 幽梦初回
- 176 第171章 脉脉花疏
- 177 第172章 风疏雨骤
- 178 第173章 恨满金徽
- 179 第174章 晓色云开
- 180 第175章 脂车待发
- 181 第176章 琼枝玉树
- 182 第177章 锦字征鸿
- 183 第178章 造物乘除
- 184 第179章 有泪如倾
- 185 第180章 佳音噩耗
- 186 第181章 难寻红妆
- 187 第182章 极望天西
- 188 第183章 元嘉草草
- 189 第184章 汉旗翻雪
- 190 第185章 过得今宵
- 191 终章 系我一生心,负你千行泪
- 192 狗尾续貂-番外
隐藏
显示工具栏
第十二章 做冷欺花
第十二章 做冷欺花
出了永康左门,夹道里的风更大,锦书勉强撑着伞往乾清宫去,雪里夹着冰雹,簌簌的落到伞面上,又纷纷的弹落开去,等进了的乾清门,走到廊庑下熄了伞,往外一看,天阴沉得要压下来一般,雪停了,只下雹子,一个个雀儿蛋大小,密密的砸在台阶上,把坛子里栽的耐冬打得东倒西歪。
她拍了拍身上的雪沫子往宫里去,上书房里有朗朗的读书声传出来,她微有些恍惚,这个地方有好些年没来了,以前自己也和兄弟们在这里念书习字,如今人面不知何处去,只剩下她孤零零一个,父亲也已不在了,她从主子沦为了奴才,再踏进这里,早已物是人非了。
哀哀叹口气,这会儿不是感慨的时候,耽搁了差事回头不好交待,便绕过上书房往庑房里去,跨进南三所的门,只看见大堂正中间挂着很大的一个“寿药”的提匾,东边靠墙是一溜案几,西边是一个高至屋顶的大药柜子,柜台上的一盏灯摇摇曳曳照亮了大半个屋子。环顾整个寿药房,内外只有一个人,在药柜前站着,面前放着一个大臼,右手拿着戥,左手正捏着一张方子在灯下看,听见有人来,连头都没抬一下。
锦书一时不知怎么开口,那人戴着貂鼠的暖帽,穿着深蓝色的琵琶襟马褂,一味低着头,也看不出是什么官职,她只得福了福道,“给大人请安了!我是慈宁宫的宫女,来给太皇太后抓两味药。”
那人终于抬了眼皮看过来,目光冷冷的,比外头的雪还凛冽三分,拉着脸子面上无喜无悲,虽是拒人于千里之外的疏离,却掩不住那堂堂的好相貌,眉含远山,目藏千秋,她这样美人窝里长大的都忍不住一叹,只觉满目的晃眼,什么宋玉、潘安、兰陵王,大概都不及他一半吧!这样的人怎么在这太医院里供职呢?锦书的天马行空又发作了,他应该抱着琴徜徉山水间才对,在这太医院里苦熬六年,白糟蹋了。
那人见她只顾低头出神,便开口道,“太皇太后御体抱恙?”
锦书听他鼻子齉着,似乎是染了风寒,果然是医者不能自医,也不甚在意,只道,“回大人,是腿上的毛病,这两日有些浮肿,前儿已经有太医请过脉了,今儿抓两味药泡足。”
那人的视线又落在药方子上,悠悠然道,“没在慈宁宫见过你,你叫什么?”
锦书微躬了躬身子道,“奴才是刚到慈宁宫当差的,叫锦书。”
那人复抬头看她,紧抿着唇,眼里有探究之色,锦书被他这么一瞧顿觉手足无措,不知怎么,心里惶惶的跳,像被人捏着了什么把柄似的,这人的一个动作,一个眼神都叫她不安,她暗蹙了蹙眉,方道,“劳大人替奴才抓药,奴才好回去交差。”
那人放下药方和戥子,又去杵臼里的药,因为没垫软垫子,把柜台杵得砰砰响,垂眼看着臼里,淡淡道,“要抓什么药?”
锦书的火气有点往上拱,不明白太医院的医正怎么会傲慢得这样,转念一想,人家是带着病当值,就跟春荣似的,自己得体谅人家,再说人在屋檐下,他就是晾着你,你也得等着不是吗!就敛了神好声好气的回话,“奴才来配艾草和红花。”
那人上扬着声调嗯了一声,“宫里的红花是禁药,怎么打发你来抓?崔贵祥呢?”
锦书靠门口站着,门外的风吹进来,吹得背上凉飕飕的,一面歪着头心里咋舌,这个太医胆儿够大的,不论宫里的医正或侍卫,就连朝廷里的军机大臣,看见太皇太后宫里的总管也得客客气,服服帖帖的,这个人真是猖狂,敢直呼其名,这份胆色还真是值得佩服。
“问你话呢,怎么不答应?”那人见锦书走神便催促。
锦书忙道,“崔谙达节下忙,就让奴才来,大人把份量写在纸上,回了慈宁宫由姑姑再过称的,坏不了规矩。”
那人杵得发了汗,顺手摘了头上的暖帽放在一旁,露出一头乌黑密实鬓角分明的发,愈加显得龙章凤质,眉眼如画。那五官虽美,却无半点女气,满满尽是昂扬之态,锦书又忍不住评头论足一番,套句戏文里说的:遥遥若高山之独立,巍峨如玉山之将崩。就是那种天下尽在我手的气概!
长得是不错,就是脾气差了点儿,把她当摆设一样,都没空来搭理她,锦书耐着性子又给他道福,“大人,奴才急等着交差,请大人行个方便。”
那人眼一横,“急什么,没见这儿正忙着吗?”
锦书无奈,想了想道,“大人,您歇会儿,奴才来给您杵药吧!”
那人听了也不客气,直接将臼往前一推,“杵成沫子,不能有块儿。”
锦书应个是,把臼往边上挪了挪,满以为他腾出手来了就能给她抓药了,谁知那人从柜台后头走出来,往旁边听差房的椅子里一坐,喝着暖壶里的茶,烤着炭盆里的火,悠闲的阖上眼打起盹来。
锦书咬着嘴唇颇感委屈,他这一歇要歇多久?她还急着回慈宁宫,如今有的是眼睛盯着她,就是针鼻儿大的错处也够她受的,这太医是存心难为她吗?心里嘀咕着,手上就使了把劲,握着杵把铜臼捣得咣当乱响。
那人半眯着眼恫吓,“这是给皇上的药,你使那么大的劲儿把臼捅破了,洒了一点儿药,杀你的头!”
锦书脖子后头一凉,不由放轻了手脚,憋了一会儿想再求求,刚要开口,那位太医道,“你老家哪里的?”
她愣了愣,像被揭了疮疤似的疼了一下,低头道,“京城的。”回了回味儿,是不是该和他套套近乎呢,幸许他一高兴就给她抓药了,便道,“大人是哪里人?”
“我?”他琢磨了会儿,“我老家是南苑的。”
锦书暗咂了咂嘴,原来是南苑人,难怪那么傲气!觍脸笑了笑,“大人进宫几年了?”
他转着手上的虎骨扳指,微仰着头,视线落在屋顶正梁的花开富贵刻花上,沉吟片刻道,“到明年五月就满九年了。”
想来承德皇帝改年号那会儿就做太医了,官职一定很高吧,难怪派头那么大呢!锦书道,“大人,奴才还有好些差事要当,求大人给奴才开方子抓药吧,御药房没别的太医,只好劳大人大驾了,奴才感激不尽。”
那位却是个稳如泰山的人,凭你怎么说,只管喝茶翻医书,嘴里道,“把这罐药杵完了再说。”
锦书急火攻心,心想傻等着也不是个事儿,这一耽搁得耽搁到多早晚去啊,就把铜臼一放,肃了肃道,“既然大人眼下忙,那奴才往储秀宫的御药房去,奴才告退了。”
那人见她要走方直起了身子,微一哂,“回来,我说不给你抓了吗?脾气倒不小!”
他笃悠悠离了椅子走过来,锦书这才看清他的袍子是开四叉的,心里倏然一跳,大英以开叉为贵,平民只许穿不开叉的“一裹圆”,官吏士庶开两叉,只有皇室宗亲才开四叉,他是宇文家的人啊,那长了这么张脸就不足为奇了。
他提起笔在砚台里蘸了蘸,随手从左手边的一摞纸里扯过一张,铺平了拿镇纸压好,边写边道,“开五帖,艾草各二两,红花各八钱,使着好了再来。”
锦书丈二的和尚摸不着头脑,还在思忖他到底是什么人,莫非宗亲里有人在太医院供职么,又不能问,只得曲了曲腿,“多谢……大人。”
那双手保养得很好,白皙细腻,骨节修长有力,字也漂亮,是临的董其昌,出规入矩,放敛自如。锦书看着那手字,突然有个念头压抑不住的蹿上来,要想知道他是不是皇亲只有看他的眼睛,打定了主意就偷偷的打量他,只是他始终垂着眼,浓密的睫毛覆盖住了瞳仁,她壮着胆子试了几次无果,顿觉丧气。
红花在药柜的最上层,那人拿着戥子爬上木梯,很熟练的称了四两下来,直接倒在纸上包好,缓缓道,“我这儿不分了,你拿回去过了称再说。”
锦书应个是,又趁着行礼的当口躬身窥探。那人似乎察觉了,一敛眉,忽然抬头直视她,面上似有不耐,沉声道,“你瞧了我半天,到底在瞧什么?”
果然有那金灿灿的一圈,昏暗的火光下流光溢彩,直照人心里去,锦书一惊,总觉哪里不对,也没多想便跪了下来,磕头道,“奴才该死。”
一抬眼,竟见那皂靴上绣了花纹,分不清是龙是蟒,张牙舞爪的,再看那袍子下摆,横幅的八宝立水,上方居然有十二章祥纹里的宋彝和海藻,她大骇,方想起来,他虽然鼻音很重,可嗓音没变,为什么她先前没听出来,一根筋的以为凡是在太医院里的都是太医?早听说皇帝常自己给自己抓药,以前只当是谣传,谁知真有这样的事!怪道南三所里没人,想是都给他哄出去了,莫非他要学秦始皇炼长生不老药么,为什么连个把门的太监都没有?
她脑子里刹时乱哄哄绞作一团,就像被满盆冰雪兜头浇下,五脏六腑瞬间冷了个透骨。
她拍了拍身上的雪沫子往宫里去,上书房里有朗朗的读书声传出来,她微有些恍惚,这个地方有好些年没来了,以前自己也和兄弟们在这里念书习字,如今人面不知何处去,只剩下她孤零零一个,父亲也已不在了,她从主子沦为了奴才,再踏进这里,早已物是人非了。
哀哀叹口气,这会儿不是感慨的时候,耽搁了差事回头不好交待,便绕过上书房往庑房里去,跨进南三所的门,只看见大堂正中间挂着很大的一个“寿药”的提匾,东边靠墙是一溜案几,西边是一个高至屋顶的大药柜子,柜台上的一盏灯摇摇曳曳照亮了大半个屋子。环顾整个寿药房,内外只有一个人,在药柜前站着,面前放着一个大臼,右手拿着戥,左手正捏着一张方子在灯下看,听见有人来,连头都没抬一下。
锦书一时不知怎么开口,那人戴着貂鼠的暖帽,穿着深蓝色的琵琶襟马褂,一味低着头,也看不出是什么官职,她只得福了福道,“给大人请安了!我是慈宁宫的宫女,来给太皇太后抓两味药。”
那人终于抬了眼皮看过来,目光冷冷的,比外头的雪还凛冽三分,拉着脸子面上无喜无悲,虽是拒人于千里之外的疏离,却掩不住那堂堂的好相貌,眉含远山,目藏千秋,她这样美人窝里长大的都忍不住一叹,只觉满目的晃眼,什么宋玉、潘安、兰陵王,大概都不及他一半吧!这样的人怎么在这太医院里供职呢?锦书的天马行空又发作了,他应该抱着琴徜徉山水间才对,在这太医院里苦熬六年,白糟蹋了。
那人见她只顾低头出神,便开口道,“太皇太后御体抱恙?”
锦书听他鼻子齉着,似乎是染了风寒,果然是医者不能自医,也不甚在意,只道,“回大人,是腿上的毛病,这两日有些浮肿,前儿已经有太医请过脉了,今儿抓两味药泡足。”
那人的视线又落在药方子上,悠悠然道,“没在慈宁宫见过你,你叫什么?”
锦书微躬了躬身子道,“奴才是刚到慈宁宫当差的,叫锦书。”
那人复抬头看她,紧抿着唇,眼里有探究之色,锦书被他这么一瞧顿觉手足无措,不知怎么,心里惶惶的跳,像被人捏着了什么把柄似的,这人的一个动作,一个眼神都叫她不安,她暗蹙了蹙眉,方道,“劳大人替奴才抓药,奴才好回去交差。”
那人放下药方和戥子,又去杵臼里的药,因为没垫软垫子,把柜台杵得砰砰响,垂眼看着臼里,淡淡道,“要抓什么药?”
锦书的火气有点往上拱,不明白太医院的医正怎么会傲慢得这样,转念一想,人家是带着病当值,就跟春荣似的,自己得体谅人家,再说人在屋檐下,他就是晾着你,你也得等着不是吗!就敛了神好声好气的回话,“奴才来配艾草和红花。”
那人上扬着声调嗯了一声,“宫里的红花是禁药,怎么打发你来抓?崔贵祥呢?”
锦书靠门口站着,门外的风吹进来,吹得背上凉飕飕的,一面歪着头心里咋舌,这个太医胆儿够大的,不论宫里的医正或侍卫,就连朝廷里的军机大臣,看见太皇太后宫里的总管也得客客气,服服帖帖的,这个人真是猖狂,敢直呼其名,这份胆色还真是值得佩服。
“问你话呢,怎么不答应?”那人见锦书走神便催促。
锦书忙道,“崔谙达节下忙,就让奴才来,大人把份量写在纸上,回了慈宁宫由姑姑再过称的,坏不了规矩。”
那人杵得发了汗,顺手摘了头上的暖帽放在一旁,露出一头乌黑密实鬓角分明的发,愈加显得龙章凤质,眉眼如画。那五官虽美,却无半点女气,满满尽是昂扬之态,锦书又忍不住评头论足一番,套句戏文里说的:遥遥若高山之独立,巍峨如玉山之将崩。就是那种天下尽在我手的气概!
长得是不错,就是脾气差了点儿,把她当摆设一样,都没空来搭理她,锦书耐着性子又给他道福,“大人,奴才急等着交差,请大人行个方便。”
那人眼一横,“急什么,没见这儿正忙着吗?”
锦书无奈,想了想道,“大人,您歇会儿,奴才来给您杵药吧!”
那人听了也不客气,直接将臼往前一推,“杵成沫子,不能有块儿。”
锦书应个是,把臼往边上挪了挪,满以为他腾出手来了就能给她抓药了,谁知那人从柜台后头走出来,往旁边听差房的椅子里一坐,喝着暖壶里的茶,烤着炭盆里的火,悠闲的阖上眼打起盹来。
锦书咬着嘴唇颇感委屈,他这一歇要歇多久?她还急着回慈宁宫,如今有的是眼睛盯着她,就是针鼻儿大的错处也够她受的,这太医是存心难为她吗?心里嘀咕着,手上就使了把劲,握着杵把铜臼捣得咣当乱响。
那人半眯着眼恫吓,“这是给皇上的药,你使那么大的劲儿把臼捅破了,洒了一点儿药,杀你的头!”
锦书脖子后头一凉,不由放轻了手脚,憋了一会儿想再求求,刚要开口,那位太医道,“你老家哪里的?”
她愣了愣,像被揭了疮疤似的疼了一下,低头道,“京城的。”回了回味儿,是不是该和他套套近乎呢,幸许他一高兴就给她抓药了,便道,“大人是哪里人?”
“我?”他琢磨了会儿,“我老家是南苑的。”
锦书暗咂了咂嘴,原来是南苑人,难怪那么傲气!觍脸笑了笑,“大人进宫几年了?”
他转着手上的虎骨扳指,微仰着头,视线落在屋顶正梁的花开富贵刻花上,沉吟片刻道,“到明年五月就满九年了。”
想来承德皇帝改年号那会儿就做太医了,官职一定很高吧,难怪派头那么大呢!锦书道,“大人,奴才还有好些差事要当,求大人给奴才开方子抓药吧,御药房没别的太医,只好劳大人大驾了,奴才感激不尽。”
那位却是个稳如泰山的人,凭你怎么说,只管喝茶翻医书,嘴里道,“把这罐药杵完了再说。”
锦书急火攻心,心想傻等着也不是个事儿,这一耽搁得耽搁到多早晚去啊,就把铜臼一放,肃了肃道,“既然大人眼下忙,那奴才往储秀宫的御药房去,奴才告退了。”
那人见她要走方直起了身子,微一哂,“回来,我说不给你抓了吗?脾气倒不小!”
他笃悠悠离了椅子走过来,锦书这才看清他的袍子是开四叉的,心里倏然一跳,大英以开叉为贵,平民只许穿不开叉的“一裹圆”,官吏士庶开两叉,只有皇室宗亲才开四叉,他是宇文家的人啊,那长了这么张脸就不足为奇了。
他提起笔在砚台里蘸了蘸,随手从左手边的一摞纸里扯过一张,铺平了拿镇纸压好,边写边道,“开五帖,艾草各二两,红花各八钱,使着好了再来。”
锦书丈二的和尚摸不着头脑,还在思忖他到底是什么人,莫非宗亲里有人在太医院供职么,又不能问,只得曲了曲腿,“多谢……大人。”
那双手保养得很好,白皙细腻,骨节修长有力,字也漂亮,是临的董其昌,出规入矩,放敛自如。锦书看着那手字,突然有个念头压抑不住的蹿上来,要想知道他是不是皇亲只有看他的眼睛,打定了主意就偷偷的打量他,只是他始终垂着眼,浓密的睫毛覆盖住了瞳仁,她壮着胆子试了几次无果,顿觉丧气。
红花在药柜的最上层,那人拿着戥子爬上木梯,很熟练的称了四两下来,直接倒在纸上包好,缓缓道,“我这儿不分了,你拿回去过了称再说。”
锦书应个是,又趁着行礼的当口躬身窥探。那人似乎察觉了,一敛眉,忽然抬头直视她,面上似有不耐,沉声道,“你瞧了我半天,到底在瞧什么?”
果然有那金灿灿的一圈,昏暗的火光下流光溢彩,直照人心里去,锦书一惊,总觉哪里不对,也没多想便跪了下来,磕头道,“奴才该死。”
一抬眼,竟见那皂靴上绣了花纹,分不清是龙是蟒,张牙舞爪的,再看那袍子下摆,横幅的八宝立水,上方居然有十二章祥纹里的宋彝和海藻,她大骇,方想起来,他虽然鼻音很重,可嗓音没变,为什么她先前没听出来,一根筋的以为凡是在太医院里的都是太医?早听说皇帝常自己给自己抓药,以前只当是谣传,谁知真有这样的事!怪道南三所里没人,想是都给他哄出去了,莫非他要学秦始皇炼长生不老药么,为什么连个把门的太监都没有?
她脑子里刹时乱哄哄绞作一团,就像被满盆冰雪兜头浇下,五脏六腑瞬间冷了个透骨。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