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319 第16章 马尼拉僵局
- 320 第17章 决战马尼拉湾
- 321 第18章 俘虏
- 322 第19章 婆罗洲的明香社
- 323 第20章 神、黄金、荣誉,3G原则
- 324 第21章 禁海令下的共同立场
- 325 第22章 三亚条约、北洋航线
- 326 第23章 新东江镇,反攻先锋
- 327 第24章 东南局势
- 328 第25章 陆军比海军贵
- 329 第26章 登莱海防
- 330 第27章 鞑靼人的海防卫所
- 331 第28章 登州水城
- 332 第29章 新的狼烟
- 333 第30章 关外旗营
- 334 第31章 增援胶州
- 335 第32章 李朝
- 336 第33章 黄金
- 337 第34章 更多的人,更多的黄金。
- 338 第35章 迁界禁海令
- 339 第36章 鞑靼兵力、财力;洪饷、士绅向背;历史的轮回
- 340 第37章 荷兰人的动向
- 341 第38章 线式革命
- 342 第39章 来复枪
- 343 第40章 骑兵和军费
- 344 第41章 盛宴
- 345 第1章 钢铁脊梁
- 346 第2章 王微堡
- 347 第3章 混成旅
- 348 第4章 集结
- 349 第5章 官村吊打
- 350 第6章 前夜
- 351 第7章 强渡
- 352 第8章 雷州铁壁
- 353 第9章 靖南藩
- 354 第10章 细细的红线
- 355 第11章 马队
- 356 第12章 骑兵
- 357 第13章 请战
- 358 第14章 击穿
- 359 第15章 战果
- 360 第16章 重设防区
- 361 第17章 藉田之礼
- 362 第18章 西线
- 363 第19章 路是自己选的
- 364 第20章 回浙江
- 365 第21章 水稻多了能淹死人
- 366 第22章 棉布及三国同盟条约
- 367 第23章 西南季风
- 368 第24章 湄公河上的老铁
- 369 第25章 南掌王国与奴隶战争
- 370 第26章 金三角1
- 371 第27章 金三角2
- 372 第28章 金三角3
- 373 第29章 孟加拉湾
- 374 第30章 伊洛瓦底江
- 375 第31章 我在破房子上踢一脚
- 376 第32章 无限正义与持续自由
- 377 第33章 大陆战局
- 378 第34章 序列
- 379 第35章 虎门
- 380 第36章 战犯录
- 381 第37章 伶仃洋
- 382 第38章 约束明军的军纪
- 383 第39章 虎门之战
- 384 第40章 东莞ISO
- 385 第41章 珠江内河之战
- 386 第42章 攻城
- 387 第43章 换船
- 388 第44章 破城
- 389 第45章 中场休息
- 390 第46章 郑成功
- 391 第47章 全局
- 392 第48章 八百里钢钳1
- 393 第49章 八百里钢钳2
- 394 第50章 八百里钢钳3
- 395 第51章 八百里钢钳4
- 396 第52章 八百里钢钳5
- 397 第53章 八百里钢钳6
- 398 第54章 八百里钢钳7
- 399 第55章 八百里钢钳8
- 400 第56章 八百里钢钳9
- 401 第57章 八百里钢钳10
- 402 第58章 八百里钢钳11
- 403 第59章 八百里钢钳(完)
- 404 第60章 北伐上
- 405 第61章 吴藩
- 406 第62章 紫禁城
- 407 第63章 北伐中
- 408 第64章 北伐下(全书完)
隐藏
显示工具栏
第26章 登莱海防
第26章 登莱海防
徽州府城,歙县。
山中城市,白墙青瓦,错落有致。
新安江从徽州流向浙江,这里是徽商的起点。
千年渔梁石坝拦住江水,坝上碧波如镜,鱼翔深潭,小舟拨浪,激起涟漪,一派和谐恬静的村中风光。炊烟袅袅,杨柳依依,乱世中,歙县就好像世外桃源一般清澈。
曾有无数山中绅民随身一包,从新安江出发,顺流下杭州,走上商旅生涯。
徽州是大海盗汪直的故乡,徽州也是处死汪直的胡宗宪故乡。
徽州商人吴成林1646年就敢向舟山贩运粮食换取海外的蔗糖,这里从不缺冒险家。
一处典型的徽州小院里,兰钦兰休明将一封只有他能看懂的信卷起,放在油灯上点燃。淡淡的青烟过后,只余下一小堆灰烬。
兰钦摊开昂贵的高丽纸。这纸是李朝进贡的,不知帝都衙门老爷们哪根筋搭错了,非要用进口纸写题本,每次李朝贡品一来就得哄抢,有钱还未必能买到。
兰钦叹息一声,磨墨提笔。
前登州府宁海州海防同知兰钦为海防地理事谨题,仰祈圣鉴事。
琼州周环皆海也,屹立万里汪洋中,为全粤之保障。内则万峰峻拔,黎母五指山俨若天柱,外则十三州县星罗棋布,广袤千有余里,上拱神京,下俯诸夷。形势之雄,中原未有也。
台湾地方北连吴会,南接粤峤,延袤数千里,山川峻峭,港道迂回,乃江、浙、闽、粤四省之左护。舟船四达,百货踵至,实肥饶之区,险阻之域。海外天险,治乱安危,关系国家东南甚巨。
舟山悬峙海中,东控日本,北接登莱,南亘瓯越,西通吴会。周围四百余里,其间岛屿不下百余,五谷之饶,鱼盐之利,可食数万之众。
登、莱二郡凸出于海,如人吐舌,东南北三面受敌。其在海外,则岛屿环抱,自东北崆峒半洋,西抵长山,过此而北则辽阳矣,此天造地设之险。
海防以此四处为要害所在。
方今逆贼远窜海外,勾连外夷,每于风汛之时越岛而入,荼毒百姓,为害万里,其祸惨矣。
考之前明,自七省安设卫所,开列岛屿。然其弊在于水师之不设,水战之不修,以致外寇趁虚登岸,残破地方。
海防,必宜防之于海,造楼船,制敌于大洋之中。
……
兰钦写好题本,誊抄副本揭帖,撰写摘要贴黄。
按规定,题本由江南驻京提塘官投送通政使司,通政使司检查后,封送内阁汉本房。
兰钦是南直隶鞑靼人第一批举人,未考进士,直接做官。宦海7年,由知县升为海防同知,母亲去世丁忧在籍。
南方举人在鞑靼朝廷做官不容易,兰钦任上兢兢业业,历次考绩均为优等,这才能升为同知,负责一州海防,直接向登莱道报告工作,上官对他很满意。在官场,兰钦的形象一直是海防专家。
守制即将期满,兰钦要先做点准备工作。
……
登州,海洋岛。
张鹏飞站在最高的山顶,俯瞰海面。
在东江战斗十几年,张鹏飞熟悉这里的每一座岛屿,每一处避风海湾。
北上船队停泊在太平湾中,官兵投身在建筑工地上。
就像欧洲来的洋夷,新东江镇进驻海洋岛的第一件事是修筑堡垒。
太平湾入口宽1.1公里,依托山势,修筑澳门式的半圆炮台,架上12磅炮足以封锁湾口。
内港的锚地则修筑方形堡垒,四角有敌台,未修成棱堡,城墙也不高。
棱堡土方量太大,海洋岛用不着。实际上,张鹏飞不觉得鞑靼人有能力打到海洋岛,修筑堡垒主要是囤积粮食、弹药和其他补给品也能让士兵在港湾锚泊休整期间更放心,能睡个好觉。
这批堡垒的建材,包括条石都是在台北切割好,放在船底做压仓物运到海洋岛。这么做是为了抓紧时间,先建起主堡,以后再慢慢扩建。
东江镇覆灭,辽海十年未闻战事。
岛屿重新长出了树木,当然不是台北海南山中那种参天大树,但张鹏飞暂时也无须担心燃料问题。有些树干较直的树砍下来,干燥后还是不错的建材。
山东布政使丁耀亢在两个亲兵搀扶下爬上山顶,藩台垫着脚向南瞭望,非常激动,那一片茫茫大海后面,是他魂牵梦萦的家乡。
两人互相点头致意。
“藩台。”
“羽帅。”
“百姓都安顿好了吗?没出什么乱子吧?”
“剪辫子的时候有些不情愿,唉,鞑靼人统治北方太久了啊。”
“不着急,只要我们打出旗号,这种局面会慢慢扭转过来。”
“唉,但愿如此。”
鞑靼人入关后,登莱辽东未受海上威胁,禁海令在这边很松,周围岛屿上都有百姓居住。东江镇控制海阳、獐子二岛后,第一件事当然是把两座岛上几百名百姓的辫子割了。山东布政使也有了第一批管辖的属民。
岛上有些田地,在这里种小麦水稻那是作孽,但丁耀亢还是很认真地视察了岛屿地形,安排屯田计划,细致到每一分地。用藩台的话说,番薯土豆蔬菜,多打一斤粮食都是对将士们的支持。
顾容气喘吁吁爬上山顶,“你们都在啊。”
顾容是军中的二把手,原来的舟山明将中,除了阮进就属顾容海上本事最强,张鹏飞对他很尊敬。
“顾总镇,那些洋夷怎么说?”
顾容指着山下,“洋夷说海湾西面的码头归他们了,作为义务,临近的湾口南炮台由他们负责守卫。”
“洋夷提了什么要求?”
“巴纳比提出要在西面海岬建设社区,按他们自己的规矩办,我们不得干涉。”
丁耀亢:“别惹乱子就行,我还懒得管他们。”
张鹏飞点点头,“那就这样吧,先处着,以后再慢慢磨合。”
海洋岛分成了三块部署,巴纳比在西侧,东南面最大的一块平地是明军,朝鲜兵在东北侧。
三支军队风俗习惯不同,他们需要在战斗中了解对方,才能成为生死相托的袍泽。
顾容摩拳擦掌,“堡垒炮台就快竣工了,我们是不是可以出发去杀鞑子?”
张鹏飞:“当然,这就是我们来东江的目的。”
“我们合计一下先打哪里。”顾容折了一根树枝,蹲在地上,几笔勾勒出山东地图,在大致位置上圈出几处重点城市,标出绿营兵力。
将军们对山东地图烂熟于胸,山东鞑靼军布防不是秘密,很容易就能搞到。
鞑靼入关初期承明制,设立登莱巡抚、登莱兵备道,下辖三个营陆师,但没有设置绿营登州镇。
明朝登莱战区管着辽东半岛对鞑前线,而鞑靼人这个登莱巡抚简直无所事事,所以在顺治九年撤掉了,只保留登莱兵备道,军队也裁撤合并成一个营。
目前山东驻军情况如下:
德州驻防满蒙八旗340人,顺治十一年设立,刚到不久。
河道总督,下辖督标3营,将领8人,兵额3000;城守1营,兵额500。
山东比较特殊,无专职提督。巡抚兼提督,下辖抚标2营,将领8人,兵额2000;济南城守营,300人。
武定、德州、青州3个城守营,兵额一共2200人。
绿营临清镇,绿营沂州镇,两支勉强算野战部队。
原先的部署是临清镇控扼山海,沂州镇捍御漕河,两镇镇标合计2200,两个镇防区涵盖大半个山东省。
很明显,绿营山东驻军以防御内陆为主。
近来鞑靼人可能感觉到海上有危险,刚把沂州镇标移驻到胶州。
调整部署后,临清镇负责河防,兼管山东半岛北部海防,胶州镇负责南部海防。
全省八旗兵额340,绿营兵额2万,顺治十一年户部额发军饷65.2万两。
张鹏飞猜测鞑靼人这么布置的理由是胶州面南,摆一个镇在那,以防备江南明军可能的攻势,但他们忽视了山东北面的防御。登莱二府守军依然由远在运河边临清城的临清镇指挥。
登莱二府如今有登州营,莱州营,文登营,共3部陆师。
其中文登营额兵马步3000,驻防文登、威海卫、成山卫,负责山东半岛最东部,向南与胶州镇即墨营防区交界。
登州营额兵马步2000,负责登州府其他地区防务。
莱州营额兵马步3000,负责莱州府。
这是陆军,登州水城尚有一个营的水师,水兵共386人,无大战船,满编沙唬船、边江船13艘。
按照鞑靼人继承的明军巡洋会哨制度,这13艘破船要负责三大块海区。
北区,自朝鲜铁山至隍城岛,即原明军东江镇。
中区,自隍城岛至成山头。
南区,自成山头至海州莺游山(连云港)。
即,300来个登州水师大头兵得用13艘几十吨的小船,巡航1100公里海岸线。
而隍城岛以西整个渤海湾,由旅顺水师营负责,这是一支八旗水师,官兵516人,装备略好,编制有10艘赶缯船。
天津没有水师。
就算旅顺、登州两个水师营全部满编,战船完好率100%。
鞑靼人用902人,10艘福船,13艘桨帆船负责全渤海、全黄海的海上巡航。
这叫天方夜谭。
山中城市,白墙青瓦,错落有致。
新安江从徽州流向浙江,这里是徽商的起点。
千年渔梁石坝拦住江水,坝上碧波如镜,鱼翔深潭,小舟拨浪,激起涟漪,一派和谐恬静的村中风光。炊烟袅袅,杨柳依依,乱世中,歙县就好像世外桃源一般清澈。
曾有无数山中绅民随身一包,从新安江出发,顺流下杭州,走上商旅生涯。
徽州是大海盗汪直的故乡,徽州也是处死汪直的胡宗宪故乡。
徽州商人吴成林1646年就敢向舟山贩运粮食换取海外的蔗糖,这里从不缺冒险家。
一处典型的徽州小院里,兰钦兰休明将一封只有他能看懂的信卷起,放在油灯上点燃。淡淡的青烟过后,只余下一小堆灰烬。
兰钦摊开昂贵的高丽纸。这纸是李朝进贡的,不知帝都衙门老爷们哪根筋搭错了,非要用进口纸写题本,每次李朝贡品一来就得哄抢,有钱还未必能买到。
兰钦叹息一声,磨墨提笔。
前登州府宁海州海防同知兰钦为海防地理事谨题,仰祈圣鉴事。
琼州周环皆海也,屹立万里汪洋中,为全粤之保障。内则万峰峻拔,黎母五指山俨若天柱,外则十三州县星罗棋布,广袤千有余里,上拱神京,下俯诸夷。形势之雄,中原未有也。
台湾地方北连吴会,南接粤峤,延袤数千里,山川峻峭,港道迂回,乃江、浙、闽、粤四省之左护。舟船四达,百货踵至,实肥饶之区,险阻之域。海外天险,治乱安危,关系国家东南甚巨。
舟山悬峙海中,东控日本,北接登莱,南亘瓯越,西通吴会。周围四百余里,其间岛屿不下百余,五谷之饶,鱼盐之利,可食数万之众。
登、莱二郡凸出于海,如人吐舌,东南北三面受敌。其在海外,则岛屿环抱,自东北崆峒半洋,西抵长山,过此而北则辽阳矣,此天造地设之险。
海防以此四处为要害所在。
方今逆贼远窜海外,勾连外夷,每于风汛之时越岛而入,荼毒百姓,为害万里,其祸惨矣。
考之前明,自七省安设卫所,开列岛屿。然其弊在于水师之不设,水战之不修,以致外寇趁虚登岸,残破地方。
海防,必宜防之于海,造楼船,制敌于大洋之中。
……
兰钦写好题本,誊抄副本揭帖,撰写摘要贴黄。
按规定,题本由江南驻京提塘官投送通政使司,通政使司检查后,封送内阁汉本房。
兰钦是南直隶鞑靼人第一批举人,未考进士,直接做官。宦海7年,由知县升为海防同知,母亲去世丁忧在籍。
南方举人在鞑靼朝廷做官不容易,兰钦任上兢兢业业,历次考绩均为优等,这才能升为同知,负责一州海防,直接向登莱道报告工作,上官对他很满意。在官场,兰钦的形象一直是海防专家。
守制即将期满,兰钦要先做点准备工作。
……
登州,海洋岛。
张鹏飞站在最高的山顶,俯瞰海面。
在东江战斗十几年,张鹏飞熟悉这里的每一座岛屿,每一处避风海湾。
北上船队停泊在太平湾中,官兵投身在建筑工地上。
就像欧洲来的洋夷,新东江镇进驻海洋岛的第一件事是修筑堡垒。
太平湾入口宽1.1公里,依托山势,修筑澳门式的半圆炮台,架上12磅炮足以封锁湾口。
内港的锚地则修筑方形堡垒,四角有敌台,未修成棱堡,城墙也不高。
棱堡土方量太大,海洋岛用不着。实际上,张鹏飞不觉得鞑靼人有能力打到海洋岛,修筑堡垒主要是囤积粮食、弹药和其他补给品也能让士兵在港湾锚泊休整期间更放心,能睡个好觉。
这批堡垒的建材,包括条石都是在台北切割好,放在船底做压仓物运到海洋岛。这么做是为了抓紧时间,先建起主堡,以后再慢慢扩建。
东江镇覆灭,辽海十年未闻战事。
岛屿重新长出了树木,当然不是台北海南山中那种参天大树,但张鹏飞暂时也无须担心燃料问题。有些树干较直的树砍下来,干燥后还是不错的建材。
山东布政使丁耀亢在两个亲兵搀扶下爬上山顶,藩台垫着脚向南瞭望,非常激动,那一片茫茫大海后面,是他魂牵梦萦的家乡。
两人互相点头致意。
“藩台。”
“羽帅。”
“百姓都安顿好了吗?没出什么乱子吧?”
“剪辫子的时候有些不情愿,唉,鞑靼人统治北方太久了啊。”
“不着急,只要我们打出旗号,这种局面会慢慢扭转过来。”
“唉,但愿如此。”
鞑靼人入关后,登莱辽东未受海上威胁,禁海令在这边很松,周围岛屿上都有百姓居住。东江镇控制海阳、獐子二岛后,第一件事当然是把两座岛上几百名百姓的辫子割了。山东布政使也有了第一批管辖的属民。
岛上有些田地,在这里种小麦水稻那是作孽,但丁耀亢还是很认真地视察了岛屿地形,安排屯田计划,细致到每一分地。用藩台的话说,番薯土豆蔬菜,多打一斤粮食都是对将士们的支持。
顾容气喘吁吁爬上山顶,“你们都在啊。”
顾容是军中的二把手,原来的舟山明将中,除了阮进就属顾容海上本事最强,张鹏飞对他很尊敬。
“顾总镇,那些洋夷怎么说?”
顾容指着山下,“洋夷说海湾西面的码头归他们了,作为义务,临近的湾口南炮台由他们负责守卫。”
“洋夷提了什么要求?”
“巴纳比提出要在西面海岬建设社区,按他们自己的规矩办,我们不得干涉。”
丁耀亢:“别惹乱子就行,我还懒得管他们。”
张鹏飞点点头,“那就这样吧,先处着,以后再慢慢磨合。”
海洋岛分成了三块部署,巴纳比在西侧,东南面最大的一块平地是明军,朝鲜兵在东北侧。
三支军队风俗习惯不同,他们需要在战斗中了解对方,才能成为生死相托的袍泽。
顾容摩拳擦掌,“堡垒炮台就快竣工了,我们是不是可以出发去杀鞑子?”
张鹏飞:“当然,这就是我们来东江的目的。”
“我们合计一下先打哪里。”顾容折了一根树枝,蹲在地上,几笔勾勒出山东地图,在大致位置上圈出几处重点城市,标出绿营兵力。
将军们对山东地图烂熟于胸,山东鞑靼军布防不是秘密,很容易就能搞到。
鞑靼入关初期承明制,设立登莱巡抚、登莱兵备道,下辖三个营陆师,但没有设置绿营登州镇。
明朝登莱战区管着辽东半岛对鞑前线,而鞑靼人这个登莱巡抚简直无所事事,所以在顺治九年撤掉了,只保留登莱兵备道,军队也裁撤合并成一个营。
目前山东驻军情况如下:
德州驻防满蒙八旗340人,顺治十一年设立,刚到不久。
河道总督,下辖督标3营,将领8人,兵额3000;城守1营,兵额500。
山东比较特殊,无专职提督。巡抚兼提督,下辖抚标2营,将领8人,兵额2000;济南城守营,300人。
武定、德州、青州3个城守营,兵额一共2200人。
绿营临清镇,绿营沂州镇,两支勉强算野战部队。
原先的部署是临清镇控扼山海,沂州镇捍御漕河,两镇镇标合计2200,两个镇防区涵盖大半个山东省。
很明显,绿营山东驻军以防御内陆为主。
近来鞑靼人可能感觉到海上有危险,刚把沂州镇标移驻到胶州。
调整部署后,临清镇负责河防,兼管山东半岛北部海防,胶州镇负责南部海防。
全省八旗兵额340,绿营兵额2万,顺治十一年户部额发军饷65.2万两。
张鹏飞猜测鞑靼人这么布置的理由是胶州面南,摆一个镇在那,以防备江南明军可能的攻势,但他们忽视了山东北面的防御。登莱二府守军依然由远在运河边临清城的临清镇指挥。
登莱二府如今有登州营,莱州营,文登营,共3部陆师。
其中文登营额兵马步3000,驻防文登、威海卫、成山卫,负责山东半岛最东部,向南与胶州镇即墨营防区交界。
登州营额兵马步2000,负责登州府其他地区防务。
莱州营额兵马步3000,负责莱州府。
这是陆军,登州水城尚有一个营的水师,水兵共386人,无大战船,满编沙唬船、边江船13艘。
按照鞑靼人继承的明军巡洋会哨制度,这13艘破船要负责三大块海区。
北区,自朝鲜铁山至隍城岛,即原明军东江镇。
中区,自隍城岛至成山头。
南区,自成山头至海州莺游山(连云港)。
即,300来个登州水师大头兵得用13艘几十吨的小船,巡航1100公里海岸线。
而隍城岛以西整个渤海湾,由旅顺水师营负责,这是一支八旗水师,官兵516人,装备略好,编制有10艘赶缯船。
天津没有水师。
就算旅顺、登州两个水师营全部满编,战船完好率100%。
鞑靼人用902人,10艘福船,13艘桨帆船负责全渤海、全黄海的海上巡航。
这叫天方夜谭。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