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338 第35章 迁界禁海令
- 339 第36章 鞑靼兵力、财力;洪饷、士绅向背;历史的轮回
- 340 第37章 荷兰人的动向
- 341 第38章 线式革命
- 342 第39章 来复枪
- 343 第40章 骑兵和军费
- 344 第41章 盛宴
- 345 第1章 钢铁脊梁
- 346 第2章 王微堡
- 347 第3章 混成旅
- 348 第4章 集结
- 349 第5章 官村吊打
- 350 第6章 前夜
- 351 第7章 强渡
- 352 第8章 雷州铁壁
- 353 第9章 靖南藩
- 354 第10章 细细的红线
- 355 第11章 马队
- 356 第12章 骑兵
- 357 第13章 请战
- 358 第14章 击穿
- 359 第15章 战果
- 360 第16章 重设防区
- 361 第17章 藉田之礼
- 362 第18章 西线
- 363 第19章 路是自己选的
- 364 第20章 回浙江
- 365 第21章 水稻多了能淹死人
- 366 第22章 棉布及三国同盟条约
- 367 第23章 西南季风
- 368 第24章 湄公河上的老铁
- 369 第25章 南掌王国与奴隶战争
- 370 第26章 金三角1
- 371 第27章 金三角2
- 372 第28章 金三角3
- 373 第29章 孟加拉湾
- 374 第30章 伊洛瓦底江
- 375 第31章 我在破房子上踢一脚
- 376 第32章 无限正义与持续自由
- 377 第33章 大陆战局
- 378 第34章 序列
- 379 第35章 虎门
- 380 第36章 战犯录
- 381 第37章 伶仃洋
- 382 第38章 约束明军的军纪
- 383 第39章 虎门之战
- 384 第40章 东莞ISO
- 385 第41章 珠江内河之战
- 386 第42章 攻城
- 387 第43章 换船
- 388 第44章 破城
- 389 第45章 中场休息
- 390 第46章 郑成功
- 391 第47章 全局
- 392 第48章 八百里钢钳1
- 393 第49章 八百里钢钳2
- 394 第50章 八百里钢钳3
- 395 第51章 八百里钢钳4
- 396 第52章 八百里钢钳5
- 397 第53章 八百里钢钳6
- 398 第54章 八百里钢钳7
- 399 第55章 八百里钢钳8
- 400 第56章 八百里钢钳9
- 401 第57章 八百里钢钳10
- 402 第58章 八百里钢钳11
- 403 第59章 八百里钢钳(完)
- 404 第60章 北伐上
- 405 第61章 吴藩
- 406 第62章 紫禁城
- 407 第63章 北伐中
- 408 第64章 北伐下(全书完)
隐藏
显示工具栏
第4章 集结
第4章 集结
海峡对岸,海安千户所。
骑兵上尉赵从简一身蓝白色近卫军制服,脚踏带马刺的皮靴,腰带右侧挂着手枪套,左侧是一把直剑,上衣袖口有黑色的部队袖标,左胸挂着一级南十字勋章、黑色战伤勋章和台北、海南服役章,勋章上面是一排各种颜色组合的勋表。
在赵从简身后,20名守序卫队营士兵扛着步枪列队行进,略显特殊的装备让海安所军民人人侧目。
明军在这座大陆最南的千户所设有通信中心,由一位挂雷州府监纪推官衔的文官管理,保卫这个通信站的是广东抚标右营派出的一位都司和50名官兵。
马刺把地板踏得吭吭作响,赵从简走到通信站大门,他笑着对匆匆迎出的推官和都司道:“两位兄弟,我奉命接管通信站。”
“长官可有手令?”
赵从简将盖着督师衙门大印的军令交给推官,推官与都司二人查验后,领命向赵从简交出通信站管理权。
通信站最主要的建筑是一座圆柱状的石制高塔,塔顶上坚立着一根木桩,木桩上安有一根水平横杆,横杆可以绕着中点转动,桩下可以用绳索使横杆转成不同角度。
水平横杆两端各安有一个垂直臂,也可以利用下面的绳索控制垂直臂使其转动,这样水平横杆和垂直臂的不同位置和角度形成不同的形状。
每组不同的形状代表一个阿拉伯数字,像这样的通信站从海安所出发,向西延伸到钦州大风堡,向东经东海岛、南三岛伸到延伸到广州湾两侧的湛江堡、坡头堡。
海北信号通信站覆盖600多公里,一共有50座通信塔,信息通过塔杆传递出去,每一个塔上的值班人员用望远镜观察后向后传递,一站接一站传递到终点。终点处的通信军官根据收到的数字,找到对应的汉字表,将命令译出。
如果天气良好,命令简短,这套通信体系在2个小时内,就能将命令传递到最远的钦州。
缺点仅是多个中继站需要大量的人员管理,而且台风肆虐后每年都要维修几次。也是由于人力原因,海南并未建立环岛通信站,只是覆盖了海防任务最重的岛北琼州海峡部分。
守序的司令部设在府城外他自己的庄园,一道道命令从这里发出,在海口所乘上快船,抵达海峡对岸的海安千户所。命令在海安所翻译成数字,向各战区传递。
曾樱搬到守序的庄园,这几天一直住在这里。
老爷子年纪大了,处于半退休状态,辖区具体的事务由三个巡抚负责,其中又以广东巡抚周鹿卿地位最高。
“所以,你的计划究竟是什么?高雷战区的官军,只有电白与贺、金二镇尚有余力,其他各部在新会和今年的战事中耗尽了实力。”
“阁部,王之瀚守住永安千户所,这给我们创造了很好的机会。”
“恩,王之瀚我见过多次,是条硬汉。”
“永安所挡住耿继茂,贺九仪和张时杰广西挡住线国安,这样钦廉处于战线后方,廉州李来亨、钦州李元胤两部未参与新会之战,实力较为完整。再过段时间就是秋收,稻子割完,钦廉二地就能全动员。”
李来亨、李元胤都不大搭理李定国,未跑去打新会那个血肉磨坊,也就未遭受明军溃退阶段的惨重损失。
谢元汴调李来亨一部驻于永安千户所后呼应王之瀚,李元胤一部增援博白,帮助被重创的楚军、赣军协防南流江东侧翼。
这两部还有实力,李来亨最多还能集结3000机动部队,李元胤最多还能集结2000机动部队。
“防城邓耀主力去吴川增援李明忠,左江道的土司兵还有些人。”
曾樱点点头,“你这是把海北的兵力都抽干了,像以前一样,搞你的那个宽大正面四处出击吗?”
“不,老先生,这次我们同耿继茂决战。”
“你有信心?”
“当然,耿继茂吸取上次的教训,把大量的兵力用于确保他的交通线,这么做的前提是他认为我们没有野战能力,但这次,我们恰恰有了。”
“什么时候打?”
“等雨季过去就开始。”
“你有什么需要我做的,尽管开口。”
“半年的军粮和马料,希望老先生能帮我解决。”
曾樱叹口气,“少不得又要府中大户捐献了,趁我这把老骨头还有点气力,再跑一趟吧。”
“老先生辛苦。”
“辛苦的是你们在前线打仗的人。”
……
秋收后,明军全面动员。
留守海南岛的广东抚标、督师标营1800人增援到南渡河前线。
李来亨的三堵墙骑兵不断冲击永安千户所围城的绿营,虽未解围,却逼的耿继茂给永安派了援兵。
李元胤留守钦州,派义弟李建捷率2000人在海康千户所下船,左江兵备道袁立俊抽调500土司兵随李建捷行动。
陆展在电白堡守得跟铁桶似的,无力破除绿营的大包围圈,于是也派出班杜思和佩德罗率1个步兵营增援到雷州。
贺虎臣和金士英得到李建捷和两个标营增援,加大前哨战力度,南渡河防线得密不透风,完全屏蔽了鞑靼人的侦察。
随后,第一混成旅在海安登陆,携带的大炮和骑兵太多,这次就不搞敌前登陆了。
3个步兵团,1个近卫营,2个混编骑兵团,1个炮营。加上电白营,全军1万人在徐闻县集结待命。
隔着南渡河防线,鞑靼人最多只能察觉有问题,不可能弄清楚雷州半岛来了一支强大的野战部队。
战斗部队与一个师相差无几,少的是师属勤务分队和后勤纵列,在雷州半岛本土作战,这个问题不太明显。雷州知府动员民夫,给军队做饭,协助搬运辎重。
守序留下团长们整理部队,亲率一队骑兵往南渡河前线视察。
南渡河宽约300米,下游蜿蜒曲折,全是之字形的河道。
明军沿河而守,部分舢板水师在河面来回巡逻。
海康城北11公里,另有一条通明河,那条河更小,下游最宽处也不过百余米,部分河段可以徙涉。
战场就在这两条河道之间。
守序举起望远镜,
海康城西侧到西北侧是一片连续的丘陵地带,海拔不高,一般2,30米,南侧和东侧原本是一片水稻田。明军坚壁清野后,只余下一片荒芜的平地。
耿继茂的本部大营海康城的东北方向。鞑靼军在海康城外挖了两道围城壕沟,一道对外,一道对内,围城绿营军营在两道壕沟之内。
如今天气逐渐干燥,地面板结,地形对步兵和骑兵都不构成障碍,原本田埂可能会阻碍乘骑炮兵快速推进,但耿继茂可能是为了方便他有优势的骑兵肆虐,把南渡河以北至大营这块平地上的田埂都铲平了。
远处有硝烟升起,炮声隆隆,鞑靼军和守军在炮战。
守序回头问道,“耿继茂有多少兵?”
金士英闻言踢了踢马腹,上前几部,“尚、耿从广东各地一共抽调了4万7千人,集结到茂名大营的有3万4,我们在海边的城堡牵制了他1万多人,海康城下估计有2万。这是我们之前与他们交战,从俘虏嘴中得到的数字,近来尚可喜又给耿继茂派了援兵,不清楚有多少人,应该不会太多。”
耿继茂战线后方,明军还有永安、零缘、乐民、湛江四座靠海城堡,博白县的山中还有楚军赣军的残部,鞑靼人在后方要派人留守,除此之外,耿继茂从海康大营开始,经遂溪、化州至茂名,拉开一道设防的辎重驿站线。
不设防不行,明军不停用小股部队乘舢板沿内河袭扰,耿继茂至少派出3千人专门守他近500公里的粮道。
“包围海康城的绿营至少有5000人,也就是说耿藩最少还有1万5000人,我们算宽裕点,他有2万机动兵力,必要时如果撤围海康,他最多能集中2.5万人。”
“是,2.5万是上限。再多他的营帐不够。”
“你们呢?”
“尽力抽调了各路援军,我能集中3000,贺总镇2500,李总镇2500。”
“骑兵有多少?”
“我们有1400骑,李总镇有400骑。”
从各地抽调的援军多是零散守备队,明军用这些部队将练军各部从防线堡垒中替换出来,尽力集中野战部队。
“足够了”,守序回拨马头,对明军将领们道,“让士兵休息三天,然后我们去打小耿。”
总兵们轰然应诺。
骑兵上尉赵从简一身蓝白色近卫军制服,脚踏带马刺的皮靴,腰带右侧挂着手枪套,左侧是一把直剑,上衣袖口有黑色的部队袖标,左胸挂着一级南十字勋章、黑色战伤勋章和台北、海南服役章,勋章上面是一排各种颜色组合的勋表。
在赵从简身后,20名守序卫队营士兵扛着步枪列队行进,略显特殊的装备让海安所军民人人侧目。
明军在这座大陆最南的千户所设有通信中心,由一位挂雷州府监纪推官衔的文官管理,保卫这个通信站的是广东抚标右营派出的一位都司和50名官兵。
马刺把地板踏得吭吭作响,赵从简走到通信站大门,他笑着对匆匆迎出的推官和都司道:“两位兄弟,我奉命接管通信站。”
“长官可有手令?”
赵从简将盖着督师衙门大印的军令交给推官,推官与都司二人查验后,领命向赵从简交出通信站管理权。
通信站最主要的建筑是一座圆柱状的石制高塔,塔顶上坚立着一根木桩,木桩上安有一根水平横杆,横杆可以绕着中点转动,桩下可以用绳索使横杆转成不同角度。
水平横杆两端各安有一个垂直臂,也可以利用下面的绳索控制垂直臂使其转动,这样水平横杆和垂直臂的不同位置和角度形成不同的形状。
每组不同的形状代表一个阿拉伯数字,像这样的通信站从海安所出发,向西延伸到钦州大风堡,向东经东海岛、南三岛伸到延伸到广州湾两侧的湛江堡、坡头堡。
海北信号通信站覆盖600多公里,一共有50座通信塔,信息通过塔杆传递出去,每一个塔上的值班人员用望远镜观察后向后传递,一站接一站传递到终点。终点处的通信军官根据收到的数字,找到对应的汉字表,将命令译出。
如果天气良好,命令简短,这套通信体系在2个小时内,就能将命令传递到最远的钦州。
缺点仅是多个中继站需要大量的人员管理,而且台风肆虐后每年都要维修几次。也是由于人力原因,海南并未建立环岛通信站,只是覆盖了海防任务最重的岛北琼州海峡部分。
守序的司令部设在府城外他自己的庄园,一道道命令从这里发出,在海口所乘上快船,抵达海峡对岸的海安千户所。命令在海安所翻译成数字,向各战区传递。
曾樱搬到守序的庄园,这几天一直住在这里。
老爷子年纪大了,处于半退休状态,辖区具体的事务由三个巡抚负责,其中又以广东巡抚周鹿卿地位最高。
“所以,你的计划究竟是什么?高雷战区的官军,只有电白与贺、金二镇尚有余力,其他各部在新会和今年的战事中耗尽了实力。”
“阁部,王之瀚守住永安千户所,这给我们创造了很好的机会。”
“恩,王之瀚我见过多次,是条硬汉。”
“永安所挡住耿继茂,贺九仪和张时杰广西挡住线国安,这样钦廉处于战线后方,廉州李来亨、钦州李元胤两部未参与新会之战,实力较为完整。再过段时间就是秋收,稻子割完,钦廉二地就能全动员。”
李来亨、李元胤都不大搭理李定国,未跑去打新会那个血肉磨坊,也就未遭受明军溃退阶段的惨重损失。
谢元汴调李来亨一部驻于永安千户所后呼应王之瀚,李元胤一部增援博白,帮助被重创的楚军、赣军协防南流江东侧翼。
这两部还有实力,李来亨最多还能集结3000机动部队,李元胤最多还能集结2000机动部队。
“防城邓耀主力去吴川增援李明忠,左江道的土司兵还有些人。”
曾樱点点头,“你这是把海北的兵力都抽干了,像以前一样,搞你的那个宽大正面四处出击吗?”
“不,老先生,这次我们同耿继茂决战。”
“你有信心?”
“当然,耿继茂吸取上次的教训,把大量的兵力用于确保他的交通线,这么做的前提是他认为我们没有野战能力,但这次,我们恰恰有了。”
“什么时候打?”
“等雨季过去就开始。”
“你有什么需要我做的,尽管开口。”
“半年的军粮和马料,希望老先生能帮我解决。”
曾樱叹口气,“少不得又要府中大户捐献了,趁我这把老骨头还有点气力,再跑一趟吧。”
“老先生辛苦。”
“辛苦的是你们在前线打仗的人。”
……
秋收后,明军全面动员。
留守海南岛的广东抚标、督师标营1800人增援到南渡河前线。
李来亨的三堵墙骑兵不断冲击永安千户所围城的绿营,虽未解围,却逼的耿继茂给永安派了援兵。
李元胤留守钦州,派义弟李建捷率2000人在海康千户所下船,左江兵备道袁立俊抽调500土司兵随李建捷行动。
陆展在电白堡守得跟铁桶似的,无力破除绿营的大包围圈,于是也派出班杜思和佩德罗率1个步兵营增援到雷州。
贺虎臣和金士英得到李建捷和两个标营增援,加大前哨战力度,南渡河防线得密不透风,完全屏蔽了鞑靼人的侦察。
随后,第一混成旅在海安登陆,携带的大炮和骑兵太多,这次就不搞敌前登陆了。
3个步兵团,1个近卫营,2个混编骑兵团,1个炮营。加上电白营,全军1万人在徐闻县集结待命。
隔着南渡河防线,鞑靼人最多只能察觉有问题,不可能弄清楚雷州半岛来了一支强大的野战部队。
战斗部队与一个师相差无几,少的是师属勤务分队和后勤纵列,在雷州半岛本土作战,这个问题不太明显。雷州知府动员民夫,给军队做饭,协助搬运辎重。
守序留下团长们整理部队,亲率一队骑兵往南渡河前线视察。
南渡河宽约300米,下游蜿蜒曲折,全是之字形的河道。
明军沿河而守,部分舢板水师在河面来回巡逻。
海康城北11公里,另有一条通明河,那条河更小,下游最宽处也不过百余米,部分河段可以徙涉。
战场就在这两条河道之间。
守序举起望远镜,
海康城西侧到西北侧是一片连续的丘陵地带,海拔不高,一般2,30米,南侧和东侧原本是一片水稻田。明军坚壁清野后,只余下一片荒芜的平地。
耿继茂的本部大营海康城的东北方向。鞑靼军在海康城外挖了两道围城壕沟,一道对外,一道对内,围城绿营军营在两道壕沟之内。
如今天气逐渐干燥,地面板结,地形对步兵和骑兵都不构成障碍,原本田埂可能会阻碍乘骑炮兵快速推进,但耿继茂可能是为了方便他有优势的骑兵肆虐,把南渡河以北至大营这块平地上的田埂都铲平了。
远处有硝烟升起,炮声隆隆,鞑靼军和守军在炮战。
守序回头问道,“耿继茂有多少兵?”
金士英闻言踢了踢马腹,上前几部,“尚、耿从广东各地一共抽调了4万7千人,集结到茂名大营的有3万4,我们在海边的城堡牵制了他1万多人,海康城下估计有2万。这是我们之前与他们交战,从俘虏嘴中得到的数字,近来尚可喜又给耿继茂派了援兵,不清楚有多少人,应该不会太多。”
耿继茂战线后方,明军还有永安、零缘、乐民、湛江四座靠海城堡,博白县的山中还有楚军赣军的残部,鞑靼人在后方要派人留守,除此之外,耿继茂从海康大营开始,经遂溪、化州至茂名,拉开一道设防的辎重驿站线。
不设防不行,明军不停用小股部队乘舢板沿内河袭扰,耿继茂至少派出3千人专门守他近500公里的粮道。
“包围海康城的绿营至少有5000人,也就是说耿藩最少还有1万5000人,我们算宽裕点,他有2万机动兵力,必要时如果撤围海康,他最多能集中2.5万人。”
“是,2.5万是上限。再多他的营帐不够。”
“你们呢?”
“尽力抽调了各路援军,我能集中3000,贺总镇2500,李总镇2500。”
“骑兵有多少?”
“我们有1400骑,李总镇有400骑。”
从各地抽调的援军多是零散守备队,明军用这些部队将练军各部从防线堡垒中替换出来,尽力集中野战部队。
“足够了”,守序回拨马头,对明军将领们道,“让士兵休息三天,然后我们去打小耿。”
总兵们轰然应诺。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