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10 第十章 新云雷
- 11 第十一章 长枪队
- 12 第十二章 骑兵队
- 13 第十三章 救汉奴
- 14 第十四章 显武城
- 15 第十五章 谁勇猛
- 16 第十六章 新兵器
- 17 第十七章 战夫余
- 18 第十八章 扫残敌
- 19 第十九章 织帆布
- 20 第二十章 造帆船
- 21 第二十一章 船模型
- 22 第二十二章 春耕忙
- 23 第二十三章 战鲜卑
- 24 第二十四章 灭夫余
- 25 第二十五章 救刘庆
- 26 第二十六章 江安北
- 27 第二十七章 铁轨车
- 28 第二十八章 进长安
- 29 第二十九章 见王莽
- 30 第三十章 见皇帝
- 31 第三十一章 教军场
- 32 第三十二章 意外客
- 33 第三十三章 归程路
- 34 第三十四章 押人质
- 35 第三十五章 战再起
- 36 第三十六章 遇突袭
- 37 第三十七章 高类利
- 38 第三十八章 云雷兵
- 39 第三十九章 追残敌
- 40 第四十章 国内城
- 41 第四十一章 高地租
- 42 第四十二章 逼敌降
- 43 第四十三章 来亲戚
- 44 第四十四章 铜火锅
- 45 第四十五章 特种兵
- 46 第四十六章 牢狱灾
- 47 第四十七章 自利性
- 48 第四十八章 观星人
- 49 第四十九章 试铁车
- 50 第五十章 指南针
- 51 第五十一章 论得失
- 52 第五十二章 盐铁威
- 53 第五十三章 新征途
- 54 第五十四章 驱敌战
- 55 第五十五章 战南湖
- 56 第五十六章 新筹划
- 57 第五十七章 两湖城
- 58 第五十八章 立商法
- 59 第五十九章 凤凰岛
- 60 第六十章 棉花种
- 61 第六十一章 阅水兵
- 62 第六十二章 新装备
- 63 第六十三章 收吴汉
- 64 第六十四章 苏隆来
- 65 第六十五章 去东郡
- 66 第六十六章 救李宾
- 67 第六十七章 东郡府
- 68 第六十八章 战流匪
- 69 第六十九章 苦周仁
- 70 第七十章 难抉择
- 71 第七十一章 新药厂
- 72 第七十二章 新学徒
- 73 第七十三章 平州府
- 74 第七十四章 新移民
- 75 第七十五章 移民路
- 76 第七十六章 新民兵
- 77 第七十七章 樊娇喜
- 78 第七十八章 新生活
- 79 第七十九章 大练兵
- 80 第八十章 聚米山
- 81 第八十一章 攻防战
- 82 第八十三章 秋收忙
- 83 第八十四章 收割机
- 84 第八十四章 贾神医
- 85 第八十五章 天理道
- 86 第八十六章 奠基石
- 87 第八十七章 废奴婢
- 88 第八十八章 广招商
- 89 第八十九章 播种机
- 90 第九十章 新制钱
- 91 第九十一章 咸鱼干
- 92 第九十二章 论形势
- 93 第九十三章 议修城
- 94 第九十四章 合江城
- 95 第九十五章 过黑河
- 96 第九十六章 见徐朗
- 97 第九十七章 新打算
- 98 第九十八章 王改候
- 99 第九十九章 做准备
- 100 第一章 五威将
- 101 第二章 码头见
- 102 第三章 初相见
- 103 第四章 新较量
- 104 第五章 宣策命
- 105 第六章 豆油张
- 106 第七章 严尤来
- 107 第八章 五均市
- 108 第九章 正确性
- 109 第十章 闻恶讯
- 110 第十一章 议方案
- 111 第十二章 初遇敌
- 112 第十三章 山口战
- 113 第十四章 前锋团
- 114 第十五章 车战威
- 115 第十六章 用飞雷
- 116 第十七章 夜袭战
- 117 第十八章 敌溃退
- 118 第十九章 左贤王
- 119 第二十章 月圆夜
- 120 第二十一章 点钢枪
- 121 第二十二章 吴奎伤
- 122 第二十三章 匈奴兵
- 123 第二十四章 约战期
- 124 第二十五章 彭仲宇
- 125 第二十六章 临大战
- 126 第二十七章 战火烈
- 127 第二十八章 长刀猛
- 128 第二十九章 全推进
- 129 第三十章 决胜机
- 130 第三十一章 要换帅
- 131 第三十二章 强将猛
- 132 第三十三章 马元帅
- 133 第三十四章 说差异
- 134 第三十五章 论文化
- 135 第三十六章 平武城
- 136 第三十七章 修城事
- 137 第三十八章 造水车
- 138 第三十九章 讲兵法
- 139 第四十章 论战争
- 140 第四十一章 彭伯海
- 141 第四十二章 做准备
- 142 第四十三章 单于庭
- 143 第四十四章 右贤王
- 144 第四十五章 夜雨急
- 145 第四十六章 当头棒
- 146 第四十七章 单于灭
- 147 第四十八章 屠宰场
- 148 第四十九章 叔侄亲
- 149 第五十章 回平州
- 150 第五十一章 物价涨
- 151 第五十二章 赵光家
- 152 第五十三章 论交易
- 153 第五十四章 官商合
- 154 第五十五章 看学校
- 155 第五十六章 补薪水
- 156 第五十七章 徐闻事
- 157 第五十八章 早铺路
- 158 第五十九章 新商机
- 159 第六十章 南阳人
- 160 第六十一章 进军营
- 161 第六十二章 肃慎人
- 162 第六十三章 低成本
- 163 第六十四章 雪中行
- 164 第六十五章 访李轶
- 165 第六十六章 新航道
- 166 第六十七章 泉州港
- 167 第六十八章 严尤谏
- 168 第六十九章 行路人
- 169 第七十章 谈论盐
- 170 第七十一章 事败露
- 171 第七十二章 畏天命
- 172 第七十三章 告缗令
- 173 第七十四章 自治会
- 174 第七十五章 要平等
- 175 第七十六章 敬上天
- 176 第七十七章 长远事
- 177 第七十八章 去京城
- 178 第七十九章 听天意
- 179 第八十章 做见证
- 180 第八十一章 雍奴岛
- 181 第八十二章 徐夫子
- 182 第八十三章 谈周公
- 183 第八十四章 钱惹祸
- 184 第八十五章 太守府
- 185 第八十六章 换算率
- 186 第八十七章 访严尤
- 187 第八十八章 书信来
- 188 第八十九章 河决口
- 189 第九十章 议救灾
- 190 第九十一章 议线路
- 191 第九十二章 羞涩郎
- 192 第九十三章 遭遇敌
- 193 第九十四章 巨野泽
- 194 第九十五章 遇流民
- 195 第九十六章 救病人
- 196 第九十七章 小动员
- 197 第九十八章 黄河水
- 198 第九十九章 故人来
- 199 第一百章 遇匪徒
- 200 第一百零一章 孤儿事
- 201 第一百零二章 黄水来
- 202 第一百零三章 遇扬雄
- 203 第一百零四章 孤独者
- 204 第一百零五章 马车事
- 205 第一百零六章 论正宗
- 206 第一百零七章 争论车
- 207 第一百零八章 见奇书
- 208 第一百零九章 解周礼
- 209 第一百一十章 猜作者
- 210 第一百一十一章 书之诱
- 211 第一百一十二章 夜进宫
- 212 第一百一十三章 谈民事
- 213 第一百一十四章 识高鹏
- 214 第一百一十五章 高鹏怨
- 215 第一百一十六章 高鹏妻
- 216 第一百一十七章 背司市
- 217 第一百一十八章 来推演
- 218 第一百一十九章 王邑来
- 219 第一百二十章 新交易
- 220 第一百二十一章 治水策
- 221 第一百二十二章 贾让策
- 222 第一百二十三章 中下策
- 223 第一百二十四章 再进宫
- 224 第一百二十五章 长乐宫
- 225 第一百二十六章 王政君
- 226 第一百二十七章 大司马
- 227 第一百二十八章 运粮难
- 228 第一百二十九章 争论起
- 229 第一百三十章 再读书
- 230 第一百三十一章 大政府
- 231 第一百三十二章 谈花费
- 232 第一百三十三章 早准备
- 233 第一百三十四章 当世才
- 234 第一百三十五章 太玄经
- 235 第一百三十六章 开拓者
- 236 第一百三十七章 抢点心
- 237 第一百三十八章 新生意
- 238 第一百三十九章 洛阳事
- 239 第一百四十章 惊天地
- 240 第一百四十一章 抢盐了
- 241 第一百四十二章 赏茅土
- 242 第一百四十三章 看贡品
隐藏
显示工具栏
第二十章 造帆船
第二十章 造帆船
几人听了也有道理,就按照江河行的主意去做打算了。
吃过饭,两人就回去了,江河行和赵清漪关起门享受二人世界的幸福。
幸福的时光是过的最快的,第二天,江河行还得继续为他的事业打拼。来到自己的办公室,现在很多事由郑三在忙,自己只是知道就可以。江河行亲自写了两个公告,第一个是奖励王柯的,奖励惠民功一等,奖励永业田100顷地。第二个是,凡是木匠铁匠石匠皮匠医匠等,改进现有工具者,使其效率更高;想到更好的方法改进现有生产方式者,皆可来申请惠民功。惠民功等级分三级,第一等100顷地,第二等50顷地,第三等30顷地。这两个布告不仅要在自己控制的范围内,附近边郡也要张贴,所用羊皮纸,皆有显武城出,在边郡张贴时候要防止有人贪图羊皮纸,派专人私下看守,一定要张贴15天以上。
离开办公室,江河行来到学校。这个可是重点之重点,前一段实在太忙,居然没怎么来过。他直接来到了赵光的办公室,看赵光正在看书,现在这里全是羊皮纸的书,并没有注意到江河行的到来。
“哈哈,有意思,有意思。”笑声戛然而止,是看书而笑的赵光,抬头看到江河行正站在门口看着他。
“贤婿,赶紧进屋,外面太冷,屋里生着火。”赵光赶快招呼道。
江河行笑着冲赵光点点头道:“看来学校还是读书好地方,岳父看的入迷,看什么书呢?”
赵光晃了晃手里的几何教材,这个是江河行以前在张家庄的时候自己凭着记忆写的,很多记不得了,很多定理还得靠自己推导出来,好在没什么难度。
江河行走了进来,搬把椅子坐在赵光对面。“岳父,看你刚才笑的开心,这教材有这么有趣吗?”
赵光神采飞扬,站了起来,手指那本教材道:“贤婿,这书却是妙。我刚才发笑是看到关于书里面所提的命题的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并拿论语为证,讲孔子所言失误处。我们读书时候学孔子所言,感触甚深,以致像刻在心里般,丝毫不敢有疑问。今日以此理性角度看,疏漏甚多啊。还有你所写孔子做《春秋》之态度,为尊者讳,为贤者讳,甚不可取。你之论证精彩,以命题真伪来论虽然简单,却很有力度。哎,《春秋》为史书,真当为其本,若失去本,还有何做史书之意义,何以让后人为鉴呢?”
江河行站了起来,接过教材,看了看他指的地方,他是为学生讲何为充分条件,何为必要条件,并拿了几个古书中为例,让学生明白道理的,不是批判孔子的。他知道很多古书上拿必要条件当充分条件,就敢得出结论的比比皆是,更惨的是很多什么条件都不是,简直没有相关性就得出结论,还被人奉为经典。拿这些书所言当真理,只能导致“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
“岳父学的够快啊,这都学不少了吧,这些图形之类的,都还可以吧。”江河行关心的问道。
赵光微微一笑:“那卢信跟我说,这是你们共和国十三四岁少年所学之书,你以为老夫学不会吗?”
江河行哈哈大笑:“那是小婿多虑了。”
江河行道:“理性的力量的确很大,理性之习惯我希望能从我学校开始,以后我们学校要各地开设,以此为基,我们的事业才有坚实的基础。岳父,学校我看的比军队还要重,这些学好之后,要尽快招老师,尽快学这些教材,尽快能教学生,拜托了。”说着,江河行深深鞠躬。
赵光连忙道:“我以前不明白贤婿之深意,理性乃治学之本,我知道该怎么做了。”
离开学校,江河行想去看看王柯是什么样人。他还得去问郑三王柯住哪里,郑三以为有什么事,江河行一说,郑三皱着眉,虽然不明白,他还是带他到王柯家门口。让郑三回去,江河行一个人进了院子,院子里雪地里乱七八糟的放着各种木料。有个中年汉子,一身短打扮,头是光光的,也没带帽子。他正背对着门口,一只脚踩在木头上,两只手举着锛,弯着腰,一步一退的锛木头。江河行也没吭声,坐在门口的一块木头上看他锛木头。
他很快就锛完了,转过头来,一眼便看见坐在门口的江河行。
“咦,先生何人,何事,可是打家具的?”
“我不打家具,就是来这里看看你。”
“哈哈,先生说笑了,我有什么好看的呢?”
“不是看你长什么样,看你的手艺。我明年要打造不少东西,提前先找好人。”
王柯挠挠头,不解的问道:“先生明年再找人不就行了,何必这么早?”
江河行道:“问的好,这正是我来的意义。我要的这个东西还没人造过,就是看你能不能造成?”
江河行手拿一根棍子,在雪地上画了三桅帆船,不过他也只知道大概的东西,什么细节也不明白。
王柯过来看了看,围着地上的图,转了几圈。然后拿着棍子指着船上的帆布问道:“这船上一块一块的是什么?”
“帆布,这个是帆船。”江河行解释道。
江河行刚说完,扑通一声,王柯就跪着地上了:“王柯不知道是恩人来了,请和王先受王柯一拜。”
王柯起来又连忙把江河行请到屋里,并坐到上座。
江河行道:“王柯,你真聪明,一下子就知道我是谁。”
王柯道:“先生谬赞了,我以前从没听过帆布,还是今年才知道有此种之布,都是跟和王有关。所以一下子就想到和王了。”
“哦,好了,不说这些了,我昨天从内人那里知道你的事情,今天就来看看你,主要是我明年准备要造一批帆船试试。我岳母来找了吧?”
“是,昨天下午她让我做10台织布机,我院里正是忙这些的,若是和王让我忙其他的事,我可以找其他人做织布机。”
“她,我也不好得罪她的,你应该理解我的,再说这让你做织布机本就是我的主意。”江河行说着,对王柯笑了笑。
听了这句话,王柯好像觉得自己跟心中的神仙距离近了很多,心中觉得特别痛快。
江河行又说道:“帆船应该不好做,估计要很长时间。你做完织布机之后,去学校找个几何教材,先学学,这样以后心里就有了基础。”
王柯心里牢牢记住几何教材,又听得江河行道:“做这个要心里要有个谱,我想问你一下,帆布织布机是怎么想出来的?”
“那个织布机就是在以前的织布机加了点东西,因为那个帆布纹路现在的织布机我想怎么也做不出来,后来做新的织布机我才能做出那个纹路的布。”
“哦,根据要求调整,在现有织布机改进,其实我们帆船也是这样的思路,我说一下,这个船比较大,主要特点是利用风力运行,少用人力划桨,你可以在现有的大船上加这些东西,逐步试验,直至成功。现在天气很冷,河水已经结冰,你可以找一些船工、水手,青州来的人应该有,综合各方面信息,大致想个样子,画出图形,根据图形,做出模型,然后再拿模型在水上试验,试验成功了,把模型放大应该就是帆船了,不过到时候新的船再根据在江上用的效果改进。”
王柯听的入神,他想起做织布机的时候,他更多依靠是报恩思想,哪有江先生这个思路,如果有这个思路恐怕做出的更快更好。
江河行继续道,“记住这个思路,先有要求,心里画图,真图画出来,做出模型,试验,放大模型,再试验调整,最后定型。这个就是发明的思路。”
王柯微微发抖,拼命点头。他从未想过做新东西还有专门的方法,很多新的东西都是靠经验一代代积累出来的,哪像江河行般,按要求直接做的,这是仙人指路。
江河行继续道:“我教你这个思路,不仅仅是为了帆船,以后可能很多东西要做。我们这里设立一个研究院,你来负责,帆船项目是第一个。你去找跟船相关的人,跟水相关的,跟木料相关的,你自己去找。现在是冬天,明年春天水上可以行船时候,你能否做出帆船模型。”
王柯接下了这个任务,也就是说江河行的研究院成立了。
江河行走了,王柯呆呆地站在门外,他要送,被江河行骂了回来,要他做完织布机后马上去研究院报到,抓紧生产织布机才是要务。他不愿意耽搁片刻的功夫,开始忙碌起来。他又抽空去了学校,拿到了一本几何教材,他本是木匠,虽没学过,但以前就是跟这些图形打交道,学起来极快,感觉以前懵懵懂懂的东西,现在逐步清晰起来。
公告王柯也知道了,奖赏也发给了他。江河行越是重用,他越是不安,为了尽快将织布机做出来,他又找了几个徒弟,一个月后就交货了,他也开始了新的生涯。
他本是读书人,可自己的脑子老是胡思乱想,总觉得书里有些说法感觉怪怪的,说错吗,也不知道哪里错,说对吗,可现实跟书本总是很大差距,他一开始觉的自己实在太笨,难以学会圣人之言,觉的自己不是读书的材料。后来家里又安排他学木匠,他还是不安分,在他的师父看来,老是想偷懒,祖辈传下来的手艺,该怎么做就怎么做,他却老是想找简单的法子,这能行吗?其实他已经算出师了,可能是公认的他不是合格的木匠,因为他做的东西跟别人不一样,也没人要他的东西。青州做衣帽的多,他又去学布料,可来对了,他很快就看明白织布的事情,他自己做织布机,自己的日子也安稳下来。虽没大富,日子倒也安定。谁知道,大灾就降临了,难民把他给抢了,他也成了难民。带着妻儿老小,四处流浪,虽有力气,却难以温饱,刚好在张家庄被江河行所救。他无数次想找江河行磕头致谢,可江河行他怎么能轻易见到,为了铭记恩人之德,他再也不留头发。本身他也觉得长头发麻烦,圣人都让留,他虽别扭,却无可奈何。他想错的是自己,可自己的恩人一开始就不理睬圣人,太符合他的脾性了,所以,他对江河行虽有报恩之心,更有觉得有人能一解心中疑惑。知己之感,可能更重。
他来到研究院,日子开始了新的一页。
吃过饭,两人就回去了,江河行和赵清漪关起门享受二人世界的幸福。
幸福的时光是过的最快的,第二天,江河行还得继续为他的事业打拼。来到自己的办公室,现在很多事由郑三在忙,自己只是知道就可以。江河行亲自写了两个公告,第一个是奖励王柯的,奖励惠民功一等,奖励永业田100顷地。第二个是,凡是木匠铁匠石匠皮匠医匠等,改进现有工具者,使其效率更高;想到更好的方法改进现有生产方式者,皆可来申请惠民功。惠民功等级分三级,第一等100顷地,第二等50顷地,第三等30顷地。这两个布告不仅要在自己控制的范围内,附近边郡也要张贴,所用羊皮纸,皆有显武城出,在边郡张贴时候要防止有人贪图羊皮纸,派专人私下看守,一定要张贴15天以上。
离开办公室,江河行来到学校。这个可是重点之重点,前一段实在太忙,居然没怎么来过。他直接来到了赵光的办公室,看赵光正在看书,现在这里全是羊皮纸的书,并没有注意到江河行的到来。
“哈哈,有意思,有意思。”笑声戛然而止,是看书而笑的赵光,抬头看到江河行正站在门口看着他。
“贤婿,赶紧进屋,外面太冷,屋里生着火。”赵光赶快招呼道。
江河行笑着冲赵光点点头道:“看来学校还是读书好地方,岳父看的入迷,看什么书呢?”
赵光晃了晃手里的几何教材,这个是江河行以前在张家庄的时候自己凭着记忆写的,很多记不得了,很多定理还得靠自己推导出来,好在没什么难度。
江河行走了进来,搬把椅子坐在赵光对面。“岳父,看你刚才笑的开心,这教材有这么有趣吗?”
赵光神采飞扬,站了起来,手指那本教材道:“贤婿,这书却是妙。我刚才发笑是看到关于书里面所提的命题的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并拿论语为证,讲孔子所言失误处。我们读书时候学孔子所言,感触甚深,以致像刻在心里般,丝毫不敢有疑问。今日以此理性角度看,疏漏甚多啊。还有你所写孔子做《春秋》之态度,为尊者讳,为贤者讳,甚不可取。你之论证精彩,以命题真伪来论虽然简单,却很有力度。哎,《春秋》为史书,真当为其本,若失去本,还有何做史书之意义,何以让后人为鉴呢?”
江河行站了起来,接过教材,看了看他指的地方,他是为学生讲何为充分条件,何为必要条件,并拿了几个古书中为例,让学生明白道理的,不是批判孔子的。他知道很多古书上拿必要条件当充分条件,就敢得出结论的比比皆是,更惨的是很多什么条件都不是,简直没有相关性就得出结论,还被人奉为经典。拿这些书所言当真理,只能导致“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
“岳父学的够快啊,这都学不少了吧,这些图形之类的,都还可以吧。”江河行关心的问道。
赵光微微一笑:“那卢信跟我说,这是你们共和国十三四岁少年所学之书,你以为老夫学不会吗?”
江河行哈哈大笑:“那是小婿多虑了。”
江河行道:“理性的力量的确很大,理性之习惯我希望能从我学校开始,以后我们学校要各地开设,以此为基,我们的事业才有坚实的基础。岳父,学校我看的比军队还要重,这些学好之后,要尽快招老师,尽快学这些教材,尽快能教学生,拜托了。”说着,江河行深深鞠躬。
赵光连忙道:“我以前不明白贤婿之深意,理性乃治学之本,我知道该怎么做了。”
离开学校,江河行想去看看王柯是什么样人。他还得去问郑三王柯住哪里,郑三以为有什么事,江河行一说,郑三皱着眉,虽然不明白,他还是带他到王柯家门口。让郑三回去,江河行一个人进了院子,院子里雪地里乱七八糟的放着各种木料。有个中年汉子,一身短打扮,头是光光的,也没带帽子。他正背对着门口,一只脚踩在木头上,两只手举着锛,弯着腰,一步一退的锛木头。江河行也没吭声,坐在门口的一块木头上看他锛木头。
他很快就锛完了,转过头来,一眼便看见坐在门口的江河行。
“咦,先生何人,何事,可是打家具的?”
“我不打家具,就是来这里看看你。”
“哈哈,先生说笑了,我有什么好看的呢?”
“不是看你长什么样,看你的手艺。我明年要打造不少东西,提前先找好人。”
王柯挠挠头,不解的问道:“先生明年再找人不就行了,何必这么早?”
江河行道:“问的好,这正是我来的意义。我要的这个东西还没人造过,就是看你能不能造成?”
江河行手拿一根棍子,在雪地上画了三桅帆船,不过他也只知道大概的东西,什么细节也不明白。
王柯过来看了看,围着地上的图,转了几圈。然后拿着棍子指着船上的帆布问道:“这船上一块一块的是什么?”
“帆布,这个是帆船。”江河行解释道。
江河行刚说完,扑通一声,王柯就跪着地上了:“王柯不知道是恩人来了,请和王先受王柯一拜。”
王柯起来又连忙把江河行请到屋里,并坐到上座。
江河行道:“王柯,你真聪明,一下子就知道我是谁。”
王柯道:“先生谬赞了,我以前从没听过帆布,还是今年才知道有此种之布,都是跟和王有关。所以一下子就想到和王了。”
“哦,好了,不说这些了,我昨天从内人那里知道你的事情,今天就来看看你,主要是我明年准备要造一批帆船试试。我岳母来找了吧?”
“是,昨天下午她让我做10台织布机,我院里正是忙这些的,若是和王让我忙其他的事,我可以找其他人做织布机。”
“她,我也不好得罪她的,你应该理解我的,再说这让你做织布机本就是我的主意。”江河行说着,对王柯笑了笑。
听了这句话,王柯好像觉得自己跟心中的神仙距离近了很多,心中觉得特别痛快。
江河行又说道:“帆船应该不好做,估计要很长时间。你做完织布机之后,去学校找个几何教材,先学学,这样以后心里就有了基础。”
王柯心里牢牢记住几何教材,又听得江河行道:“做这个要心里要有个谱,我想问你一下,帆布织布机是怎么想出来的?”
“那个织布机就是在以前的织布机加了点东西,因为那个帆布纹路现在的织布机我想怎么也做不出来,后来做新的织布机我才能做出那个纹路的布。”
“哦,根据要求调整,在现有织布机改进,其实我们帆船也是这样的思路,我说一下,这个船比较大,主要特点是利用风力运行,少用人力划桨,你可以在现有的大船上加这些东西,逐步试验,直至成功。现在天气很冷,河水已经结冰,你可以找一些船工、水手,青州来的人应该有,综合各方面信息,大致想个样子,画出图形,根据图形,做出模型,然后再拿模型在水上试验,试验成功了,把模型放大应该就是帆船了,不过到时候新的船再根据在江上用的效果改进。”
王柯听的入神,他想起做织布机的时候,他更多依靠是报恩思想,哪有江先生这个思路,如果有这个思路恐怕做出的更快更好。
江河行继续道,“记住这个思路,先有要求,心里画图,真图画出来,做出模型,试验,放大模型,再试验调整,最后定型。这个就是发明的思路。”
王柯微微发抖,拼命点头。他从未想过做新东西还有专门的方法,很多新的东西都是靠经验一代代积累出来的,哪像江河行般,按要求直接做的,这是仙人指路。
江河行继续道:“我教你这个思路,不仅仅是为了帆船,以后可能很多东西要做。我们这里设立一个研究院,你来负责,帆船项目是第一个。你去找跟船相关的人,跟水相关的,跟木料相关的,你自己去找。现在是冬天,明年春天水上可以行船时候,你能否做出帆船模型。”
王柯接下了这个任务,也就是说江河行的研究院成立了。
江河行走了,王柯呆呆地站在门外,他要送,被江河行骂了回来,要他做完织布机后马上去研究院报到,抓紧生产织布机才是要务。他不愿意耽搁片刻的功夫,开始忙碌起来。他又抽空去了学校,拿到了一本几何教材,他本是木匠,虽没学过,但以前就是跟这些图形打交道,学起来极快,感觉以前懵懵懂懂的东西,现在逐步清晰起来。
公告王柯也知道了,奖赏也发给了他。江河行越是重用,他越是不安,为了尽快将织布机做出来,他又找了几个徒弟,一个月后就交货了,他也开始了新的生涯。
他本是读书人,可自己的脑子老是胡思乱想,总觉得书里有些说法感觉怪怪的,说错吗,也不知道哪里错,说对吗,可现实跟书本总是很大差距,他一开始觉的自己实在太笨,难以学会圣人之言,觉的自己不是读书的材料。后来家里又安排他学木匠,他还是不安分,在他的师父看来,老是想偷懒,祖辈传下来的手艺,该怎么做就怎么做,他却老是想找简单的法子,这能行吗?其实他已经算出师了,可能是公认的他不是合格的木匠,因为他做的东西跟别人不一样,也没人要他的东西。青州做衣帽的多,他又去学布料,可来对了,他很快就看明白织布的事情,他自己做织布机,自己的日子也安稳下来。虽没大富,日子倒也安定。谁知道,大灾就降临了,难民把他给抢了,他也成了难民。带着妻儿老小,四处流浪,虽有力气,却难以温饱,刚好在张家庄被江河行所救。他无数次想找江河行磕头致谢,可江河行他怎么能轻易见到,为了铭记恩人之德,他再也不留头发。本身他也觉得长头发麻烦,圣人都让留,他虽别扭,却无可奈何。他想错的是自己,可自己的恩人一开始就不理睬圣人,太符合他的脾性了,所以,他对江河行虽有报恩之心,更有觉得有人能一解心中疑惑。知己之感,可能更重。
他来到研究院,日子开始了新的一页。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