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15 第十五章 谁勇猛
- 16 第十六章 新兵器
- 17 第十七章 战夫余
- 18 第十八章 扫残敌
- 19 第十九章 织帆布
- 20 第二十章 造帆船
- 21 第二十一章 船模型
- 22 第二十二章 春耕忙
- 23 第二十三章 战鲜卑
- 24 第二十四章 灭夫余
- 25 第二十五章 救刘庆
- 26 第二十六章 江安北
- 27 第二十七章 铁轨车
- 28 第二十八章 进长安
- 29 第二十九章 见王莽
- 30 第三十章 见皇帝
- 31 第三十一章 教军场
- 32 第三十二章 意外客
- 33 第三十三章 归程路
- 34 第三十四章 押人质
- 35 第三十五章 战再起
- 36 第三十六章 遇突袭
- 37 第三十七章 高类利
- 38 第三十八章 云雷兵
- 39 第三十九章 追残敌
- 40 第四十章 国内城
- 41 第四十一章 高地租
- 42 第四十二章 逼敌降
- 43 第四十三章 来亲戚
- 44 第四十四章 铜火锅
- 45 第四十五章 特种兵
- 46 第四十六章 牢狱灾
- 47 第四十七章 自利性
- 48 第四十八章 观星人
- 49 第四十九章 试铁车
- 50 第五十章 指南针
- 51 第五十一章 论得失
- 52 第五十二章 盐铁威
- 53 第五十三章 新征途
- 54 第五十四章 驱敌战
- 55 第五十五章 战南湖
- 56 第五十六章 新筹划
- 57 第五十七章 两湖城
- 58 第五十八章 立商法
- 59 第五十九章 凤凰岛
- 60 第六十章 棉花种
- 61 第六十一章 阅水兵
- 62 第六十二章 新装备
- 63 第六十三章 收吴汉
- 64 第六十四章 苏隆来
- 65 第六十五章 去东郡
- 66 第六十六章 救李宾
- 67 第六十七章 东郡府
- 68 第六十八章 战流匪
- 69 第六十九章 苦周仁
- 70 第七十章 难抉择
- 71 第七十一章 新药厂
- 72 第七十二章 新学徒
- 73 第七十三章 平州府
- 74 第七十四章 新移民
- 75 第七十五章 移民路
- 76 第七十六章 新民兵
- 77 第七十七章 樊娇喜
- 78 第七十八章 新生活
- 79 第七十九章 大练兵
- 80 第八十章 聚米山
- 81 第八十一章 攻防战
- 82 第八十三章 秋收忙
- 83 第八十四章 收割机
- 84 第八十四章 贾神医
- 85 第八十五章 天理道
- 86 第八十六章 奠基石
- 87 第八十七章 废奴婢
- 88 第八十八章 广招商
- 89 第八十九章 播种机
- 90 第九十章 新制钱
- 91 第九十一章 咸鱼干
- 92 第九十二章 论形势
- 93 第九十三章 议修城
- 94 第九十四章 合江城
- 95 第九十五章 过黑河
- 96 第九十六章 见徐朗
- 97 第九十七章 新打算
- 98 第九十八章 王改候
- 99 第九十九章 做准备
- 100 第一章 五威将
- 101 第二章 码头见
- 102 第三章 初相见
- 103 第四章 新较量
- 104 第五章 宣策命
- 105 第六章 豆油张
- 106 第七章 严尤来
- 107 第八章 五均市
- 108 第九章 正确性
- 109 第十章 闻恶讯
- 110 第十一章 议方案
- 111 第十二章 初遇敌
- 112 第十三章 山口战
- 113 第十四章 前锋团
- 114 第十五章 车战威
- 115 第十六章 用飞雷
- 116 第十七章 夜袭战
- 117 第十八章 敌溃退
- 118 第十九章 左贤王
- 119 第二十章 月圆夜
- 120 第二十一章 点钢枪
- 121 第二十二章 吴奎伤
- 122 第二十三章 匈奴兵
- 123 第二十四章 约战期
- 124 第二十五章 彭仲宇
- 125 第二十六章 临大战
- 126 第二十七章 战火烈
- 127 第二十八章 长刀猛
- 128 第二十九章 全推进
- 129 第三十章 决胜机
- 130 第三十一章 要换帅
- 131 第三十二章 强将猛
- 132 第三十三章 马元帅
- 133 第三十四章 说差异
- 134 第三十五章 论文化
- 135 第三十六章 平武城
- 136 第三十七章 修城事
- 137 第三十八章 造水车
- 138 第三十九章 讲兵法
- 139 第四十章 论战争
- 140 第四十一章 彭伯海
- 141 第四十二章 做准备
- 142 第四十三章 单于庭
- 143 第四十四章 右贤王
- 144 第四十五章 夜雨急
- 145 第四十六章 当头棒
- 146 第四十七章 单于灭
- 147 第四十八章 屠宰场
- 148 第四十九章 叔侄亲
- 149 第五十章 回平州
- 150 第五十一章 物价涨
- 151 第五十二章 赵光家
- 152 第五十三章 论交易
- 153 第五十四章 官商合
- 154 第五十五章 看学校
- 155 第五十六章 补薪水
- 156 第五十七章 徐闻事
- 157 第五十八章 早铺路
- 158 第五十九章 新商机
- 159 第六十章 南阳人
- 160 第六十一章 进军营
- 161 第六十二章 肃慎人
- 162 第六十三章 低成本
- 163 第六十四章 雪中行
- 164 第六十五章 访李轶
- 165 第六十六章 新航道
- 166 第六十七章 泉州港
- 167 第六十八章 严尤谏
- 168 第六十九章 行路人
- 169 第七十章 谈论盐
- 170 第七十一章 事败露
- 171 第七十二章 畏天命
- 172 第七十三章 告缗令
- 173 第七十四章 自治会
- 174 第七十五章 要平等
- 175 第七十六章 敬上天
- 176 第七十七章 长远事
- 177 第七十八章 去京城
- 178 第七十九章 听天意
- 179 第八十章 做见证
- 180 第八十一章 雍奴岛
- 181 第八十二章 徐夫子
- 182 第八十三章 谈周公
- 183 第八十四章 钱惹祸
- 184 第八十五章 太守府
- 185 第八十六章 换算率
- 186 第八十七章 访严尤
- 187 第八十八章 书信来
- 188 第八十九章 河决口
- 189 第九十章 议救灾
- 190 第九十一章 议线路
- 191 第九十二章 羞涩郎
- 192 第九十三章 遭遇敌
- 193 第九十四章 巨野泽
- 194 第九十五章 遇流民
- 195 第九十六章 救病人
- 196 第九十七章 小动员
- 197 第九十八章 黄河水
- 198 第九十九章 故人来
- 199 第一百章 遇匪徒
- 200 第一百零一章 孤儿事
- 201 第一百零二章 黄水来
- 202 第一百零三章 遇扬雄
- 203 第一百零四章 孤独者
- 204 第一百零五章 马车事
- 205 第一百零六章 论正宗
- 206 第一百零七章 争论车
- 207 第一百零八章 见奇书
- 208 第一百零九章 解周礼
- 209 第一百一十章 猜作者
- 210 第一百一十一章 书之诱
- 211 第一百一十二章 夜进宫
- 212 第一百一十三章 谈民事
- 213 第一百一十四章 识高鹏
- 214 第一百一十五章 高鹏怨
- 215 第一百一十六章 高鹏妻
- 216 第一百一十七章 背司市
- 217 第一百一十八章 来推演
- 218 第一百一十九章 王邑来
- 219 第一百二十章 新交易
- 220 第一百二十一章 治水策
- 221 第一百二十二章 贾让策
- 222 第一百二十三章 中下策
- 223 第一百二十四章 再进宫
- 224 第一百二十五章 长乐宫
- 225 第一百二十六章 王政君
- 226 第一百二十七章 大司马
- 227 第一百二十八章 运粮难
- 228 第一百二十九章 争论起
- 229 第一百三十章 再读书
- 230 第一百三十一章 大政府
- 231 第一百三十二章 谈花费
- 232 第一百三十三章 早准备
- 233 第一百三十四章 当世才
- 234 第一百三十五章 太玄经
- 235 第一百三十六章 开拓者
- 236 第一百三十七章 抢点心
- 237 第一百三十八章 新生意
- 238 第一百三十九章 洛阳事
- 239 第一百四十章 惊天地
- 240 第一百四十一章 抢盐了
- 241 第一百四十二章 赏茅土
- 242 第一百四十三章 看贡品
隐藏
显示工具栏
第二十五章 救刘庆
第二十五章 救刘庆
这一日,江河行正在办公署看些文件。有人来报,说是代郡阳原有人求见。江河行不解,还是将人请了进来。一个个子高高的红脸大汉,有些面熟,但实在想不起来是哪位了。那大汉进屋就跪下伏地大哭,江河行不解,过了半天,劝解住才问个明白。那大汉是阳原韩号,是阳原的功曹,是县令的重要助手。
今年汉平帝命太仆王恽等八人巡视各地,名义巡视各地法治风俗,考察吏治。私下里串联地方官员,让他们主动说安汉公王莽如何顺应天命,造福人间,为王莽歌功颂德。县令刘庆以前在太学读书的时候,就对朝中董贤极度厌恶,因此上一直想远离朝廷。他对安汉公王莽本无恶感,相反还觉得王莽礼贤下士,救济灾民,稳定四方,是大汉朝的大功臣。可巡视者的要求显然更多,激起了刘庆的书生脾气,就是不配合,相反还说最近几年灾民越来越多,从内地来的盗匪也越来越多了,闹的边境开始不安。又批评起王莽动不动就大赦,以致坏人不得惩戒,好人越来越遭殃。
徒逞口舌之快,却陷无妄之灾,刘庆被关进大牢,因刘庆本来为人清正,虽朋友不多,敌人也是没有,代郡的官员私下里无不为之叹息。现在朝廷想罗织其他罪名也难,总不能因为批评安汉公就治罪吧,可要放了他却也是万万不能的,现在双方都有些骑虎难下。
听韩号讲完,让他先好生休息。江河行立刻叫来张猛,命他回去收拾一下,带领50人马,后天和韩号一起,多带黄金,全幅便装,飞驰代郡,救出刘庆。
队伍开始出发了,韩号跟在后面,他骑马功夫不错啊,可跟这帮年轻人真是比不了。这帮人只顾飞驰,似乎从不考虑马儿受得了不。路上的青草开始泛黄,树叶颜色开始驳杂,红的,黄的,绿的,小河水依旧轻轻流淌,就是张猛这些人一点也不懂得欣赏,各个弓着腰,左手揽着缰绳,站在马镫上,右手不停的推动马鞭,催马向前。路边的树木向后跑去,马群惊起一阵阵的飞鸟,草丛里不时飞过野兔等,也许他们担心马儿在追他们,同样拼命的四外飞跑。
跑了有50里,马儿已经开始喘着粗气,韩号想喊他们停下,休息一下,可这帮人好像也听不到,只得无奈的跟着向前。哪知道前面有几顶巨大的帐篷,张猛等人减速停下,跳下马来,帐篷里出来一群军人打扮的人,将马牵走,奉上食物和水,众人坐下,边吃边聊,声震帐篷,好不快意。韩号有些拘谨,看众人如此之随意,也慢慢放松下来,该吃就吃,该喝就喝。吃喝完毕,有人将马匹牵过,韩号才发现马匹已经换过,现在全是新的马匹,怪不得这帮人这么不在乎呢,原来他们心里早知驿就在前方。
再次上马,韩号不再客气,和众人一样开始飞奔,就这样5天后就到了阳原。张猛将大队人马安排在张家庄附近,自己和韩号去了阳原打探消息。
两人到了县城,一打听,才知道巡视官员现在还在代郡太守府,对这边有些不理不睬了。韩号动用关系到了监牢一趟,发现刘庆尚好,没有受大的苦头,韩号心里放下心来。回来两人商量了一下,动用关系救人不可,这巡视官员代表朝廷而来,怎么可能会让步?唯一的办法,武力救人。张猛本来得江河行私下授意,只准武力救人,争取不杀人,少伤人,就是成功。武力救人,刘庆就与朝廷彻底翻脸,没有退路,只得在江河行那里做事了。江河行为此还教张猛一个新词,投名状,张猛似懂非懂。
张猛和韩号偷偷的将刘庆和韩号的家眷转移到张家庄,然后张猛又带10个骑兵和两个掷雷兵潜伏在县城里。这天天气阴沉,漆黑一片,四更天刚到,县城里早已经是寂静无声。突然,城里的狗开始叫起来,一只先叫起来,接着传染般,到处都有狗在狂叫。县衙的北边,正是牢狱的外墙,有几个人边跑边冲向牢狱墙,一个个跃起,翻过墙头,进入监牢大院了。
正在这时候,县城的西边角,突然一声巨响,犹如巨雷般,安睡的人很多被惊醒,知道不是打雷,各个批起衣服,向县城西北观望,只见西北灯光闪动,人影摇晃,不知道发生什么事,好像天塌地陷般,人们惊恐不安。
县衙内,已经是灯火通明。新的县令刚刚上任不久,遇此怪事,岂敢马虎,县令一边穿着衣服,一边来到前厅。吩咐众人道,赶紧召集人马,全部赶过去,查探究竟。县令正嘴里不停的下着命令,同一个地方,又是一声巨雷传来,大地有些颤抖,墙上的灰尘都被惊起。抬头看去,只见西北角,火光闪亮,好在一下子就灭掉了。众人心惊胆战,口里不断的念叨众路神灵,心里想着自己做过的亏心事,心里越发紧张起来。
县令吩咐一声,带头向西北跑去,众人无奈,只得跟从。心里还是佩服这个县令,果然是个人物,关键时刻还是看人家的表现啊。
两声巨雷响过,县城牢狱里亮起灯光,几个蒙面大汉,手举马刀,刀一挑,牢狱门口打开。韩号在这几个蒙面人之中,眼看得马刀这么锋利,心里百味杂陈。韩号在前引路,走到一个大的牢狱门口,众人举起火把,眼看着里面的,木栏围成一个牢狱,下面铺满杂草,一个老人模样之人,已经起身看着他们,也许是灯光太刺眼,看他不太敢向外看,不停的眨着眼。
张猛一看,来不及多说什么,马刀一砍,牢门大开。几个壮汉冲了进来,驾着刘庆向外飞奔。监狱里面还有几个人,看到动静,噪声大作,不过没人理睬。
来到院子里,有人接着,有人扶着,刘庆也被翻出牢狱。
他们先找个地方藏起来,天一亮,东门一开,一行人出了城直接去张家庄。
阳原县乱了整整一夜,天一亮,县令才回到县衙。新县令没发现任何踪迹,只是看到响雷的地方,原本就是一个池塘,池塘里除了多两个坑之外,没发现什么异常,只是附近有两户人家的土墙裂了口子。没有人受伤,更没有人因此丧命。县令松了一口气,这时有人报告说,关押的刘县令不见了,牢房门也被人打开了。
县令不敢怠慢,赶紧严查,结果毫无音讯。敢接上报到太守府,太守苏闻和巡视员都来查看,也到县城西北角的池塘,结果发现很多人都跪在那里,感谢天神接走刘县令。几个官员面面相觑,难道真是神仙所为?几个人一番商量,运作一番,刘县令就“升天”为神了。又是安汉公之功劳,感动了上天,才有一爱民之好官。上天看刘县令辛劳,不想他过于辛苦,派下火雷神仙,接走刘县令。
巡视官员们在池塘边建庙,祭拜刘县令,附近的百姓也纷纷来此庙求告。有些腰酸的,求告之后,腰不酸了;有些腿疼的,求告之后,腿不疼了;有些丢东西的,求告之后,东西找回来了。总之,只要心诚,真正是有求必应,至于求不到的,只能怪你心不诚。于是,此地刘公庙香火开始旺盛起来。
刘庆不知道自己已经成了神仙,他现在正躺在马车上,悠闲的看着草原美景。他被接到张家庄之后,找个医匠检查一番,又休息了三天。张猛和韩号,带着人马和韩刘家眷,向北而行,两天就到了草原上。到了草原上之后,因刘庆身体不太好,放慢速度,向前而行。
刘庆自己也说不清怎么回事,心里该高兴还是不高兴,总觉的有些郁闷,难以发泄似的。看着枯黄的草地,总有种生命萧瑟之感,也许是牢狱改变了自己吧。他不想因为自己让太多人受连累,知道张猛如此救自己,他不知道有多少人丧生,尽管张猛一再解释,没人伤亡,最多是惊吓而已,他兀自不信。
队伍缓缓前行,过了有半个月,刘庆彻底痊愈了,队伍已经到彰武城。李孝文亲自来接刘庆,刘庆赶紧下了马车,和李孝文见礼。李孝文带着刘庆、韩号及其家眷,向城内走。大家第一次看到这样的城池,青灰色的墙体,和平整的路面一样的颜色,看起来用的同一种东西。
刘庆也才看到这样的路面,走上去硬硬的,路面中间略有凸起,两边挖的都是深沟,看来下雨排水很是方便,沟的两边都是小树,看来都是种上不是太久的。风一吹,树叶哗哗响,不断有落叶吹落在地面上。顺着这条路向前走去,越向城里走,越是热闹,人多且不说,路两边的摊贩极多,贩卖着各种东西,快要秋收了,有卖镰刀的,有卖斧头的,有卖草帽的,有卖布鞋的,有卖皮靴的,有卖盐的,有卖布的,总之,只要有钱,什么都能有。
刘庆看到铁器和盐在这里贩卖,深感诧异,问道李孝文道:“李先生,彰武城铁器都这么卖吗,盐也是这样卖吗?”
李孝文道:“我们这里除了一些兵器之外,其余都是没有任何限制的。我们这里东西还不算多,显武城东西更是不得了,他们靠辽河,有帆船去辽西郡,东西更是齐全。”
“帆船是什么船?”
“一种比马跑的还要快的船,一天能行几百里,不过只能在大河里走,现在辽河里面很多商人都用来贩货,快极了。你到显武城可以看看。”
刘庆现在就想去显武看看热闹,不过现在毕竟在彰武,还是先把彰武看个明白吧。进的城来,他发现城内都是砖石盖的房子,上面都有管子,不知何用。这里的人衣服穿的明显比代郡那边好很多,至少没有破衣烂衫的。人人看上去都很忙碌,不过感觉都有自己的什么目标似的,各个忙碌自己的事情。
来到办公署,刘庆看到屋子里的摆设与代郡完全不同,人们都是直接坐在椅子上,再也没人跪在地上。屋里的家具都是没见过的,椅子不同,桌子也不同,就连摆设也完全不一样。这里好像没什么卑贱尊贵之分,或者说不那么明显。刘庆心里知道这里的规矩完全不同了,也不想多问,显的自己多笨似的,他要慢慢观察,看看到底是什么不一样。
刘庆吃过李孝全的宴请后,便离开了彰武城,也不用张猛护送了,他想自己一路边走边看。
刘庆和韩号骑着马走在前面,后面是拉着家眷的马车,沿着一条大路向东而行。大路两边不再是草地了,全是快成熟的庄稼,有粟,有豆,有些地块已经收割了,好像以前种的是小麦,田里面不时见到忙碌的农人。刘庆边走边看,心情变的开朗起来,他知道这些地方以前都是草原,现在居然给江河行整出大块的农田了,以后到处都是农田的话,想必也没有那么多的胡人犯境来了。
刘庆身边不时过去一辆辆大车,车上装着煤炭向东而去,看来这个显武城需求可真不小。
带着满肚子的疑虑,刘庆来到了显武城,和彰武城大致一样,稍微大一些。还没进城,就看到巨大的辽河岸上,人群骚动。刘庆和韩号下马,一起来到辽河岸上,看到宽广的辽河水面上,一个大船正升起一个个布片,风一吹,布片鼓起来,那船开始跑了起来,没见人划桨,那船越跑越快,真的比马还快。刘庆正惊诧间,发现河边送行的人当中,江河行站在当中。江河行正忙不迭的挥手送别船上的人,船上的人也在不停的示意。眼看着船儿越跑越远,人们渐渐离去,刘庆纳闷这里既然天天看到帆船,怎么今天来这么多人呢?
刘庆抢步上前来跟江河行见礼,江河行也是很意外,问候之后,拉着刘庆和韩号回到办公署。一路上,刘庆的眼睛都看直了,这里的商品真正是琳琅满目,远比彰武繁华多了,很多东西闻所未闻,见所未见,吃的东西花样百出,一个个店铺开在大路边,有人一边叫嚷,一边喊着客人品尝。东西都送到人手里,不说吃了,看着就很舒服。街上充满了甜香的味道,韩号几次忍不住想停下脚步,买两个尝尝再说,看江河行视而不见,一直向前一面跟路人打招呼,一面向前走去。
不光吃的,穿的衣服,同样是花样百出,各种颜色,各种款式,一个个成衣店挂满了各式衣服,里面很多人不停的在试换着衣服。
在往前走,各式的家具,各式的工具,眼花缭乱,江河行不断的给他们介绍这些新奇的东西,这才知道很多都是江河行带来的。
来到办公署,江河行跟他们讲为什么要去河边送行。江河行苦于这里冬季太长,冬天一来,很多事都做不成,因此让人在海中找一孤岛,他来的时候路过那里,大致说清楚方位,他取名凤凰岛。从凤凰岛往汉地沿海而去,再也不用担心冰封河水,非常方便。到时候若能在此岛设一基地,这样一年四季都可以贸易了。今天先去之人,先找到地方,设立一个基地,以能住人,能设工厂,将来有不少厂可以搬到那里去。
刘庆听的一头雾水,关键是那个岛屿,听起来千山万水远,尽管帆船够快,可大海茫茫,又怎么能找的到呢?
江河行又问刘庆和韩号对工作有什么要求,刘庆想了想,他还是想做民政的事情。江河行说道,吉林刚刚收复不久,各方面的工作难度很大,让人归心极其难,希望刘庆能把这个事做起来。李孝武在那儿更多的精力要放在军事上,直到现在吉林还是有点乱,建设太慢。
刘庆很满意,江河行也很满意,有这样一个真正的有行政经验的人来管理,结合现在的条件,将来吉林肯定有大发展。江河行提出希望刘庆边管理,要培训一些年轻人,现在地盘太大,能管理的人太少,民政管理跟军政很大不同,希望刘庆开始培训一批能管理民政的人才。
刘庆不敢托大,只是表示尽力带年轻人。
今年汉平帝命太仆王恽等八人巡视各地,名义巡视各地法治风俗,考察吏治。私下里串联地方官员,让他们主动说安汉公王莽如何顺应天命,造福人间,为王莽歌功颂德。县令刘庆以前在太学读书的时候,就对朝中董贤极度厌恶,因此上一直想远离朝廷。他对安汉公王莽本无恶感,相反还觉得王莽礼贤下士,救济灾民,稳定四方,是大汉朝的大功臣。可巡视者的要求显然更多,激起了刘庆的书生脾气,就是不配合,相反还说最近几年灾民越来越多,从内地来的盗匪也越来越多了,闹的边境开始不安。又批评起王莽动不动就大赦,以致坏人不得惩戒,好人越来越遭殃。
徒逞口舌之快,却陷无妄之灾,刘庆被关进大牢,因刘庆本来为人清正,虽朋友不多,敌人也是没有,代郡的官员私下里无不为之叹息。现在朝廷想罗织其他罪名也难,总不能因为批评安汉公就治罪吧,可要放了他却也是万万不能的,现在双方都有些骑虎难下。
听韩号讲完,让他先好生休息。江河行立刻叫来张猛,命他回去收拾一下,带领50人马,后天和韩号一起,多带黄金,全幅便装,飞驰代郡,救出刘庆。
队伍开始出发了,韩号跟在后面,他骑马功夫不错啊,可跟这帮年轻人真是比不了。这帮人只顾飞驰,似乎从不考虑马儿受得了不。路上的青草开始泛黄,树叶颜色开始驳杂,红的,黄的,绿的,小河水依旧轻轻流淌,就是张猛这些人一点也不懂得欣赏,各个弓着腰,左手揽着缰绳,站在马镫上,右手不停的推动马鞭,催马向前。路边的树木向后跑去,马群惊起一阵阵的飞鸟,草丛里不时飞过野兔等,也许他们担心马儿在追他们,同样拼命的四外飞跑。
跑了有50里,马儿已经开始喘着粗气,韩号想喊他们停下,休息一下,可这帮人好像也听不到,只得无奈的跟着向前。哪知道前面有几顶巨大的帐篷,张猛等人减速停下,跳下马来,帐篷里出来一群军人打扮的人,将马牵走,奉上食物和水,众人坐下,边吃边聊,声震帐篷,好不快意。韩号有些拘谨,看众人如此之随意,也慢慢放松下来,该吃就吃,该喝就喝。吃喝完毕,有人将马匹牵过,韩号才发现马匹已经换过,现在全是新的马匹,怪不得这帮人这么不在乎呢,原来他们心里早知驿就在前方。
再次上马,韩号不再客气,和众人一样开始飞奔,就这样5天后就到了阳原。张猛将大队人马安排在张家庄附近,自己和韩号去了阳原打探消息。
两人到了县城,一打听,才知道巡视官员现在还在代郡太守府,对这边有些不理不睬了。韩号动用关系到了监牢一趟,发现刘庆尚好,没有受大的苦头,韩号心里放下心来。回来两人商量了一下,动用关系救人不可,这巡视官员代表朝廷而来,怎么可能会让步?唯一的办法,武力救人。张猛本来得江河行私下授意,只准武力救人,争取不杀人,少伤人,就是成功。武力救人,刘庆就与朝廷彻底翻脸,没有退路,只得在江河行那里做事了。江河行为此还教张猛一个新词,投名状,张猛似懂非懂。
张猛和韩号偷偷的将刘庆和韩号的家眷转移到张家庄,然后张猛又带10个骑兵和两个掷雷兵潜伏在县城里。这天天气阴沉,漆黑一片,四更天刚到,县城里早已经是寂静无声。突然,城里的狗开始叫起来,一只先叫起来,接着传染般,到处都有狗在狂叫。县衙的北边,正是牢狱的外墙,有几个人边跑边冲向牢狱墙,一个个跃起,翻过墙头,进入监牢大院了。
正在这时候,县城的西边角,突然一声巨响,犹如巨雷般,安睡的人很多被惊醒,知道不是打雷,各个批起衣服,向县城西北观望,只见西北灯光闪动,人影摇晃,不知道发生什么事,好像天塌地陷般,人们惊恐不安。
县衙内,已经是灯火通明。新的县令刚刚上任不久,遇此怪事,岂敢马虎,县令一边穿着衣服,一边来到前厅。吩咐众人道,赶紧召集人马,全部赶过去,查探究竟。县令正嘴里不停的下着命令,同一个地方,又是一声巨雷传来,大地有些颤抖,墙上的灰尘都被惊起。抬头看去,只见西北角,火光闪亮,好在一下子就灭掉了。众人心惊胆战,口里不断的念叨众路神灵,心里想着自己做过的亏心事,心里越发紧张起来。
县令吩咐一声,带头向西北跑去,众人无奈,只得跟从。心里还是佩服这个县令,果然是个人物,关键时刻还是看人家的表现啊。
两声巨雷响过,县城牢狱里亮起灯光,几个蒙面大汉,手举马刀,刀一挑,牢狱门口打开。韩号在这几个蒙面人之中,眼看得马刀这么锋利,心里百味杂陈。韩号在前引路,走到一个大的牢狱门口,众人举起火把,眼看着里面的,木栏围成一个牢狱,下面铺满杂草,一个老人模样之人,已经起身看着他们,也许是灯光太刺眼,看他不太敢向外看,不停的眨着眼。
张猛一看,来不及多说什么,马刀一砍,牢门大开。几个壮汉冲了进来,驾着刘庆向外飞奔。监狱里面还有几个人,看到动静,噪声大作,不过没人理睬。
来到院子里,有人接着,有人扶着,刘庆也被翻出牢狱。
他们先找个地方藏起来,天一亮,东门一开,一行人出了城直接去张家庄。
阳原县乱了整整一夜,天一亮,县令才回到县衙。新县令没发现任何踪迹,只是看到响雷的地方,原本就是一个池塘,池塘里除了多两个坑之外,没发现什么异常,只是附近有两户人家的土墙裂了口子。没有人受伤,更没有人因此丧命。县令松了一口气,这时有人报告说,关押的刘县令不见了,牢房门也被人打开了。
县令不敢怠慢,赶紧严查,结果毫无音讯。敢接上报到太守府,太守苏闻和巡视员都来查看,也到县城西北角的池塘,结果发现很多人都跪在那里,感谢天神接走刘县令。几个官员面面相觑,难道真是神仙所为?几个人一番商量,运作一番,刘县令就“升天”为神了。又是安汉公之功劳,感动了上天,才有一爱民之好官。上天看刘县令辛劳,不想他过于辛苦,派下火雷神仙,接走刘县令。
巡视官员们在池塘边建庙,祭拜刘县令,附近的百姓也纷纷来此庙求告。有些腰酸的,求告之后,腰不酸了;有些腿疼的,求告之后,腿不疼了;有些丢东西的,求告之后,东西找回来了。总之,只要心诚,真正是有求必应,至于求不到的,只能怪你心不诚。于是,此地刘公庙香火开始旺盛起来。
刘庆不知道自己已经成了神仙,他现在正躺在马车上,悠闲的看着草原美景。他被接到张家庄之后,找个医匠检查一番,又休息了三天。张猛和韩号,带着人马和韩刘家眷,向北而行,两天就到了草原上。到了草原上之后,因刘庆身体不太好,放慢速度,向前而行。
刘庆自己也说不清怎么回事,心里该高兴还是不高兴,总觉的有些郁闷,难以发泄似的。看着枯黄的草地,总有种生命萧瑟之感,也许是牢狱改变了自己吧。他不想因为自己让太多人受连累,知道张猛如此救自己,他不知道有多少人丧生,尽管张猛一再解释,没人伤亡,最多是惊吓而已,他兀自不信。
队伍缓缓前行,过了有半个月,刘庆彻底痊愈了,队伍已经到彰武城。李孝文亲自来接刘庆,刘庆赶紧下了马车,和李孝文见礼。李孝文带着刘庆、韩号及其家眷,向城内走。大家第一次看到这样的城池,青灰色的墙体,和平整的路面一样的颜色,看起来用的同一种东西。
刘庆也才看到这样的路面,走上去硬硬的,路面中间略有凸起,两边挖的都是深沟,看来下雨排水很是方便,沟的两边都是小树,看来都是种上不是太久的。风一吹,树叶哗哗响,不断有落叶吹落在地面上。顺着这条路向前走去,越向城里走,越是热闹,人多且不说,路两边的摊贩极多,贩卖着各种东西,快要秋收了,有卖镰刀的,有卖斧头的,有卖草帽的,有卖布鞋的,有卖皮靴的,有卖盐的,有卖布的,总之,只要有钱,什么都能有。
刘庆看到铁器和盐在这里贩卖,深感诧异,问道李孝文道:“李先生,彰武城铁器都这么卖吗,盐也是这样卖吗?”
李孝文道:“我们这里除了一些兵器之外,其余都是没有任何限制的。我们这里东西还不算多,显武城东西更是不得了,他们靠辽河,有帆船去辽西郡,东西更是齐全。”
“帆船是什么船?”
“一种比马跑的还要快的船,一天能行几百里,不过只能在大河里走,现在辽河里面很多商人都用来贩货,快极了。你到显武城可以看看。”
刘庆现在就想去显武看看热闹,不过现在毕竟在彰武,还是先把彰武看个明白吧。进的城来,他发现城内都是砖石盖的房子,上面都有管子,不知何用。这里的人衣服穿的明显比代郡那边好很多,至少没有破衣烂衫的。人人看上去都很忙碌,不过感觉都有自己的什么目标似的,各个忙碌自己的事情。
来到办公署,刘庆看到屋子里的摆设与代郡完全不同,人们都是直接坐在椅子上,再也没人跪在地上。屋里的家具都是没见过的,椅子不同,桌子也不同,就连摆设也完全不一样。这里好像没什么卑贱尊贵之分,或者说不那么明显。刘庆心里知道这里的规矩完全不同了,也不想多问,显的自己多笨似的,他要慢慢观察,看看到底是什么不一样。
刘庆吃过李孝全的宴请后,便离开了彰武城,也不用张猛护送了,他想自己一路边走边看。
刘庆和韩号骑着马走在前面,后面是拉着家眷的马车,沿着一条大路向东而行。大路两边不再是草地了,全是快成熟的庄稼,有粟,有豆,有些地块已经收割了,好像以前种的是小麦,田里面不时见到忙碌的农人。刘庆边走边看,心情变的开朗起来,他知道这些地方以前都是草原,现在居然给江河行整出大块的农田了,以后到处都是农田的话,想必也没有那么多的胡人犯境来了。
刘庆身边不时过去一辆辆大车,车上装着煤炭向东而去,看来这个显武城需求可真不小。
带着满肚子的疑虑,刘庆来到了显武城,和彰武城大致一样,稍微大一些。还没进城,就看到巨大的辽河岸上,人群骚动。刘庆和韩号下马,一起来到辽河岸上,看到宽广的辽河水面上,一个大船正升起一个个布片,风一吹,布片鼓起来,那船开始跑了起来,没见人划桨,那船越跑越快,真的比马还快。刘庆正惊诧间,发现河边送行的人当中,江河行站在当中。江河行正忙不迭的挥手送别船上的人,船上的人也在不停的示意。眼看着船儿越跑越远,人们渐渐离去,刘庆纳闷这里既然天天看到帆船,怎么今天来这么多人呢?
刘庆抢步上前来跟江河行见礼,江河行也是很意外,问候之后,拉着刘庆和韩号回到办公署。一路上,刘庆的眼睛都看直了,这里的商品真正是琳琅满目,远比彰武繁华多了,很多东西闻所未闻,见所未见,吃的东西花样百出,一个个店铺开在大路边,有人一边叫嚷,一边喊着客人品尝。东西都送到人手里,不说吃了,看着就很舒服。街上充满了甜香的味道,韩号几次忍不住想停下脚步,买两个尝尝再说,看江河行视而不见,一直向前一面跟路人打招呼,一面向前走去。
不光吃的,穿的衣服,同样是花样百出,各种颜色,各种款式,一个个成衣店挂满了各式衣服,里面很多人不停的在试换着衣服。
在往前走,各式的家具,各式的工具,眼花缭乱,江河行不断的给他们介绍这些新奇的东西,这才知道很多都是江河行带来的。
来到办公署,江河行跟他们讲为什么要去河边送行。江河行苦于这里冬季太长,冬天一来,很多事都做不成,因此让人在海中找一孤岛,他来的时候路过那里,大致说清楚方位,他取名凤凰岛。从凤凰岛往汉地沿海而去,再也不用担心冰封河水,非常方便。到时候若能在此岛设一基地,这样一年四季都可以贸易了。今天先去之人,先找到地方,设立一个基地,以能住人,能设工厂,将来有不少厂可以搬到那里去。
刘庆听的一头雾水,关键是那个岛屿,听起来千山万水远,尽管帆船够快,可大海茫茫,又怎么能找的到呢?
江河行又问刘庆和韩号对工作有什么要求,刘庆想了想,他还是想做民政的事情。江河行说道,吉林刚刚收复不久,各方面的工作难度很大,让人归心极其难,希望刘庆能把这个事做起来。李孝武在那儿更多的精力要放在军事上,直到现在吉林还是有点乱,建设太慢。
刘庆很满意,江河行也很满意,有这样一个真正的有行政经验的人来管理,结合现在的条件,将来吉林肯定有大发展。江河行提出希望刘庆边管理,要培训一些年轻人,现在地盘太大,能管理的人太少,民政管理跟军政很大不同,希望刘庆开始培训一批能管理民政的人才。
刘庆不敢托大,只是表示尽力带年轻人。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