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336 第33章 黄金
- 337 第34章 更多的人,更多的黄金。
- 338 第35章 迁界禁海令
- 339 第36章 鞑靼兵力、财力;洪饷、士绅向背;历史的轮回
- 340 第37章 荷兰人的动向
- 341 第38章 线式革命
- 342 第39章 来复枪
- 343 第40章 骑兵和军费
- 344 第41章 盛宴
- 345 第1章 钢铁脊梁
- 346 第2章 王微堡
- 347 第3章 混成旅
- 348 第4章 集结
- 349 第5章 官村吊打
- 350 第6章 前夜
- 351 第7章 强渡
- 352 第8章 雷州铁壁
- 353 第9章 靖南藩
- 354 第10章 细细的红线
- 355 第11章 马队
- 356 第12章 骑兵
- 357 第13章 请战
- 358 第14章 击穿
- 359 第15章 战果
- 360 第16章 重设防区
- 361 第17章 藉田之礼
- 362 第18章 西线
- 363 第19章 路是自己选的
- 364 第20章 回浙江
- 365 第21章 水稻多了能淹死人
- 366 第22章 棉布及三国同盟条约
- 367 第23章 西南季风
- 368 第24章 湄公河上的老铁
- 369 第25章 南掌王国与奴隶战争
- 370 第26章 金三角1
- 371 第27章 金三角2
- 372 第28章 金三角3
- 373 第29章 孟加拉湾
- 374 第30章 伊洛瓦底江
- 375 第31章 我在破房子上踢一脚
- 376 第32章 无限正义与持续自由
- 377 第33章 大陆战局
- 378 第34章 序列
- 379 第35章 虎门
- 380 第36章 战犯录
- 381 第37章 伶仃洋
- 382 第38章 约束明军的军纪
- 383 第39章 虎门之战
- 384 第40章 东莞ISO
- 385 第41章 珠江内河之战
- 386 第42章 攻城
- 387 第43章 换船
- 388 第44章 破城
- 389 第45章 中场休息
- 390 第46章 郑成功
- 391 第47章 全局
- 392 第48章 八百里钢钳1
- 393 第49章 八百里钢钳2
- 394 第50章 八百里钢钳3
- 395 第51章 八百里钢钳4
- 396 第52章 八百里钢钳5
- 397 第53章 八百里钢钳6
- 398 第54章 八百里钢钳7
- 399 第55章 八百里钢钳8
- 400 第56章 八百里钢钳9
- 401 第57章 八百里钢钳10
- 402 第58章 八百里钢钳11
- 403 第59章 八百里钢钳(完)
- 404 第60章 北伐上
- 405 第61章 吴藩
- 406 第62章 紫禁城
- 407 第63章 北伐中
- 408 第64章 北伐下(全书完)
隐藏
显示工具栏
第2章 王微堡
第2章 王微堡
来自本土各地的新兵汇聚到王微堡大营。
陆军在第1步兵团基础成立第1步兵师。第1师训练同时,后江府新建另一座大营,第2步兵师将在后江组建。
王微堡大营以公元前17或18世纪,中国第一个世袭君主商王微命名。
守序宣布命名理由后,欧洲军人倒没有太多感觉。
上甲微是中国开创君主,当然值得纪念。却在华人移民中,掀起一阵不小的波澜,守序这么做等于是直接否定三代存在,让很多传统读书人难以接受。
中国社会经济结构从封建领主制进化到封建地主制,儒学是最适应这个经济基础的意识形态,在历史上当然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但在即将迈进机器大生产和资本主义的现在,儒学显然已经不合时宜。动摇一种思想有很多方法,铲除所谓的三代根基是其中重要的一环。
重新审视中国上古史,是守序最先着手的工作,第一步是给上甲微正名。
舆论造势从细微处开始,守序用王微堡命名这种看似不相关的小事掀起思想界改天换地的序幕。
陆军第1师在王微堡组建,王微堡是第1师的家。光荣的联邦陆军第1师与中国的开创君主建立了难以割裂的关系。
一排排新兵在军营训练,将校军官们在隔壁的王微堡高级步兵学校进修。
守序放下其他事务,在军营和大学来回奔波。
过去指挥陆军打仗,守序的能力不如霍尔雷恩,甚至不如卡尔朗格曼,最多只能勉强称得上合格,稳重有余,精细不足。
燧发枪和刺刀引起的线式战术革命,把所有人都拉到了同一起跑线,而守序甚至因为对火绳枪时代陆军传统战术本能有所抗拒,比其他人更快进入线式战术时代指挥官的角色。
人类自从进入战争时代,步兵就分为两种,佩投射武器的轻步兵和佩肉搏武器的重步兵。
火药发明以后,步兵仍旧分为两种:一种为使用火器的轻步兵;另一种为代替重步兵的持矛步兵。
几千年来的惯例被燧发枪加刺刀终结了,自此以后,就只剩一种步兵,所有的步兵都是轻步兵。上至陆军司令,下至列兵,所有人都需要适应。
在一次排枪训练后,守序忍无可忍,他在陆军大学讨论课上发言。
“根据大量的训练反馈,第三排射击本身的效果很差,必然会灼伤第一排蹲下的士兵。枪管在前排士兵的耳边打响,对第一排干扰非常严重。第三排射击起到的作用简直是在给自己添乱!”
菲尔霍夫:“我们都注意到这个问题,是到了该解决的时候。”
背包和第三排射击在排枪时代是个争论了很久的问题,怎么重视都不为过。第1师的新兵们即将入下一阶段训练,这个问题不能再拖了。
守序:“关键是距离。我们有两个选择,要么取消步兵的背包,缩短三排步兵横队之间的纵向间距,让士兵靠得更紧密,以减少第三排射击对第一排的干扰。要么在实战中取消第三排射击,第三排士兵将只作为前面战友伤亡后的替换人员,在其他时候,他只负责装填步枪。”
菲尔霍夫:“要不我们试试丢掉背包?带着60磅的负重上战场,不如减轻士兵负担,增强机动性。”
卡尔朗格曼:“我不同意丢掉背包。路德维希,战争的理论和实际不是一回事。减轻负重只看上去很美好,我必须说,前年的实战反馈证明,如果士兵有一回离开了背包,那他就再也见不到它了,而你知道,背包里的很多东西,我们在战场上很难得到充足补充。”
菲尔霍夫:“卡尔,这里不止你一个人拥有实战经验。现在的问题很明显,丢掉背包能更好地密集队伍,第三横队的射击可以有效开展,士兵可以自由和灵活运动而不像现在这样迅速感觉疲倦。你我都知道,保持士兵体力对部队机动的重要性。”
卡尔朗格曼嗤笑一声,“现在所有步兵都是轻步兵,士兵只需要装填,然后扣扳机,再也不用穿着20公斤的铠甲,挥舞刀斧与对面同样武装到牙齿的铁罐头肉搏。难道士兵们会连扣扳机的体力都没有吗?我们的士兵必须习惯负重行军,必须吃得了苦,我们的训练正是为此而准备的。”
“卡尔,我们可以集中放置背包,然后派部队看守。”
“那意味着我们需要设立一个更大的营地,你打算派多少人留守?每师一个连还是一个营?依托营地作战将束缚我们更有效地利用地形,这与那些落后的中世纪军队有什么区别?现在是火力的时代,每一杆步枪都必须位于战线上,或是位于前往战线的路上。路德维希,真到了战场,你会发现排枪能横扫一切敌人,如果不能,那只是因为枪不够多。所以你很难顶住把留守部队派上战场的诱惑。”
“似乎还有一个问题。”
“元首?”
“想一想,背包里有士兵的财物,如果我们处于追击或是撤退这种范围比较大的机动中,东西不在士兵身上也许会对士气产生很微妙的后果。”
卡尔朗格曼一点头,“追击的时候,士兵想着先取回他的背包,撤回的时候则是出现逃兵。”
守序:“如果处于战线交战,士兵耽心失去身上背包这种情绪也许会把他们更加牢固地钉在阵地上。”
守序仔细看过训练,倾向性于保留士兵背包,取消第三排射击。
卡尔朗格曼:“我们试试两排射击,如果有效,不如干脆取消第三排?这样一个师可以覆盖更长的战线。”
菲尔霍夫:“从三排横队改两排,我们的训练队形就要大改。更关键的是对骑兵战,现有的三排横队,一个9连制的营只需要让两翼的分营保持队形转向,很快就能列成空心方阵。第1排下蹲刺刀冲外,第2排和第3排可以轮流射击,保持火力不断。如果平时就是两排横队,空心方阵就得调整队列,我们得另外研究中间环节的队形变换。”
守序摇摇头,卡尔的想法太激进了,这次他支持菲尔霍夫,“测试两排横队当然可以,但我不建议在操典中取消第三排,战线太单薄也意味着冒险。”
将校们继续,守序坐在位置上抽烟,讨论课上经常产生类似的争论。
守序喜欢这种让人兴奋的氛围,在无恶意的争论甚至吵架中,思维剧烈碰撞。很多时候,将军们坚持自己的观点,谁也无法说服对方,那种争论只能通过实战去验证效果。
由于守序倾向很明显,关于背包和射击的问题,今天上午最后定下结果。
士兵任何时候都不应同六件东西分离,枪、刺刀、子弹、背包、四天的口粮和一件土木工具。但背包里的东西在战前适当予以精简,以尽可能减轻背包重量,使背包里面只有一件衬衣、一双鞋子、一个领子、一条毛巾、一个火镰。每个连增配9匹驮马,多余辎重由驮马背负,这很够了。
一个师的战马编制将由3000匹上升到3800匹,相应的人员也突破16000人。在旅一级增加勤务分队,增编一个猎骑兵中队以保护多出来的辎重纵列,这样,旅的合成化程度比之前更高。
下午,守序走进训练场,参与到士兵训练中。他一身猎兵军服,从远处根本分辨不出与普通士兵的区别。
有几次,路过的士兵甚至认为守序是负责新兵训练的伍长军士之一,时间一长,“小伍长”这个绰号不胫而走。
整个1656年余下的时光,守序都在军营里渡过,密集的训练课程直到1657年南风起,雨季来临。
陆军在第1步兵团基础成立第1步兵师。第1师训练同时,后江府新建另一座大营,第2步兵师将在后江组建。
王微堡大营以公元前17或18世纪,中国第一个世袭君主商王微命名。
守序宣布命名理由后,欧洲军人倒没有太多感觉。
上甲微是中国开创君主,当然值得纪念。却在华人移民中,掀起一阵不小的波澜,守序这么做等于是直接否定三代存在,让很多传统读书人难以接受。
中国社会经济结构从封建领主制进化到封建地主制,儒学是最适应这个经济基础的意识形态,在历史上当然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但在即将迈进机器大生产和资本主义的现在,儒学显然已经不合时宜。动摇一种思想有很多方法,铲除所谓的三代根基是其中重要的一环。
重新审视中国上古史,是守序最先着手的工作,第一步是给上甲微正名。
舆论造势从细微处开始,守序用王微堡命名这种看似不相关的小事掀起思想界改天换地的序幕。
陆军第1师在王微堡组建,王微堡是第1师的家。光荣的联邦陆军第1师与中国的开创君主建立了难以割裂的关系。
一排排新兵在军营训练,将校军官们在隔壁的王微堡高级步兵学校进修。
守序放下其他事务,在军营和大学来回奔波。
过去指挥陆军打仗,守序的能力不如霍尔雷恩,甚至不如卡尔朗格曼,最多只能勉强称得上合格,稳重有余,精细不足。
燧发枪和刺刀引起的线式战术革命,把所有人都拉到了同一起跑线,而守序甚至因为对火绳枪时代陆军传统战术本能有所抗拒,比其他人更快进入线式战术时代指挥官的角色。
人类自从进入战争时代,步兵就分为两种,佩投射武器的轻步兵和佩肉搏武器的重步兵。
火药发明以后,步兵仍旧分为两种:一种为使用火器的轻步兵;另一种为代替重步兵的持矛步兵。
几千年来的惯例被燧发枪加刺刀终结了,自此以后,就只剩一种步兵,所有的步兵都是轻步兵。上至陆军司令,下至列兵,所有人都需要适应。
在一次排枪训练后,守序忍无可忍,他在陆军大学讨论课上发言。
“根据大量的训练反馈,第三排射击本身的效果很差,必然会灼伤第一排蹲下的士兵。枪管在前排士兵的耳边打响,对第一排干扰非常严重。第三排射击起到的作用简直是在给自己添乱!”
菲尔霍夫:“我们都注意到这个问题,是到了该解决的时候。”
背包和第三排射击在排枪时代是个争论了很久的问题,怎么重视都不为过。第1师的新兵们即将入下一阶段训练,这个问题不能再拖了。
守序:“关键是距离。我们有两个选择,要么取消步兵的背包,缩短三排步兵横队之间的纵向间距,让士兵靠得更紧密,以减少第三排射击对第一排的干扰。要么在实战中取消第三排射击,第三排士兵将只作为前面战友伤亡后的替换人员,在其他时候,他只负责装填步枪。”
菲尔霍夫:“要不我们试试丢掉背包?带着60磅的负重上战场,不如减轻士兵负担,增强机动性。”
卡尔朗格曼:“我不同意丢掉背包。路德维希,战争的理论和实际不是一回事。减轻负重只看上去很美好,我必须说,前年的实战反馈证明,如果士兵有一回离开了背包,那他就再也见不到它了,而你知道,背包里的很多东西,我们在战场上很难得到充足补充。”
菲尔霍夫:“卡尔,这里不止你一个人拥有实战经验。现在的问题很明显,丢掉背包能更好地密集队伍,第三横队的射击可以有效开展,士兵可以自由和灵活运动而不像现在这样迅速感觉疲倦。你我都知道,保持士兵体力对部队机动的重要性。”
卡尔朗格曼嗤笑一声,“现在所有步兵都是轻步兵,士兵只需要装填,然后扣扳机,再也不用穿着20公斤的铠甲,挥舞刀斧与对面同样武装到牙齿的铁罐头肉搏。难道士兵们会连扣扳机的体力都没有吗?我们的士兵必须习惯负重行军,必须吃得了苦,我们的训练正是为此而准备的。”
“卡尔,我们可以集中放置背包,然后派部队看守。”
“那意味着我们需要设立一个更大的营地,你打算派多少人留守?每师一个连还是一个营?依托营地作战将束缚我们更有效地利用地形,这与那些落后的中世纪军队有什么区别?现在是火力的时代,每一杆步枪都必须位于战线上,或是位于前往战线的路上。路德维希,真到了战场,你会发现排枪能横扫一切敌人,如果不能,那只是因为枪不够多。所以你很难顶住把留守部队派上战场的诱惑。”
“似乎还有一个问题。”
“元首?”
“想一想,背包里有士兵的财物,如果我们处于追击或是撤退这种范围比较大的机动中,东西不在士兵身上也许会对士气产生很微妙的后果。”
卡尔朗格曼一点头,“追击的时候,士兵想着先取回他的背包,撤回的时候则是出现逃兵。”
守序:“如果处于战线交战,士兵耽心失去身上背包这种情绪也许会把他们更加牢固地钉在阵地上。”
守序仔细看过训练,倾向性于保留士兵背包,取消第三排射击。
卡尔朗格曼:“我们试试两排射击,如果有效,不如干脆取消第三排?这样一个师可以覆盖更长的战线。”
菲尔霍夫:“从三排横队改两排,我们的训练队形就要大改。更关键的是对骑兵战,现有的三排横队,一个9连制的营只需要让两翼的分营保持队形转向,很快就能列成空心方阵。第1排下蹲刺刀冲外,第2排和第3排可以轮流射击,保持火力不断。如果平时就是两排横队,空心方阵就得调整队列,我们得另外研究中间环节的队形变换。”
守序摇摇头,卡尔的想法太激进了,这次他支持菲尔霍夫,“测试两排横队当然可以,但我不建议在操典中取消第三排,战线太单薄也意味着冒险。”
将校们继续,守序坐在位置上抽烟,讨论课上经常产生类似的争论。
守序喜欢这种让人兴奋的氛围,在无恶意的争论甚至吵架中,思维剧烈碰撞。很多时候,将军们坚持自己的观点,谁也无法说服对方,那种争论只能通过实战去验证效果。
由于守序倾向很明显,关于背包和射击的问题,今天上午最后定下结果。
士兵任何时候都不应同六件东西分离,枪、刺刀、子弹、背包、四天的口粮和一件土木工具。但背包里的东西在战前适当予以精简,以尽可能减轻背包重量,使背包里面只有一件衬衣、一双鞋子、一个领子、一条毛巾、一个火镰。每个连增配9匹驮马,多余辎重由驮马背负,这很够了。
一个师的战马编制将由3000匹上升到3800匹,相应的人员也突破16000人。在旅一级增加勤务分队,增编一个猎骑兵中队以保护多出来的辎重纵列,这样,旅的合成化程度比之前更高。
下午,守序走进训练场,参与到士兵训练中。他一身猎兵军服,从远处根本分辨不出与普通士兵的区别。
有几次,路过的士兵甚至认为守序是负责新兵训练的伍长军士之一,时间一长,“小伍长”这个绰号不胫而走。
整个1656年余下的时光,守序都在军营里渡过,密集的训练课程直到1657年南风起,雨季来临。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