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140 第四十一章 彭伯海
- 141 第四十二章 做准备
- 142 第四十三章 单于庭
- 143 第四十四章 右贤王
- 144 第四十五章 夜雨急
- 145 第四十六章 当头棒
- 146 第四十七章 单于灭
- 147 第四十八章 屠宰场
- 148 第四十九章 叔侄亲
- 149 第五十章 回平州
- 150 第五十一章 物价涨
- 151 第五十二章 赵光家
- 152 第五十三章 论交易
- 153 第五十四章 官商合
- 154 第五十五章 看学校
- 155 第五十六章 补薪水
- 156 第五十七章 徐闻事
- 157 第五十八章 早铺路
- 158 第五十九章 新商机
- 159 第六十章 南阳人
- 160 第六十一章 进军营
- 161 第六十二章 肃慎人
- 162 第六十三章 低成本
- 163 第六十四章 雪中行
- 164 第六十五章 访李轶
- 165 第六十六章 新航道
- 166 第六十七章 泉州港
- 167 第六十八章 严尤谏
- 168 第六十九章 行路人
- 169 第七十章 谈论盐
- 170 第七十一章 事败露
- 171 第七十二章 畏天命
- 172 第七十三章 告缗令
- 173 第七十四章 自治会
- 174 第七十五章 要平等
- 175 第七十六章 敬上天
- 176 第七十七章 长远事
- 177 第七十八章 去京城
- 178 第七十九章 听天意
- 179 第八十章 做见证
- 180 第八十一章 雍奴岛
- 181 第八十二章 徐夫子
- 182 第八十三章 谈周公
- 183 第八十四章 钱惹祸
- 184 第八十五章 太守府
- 185 第八十六章 换算率
- 186 第八十七章 访严尤
- 187 第八十八章 书信来
- 188 第八十九章 河决口
- 189 第九十章 议救灾
- 190 第九十一章 议线路
- 191 第九十二章 羞涩郎
- 192 第九十三章 遭遇敌
- 193 第九十四章 巨野泽
- 194 第九十五章 遇流民
- 195 第九十六章 救病人
- 196 第九十七章 小动员
- 197 第九十八章 黄河水
- 198 第九十九章 故人来
- 199 第一百章 遇匪徒
- 200 第一百零一章 孤儿事
- 201 第一百零二章 黄水来
- 202 第一百零三章 遇扬雄
- 203 第一百零四章 孤独者
- 204 第一百零五章 马车事
- 205 第一百零六章 论正宗
- 206 第一百零七章 争论车
- 207 第一百零八章 见奇书
- 208 第一百零九章 解周礼
- 209 第一百一十章 猜作者
- 210 第一百一十一章 书之诱
- 211 第一百一十二章 夜进宫
- 212 第一百一十三章 谈民事
- 213 第一百一十四章 识高鹏
- 214 第一百一十五章 高鹏怨
- 215 第一百一十六章 高鹏妻
- 216 第一百一十七章 背司市
- 217 第一百一十八章 来推演
- 218 第一百一十九章 王邑来
- 219 第一百二十章 新交易
- 220 第一百二十一章 治水策
- 221 第一百二十二章 贾让策
- 222 第一百二十三章 中下策
- 223 第一百二十四章 再进宫
- 224 第一百二十五章 长乐宫
- 225 第一百二十六章 王政君
- 226 第一百二十七章 大司马
- 227 第一百二十八章 运粮难
- 228 第一百二十九章 争论起
- 229 第一百三十章 再读书
- 230 第一百三十一章 大政府
- 231 第一百三十二章 谈花费
- 232 第一百三十三章 早准备
- 233 第一百三十四章 当世才
- 234 第一百三十五章 太玄经
- 235 第一百三十六章 开拓者
- 236 第一百三十七章 抢点心
- 237 第一百三十八章 新生意
- 238 第一百三十九章 洛阳事
- 239 第一百四十章 惊天地
- 240 第一百四十一章 抢盐了
- 241 第一百四十二章 赏茅土
- 242 第一百四十三章 看贡品
隐藏
显示工具栏
第五十一章 物价涨
第五十一章 物价涨
到平州府已经是冬天了,张捷直接去了彰武府,平州现在没多少兵力,现在要继续编练新兵。
平州府已经是冰天雪地一片,江河行在家两天后,来到办公署。刚刚坐下,李孝文乐呵呵的向江河行来汇报。江河行见他如此开心,便问道:“孝文,又有啥喜事啊,怎么嫂子又给你生一个大胖小子吗?”
李孝文一摆手道:“和王,喜事不是我的喜事,是咱们平州的喜事。你猜今年我们这里新来多少人?”
江河行道:“我看边郡来不少人吧,平武城就去了不少工匠,怎么也有几十万吧?”
李孝文搬把椅子,坐到江河行对面,头向后一仰,神态轻松道:“和王,你还可以再猜一次。”
江河行哈哈一乐道:“看来比这个数字大多了,你还是告诉我吧,我也懒得猜了。”
“185万多人,先后从各边郡潮水般涌来,今年又是打仗,我那时候天天睡不着觉,真是担心出什么差错啊。好在夏季之后,各地粮食大丰收,粮价也下去了。新来的人都大多数都分了地,粮食啊,房子啊,都给予安置,这才慢慢的平静下来。”李孝文将情况简单说了一下。
江河行眉头一皱道:“怎么这么多人啊?边郡有那么乱吗?”
李孝文道:“边郡如果不是出事,哪有这么多人,拖家带口,背井离乡,来到这他们眼中的苦寒之地呢。不过来了之后,发现这里也是一片沃土,这才放下心来。”
江河行道:“移民的事,你们没少吃苦。王莽到底都在干些什么,大家都鸡犬不宁的。对了,那时候你送信给我说我们要的都要到了,如果去一趟长安,应该能要到更多的东西。谈判到底是怎么谈的?”
李孝文呵呵一笑道:“和王,你既然肯委屈自己臣服于王莽,我当然就要趁机向王莽多加码了。王莽去匈奴西域等地的,都没什么结果,只有我们这里还愿意臣服。你们出征之后,王级就有点着急,我就跟李通将地谈妥了。地在冀州,给我们两个县的地盘,一个叫泉州,一个叫雍奴。雍奴就是一个荒岛,四面都是海水,方圆有个两百里地。泉州听说很是荒凉,到处是芦苇沼泽地,经常还会被海水倒灌。”
江河行一指李孝文道:“有海水倒灌,制盐多方便啊,那里听说河流密布,水网纵横,就是人烟稀少,对吗?”
李孝文点点头道:“哦,我明白了,和王意在盐。我前段时间派人去看过了,做港口是极好的。当地人烟稀少,只有一些穷苦的渔民。将来可以纳为我平州之民,我看问题不大。”
江河行又问起平州今年的商贸情况,李孝文先讲李通的事情。李通因为在谈判中立下大功,经王级推荐,王莽特准让他做护平州校尉,算是平步青云。李通家族本是南阳第一富豪,现他又是护平州校尉。本来李家在南阳算是手眼通天的人物,现在更是相信他在平州也同样吃的开。一时之间,南阳的富商如过江之鲫般,纷至沓来。
平州今年在南阳商人的带动下,尤其兴旺。还有一个原因,现在就平州还用五铢钱,新朝很多商人和富户家里还有不少五铢钱。朝廷严令禁止使用,但在私下,五铢钱还是不少人用。刚好,现在平州还能合法使用。
很多商人还有一些胆子大的农民,偷偷带着从各地收来的五铢钱,换点东西就回去。因此,今年别看打仗,从新朝进来的钱却是异常之多,因此税收多了许多。现在钱库虽说没以前多,可今年打仗的花费已经回来一大半了。
不过,平州的百姓现在开始有怨言了,不为别的,物价今年一直上涨。前半年粮食涨的跟疯了一样,夏季过后,粮食下来了,可还是比去年的价格高不少。去年一石谷子,也就100钱左右,现在都是150钱起,前段最贵的时候,到过600钱一石。布料啊,油品啊,都是纷纷上涨。
平州府内家里有地的问题不大,家里都有些存粮,没有存粮的至少地里还有。没有太大的恐慌,现在就是没地,也没有产业的那些人,日子过的紧巴巴的。
李孝文介绍完,先回去了。江河行紧皱眉头,考虑新的局面。新朝废除五铢钱,平州也出了新钱,不过没有大量推广。还是以五铢钱为主,新朝的商人想方设法的将五铢钱运到平州,换取平州的货品回去。
大量的资本流入,等于平州多发了货币,导致物价连续上涨。要解决这种局面,第一要平州产出与流入资本相当,这样物价基本能控制住。显然,资本的流入要比扩大生产容易多了。
要么将资本的流入挡住,那样更是自断后路。看来通货膨胀是只得忍受的结果。
江河行想来想去,资本的流入本是好事,会带动平州的迅速发展,可现在平州资本流入过多过快,怕通货膨胀也是厉害的紧,一些拿固定薪水的可就惨了,比如老师这样的,这该如何是好呢?
江河行考虑这个问题,一直没有好的办法。
江河行回到家中,樊娇连忙张罗晚饭,赵清漪则忙着给江安北上课。赵清漪现在和樊娇相处还不算太差,至少没有大的矛盾。
天降黑之际,屋子里红烛高烧,屋子的大饭桌上,摆上火锅,一圈摆好各种肉菜。一家人吃着热气腾腾的火锅。
江河行看着几个孩子,江安北已经六岁了,饭桌上吃的生龙活虎,狼吞虎咽。江河行一边看他,一边心里暗暗高兴。扭头看看,赵清漪一边吃,一边喂旁边的江安旺。江安旺已经两岁了,已经能吃东西了。
赵清漪一边喂着江安旺,一边抬头看着桌子对面的樊娇。樊娇也正喂着江平君。江河行看她看江平君神色有异。便问道:“清漪啊,你可是有什么话想对平君说吗?”
赵清漪停下筷子,面带微笑,看看樊娇,又看看江河行。
赵清漪还没说话,对面的樊娇却呵呵一笑道:“和王,姐姐也想有个女儿啊。”
赵清漪却道:“妹妹,你误会了。平君也是我的女儿啊。我是有个事想跟你说下。”
江河行看她们两个说的开心,放下筷子,看赵清漪有什么事要说。
樊嘉道:“姐姐,有什么事,尽管吩咐好了。”
赵清漪轻轻一笑道:“那有什么吩咐?今天和王回来之前,我父亲来了。知道和王回来了,想让和王带着我们一家人去一趟。让你和平君一起去,他们都很想念平君。”
江河行有些尴尬,按说前两天也该去看望一下。今天赵光既然来了,看来明天非得去一趟。不过赵光一般不会主动提出让江河行去,他知道江河行很忙,一般不会这么做,难道有什么事?还要樊娇和江平君一起过去。
江河行正在想岳父家的事情,这时樊娇道:“既然姐姐这么说了,那我们去一趟吧,反正好长没去看望过叔叔和婶娘了,早该去看看了。”
江河行看樊娇倒是好说话,也不多说话,她们两个能谈妥的事,江河行一般不怎么掺和。看她们谈好了,江河行笑道:“那我们就去岳父家里坐坐,也让他们兄妹三个去外祖母家玩玩,也跟他们的舅舅多认识认识。”
二人点头同意。
平州府已经是冰天雪地一片,江河行在家两天后,来到办公署。刚刚坐下,李孝文乐呵呵的向江河行来汇报。江河行见他如此开心,便问道:“孝文,又有啥喜事啊,怎么嫂子又给你生一个大胖小子吗?”
李孝文一摆手道:“和王,喜事不是我的喜事,是咱们平州的喜事。你猜今年我们这里新来多少人?”
江河行道:“我看边郡来不少人吧,平武城就去了不少工匠,怎么也有几十万吧?”
李孝文搬把椅子,坐到江河行对面,头向后一仰,神态轻松道:“和王,你还可以再猜一次。”
江河行哈哈一乐道:“看来比这个数字大多了,你还是告诉我吧,我也懒得猜了。”
“185万多人,先后从各边郡潮水般涌来,今年又是打仗,我那时候天天睡不着觉,真是担心出什么差错啊。好在夏季之后,各地粮食大丰收,粮价也下去了。新来的人都大多数都分了地,粮食啊,房子啊,都给予安置,这才慢慢的平静下来。”李孝文将情况简单说了一下。
江河行眉头一皱道:“怎么这么多人啊?边郡有那么乱吗?”
李孝文道:“边郡如果不是出事,哪有这么多人,拖家带口,背井离乡,来到这他们眼中的苦寒之地呢。不过来了之后,发现这里也是一片沃土,这才放下心来。”
江河行道:“移民的事,你们没少吃苦。王莽到底都在干些什么,大家都鸡犬不宁的。对了,那时候你送信给我说我们要的都要到了,如果去一趟长安,应该能要到更多的东西。谈判到底是怎么谈的?”
李孝文呵呵一笑道:“和王,你既然肯委屈自己臣服于王莽,我当然就要趁机向王莽多加码了。王莽去匈奴西域等地的,都没什么结果,只有我们这里还愿意臣服。你们出征之后,王级就有点着急,我就跟李通将地谈妥了。地在冀州,给我们两个县的地盘,一个叫泉州,一个叫雍奴。雍奴就是一个荒岛,四面都是海水,方圆有个两百里地。泉州听说很是荒凉,到处是芦苇沼泽地,经常还会被海水倒灌。”
江河行一指李孝文道:“有海水倒灌,制盐多方便啊,那里听说河流密布,水网纵横,就是人烟稀少,对吗?”
李孝文点点头道:“哦,我明白了,和王意在盐。我前段时间派人去看过了,做港口是极好的。当地人烟稀少,只有一些穷苦的渔民。将来可以纳为我平州之民,我看问题不大。”
江河行又问起平州今年的商贸情况,李孝文先讲李通的事情。李通因为在谈判中立下大功,经王级推荐,王莽特准让他做护平州校尉,算是平步青云。李通家族本是南阳第一富豪,现他又是护平州校尉。本来李家在南阳算是手眼通天的人物,现在更是相信他在平州也同样吃的开。一时之间,南阳的富商如过江之鲫般,纷至沓来。
平州今年在南阳商人的带动下,尤其兴旺。还有一个原因,现在就平州还用五铢钱,新朝很多商人和富户家里还有不少五铢钱。朝廷严令禁止使用,但在私下,五铢钱还是不少人用。刚好,现在平州还能合法使用。
很多商人还有一些胆子大的农民,偷偷带着从各地收来的五铢钱,换点东西就回去。因此,今年别看打仗,从新朝进来的钱却是异常之多,因此税收多了许多。现在钱库虽说没以前多,可今年打仗的花费已经回来一大半了。
不过,平州的百姓现在开始有怨言了,不为别的,物价今年一直上涨。前半年粮食涨的跟疯了一样,夏季过后,粮食下来了,可还是比去年的价格高不少。去年一石谷子,也就100钱左右,现在都是150钱起,前段最贵的时候,到过600钱一石。布料啊,油品啊,都是纷纷上涨。
平州府内家里有地的问题不大,家里都有些存粮,没有存粮的至少地里还有。没有太大的恐慌,现在就是没地,也没有产业的那些人,日子过的紧巴巴的。
李孝文介绍完,先回去了。江河行紧皱眉头,考虑新的局面。新朝废除五铢钱,平州也出了新钱,不过没有大量推广。还是以五铢钱为主,新朝的商人想方设法的将五铢钱运到平州,换取平州的货品回去。
大量的资本流入,等于平州多发了货币,导致物价连续上涨。要解决这种局面,第一要平州产出与流入资本相当,这样物价基本能控制住。显然,资本的流入要比扩大生产容易多了。
要么将资本的流入挡住,那样更是自断后路。看来通货膨胀是只得忍受的结果。
江河行想来想去,资本的流入本是好事,会带动平州的迅速发展,可现在平州资本流入过多过快,怕通货膨胀也是厉害的紧,一些拿固定薪水的可就惨了,比如老师这样的,这该如何是好呢?
江河行考虑这个问题,一直没有好的办法。
江河行回到家中,樊娇连忙张罗晚饭,赵清漪则忙着给江安北上课。赵清漪现在和樊娇相处还不算太差,至少没有大的矛盾。
天降黑之际,屋子里红烛高烧,屋子的大饭桌上,摆上火锅,一圈摆好各种肉菜。一家人吃着热气腾腾的火锅。
江河行看着几个孩子,江安北已经六岁了,饭桌上吃的生龙活虎,狼吞虎咽。江河行一边看他,一边心里暗暗高兴。扭头看看,赵清漪一边吃,一边喂旁边的江安旺。江安旺已经两岁了,已经能吃东西了。
赵清漪一边喂着江安旺,一边抬头看着桌子对面的樊娇。樊娇也正喂着江平君。江河行看她看江平君神色有异。便问道:“清漪啊,你可是有什么话想对平君说吗?”
赵清漪停下筷子,面带微笑,看看樊娇,又看看江河行。
赵清漪还没说话,对面的樊娇却呵呵一笑道:“和王,姐姐也想有个女儿啊。”
赵清漪却道:“妹妹,你误会了。平君也是我的女儿啊。我是有个事想跟你说下。”
江河行看她们两个说的开心,放下筷子,看赵清漪有什么事要说。
樊嘉道:“姐姐,有什么事,尽管吩咐好了。”
赵清漪轻轻一笑道:“那有什么吩咐?今天和王回来之前,我父亲来了。知道和王回来了,想让和王带着我们一家人去一趟。让你和平君一起去,他们都很想念平君。”
江河行有些尴尬,按说前两天也该去看望一下。今天赵光既然来了,看来明天非得去一趟。不过赵光一般不会主动提出让江河行去,他知道江河行很忙,一般不会这么做,难道有什么事?还要樊娇和江平君一起过去。
江河行正在想岳父家的事情,这时樊娇道:“既然姐姐这么说了,那我们去一趟吧,反正好长没去看望过叔叔和婶娘了,早该去看看了。”
江河行看樊娇倒是好说话,也不多说话,她们两个能谈妥的事,江河行一般不怎么掺和。看她们谈好了,江河行笑道:“那我们就去岳父家里坐坐,也让他们兄妹三个去外祖母家玩玩,也跟他们的舅舅多认识认识。”
二人点头同意。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