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144 第144章 无人知晓的胜利(1)
- 145 第145章 无人知晓的胜利(2)
- 146 第146章 东山再起(1)
- 147 第147章 东山再起(2)
- 148 第148章 孤军(1)
- 149 第149章 孤军(2)
- 150 第150章 奋战(1)
- 151 第151章 奋战(2)
- 152 第152章 奋战(3)
- 153 第153章 奋战(4)
- 154 第154章 死亡的阴谋(1)
- 155 第155章 死亡的阴谋(2)
- 156 第156章 死亡的阴谋(3)
- 157 第157章 沉默的较量(1)
- 158 第158章 沉默的较量(2)
- 159 第159章 终结的归宿(1)
- 160 第160章 终结的归宿(2)
- 161 第161章 新的开始
- 162 第162章 皇帝很脆弱(1)
- 163 第163章 皇帝很脆弱(2)
- 164 第164章 大臣很强悍(1)
- 165 第165章 大臣很强悍(2)
- 166 第166章 解脱(1)
- 167 第167章 解脱(2)
- 168 第168章 龙争虎斗(1)
- 169 第169章 龙争虎斗(2)
- 170 第170章 龙争虎斗(3)
- 171 第171章 锋芒(1)
- 172 第172章 锋芒(2)
- 173 第173章 最阴险的敌人(1)
- 174 第174章 最阴险的敌人(2)
- 175 第175章 最阴险的敌人(3)
- 176 第176章 徐阶的觉醒(1)
- 177 第177章 徐阶的觉醒(2)
- 178 第178章 徐阶的觉醒(3)
- 179 第179章 天下,三人而已(1)
- 180 第180章 天下,三人而已(2)
- 181 第181章 致命的疏漏(1)
- 182 第182章 致命的疏漏(2)
- 183 第183章 隐藏的精英(1)
- 184 第184章 隐藏的精英(2)
- 185 第185章 隐藏的精英(3)
- 186 第186章 勇气(1)
- 187 第187章 勇气(2)
- 188 第188章 勇气(3)
- 189 第189章 勇气(4)
- 190 第190章 东南的奇才(1)
- 191 第191章 东南的奇才(2)
- 192 第192章 天下第一幕僚(1)
- 193 第193章 天下第一幕僚(2)
- 194 第194章 强敌(1)
- 195 第195章 强敌(2)
- 196 第196章 天才的谋略(1)
- 197 第197章 天才的谋略(2)
- 198 第198章 天才的谋略(3)
- 199 第199章 战争——最后的抉择(1)
- 200 第200章 战争——最后的抉择(2)
- 201 第201章 名将的起点(1)
- 202 第202章 名将的起点(2)
- 203 第203章 制胜之道(1)
- 204 第204章 制胜之道(2)
- 205 第205章 制胜之道(3)
- 206 第206章 侵略者的末日(1)
- 207 第207章 侵略者的末日(2)
- 208 第208章 英雄的结局
- 209 第209章 曙光(1)
- 210 第210章 曙光(2)
- 211 第211章 曙光(3)
- 212 第212章 胜利(1)
- 213 第213章 胜利(2)
- 214 第214章 致命的正义(1)
- 215 第215章 致命的正义(2)
- 216 第216章 致命的正义(3)
- 217 第217章 奇怪的人(1)
- 218 第218章 奇怪的人(2)
- 219 第219章 奇怪的人(3)
- 220 第220章 奇怪的人(4)
- 221 第221章 天才的对弈(1)
- 222 第222章 天才的对弈(2)
- 223 第223章 天才的对弈(3)
- 224 第224章 成熟(1)
- 225 第225章 成熟(2)
- 226 第226章 成熟(3)
- 227 第227章 最终的乱战(1)
- 228 第228章 最终的乱战(2)
- 229 第229章 最终的乱战(3)
- 230 第230章 高拱的成就(1)
- 231 第231章 高拱的成就(2)
- 232 第232章 高拱的成就(3)
- 233 第233章 死斗(1)
- 234 第234章 死斗(2)
- 235 第235章 阴谋(1)
- 236 第236章 阴谋(2)
- 237 第237章 阴谋(3)
- 238 第238章 张居正的缺陷(1)
- 239 第239章 张居正的缺陷(2)
- 240 第240章 敌人(1)
- 241 第241章 敌人(2)
- 242 第242章 千古,唯此一人(1)
- 243 第243章 千古,唯此一人(2)
- 244 第244章 千古,唯此一人(3)
- 245 第245章 谜团(1)
- 246 第246章 谜团(2)
- 247 第247章 野心的起始(1)
- 248 第248章 野心的起始(2)
- 249 第249章 野心的起始(3)
- 250 第250章 明朝的愤怒(1)
- 251 第251章 明朝的愤怒(2)
- 252 第252章 明朝的愤怒(3)
- 253 第253章 明朝的愤怒(4)
- 254 第254章 兵不厌诈(1)
- 255 第255章 兵不厌诈(2)
- 256 第256章 兵不厌诈(3)
- 257 第257章 平壤血战(1)
- 258 第258章 平壤血战(2)
- 259 第259章 平壤血战(3)
- 260 第260章 不世出之名将(1)
- 261 第261章 不世出之名将(2)
- 262 第262章 不世出之名将(3)
- 263 第263章 二次摊牌(1)
- 264 第264章 二次摊牌(2)
- 265 第265章 二次摊牌(3)
- 266 第266章 胜算(1)
- 267 第267章 胜算(2)
- 268 第268章 为了忘却的纪念(1)
- 269 第269章 为了忘却的纪念(2)
- 270 第270章 历史原来很精彩
- 271 第271章 绝顶的官僚(1)
- 272 第272章 绝顶的官僚(2)
- 273 第273章 和稀泥的艺术(1)
- 274 第274章 和稀泥的艺术(2)
- 275 第275章 游戏的开始(1)
- 276 第276章 游戏的开始(2)
- 277 第277章 游戏的开始(3)
- 278 第278章 混战(1)
- 279 第279章 混战(2)
- 280 第280章 混战(3)
- 281 第281章 东林崛起(1)
- 282 第282章 东林崛起(2)
- 283 第283章 东林崛起(3)
- 284 第284章 东林崛起(4)
- 285 第285章 谋杀(1)
- 286 第286章 谋杀(2)
- 287 第287章 谋杀(3)
- 288 第288章 谋杀(4)
- 289 第289章 不起眼的敌人(1)
- 290 第290章 不起眼的敌人(2)
- 291 第291章 不起眼的敌人(3)
- 292 第292章 萨尔浒(1)
- 293 第293章 萨尔浒(2)
- 294 第294章 东林党的实力(1)
- 295 第295章 东林党的实力(2)
- 296 第296章 东林党的实力(3)
- 297 第297章 小人物的奋斗(1)
- 298 第298章 小人物的奋斗(2)
- 299 第299章 强大,无比强大(1)
- 300 第300章 强大,无比强大(2)
- 301 第301章 强大,无比强大(3)
- 302 第302章 天才的敌手(1)
- 303 第303章 天才的敌手(2)
- 304 第304章 天才的敌手(3)
- 305 第305章 天才的敌手(4)
- 306 第306章 一个监狱看守(1)
- 307 第307章 一个监狱看守(2)
- 308 第308章 毁灭之路(1)
- 309 第309章 毁灭之路(2)
- 310 第310章 毁灭之路(3)
- 311 第311章 道统(1)
- 312 第312章 道统(2)
- 313 第313章 道统(3)
- 314 第314章 杨涟(1)
- 315 第315章 杨涟(2)
- 316 第316章 殉道(1)
- 317 第317章 殉道(2)
- 318 第318章 袁崇焕(1)
- 319 第319章 袁崇焕(2)
- 320 第320章 决心(1)
- 321 第321章 决心(2)
- 322 第322章 胜利结局
- 323 第323章 皇太极(1)
- 324 第324章 皇太极(2)
- 325 第325章 宁远,决战(1)
- 326 第326章 宁远,决战(2)
- 327 第327章 宁远,决战(3)
- 328 第328章 疑惑(1)
- 329 第329章 疑惑(2)
- 330 第330章 夜半歌声(1)
- 331 第331章 夜半歌声(2)
- 332 第332章 算账(1)
- 333 第333章 算账(2)
- 334 第334章 起复(1)
- 335 第335章 起复(2)
- 336 第336章 起复(3)
- 337 第337章 杀人(1)
- 338 第338章 杀人(2)
- 339 第339章 杀人(3)
- 340 第340章 坚持到底的人(1)
- 341 第341章 坚持到底的人(2)
- 342 第342章 坚持到底的人(3)
- 343 第343章 阴谋(1)
- 344 第344章 阴谋(2)
- 345 第345章 斗争技术(1)
- 346 第346章 斗争技术(2)
- 347 第347章 投降?(1)
- 348 第348章 投降?(2)
- 349 第349章 投降?(3)
- 350 第350章 纯属偶然(1)
- 351 第351章 纯属偶然(2)
- 352 第352章 纯属偶然(3)
- 353 第353章 第二个猛人(1)
- 354 第354章 第二个猛人(2)
- 355 第355章 突围(1)
- 356 第356章 突围(2)
- 357 第357章 突围(3)
- 358 第358章 一个文雅的人(1)
- 359 第359章 一个文雅的人(2)
- 360 第360章 孙传庭(1)
- 361 第361章 孙传庭(2)
- 362 第362章 奇迹(1)
- 363 第363章 奇迹(2)
- 364 第364章 奇迹(3)
- 365 第365章 天才的计划(1)
- 366 第366章 天才的计划(2)
- 367 第367章 天才的计划(3)
- 368 第368章 选择(1)
- 369 第369章 选择(2)
- 370 第370章 选择(3)
- 371 第371章 没有选择(1)
- 372 第372章 没有选择(2)
- 373 第373章 结束了?
- 374 第374章 后记
- 375 第375章 主要参考书目
隐藏
显示工具栏
第154章 死亡的阴谋(1)
第154章 死亡的阴谋(1)
最后的征途
虽然时间晚了一点,可是朱宸濠叛乱的消息还是传到了宫里,虽然此时王守仁已经跑到了吉安,准备反击,京城里的官员们却并不知道这一点。
他们只知道朱宸濠在过去的很多年里,送了他们很多钱,这么看来,他的这次反叛一定计划严密,难以平定。于是乎京城中一片慌乱,收拾行李准备溜走的大有人在。
只有两个人表现出了完全不同的态度,一个是自信,另一个是高兴。
自信的是兵部尚书王琼,他自拍着胸脯抚慰大家那脆弱的心灵:
“大家不要慌,我当年派王伯安(守仁字)镇守赣南,就是为了今天!有他在,数日之内,反贼必然被擒!”
说得轻巧,有这么容易吗?
至少在当时,王尚书的话是没有几个人信的。
高兴的那个人是朱厚照,他是高兴坏了,高兴得手舞足蹈。
朱宸濠,你居然敢造反,好,太好了,看我亲自去收拾你!
对于永不安分的朱厚照来说,这实在是一个天赐良机,不用出关走那么远打蒙古人了,现成的就有一个,真是太方便了。
他很快下达了命令——亲征!
大臣们可以忽视王琼的话,却不能不管这位大爷,于是之前的那一幕又出现了,无数大臣拼命上书,还推出了杨廷和,希望这位杨师傅带头说话,阻止朱厚照的冒险行动。
可是这一次,朱厚照没有退让。
他已经忍受得太久了,这帮老头子已管了他十几年,看这样子是想要管到他进棺材才肯罢休。
还有这个“杨师傅”,还真把自己当回事了,又不是你儿子,凭什么多管闲事?
面对着朱厚照那坚定的目光和决然的口吻,杨廷和明白,这次他们是阻止不了这位大爷了。
由他去吧!
杨廷和无可奈何地担任了留守的工作,看着朱厚照收拾行装,穿戴盔甲,准备光荣出征。
当时朝中的官员们对朱厚照的亲征几乎都持反对意见,只有一个人除外,这个人就是朱厚照的第一宠臣江彬。
他极力地鼓励朱厚照亲自出战,并积极做好各种筹备工作,这种卖力的表现也赢得了朱厚照的赞赏。
然而朱厚照并不知道,这个看似听话的奴才,在他唯唯诺诺赞成出征的背后,却有着不可告人的目的和阴谋。
在江彬的帮助下,朱厚照很快召集了所有京军的精锐,定于正德十四年(1519)八月正式出征。
然而就在一切俱备、只等开路的时候,几匹快马奔入京城,带来了一封加急奏报。
奏报是王守仁发来的,内容很简单,就是告诉大家,不用急了,也不用调兵,我王守仁已经解决了问题,诸位在家歇着吧。
这是一封捷报,按照常理,应该立刻交给皇帝陛下,然后普天同庆,天下太平。
然而江彬却一反常态,将这封捷报藏了起来。
这是一个十分怪异的举动,他这样做,绝不仅仅是为了满足朱厚照南下游玩的兴趣,真正的原因是,只有把这位皇帝陛下请出京城,他才有可能实现自己的计划。
身着闪亮铠甲、风光无限的朱厚照终于如期踏出了正阳门,自由的感觉又一次充斥于他的全身,秀丽的江南正在召唤着他,对身后这座宏大的都城,他已经完全失去了兴趣。对他而言,离开这里就意味着一种解脱。
然而朱厚照绝不会想到,这是他的最后一次远征,也是他的最后一次冒险,在这次旅途中,他将遇到一个真正致命的死亡陷阱,并被死神的阴影所笼罩,留下一个千古之谜。
当然,这也将是他传奇一生的终点,不久之后,他就将得到真正、彻底的解脱。
远征队出发了,在这支队伍中,除了兴高采烈的朱厚照外,还有两个另有打算的人,一个是心怀叵测的江彬,另一个是心绪不宁的钱宁。
江彬正在盘算着他的事情,就先不说了,钱宁兄之所以心慌意乱,原因我们之前已经说过了:他是朱宸濠的人,是安插在皇帝身边的内奸。
他已然得知,朱宸濠战败了,行贿的人已经落入法网,他这个受贿的该怎么办呢?指望朱宸濠讲义气,不把他供出来,那是不大现实的。这哥们儿犯的可是死罪啊!没准在牢里供词都写了几万字了,连哪年哪月哪日,送的什么送了多少,左手还是右手接的都写得一清二楚。
他一路走一路想,怎么解决这个问题,明知前途险恶,却还要被迫走下去,这实在是一种煎熬。
幸运的是,他的这种煎熬很快就要结束了,因为江彬决定要他的命,帮他彻底解除痛苦。
大队走了不远,他就接到了皇帝的指令,让他回京帮忙料理生意(朱厚照先生也做点买卖),他顿感不妙,皇帝都走了,还有什么生意需要料理呢?
但他也没办法,只好乖乖打道回府。
这是江彬的调虎离山计,毕竟大家都是熟人,当面不好下手,他一边建议朱厚照安排钱宁回京,同时派人快马加鞭赶到江西,寻找钱宁勾结藩王的证据。
钱宁兄收钱收得手软,这证据自然是一找一箩筐,使者回来报告江彬,江彬报告朱厚照,朱厚照发言:
“狗奴才,我早就怀疑他了!”
和杀刘瑾时那句话差不多,既然早就怀疑,早干吗去了。
树倒猢狲散,墙倒众人推,很快,钱宁人被抓了,家也被抄了,事情干得相当利落,这个自刘瑾时代之后的第二大权奸就此垮台(第一名是江彬同志),被关进了监狱。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这位阶下囚竟然比关他的朱厚照和江彬活得还要长,也真算是老天闭眼。
阴影的威胁
料理了钱宁,朱厚照继续前进,他的行程是这样的,由京城出发,途经保定进入山东,过济宁抵达扬州,然后由南京、杭州一路南下,到达江西。
可以看出,这是一条凝结朱厚照先生智慧结晶的出行路线,既有人文景观(扬州产美女),又有自然风光,这时他虽已经得知朱宸濠兵败的消息,却并未打消出游的乐趣,正相反,他准备借此机会好好地玩一玩,放松放松。
按说皇帝出游,到下面调研视察,地方官员应该高兴才对,可这条旅游路线一传开,沿途的官员们顿时吓得魂飞魄散。
因为他们有着一个普遍的共识:皇帝就应该老老实实地待在京城里,哪里都不要去了,你干吗要四处闹腾呢?又管吃又管住,大家没工夫伺候你,就别惹麻烦了。
这么看来,明代的官员们实在是觉悟不高,要知道,两百多年后的盛世下江南,各地官员都是巴不得皇帝陛下光临寒地,不但可以借机摊派搞点油水,如果伺候得好,还能给皇帝留下点深刻印象,升官发财,不亦乐乎?
可是想让皇帝来,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你得付钱,这也是著名的贪污犯和珅先生的一条重要的生财之道,谁给的钱多,他就安排皇帝去哪玩。这要是在正德年间,估计他会亏本的。
就这样,官员们拿着搜刮来的民脂民膏去孝敬皇帝,得到皇帝陛下的几句嘉奖,然后干净利落地跪在地上,熟练地磕几个头,发出响亮有节奏的声音,流几滴眼泪,口中同时大呼固定台词:“折杀奴才!”
我对明代的文官们感觉一般,这帮人总是喜欢叽叽喳喳,拉帮结派,有时候还胡乱告状,排除异己。但他们仍然是值得赞赏的,毕竟敢于坚持原则、敢冒砍头打屁股的风险,敢骂皇帝、敢骂权奸宦官、敢于抗命,并不是那么容易做到的。
在我看来,父母生养多年,似乎不是为了让自家孩子天天自称“奴才我”,四处给人磕头下跪的。在人的身上,多少还应该有一样东西——骨气。
当时的地方官们似乎还是有点骨气的,他们无一例外地对这位出行的皇帝表达了不同意见,朱厚照才走到通州,保定府的御史奏折就来了,大意是路上危险,一路不便,您还是回去吧。
朱厚照不理。
过了保定,还没进山东,山东御史的奏折也来了,还是劝他回去。
朱厚照回去了。
但他老人家愿意回去,决不是从谏如流,而是因为他丢了一样东西。
然后他脱离大队,一路狂奔几百里,带着几个随从,一口气从山东边境跑回了京城,只为了对一个女人说一句话:
“我来接你了。”
这个女人姓刘,史书上称“刘姬”,是朱厚照十分喜爱的一个女人,出发之前,他本来打算带着刘姬一起走,但考虑到战场十分危险,朱厚照怜香惜玉,决定把她安置在京城近郊,看情况再说。
临走之前,刘姬给了朱厚照一根玉簪,约定如无意外,以此为信物相见。
可是意外偏偏发生了,过卢沟桥(偏偏就在这地方)的时候,他一时激动,冲得太快,把玉簪给弄丢了。
虽然那年头没有环卫工人天天打扫,但毕竟后面跟着十万大军,几十万双脚下去,别说玉簪,玉棒槌也踩没了。
当时朱厚照也没在意,到了山东,听说朱宸濠已经完蛋,他便派人去接刘姬。
可这位刘姬虽然是个弱女子,却是个认死理的家伙,她见来人没有信物,打死也不肯走。
使者回去报告了朱厚照,说这事情很难办,她不肯来。
确实难办,又不能因此就班师回朝,为了这个女人,皇帝陛下亲自跑一趟?
一百个皇帝中间会有一百个都说不,朱厚照是第一百零一个。
为了自己喜欢的女人跑一趟,他认为很值得。
于是,在极度的惊喜之后,刘姬坐上了朱厚照的船,一同向山东进发。
这件事情再次考验了文官们的忍耐极限,你玩也就玩了,现在还擅自脱离群众一个人独自行动,太过分了!
没等到京城的言官们动手,山东的一位熊御史就近上了一封奏折。
看得出来这位御史还是动了一番脑筋的,他的奏折可谓奇文,大致意思是:
“皇帝陛下带着几个随从,穿着便衣,露宿野外,这太不对了!如果出了什么事情,国家怎么办?你妈怎么办(如太后何)?”
朱厚照涵养很好,没有收拾他,这是不太容易的。
人接到了,继续往前走,进了山东,过了德州,过了济宁,向扬州前进。
在山东境内可谓麻烦不断,史书中记载的恶行一大堆,什么耀武扬威、欺负地方官、搜罗财物之类,朱厚照也因此背上了一个很不好的名声。
但如果细看就会发现,大部分恶行的前面都有一个主语——彬。
彬责之、彬索之、彬矫旨(假传旨意),此类种种,不胜枚举。
江彬仗着朱厚照对他的信任,任意胡为,朱厚照坐拥天下,啥也不缺,出来恶作剧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玩。
江彬不同,他本来只是个小武官,啥也没有,不借此机会捞一把,更待何时?
他干得相当过分,到了一个地方,立马就向地方要钱,如果不给他就任意安插一个罪名,甚至把绳索直接套到地方官的脖子上,不把人当人。还派出士兵,四处搜罗百姓财物,敢抵抗的就拳脚相向,搞得地方鸡犬不宁。他的架子也越来越大,狐假虎威,竟然连成国公朱辅见到他都要下跪!
朱辅就是追随朱棣作战的靖难功臣朱能的后代,当年真定之战,朱能敢带几十人追几万敌军,老人家在天有灵,看见自己的后代如此窝囊,没准儿能气得活过来。
虽然朱厚照自己也干过一些类似不太地道的事情,但总的来说,他本人做事还是比较有分寸的,连指着鼻子骂他的言官都能容得下,还容不下老百姓吗?
但他对发生的这一切是要负责任的,江彬是一条恶狗,他却是恶狗的主人。
可是朱厚照没有意识到,由于他无尽的放纵,这条恶狗已经变成了恶狼,即将调转他锋利的牙齿,对准他的主人。
江彬是一个武将,他以打仗起家,作战很是勇猛,据说有一次在战场上,他的半边脸被冷箭射穿,这位粗人二话不说,立马就拔了出来,脸上鲜血直冒也不管,继续作战,吓得敌人魂不附体。此情此景,足可比拟当年的夏侯惇同志。
但除了好勇斗狠之外,他就是一个彻头彻尾的恶棍,贪污受贿、敲诈勒索、无所不为,对于这些事情,朱厚照知道,却不愿意多管,在他看来,这个人不过是想捞点钱,可以理解也可以接受。
可惜他错了。
江彬的胃口很大,不但打算要他的钱,还想要他的命,他的江山。
为此,他设定了圈套,准备借此出征的机会除掉朱厚照。而对于这一切,朱厚照还蒙在鼓里,在他的眼里,江彬是一个十分可靠听话的人,说到底,他还只是一个不到三十岁、缺乏社会经验的年轻人。
朱厚照这辈子也算是多姿多彩,短短的十几年,他就遇上了三次谋反,刘瑾(存在争议)、朱寘,还有最近的朱宸濠。
或许是上天保佑吧,这三次谋反竟连他的一根汗毛都没有伤到,但这一次不同,致命的威胁已经来到了他的身边。
阴谋的黑手正慢慢地伸向毫无察觉的朱厚照,很快,它将扼住皇帝陛下的喉咙,置之于死地。
最后的敌人
可是生活就如同电视剧一样,总会有点波澜起伏,当江彬看到那封要命的奏折时,他那自以为聪明绝顶、运筹帷幄的脑袋终于懵了。
这封奏折比较长,精选内容如下:
“先于沿途伏有奸党,期为博浪、荆轲之谋。”
“诚恐潜布之徒,乘隙窃发,或有意外之虞,臣死有遗憾矣!”
这几句话应该比较好理解,就不解释了,最后介绍一下落款作者——赣南王守仁。
顺便说两句,这封奏折朱厚照看了,却并未理会。
在这之前,江彬和王守仁也算是某种程度上的战友,毕竟当时他们有朱宸濠这个共同的敌人。
但王守仁的显赫战功让江彬愤怒了,他没有想到,这个一没钱二没兵的家伙竟然平定了叛乱,抢了自己的风头。而这份奏折上的每一个字,在江彬看来,都是在说自己。
红眼病外加做贼心虚,江彬决定先拿王守仁开刀。
有一份杂志曾经评过人类有史以来最不应该犯的战略错误,经过投票选举,一个结果以超高票数当选——武力进攻俄国。这个结果比较靠谱,连拿破仑、希特勒这样的猛人,千里迢迢去啃了几口西伯利亚的雪,最后也只能灰溜溜地跑回来。
如果要评选正德年间最不应该犯的错误,翻翻史书,不用投票大概也能得出一个结论——和王守仁先生叫板。
虽然时间晚了一点,可是朱宸濠叛乱的消息还是传到了宫里,虽然此时王守仁已经跑到了吉安,准备反击,京城里的官员们却并不知道这一点。
他们只知道朱宸濠在过去的很多年里,送了他们很多钱,这么看来,他的这次反叛一定计划严密,难以平定。于是乎京城中一片慌乱,收拾行李准备溜走的大有人在。
只有两个人表现出了完全不同的态度,一个是自信,另一个是高兴。
自信的是兵部尚书王琼,他自拍着胸脯抚慰大家那脆弱的心灵:
“大家不要慌,我当年派王伯安(守仁字)镇守赣南,就是为了今天!有他在,数日之内,反贼必然被擒!”
说得轻巧,有这么容易吗?
至少在当时,王尚书的话是没有几个人信的。
高兴的那个人是朱厚照,他是高兴坏了,高兴得手舞足蹈。
朱宸濠,你居然敢造反,好,太好了,看我亲自去收拾你!
对于永不安分的朱厚照来说,这实在是一个天赐良机,不用出关走那么远打蒙古人了,现成的就有一个,真是太方便了。
他很快下达了命令——亲征!
大臣们可以忽视王琼的话,却不能不管这位大爷,于是之前的那一幕又出现了,无数大臣拼命上书,还推出了杨廷和,希望这位杨师傅带头说话,阻止朱厚照的冒险行动。
可是这一次,朱厚照没有退让。
他已经忍受得太久了,这帮老头子已管了他十几年,看这样子是想要管到他进棺材才肯罢休。
还有这个“杨师傅”,还真把自己当回事了,又不是你儿子,凭什么多管闲事?
面对着朱厚照那坚定的目光和决然的口吻,杨廷和明白,这次他们是阻止不了这位大爷了。
由他去吧!
杨廷和无可奈何地担任了留守的工作,看着朱厚照收拾行装,穿戴盔甲,准备光荣出征。
当时朝中的官员们对朱厚照的亲征几乎都持反对意见,只有一个人除外,这个人就是朱厚照的第一宠臣江彬。
他极力地鼓励朱厚照亲自出战,并积极做好各种筹备工作,这种卖力的表现也赢得了朱厚照的赞赏。
然而朱厚照并不知道,这个看似听话的奴才,在他唯唯诺诺赞成出征的背后,却有着不可告人的目的和阴谋。
在江彬的帮助下,朱厚照很快召集了所有京军的精锐,定于正德十四年(1519)八月正式出征。
然而就在一切俱备、只等开路的时候,几匹快马奔入京城,带来了一封加急奏报。
奏报是王守仁发来的,内容很简单,就是告诉大家,不用急了,也不用调兵,我王守仁已经解决了问题,诸位在家歇着吧。
这是一封捷报,按照常理,应该立刻交给皇帝陛下,然后普天同庆,天下太平。
然而江彬却一反常态,将这封捷报藏了起来。
这是一个十分怪异的举动,他这样做,绝不仅仅是为了满足朱厚照南下游玩的兴趣,真正的原因是,只有把这位皇帝陛下请出京城,他才有可能实现自己的计划。
身着闪亮铠甲、风光无限的朱厚照终于如期踏出了正阳门,自由的感觉又一次充斥于他的全身,秀丽的江南正在召唤着他,对身后这座宏大的都城,他已经完全失去了兴趣。对他而言,离开这里就意味着一种解脱。
然而朱厚照绝不会想到,这是他的最后一次远征,也是他的最后一次冒险,在这次旅途中,他将遇到一个真正致命的死亡陷阱,并被死神的阴影所笼罩,留下一个千古之谜。
当然,这也将是他传奇一生的终点,不久之后,他就将得到真正、彻底的解脱。
远征队出发了,在这支队伍中,除了兴高采烈的朱厚照外,还有两个另有打算的人,一个是心怀叵测的江彬,另一个是心绪不宁的钱宁。
江彬正在盘算着他的事情,就先不说了,钱宁兄之所以心慌意乱,原因我们之前已经说过了:他是朱宸濠的人,是安插在皇帝身边的内奸。
他已然得知,朱宸濠战败了,行贿的人已经落入法网,他这个受贿的该怎么办呢?指望朱宸濠讲义气,不把他供出来,那是不大现实的。这哥们儿犯的可是死罪啊!没准在牢里供词都写了几万字了,连哪年哪月哪日,送的什么送了多少,左手还是右手接的都写得一清二楚。
他一路走一路想,怎么解决这个问题,明知前途险恶,却还要被迫走下去,这实在是一种煎熬。
幸运的是,他的这种煎熬很快就要结束了,因为江彬决定要他的命,帮他彻底解除痛苦。
大队走了不远,他就接到了皇帝的指令,让他回京帮忙料理生意(朱厚照先生也做点买卖),他顿感不妙,皇帝都走了,还有什么生意需要料理呢?
但他也没办法,只好乖乖打道回府。
这是江彬的调虎离山计,毕竟大家都是熟人,当面不好下手,他一边建议朱厚照安排钱宁回京,同时派人快马加鞭赶到江西,寻找钱宁勾结藩王的证据。
钱宁兄收钱收得手软,这证据自然是一找一箩筐,使者回来报告江彬,江彬报告朱厚照,朱厚照发言:
“狗奴才,我早就怀疑他了!”
和杀刘瑾时那句话差不多,既然早就怀疑,早干吗去了。
树倒猢狲散,墙倒众人推,很快,钱宁人被抓了,家也被抄了,事情干得相当利落,这个自刘瑾时代之后的第二大权奸就此垮台(第一名是江彬同志),被关进了监狱。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这位阶下囚竟然比关他的朱厚照和江彬活得还要长,也真算是老天闭眼。
阴影的威胁
料理了钱宁,朱厚照继续前进,他的行程是这样的,由京城出发,途经保定进入山东,过济宁抵达扬州,然后由南京、杭州一路南下,到达江西。
可以看出,这是一条凝结朱厚照先生智慧结晶的出行路线,既有人文景观(扬州产美女),又有自然风光,这时他虽已经得知朱宸濠兵败的消息,却并未打消出游的乐趣,正相反,他准备借此机会好好地玩一玩,放松放松。
按说皇帝出游,到下面调研视察,地方官员应该高兴才对,可这条旅游路线一传开,沿途的官员们顿时吓得魂飞魄散。
因为他们有着一个普遍的共识:皇帝就应该老老实实地待在京城里,哪里都不要去了,你干吗要四处闹腾呢?又管吃又管住,大家没工夫伺候你,就别惹麻烦了。
这么看来,明代的官员们实在是觉悟不高,要知道,两百多年后的盛世下江南,各地官员都是巴不得皇帝陛下光临寒地,不但可以借机摊派搞点油水,如果伺候得好,还能给皇帝留下点深刻印象,升官发财,不亦乐乎?
可是想让皇帝来,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你得付钱,这也是著名的贪污犯和珅先生的一条重要的生财之道,谁给的钱多,他就安排皇帝去哪玩。这要是在正德年间,估计他会亏本的。
就这样,官员们拿着搜刮来的民脂民膏去孝敬皇帝,得到皇帝陛下的几句嘉奖,然后干净利落地跪在地上,熟练地磕几个头,发出响亮有节奏的声音,流几滴眼泪,口中同时大呼固定台词:“折杀奴才!”
我对明代的文官们感觉一般,这帮人总是喜欢叽叽喳喳,拉帮结派,有时候还胡乱告状,排除异己。但他们仍然是值得赞赏的,毕竟敢于坚持原则、敢冒砍头打屁股的风险,敢骂皇帝、敢骂权奸宦官、敢于抗命,并不是那么容易做到的。
在我看来,父母生养多年,似乎不是为了让自家孩子天天自称“奴才我”,四处给人磕头下跪的。在人的身上,多少还应该有一样东西——骨气。
当时的地方官们似乎还是有点骨气的,他们无一例外地对这位出行的皇帝表达了不同意见,朱厚照才走到通州,保定府的御史奏折就来了,大意是路上危险,一路不便,您还是回去吧。
朱厚照不理。
过了保定,还没进山东,山东御史的奏折也来了,还是劝他回去。
朱厚照回去了。
但他老人家愿意回去,决不是从谏如流,而是因为他丢了一样东西。
然后他脱离大队,一路狂奔几百里,带着几个随从,一口气从山东边境跑回了京城,只为了对一个女人说一句话:
“我来接你了。”
这个女人姓刘,史书上称“刘姬”,是朱厚照十分喜爱的一个女人,出发之前,他本来打算带着刘姬一起走,但考虑到战场十分危险,朱厚照怜香惜玉,决定把她安置在京城近郊,看情况再说。
临走之前,刘姬给了朱厚照一根玉簪,约定如无意外,以此为信物相见。
可是意外偏偏发生了,过卢沟桥(偏偏就在这地方)的时候,他一时激动,冲得太快,把玉簪给弄丢了。
虽然那年头没有环卫工人天天打扫,但毕竟后面跟着十万大军,几十万双脚下去,别说玉簪,玉棒槌也踩没了。
当时朱厚照也没在意,到了山东,听说朱宸濠已经完蛋,他便派人去接刘姬。
可这位刘姬虽然是个弱女子,却是个认死理的家伙,她见来人没有信物,打死也不肯走。
使者回去报告了朱厚照,说这事情很难办,她不肯来。
确实难办,又不能因此就班师回朝,为了这个女人,皇帝陛下亲自跑一趟?
一百个皇帝中间会有一百个都说不,朱厚照是第一百零一个。
为了自己喜欢的女人跑一趟,他认为很值得。
于是,在极度的惊喜之后,刘姬坐上了朱厚照的船,一同向山东进发。
这件事情再次考验了文官们的忍耐极限,你玩也就玩了,现在还擅自脱离群众一个人独自行动,太过分了!
没等到京城的言官们动手,山东的一位熊御史就近上了一封奏折。
看得出来这位御史还是动了一番脑筋的,他的奏折可谓奇文,大致意思是:
“皇帝陛下带着几个随从,穿着便衣,露宿野外,这太不对了!如果出了什么事情,国家怎么办?你妈怎么办(如太后何)?”
朱厚照涵养很好,没有收拾他,这是不太容易的。
人接到了,继续往前走,进了山东,过了德州,过了济宁,向扬州前进。
在山东境内可谓麻烦不断,史书中记载的恶行一大堆,什么耀武扬威、欺负地方官、搜罗财物之类,朱厚照也因此背上了一个很不好的名声。
但如果细看就会发现,大部分恶行的前面都有一个主语——彬。
彬责之、彬索之、彬矫旨(假传旨意),此类种种,不胜枚举。
江彬仗着朱厚照对他的信任,任意胡为,朱厚照坐拥天下,啥也不缺,出来恶作剧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玩。
江彬不同,他本来只是个小武官,啥也没有,不借此机会捞一把,更待何时?
他干得相当过分,到了一个地方,立马就向地方要钱,如果不给他就任意安插一个罪名,甚至把绳索直接套到地方官的脖子上,不把人当人。还派出士兵,四处搜罗百姓财物,敢抵抗的就拳脚相向,搞得地方鸡犬不宁。他的架子也越来越大,狐假虎威,竟然连成国公朱辅见到他都要下跪!
朱辅就是追随朱棣作战的靖难功臣朱能的后代,当年真定之战,朱能敢带几十人追几万敌军,老人家在天有灵,看见自己的后代如此窝囊,没准儿能气得活过来。
虽然朱厚照自己也干过一些类似不太地道的事情,但总的来说,他本人做事还是比较有分寸的,连指着鼻子骂他的言官都能容得下,还容不下老百姓吗?
但他对发生的这一切是要负责任的,江彬是一条恶狗,他却是恶狗的主人。
可是朱厚照没有意识到,由于他无尽的放纵,这条恶狗已经变成了恶狼,即将调转他锋利的牙齿,对准他的主人。
江彬是一个武将,他以打仗起家,作战很是勇猛,据说有一次在战场上,他的半边脸被冷箭射穿,这位粗人二话不说,立马就拔了出来,脸上鲜血直冒也不管,继续作战,吓得敌人魂不附体。此情此景,足可比拟当年的夏侯惇同志。
但除了好勇斗狠之外,他就是一个彻头彻尾的恶棍,贪污受贿、敲诈勒索、无所不为,对于这些事情,朱厚照知道,却不愿意多管,在他看来,这个人不过是想捞点钱,可以理解也可以接受。
可惜他错了。
江彬的胃口很大,不但打算要他的钱,还想要他的命,他的江山。
为此,他设定了圈套,准备借此出征的机会除掉朱厚照。而对于这一切,朱厚照还蒙在鼓里,在他的眼里,江彬是一个十分可靠听话的人,说到底,他还只是一个不到三十岁、缺乏社会经验的年轻人。
朱厚照这辈子也算是多姿多彩,短短的十几年,他就遇上了三次谋反,刘瑾(存在争议)、朱寘,还有最近的朱宸濠。
或许是上天保佑吧,这三次谋反竟连他的一根汗毛都没有伤到,但这一次不同,致命的威胁已经来到了他的身边。
阴谋的黑手正慢慢地伸向毫无察觉的朱厚照,很快,它将扼住皇帝陛下的喉咙,置之于死地。
最后的敌人
可是生活就如同电视剧一样,总会有点波澜起伏,当江彬看到那封要命的奏折时,他那自以为聪明绝顶、运筹帷幄的脑袋终于懵了。
这封奏折比较长,精选内容如下:
“先于沿途伏有奸党,期为博浪、荆轲之谋。”
“诚恐潜布之徒,乘隙窃发,或有意外之虞,臣死有遗憾矣!”
这几句话应该比较好理解,就不解释了,最后介绍一下落款作者——赣南王守仁。
顺便说两句,这封奏折朱厚照看了,却并未理会。
在这之前,江彬和王守仁也算是某种程度上的战友,毕竟当时他们有朱宸濠这个共同的敌人。
但王守仁的显赫战功让江彬愤怒了,他没有想到,这个一没钱二没兵的家伙竟然平定了叛乱,抢了自己的风头。而这份奏折上的每一个字,在江彬看来,都是在说自己。
红眼病外加做贼心虚,江彬决定先拿王守仁开刀。
有一份杂志曾经评过人类有史以来最不应该犯的战略错误,经过投票选举,一个结果以超高票数当选——武力进攻俄国。这个结果比较靠谱,连拿破仑、希特勒这样的猛人,千里迢迢去啃了几口西伯利亚的雪,最后也只能灰溜溜地跑回来。
如果要评选正德年间最不应该犯的错误,翻翻史书,不用投票大概也能得出一个结论——和王守仁先生叫板。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