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213 第13章 疍民怎么办?
- 214 第14章 硝与军队整顿
- 215 第15章 广马
- 216 第16章 葡萄牙人的珠江口季风铁律
- 217 第17章 13号信号旗
- 218 第18章 珠江口海战1
- 219 第19章 珠江口海战2
- 220 第20章 兵败如山倒
- 221 第21章 龙石岛、凯岩城及君临
- 222 第22章 有债必还
- 223 第23章 征服沙捞越的计划
- 224 第24章 长子南征
- 225 第25章 台海风云
- 226 第26章 朱由梁
- 227 第27章 闽江口拆迁
- 228 第28章 鼓山
- 229 第29章 从营地中醒来
- 230 第30章 火绳枪的缺陷
- 231 第31章 收割
- 232 第32章 破城
- 233 第33章 台北府的一些麻烦
- 234 第34章 最后的防线
- 235 第35章 琼海壁垒的总设计师,何良焘
- 236 第36章 看不见的防火墙
- 237 第37章 豫湘桂?
- 238 第38章 穆里尼奥式防守
- 239 第39章 瞿式耜的家书
- 240 第40章 电白男儿
- 241 第41章 廉州合浦港
- 242 第42章 北南沙海流
- 243 第43章 平甲板炮舰
- 244 第44章 天钟法测经度
- 245 第45章 试造舰,伯伦希尔、休伯利安
- 246 第46章 来自澳洲的报告
- 247 第47章 新殖民地
- 248 第48章 船团
- 249 第49章 台北的雪
- 250 第50章 做军事专从点名、看操、查岗
- 251 第51章 沙盘复原的1647年战局
- 252 第52章 批判的武器
- 253 第53章 赵微波
- 254 第54章 赵夫人歌
- 255 第55章 古晋行政长官辖区
- 256 第56章 权力来自于人民
- 257 第57章 后江行政长官辖区
- 258 第58章 湖南拿什么来抵抗?
- 259 第59章 平黎疏
- 260 第60章 海南大十字路
- 261 第61章 出兵是责任
- 262 第62章 电白长坡要塞
- 263 第63章 化路为田
- 264 第64章 人事调整
- 265 第65章 南流江河谷
- 266 第66章 郁林州
- 267 第67章 郁林州2
- 268 第68章 四封信
- 269 第69章 给远征军找块地盘
- 270 第70章 两广与苏州离谱的税负差距
- 271 第71章 马吉翔以后我来杀
- 272 第1章 战争与和平法权
- 273 第2章 四级舰
- 274 第3章 海军造舰手册中
- 275 第4章 安置新来的海盗
- 276 第5章 犹太人
- 277 第6章 打垮葡萄牙的阿曼印度洋“帝国”
- 278 第7章 所罗门王的国度
- 279 第8章 谁觉得能挡住忠贞营,请去战场上试试。
- 280 第9章 贺州
- 281 第10章 情怀带兵是用爱发电
- 282 第11章 商量好了再出队
- 283 第12章 道州大捷
- 284 第13章 三水至新宁的潭江出海口
- 285 第14章 运粮贺州
- 286 第15章 两个撤退方向
- 287 第16章 佛山
- 288 第17章 重整粤西外围防线1
- 289 第18章 杜永和、李元胤
- 290 第19章 高一功、李来亨
- 291 第20章 杨展案,重整粤西外围防线2
- 292 第21章 重整粤西防线3
- 293 第22章 因明军打粮而逐渐崩坏的福建、浙江
- 294 第23章 舟山
- 295 第24章 广州之战1
- 296 第25章 广州之战2
- 297 第26章 广州之战3
- 298 第27章 广州之战4
- 299 第28章 广州之战5
- 300 第29章 广州之战6
- 301 第30章 我离开了,但是我终将回来。
- 302 第31章 投奔怒海
- 303 序章
- 304 第1章 元老院首席元老
- 305 第2章 凌卫城
- 306 第3章 高雷之战1
- 307 第4章 高雷之战2
- 308 第5章 高雷之战3
- 309 第6章 高雷之战4
- 310 第7章 电白之战
- 311 第8章 高雷之战5
- 312 第9章 高雷之战(完)
- 313 第10章 钦廉战区1
- 314 第11章 钦廉战区2
- 315 第12章 沈上达
- 316 第13章 防军、练军、新军
- 317 第14章 急转直下
- 318 第15章 出征的舰队
- 319 第16章 马尼拉僵局
- 320 第17章 决战马尼拉湾
- 321 第18章 俘虏
- 322 第19章 婆罗洲的明香社
- 323 第20章 神、黄金、荣誉,3G原则
- 324 第21章 禁海令下的共同立场
- 325 第22章 三亚条约、北洋航线
- 326 第23章 新东江镇,反攻先锋
- 327 第24章 东南局势
- 328 第25章 陆军比海军贵
- 329 第26章 登莱海防
- 330 第27章 鞑靼人的海防卫所
- 331 第28章 登州水城
- 332 第29章 新的狼烟
- 333 第30章 关外旗营
- 334 第31章 增援胶州
- 335 第32章 李朝
- 336 第33章 黄金
- 337 第34章 更多的人,更多的黄金。
- 338 第35章 迁界禁海令
- 339 第36章 鞑靼兵力、财力;洪饷、士绅向背;历史的轮回
- 340 第37章 荷兰人的动向
- 341 第38章 线式革命
- 342 第39章 来复枪
- 343 第40章 骑兵和军费
- 344 第41章 盛宴
- 345 第1章 钢铁脊梁
- 346 第2章 王微堡
- 347 第3章 混成旅
- 348 第4章 集结
- 349 第5章 官村吊打
- 350 第6章 前夜
- 351 第7章 强渡
- 352 第8章 雷州铁壁
- 353 第9章 靖南藩
- 354 第10章 细细的红线
- 355 第11章 马队
- 356 第12章 骑兵
- 357 第13章 请战
- 358 第14章 击穿
- 359 第15章 战果
- 360 第16章 重设防区
- 361 第17章 藉田之礼
- 362 第18章 西线
- 363 第19章 路是自己选的
- 364 第20章 回浙江
- 365 第21章 水稻多了能淹死人
- 366 第22章 棉布及三国同盟条约
- 367 第23章 西南季风
- 368 第24章 湄公河上的老铁
- 369 第25章 南掌王国与奴隶战争
- 370 第26章 金三角1
- 371 第27章 金三角2
- 372 第28章 金三角3
- 373 第29章 孟加拉湾
- 374 第30章 伊洛瓦底江
- 375 第31章 我在破房子上踢一脚
- 376 第32章 无限正义与持续自由
- 377 第33章 大陆战局
- 378 第34章 序列
- 379 第35章 虎门
- 380 第36章 战犯录
- 381 第37章 伶仃洋
- 382 第38章 约束明军的军纪
- 383 第39章 虎门之战
- 384 第40章 东莞ISO
- 385 第41章 珠江内河之战
- 386 第42章 攻城
- 387 第43章 换船
- 388 第44章 破城
- 389 第45章 中场休息
- 390 第46章 郑成功
- 391 第47章 全局
- 392 第48章 八百里钢钳1
- 393 第49章 八百里钢钳2
- 394 第50章 八百里钢钳3
- 395 第51章 八百里钢钳4
- 396 第52章 八百里钢钳5
- 397 第53章 八百里钢钳6
- 398 第54章 八百里钢钳7
- 399 第55章 八百里钢钳8
- 400 第56章 八百里钢钳9
- 401 第57章 八百里钢钳10
- 402 第58章 八百里钢钳11
- 403 第59章 八百里钢钳(完)
- 404 第60章 北伐上
- 405 第61章 吴藩
- 406 第62章 紫禁城
- 407 第63章 北伐中
- 408 第64章 北伐下(全书完)
隐藏
显示工具栏
第23章 征服沙捞越的计划
第23章 征服沙捞越的计划
北风卷起的大浪拍击着岸边的礁石,高亭港内,海浪把战舰轻轻地摇。
岸边一队明军士兵正在沈通明指挥下操练。沈廷扬现在有兵有钱有粮,成为东南军头之外的另一大势力。很多失去主将,散落在海上的溃军投奔到他麾下。招募士兵很便宜,不要钱,有大米就行了。沈廷扬将大部分溃兵打乱与自己的士兵重编。
很多妇人带着小孩就住在船上,岛上房租不够,她们要以船为家。守序带来的大米让他们慢慢恢复了元气,至少这会,他们的眼神不再迷茫。
民族大义,华夷之防始终抵不住妻儿老小嗷嗷待哺的嘴。现在与这些官兵讲那些虚头八脑的东西没用。能撤到舟山的官兵心里肯定是不愿投降的,前提是要让他们吃饱饭。
浙东民气刚烈。
就以守序所见,鲁监国政权与隆武政权在人员结构上有比较明显的区别。隆武朝廷依靠的是元老重臣,而鲁监国依靠的则是基层士绅。浙东是在本地当权官员投降清朝以后,一批有志之士激于剃头改制,揭竿而起,不顾杀身亡家的危险而展开的抵抗运动。鲁监国的骨干力量是一批如郑尊谦这样的浙东员秀才,他们投笔从戎,年轻团结有朝气。
如此多军队聚集在舟山的结果,差点把小小的群岛挤爆了。南明两个政权很多败军退到这里。有些人黄斌卿能挡,有些人黄斌卿挡不住。
江上师溃后,鲁监国朱以海依附张名振,退到张名振的基地石浦健跳所。八月份,再撤舟山。鲁监国本人现正驻于舟山城中。黄斌卿在舟山岛划分了防区,与张名振、阮进同守。
没有与监国同行的温州总兵贺君尧、兴国公王之仁就没那么好的运气了。王之仁驻在岱山岛附属的大长涂岛,贺君尧在小长涂岛。兵多地少,条件很差。
冷应瀓走到守序背后,轻声提醒道:“大人,总兵们都到齐了。”
台北府在岱山岛设立了一个商馆,冷应瀓是馆主,负责经营浙江和南直隶的贸易,现在量还不大,只是刚刚开始。
守序点点头,转身离开海边。林出勇带着卫队护卫在前后,20人的卫队中有很多切之丹武士,倭寇的打扮在路上见到的明军人人侧目。
沈廷扬的大本营,如今岱山岛的中心,原本是一座金碧辉煌的寺庙。非常时期顾不得其他了,岱山岛以这座寺庙设施最完善,建筑结构最坚固,沈廷扬将他的浙直总督衙门设在这里。
一队来自崇明岛的督标兵将总督驻地护卫的严严实实,在原本寺院墙壁基础上加强了工事,外围筑简易炮台,架有6门佛朗机炮。
崇明兵都认得守序,见他过来纷纷行礼。
迈步跨入曾经的大雄宝殿,现在的总督衙门正堂。
沈廷扬居中而坐,黄斌卿、王之仁、贺君尧、张鹏飞、王朝先五位总兵,以及朱钰、蒋传、周鉴等规模较小的势力代表。
能坐在这里的人都是沈廷扬精心挑选的。溃兵实在太多,成分复杂,军纪败坏劣迹斑斑的人比比皆是,这些人沈廷扬一个都没要。舟山附属的小岛屿很多,有的是地方让他们停靠。
守序进来打断了明将之间的交流,笑着与他们打了招呼,在坐的人很多都是债主。
对小债主,守序基本是用粮食归还了债务。对黄斌卿、沈廷扬、王之仁等大债主,守序用了部分糖还给他们。人大多嗜甜,糖不愁卖不掉。这些军头退到舟山,以往到海贸和走私到网络却还在,糖批发给他们倒手一趟,卖到南直隶和浙江,收益比直接还粮食还高。
待守序坐下,沈廷扬咳嗽一声,宣布会议开始。
“舟山弹丸地,如今聚集了两三万官军,岛上可耕之地不多,今天请诸位来,就是要商量这粮饷补给之事。”
大军头退到舟山,船上多少都带了些银钱辎重,暂时还能维持,不过这也是坐吃山空的局面。南明军队粮饷弹药补给困难,多数军队要依靠打粮过日子。每当打了败仗,或是没粮吃了,便会找几个县分地盘,入乡抄略,缚夫**,强拉壮丁,鸡犬不留。在民间妇女身上冲淡挫折感,恢复元气。
舟山这种情况更为明显,依赖捕鱼不现实,明军只能靠打粮维生了。黄斌卿原本军纪不错,他控制着舟山城,周围唯一像样点的地盘,舟山大岛上也有些耕地,勉强自给。但就连他也忍不住打了几次粮,无本万利的生意实在太有诱惑力了。
沈廷扬想到打粮就异常痛心,“我师以恢复为名,系累男妇,索钱取赎,肆行淫纵。这不是官军,这是贼寇。”
守序喝着茶不说话,经济基础决定了上层建筑,没钱明军由官军变贼寇的趋势越来越明显。
黄斌卿答道:“明公所言及是,但军中乏食,我等不得不取之民间。如不打粮,何以足食?”
另外几个总兵纷纷附和黄斌卿。
守序冷眼旁观,南京盟誓东南六总兵。黄蜚、吴志逵被俘后押往南京,洪承畴劝降不果将二将杀害。蒋若来在金华阵亡。孔思诚退兵福建,隆武皇帝派他回云南募兵。如今还在东南的就只剩下黄斌卿和王之仁了。
黄斌卿兼并荆本彻,舟山诸军现以他实力最强,张名振其次,王之仁第三。
沈廷扬自去年始成军,在几十个史可法余部将官的帮助下,实力增长很快,现在他有3000多兵,隐隐能与几大总兵分庭抗礼。
温州总兵贺君尧实力稍弱,王朝先则是四川土司,本人很能打,手下有只强军,不过他在东南毫无依靠,只能依附在其他人门下。
人人都知道打粮是饮鸩止渴,南明军队全靠一股恢复中华的气在撑着,打粮会涣散军纪导致战斗力急剧下降,更严重的结果是把士绅百姓推到建州那边。打粮让明军变成无根之水,慢慢走向灭亡。可若是不打粮,现在就要灭亡。这是个无解的问题。
守序觉得火候差不多了,便对张鹏飞道:“耀羽将军,你的老上司曾仲含如今巡抚粤西,他手下的兵不多,希望你能去帮他。”
张鹏飞点头道:“曾公相招,我一定会去。我回去整顿军兵战船,待天气好便出发。”
张鹏飞原本只有几百兵,大哥张鹏翼有些部下从衢州突围,来岱山投靠了他。以此为骨干,张鹏飞又收拢了些其他部的败兵,实力增长到2000人。张镇不愿打粮,现在的粮饷只够他维持两个月,另寻一处地盘是当务之急。守序早与他商量好这件事,现在说出来是给其他总兵们看的,我能解决你们的问题。
其余总兵羡慕地看着张鹏飞,海南岛可比舟山宽敞多了。曾樱原本只想招他的登辽水师旧部,守序在舟山把范围稍微扩大了一些,金华突围出来的朱大典蒋若来的部属也一并撤去琼州。他们的兵少却精,可堪一用。
王朝先与守序虽是初次见面,却顾不上含蓄,直接问道:“国主可有办法安置我等?两广我也想去。”
守序露出为难的表情:“我只是代曾中丞传个话,这事做不了主。王总镇若是想去,不如先让人带封信过去,曾中丞同意了再动身?”
从舟山到琼州,回信得到明年的南风期,黄花菜都凉了。王朝先失望地坐下。
王之仁道:“国主还有什么其他办法吗?”
贺君尧苦笑道:“国主总不会白送粮食给我们吧?”
白送那是不可能的。守序看了看这几个军头。如果不解决这个问题,这些强悍的军人为了争夺舟山那一点点资源,迟早会兵戎相向,自相残杀。
守序叹了声气,“兴国公,你的兵比较多,都集中在长涂山岛也不是办法。我跟大衢山岛的登州兵说说,让他们把那里让给你驻扎。”
金士英、杨羹卿的兵守序这次也打算全部撤到琼州,没必要和这些无家可归的明军抢夺这一点点地盘。舟山群岛他将只保留泗礁山。
沈廷扬道:“兴国公去了大衢山岛,两座长涂山岛就全部留给贺总镇。”
贺君尧吐了口气,他的地盘也能稍微扩张一点。
秀山岛则给了王朝先。
沈廷扬名义上是鲁监国政权的浙江南直隶总督,可如果没有他与守序的关系,没有南洋来的粮食,没有海贸渠道,他不可能指挥调动这些军头。
“各位将军,在岛上要鼓励军民屯田,只有我们自己种出粮食才能作为长久之计。”
屯田当然不会有人反对,但岛上但出产肯定不够。通过这些总兵的走私渠道和战船售卖蔗糖,收购生丝也是个补充。能到多少量也不好说,还需要别的办法。
当黄斌卿再次问起沈廷扬时,守序站起身,取出一副地图。
“各位将军,南洋有片地,但要靠你们用刀枪去取。”
西北婆罗洲。
舟山不用摆太多兵,就那么点资源,兵越多能坚持的时间越短。缺粮无饷,很多士兵最终会投向建州,反而会增强敌人的实力,给他们带去熟悉舟山航道的水手。
四位总兵走了过来,王之仁找到守序说的地方。
“沙捞越河口,古晋城。”
整个沙捞越地区,就只有古晋具备一定的开发基础。马来王公们在这筑有城池,控制附近的伊班族人。因为大规模冶炼铁器的关系,沙捞越河口的森林被砍伐了不少,有一些开垦的农田。
沙捞越地区除了沙捞越河,还有卢帕河、拉让江等大河。其中拉让江是婆罗洲最长的河流,通航条件比较好,海船可沿河水上溯几百公里。
除了已经被马来人开发的古晋地区,其他河口处都是恐怖的红树林沼泽,如泗务城等规模稍大的定居点都在河口上游。
婆罗洲是比较远,土地也比较贫瘠,可地方大,广种薄收也比舟山几个小破岛强。不管婆罗洲位置在哪,只要是南洋,就只能遵循季风铁律一年往返一次。从来往联系的角度来说,婆罗洲与菲律宾的差别并不大。
守序介绍完,喝了口水。
沈廷扬强调道:“国主介绍的地方,气候非常适合种植胡椒,胡椒有多赚钱我就不用向各位将军说明了吧?”
贺君尧心中一动,婆罗洲距大陆如此之远,万一恢复不成,这也是个落脚点,不会最终无家可归。
王朝先:“当地土人军力有多强?”
守序:“荷兰人估计婆罗洲大概有四五十万人,古晋一地不会超过5万,土人中堪战的士兵大概有3,4000。他们几乎没有铁甲和火器,武器是巴冷刀和软弓,还有些淬了毒的吹箭。”
守序的计划是先不管泗务等地,全力拿下古晋。
沈廷扬:“舟山群岛我们要继续坚守,各家如有兴趣可抽兵出来交给我。”
这几位总兵主力依然要留守舟山,能派去婆罗洲的只能是偏师。这样,单独任何一位兵力都吃不下,只能组成联军。
黄斌卿:“国主有什么条件?”
守序在地图上圈了两块地,“我只要港口和这块地,其他地方各位将军可自行商量划分。”
港口要筑垒。守序也没隐瞒,他圈出来的地有个中等规模的金矿。其他种粮食种胡椒的收益他就不要了。
岸边一队明军士兵正在沈通明指挥下操练。沈廷扬现在有兵有钱有粮,成为东南军头之外的另一大势力。很多失去主将,散落在海上的溃军投奔到他麾下。招募士兵很便宜,不要钱,有大米就行了。沈廷扬将大部分溃兵打乱与自己的士兵重编。
很多妇人带着小孩就住在船上,岛上房租不够,她们要以船为家。守序带来的大米让他们慢慢恢复了元气,至少这会,他们的眼神不再迷茫。
民族大义,华夷之防始终抵不住妻儿老小嗷嗷待哺的嘴。现在与这些官兵讲那些虚头八脑的东西没用。能撤到舟山的官兵心里肯定是不愿投降的,前提是要让他们吃饱饭。
浙东民气刚烈。
就以守序所见,鲁监国政权与隆武政权在人员结构上有比较明显的区别。隆武朝廷依靠的是元老重臣,而鲁监国依靠的则是基层士绅。浙东是在本地当权官员投降清朝以后,一批有志之士激于剃头改制,揭竿而起,不顾杀身亡家的危险而展开的抵抗运动。鲁监国的骨干力量是一批如郑尊谦这样的浙东员秀才,他们投笔从戎,年轻团结有朝气。
如此多军队聚集在舟山的结果,差点把小小的群岛挤爆了。南明两个政权很多败军退到这里。有些人黄斌卿能挡,有些人黄斌卿挡不住。
江上师溃后,鲁监国朱以海依附张名振,退到张名振的基地石浦健跳所。八月份,再撤舟山。鲁监国本人现正驻于舟山城中。黄斌卿在舟山岛划分了防区,与张名振、阮进同守。
没有与监国同行的温州总兵贺君尧、兴国公王之仁就没那么好的运气了。王之仁驻在岱山岛附属的大长涂岛,贺君尧在小长涂岛。兵多地少,条件很差。
冷应瀓走到守序背后,轻声提醒道:“大人,总兵们都到齐了。”
台北府在岱山岛设立了一个商馆,冷应瀓是馆主,负责经营浙江和南直隶的贸易,现在量还不大,只是刚刚开始。
守序点点头,转身离开海边。林出勇带着卫队护卫在前后,20人的卫队中有很多切之丹武士,倭寇的打扮在路上见到的明军人人侧目。
沈廷扬的大本营,如今岱山岛的中心,原本是一座金碧辉煌的寺庙。非常时期顾不得其他了,岱山岛以这座寺庙设施最完善,建筑结构最坚固,沈廷扬将他的浙直总督衙门设在这里。
一队来自崇明岛的督标兵将总督驻地护卫的严严实实,在原本寺院墙壁基础上加强了工事,外围筑简易炮台,架有6门佛朗机炮。
崇明兵都认得守序,见他过来纷纷行礼。
迈步跨入曾经的大雄宝殿,现在的总督衙门正堂。
沈廷扬居中而坐,黄斌卿、王之仁、贺君尧、张鹏飞、王朝先五位总兵,以及朱钰、蒋传、周鉴等规模较小的势力代表。
能坐在这里的人都是沈廷扬精心挑选的。溃兵实在太多,成分复杂,军纪败坏劣迹斑斑的人比比皆是,这些人沈廷扬一个都没要。舟山附属的小岛屿很多,有的是地方让他们停靠。
守序进来打断了明将之间的交流,笑着与他们打了招呼,在坐的人很多都是债主。
对小债主,守序基本是用粮食归还了债务。对黄斌卿、沈廷扬、王之仁等大债主,守序用了部分糖还给他们。人大多嗜甜,糖不愁卖不掉。这些军头退到舟山,以往到海贸和走私到网络却还在,糖批发给他们倒手一趟,卖到南直隶和浙江,收益比直接还粮食还高。
待守序坐下,沈廷扬咳嗽一声,宣布会议开始。
“舟山弹丸地,如今聚集了两三万官军,岛上可耕之地不多,今天请诸位来,就是要商量这粮饷补给之事。”
大军头退到舟山,船上多少都带了些银钱辎重,暂时还能维持,不过这也是坐吃山空的局面。南明军队粮饷弹药补给困难,多数军队要依靠打粮过日子。每当打了败仗,或是没粮吃了,便会找几个县分地盘,入乡抄略,缚夫**,强拉壮丁,鸡犬不留。在民间妇女身上冲淡挫折感,恢复元气。
舟山这种情况更为明显,依赖捕鱼不现实,明军只能靠打粮维生了。黄斌卿原本军纪不错,他控制着舟山城,周围唯一像样点的地盘,舟山大岛上也有些耕地,勉强自给。但就连他也忍不住打了几次粮,无本万利的生意实在太有诱惑力了。
沈廷扬想到打粮就异常痛心,“我师以恢复为名,系累男妇,索钱取赎,肆行淫纵。这不是官军,这是贼寇。”
守序喝着茶不说话,经济基础决定了上层建筑,没钱明军由官军变贼寇的趋势越来越明显。
黄斌卿答道:“明公所言及是,但军中乏食,我等不得不取之民间。如不打粮,何以足食?”
另外几个总兵纷纷附和黄斌卿。
守序冷眼旁观,南京盟誓东南六总兵。黄蜚、吴志逵被俘后押往南京,洪承畴劝降不果将二将杀害。蒋若来在金华阵亡。孔思诚退兵福建,隆武皇帝派他回云南募兵。如今还在东南的就只剩下黄斌卿和王之仁了。
黄斌卿兼并荆本彻,舟山诸军现以他实力最强,张名振其次,王之仁第三。
沈廷扬自去年始成军,在几十个史可法余部将官的帮助下,实力增长很快,现在他有3000多兵,隐隐能与几大总兵分庭抗礼。
温州总兵贺君尧实力稍弱,王朝先则是四川土司,本人很能打,手下有只强军,不过他在东南毫无依靠,只能依附在其他人门下。
人人都知道打粮是饮鸩止渴,南明军队全靠一股恢复中华的气在撑着,打粮会涣散军纪导致战斗力急剧下降,更严重的结果是把士绅百姓推到建州那边。打粮让明军变成无根之水,慢慢走向灭亡。可若是不打粮,现在就要灭亡。这是个无解的问题。
守序觉得火候差不多了,便对张鹏飞道:“耀羽将军,你的老上司曾仲含如今巡抚粤西,他手下的兵不多,希望你能去帮他。”
张鹏飞点头道:“曾公相招,我一定会去。我回去整顿军兵战船,待天气好便出发。”
张鹏飞原本只有几百兵,大哥张鹏翼有些部下从衢州突围,来岱山投靠了他。以此为骨干,张鹏飞又收拢了些其他部的败兵,实力增长到2000人。张镇不愿打粮,现在的粮饷只够他维持两个月,另寻一处地盘是当务之急。守序早与他商量好这件事,现在说出来是给其他总兵们看的,我能解决你们的问题。
其余总兵羡慕地看着张鹏飞,海南岛可比舟山宽敞多了。曾樱原本只想招他的登辽水师旧部,守序在舟山把范围稍微扩大了一些,金华突围出来的朱大典蒋若来的部属也一并撤去琼州。他们的兵少却精,可堪一用。
王朝先与守序虽是初次见面,却顾不上含蓄,直接问道:“国主可有办法安置我等?两广我也想去。”
守序露出为难的表情:“我只是代曾中丞传个话,这事做不了主。王总镇若是想去,不如先让人带封信过去,曾中丞同意了再动身?”
从舟山到琼州,回信得到明年的南风期,黄花菜都凉了。王朝先失望地坐下。
王之仁道:“国主还有什么其他办法吗?”
贺君尧苦笑道:“国主总不会白送粮食给我们吧?”
白送那是不可能的。守序看了看这几个军头。如果不解决这个问题,这些强悍的军人为了争夺舟山那一点点资源,迟早会兵戎相向,自相残杀。
守序叹了声气,“兴国公,你的兵比较多,都集中在长涂山岛也不是办法。我跟大衢山岛的登州兵说说,让他们把那里让给你驻扎。”
金士英、杨羹卿的兵守序这次也打算全部撤到琼州,没必要和这些无家可归的明军抢夺这一点点地盘。舟山群岛他将只保留泗礁山。
沈廷扬道:“兴国公去了大衢山岛,两座长涂山岛就全部留给贺总镇。”
贺君尧吐了口气,他的地盘也能稍微扩张一点。
秀山岛则给了王朝先。
沈廷扬名义上是鲁监国政权的浙江南直隶总督,可如果没有他与守序的关系,没有南洋来的粮食,没有海贸渠道,他不可能指挥调动这些军头。
“各位将军,在岛上要鼓励军民屯田,只有我们自己种出粮食才能作为长久之计。”
屯田当然不会有人反对,但岛上但出产肯定不够。通过这些总兵的走私渠道和战船售卖蔗糖,收购生丝也是个补充。能到多少量也不好说,还需要别的办法。
当黄斌卿再次问起沈廷扬时,守序站起身,取出一副地图。
“各位将军,南洋有片地,但要靠你们用刀枪去取。”
西北婆罗洲。
舟山不用摆太多兵,就那么点资源,兵越多能坚持的时间越短。缺粮无饷,很多士兵最终会投向建州,反而会增强敌人的实力,给他们带去熟悉舟山航道的水手。
四位总兵走了过来,王之仁找到守序说的地方。
“沙捞越河口,古晋城。”
整个沙捞越地区,就只有古晋具备一定的开发基础。马来王公们在这筑有城池,控制附近的伊班族人。因为大规模冶炼铁器的关系,沙捞越河口的森林被砍伐了不少,有一些开垦的农田。
沙捞越地区除了沙捞越河,还有卢帕河、拉让江等大河。其中拉让江是婆罗洲最长的河流,通航条件比较好,海船可沿河水上溯几百公里。
除了已经被马来人开发的古晋地区,其他河口处都是恐怖的红树林沼泽,如泗务城等规模稍大的定居点都在河口上游。
婆罗洲是比较远,土地也比较贫瘠,可地方大,广种薄收也比舟山几个小破岛强。不管婆罗洲位置在哪,只要是南洋,就只能遵循季风铁律一年往返一次。从来往联系的角度来说,婆罗洲与菲律宾的差别并不大。
守序介绍完,喝了口水。
沈廷扬强调道:“国主介绍的地方,气候非常适合种植胡椒,胡椒有多赚钱我就不用向各位将军说明了吧?”
贺君尧心中一动,婆罗洲距大陆如此之远,万一恢复不成,这也是个落脚点,不会最终无家可归。
王朝先:“当地土人军力有多强?”
守序:“荷兰人估计婆罗洲大概有四五十万人,古晋一地不会超过5万,土人中堪战的士兵大概有3,4000。他们几乎没有铁甲和火器,武器是巴冷刀和软弓,还有些淬了毒的吹箭。”
守序的计划是先不管泗务等地,全力拿下古晋。
沈廷扬:“舟山群岛我们要继续坚守,各家如有兴趣可抽兵出来交给我。”
这几位总兵主力依然要留守舟山,能派去婆罗洲的只能是偏师。这样,单独任何一位兵力都吃不下,只能组成联军。
黄斌卿:“国主有什么条件?”
守序在地图上圈了两块地,“我只要港口和这块地,其他地方各位将军可自行商量划分。”
港口要筑垒。守序也没隐瞒,他圈出来的地有个中等规模的金矿。其他种粮食种胡椒的收益他就不要了。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