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154 第69章 四国联军2,吴哥窟
- 155 第70章 四国联军3,会战
- 156 第71章 金边条约
- 157 第1章 大幕拉开
- 158 第2章 远征前,与英国东印度公司第一次接触
- 159 第3章 再临台北
- 160 第4章 检视筹码
- 161 第5章 舟山群岛,泗礁山
- 162 第6章 明朝的敦刻尔克,登州大撤退
- 163 第7章 帮盟友解决后顾之忧
- 164 第8章 艰苦的长江航行之旅,崇明岛
- 165 第9章 马士英、史可法
- 166 第10章 到镇江,遇到郑家的军队
- 167 第11章 金山寺,郑鸿逵
- 168 第12章 你的功罪不会由敌人来定论
- 169 第13章 送走第一波移民
- 170 第14章 十里秦淮
- 171 第15章 崖山不会重现
- 172 第16章 轩主好有文化
- 173 第17章 泠泠七弦上,静听松风寒
- 174 第18章 六总兵
- 175 第19章 芜湖大营
- 176 第20章 让郑彩目瞪口呆的方国安
- 177 第21章 小袁营与景德镇
- 178 第22章 报应来的很快
- 179 第23章 女人都归我吧
- 180 第24章 南京造船基地
- 181 第25章 长江突围
- 182 第26章 与崇明的明军会师
- 183 第27章 孩子,你父亲是谁
- 184 第28章 吴淞总兵李成栋
- 185 第29章 去云台山转转
- 186 第30章 身既许国,瓦窑堡的勇者!
- 187 第31章 找李元胤买人
- 188 第32章 第一只被北风歼灭的舰队
- 189 第33章 承祖以金山为存亡耳
- 190 第34章 第二只被北风全歼的舰队
- 191 第35章 杨文骢不想跑了
- 192 第36章 戎大帅
- 193 第37章 洪承畴的酒
- 194 第38章 新的希望—从金融到工业
- 195 39章 台湾壳斗科植物,橡木舰队
- 196 第40章 海军造舰章程(上)
- 197 第41章 南十字星与你们同在
- 198 第42章 粤西巡抚
- 199 第43章 顺军领袖又投降了
- 200 第44章 甲申卷完
- 201 第1章 常压蒸汽机
- 202 第2章 锡与棉布战争
- 203 第3章 与约翰的密约
- 204 第4章 臼炮与受降
- 205 第5章 太平洋联邦
- 206 第6章 铅与锌
- 207 第7章 到琼州
- 208 第8章 琼州府的防御
- 209 第9章 以勤王的名义调兵
- 210 第10章 海南岛的沙漠
- 211 第11章 琼西厅
- 212 第12章 海峡防线与雷州赋税
- 213 第13章 疍民怎么办?
- 214 第14章 硝与军队整顿
- 215 第15章 广马
- 216 第16章 葡萄牙人的珠江口季风铁律
- 217 第17章 13号信号旗
- 218 第18章 珠江口海战1
- 219 第19章 珠江口海战2
- 220 第20章 兵败如山倒
- 221 第21章 龙石岛、凯岩城及君临
- 222 第22章 有债必还
- 223 第23章 征服沙捞越的计划
- 224 第24章 长子南征
- 225 第25章 台海风云
- 226 第26章 朱由梁
- 227 第27章 闽江口拆迁
- 228 第28章 鼓山
- 229 第29章 从营地中醒来
- 230 第30章 火绳枪的缺陷
- 231 第31章 收割
- 232 第32章 破城
- 233 第33章 台北府的一些麻烦
- 234 第34章 最后的防线
- 235 第35章 琼海壁垒的总设计师,何良焘
- 236 第36章 看不见的防火墙
- 237 第37章 豫湘桂?
- 238 第38章 穆里尼奥式防守
- 239 第39章 瞿式耜的家书
- 240 第40章 电白男儿
- 241 第41章 廉州合浦港
- 242 第42章 北南沙海流
- 243 第43章 平甲板炮舰
- 244 第44章 天钟法测经度
- 245 第45章 试造舰,伯伦希尔、休伯利安
- 246 第46章 来自澳洲的报告
- 247 第47章 新殖民地
- 248 第48章 船团
- 249 第49章 台北的雪
- 250 第50章 做军事专从点名、看操、查岗
- 251 第51章 沙盘复原的1647年战局
- 252 第52章 批判的武器
- 253 第53章 赵微波
- 254 第54章 赵夫人歌
- 255 第55章 古晋行政长官辖区
- 256 第56章 权力来自于人民
- 257 第57章 后江行政长官辖区
- 258 第58章 湖南拿什么来抵抗?
- 259 第59章 平黎疏
- 260 第60章 海南大十字路
- 261 第61章 出兵是责任
- 262 第62章 电白长坡要塞
- 263 第63章 化路为田
- 264 第64章 人事调整
- 265 第65章 南流江河谷
- 266 第66章 郁林州
- 267 第67章 郁林州2
- 268 第68章 四封信
- 269 第69章 给远征军找块地盘
- 270 第70章 两广与苏州离谱的税负差距
- 271 第71章 马吉翔以后我来杀
- 272 第1章 战争与和平法权
- 273 第2章 四级舰
- 274 第3章 海军造舰手册中
- 275 第4章 安置新来的海盗
- 276 第5章 犹太人
- 277 第6章 打垮葡萄牙的阿曼印度洋“帝国”
- 278 第7章 所罗门王的国度
- 279 第8章 谁觉得能挡住忠贞营,请去战场上试试。
- 280 第9章 贺州
- 281 第10章 情怀带兵是用爱发电
- 282 第11章 商量好了再出队
- 283 第12章 道州大捷
- 284 第13章 三水至新宁的潭江出海口
- 285 第14章 运粮贺州
- 286 第15章 两个撤退方向
- 287 第16章 佛山
- 288 第17章 重整粤西外围防线1
- 289 第18章 杜永和、李元胤
- 290 第19章 高一功、李来亨
- 291 第20章 杨展案,重整粤西外围防线2
- 292 第21章 重整粤西防线3
- 293 第22章 因明军打粮而逐渐崩坏的福建、浙江
- 294 第23章 舟山
- 295 第24章 广州之战1
- 296 第25章 广州之战2
- 297 第26章 广州之战3
- 298 第27章 广州之战4
- 299 第28章 广州之战5
- 300 第29章 广州之战6
- 301 第30章 我离开了,但是我终将回来。
- 302 第31章 投奔怒海
- 303 序章
- 304 第1章 元老院首席元老
- 305 第2章 凌卫城
- 306 第3章 高雷之战1
- 307 第4章 高雷之战2
- 308 第5章 高雷之战3
- 309 第6章 高雷之战4
- 310 第7章 电白之战
- 311 第8章 高雷之战5
- 312 第9章 高雷之战(完)
- 313 第10章 钦廉战区1
- 314 第11章 钦廉战区2
- 315 第12章 沈上达
- 316 第13章 防军、练军、新军
- 317 第14章 急转直下
- 318 第15章 出征的舰队
- 319 第16章 马尼拉僵局
- 320 第17章 决战马尼拉湾
- 321 第18章 俘虏
- 322 第19章 婆罗洲的明香社
- 323 第20章 神、黄金、荣誉,3G原则
- 324 第21章 禁海令下的共同立场
- 325 第22章 三亚条约、北洋航线
- 326 第23章 新东江镇,反攻先锋
- 327 第24章 东南局势
- 328 第25章 陆军比海军贵
- 329 第26章 登莱海防
- 330 第27章 鞑靼人的海防卫所
- 331 第28章 登州水城
- 332 第29章 新的狼烟
- 333 第30章 关外旗营
- 334 第31章 增援胶州
- 335 第32章 李朝
- 336 第33章 黄金
- 337 第34章 更多的人,更多的黄金。
- 338 第35章 迁界禁海令
- 339 第36章 鞑靼兵力、财力;洪饷、士绅向背;历史的轮回
- 340 第37章 荷兰人的动向
- 341 第38章 线式革命
- 342 第39章 来复枪
- 343 第40章 骑兵和军费
- 344 第41章 盛宴
- 345 第1章 钢铁脊梁
- 346 第2章 王微堡
- 347 第3章 混成旅
- 348 第4章 集结
- 349 第5章 官村吊打
- 350 第6章 前夜
- 351 第7章 强渡
- 352 第8章 雷州铁壁
- 353 第9章 靖南藩
- 354 第10章 细细的红线
- 355 第11章 马队
- 356 第12章 骑兵
- 357 第13章 请战
- 358 第14章 击穿
- 359 第15章 战果
- 360 第16章 重设防区
- 361 第17章 藉田之礼
- 362 第18章 西线
- 363 第19章 路是自己选的
- 364 第20章 回浙江
- 365 第21章 水稻多了能淹死人
- 366 第22章 棉布及三国同盟条约
- 367 第23章 西南季风
- 368 第24章 湄公河上的老铁
- 369 第25章 南掌王国与奴隶战争
- 370 第26章 金三角1
- 371 第27章 金三角2
- 372 第28章 金三角3
- 373 第29章 孟加拉湾
- 374 第30章 伊洛瓦底江
- 375 第31章 我在破房子上踢一脚
- 376 第32章 无限正义与持续自由
- 377 第33章 大陆战局
- 378 第34章 序列
- 379 第35章 虎门
- 380 第36章 战犯录
- 381 第37章 伶仃洋
- 382 第38章 约束明军的军纪
- 383 第39章 虎门之战
- 384 第40章 东莞ISO
- 385 第41章 珠江内河之战
- 386 第42章 攻城
- 387 第43章 换船
- 388 第44章 破城
- 389 第45章 中场休息
- 390 第46章 郑成功
- 391 第47章 全局
- 392 第48章 八百里钢钳1
- 393 第49章 八百里钢钳2
- 394 第50章 八百里钢钳3
- 395 第51章 八百里钢钳4
- 396 第52章 八百里钢钳5
- 397 第53章 八百里钢钳6
- 398 第54章 八百里钢钳7
- 399 第55章 八百里钢钳8
- 400 第56章 八百里钢钳9
- 401 第57章 八百里钢钳10
- 402 第58章 八百里钢钳11
- 403 第59章 八百里钢钳(完)
- 404 第60章 北伐上
- 405 第61章 吴藩
- 406 第62章 紫禁城
- 407 第63章 北伐中
- 408 第64章 北伐下(全书完)
隐藏
显示工具栏
第8章 艰苦的长江航行之旅,崇明岛
第8章 艰苦的长江航行之旅,崇明岛
“伏查长江距海六百余里,节节俱有浅滩,礁沙缕结,其深洪仅止一线,曲折迂回。”
————
弘光元年正月中,长江口,白水洋与江水交汇处。守序与海军军令部作战部主管副部长哈里斯.阿克顿立于艉楼。拉开望远镜,崇明沙在望。
梅尔维尔桅顶的旗杆上,星鸟国旗、海军绞盘旗和守序的逆戟鲸纹章旗被海风扯向东南。风速16节,海面波高1.1米,浪尖泛着白沫。
守序看向舰队,桨帆船们都已遵照命令将船头迎浪,区区1米多的吃水,在风浪中苦苦挣扎。
这仅仅略大于长江口在春季的平均风速和浪高。
哈里斯:“阁下,您为什么下令迎风停船?加列船上的兄弟们现在应该很不安。”
梅尔维尔号的迎风停航性能很好,旗舰在这种劲风中浪里的风险不大。加列船就有些麻烦了。
守序调转望远镜,来回扫视着长江主航道,只说了两个字,“等潮。”
长江口很难进,对海军战舰来说,进长江是最大的挑战之一,守序必须谨慎。
自镇江京口以下,为5万平方公里的长江三角洲平原。因为地转偏向力的影响,自镇江开始,长江向右旋,然后向东南迅速扩展,至长江口北端的苏北嘴与南端的南汇嘴之间,江面宽达90公里。
整个长江河口段呈喇叭形,全长200公里。江流浩荡,但河床比降甚小,河口广阔,流速平缓,受海潮顶托影响,长江从上游挟带来的大量泥沙在河口附近形成沙洲和河坝,在两岸形成沙嘴。
寒潮北风引起的海浪冲刷和地转偏向力的共同影响,使河口的南汊道刷深、扩宽,且呈发展趋势;北汊道则日渐淤浅、束窄,呈衰退趋势。当南汊道成为长江径流主要通道后,新的沙洲、沙坝发育,促使河道再次分汊,继续向东南偏移。随着河口汊道的发展演变,河口三角洲便不断向大海延伸。
明朝末年正是崇明岛等沙洲快速发育的阶段,沙洲不断从江水中涨起,在北风带来的大浪冲刷下,又不断坍塌,随时在变。在1644年前后一次剧烈的造岛运动中,崇明才连成一个大岛,同年长兴岛也从水中升起。
守序用望远镜仔细观察航道,在靠近崇明岛南部的长江主航道中,还有末人沙、婆婆沙、三脚沙三座沙洲,必须避开。
海道经对长江描述的第一句话就是,“扬子江者,实海运之患也。”即便是明朝当地的水师与海商,通过这一段江口也是很不容易的事情。得等待合适的汛期才能开洋,在江口附近,必须仔细戳水,遇到中等风就得降帆进港稍泊。如当江抵捱,指望风息,风势却变大,那就得看船上的人命硬不硬了。一阵狂风巨浪吹断锚缆,就等着被拍上岸吧。
为了这次进长江的航行,船队备足了铁锚。就连金士英的沙船也没带石碇木椗,全带的是四爪铁锚,至少在船锚方面,他把老本都掏空了。
长江两边的港也不是好相于的,春夏季节在港汊内停泊,只下锚那是作死,山水废洪冲突,在港内都能把船拍到岸上,必须用壮绳,深打桩橛。
守序放下望远镜,指着舵工身边的中国导航水手,对哈里斯道:“你不要看眼前一片碧波浩荡,可是就连在这里跑了一辈子船的老舵手都不知道哪里会有暗沙。他只知道暗沙连到崇明岛。”
实际上,长江的水下三角洲面积高达数千平方公里,这个时代只有神仙才能弄清究竟哪里有暗沙。
哈里斯想了想道:“阁下,你的意思是眼前这几座沙洲就像冰山,露出水面的只是一角?”
守序的脸色很凝重,“差不多,甚至沙洲也随时在动,虽然幅度很小。”
风浪暂处于可以忍受的范围,但为了避免在江口大浪中搁浅,必须等潮。
潮汐情况还是比较易于观察的,中国自三国时便已有了潮汐的专著,唐朝时对海潮的观测已有成熟体系。
长江口潮汐属半日周潮,影响范围甚远。汛期,潮流可至江阴,江阴以下为潮流河段。枯季,潮流可达镇江附近。江阴以上为感潮河段,汛期影响到大通,枯季可达安庆。河口潮差自上而下逐渐增大,南京多年平均潮差0.66米,江阴为1.63米,吴淞口达3.0米以上。
中午时,导航员示意可以了。
守序下令,信号官立即在桅顶升上跟随旗舰转向信号旗。今天各船都派出了唯一的高级舵工亲自掌舵,船身缓缓打直,水手们列成纵队扛起转桁索在甲板上跑过,带动帆桁,在右舷吃风。战舰向左舷倾斜。依海道经,靠西(南)岸行驶,长江这时还是南航道水更深。
从长江驶出的操作就要与进入的相反了,因为江口的大浪,得在江中等待退潮时分顺流开洋。潮汐的变化有一定规律,退潮的时间要合适,至少也得在白天,风浪还不能大,算下来了一个月也没几天适合出江放洋。一年中还得避开台风寒潮,保险的时间窗口真不多。
船队航行至外高桥附近,波高迅速变小,只有0.3米了。这是因为长江口收窄,江水顶住了海浪。
守序送了一口气,第一个难关算安全通过了。从外高桥开始,就进入了加列船优势的航行区域。天色渐暗,外高桥再往前,便是明军都督同知,吴淞水师总兵吴志葵的防区。
守序问情报参谋刘进卿,“这位吴都督的情况,你们了解吗?”
对金城来说,情报搜集重点肯定是各大海上势力,对长江内河里的情况,守序不清楚他们究竟掌握多少。
“大人,我们掌握的并不多“。刘进卿回答很流利,“吴志葵是松江华亭本地人,在南直隶与流寇的作战中积累下赫赫战功。原本他驻扎在镇江,刚升任吴淞总兵不久。现在他的军兵超过5000,选锋百名四川长刀兵,部下亲将夏虎臣、王明称都号称万人敌。”
“万人敌,很戏剧化的形容。”守序一笑,“不管是戏剧的还是真实的绰号,我们都不去惹麻烦,命令舰队靠向崇明岛。”
虽然吴志葵应该不是金城舰队的对手,可守序不想与明军发生误会。
崇明诸沙之间,游荡着一些鬼鬼祟祟的船只,明显不是商船,也不是渔船。守序冷笑,这种风格,一看就是同行。舰队先头战舰加列船黄埔号打响船头炮,警告射击。梅尔维尔号没有推出火炮,桅顶飘扬的战旗清楚地显示着舰队的身份。中国海面上,除了郑芝龙,这几年来还没有敢在金城三面战旗前不退让的海盗。
小船们迅速消失在了崇明诸沙那弯曲的航道之中。
驱散海盗,梅尔维尔号却遇到了另外一个麻烦,潮水退去了。
尽管导航员前方百计寻找合适的航道,梅尔维尔号还是把第一次搁浅献给了长江。在长江里搁浅太正常了,别说梅尔维尔号这样的盖伦船,就是小渔船都随时可能搁浅。
“查长江入海要口以鹅鼻嘴为第一门户,山势陡险,突起江中,江水直趋,傍山而下,江面深洪甚窄。自江口以至京口,绵延数百里,望之虽汪洋无际,其实水浇滩高,沙线缕结,或南或北,曲折纡回,虽生长江滨之沙渔等船亦往往搁浅,视为畏途。”
梅尔维尔号吊下长艇,用铅垂测量水深,探查水底全是细沙。
派出水手下到地狱般的底仓,仔细检查船缝,没有发现明显的渗水现象。
在这里搁浅与在珊瑚礁搁浅相比,对船身几乎没有伤害,只是会刮擦掉船底的保护层。不过淡水能杀死船蛆,暂时可以不管这个问题。
以目前的潮高是没办法了,风力可以接受,水手便爬上桅杆操作,踩着踏脚索收起船帆。船首尾丢下6只铁锚,固定住船身。梅尔维尔号便停在了江面上。
崇明岛已不远,这里原本是崇明海盗顾忠的地盘。海盗的情报,台北搜集的要全面一些。顾忠绰号网仓顾三,江湖人称顾三麻子。顾忠从白茆港给崇明私盐瓢把子黄尚忠打工起家,黄被官军剿杀后,部众星散。顾忠带着兄弟潜伏在崇明诸沙,与海盗扒平王陆大、廖二合作,在长江口一带打劫商船,积累下不小的身家。陆大在实力增长后,脑子一热要打崇明县城。结果没打下来。战利品分配不均,被部众宰了。
守序听刘进卿说到这里,真是心有戚戚。当年曾经有过那么一段时间,他整天最怕的也是这个,无论在东西方,海盗分配战利品总是很困难的事,一着不慎,兄弟们就杀船长啊。所以他当时就只订规矩,不管具体战利品分配的事,把锅都扔给了船需长和船员大会,也就是如今元老院的前身。
“陆大死后,这群崇明海盗后来怎么了?”
刘进卿继续顾忠的简报,“扒平王死后,剩下的海盗推举顾忠和廖二为首,但两人票选结果不分高低,便干脆分开,立为两营。顾忠连寇苏州、常州,又北上庙湾深入淮河,在那里被时任漕运总督的史可法击败,便受了招安,出任官军水师把总。弘光天子登基后,顾忠调到京口,防御长江了。
“也就是说,现在崇明岛没有值得一提的防御力量?”
“是,大人。”
守序想了想,下令,“请菲尔霍夫营长,金指挥和陈千户登舰。”
……
梅尔维尔号点亮船尾两盏油灯,艉楼司令仓内,守序让客人们随意选择烈酒和玉米酒。
四人都抬着酒杯,站在地图周围。
守序指着崇明岛的东南区域,“各位,我决定在崇明岛建一个营地。”
菲尔霍夫没有意见,他不了解中国,对守序的决定言听计从。
金士英和陈之俊对视一眼,不太明白,守序以海上起家,却不管到哪里都想着修个营地炮台什么的。
见他们脸上浮现出疑惑的表情,守序解释道:“确保退路,请两位重视这个问题。”
金士英心头又是一寒。
陈之俊觉得在江口修筑个营地也没什么,便问道:“国主打算留多少兵?”
“刚才你们都看见了,崇明诸沙间有些海盗,兵留少了不行,至少得要300人。”
能容纳300人的营地不算小了,金士英叹气道,“那我明天派人去江北伐木。”
守序点头赞同。
吴志葵驻扎在江南,还是不要节外生枝了,去江北砍木头。
第二天,两艘加列船放下粗壮的船桨,用缆绳系住梅尔维尔号。趁着涨潮,近百名桨手一起划动,将搁浅的战舰拖了出来。
崇明岛上,寨墙主体采用中国的传统工艺—夯土,靠人力用工具将土一层层砸实。同等面积下棱堡的土方量太大,目前条件下难以修建,就采用中国传统的方形城堡。在四角各建一座圆形角楼,寨墙无须太厚。守序给城堡留下4门火炮,每座角楼各一门。
为便于火炮移动,菲尔霍夫留下半个野战炮兵连,把4门四磅炮都放在崇明寨,步兵留下1个整连。除了陆军,守序把孤山的卫队排也留在崇明。
金士英看看陈之俊,把原同属登州水师梁鹤翔的部属加强给他,两部共100人,留在崇明寨。金士英把所有的虎蹲炮也都留在崇明寨。
两军合起来刚好300人出头。战船方面,守序给崇明寨留下2艘喇唬船,金士英留下3艘较小的沙船。桨帆船可以灵活巡哨,沙船则可以充当运输船,极端情况下,这几艘船也能带着全部士兵撤退。
金城方面,孤山的军衔与陆军步兵连长相同,均为上尉。两人比较资历,孤山在女妖号从詹姆斯顿启航时就在船上。守序任命更资深的孤山为崇明寨守备队司令,考虑到他对中国基本一无所知,守序让情报参谋刘进卿留下辅佐。
守序告诫孤山,“你享有作战指挥权,但要尊重中国友军,不能忽视参谋的任何建议。”
“明白了,长官。”
————
弘光元年正月中,长江口,白水洋与江水交汇处。守序与海军军令部作战部主管副部长哈里斯.阿克顿立于艉楼。拉开望远镜,崇明沙在望。
梅尔维尔桅顶的旗杆上,星鸟国旗、海军绞盘旗和守序的逆戟鲸纹章旗被海风扯向东南。风速16节,海面波高1.1米,浪尖泛着白沫。
守序看向舰队,桨帆船们都已遵照命令将船头迎浪,区区1米多的吃水,在风浪中苦苦挣扎。
这仅仅略大于长江口在春季的平均风速和浪高。
哈里斯:“阁下,您为什么下令迎风停船?加列船上的兄弟们现在应该很不安。”
梅尔维尔号的迎风停航性能很好,旗舰在这种劲风中浪里的风险不大。加列船就有些麻烦了。
守序调转望远镜,来回扫视着长江主航道,只说了两个字,“等潮。”
长江口很难进,对海军战舰来说,进长江是最大的挑战之一,守序必须谨慎。
自镇江京口以下,为5万平方公里的长江三角洲平原。因为地转偏向力的影响,自镇江开始,长江向右旋,然后向东南迅速扩展,至长江口北端的苏北嘴与南端的南汇嘴之间,江面宽达90公里。
整个长江河口段呈喇叭形,全长200公里。江流浩荡,但河床比降甚小,河口广阔,流速平缓,受海潮顶托影响,长江从上游挟带来的大量泥沙在河口附近形成沙洲和河坝,在两岸形成沙嘴。
寒潮北风引起的海浪冲刷和地转偏向力的共同影响,使河口的南汊道刷深、扩宽,且呈发展趋势;北汊道则日渐淤浅、束窄,呈衰退趋势。当南汊道成为长江径流主要通道后,新的沙洲、沙坝发育,促使河道再次分汊,继续向东南偏移。随着河口汊道的发展演变,河口三角洲便不断向大海延伸。
明朝末年正是崇明岛等沙洲快速发育的阶段,沙洲不断从江水中涨起,在北风带来的大浪冲刷下,又不断坍塌,随时在变。在1644年前后一次剧烈的造岛运动中,崇明才连成一个大岛,同年长兴岛也从水中升起。
守序用望远镜仔细观察航道,在靠近崇明岛南部的长江主航道中,还有末人沙、婆婆沙、三脚沙三座沙洲,必须避开。
海道经对长江描述的第一句话就是,“扬子江者,实海运之患也。”即便是明朝当地的水师与海商,通过这一段江口也是很不容易的事情。得等待合适的汛期才能开洋,在江口附近,必须仔细戳水,遇到中等风就得降帆进港稍泊。如当江抵捱,指望风息,风势却变大,那就得看船上的人命硬不硬了。一阵狂风巨浪吹断锚缆,就等着被拍上岸吧。
为了这次进长江的航行,船队备足了铁锚。就连金士英的沙船也没带石碇木椗,全带的是四爪铁锚,至少在船锚方面,他把老本都掏空了。
长江两边的港也不是好相于的,春夏季节在港汊内停泊,只下锚那是作死,山水废洪冲突,在港内都能把船拍到岸上,必须用壮绳,深打桩橛。
守序放下望远镜,指着舵工身边的中国导航水手,对哈里斯道:“你不要看眼前一片碧波浩荡,可是就连在这里跑了一辈子船的老舵手都不知道哪里会有暗沙。他只知道暗沙连到崇明岛。”
实际上,长江的水下三角洲面积高达数千平方公里,这个时代只有神仙才能弄清究竟哪里有暗沙。
哈里斯想了想道:“阁下,你的意思是眼前这几座沙洲就像冰山,露出水面的只是一角?”
守序的脸色很凝重,“差不多,甚至沙洲也随时在动,虽然幅度很小。”
风浪暂处于可以忍受的范围,但为了避免在江口大浪中搁浅,必须等潮。
潮汐情况还是比较易于观察的,中国自三国时便已有了潮汐的专著,唐朝时对海潮的观测已有成熟体系。
长江口潮汐属半日周潮,影响范围甚远。汛期,潮流可至江阴,江阴以下为潮流河段。枯季,潮流可达镇江附近。江阴以上为感潮河段,汛期影响到大通,枯季可达安庆。河口潮差自上而下逐渐增大,南京多年平均潮差0.66米,江阴为1.63米,吴淞口达3.0米以上。
中午时,导航员示意可以了。
守序下令,信号官立即在桅顶升上跟随旗舰转向信号旗。今天各船都派出了唯一的高级舵工亲自掌舵,船身缓缓打直,水手们列成纵队扛起转桁索在甲板上跑过,带动帆桁,在右舷吃风。战舰向左舷倾斜。依海道经,靠西(南)岸行驶,长江这时还是南航道水更深。
从长江驶出的操作就要与进入的相反了,因为江口的大浪,得在江中等待退潮时分顺流开洋。潮汐的变化有一定规律,退潮的时间要合适,至少也得在白天,风浪还不能大,算下来了一个月也没几天适合出江放洋。一年中还得避开台风寒潮,保险的时间窗口真不多。
船队航行至外高桥附近,波高迅速变小,只有0.3米了。这是因为长江口收窄,江水顶住了海浪。
守序送了一口气,第一个难关算安全通过了。从外高桥开始,就进入了加列船优势的航行区域。天色渐暗,外高桥再往前,便是明军都督同知,吴淞水师总兵吴志葵的防区。
守序问情报参谋刘进卿,“这位吴都督的情况,你们了解吗?”
对金城来说,情报搜集重点肯定是各大海上势力,对长江内河里的情况,守序不清楚他们究竟掌握多少。
“大人,我们掌握的并不多“。刘进卿回答很流利,“吴志葵是松江华亭本地人,在南直隶与流寇的作战中积累下赫赫战功。原本他驻扎在镇江,刚升任吴淞总兵不久。现在他的军兵超过5000,选锋百名四川长刀兵,部下亲将夏虎臣、王明称都号称万人敌。”
“万人敌,很戏剧化的形容。”守序一笑,“不管是戏剧的还是真实的绰号,我们都不去惹麻烦,命令舰队靠向崇明岛。”
虽然吴志葵应该不是金城舰队的对手,可守序不想与明军发生误会。
崇明诸沙之间,游荡着一些鬼鬼祟祟的船只,明显不是商船,也不是渔船。守序冷笑,这种风格,一看就是同行。舰队先头战舰加列船黄埔号打响船头炮,警告射击。梅尔维尔号没有推出火炮,桅顶飘扬的战旗清楚地显示着舰队的身份。中国海面上,除了郑芝龙,这几年来还没有敢在金城三面战旗前不退让的海盗。
小船们迅速消失在了崇明诸沙那弯曲的航道之中。
驱散海盗,梅尔维尔号却遇到了另外一个麻烦,潮水退去了。
尽管导航员前方百计寻找合适的航道,梅尔维尔号还是把第一次搁浅献给了长江。在长江里搁浅太正常了,别说梅尔维尔号这样的盖伦船,就是小渔船都随时可能搁浅。
“查长江入海要口以鹅鼻嘴为第一门户,山势陡险,突起江中,江水直趋,傍山而下,江面深洪甚窄。自江口以至京口,绵延数百里,望之虽汪洋无际,其实水浇滩高,沙线缕结,或南或北,曲折纡回,虽生长江滨之沙渔等船亦往往搁浅,视为畏途。”
梅尔维尔号吊下长艇,用铅垂测量水深,探查水底全是细沙。
派出水手下到地狱般的底仓,仔细检查船缝,没有发现明显的渗水现象。
在这里搁浅与在珊瑚礁搁浅相比,对船身几乎没有伤害,只是会刮擦掉船底的保护层。不过淡水能杀死船蛆,暂时可以不管这个问题。
以目前的潮高是没办法了,风力可以接受,水手便爬上桅杆操作,踩着踏脚索收起船帆。船首尾丢下6只铁锚,固定住船身。梅尔维尔号便停在了江面上。
崇明岛已不远,这里原本是崇明海盗顾忠的地盘。海盗的情报,台北搜集的要全面一些。顾忠绰号网仓顾三,江湖人称顾三麻子。顾忠从白茆港给崇明私盐瓢把子黄尚忠打工起家,黄被官军剿杀后,部众星散。顾忠带着兄弟潜伏在崇明诸沙,与海盗扒平王陆大、廖二合作,在长江口一带打劫商船,积累下不小的身家。陆大在实力增长后,脑子一热要打崇明县城。结果没打下来。战利品分配不均,被部众宰了。
守序听刘进卿说到这里,真是心有戚戚。当年曾经有过那么一段时间,他整天最怕的也是这个,无论在东西方,海盗分配战利品总是很困难的事,一着不慎,兄弟们就杀船长啊。所以他当时就只订规矩,不管具体战利品分配的事,把锅都扔给了船需长和船员大会,也就是如今元老院的前身。
“陆大死后,这群崇明海盗后来怎么了?”
刘进卿继续顾忠的简报,“扒平王死后,剩下的海盗推举顾忠和廖二为首,但两人票选结果不分高低,便干脆分开,立为两营。顾忠连寇苏州、常州,又北上庙湾深入淮河,在那里被时任漕运总督的史可法击败,便受了招安,出任官军水师把总。弘光天子登基后,顾忠调到京口,防御长江了。
“也就是说,现在崇明岛没有值得一提的防御力量?”
“是,大人。”
守序想了想,下令,“请菲尔霍夫营长,金指挥和陈千户登舰。”
……
梅尔维尔号点亮船尾两盏油灯,艉楼司令仓内,守序让客人们随意选择烈酒和玉米酒。
四人都抬着酒杯,站在地图周围。
守序指着崇明岛的东南区域,“各位,我决定在崇明岛建一个营地。”
菲尔霍夫没有意见,他不了解中国,对守序的决定言听计从。
金士英和陈之俊对视一眼,不太明白,守序以海上起家,却不管到哪里都想着修个营地炮台什么的。
见他们脸上浮现出疑惑的表情,守序解释道:“确保退路,请两位重视这个问题。”
金士英心头又是一寒。
陈之俊觉得在江口修筑个营地也没什么,便问道:“国主打算留多少兵?”
“刚才你们都看见了,崇明诸沙间有些海盗,兵留少了不行,至少得要300人。”
能容纳300人的营地不算小了,金士英叹气道,“那我明天派人去江北伐木。”
守序点头赞同。
吴志葵驻扎在江南,还是不要节外生枝了,去江北砍木头。
第二天,两艘加列船放下粗壮的船桨,用缆绳系住梅尔维尔号。趁着涨潮,近百名桨手一起划动,将搁浅的战舰拖了出来。
崇明岛上,寨墙主体采用中国的传统工艺—夯土,靠人力用工具将土一层层砸实。同等面积下棱堡的土方量太大,目前条件下难以修建,就采用中国传统的方形城堡。在四角各建一座圆形角楼,寨墙无须太厚。守序给城堡留下4门火炮,每座角楼各一门。
为便于火炮移动,菲尔霍夫留下半个野战炮兵连,把4门四磅炮都放在崇明寨,步兵留下1个整连。除了陆军,守序把孤山的卫队排也留在崇明。
金士英看看陈之俊,把原同属登州水师梁鹤翔的部属加强给他,两部共100人,留在崇明寨。金士英把所有的虎蹲炮也都留在崇明寨。
两军合起来刚好300人出头。战船方面,守序给崇明寨留下2艘喇唬船,金士英留下3艘较小的沙船。桨帆船可以灵活巡哨,沙船则可以充当运输船,极端情况下,这几艘船也能带着全部士兵撤退。
金城方面,孤山的军衔与陆军步兵连长相同,均为上尉。两人比较资历,孤山在女妖号从詹姆斯顿启航时就在船上。守序任命更资深的孤山为崇明寨守备队司令,考虑到他对中国基本一无所知,守序让情报参谋刘进卿留下辅佐。
守序告诫孤山,“你享有作战指挥权,但要尊重中国友军,不能忽视参谋的任何建议。”
“明白了,长官。”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