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197 第九十八章 黄河水
- 198 第九十九章 故人来
- 199 第一百章 遇匪徒
- 200 第一百零一章 孤儿事
- 201 第一百零二章 黄水来
- 202 第一百零三章 遇扬雄
- 203 第一百零四章 孤独者
- 204 第一百零五章 马车事
- 205 第一百零六章 论正宗
- 206 第一百零七章 争论车
- 207 第一百零八章 见奇书
- 208 第一百零九章 解周礼
- 209 第一百一十章 猜作者
- 210 第一百一十一章 书之诱
- 211 第一百一十二章 夜进宫
- 212 第一百一十三章 谈民事
- 213 第一百一十四章 识高鹏
- 214 第一百一十五章 高鹏怨
- 215 第一百一十六章 高鹏妻
- 216 第一百一十七章 背司市
- 217 第一百一十八章 来推演
- 218 第一百一十九章 王邑来
- 219 第一百二十章 新交易
- 220 第一百二十一章 治水策
- 221 第一百二十二章 贾让策
- 222 第一百二十三章 中下策
- 223 第一百二十四章 再进宫
- 224 第一百二十五章 长乐宫
- 225 第一百二十六章 王政君
- 226 第一百二十七章 大司马
- 227 第一百二十八章 运粮难
- 228 第一百二十九章 争论起
- 229 第一百三十章 再读书
- 230 第一百三十一章 大政府
- 231 第一百三十二章 谈花费
- 232 第一百三十三章 早准备
- 233 第一百三十四章 当世才
- 234 第一百三十五章 太玄经
- 235 第一百三十六章 开拓者
- 236 第一百三十七章 抢点心
- 237 第一百三十八章 新生意
- 238 第一百三十九章 洛阳事
- 239 第一百四十章 惊天地
- 240 第一百四十一章 抢盐了
- 241 第一百四十二章 赏茅土
- 242 第一百四十三章 看贡品
隐藏
显示工具栏
第一百零八章 见奇书
第一百零八章 见奇书
此事商定,江河行本想和王邑多谈些双方合作事宜,最好是由新朝出钱,江河行派人来帮他修路。光此一项,不知道多少财富就要流入平州。
江河行还没来谈,有一群人来找王邑,江河行只得带着徐朗、张猛回蛮夷馆。
回去之后,江河行立刻派骑快马回去,用一艘大船,多拉四轮马车,以后好销给长安的达官贵人。一旦这些达官贵人习惯这种车,呵呵,这个好处是难以想象的。
江河行刚回到蛮夷馆,还没有坐到椅子上,门上有人来报,宫中来人。
江河行出来一看,有个微胖的中年人,手里捧一黄盒。那人说自己是宦官,江河行仔细打量他半天,看他又有喉结,又有胡子,怎么是个宦官呢?
好在徐朗居然跟他认识,江河行不再犹豫,将黄盒子接过来。
宦官又说皇帝知道江河行已经到长安,先送一本书给江河行,让江河行先看看这书。江河行接过黄盒子,宦官回去复命。
江河行回到屋内,打开黄盒子一看,是一本书,《周礼》。
江河行对这些书都不喜欢,很多看起来实在太吃力,一般看个开头,就实在看不下去。现在好了,不光徐朗,最近扬雄也在这里,有这样的大师,还怕看不懂吗?
不一会,扬雄被请来。江河行开口问道:“扬先生,近来住在这里可还开心啊?”
扬雄微微一笑道:“谢和顺候关心,最近感觉好多了。”
江河行点点头,刚才有个疑惑,那个宦官居然不是阉人,他直接问了出来。
徐朗和扬雄哈哈大笑,江河行莫名其妙,难道宦官不都是阉人吗?
徐朗给江河行解释道:“宦官只是皇帝的仆人,并不都是阉人。”(东汉之后宦官才改为全部净身)
江河行为自己的无知有些羞愧,便道:“我对这些知道的太少,你们多给我讲讲,上次我过来,送给皇帝一套《五经》。他今天送我一本《周礼》,算是还礼。你们给我讲讲周礼。”
扬雄给江河行解释,现在王莽是靠周礼为本,来治理天下,送给江河行这书,未必是还礼。只是让他对朝廷所作所为有个了解而已,也让江河行理解王莽施政的苦心。
徐朗却道自己没看过《周礼》,江河行将书交给徐朗。屋里还是有些阴暗,徐朗提议还是到核桃树下,边喝茶,边看书,一边讨论此书。
扬雄大为赞赏。
江河行立即找人安排,然后三人出门去往核桃树下。江河行搀扶着扬雄走在前面,徐朗捧着书,边走边看,在后面慢悠悠的跟着。
路上,江河行将今天在司空府的所见所闻跟扬雄讲一遍。
扬雄问道:“你是否打算大卖你的四轮马车啊?”
江河行道:“对啊,你也看我的四轮马车了,是不是很好啊?”
扬雄拍拍江河行的肩膀道:“和顺候,聪明一世,糊涂一时啊。”
江河行很是诧异,反问扬雄有何不可。
扬雄说道,那个隗嚣已经说出来了,这个不合乎周礼啊。现在朝廷以周礼为本治理天下,周礼里面的车子哪有四轮的。
江河行心想这样也算不合周礼吗?明明我这个车比哪个车好多了,难道车子也有********吗?
江河行反问扬雄,那王邑难道不知道此事吗?
扬雄告诉江河行这王邑为人一向爱和稀泥,谁都不得罪,故有此举。而且他肯定不会用这车的,因为不合周礼,再好他也不会用的。
江河行想了想,扬雄讲的有道理,看来现在跟王莽打交道,首先要看看周礼,怪不得王莽也送这书过来。
一边说,几个人便来到核桃树下。早有人布置好,三人坐下,面前的黑桌上,茶水已经泡好。
扬雄跟他们已经很熟悉,端起茶杯,一饮而尽,嘴里连声道:“好茶,好茶。”
这时候,徐朗还缓缓的走在后面,低着头捧着周礼正在看,嘴里不停的念叨:“好好好。”
江河行高喊一声:“徐先生,要碰树上了。”
徐朗抬起头,迷茫地看着江河行和扬雄道:“和顺候,好书,好书啊,我以前怎么没看过?”
说着话,走到黑桌前,一手抓着书,一手抓起茶杯,先喝一口。然后看着扬雄道:“扬先生,这书是本奇书啊,我以前怎么没见过呢?”
扬雄道:“呵呵,这书以前藏起来了,知道的人不多。刘歆在藏书馆发现这本书,也跟我提过,我也看了看,是很好的一部书。”
徐朗坐下来,手一指那书,看看扬雄道:“扬先生,还是你跟我们讲讲吧,我是没能力讲了。”
扬雄道:“这样,你先看看后面关于车的部分,你先跟和顺候讲讲如何。”
徐朗直接翻到后面,上下看了几眼,叹口气道:“扬先生,这书你是真熟啊,和顺候,这里对车的规定可真仔细,我看我们的车跟这个不一样。”
江河行也拿过书也看了一阵,怪不得今天的这些工匠这么大的胆子呢,原来有这书的支撑。
这书的最后一部分,是关于各种工艺的描写,连造车都有很详细的描写,就连尺寸大小都做了具体的规定,比如战车高六尺六寸。
这些尺寸跟江河行的四轮马车当然都不一样,本不是什么大问题,可周礼一旦被王莽上升为执政蓝本的话,只有跟这书一样的才是对的,其他的车都是政治不正确的。
怪不得那个工匠如此理直气壮的跟陈茂对抗,王邑也无可奈何,这规定都写的这么具体,他们当然有能力定义什么才是真正的车。
看完这些,江河行放下书来,转过头来,冲扬雄道:“这书我看起来有些看不懂,你还是跟我们好好讲讲吧。”
扬雄上下打量一下江河行,问道:“和顺候,这两天我也问了一下,都说你是来自一个遥远的共和国,听说都是周朝的后裔,你真的没见过这书吗?”
江河行摇摇头道:“我不怎么爱看书,知道的不多,再说我们那里书太多,这些古书我不太感兴趣哦。”
扬雄道:“这书我看的时候就有些奇怪,感觉不像周朝的书。”(未完待续。)
江河行还没来谈,有一群人来找王邑,江河行只得带着徐朗、张猛回蛮夷馆。
回去之后,江河行立刻派骑快马回去,用一艘大船,多拉四轮马车,以后好销给长安的达官贵人。一旦这些达官贵人习惯这种车,呵呵,这个好处是难以想象的。
江河行刚回到蛮夷馆,还没有坐到椅子上,门上有人来报,宫中来人。
江河行出来一看,有个微胖的中年人,手里捧一黄盒。那人说自己是宦官,江河行仔细打量他半天,看他又有喉结,又有胡子,怎么是个宦官呢?
好在徐朗居然跟他认识,江河行不再犹豫,将黄盒子接过来。
宦官又说皇帝知道江河行已经到长安,先送一本书给江河行,让江河行先看看这书。江河行接过黄盒子,宦官回去复命。
江河行回到屋内,打开黄盒子一看,是一本书,《周礼》。
江河行对这些书都不喜欢,很多看起来实在太吃力,一般看个开头,就实在看不下去。现在好了,不光徐朗,最近扬雄也在这里,有这样的大师,还怕看不懂吗?
不一会,扬雄被请来。江河行开口问道:“扬先生,近来住在这里可还开心啊?”
扬雄微微一笑道:“谢和顺候关心,最近感觉好多了。”
江河行点点头,刚才有个疑惑,那个宦官居然不是阉人,他直接问了出来。
徐朗和扬雄哈哈大笑,江河行莫名其妙,难道宦官不都是阉人吗?
徐朗给江河行解释道:“宦官只是皇帝的仆人,并不都是阉人。”(东汉之后宦官才改为全部净身)
江河行为自己的无知有些羞愧,便道:“我对这些知道的太少,你们多给我讲讲,上次我过来,送给皇帝一套《五经》。他今天送我一本《周礼》,算是还礼。你们给我讲讲周礼。”
扬雄给江河行解释,现在王莽是靠周礼为本,来治理天下,送给江河行这书,未必是还礼。只是让他对朝廷所作所为有个了解而已,也让江河行理解王莽施政的苦心。
徐朗却道自己没看过《周礼》,江河行将书交给徐朗。屋里还是有些阴暗,徐朗提议还是到核桃树下,边喝茶,边看书,一边讨论此书。
扬雄大为赞赏。
江河行立即找人安排,然后三人出门去往核桃树下。江河行搀扶着扬雄走在前面,徐朗捧着书,边走边看,在后面慢悠悠的跟着。
路上,江河行将今天在司空府的所见所闻跟扬雄讲一遍。
扬雄问道:“你是否打算大卖你的四轮马车啊?”
江河行道:“对啊,你也看我的四轮马车了,是不是很好啊?”
扬雄拍拍江河行的肩膀道:“和顺候,聪明一世,糊涂一时啊。”
江河行很是诧异,反问扬雄有何不可。
扬雄说道,那个隗嚣已经说出来了,这个不合乎周礼啊。现在朝廷以周礼为本治理天下,周礼里面的车子哪有四轮的。
江河行心想这样也算不合周礼吗?明明我这个车比哪个车好多了,难道车子也有********吗?
江河行反问扬雄,那王邑难道不知道此事吗?
扬雄告诉江河行这王邑为人一向爱和稀泥,谁都不得罪,故有此举。而且他肯定不会用这车的,因为不合周礼,再好他也不会用的。
江河行想了想,扬雄讲的有道理,看来现在跟王莽打交道,首先要看看周礼,怪不得王莽也送这书过来。
一边说,几个人便来到核桃树下。早有人布置好,三人坐下,面前的黑桌上,茶水已经泡好。
扬雄跟他们已经很熟悉,端起茶杯,一饮而尽,嘴里连声道:“好茶,好茶。”
这时候,徐朗还缓缓的走在后面,低着头捧着周礼正在看,嘴里不停的念叨:“好好好。”
江河行高喊一声:“徐先生,要碰树上了。”
徐朗抬起头,迷茫地看着江河行和扬雄道:“和顺候,好书,好书啊,我以前怎么没看过?”
说着话,走到黑桌前,一手抓着书,一手抓起茶杯,先喝一口。然后看着扬雄道:“扬先生,这书是本奇书啊,我以前怎么没见过呢?”
扬雄道:“呵呵,这书以前藏起来了,知道的人不多。刘歆在藏书馆发现这本书,也跟我提过,我也看了看,是很好的一部书。”
徐朗坐下来,手一指那书,看看扬雄道:“扬先生,还是你跟我们讲讲吧,我是没能力讲了。”
扬雄道:“这样,你先看看后面关于车的部分,你先跟和顺候讲讲如何。”
徐朗直接翻到后面,上下看了几眼,叹口气道:“扬先生,这书你是真熟啊,和顺候,这里对车的规定可真仔细,我看我们的车跟这个不一样。”
江河行也拿过书也看了一阵,怪不得今天的这些工匠这么大的胆子呢,原来有这书的支撑。
这书的最后一部分,是关于各种工艺的描写,连造车都有很详细的描写,就连尺寸大小都做了具体的规定,比如战车高六尺六寸。
这些尺寸跟江河行的四轮马车当然都不一样,本不是什么大问题,可周礼一旦被王莽上升为执政蓝本的话,只有跟这书一样的才是对的,其他的车都是政治不正确的。
怪不得那个工匠如此理直气壮的跟陈茂对抗,王邑也无可奈何,这规定都写的这么具体,他们当然有能力定义什么才是真正的车。
看完这些,江河行放下书来,转过头来,冲扬雄道:“这书我看起来有些看不懂,你还是跟我们好好讲讲吧。”
扬雄上下打量一下江河行,问道:“和顺候,这两天我也问了一下,都说你是来自一个遥远的共和国,听说都是周朝的后裔,你真的没见过这书吗?”
江河行摇摇头道:“我不怎么爱看书,知道的不多,再说我们那里书太多,这些古书我不太感兴趣哦。”
扬雄道:“这书我看的时候就有些奇怪,感觉不像周朝的书。”(未完待续。)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