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278 第7章 所罗门王的国度
- 279 第8章 谁觉得能挡住忠贞营,请去战场上试试。
- 280 第9章 贺州
- 281 第10章 情怀带兵是用爱发电
- 282 第11章 商量好了再出队
- 283 第12章 道州大捷
- 284 第13章 三水至新宁的潭江出海口
- 285 第14章 运粮贺州
- 286 第15章 两个撤退方向
- 287 第16章 佛山
- 288 第17章 重整粤西外围防线1
- 289 第18章 杜永和、李元胤
- 290 第19章 高一功、李来亨
- 291 第20章 杨展案,重整粤西外围防线2
- 292 第21章 重整粤西防线3
- 293 第22章 因明军打粮而逐渐崩坏的福建、浙江
- 294 第23章 舟山
- 295 第24章 广州之战1
- 296 第25章 广州之战2
- 297 第26章 广州之战3
- 298 第27章 广州之战4
- 299 第28章 广州之战5
- 300 第29章 广州之战6
- 301 第30章 我离开了,但是我终将回来。
- 302 第31章 投奔怒海
- 303 序章
- 304 第1章 元老院首席元老
- 305 第2章 凌卫城
- 306 第3章 高雷之战1
- 307 第4章 高雷之战2
- 308 第5章 高雷之战3
- 309 第6章 高雷之战4
- 310 第7章 电白之战
- 311 第8章 高雷之战5
- 312 第9章 高雷之战(完)
- 313 第10章 钦廉战区1
- 314 第11章 钦廉战区2
- 315 第12章 沈上达
- 316 第13章 防军、练军、新军
- 317 第14章 急转直下
- 318 第15章 出征的舰队
- 319 第16章 马尼拉僵局
- 320 第17章 决战马尼拉湾
- 321 第18章 俘虏
- 322 第19章 婆罗洲的明香社
- 323 第20章 神、黄金、荣誉,3G原则
- 324 第21章 禁海令下的共同立场
- 325 第22章 三亚条约、北洋航线
- 326 第23章 新东江镇,反攻先锋
- 327 第24章 东南局势
- 328 第25章 陆军比海军贵
- 329 第26章 登莱海防
- 330 第27章 鞑靼人的海防卫所
- 331 第28章 登州水城
- 332 第29章 新的狼烟
- 333 第30章 关外旗营
- 334 第31章 增援胶州
- 335 第32章 李朝
- 336 第33章 黄金
- 337 第34章 更多的人,更多的黄金。
- 338 第35章 迁界禁海令
- 339 第36章 鞑靼兵力、财力;洪饷、士绅向背;历史的轮回
- 340 第37章 荷兰人的动向
- 341 第38章 线式革命
- 342 第39章 来复枪
- 343 第40章 骑兵和军费
- 344 第41章 盛宴
- 345 第1章 钢铁脊梁
- 346 第2章 王微堡
- 347 第3章 混成旅
- 348 第4章 集结
- 349 第5章 官村吊打
- 350 第6章 前夜
- 351 第7章 强渡
- 352 第8章 雷州铁壁
- 353 第9章 靖南藩
- 354 第10章 细细的红线
- 355 第11章 马队
- 356 第12章 骑兵
- 357 第13章 请战
- 358 第14章 击穿
- 359 第15章 战果
- 360 第16章 重设防区
- 361 第17章 藉田之礼
- 362 第18章 西线
- 363 第19章 路是自己选的
- 364 第20章 回浙江
- 365 第21章 水稻多了能淹死人
- 366 第22章 棉布及三国同盟条约
- 367 第23章 西南季风
- 368 第24章 湄公河上的老铁
- 369 第25章 南掌王国与奴隶战争
- 370 第26章 金三角1
- 371 第27章 金三角2
- 372 第28章 金三角3
- 373 第29章 孟加拉湾
- 374 第30章 伊洛瓦底江
- 375 第31章 我在破房子上踢一脚
- 376 第32章 无限正义与持续自由
- 377 第33章 大陆战局
- 378 第34章 序列
- 379 第35章 虎门
- 380 第36章 战犯录
- 381 第37章 伶仃洋
- 382 第38章 约束明军的军纪
- 383 第39章 虎门之战
- 384 第40章 东莞ISO
- 385 第41章 珠江内河之战
- 386 第42章 攻城
- 387 第43章 换船
- 388 第44章 破城
- 389 第45章 中场休息
- 390 第46章 郑成功
- 391 第47章 全局
- 392 第48章 八百里钢钳1
- 393 第49章 八百里钢钳2
- 394 第50章 八百里钢钳3
- 395 第51章 八百里钢钳4
- 396 第52章 八百里钢钳5
- 397 第53章 八百里钢钳6
- 398 第54章 八百里钢钳7
- 399 第55章 八百里钢钳8
- 400 第56章 八百里钢钳9
- 401 第57章 八百里钢钳10
- 402 第58章 八百里钢钳11
- 403 第59章 八百里钢钳(完)
- 404 第60章 北伐上
- 405 第61章 吴藩
- 406 第62章 紫禁城
- 407 第63章 北伐中
- 408 第64章 北伐下(全书完)
隐藏
显示工具栏
第17章 重整粤西外围防线1
第17章 重整粤西外围防线1
4艘悬挂七伤旗的葡萄牙战船在联邦移民船队四周游弋,澳门在警惕地观察着香山县局势。
守序无视装腔作势的葡萄牙人,在越秀号护卫舰上与张鹏飞道别:“耀羽将军,汪澳主。香山岛关系广州20万军民的生命线,我把它交给你们2位了,请务必守住。”
张鹏飞:“我从辽东退到登州,再退淮安,接着是崇明和舟山。没想到在这南天一岛,竟又遇到老对手尚可喜。请大统制放心,张某誓与香山共存亡。”
汪汇之咧嘴一笑,“早就想与鞑子真刀真枪干上一场,尚可喜真敢来香山,我把他的兵送进大海里喂鱼鳖。”
守序与他们依次握手,“拜托二位了。”
汪汇之双手抱拳。张鹏飞的作举礼到一半又缓缓放下,在守序眼神的鼓励下,靴后跟一碰,“啪”地一声站的笔直。很标准的联邦军礼。
二人下船,守序向留守香山岛的官兵挥手致意。
船队拔锚起航,离开香山县。在葡萄牙战舰目送下,驶出潭江口,沿粤西海岸线向西南行驶。
尚耿两藩有2万军队,鞑靼人给他们加强江南省广德总兵郭虎、赣州副将高进库等绿营兵,军队总人数高达3万。可尚可喜一面要包围广州城,一面要在三水县防御不断向东南冲击的解围明军。解围军中的李元胤、马宝、董方策、陈奇策等人都是多年宿将,部下有不少精兵,对尚可喜来说,三水断断不容有失。
两条战线正面和北江补给线牵扯二藩很多兵力。粤东潮州的郝尚久、吴六奇、苏利诸部面对郑成功的威胁,难以脱身。尚可喜能抽调的无非是前惠州总兵李士琏部。说起来,以李士琏巡海道的官职,香山岛正是他的管辖范围。
汪汇之有2000多人,张鹏飞有900兵。明军在佛山顺德等地搜缴到大量刀枪鸟铳和佛朗机。守序给守军留下粮食还有3万多石,这年头竖起招兵旗就有吃粮人。只要张鹏飞和汪汇之决心坚守,他们应该有把握守住香山岛。
为换取海盗全力配合,守序将暹罗湾内的富国岛封给汪汇之。本次移民船队中,就有2000多汪汇之部南下的海盗团队。移民船大部分已经出发,守序率领的是最后一波船队。北风季即将结束,这批船队将直接在后江登陆。
根据船期安排,这批广东移民最远只送到本土,婆罗洲得等到1650年北风期才接纳大批移民。船期这样安排可以节约时间,运输船在后江和本土整备后能在南风期立即北上。
海南岛与大陆之间的移民人数也很多,守序需要这些船在琼州海峡和北部湾之间往返运输。在守序计划中,1650年和1651年将是联邦国力与人口爬坡关键的时间点,绝大部分商船都将投入到广东航线上。
联邦战舰各有任务,守序亲领的4艘护卫舰、通报舰抵达琼州海峡,进入东水港。
从珠江口出发的移民船队大多没有军舰护航,他们将沿广东和中南半岛海岸线行驶。广东上下川岛、海陵岛、电白城、雷州半岛的明军将为船队提供紧急情况下的避难所。琼州港口众多,海南本岛近海航线风险也不大,移民船队随时可进港避险。唯一可虑的是海南岛至后江府这段航线。联邦海军无法抽出军舰,最后一段广南近海航线,运输船们只能靠自己了。
守序今年不回国,留在琼州府。
曾樱年事已高,身为朝廷重臣,他更多的工作是利用自己的威望顶住方方面面压力,协调难处理的急务。海北海南二道日常军政事务实际上是各衙门自行负责。
守序将台北府宜兰市长周鹿卿调到海南,就任广东布政司参政,权主管粤西布政分司公务。粤西布政分司直属于督师衙门,主官职位不高,实际却是粤西三府最高行政机关。
在这个举人当总督,贡生兵备道的南明末世,周鹿卿崇祯年进士的身份在资历上绰绰有余。
“海南岛今年能获得多少移民?”
守序召见周鹿卿后,第一个问的是最关心的人口问题。海北二府中雷州海康、徐闻、遂溪三县编户齐民有45000户,其中11000为军户,算上疍民、少民等不在册人口,超过25万。廉州有12500户,人口超过8万。
历史上,雷州半岛是明军与鞑靼人来回拉锯十余年的战区。半岛本地士绅如徐闻骆氏等结寨固守。
活跃在两广交界处,高州、罗定、郁林山区的明军施尚义部、叶标部多次深入雷州半岛打粮,叶标部有众多广西狼兵,战斗力较强,雷州本地军民难以抵挡。依托北部湾的海盗王之瀚部也在雷州与鞑靼人大战数次。
各部明军不仅与鞑靼人作战,为了争夺仅剩的一点饷源地,他们本身同样频频内斗。叶标间接害死了守在博白县的熊兆佐,熊兆佐的盟友周金汤请来李定国杀死叶标。受到频繁战争和迁界禁海共同影响,到顺治十年时,雷州人口仅在不靠海的山区残存5000户,耕地大半荒废。
守序的计划正是用好这部分历史上浪费的资源。
“到目前为止,我们已将钦州、廉州、雷州遂溪、海康二县的人口撤退大半,海北道现在仅剩扫尾工作。”
“我们的船都走了吗?”
“执政官留在琼州的200艘海船已全部南下后江府,随船运走4万人。”
“很好。”
琼州与后江的海路很近,航线成熟,一周即到,每艘船可以多装一些人。
“琼州还有多少船?”
“除去最早南航婆罗洲的50艘船,本府有可以出海的战船商船近100艘。”
“今天要撤退郁林州和北流江诸县人口,这点船可不够。”
“是的,执政官。所以我们征调了防城邓耀、永安千户所王之瀚。高州府李明忠近来也颇有向我们示好之意,他愿意派出船只帮我们运人。执政官,我的意思是不妨把李明忠也纳入到我们的体系里。”
“李明忠只有80艘船,为了这点运力,我们背上高州府的包袱合适吗?”
品牌是核心资源,到目前为止守序的信誉相当不错。可李明忠所在的高州府过于深入内陆,守序没有把握守住高州府城。贸然接纳李明忠,可能会坏了自己的招牌。
“执政官,我们不能忽视高州明军的力量。为了雷廉二州的安全,我建议由我们出面整合当地明军。”
高州府包括化州、茂名、信宜、石城(廉江)、电白,一州4县。面积很大,人口与廉州在一个等级,只有1万5000户。这是因为高州华夷杂处,有更多的隐户,实际人口比明朝官方掌握的更多。
高州地处防瑶前线,明军战斗力较强。明朝向来以狼兵、獞兵防瑶,高州仅各县驻防狼兵就多达2400人,獞兵亦有300人。这些少民在粤西的山区能发挥他们最大的战斗力,再辅以水师,高州明军是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
高州有数万可以移民的人口,也是粤西最重要的外围阵地。
守序考虑再三,“德夫,你等我仔细想一想。”
与军阀做生意是一回事,建立军事合作又是另一回事,守序需要理一理头绪。
李明忠出身东江镇,年轻时随毛文龙在辽东打天下,与孔有德、尚可喜、耿仲明是老相识。他现在挂的头衔是海康伯、中军都督府都督,挂宁武将军印,提督高雷琼州,兼理粮饷,联络义师,便宜行事。
南明乱封官衔,李明忠挂着高雷廉琼提督,实际只能管到高州。高州府也不止李明忠一家,电白由陆展控制,信宜县由叶标、施尚义控制。李明忠切实掌握的是府城茂名县、吴川县、化州和石城县。
李明忠在粤西威望比较高,狼兵、獞兵都听他号令,防城邓耀、杨彦迪曾是李明忠的部将,这两部的水师李明忠必要时也能调动。
军阀大多数反复无常,与他们合作是柄双刃剑。确实,到现在这个份上,永历朝廷下属的南明军阀大部分坚持抗鞑到底。即便到了山穷水尽时,也只有少数人剃发投降。可这并不能说明他们很安全,军阀既与鞑靼人作战,也会砍杀盟友,侵夺盟友的地盘。一度与曾樱争夺琼州控制权的高雷廉琼巡抚洪天擢就是死于李明忠之手。李明忠没有君令,擅杀文官巡抚,在南明武将中,他当然不是个善茬。
“德夫,李明忠提了什么条件?也是婆罗洲的退路吗?”
“是的,执政官。”
“古晋行政区的面积够大,他想要块地这没问题,但茂名确实不在我的计划内。”
“执政官,在我们的劝说下,李明忠将防御重点放在了吴川县城。”
吴川县与宁川守御千户所同城,鉴江、梅江、袂花江三河汇聚在吴川城附近,鉴江从西城墙下流过,梅江、袂花江从东城墙下流过,以一城控制三条河出海口,吴川县是顶级的战略要地。
“你去告诉李明忠。请他自行组织茂名县去婆罗洲的移民,我可以提供大炮军火支持他将吴川县城要塞化,条件是他献出化州、石城二地。”
守序认为,李明忠只有3000多有战斗力的兵,最多只能守住吴川县,其他地方超出了他的能力。而腾出化州、石城等地,正好可以用来安置贺州南下的移民大队。
守序无视装腔作势的葡萄牙人,在越秀号护卫舰上与张鹏飞道别:“耀羽将军,汪澳主。香山岛关系广州20万军民的生命线,我把它交给你们2位了,请务必守住。”
张鹏飞:“我从辽东退到登州,再退淮安,接着是崇明和舟山。没想到在这南天一岛,竟又遇到老对手尚可喜。请大统制放心,张某誓与香山共存亡。”
汪汇之咧嘴一笑,“早就想与鞑子真刀真枪干上一场,尚可喜真敢来香山,我把他的兵送进大海里喂鱼鳖。”
守序与他们依次握手,“拜托二位了。”
汪汇之双手抱拳。张鹏飞的作举礼到一半又缓缓放下,在守序眼神的鼓励下,靴后跟一碰,“啪”地一声站的笔直。很标准的联邦军礼。
二人下船,守序向留守香山岛的官兵挥手致意。
船队拔锚起航,离开香山县。在葡萄牙战舰目送下,驶出潭江口,沿粤西海岸线向西南行驶。
尚耿两藩有2万军队,鞑靼人给他们加强江南省广德总兵郭虎、赣州副将高进库等绿营兵,军队总人数高达3万。可尚可喜一面要包围广州城,一面要在三水县防御不断向东南冲击的解围明军。解围军中的李元胤、马宝、董方策、陈奇策等人都是多年宿将,部下有不少精兵,对尚可喜来说,三水断断不容有失。
两条战线正面和北江补给线牵扯二藩很多兵力。粤东潮州的郝尚久、吴六奇、苏利诸部面对郑成功的威胁,难以脱身。尚可喜能抽调的无非是前惠州总兵李士琏部。说起来,以李士琏巡海道的官职,香山岛正是他的管辖范围。
汪汇之有2000多人,张鹏飞有900兵。明军在佛山顺德等地搜缴到大量刀枪鸟铳和佛朗机。守序给守军留下粮食还有3万多石,这年头竖起招兵旗就有吃粮人。只要张鹏飞和汪汇之决心坚守,他们应该有把握守住香山岛。
为换取海盗全力配合,守序将暹罗湾内的富国岛封给汪汇之。本次移民船队中,就有2000多汪汇之部南下的海盗团队。移民船大部分已经出发,守序率领的是最后一波船队。北风季即将结束,这批船队将直接在后江登陆。
根据船期安排,这批广东移民最远只送到本土,婆罗洲得等到1650年北风期才接纳大批移民。船期这样安排可以节约时间,运输船在后江和本土整备后能在南风期立即北上。
海南岛与大陆之间的移民人数也很多,守序需要这些船在琼州海峡和北部湾之间往返运输。在守序计划中,1650年和1651年将是联邦国力与人口爬坡关键的时间点,绝大部分商船都将投入到广东航线上。
联邦战舰各有任务,守序亲领的4艘护卫舰、通报舰抵达琼州海峡,进入东水港。
从珠江口出发的移民船队大多没有军舰护航,他们将沿广东和中南半岛海岸线行驶。广东上下川岛、海陵岛、电白城、雷州半岛的明军将为船队提供紧急情况下的避难所。琼州港口众多,海南本岛近海航线风险也不大,移民船队随时可进港避险。唯一可虑的是海南岛至后江府这段航线。联邦海军无法抽出军舰,最后一段广南近海航线,运输船们只能靠自己了。
守序今年不回国,留在琼州府。
曾樱年事已高,身为朝廷重臣,他更多的工作是利用自己的威望顶住方方面面压力,协调难处理的急务。海北海南二道日常军政事务实际上是各衙门自行负责。
守序将台北府宜兰市长周鹿卿调到海南,就任广东布政司参政,权主管粤西布政分司公务。粤西布政分司直属于督师衙门,主官职位不高,实际却是粤西三府最高行政机关。
在这个举人当总督,贡生兵备道的南明末世,周鹿卿崇祯年进士的身份在资历上绰绰有余。
“海南岛今年能获得多少移民?”
守序召见周鹿卿后,第一个问的是最关心的人口问题。海北二府中雷州海康、徐闻、遂溪三县编户齐民有45000户,其中11000为军户,算上疍民、少民等不在册人口,超过25万。廉州有12500户,人口超过8万。
历史上,雷州半岛是明军与鞑靼人来回拉锯十余年的战区。半岛本地士绅如徐闻骆氏等结寨固守。
活跃在两广交界处,高州、罗定、郁林山区的明军施尚义部、叶标部多次深入雷州半岛打粮,叶标部有众多广西狼兵,战斗力较强,雷州本地军民难以抵挡。依托北部湾的海盗王之瀚部也在雷州与鞑靼人大战数次。
各部明军不仅与鞑靼人作战,为了争夺仅剩的一点饷源地,他们本身同样频频内斗。叶标间接害死了守在博白县的熊兆佐,熊兆佐的盟友周金汤请来李定国杀死叶标。受到频繁战争和迁界禁海共同影响,到顺治十年时,雷州人口仅在不靠海的山区残存5000户,耕地大半荒废。
守序的计划正是用好这部分历史上浪费的资源。
“到目前为止,我们已将钦州、廉州、雷州遂溪、海康二县的人口撤退大半,海北道现在仅剩扫尾工作。”
“我们的船都走了吗?”
“执政官留在琼州的200艘海船已全部南下后江府,随船运走4万人。”
“很好。”
琼州与后江的海路很近,航线成熟,一周即到,每艘船可以多装一些人。
“琼州还有多少船?”
“除去最早南航婆罗洲的50艘船,本府有可以出海的战船商船近100艘。”
“今天要撤退郁林州和北流江诸县人口,这点船可不够。”
“是的,执政官。所以我们征调了防城邓耀、永安千户所王之瀚。高州府李明忠近来也颇有向我们示好之意,他愿意派出船只帮我们运人。执政官,我的意思是不妨把李明忠也纳入到我们的体系里。”
“李明忠只有80艘船,为了这点运力,我们背上高州府的包袱合适吗?”
品牌是核心资源,到目前为止守序的信誉相当不错。可李明忠所在的高州府过于深入内陆,守序没有把握守住高州府城。贸然接纳李明忠,可能会坏了自己的招牌。
“执政官,我们不能忽视高州明军的力量。为了雷廉二州的安全,我建议由我们出面整合当地明军。”
高州府包括化州、茂名、信宜、石城(廉江)、电白,一州4县。面积很大,人口与廉州在一个等级,只有1万5000户。这是因为高州华夷杂处,有更多的隐户,实际人口比明朝官方掌握的更多。
高州地处防瑶前线,明军战斗力较强。明朝向来以狼兵、獞兵防瑶,高州仅各县驻防狼兵就多达2400人,獞兵亦有300人。这些少民在粤西的山区能发挥他们最大的战斗力,再辅以水师,高州明军是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
高州有数万可以移民的人口,也是粤西最重要的外围阵地。
守序考虑再三,“德夫,你等我仔细想一想。”
与军阀做生意是一回事,建立军事合作又是另一回事,守序需要理一理头绪。
李明忠出身东江镇,年轻时随毛文龙在辽东打天下,与孔有德、尚可喜、耿仲明是老相识。他现在挂的头衔是海康伯、中军都督府都督,挂宁武将军印,提督高雷琼州,兼理粮饷,联络义师,便宜行事。
南明乱封官衔,李明忠挂着高雷廉琼提督,实际只能管到高州。高州府也不止李明忠一家,电白由陆展控制,信宜县由叶标、施尚义控制。李明忠切实掌握的是府城茂名县、吴川县、化州和石城县。
李明忠在粤西威望比较高,狼兵、獞兵都听他号令,防城邓耀、杨彦迪曾是李明忠的部将,这两部的水师李明忠必要时也能调动。
军阀大多数反复无常,与他们合作是柄双刃剑。确实,到现在这个份上,永历朝廷下属的南明军阀大部分坚持抗鞑到底。即便到了山穷水尽时,也只有少数人剃发投降。可这并不能说明他们很安全,军阀既与鞑靼人作战,也会砍杀盟友,侵夺盟友的地盘。一度与曾樱争夺琼州控制权的高雷廉琼巡抚洪天擢就是死于李明忠之手。李明忠没有君令,擅杀文官巡抚,在南明武将中,他当然不是个善茬。
“德夫,李明忠提了什么条件?也是婆罗洲的退路吗?”
“是的,执政官。”
“古晋行政区的面积够大,他想要块地这没问题,但茂名确实不在我的计划内。”
“执政官,在我们的劝说下,李明忠将防御重点放在了吴川县城。”
吴川县与宁川守御千户所同城,鉴江、梅江、袂花江三河汇聚在吴川城附近,鉴江从西城墙下流过,梅江、袂花江从东城墙下流过,以一城控制三条河出海口,吴川县是顶级的战略要地。
“你去告诉李明忠。请他自行组织茂名县去婆罗洲的移民,我可以提供大炮军火支持他将吴川县城要塞化,条件是他献出化州、石城二地。”
守序认为,李明忠只有3000多有战斗力的兵,最多只能守住吴川县,其他地方超出了他的能力。而腾出化州、石城等地,正好可以用来安置贺州南下的移民大队。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