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318 第15章 出征的舰队
- 319 第16章 马尼拉僵局
- 320 第17章 决战马尼拉湾
- 321 第18章 俘虏
- 322 第19章 婆罗洲的明香社
- 323 第20章 神、黄金、荣誉,3G原则
- 324 第21章 禁海令下的共同立场
- 325 第22章 三亚条约、北洋航线
- 326 第23章 新东江镇,反攻先锋
- 327 第24章 东南局势
- 328 第25章 陆军比海军贵
- 329 第26章 登莱海防
- 330 第27章 鞑靼人的海防卫所
- 331 第28章 登州水城
- 332 第29章 新的狼烟
- 333 第30章 关外旗营
- 334 第31章 增援胶州
- 335 第32章 李朝
- 336 第33章 黄金
- 337 第34章 更多的人,更多的黄金。
- 338 第35章 迁界禁海令
- 339 第36章 鞑靼兵力、财力;洪饷、士绅向背;历史的轮回
- 340 第37章 荷兰人的动向
- 341 第38章 线式革命
- 342 第39章 来复枪
- 343 第40章 骑兵和军费
- 344 第41章 盛宴
- 345 第1章 钢铁脊梁
- 346 第2章 王微堡
- 347 第3章 混成旅
- 348 第4章 集结
- 349 第5章 官村吊打
- 350 第6章 前夜
- 351 第7章 强渡
- 352 第8章 雷州铁壁
- 353 第9章 靖南藩
- 354 第10章 细细的红线
- 355 第11章 马队
- 356 第12章 骑兵
- 357 第13章 请战
- 358 第14章 击穿
- 359 第15章 战果
- 360 第16章 重设防区
- 361 第17章 藉田之礼
- 362 第18章 西线
- 363 第19章 路是自己选的
- 364 第20章 回浙江
- 365 第21章 水稻多了能淹死人
- 366 第22章 棉布及三国同盟条约
- 367 第23章 西南季风
- 368 第24章 湄公河上的老铁
- 369 第25章 南掌王国与奴隶战争
- 370 第26章 金三角1
- 371 第27章 金三角2
- 372 第28章 金三角3
- 373 第29章 孟加拉湾
- 374 第30章 伊洛瓦底江
- 375 第31章 我在破房子上踢一脚
- 376 第32章 无限正义与持续自由
- 377 第33章 大陆战局
- 378 第34章 序列
- 379 第35章 虎门
- 380 第36章 战犯录
- 381 第37章 伶仃洋
- 382 第38章 约束明军的军纪
- 383 第39章 虎门之战
- 384 第40章 东莞ISO
- 385 第41章 珠江内河之战
- 386 第42章 攻城
- 387 第43章 换船
- 388 第44章 破城
- 389 第45章 中场休息
- 390 第46章 郑成功
- 391 第47章 全局
- 392 第48章 八百里钢钳1
- 393 第49章 八百里钢钳2
- 394 第50章 八百里钢钳3
- 395 第51章 八百里钢钳4
- 396 第52章 八百里钢钳5
- 397 第53章 八百里钢钳6
- 398 第54章 八百里钢钳7
- 399 第55章 八百里钢钳8
- 400 第56章 八百里钢钳9
- 401 第57章 八百里钢钳10
- 402 第58章 八百里钢钳11
- 403 第59章 八百里钢钳(完)
- 404 第60章 北伐上
- 405 第61章 吴藩
- 406 第62章 紫禁城
- 407 第63章 北伐中
- 408 第64章 北伐下(全书完)
隐藏
显示工具栏
第25章 陆军比海军贵
第25章 陆军比海军贵
沈廷扬提供了一些明军部署信息。
鞑靼人分三路压迫,舟山明军也分三路应对。
沈廷扬的水师与北面鞑靼江南水师对峙。从舟山至吴淞口,无论北上南下,群岛北面的洋山二岛都是必经之地,鞑靼人一旦进驻洋山,就能威胁舟山、岱山、大衢山三岛。
沈廷扬以快船控制洋山附近海面,若江南水师出海,沈部战船将分别从衢山岛和岱山岛出击,与敌决战海上。
周鹤芝、王翊和其他一些明军应对南面台州的马进宝。
张名振全军主力在舟山本岛。明军瞭望哨密切监视定关的鞑靼浙江水师主力。三路敌军以中路最危险的。
台州、吴淞水师距舟山距离较远,明军有充足的准备时间。可从定关至舟山,水程只有十几公里,船队半天就能到。
如果鞑靼水师找个有雾的天气出发,明军只有很短的反应时间。
到目前为止,张名振、阮进做的不错。密布海上岛屿的瞭望哨、烽火台全方位监控了海面。
守序:“鞑靼人什么时候攒出这么强的水师部队了?”
梅登两手一摊,“多数都是倒戈的中国军队,鞑靼人的招抚政策很有效。”
船不是问题,鞑靼人占有大陆,戎克船很便宜,造船不是难事。鞑靼人的问题一直是水兵。
明军在海岛坚持非常辛苦,靠打粮生存维持军纪很难,军队因此内讧不断。鞑靼人适时招抚,开出的军饷比舟山岛好得多,对峙期间不断有明军投降,充实到鞑靼人的水师中。
菲尔霍夫收起教棒,“汇总各方面的消息,明军被牵制在岛上,无力上岸劫掠。鞑靼人部署在三个方向的军队开支掉巨大的军费,鞑靼皇帝难以忍受他们继续无所事事。”
守序点点头,“所以战斗是双方共同的期望。”
“是,舟山海面肯定会爆发一次决战,我们判断就在今年。”
“保持关注,量力而为。”
梅登:“闽浙沿海鞑靼军与中国军长期对峙,双方都修建了大量堡垒工事,近来我们获得人口比以前有明显下滑。”
“你们有什么计划?”
“郑彩与周瑞相约攻打瑞安县,他们地面实力不足,希望我们提供帮助。”
“评议会的意见呢?”
“城池是人口集中区,只有攻打城市才能快速获得人口。”
梅登态度比较明确了,守序不会过于干涉台北具体事务,“你们自行决定,台北陆军今年主要任务是整军,不要耽误就行。”
“好的。”
最后的议题是台北发展情况。
开发至今,台北行政区拥有46万人口。
陆军与各路明军改编的警备营每年秋冬季节进山扫荡,如今已实现东西会师,高山番被压缩在几片保留地中。如日月潭以北南投地区等山间略大的盆地都得到开垦。
台北最缺的还是铁,这次守序带来的60艘运输船携带了大量铁锭和成品铁器,缓解缺铁难题。
台北人口后来增长慢另一原因是受制于粮食产量。如今通向南洋的粮食航运重新打开,在菲律宾买粮比南洋近多了。
丘陵山地适合种茶、桑等经济作物,用特产贸易,购买粮食,人口还能进一步扩展。
基本情况守序大略了解后翻过去了。他最关注的还是煤、铜、金三矿的开采。
“我这次带来50台蒸汽机,你全装到煤矿去。”
“这东西真那么好用?”
“用过就知道了,你明年会恨不得把蒸汽机数量扩大10倍。”
“我拭目以待。”
台北铜矿产量维持在800吨,产金8000两。这些钱主要用来维持海军,陆军很少出动,得到的不多。
陆军是个比海军可怕3倍的吞金兽,进入战争状态的陆军比海军贵多了。联邦是没钱,所以一直用海军这种性价比较高的军种。
战略目标是围绕海军建立的,没办法,实在是用不起陆军,只能把陆军维持在较小的规模。
“陆军用试验营做了测算,大陆战争状态下的1个陆军营1年开销等于1艘战列舰。按照最新的编制,一个陆军师将下辖8-10步兵营,1个炮营,1个骑兵团。占时每年军费几乎相当于目前海军全部家当。”
台北评议会最靠近前线,比国内更了解陆军吞金程度。
“我们计划在本土建立2个陆军师,组建费用是300万两白银。当然,这是分年投入。以后每年维持费用是150万两。如果投入到战场,军费就难以计算了,可能一年要1000万两。”
“这么贵,与新武器新编制新战术有关?”
“是,比你们的台北旅贵。”
“元老院知道吗?”
“暂时还处于保密状态,总数字只有陆军高层知道。”
“全指望澳洲的金矿了是吗?我们全境都没这种财力。”
“是,国内出产要分给海军,陆军扩编只能依靠外部。”
梅登:“你这次来台北的主要目的就在此吧?”
“我毕竟挂了新领地总督的头衔,肯定得去一趟。”
“好吧,看来主要又是我的任务。”
守序笑了笑,“你现在有多少能跨洋航行的船?”
“不计舰队,8艘亚哈特,有2艘从澳洲回来后状态不好,我不建议派出去。”
“那么就是6艘亚哈特,舰队哪些船能用?”
阿勒芒:“我们退役了几艘老船,能出动的有伯伦希尔、休伯利安、台北、宜兰4艘船,护卫舰和通报舰有8艘。”
“辅助军舰你们自己用,等本土第二波护航船队一到,立即编组远航舰队。”
“我散会后就着手。”
“那就这样吧,辛苦各位了。”
散会后,守序与梅登来到台北行政长官的办公室。
梅登给守序倒上一杯酒,“我想参选下届执政官。”
“你准备好了吗?”
“你觉得台北怎么样?”
“非常好。”
“台北属于元老院,可我几乎把台北当成自己的领地在经营,公事当成私事在办。”
“很多事只有我知道你有多难。”
“后年大选,到时我在台北就14年了。”梅登看向窗外,“人生有几个14年?我把最好的时光都给了台北。”
“我理解你的心情,我肯定支持你的决定。但你有把握吗?”
“我的铁票只有陆军和台北,马尔蒙现在的铁票肯定比我多,但肯定不及你。”
“你脱离本土太久,投给我的人未必会投给你。”
“我知道,所以要想点其他办法。”
守序抬起酒杯,“马尼拉湾海战虽然是我打的,但执政官毕竟是马尔蒙。”
“战胜的统帅。”
“他还在研究本土扩张的战事。”
荷兰与英国开战,东印度公司近来对联邦态度有些转变。与西班牙停战后,马尔蒙计划趁此难得的机会灭掉雪兰莪、霹雳两个苏丹国,吞并柔佛苏丹国的彭亨。届时本土面积将是现在的2.5倍。
“荷兰人能同意?”
“他们默认了,条件是锡矿山交给他们开发,并且我们不进入森美兰地区。”
“那样柔佛将彻底倒向荷兰,而不是像现在这样阳奉阴违。”
“是的,但这无关紧要,荷兰人只想确保锡矿和马六甲。”
“有必要与荷兰人签订一个新的条约。”
守序饮下杯中酒,“有西班牙的例子在前,这并不难实现。”
“所以说,与西班牙的战争相当于我们的独立战争。”
“没错,马尔蒙威望正隆。”
梅登嘴角泛起一丝微笑,“现在没人能在选举中战胜他,但2年后就未必了。”
“说说看。”
梅登一口把酒喝干,“人是健忘的生物,2年足以改变很多事情。罗马有很多执政官赢得了战争,却输掉了选举。”
“你有什么凭仗能让元老忘记战争?”
“黄金。”
“澳洲的?”
“当然,现在几乎所有元老都拥有澳洲金矿的份额。只要你能带回黄金,我信心与马尔蒙一战。”
“龙石岛和澳洲有多少黄金?”
“我不知道,因为担心返航被西班牙战舰截击,回航船队只带回了一小部分。大部分仍屯在龙石岛和君临城。”
守序点点头,“我把黄金都带回来。”
梅登闭起双眼,靠在沙发上,“黄金啊,多么可爱的东西。”
守序离开行政官邸,回到惠湘的竹园。
温存过后,守序抱着女人轻声道,“准备一下,跟我远航。”
“你又要打仗?”
“这次不打仗,旅游。”
“还回台北吗?”
“回,不过下次你得跟我一起走。”
女人眼中流下两行泪珠,“竹园怎么办?”
守序轻吻女人的额头,“留着做个纪念吧。”
半个月后,克罗托号、阿特洛波斯号2艘战列舰,4艘护卫舰、通报舰护航的46艘广船抵达台北。
大部分广船队留在台北等待搭载今年的移民。
舰队在基隆整备40天,守序乘坐克罗托号,科林伍德搭乘阿特洛波斯号,4艘轻型辅助军舰,6艘亚哈特,30艘广船,搭载10000移民,扬帆南下。
鞑靼人分三路压迫,舟山明军也分三路应对。
沈廷扬的水师与北面鞑靼江南水师对峙。从舟山至吴淞口,无论北上南下,群岛北面的洋山二岛都是必经之地,鞑靼人一旦进驻洋山,就能威胁舟山、岱山、大衢山三岛。
沈廷扬以快船控制洋山附近海面,若江南水师出海,沈部战船将分别从衢山岛和岱山岛出击,与敌决战海上。
周鹤芝、王翊和其他一些明军应对南面台州的马进宝。
张名振全军主力在舟山本岛。明军瞭望哨密切监视定关的鞑靼浙江水师主力。三路敌军以中路最危险的。
台州、吴淞水师距舟山距离较远,明军有充足的准备时间。可从定关至舟山,水程只有十几公里,船队半天就能到。
如果鞑靼水师找个有雾的天气出发,明军只有很短的反应时间。
到目前为止,张名振、阮进做的不错。密布海上岛屿的瞭望哨、烽火台全方位监控了海面。
守序:“鞑靼人什么时候攒出这么强的水师部队了?”
梅登两手一摊,“多数都是倒戈的中国军队,鞑靼人的招抚政策很有效。”
船不是问题,鞑靼人占有大陆,戎克船很便宜,造船不是难事。鞑靼人的问题一直是水兵。
明军在海岛坚持非常辛苦,靠打粮生存维持军纪很难,军队因此内讧不断。鞑靼人适时招抚,开出的军饷比舟山岛好得多,对峙期间不断有明军投降,充实到鞑靼人的水师中。
菲尔霍夫收起教棒,“汇总各方面的消息,明军被牵制在岛上,无力上岸劫掠。鞑靼人部署在三个方向的军队开支掉巨大的军费,鞑靼皇帝难以忍受他们继续无所事事。”
守序点点头,“所以战斗是双方共同的期望。”
“是,舟山海面肯定会爆发一次决战,我们判断就在今年。”
“保持关注,量力而为。”
梅登:“闽浙沿海鞑靼军与中国军长期对峙,双方都修建了大量堡垒工事,近来我们获得人口比以前有明显下滑。”
“你们有什么计划?”
“郑彩与周瑞相约攻打瑞安县,他们地面实力不足,希望我们提供帮助。”
“评议会的意见呢?”
“城池是人口集中区,只有攻打城市才能快速获得人口。”
梅登态度比较明确了,守序不会过于干涉台北具体事务,“你们自行决定,台北陆军今年主要任务是整军,不要耽误就行。”
“好的。”
最后的议题是台北发展情况。
开发至今,台北行政区拥有46万人口。
陆军与各路明军改编的警备营每年秋冬季节进山扫荡,如今已实现东西会师,高山番被压缩在几片保留地中。如日月潭以北南投地区等山间略大的盆地都得到开垦。
台北最缺的还是铁,这次守序带来的60艘运输船携带了大量铁锭和成品铁器,缓解缺铁难题。
台北人口后来增长慢另一原因是受制于粮食产量。如今通向南洋的粮食航运重新打开,在菲律宾买粮比南洋近多了。
丘陵山地适合种茶、桑等经济作物,用特产贸易,购买粮食,人口还能进一步扩展。
基本情况守序大略了解后翻过去了。他最关注的还是煤、铜、金三矿的开采。
“我这次带来50台蒸汽机,你全装到煤矿去。”
“这东西真那么好用?”
“用过就知道了,你明年会恨不得把蒸汽机数量扩大10倍。”
“我拭目以待。”
台北铜矿产量维持在800吨,产金8000两。这些钱主要用来维持海军,陆军很少出动,得到的不多。
陆军是个比海军可怕3倍的吞金兽,进入战争状态的陆军比海军贵多了。联邦是没钱,所以一直用海军这种性价比较高的军种。
战略目标是围绕海军建立的,没办法,实在是用不起陆军,只能把陆军维持在较小的规模。
“陆军用试验营做了测算,大陆战争状态下的1个陆军营1年开销等于1艘战列舰。按照最新的编制,一个陆军师将下辖8-10步兵营,1个炮营,1个骑兵团。占时每年军费几乎相当于目前海军全部家当。”
台北评议会最靠近前线,比国内更了解陆军吞金程度。
“我们计划在本土建立2个陆军师,组建费用是300万两白银。当然,这是分年投入。以后每年维持费用是150万两。如果投入到战场,军费就难以计算了,可能一年要1000万两。”
“这么贵,与新武器新编制新战术有关?”
“是,比你们的台北旅贵。”
“元老院知道吗?”
“暂时还处于保密状态,总数字只有陆军高层知道。”
“全指望澳洲的金矿了是吗?我们全境都没这种财力。”
“是,国内出产要分给海军,陆军扩编只能依靠外部。”
梅登:“你这次来台北的主要目的就在此吧?”
“我毕竟挂了新领地总督的头衔,肯定得去一趟。”
“好吧,看来主要又是我的任务。”
守序笑了笑,“你现在有多少能跨洋航行的船?”
“不计舰队,8艘亚哈特,有2艘从澳洲回来后状态不好,我不建议派出去。”
“那么就是6艘亚哈特,舰队哪些船能用?”
阿勒芒:“我们退役了几艘老船,能出动的有伯伦希尔、休伯利安、台北、宜兰4艘船,护卫舰和通报舰有8艘。”
“辅助军舰你们自己用,等本土第二波护航船队一到,立即编组远航舰队。”
“我散会后就着手。”
“那就这样吧,辛苦各位了。”
散会后,守序与梅登来到台北行政长官的办公室。
梅登给守序倒上一杯酒,“我想参选下届执政官。”
“你准备好了吗?”
“你觉得台北怎么样?”
“非常好。”
“台北属于元老院,可我几乎把台北当成自己的领地在经营,公事当成私事在办。”
“很多事只有我知道你有多难。”
“后年大选,到时我在台北就14年了。”梅登看向窗外,“人生有几个14年?我把最好的时光都给了台北。”
“我理解你的心情,我肯定支持你的决定。但你有把握吗?”
“我的铁票只有陆军和台北,马尔蒙现在的铁票肯定比我多,但肯定不及你。”
“你脱离本土太久,投给我的人未必会投给你。”
“我知道,所以要想点其他办法。”
守序抬起酒杯,“马尼拉湾海战虽然是我打的,但执政官毕竟是马尔蒙。”
“战胜的统帅。”
“他还在研究本土扩张的战事。”
荷兰与英国开战,东印度公司近来对联邦态度有些转变。与西班牙停战后,马尔蒙计划趁此难得的机会灭掉雪兰莪、霹雳两个苏丹国,吞并柔佛苏丹国的彭亨。届时本土面积将是现在的2.5倍。
“荷兰人能同意?”
“他们默认了,条件是锡矿山交给他们开发,并且我们不进入森美兰地区。”
“那样柔佛将彻底倒向荷兰,而不是像现在这样阳奉阴违。”
“是的,但这无关紧要,荷兰人只想确保锡矿和马六甲。”
“有必要与荷兰人签订一个新的条约。”
守序饮下杯中酒,“有西班牙的例子在前,这并不难实现。”
“所以说,与西班牙的战争相当于我们的独立战争。”
“没错,马尔蒙威望正隆。”
梅登嘴角泛起一丝微笑,“现在没人能在选举中战胜他,但2年后就未必了。”
“说说看。”
梅登一口把酒喝干,“人是健忘的生物,2年足以改变很多事情。罗马有很多执政官赢得了战争,却输掉了选举。”
“你有什么凭仗能让元老忘记战争?”
“黄金。”
“澳洲的?”
“当然,现在几乎所有元老都拥有澳洲金矿的份额。只要你能带回黄金,我信心与马尔蒙一战。”
“龙石岛和澳洲有多少黄金?”
“我不知道,因为担心返航被西班牙战舰截击,回航船队只带回了一小部分。大部分仍屯在龙石岛和君临城。”
守序点点头,“我把黄金都带回来。”
梅登闭起双眼,靠在沙发上,“黄金啊,多么可爱的东西。”
守序离开行政官邸,回到惠湘的竹园。
温存过后,守序抱着女人轻声道,“准备一下,跟我远航。”
“你又要打仗?”
“这次不打仗,旅游。”
“还回台北吗?”
“回,不过下次你得跟我一起走。”
女人眼中流下两行泪珠,“竹园怎么办?”
守序轻吻女人的额头,“留着做个纪念吧。”
半个月后,克罗托号、阿特洛波斯号2艘战列舰,4艘护卫舰、通报舰护航的46艘广船抵达台北。
大部分广船队留在台北等待搭载今年的移民。
舰队在基隆整备40天,守序乘坐克罗托号,科林伍德搭乘阿特洛波斯号,4艘轻型辅助军舰,6艘亚哈特,30艘广船,搭载10000移民,扬帆南下。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