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14 第十四章 显武城
- 15 第十五章 谁勇猛
- 16 第十六章 新兵器
- 17 第十七章 战夫余
- 18 第十八章 扫残敌
- 19 第十九章 织帆布
- 20 第二十章 造帆船
- 21 第二十一章 船模型
- 22 第二十二章 春耕忙
- 23 第二十三章 战鲜卑
- 24 第二十四章 灭夫余
- 25 第二十五章 救刘庆
- 26 第二十六章 江安北
- 27 第二十七章 铁轨车
- 28 第二十八章 进长安
- 29 第二十九章 见王莽
- 30 第三十章 见皇帝
- 31 第三十一章 教军场
- 32 第三十二章 意外客
- 33 第三十三章 归程路
- 34 第三十四章 押人质
- 35 第三十五章 战再起
- 36 第三十六章 遇突袭
- 37 第三十七章 高类利
- 38 第三十八章 云雷兵
- 39 第三十九章 追残敌
- 40 第四十章 国内城
- 41 第四十一章 高地租
- 42 第四十二章 逼敌降
- 43 第四十三章 来亲戚
- 44 第四十四章 铜火锅
- 45 第四十五章 特种兵
- 46 第四十六章 牢狱灾
- 47 第四十七章 自利性
- 48 第四十八章 观星人
- 49 第四十九章 试铁车
- 50 第五十章 指南针
- 51 第五十一章 论得失
- 52 第五十二章 盐铁威
- 53 第五十三章 新征途
- 54 第五十四章 驱敌战
- 55 第五十五章 战南湖
- 56 第五十六章 新筹划
- 57 第五十七章 两湖城
- 58 第五十八章 立商法
- 59 第五十九章 凤凰岛
- 60 第六十章 棉花种
- 61 第六十一章 阅水兵
- 62 第六十二章 新装备
- 63 第六十三章 收吴汉
- 64 第六十四章 苏隆来
- 65 第六十五章 去东郡
- 66 第六十六章 救李宾
- 67 第六十七章 东郡府
- 68 第六十八章 战流匪
- 69 第六十九章 苦周仁
- 70 第七十章 难抉择
- 71 第七十一章 新药厂
- 72 第七十二章 新学徒
- 73 第七十三章 平州府
- 74 第七十四章 新移民
- 75 第七十五章 移民路
- 76 第七十六章 新民兵
- 77 第七十七章 樊娇喜
- 78 第七十八章 新生活
- 79 第七十九章 大练兵
- 80 第八十章 聚米山
- 81 第八十一章 攻防战
- 82 第八十三章 秋收忙
- 83 第八十四章 收割机
- 84 第八十四章 贾神医
- 85 第八十五章 天理道
- 86 第八十六章 奠基石
- 87 第八十七章 废奴婢
- 88 第八十八章 广招商
- 89 第八十九章 播种机
- 90 第九十章 新制钱
- 91 第九十一章 咸鱼干
- 92 第九十二章 论形势
- 93 第九十三章 议修城
- 94 第九十四章 合江城
- 95 第九十五章 过黑河
- 96 第九十六章 见徐朗
- 97 第九十七章 新打算
- 98 第九十八章 王改候
- 99 第九十九章 做准备
- 100 第一章 五威将
- 101 第二章 码头见
- 102 第三章 初相见
- 103 第四章 新较量
- 104 第五章 宣策命
- 105 第六章 豆油张
- 106 第七章 严尤来
- 107 第八章 五均市
- 108 第九章 正确性
- 109 第十章 闻恶讯
- 110 第十一章 议方案
- 111 第十二章 初遇敌
- 112 第十三章 山口战
- 113 第十四章 前锋团
- 114 第十五章 车战威
- 115 第十六章 用飞雷
- 116 第十七章 夜袭战
- 117 第十八章 敌溃退
- 118 第十九章 左贤王
- 119 第二十章 月圆夜
- 120 第二十一章 点钢枪
- 121 第二十二章 吴奎伤
- 122 第二十三章 匈奴兵
- 123 第二十四章 约战期
- 124 第二十五章 彭仲宇
- 125 第二十六章 临大战
- 126 第二十七章 战火烈
- 127 第二十八章 长刀猛
- 128 第二十九章 全推进
- 129 第三十章 决胜机
- 130 第三十一章 要换帅
- 131 第三十二章 强将猛
- 132 第三十三章 马元帅
- 133 第三十四章 说差异
- 134 第三十五章 论文化
- 135 第三十六章 平武城
- 136 第三十七章 修城事
- 137 第三十八章 造水车
- 138 第三十九章 讲兵法
- 139 第四十章 论战争
- 140 第四十一章 彭伯海
- 141 第四十二章 做准备
- 142 第四十三章 单于庭
- 143 第四十四章 右贤王
- 144 第四十五章 夜雨急
- 145 第四十六章 当头棒
- 146 第四十七章 单于灭
- 147 第四十八章 屠宰场
- 148 第四十九章 叔侄亲
- 149 第五十章 回平州
- 150 第五十一章 物价涨
- 151 第五十二章 赵光家
- 152 第五十三章 论交易
- 153 第五十四章 官商合
- 154 第五十五章 看学校
- 155 第五十六章 补薪水
- 156 第五十七章 徐闻事
- 157 第五十八章 早铺路
- 158 第五十九章 新商机
- 159 第六十章 南阳人
- 160 第六十一章 进军营
- 161 第六十二章 肃慎人
- 162 第六十三章 低成本
- 163 第六十四章 雪中行
- 164 第六十五章 访李轶
- 165 第六十六章 新航道
- 166 第六十七章 泉州港
- 167 第六十八章 严尤谏
- 168 第六十九章 行路人
- 169 第七十章 谈论盐
- 170 第七十一章 事败露
- 171 第七十二章 畏天命
- 172 第七十三章 告缗令
- 173 第七十四章 自治会
- 174 第七十五章 要平等
- 175 第七十六章 敬上天
- 176 第七十七章 长远事
- 177 第七十八章 去京城
- 178 第七十九章 听天意
- 179 第八十章 做见证
- 180 第八十一章 雍奴岛
- 181 第八十二章 徐夫子
- 182 第八十三章 谈周公
- 183 第八十四章 钱惹祸
- 184 第八十五章 太守府
- 185 第八十六章 换算率
- 186 第八十七章 访严尤
- 187 第八十八章 书信来
- 188 第八十九章 河决口
- 189 第九十章 议救灾
- 190 第九十一章 议线路
- 191 第九十二章 羞涩郎
- 192 第九十三章 遭遇敌
- 193 第九十四章 巨野泽
- 194 第九十五章 遇流民
- 195 第九十六章 救病人
- 196 第九十七章 小动员
- 197 第九十八章 黄河水
- 198 第九十九章 故人来
- 199 第一百章 遇匪徒
- 200 第一百零一章 孤儿事
- 201 第一百零二章 黄水来
- 202 第一百零三章 遇扬雄
- 203 第一百零四章 孤独者
- 204 第一百零五章 马车事
- 205 第一百零六章 论正宗
- 206 第一百零七章 争论车
- 207 第一百零八章 见奇书
- 208 第一百零九章 解周礼
- 209 第一百一十章 猜作者
- 210 第一百一十一章 书之诱
- 211 第一百一十二章 夜进宫
- 212 第一百一十三章 谈民事
- 213 第一百一十四章 识高鹏
- 214 第一百一十五章 高鹏怨
- 215 第一百一十六章 高鹏妻
- 216 第一百一十七章 背司市
- 217 第一百一十八章 来推演
- 218 第一百一十九章 王邑来
- 219 第一百二十章 新交易
- 220 第一百二十一章 治水策
- 221 第一百二十二章 贾让策
- 222 第一百二十三章 中下策
- 223 第一百二十四章 再进宫
- 224 第一百二十五章 长乐宫
- 225 第一百二十六章 王政君
- 226 第一百二十七章 大司马
- 227 第一百二十八章 运粮难
- 228 第一百二十九章 争论起
- 229 第一百三十章 再读书
- 230 第一百三十一章 大政府
- 231 第一百三十二章 谈花费
- 232 第一百三十三章 早准备
- 233 第一百三十四章 当世才
- 234 第一百三十五章 太玄经
- 235 第一百三十六章 开拓者
- 236 第一百三十七章 抢点心
- 237 第一百三十八章 新生意
- 238 第一百三十九章 洛阳事
- 239 第一百四十章 惊天地
- 240 第一百四十一章 抢盐了
- 241 第一百四十二章 赏茅土
- 242 第一百四十三章 看贡品
隐藏
显示工具栏
第二十四章 灭夫余
第二十四章 灭夫余
再说江河行这里,夫余这边也出军了,不过依靠大山地形,扎下营寨,防守甚是严密,一时半会没有空隙可钻。江河行同样扎下背倚大山,面朝苏河(汉代东辽河),扎下营盘,不给夫余人机会。中间互相派出小部队,江河行这边一投云雷,夫余人总是大败而回。
江河行想了想,夫余人可早就知道云雷的厉害了,为什么还要这样对峙,哦,他一定是等到云雷不能用的时候给我决战。
江河行想了想调整了部署,让李孝武偷偷的和吴奎换防,这里正面战场上需要一个万夫不当的猛将,而将来偷袭的路上需要一个智勇双全的统帅。李孝武临走之际,江河行交代了作战时机,让他到时候见机行事。
两天后吴奎的部队全部到了江河行手下,各个被吴奎训练的勇气非凡。
吴奎来了之后,江河行这边就有6000人左右,马彪的长枪师,吴奎的长枪独立旅,都是长枪,不同的是吴奎全是骑兵。
江河行知道夫余人可能等的是下雨天,夏天的连阴雨,他就有机会获全胜,他们这次是倾全国之兵来战了。总共有5万人在营盘里面,遇到云雷,只有溃败的份,可没了云雷,他们机会还是很大的。
江河行依仗的是自己的兵器更好,军队训练更精,不像夫余人平时为民,战时为兵,非职业化军队跟职业化军队相比,江河行还是有点把握的。
天气一直晴天,温度越来越高,双方都没有战的兴趣,似乎都等下雨一决雌雄,可雨偏就是跟你捉迷藏似的。
毕竟是夏天,晴天不会一直下去的。雨水开始淅淅沥沥的下起来了,刚开始小雨,后来雨势越来越大,河水眼看涨了起来,河水也变的又混又黄,河水夹杂着泥沙打着卷向下游冲去,河边的青草,湿漉漉的马走在上面脚步都打滑。雨水下个不停,江河行将探子放出更多,这边也做着准备。
单说夫余王带素,召集军中文武官员,商量决战方案。眼看雨下了几天,想必那云雷,起不了作用了,虽然自己的弓箭也不能用,可是刀枪都有,人数又是绝对的优势,带素越想越美,他现在脑海中不断幻想江河行跪地求饶的场景。
带素没怎么调兵遣将,除了一部分看守营地外,自己亲带人马以泰山压顶之势,一下子将江河行的兵马打垮,关键时刻比的就是力量,比的就是勇气。
整顿好之后,带素一挥长剑,大队出发。前面是骑兵,中间是带素和指挥中枢,后面是步兵。雨变小了,军队行军稍微受点影响,马稍微慢一些,不过凉爽了许多。军队不急不慢的走着,众人的燥热一扫而空,长期在兵营中大家都快憋坏了,今天好不容易出来透透风了。
5万大军,地面湿滑,想走整齐是不太容易的,刚走了几里地,该做先锋的落在了后面,该做后盾的跑去做了先锋。
带素看着乱糟糟的队形,气得大骂,重新整顿队形,队伍中有个传言,说队伍中混进了汉人骑兵,和去年投降的夫余人,大家人心惶惶的,想来想去都觉得不可能,又走了5里地,再次整顿队形。再次出发的时候,前面的骑兵真的打起来了,不过还好,那些汉人骑兵看不是对手,一交手就撤离了,地面湿滑,追赶了一阵,没什么效果。队伍又是乱糟糟的,带素都快发疯了,这是战场,不是玩笑的地方,居然穿着夫余人的衣服,混进了夫余人的队伍,他觉的江河行又可狠又有点可乐。
没过多久,后面又打起来了,互相指责对方是汉人,后来查清楚了,都是夫余人。带素心情郁闷,眼看到战场了,自己人居然斗起来了。他知道他队伍里混的肯定有汉人,在不停的捣乱,哎,都怪去年太多俘虏被人抓去了,自己的很多秘密敌人都知道了。
好在江河行的营帐就看到了,河水居然不深,骑兵已经飞马过去了,一个个营帐被趟翻,一个个壕沟被填平,眼看着步兵一个个跳进河中,准备涉水而过。眼前一个巨大的条幅挂在营帐当中,白布黑字,看上去刚挂上不久,字迹还是很清楚,带素丧命于此。
带素一看,全部认识,当场就知道不好,中埋伏了,眼看到对面的大山上旗帜高张,鼓声,号角声响起。
看了一阵,不见人下来,带素心想,真当我是吓大的。正在此时,从东南方向传出巨响,犹如万马奔腾,又像万只巨兽同时的嘶吼。夫余人同时向东南方向看去,眼看着一面水墙压了过来,有一人多高,水沿着苏河向下冲来,水雾弥漫在空中,天已经看不清了。夫余人感觉腿脚冰凉,身体不住的颤抖,不知道是大地的颤动还是自己的颤动。
带素大叫道:“苏河水,苏河水。”这可能是夫余人最后一次听到大王英明的指出这是苏河之水,而不是其他地方的水。带着大王的教导,和大王一起进入这苏河之水才是正理。扶余战士不再犹豫,一个个在河水激流之中和大王一起向下游而去。
几天之后,天终于彻底放晴,打扫战场完毕,吴奎看了看江河行道:“和王,我还以为给我打什么打仗呢。”江河行看了看吴奎哈哈大笑道:“我原本以为水解决一部分,另外一部分还是硬仗等你来打,谁知道他一下子将部队都带出来了,结果我们都轻松了,那帮建筑队倒是立了头功。”
吴奎也是哈哈大笑,请命去夫余王城,江河行许可,只是下严令不可滥杀,现在夫余损失极大,不仅仅是士兵,苏河下游两岸,几乎人烟一空,再杀都没人了。将来这里还要人耕种呢。
三天后,传来消息,王城投降,没有任何杀人之事,只是吴奎和李孝武同时赶到,只好两人都给战功。
王城改名为吉林,重建新城,释放全部奴隶,尤其是汉奴,显然上次夫余人应付差事般释放汉奴。惊喜的是郑义的哥哥郑礼也在这里,李孝武将立刻将郑礼派专人送到显武与郑家团圆。
江河行命令李孝武吉林留守,处理建城事宜,安排军民学校等事务,自己带着吴奎等急赴东南方向,看看卒本扶余,会是怎么个打法。
李孝全也是郁闷,怎么就等不来这什么卒本扶余的兵马杀过来,好在听说吴奎也没立上大功,心里感觉好受些。
又等些日子,也许夫余打败的消息传到卒本扶余,他们不敢动了吧,江河行命令撤军。
全军休整,继续训练,新弓箭不断装到部队,新盔甲继续一点点的给部队换装。江河行看了看夫余的地图,目前重点集中于南部不太合适,看来要从显武,向北搬迁,北部的开发起来,才能够足量的人口,因为那里才是最合适农耕之地。
江河行叫上张凯,李孝文,三人商量一下,都觉的可以,三人一起,带着一队人马,向北而行,江河行沿着大致的记忆,一路走到长春附近,看一条大河水清河宽,想这就是后世的饮马河了吧,河水两岸深林密布。江河行命此地为长春,两人很是惊奇,这地方冬天冷的不得了,怎么叫长春呢?
江河行笑一笑不解释,他只是心里有个谱,大致知道是什么地方。
后来又一路向北,知道哈尔滨附近,他命名为夏都,两人更是莫名,江河行依旧不解释,两人看来江河行命名不用武字了,改用季节了。两人看来这名字有些怪怪的,不过本身找不出什么毛病。
过了一个多月,几个人才回到显武。私下就有吉林、长春、夏都都将要建新的大城的消息,不过江河行没做任何表示。害的敏感的建筑商,一个个跑到了不毛之地,来跑马圈地,等了一段时间,发现碰面的都是同行,各个面面相觑,才知道消息不确,各自再打道回府。
夏季就这样匆匆而过,赵清漪的肚子越来越大了,江河行回家的日子越来越多,工作的事情先基本能交就交出去。张凯打了一仗之后,对打仗兴趣大减,江河行很高兴,让他负责长春夏都等地城建,只是投资太大,现在只能是规划阶段,动工至少是明年的事情。
江河行想了想,夫余人可早就知道云雷的厉害了,为什么还要这样对峙,哦,他一定是等到云雷不能用的时候给我决战。
江河行想了想调整了部署,让李孝武偷偷的和吴奎换防,这里正面战场上需要一个万夫不当的猛将,而将来偷袭的路上需要一个智勇双全的统帅。李孝武临走之际,江河行交代了作战时机,让他到时候见机行事。
两天后吴奎的部队全部到了江河行手下,各个被吴奎训练的勇气非凡。
吴奎来了之后,江河行这边就有6000人左右,马彪的长枪师,吴奎的长枪独立旅,都是长枪,不同的是吴奎全是骑兵。
江河行知道夫余人可能等的是下雨天,夏天的连阴雨,他就有机会获全胜,他们这次是倾全国之兵来战了。总共有5万人在营盘里面,遇到云雷,只有溃败的份,可没了云雷,他们机会还是很大的。
江河行依仗的是自己的兵器更好,军队训练更精,不像夫余人平时为民,战时为兵,非职业化军队跟职业化军队相比,江河行还是有点把握的。
天气一直晴天,温度越来越高,双方都没有战的兴趣,似乎都等下雨一决雌雄,可雨偏就是跟你捉迷藏似的。
毕竟是夏天,晴天不会一直下去的。雨水开始淅淅沥沥的下起来了,刚开始小雨,后来雨势越来越大,河水眼看涨了起来,河水也变的又混又黄,河水夹杂着泥沙打着卷向下游冲去,河边的青草,湿漉漉的马走在上面脚步都打滑。雨水下个不停,江河行将探子放出更多,这边也做着准备。
单说夫余王带素,召集军中文武官员,商量决战方案。眼看雨下了几天,想必那云雷,起不了作用了,虽然自己的弓箭也不能用,可是刀枪都有,人数又是绝对的优势,带素越想越美,他现在脑海中不断幻想江河行跪地求饶的场景。
带素没怎么调兵遣将,除了一部分看守营地外,自己亲带人马以泰山压顶之势,一下子将江河行的兵马打垮,关键时刻比的就是力量,比的就是勇气。
整顿好之后,带素一挥长剑,大队出发。前面是骑兵,中间是带素和指挥中枢,后面是步兵。雨变小了,军队行军稍微受点影响,马稍微慢一些,不过凉爽了许多。军队不急不慢的走着,众人的燥热一扫而空,长期在兵营中大家都快憋坏了,今天好不容易出来透透风了。
5万大军,地面湿滑,想走整齐是不太容易的,刚走了几里地,该做先锋的落在了后面,该做后盾的跑去做了先锋。
带素看着乱糟糟的队形,气得大骂,重新整顿队形,队伍中有个传言,说队伍中混进了汉人骑兵,和去年投降的夫余人,大家人心惶惶的,想来想去都觉得不可能,又走了5里地,再次整顿队形。再次出发的时候,前面的骑兵真的打起来了,不过还好,那些汉人骑兵看不是对手,一交手就撤离了,地面湿滑,追赶了一阵,没什么效果。队伍又是乱糟糟的,带素都快发疯了,这是战场,不是玩笑的地方,居然穿着夫余人的衣服,混进了夫余人的队伍,他觉的江河行又可狠又有点可乐。
没过多久,后面又打起来了,互相指责对方是汉人,后来查清楚了,都是夫余人。带素心情郁闷,眼看到战场了,自己人居然斗起来了。他知道他队伍里混的肯定有汉人,在不停的捣乱,哎,都怪去年太多俘虏被人抓去了,自己的很多秘密敌人都知道了。
好在江河行的营帐就看到了,河水居然不深,骑兵已经飞马过去了,一个个营帐被趟翻,一个个壕沟被填平,眼看着步兵一个个跳进河中,准备涉水而过。眼前一个巨大的条幅挂在营帐当中,白布黑字,看上去刚挂上不久,字迹还是很清楚,带素丧命于此。
带素一看,全部认识,当场就知道不好,中埋伏了,眼看到对面的大山上旗帜高张,鼓声,号角声响起。
看了一阵,不见人下来,带素心想,真当我是吓大的。正在此时,从东南方向传出巨响,犹如万马奔腾,又像万只巨兽同时的嘶吼。夫余人同时向东南方向看去,眼看着一面水墙压了过来,有一人多高,水沿着苏河向下冲来,水雾弥漫在空中,天已经看不清了。夫余人感觉腿脚冰凉,身体不住的颤抖,不知道是大地的颤动还是自己的颤动。
带素大叫道:“苏河水,苏河水。”这可能是夫余人最后一次听到大王英明的指出这是苏河之水,而不是其他地方的水。带着大王的教导,和大王一起进入这苏河之水才是正理。扶余战士不再犹豫,一个个在河水激流之中和大王一起向下游而去。
几天之后,天终于彻底放晴,打扫战场完毕,吴奎看了看江河行道:“和王,我还以为给我打什么打仗呢。”江河行看了看吴奎哈哈大笑道:“我原本以为水解决一部分,另外一部分还是硬仗等你来打,谁知道他一下子将部队都带出来了,结果我们都轻松了,那帮建筑队倒是立了头功。”
吴奎也是哈哈大笑,请命去夫余王城,江河行许可,只是下严令不可滥杀,现在夫余损失极大,不仅仅是士兵,苏河下游两岸,几乎人烟一空,再杀都没人了。将来这里还要人耕种呢。
三天后,传来消息,王城投降,没有任何杀人之事,只是吴奎和李孝武同时赶到,只好两人都给战功。
王城改名为吉林,重建新城,释放全部奴隶,尤其是汉奴,显然上次夫余人应付差事般释放汉奴。惊喜的是郑义的哥哥郑礼也在这里,李孝武将立刻将郑礼派专人送到显武与郑家团圆。
江河行命令李孝武吉林留守,处理建城事宜,安排军民学校等事务,自己带着吴奎等急赴东南方向,看看卒本扶余,会是怎么个打法。
李孝全也是郁闷,怎么就等不来这什么卒本扶余的兵马杀过来,好在听说吴奎也没立上大功,心里感觉好受些。
又等些日子,也许夫余打败的消息传到卒本扶余,他们不敢动了吧,江河行命令撤军。
全军休整,继续训练,新弓箭不断装到部队,新盔甲继续一点点的给部队换装。江河行看了看夫余的地图,目前重点集中于南部不太合适,看来要从显武,向北搬迁,北部的开发起来,才能够足量的人口,因为那里才是最合适农耕之地。
江河行叫上张凯,李孝文,三人商量一下,都觉的可以,三人一起,带着一队人马,向北而行,江河行沿着大致的记忆,一路走到长春附近,看一条大河水清河宽,想这就是后世的饮马河了吧,河水两岸深林密布。江河行命此地为长春,两人很是惊奇,这地方冬天冷的不得了,怎么叫长春呢?
江河行笑一笑不解释,他只是心里有个谱,大致知道是什么地方。
后来又一路向北,知道哈尔滨附近,他命名为夏都,两人更是莫名,江河行依旧不解释,两人看来江河行命名不用武字了,改用季节了。两人看来这名字有些怪怪的,不过本身找不出什么毛病。
过了一个多月,几个人才回到显武。私下就有吉林、长春、夏都都将要建新的大城的消息,不过江河行没做任何表示。害的敏感的建筑商,一个个跑到了不毛之地,来跑马圈地,等了一段时间,发现碰面的都是同行,各个面面相觑,才知道消息不确,各自再打道回府。
夏季就这样匆匆而过,赵清漪的肚子越来越大了,江河行回家的日子越来越多,工作的事情先基本能交就交出去。张凯打了一仗之后,对打仗兴趣大减,江河行很高兴,让他负责长春夏都等地城建,只是投资太大,现在只能是规划阶段,动工至少是明年的事情。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