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167 第六十八章 严尤谏
- 168 第六十九章 行路人
- 169 第七十章 谈论盐
- 170 第七十一章 事败露
- 171 第七十二章 畏天命
- 172 第七十三章 告缗令
- 173 第七十四章 自治会
- 174 第七十五章 要平等
- 175 第七十六章 敬上天
- 176 第七十七章 长远事
- 177 第七十八章 去京城
- 178 第七十九章 听天意
- 179 第八十章 做见证
- 180 第八十一章 雍奴岛
- 181 第八十二章 徐夫子
- 182 第八十三章 谈周公
- 183 第八十四章 钱惹祸
- 184 第八十五章 太守府
- 185 第八十六章 换算率
- 186 第八十七章 访严尤
- 187 第八十八章 书信来
- 188 第八十九章 河决口
- 189 第九十章 议救灾
- 190 第九十一章 议线路
- 191 第九十二章 羞涩郎
- 192 第九十三章 遭遇敌
- 193 第九十四章 巨野泽
- 194 第九十五章 遇流民
- 195 第九十六章 救病人
- 196 第九十七章 小动员
- 197 第九十八章 黄河水
- 198 第九十九章 故人来
- 199 第一百章 遇匪徒
- 200 第一百零一章 孤儿事
- 201 第一百零二章 黄水来
- 202 第一百零三章 遇扬雄
- 203 第一百零四章 孤独者
- 204 第一百零五章 马车事
- 205 第一百零六章 论正宗
- 206 第一百零七章 争论车
- 207 第一百零八章 见奇书
- 208 第一百零九章 解周礼
- 209 第一百一十章 猜作者
- 210 第一百一十一章 书之诱
- 211 第一百一十二章 夜进宫
- 212 第一百一十三章 谈民事
- 213 第一百一十四章 识高鹏
- 214 第一百一十五章 高鹏怨
- 215 第一百一十六章 高鹏妻
- 216 第一百一十七章 背司市
- 217 第一百一十八章 来推演
- 218 第一百一十九章 王邑来
- 219 第一百二十章 新交易
- 220 第一百二十一章 治水策
- 221 第一百二十二章 贾让策
- 222 第一百二十三章 中下策
- 223 第一百二十四章 再进宫
- 224 第一百二十五章 长乐宫
- 225 第一百二十六章 王政君
- 226 第一百二十七章 大司马
- 227 第一百二十八章 运粮难
- 228 第一百二十九章 争论起
- 229 第一百三十章 再读书
- 230 第一百三十一章 大政府
- 231 第一百三十二章 谈花费
- 232 第一百三十三章 早准备
- 233 第一百三十四章 当世才
- 234 第一百三十五章 太玄经
- 235 第一百三十六章 开拓者
- 236 第一百三十七章 抢点心
- 237 第一百三十八章 新生意
- 238 第一百三十九章 洛阳事
- 239 第一百四十章 惊天地
- 240 第一百四十一章 抢盐了
- 241 第一百四十二章 赏茅土
- 242 第一百四十三章 看贡品
隐藏
显示工具栏
第七十八章 去京城
第七十八章 去京城
天气还没真正暖和起来,不过冰雪已经融化,河里可以行船。∑頂點小說,
江河行看时间合适,带着人马开始向显武城而去。
队伍中有吴汉带领1500人马,有樊嘉带着五十多个商人。队伍拉的很长,从平州府出来,一路向南。
军人走在前面,旗幡招展,马蹄踏踏。前面是骑兵,后面是车战兵。
军队走在前面,江河行和徐朗乘一辆车,两人边走边聊。旁边的车上,李孝文和刘庆在商量事。他们二人是去显武城,料理显武城自治会之事。
江河行的身后,是一眼望不到头的车队。商人乘着车,拉着自己的货物,浩浩荡荡向前。每家商人都带着家人伙计,本来不会太长的队伍,却变的延绵不绝。
樊嘉坐在自己的豪华马车上,转头看看后面的队伍,叹一口气,心想,过几天到显武城,显武城商人是更多,这个队伍简直是如同大军一般,这要到长安该走到什么时候啊。
吴汉带着军队不管后面的商人,一路疾行,8天的功夫,带着大军就来到显武城。江河行同时到达显武城,先住进显武城的办公署。
江河行刚安定好,杨弘就来汇报。显武城的工作安排的还算井井有条。虽说杨弘做的不错,但明显有些拘谨,站在那里,一件件说起显武城的近况。
李孝文和刘庆也坐在一边,一边听。一边记。
杨弘讲起自治会的进展,前段时间商人从平州府回来,吵闹成了一锅粥。这个要进自治会,那个要来,各自不服气。
杨弘为了协调各地商人,连着召集商人开会讨论。有说按钱多少来定,有说按对平州贡献大小而定,有说按对平州做过什么好事而定。
一时之间,谁也说服不了谁。吵吵半个月,也没得出什么结论。最后,杜邦老先生提出个主意。商会下面有各种分会,比如做丝绸的就有一个分会。先保证每个分会先选出一个来,然后被选出者再行筛选。粮商分会则因为比较大,商人众多。最后给两个名额。这才选出来各个分会代表。
分会代表选出之后。又找到显武城比较有名气的读书人选了两名,还有以前的两名显武的小吏。这个自治大会才算各方面在显武城得到认同,现在其实已经在管事。
本来显武城官府以前也不管多少事,无非是修桥修路,收税而已。修桥修路以后的钱估计不用自治会来出,这些商人现在都很踊跃,因为现在做好事不光是敬奉上天所需,就连进自治会也能加分不少。
收税之事。也加强监管,不为别的。不仅仅是为了平州府的收入。这里面很多还有被征税的商人,他们的对手如果漏掉征税,对他们是不公平的。因此,几乎所有的大户都同意监管,互相之间还能检举。
江河行倒是没想到,以前还担心他们共同抗税,或者同时要求减税,现在倒没有出现。毕竟他这里只是征收交易税,牵涉的面多,稍微加强监管,想逃税的难度就大多了。
江河行大致放心,这个自治会,无论征税,还是做些其他公家事,不会比郑三做的差,心里先放下心。
最后,江河行问三个事情,一是什么时候自治会正式成立。二呢,关于自治会对显武城百姓的约定。三是自治会和平州府的约定。
杨弘回答,现在自治会已经筹备完毕,很多事私下已经开始运作,但正式成立想让江河行亲自来一趟。关于对显武城的约定,就是仿照刘邦进咸阳约法三章之事,不叫约法三章,叫做显武城自治会与民约法。
杨弘简单讲讲与民约法的主要内容,一是财产保护,可不嘛,没有比这些商人更在乎这些的,自己掌权第一要把这个写上。
后面的内容不少,主要有商业纠纷之处理,民事纠纷之处理等等,内容不多,简洁明了。杨弘又讲起民法的裁决,专门设立一个裁决处,专门来处理各种纠纷之事。
至于比较大的事情,比如需要重的惩罚之事,还是希望由平州府直接接管。
江河行点头同意,指派刘庆给他们办理。
谈完这些,江河行让杨弘通知五天后,在天宫庙前,新设立好的石碑前,江河行将主持自治会正式成立,并当众宣布约法,并由他代表平州府签约。
五天后,万里晴空,碧蓝如洗。天气虽有些冷,可天宫庙前,却是热闹非凡。
吴汉带着八百士兵围城一个大圈,兵士们手拿明晃晃的马刀,将外面看热闹的人群隔离开。
一周都是热闹的高楼林立,就剩下中间这块大空地。有几十亩大小,不知为何,一直没有动。
三个一人高的石碑,矗立在空地上。中间的那个特别显眼,上有“敬天爱人”四个红色大字。虽不知是谁书写,但苍劲有力。
石碑后面是一片空地,不用说,未来的天宫庙就是这里。大青砖累有两人高,堆积成一个砖墙般,旁边的木料,堆积成一个个三角形,沙子却像小山一般。还有其他的建房材料,虽说东西很多,却看不出杂乱。
吴汉打量一下这个地方,似乎有些熟悉,仿佛就是当年的牛羊市场。吴汉想起当年就是在这里贩卖羊皮,就是在这里与李孝全打架,更是在这里被吴奎狠狠的教训一顿。
吴汉正在胡思乱想,只见南面的大路上,一阵喧哗声,车马声,人群的叫喊声,络绎不绝。远远的人群中分出一条道路,一队马车,鱼贯而入。
江河行一身锦袍,站在最前面的黑色马车上,挥着手,向马车两旁的人打着招呼。
杨弘同样一身锦袍,站在江河行旁边,紧张的看着人群的欢呼,似乎有些不适应,感觉站也不是,坐也不是,说不出的一股别扭劲。杨弘像个犯错的孩子般,始终不敢看欢呼的人群,低下头,手紧紧抓住车的护栏。
江河行身旁还有一个老者,须发都如雪一般,只是这老者拈着胡须,眯缝着眼,面带微笑,向前看,不消说,这个神仙般的老者,正是徐朗。(未完待续。)
江河行看时间合适,带着人马开始向显武城而去。
队伍中有吴汉带领1500人马,有樊嘉带着五十多个商人。队伍拉的很长,从平州府出来,一路向南。
军人走在前面,旗幡招展,马蹄踏踏。前面是骑兵,后面是车战兵。
军队走在前面,江河行和徐朗乘一辆车,两人边走边聊。旁边的车上,李孝文和刘庆在商量事。他们二人是去显武城,料理显武城自治会之事。
江河行的身后,是一眼望不到头的车队。商人乘着车,拉着自己的货物,浩浩荡荡向前。每家商人都带着家人伙计,本来不会太长的队伍,却变的延绵不绝。
樊嘉坐在自己的豪华马车上,转头看看后面的队伍,叹一口气,心想,过几天到显武城,显武城商人是更多,这个队伍简直是如同大军一般,这要到长安该走到什么时候啊。
吴汉带着军队不管后面的商人,一路疾行,8天的功夫,带着大军就来到显武城。江河行同时到达显武城,先住进显武城的办公署。
江河行刚安定好,杨弘就来汇报。显武城的工作安排的还算井井有条。虽说杨弘做的不错,但明显有些拘谨,站在那里,一件件说起显武城的近况。
李孝文和刘庆也坐在一边,一边听。一边记。
杨弘讲起自治会的进展,前段时间商人从平州府回来,吵闹成了一锅粥。这个要进自治会,那个要来,各自不服气。
杨弘为了协调各地商人,连着召集商人开会讨论。有说按钱多少来定,有说按对平州贡献大小而定,有说按对平州做过什么好事而定。
一时之间,谁也说服不了谁。吵吵半个月,也没得出什么结论。最后,杜邦老先生提出个主意。商会下面有各种分会,比如做丝绸的就有一个分会。先保证每个分会先选出一个来,然后被选出者再行筛选。粮商分会则因为比较大,商人众多。最后给两个名额。这才选出来各个分会代表。
分会代表选出之后。又找到显武城比较有名气的读书人选了两名,还有以前的两名显武的小吏。这个自治大会才算各方面在显武城得到认同,现在其实已经在管事。
本来显武城官府以前也不管多少事,无非是修桥修路,收税而已。修桥修路以后的钱估计不用自治会来出,这些商人现在都很踊跃,因为现在做好事不光是敬奉上天所需,就连进自治会也能加分不少。
收税之事。也加强监管,不为别的。不仅仅是为了平州府的收入。这里面很多还有被征税的商人,他们的对手如果漏掉征税,对他们是不公平的。因此,几乎所有的大户都同意监管,互相之间还能检举。
江河行倒是没想到,以前还担心他们共同抗税,或者同时要求减税,现在倒没有出现。毕竟他这里只是征收交易税,牵涉的面多,稍微加强监管,想逃税的难度就大多了。
江河行大致放心,这个自治会,无论征税,还是做些其他公家事,不会比郑三做的差,心里先放下心。
最后,江河行问三个事情,一是什么时候自治会正式成立。二呢,关于自治会对显武城百姓的约定。三是自治会和平州府的约定。
杨弘回答,现在自治会已经筹备完毕,很多事私下已经开始运作,但正式成立想让江河行亲自来一趟。关于对显武城的约定,就是仿照刘邦进咸阳约法三章之事,不叫约法三章,叫做显武城自治会与民约法。
杨弘简单讲讲与民约法的主要内容,一是财产保护,可不嘛,没有比这些商人更在乎这些的,自己掌权第一要把这个写上。
后面的内容不少,主要有商业纠纷之处理,民事纠纷之处理等等,内容不多,简洁明了。杨弘又讲起民法的裁决,专门设立一个裁决处,专门来处理各种纠纷之事。
至于比较大的事情,比如需要重的惩罚之事,还是希望由平州府直接接管。
江河行点头同意,指派刘庆给他们办理。
谈完这些,江河行让杨弘通知五天后,在天宫庙前,新设立好的石碑前,江河行将主持自治会正式成立,并当众宣布约法,并由他代表平州府签约。
五天后,万里晴空,碧蓝如洗。天气虽有些冷,可天宫庙前,却是热闹非凡。
吴汉带着八百士兵围城一个大圈,兵士们手拿明晃晃的马刀,将外面看热闹的人群隔离开。
一周都是热闹的高楼林立,就剩下中间这块大空地。有几十亩大小,不知为何,一直没有动。
三个一人高的石碑,矗立在空地上。中间的那个特别显眼,上有“敬天爱人”四个红色大字。虽不知是谁书写,但苍劲有力。
石碑后面是一片空地,不用说,未来的天宫庙就是这里。大青砖累有两人高,堆积成一个砖墙般,旁边的木料,堆积成一个个三角形,沙子却像小山一般。还有其他的建房材料,虽说东西很多,却看不出杂乱。
吴汉打量一下这个地方,似乎有些熟悉,仿佛就是当年的牛羊市场。吴汉想起当年就是在这里贩卖羊皮,就是在这里与李孝全打架,更是在这里被吴奎狠狠的教训一顿。
吴汉正在胡思乱想,只见南面的大路上,一阵喧哗声,车马声,人群的叫喊声,络绎不绝。远远的人群中分出一条道路,一队马车,鱼贯而入。
江河行一身锦袍,站在最前面的黑色马车上,挥着手,向马车两旁的人打着招呼。
杨弘同样一身锦袍,站在江河行旁边,紧张的看着人群的欢呼,似乎有些不适应,感觉站也不是,坐也不是,说不出的一股别扭劲。杨弘像个犯错的孩子般,始终不敢看欢呼的人群,低下头,手紧紧抓住车的护栏。
江河行身旁还有一个老者,须发都如雪一般,只是这老者拈着胡须,眯缝着眼,面带微笑,向前看,不消说,这个神仙般的老者,正是徐朗。(未完待续。)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