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53 第53章 朱棣的对手(2)
- 54 第54章 朱棣的对手(3)
- 55 第55章 朱棣的对手(4)
- 56 第56章 离胜利只差一步!(1)
- 57 第57章 离胜利只差一步!(2)
- 58 第58章 殉国、疑团、残暴、软弱
- 59 第59章 帝王的烦恼(1)
- 60 第60章 帝王的烦恼(2)
- 61 第61章 帝王的荣耀(1)
- 62 第62章 帝王的荣耀(2)
- 63 第63章 帝王的荣耀(3)
- 64 第64章 帝王的荣耀(4)
- 65 第65章 帝王的抉择
- 66 第66章 郑和之后,再无郑和(1)
- 67 第67章 郑和之后,再无郑和(2)
- 68 第68章 郑和之后,再无郑和(3)
- 69 第69章 纵横天下(1)
- 70 第70章 纵横天下(2)
- 71 第71章 天子守国门!(1)
- 72 第72章 天子守国门!(2)
- 73 第73章 逆命者必剪除之!(1)
- 74 第74章 逆命者必剪除之!(2)
- 75 第75章 逆命者必剪除之!(3)
- 76 第76章 帝王的财产(1)
- 77 第77章 帝王的财产(2)
- 78 第78章 帝王的财产(3)
- 79 第79章 生死相搏(1)
- 80 第80章 生死相搏(2)
- 81 第81章 生死相搏(3)
- 82 第82章 最后的秘密(1)
- 83 第83章 最后的秘密(2)
- 84 第84章 最后的秘密(3)
- 85 第85章 朱高炽的勇气和疑团
- 86 第86章 朱瞻基是个好同志(1)
- 87 第87章 朱瞻基是个好同志(2)
- 88 第88章 朱瞻基是个好同志(3)
- 89 第89章 祸根(1)
- 90 第90章 祸根(2)
- 91 第91章 土木堡(1)
- 92 第92章 土木堡(2)
- 93 第93章 土木堡(3)
- 94 第94章 力挽狂澜(1)
- 95 第95章 力挽狂澜(2)
- 96 第96章 力挽狂澜(3)
- 97 第97章 决断!(1)
- 98 第98章 决断!(2)
- 99 第99章 决断!(3)
- 100 第100章 信念(1)
- 101 第101章 信念(2)
- 102 第102章 北京保卫战(1)
- 103 第103章 北京保卫战(2)
- 104 第104章 北京保卫战(3)
- 105 第105章 朱祁镇的奋斗(1)
- 106 第106章 朱祁镇的奋斗(2)
- 107 第107章 回家(1)
- 108 第108章 回家(2)
- 109 第109章 回家(3)
- 110 第110章 囚徒朱祁镇(1)
- 111 第111章 囚徒朱祁镇(2)
- 112 第112章 夺门(1)
- 113 第113章 夺门(2)
- 114 第114章 有冤报冤,有仇报仇(1)
- 115 第115章 有冤报冤,有仇报仇(2)
- 116 第116章 隐藏的敌人(1)
- 117 第117章 隐藏的敌人(2)
- 118 第118章 公道(1)
- 119 第119章 公道(2)
- 120 第120章 公道(3)
- 121 第121章 不伦之恋(1)
- 122 第122章 不伦之恋(2)
- 123 第123章 不伦之恋(3)
- 124 第124章 不伦之恋(4)
- 125 第125章 武林大会(1)
- 126 第126章 武林大会(2)
- 127 第127章 武林大会(3)
- 128 第128章 明君(1)
- 129 第129章 明君(2)
- 130 第130章 明君(3)
- 131 第131章 斗争,还是隐忍?(1)
- 132 第132章 斗争,还是隐忍?(2)
- 133 第133章 传奇就此开始(1)
- 134 第134章 传奇就此开始(2)
- 135 第135章 悟道(1)
- 136 第136章 悟道(2)
- 137 第137章 机会终于到来(1)
- 138 第138章 机会终于到来(2)
- 139 第139章 必杀刘谨(1)
- 140 第140章 必杀刘谨(2)
- 141 第141章 必杀刘谨(3)
- 142 第142章 皇帝的幸福生活(1)
- 143 第143章 皇帝的幸福生活(2)
- 144 第144章 无人知晓的胜利(1)
- 145 第145章 无人知晓的胜利(2)
- 146 第146章 东山再起(1)
- 147 第147章 东山再起(2)
- 148 第148章 孤军(1)
- 149 第149章 孤军(2)
- 150 第150章 奋战(1)
- 151 第151章 奋战(2)
- 152 第152章 奋战(3)
- 153 第153章 奋战(4)
- 154 第154章 死亡的阴谋(1)
- 155 第155章 死亡的阴谋(2)
- 156 第156章 死亡的阴谋(3)
- 157 第157章 沉默的较量(1)
- 158 第158章 沉默的较量(2)
- 159 第159章 终结的归宿(1)
- 160 第160章 终结的归宿(2)
- 161 第161章 新的开始
- 162 第162章 皇帝很脆弱(1)
- 163 第163章 皇帝很脆弱(2)
- 164 第164章 大臣很强悍(1)
- 165 第165章 大臣很强悍(2)
- 166 第166章 解脱(1)
- 167 第167章 解脱(2)
- 168 第168章 龙争虎斗(1)
- 169 第169章 龙争虎斗(2)
- 170 第170章 龙争虎斗(3)
- 171 第171章 锋芒(1)
- 172 第172章 锋芒(2)
- 173 第173章 最阴险的敌人(1)
- 174 第174章 最阴险的敌人(2)
- 175 第175章 最阴险的敌人(3)
- 176 第176章 徐阶的觉醒(1)
- 177 第177章 徐阶的觉醒(2)
- 178 第178章 徐阶的觉醒(3)
- 179 第179章 天下,三人而已(1)
- 180 第180章 天下,三人而已(2)
- 181 第181章 致命的疏漏(1)
- 182 第182章 致命的疏漏(2)
- 183 第183章 隐藏的精英(1)
- 184 第184章 隐藏的精英(2)
- 185 第185章 隐藏的精英(3)
- 186 第186章 勇气(1)
- 187 第187章 勇气(2)
- 188 第188章 勇气(3)
- 189 第189章 勇气(4)
- 190 第190章 东南的奇才(1)
- 191 第191章 东南的奇才(2)
- 192 第192章 天下第一幕僚(1)
- 193 第193章 天下第一幕僚(2)
- 194 第194章 强敌(1)
- 195 第195章 强敌(2)
- 196 第196章 天才的谋略(1)
- 197 第197章 天才的谋略(2)
- 198 第198章 天才的谋略(3)
- 199 第199章 战争——最后的抉择(1)
- 200 第200章 战争——最后的抉择(2)
- 201 第201章 名将的起点(1)
- 202 第202章 名将的起点(2)
- 203 第203章 制胜之道(1)
- 204 第204章 制胜之道(2)
- 205 第205章 制胜之道(3)
- 206 第206章 侵略者的末日(1)
- 207 第207章 侵略者的末日(2)
- 208 第208章 英雄的结局
- 209 第209章 曙光(1)
- 210 第210章 曙光(2)
- 211 第211章 曙光(3)
- 212 第212章 胜利(1)
- 213 第213章 胜利(2)
- 214 第214章 致命的正义(1)
- 215 第215章 致命的正义(2)
- 216 第216章 致命的正义(3)
- 217 第217章 奇怪的人(1)
- 218 第218章 奇怪的人(2)
- 219 第219章 奇怪的人(3)
- 220 第220章 奇怪的人(4)
- 221 第221章 天才的对弈(1)
- 222 第222章 天才的对弈(2)
- 223 第223章 天才的对弈(3)
- 224 第224章 成熟(1)
- 225 第225章 成熟(2)
- 226 第226章 成熟(3)
- 227 第227章 最终的乱战(1)
- 228 第228章 最终的乱战(2)
- 229 第229章 最终的乱战(3)
- 230 第230章 高拱的成就(1)
- 231 第231章 高拱的成就(2)
- 232 第232章 高拱的成就(3)
- 233 第233章 死斗(1)
- 234 第234章 死斗(2)
- 235 第235章 阴谋(1)
- 236 第236章 阴谋(2)
- 237 第237章 阴谋(3)
- 238 第238章 张居正的缺陷(1)
- 239 第239章 张居正的缺陷(2)
- 240 第240章 敌人(1)
- 241 第241章 敌人(2)
- 242 第242章 千古,唯此一人(1)
- 243 第243章 千古,唯此一人(2)
- 244 第244章 千古,唯此一人(3)
- 245 第245章 谜团(1)
- 246 第246章 谜团(2)
- 247 第247章 野心的起始(1)
- 248 第248章 野心的起始(2)
- 249 第249章 野心的起始(3)
- 250 第250章 明朝的愤怒(1)
- 251 第251章 明朝的愤怒(2)
- 252 第252章 明朝的愤怒(3)
- 253 第253章 明朝的愤怒(4)
- 254 第254章 兵不厌诈(1)
- 255 第255章 兵不厌诈(2)
- 256 第256章 兵不厌诈(3)
- 257 第257章 平壤血战(1)
- 258 第258章 平壤血战(2)
- 259 第259章 平壤血战(3)
- 260 第260章 不世出之名将(1)
- 261 第261章 不世出之名将(2)
- 262 第262章 不世出之名将(3)
- 263 第263章 二次摊牌(1)
- 264 第264章 二次摊牌(2)
- 265 第265章 二次摊牌(3)
- 266 第266章 胜算(1)
- 267 第267章 胜算(2)
- 268 第268章 为了忘却的纪念(1)
- 269 第269章 为了忘却的纪念(2)
- 270 第270章 历史原来很精彩
- 271 第271章 绝顶的官僚(1)
- 272 第272章 绝顶的官僚(2)
- 273 第273章 和稀泥的艺术(1)
- 274 第274章 和稀泥的艺术(2)
- 275 第275章 游戏的开始(1)
- 276 第276章 游戏的开始(2)
- 277 第277章 游戏的开始(3)
- 278 第278章 混战(1)
- 279 第279章 混战(2)
- 280 第280章 混战(3)
- 281 第281章 东林崛起(1)
- 282 第282章 东林崛起(2)
- 283 第283章 东林崛起(3)
- 284 第284章 东林崛起(4)
- 285 第285章 谋杀(1)
- 286 第286章 谋杀(2)
- 287 第287章 谋杀(3)
- 288 第288章 谋杀(4)
- 289 第289章 不起眼的敌人(1)
- 290 第290章 不起眼的敌人(2)
- 291 第291章 不起眼的敌人(3)
- 292 第292章 萨尔浒(1)
- 293 第293章 萨尔浒(2)
- 294 第294章 东林党的实力(1)
- 295 第295章 东林党的实力(2)
- 296 第296章 东林党的实力(3)
- 297 第297章 小人物的奋斗(1)
- 298 第298章 小人物的奋斗(2)
- 299 第299章 强大,无比强大(1)
- 300 第300章 强大,无比强大(2)
- 301 第301章 强大,无比强大(3)
- 302 第302章 天才的敌手(1)
- 303 第303章 天才的敌手(2)
- 304 第304章 天才的敌手(3)
- 305 第305章 天才的敌手(4)
- 306 第306章 一个监狱看守(1)
- 307 第307章 一个监狱看守(2)
- 308 第308章 毁灭之路(1)
- 309 第309章 毁灭之路(2)
- 310 第310章 毁灭之路(3)
- 311 第311章 道统(1)
- 312 第312章 道统(2)
- 313 第313章 道统(3)
- 314 第314章 杨涟(1)
- 315 第315章 杨涟(2)
- 316 第316章 殉道(1)
- 317 第317章 殉道(2)
- 318 第318章 袁崇焕(1)
- 319 第319章 袁崇焕(2)
- 320 第320章 决心(1)
- 321 第321章 决心(2)
- 322 第322章 胜利结局
- 323 第323章 皇太极(1)
- 324 第324章 皇太极(2)
- 325 第325章 宁远,决战(1)
- 326 第326章 宁远,决战(2)
- 327 第327章 宁远,决战(3)
- 328 第328章 疑惑(1)
- 329 第329章 疑惑(2)
- 330 第330章 夜半歌声(1)
- 331 第331章 夜半歌声(2)
- 332 第332章 算账(1)
- 333 第333章 算账(2)
- 334 第334章 起复(1)
- 335 第335章 起复(2)
- 336 第336章 起复(3)
- 337 第337章 杀人(1)
- 338 第338章 杀人(2)
- 339 第339章 杀人(3)
- 340 第340章 坚持到底的人(1)
- 341 第341章 坚持到底的人(2)
- 342 第342章 坚持到底的人(3)
- 343 第343章 阴谋(1)
- 344 第344章 阴谋(2)
- 345 第345章 斗争技术(1)
- 346 第346章 斗争技术(2)
- 347 第347章 投降?(1)
- 348 第348章 投降?(2)
- 349 第349章 投降?(3)
- 350 第350章 纯属偶然(1)
- 351 第351章 纯属偶然(2)
- 352 第352章 纯属偶然(3)
- 353 第353章 第二个猛人(1)
- 354 第354章 第二个猛人(2)
- 355 第355章 突围(1)
- 356 第356章 突围(2)
- 357 第357章 突围(3)
- 358 第358章 一个文雅的人(1)
- 359 第359章 一个文雅的人(2)
- 360 第360章 孙传庭(1)
- 361 第361章 孙传庭(2)
- 362 第362章 奇迹(1)
- 363 第363章 奇迹(2)
- 364 第364章 奇迹(3)
- 365 第365章 天才的计划(1)
- 366 第366章 天才的计划(2)
- 367 第367章 天才的计划(3)
- 368 第368章 选择(1)
- 369 第369章 选择(2)
- 370 第370章 选择(3)
- 371 第371章 没有选择(1)
- 372 第372章 没有选择(2)
- 373 第373章 结束了?
- 374 第374章 后记
- 375 第375章 主要参考书目
隐藏
显示工具栏
第63章 帝王的荣耀(3)
第63章 帝王的荣耀(3)
投机
《永乐大典》是解缙一生的最辉煌的成就,也是他一生的最高点,然而在此书完结时,那些欢欣雀跃的人中却没有解缙的身影,因为此时,他已经从人生的高峰跌落下来,被贬到了当时人迹罕至的广西。为什么才高八斗、功勋卓著的解缙会落到如此境地呢?谁又该对此负责呢?
其实解缙落到这步田地完全可以用一个词来形容——咎由自取。
因为他做了一件自己并不擅长的事情——投机。
要说到投机,解缙并不是生手,我们之前介绍过他拒绝了建文帝方面低微的官职的诱惑,排除万难毅然奔赴朱棣身边的光辉事迹,当然,他的这一举动是有着充分理由的。因为朱棣需要他,而他也需要朱棣。解缙有名气和才能,朱棣有权和钱,互相利用而已。
读书种子方孝孺已经被杀掉了,为了证明天下的读书人并非都是硬骨头,为了证明这个世界上还是有人愿意和新皇帝合作,朱棣自然把主动投靠的解缙当成宝贝。他不但任命解缙为《永乐大典》和第二版太祖实录的总编,还在政治上对他委以重任,在明朝的首任内阁中给他留了一个重要的位置。此任内阁总共七人,个个都是精英,后来为明朝“仁宣盛世”作出巨大贡献的“三杨”中的两杨都在此内阁中担任要职。
除此之外,朱棣还经常在下班(散朝)之后单独找解缙谈话,用今天的话来说,这叫“重点培养”。朱棣不止一次的大臣们面前说:“得到解缙,真是上天垂怜于我啊!”
解缙以政治上的正直直言出名,却因政治投机得益,这真是一种讽刺。
解缙终于满足了,他似乎意识到,自己多年来没有成功,只是因为当年政治上的幼稚,为什么一定要说那么多违背皇帝意志的话呢,那不是难为自己吗?
而这次政治投机的成功也让他认定,今后不要再关心那些与己无关的事情,只有积极投身政治,看准政治方向,并放下自己的政治筹码,才能保证自己的权力和地位。
于是,当年的那个一心为民请命、为国效力的单纯的读书人死去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个跃跃欲试、胸有城府的政客。
也许在很多人看来,这也并没有什么大惊小怪的,只不过是一个人对自己人生的选择罢了,但问题在于,解缙在做出这个选择的时候忘记了一个重要而简单的原则,而正是这个简单的原则断送了他的一生。
这条原则就是:不要做你不擅长的事。
在我们小的时候,经常会有很多梦想,长大之后要干这个、干那个,现在的小孩想干什么职业我不知道,但在我的那个年代,科学家绝对是第一选择。我当年也曾经憧憬过自己拿着试剂瓶在实验室里不停地摇晃,摇什么并不重要,只是那种感觉实在是太好了。
但在长大之后,那些梦想的少年们却并没有真的成为科学家,至少大多数没有。因为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无数的人、无数的事都明确无误地告诉他:“别做梦了,你不是这块料!”
这句话倒不一定是打击,在很多情况下,它是真诚的劝诫。
上天是很公平的,它会把不同的天赋赋予不同的人,有人擅长这些,有人擅长那些,这才构成了我们这个多姿多彩的世界。综合解缙的一生来看,他所擅长的是做学问,而不是搞政治。
可是这位本该埋头做学问的人从政治投机中尝到甜头,在长期的政治斗争中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便天真地认为自己已经成为了政治高手,从此他义无反顾地投入到了政治斗争的漩涡之中。
很不幸的是,他跳入的还不是一般的漩涡,而是关系到帝国根本的最大漩涡——继承人问题。
战争年代,武将造反频繁,原因无他,权位而已,要获得权位,最好的办法是自己当皇帝,但这一方法难度太大(参见朱元璋同志发展史),于是很多武将退而求其次,只要能够拥立一个新的皇帝,自己将来就是开国功臣,新老板自然不会忘记穷兄弟,多少是要给点好处的,虽然这行也有风险,比如你遇上的老板不姓赵而是姓朱,那就完蛋了。但和可能的收益比起来,收益还是大于成本的。
和平年代就不能这么干了,造反的成本太大,而且十分不容易成功(可参考朱棣同志的生平经历),但一步登天、青云直上是每一个人都梦想的事。于是诸位大臣们退而求其次,寻找将来皇位的继承者。因为皇帝总有一天是要死掉的,如果在他死掉之前成为继承人的心腹,将来必能被委以重任。但这一行也有风险,因为考虑到皇帝的特殊身份和兴趣爱好,以及我国长期以来男女不平等的状况,在很多情况下,皇帝的儿子数量皆为N(N大于等于2)。而如果你遇到一个精力旺盛的皇帝(比如康熙),那就麻烦了。
所以说拥立继承人可实在不是开玩笑的事情,可以比做一场赌博,万一你押错了宝,下错了筹码,新君并非你所拥立的那位,那就等着倒霉吧,覆巢之下,岂有完卵?你的主子都完蛋了,你还能有出头之日吗?
可是解缙决心赌一把,应该说他是一个有远见的人,虽然朱棣现在信任他,但朱棣会老,会死,要想长久保住自己的位置,就必须早作打算,解缙经过长期观察,终于选定了自己的目标。
永乐二年(1404),他在一位皇子的名下押下了自己所有的筹码——朱高炽。
关于朱高炽和朱高煦的权位之争,我们后面还要专门介绍,这里只说与解缙有关的一些事情。
其实这二位殿下的矛盾从靖难之时起就已经存在了,大臣们心中都有数,朱棣心里也明白。其实就其本心而言,确实是想传位给朱高煦的,因为朱高煦立有大功,而且长得比较帅。而朱高炽却是个残疾,眼睛还有点问题,要当国家领导人,形象上确实差点。
但是朱高炽是长子,立长也算是长期以来的传统,所以朱棣一直犹豫不定,于是他便去征求靖难功臣们的意见。不出所料,大部分参加过靖难的人都推荐朱高煦,这也可以理解,毕竟在一条战线上打过仗,有个战友的名头将来好办事。
有一个人反对。
这个人叫金忠,时任兵部尚书,和那些支持朱高煦的公侯勋贵们比起来,他这个二品官实在算不得什么。然而让人想不到的是,正是这个人影响了最后的结果。
这倒不是因为他本人的能力,而是因为在他的身后,有一个巨大的身影在支持着他。而这个身影就是那位不见踪影却又似乎无处不在的姚广孝。
如果我们翻开金忠的履历,就会发现他和姚广孝有着纠缠不清的关系,正是姚广孝向朱棣推荐了他,而此人的主要能力和姚广孝如出一辙,都是占卜、谋划、机断这些玩意。很多人甚至怀疑,他就是姚广孝的学生。
此人一反常态,面对无数人的攻击始终不改变自己的意见,并向朱棣建议,如果拿不定主意,不如去问当朝的大臣。
这真是高明之极,当朝和皇帝最亲近的大臣还有谁呢,不就是那七个人吗?而他们大都是读书人,立长的正统观念十分强烈,且这些人也很有可能已经和姚广孝搭上了关系,后来的事情发展也证实了,正是金忠的这一建议,使得原先一边倒的局面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我们实在有理由怀疑,这一切的幕后策划者就是那位表面上看起来不问世事的姚广孝,我们也不得不佩服这位“黑衣宰相”,他总是在关键时刻、关键问题上插入一脚,是十足的不安定因素,哪里有他出没,哪里就不太平。十处敲锣,九处有他,他活在这个时代,真可以说是生逢其时。
下面就轮到我们的解缙先生出场了,他正是被询问的对象之一,在这次历史上著名的谈话中,他展现了自己的智慧,证明了他明代第一才子的评价并非虚妄,而事实证明,也正是他的那一番话(确切地说是三个字)奠定了大局。
双方开门见山。
朱棣问:“你认为该立谁?”
解缙答:“世子(指朱高炽)仁厚,应该立为太子。”
朱棣不说话了。但解缙明白,这是一种否定的表示,他并没有慌乱,因为他还有杀手锏,只要把下一个理由说出来,大位非朱高炽莫属!
解缙再拜道:“好圣孙!”
朱棣笑了,解缙也笑了,事情就此定局。
《永乐大典》是解缙一生的最辉煌的成就,也是他一生的最高点,然而在此书完结时,那些欢欣雀跃的人中却没有解缙的身影,因为此时,他已经从人生的高峰跌落下来,被贬到了当时人迹罕至的广西。为什么才高八斗、功勋卓著的解缙会落到如此境地呢?谁又该对此负责呢?
其实解缙落到这步田地完全可以用一个词来形容——咎由自取。
因为他做了一件自己并不擅长的事情——投机。
要说到投机,解缙并不是生手,我们之前介绍过他拒绝了建文帝方面低微的官职的诱惑,排除万难毅然奔赴朱棣身边的光辉事迹,当然,他的这一举动是有着充分理由的。因为朱棣需要他,而他也需要朱棣。解缙有名气和才能,朱棣有权和钱,互相利用而已。
读书种子方孝孺已经被杀掉了,为了证明天下的读书人并非都是硬骨头,为了证明这个世界上还是有人愿意和新皇帝合作,朱棣自然把主动投靠的解缙当成宝贝。他不但任命解缙为《永乐大典》和第二版太祖实录的总编,还在政治上对他委以重任,在明朝的首任内阁中给他留了一个重要的位置。此任内阁总共七人,个个都是精英,后来为明朝“仁宣盛世”作出巨大贡献的“三杨”中的两杨都在此内阁中担任要职。
除此之外,朱棣还经常在下班(散朝)之后单独找解缙谈话,用今天的话来说,这叫“重点培养”。朱棣不止一次的大臣们面前说:“得到解缙,真是上天垂怜于我啊!”
解缙以政治上的正直直言出名,却因政治投机得益,这真是一种讽刺。
解缙终于满足了,他似乎意识到,自己多年来没有成功,只是因为当年政治上的幼稚,为什么一定要说那么多违背皇帝意志的话呢,那不是难为自己吗?
而这次政治投机的成功也让他认定,今后不要再关心那些与己无关的事情,只有积极投身政治,看准政治方向,并放下自己的政治筹码,才能保证自己的权力和地位。
于是,当年的那个一心为民请命、为国效力的单纯的读书人死去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个跃跃欲试、胸有城府的政客。
也许在很多人看来,这也并没有什么大惊小怪的,只不过是一个人对自己人生的选择罢了,但问题在于,解缙在做出这个选择的时候忘记了一个重要而简单的原则,而正是这个简单的原则断送了他的一生。
这条原则就是:不要做你不擅长的事。
在我们小的时候,经常会有很多梦想,长大之后要干这个、干那个,现在的小孩想干什么职业我不知道,但在我的那个年代,科学家绝对是第一选择。我当年也曾经憧憬过自己拿着试剂瓶在实验室里不停地摇晃,摇什么并不重要,只是那种感觉实在是太好了。
但在长大之后,那些梦想的少年们却并没有真的成为科学家,至少大多数没有。因为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无数的人、无数的事都明确无误地告诉他:“别做梦了,你不是这块料!”
这句话倒不一定是打击,在很多情况下,它是真诚的劝诫。
上天是很公平的,它会把不同的天赋赋予不同的人,有人擅长这些,有人擅长那些,这才构成了我们这个多姿多彩的世界。综合解缙的一生来看,他所擅长的是做学问,而不是搞政治。
可是这位本该埋头做学问的人从政治投机中尝到甜头,在长期的政治斗争中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便天真地认为自己已经成为了政治高手,从此他义无反顾地投入到了政治斗争的漩涡之中。
很不幸的是,他跳入的还不是一般的漩涡,而是关系到帝国根本的最大漩涡——继承人问题。
战争年代,武将造反频繁,原因无他,权位而已,要获得权位,最好的办法是自己当皇帝,但这一方法难度太大(参见朱元璋同志发展史),于是很多武将退而求其次,只要能够拥立一个新的皇帝,自己将来就是开国功臣,新老板自然不会忘记穷兄弟,多少是要给点好处的,虽然这行也有风险,比如你遇上的老板不姓赵而是姓朱,那就完蛋了。但和可能的收益比起来,收益还是大于成本的。
和平年代就不能这么干了,造反的成本太大,而且十分不容易成功(可参考朱棣同志的生平经历),但一步登天、青云直上是每一个人都梦想的事。于是诸位大臣们退而求其次,寻找将来皇位的继承者。因为皇帝总有一天是要死掉的,如果在他死掉之前成为继承人的心腹,将来必能被委以重任。但这一行也有风险,因为考虑到皇帝的特殊身份和兴趣爱好,以及我国长期以来男女不平等的状况,在很多情况下,皇帝的儿子数量皆为N(N大于等于2)。而如果你遇到一个精力旺盛的皇帝(比如康熙),那就麻烦了。
所以说拥立继承人可实在不是开玩笑的事情,可以比做一场赌博,万一你押错了宝,下错了筹码,新君并非你所拥立的那位,那就等着倒霉吧,覆巢之下,岂有完卵?你的主子都完蛋了,你还能有出头之日吗?
可是解缙决心赌一把,应该说他是一个有远见的人,虽然朱棣现在信任他,但朱棣会老,会死,要想长久保住自己的位置,就必须早作打算,解缙经过长期观察,终于选定了自己的目标。
永乐二年(1404),他在一位皇子的名下押下了自己所有的筹码——朱高炽。
关于朱高炽和朱高煦的权位之争,我们后面还要专门介绍,这里只说与解缙有关的一些事情。
其实这二位殿下的矛盾从靖难之时起就已经存在了,大臣们心中都有数,朱棣心里也明白。其实就其本心而言,确实是想传位给朱高煦的,因为朱高煦立有大功,而且长得比较帅。而朱高炽却是个残疾,眼睛还有点问题,要当国家领导人,形象上确实差点。
但是朱高炽是长子,立长也算是长期以来的传统,所以朱棣一直犹豫不定,于是他便去征求靖难功臣们的意见。不出所料,大部分参加过靖难的人都推荐朱高煦,这也可以理解,毕竟在一条战线上打过仗,有个战友的名头将来好办事。
有一个人反对。
这个人叫金忠,时任兵部尚书,和那些支持朱高煦的公侯勋贵们比起来,他这个二品官实在算不得什么。然而让人想不到的是,正是这个人影响了最后的结果。
这倒不是因为他本人的能力,而是因为在他的身后,有一个巨大的身影在支持着他。而这个身影就是那位不见踪影却又似乎无处不在的姚广孝。
如果我们翻开金忠的履历,就会发现他和姚广孝有着纠缠不清的关系,正是姚广孝向朱棣推荐了他,而此人的主要能力和姚广孝如出一辙,都是占卜、谋划、机断这些玩意。很多人甚至怀疑,他就是姚广孝的学生。
此人一反常态,面对无数人的攻击始终不改变自己的意见,并向朱棣建议,如果拿不定主意,不如去问当朝的大臣。
这真是高明之极,当朝和皇帝最亲近的大臣还有谁呢,不就是那七个人吗?而他们大都是读书人,立长的正统观念十分强烈,且这些人也很有可能已经和姚广孝搭上了关系,后来的事情发展也证实了,正是金忠的这一建议,使得原先一边倒的局面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我们实在有理由怀疑,这一切的幕后策划者就是那位表面上看起来不问世事的姚广孝,我们也不得不佩服这位“黑衣宰相”,他总是在关键时刻、关键问题上插入一脚,是十足的不安定因素,哪里有他出没,哪里就不太平。十处敲锣,九处有他,他活在这个时代,真可以说是生逢其时。
下面就轮到我们的解缙先生出场了,他正是被询问的对象之一,在这次历史上著名的谈话中,他展现了自己的智慧,证明了他明代第一才子的评价并非虚妄,而事实证明,也正是他的那一番话(确切地说是三个字)奠定了大局。
双方开门见山。
朱棣问:“你认为该立谁?”
解缙答:“世子(指朱高炽)仁厚,应该立为太子。”
朱棣不说话了。但解缙明白,这是一种否定的表示,他并没有慌乱,因为他还有杀手锏,只要把下一个理由说出来,大位非朱高炽莫属!
解缙再拜道:“好圣孙!”
朱棣笑了,解缙也笑了,事情就此定局。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