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708 第七百零八章:孤掌难鸣
- 709 第七百零九章:摧枯拉朽
- 710 第七百一十章:东西对进
- 711 第七百一十一章: 手痒难耐
- 712 第七百零一十二章:剑指曼德勒
- 713 第七百一十三章:拉一批打一批
- 714 第七百一十四章:汉奸谄媚
- 715 第七百一十五章:再围锦州
- 716 第七百一十六章:主动游击
- 717 第七百一十七章:卷土重来
- 718 第七百一十八章:末代皇帝不好当
- 719 第七百一十九章: 崇祯十三年
- 720 第七百二十章:白杆兵很忙
- 721 第七百二十一章:战略平衡
- 722 第七百二十二章: 科技进步
- 723 第七百二十三章:原始积累
- 724 第七百二十四章:扬长避短
- 725 第七百二十五章:天工开物
- 726 第七百二十六章:稻浪千重
- 727 第七百二十七章: 事在人为
- 728 第七百二十八章:崇祯十四年
- 729 第七百二十九章: 席卷辽东
- 730 第七百三十章:福禄汤
- 731 第七百三十一章:跟清军死磕
- 732 第七百三十二章:松锦大会战
- 733 第七百三十三章:反常即为妖
- 734 第七百三十四章:言者无罪
- 735 第七百三十五章:坤兴公主
- 736 第七百三十六章:蹬鼻子上脸
- 737 第七百三十七章:英明神武的王
- 738 第七百三十八章:挥师北伐
- 739 第七百三十九章:集结兵马
- 740 第七百四十章:争鼎
- 741 第七百四十一章:贼兵漫山遍野
- 742 第七百四十二章:挂马头卖人肉
- 743 第七百四十三章:掩护军民撤退
- 744 第七百四十四章:直把杭州作汴州
- 745 第七百四十五章:洪承畴被俘
- 746 第七百四十六章:节义千秋
- 747 第七百四十七章:入口劫掠
- 748 第七百四十八章:建奴厌战
- 749 第七百四十九章:汉奸出使
- 750 第七百五十章:一飞冲天
- 751 第七百五十一章:监督机制
- 752 第七百五十二章:特种作战
- 753 第七百五十三章:倒戈
- 754 第七百五十四章:队伍不好带了
- 755 第七百五十五章:抓捕汉奸
- 756 第七百五十六章:游斗汉奸
- 757 第七百五十七章:尊帝号
- 758 第七百五十八章:不能分裂国家
- 759 第七百五十九章:那是耀眼的红
- 760 第七百六十章: 鞑子屠建奴
- 761 第七百六十一章: 横扫漠南
- 762 第七百六十二章: 往北拓土
- 763 第七百六十三章: 鱼皮鞑子
- 764 第七百六十四章:收编生女真
- 765 第七百六十五章:信赖崇祯人品
- 766 第七百六十六章: 改变崇祯宿命
- 767 第七百六十七章:印度洋海盗猖獗
- 768 第七百六十八章:军火贸易
- 769 第七百六十九章:不赶时间
- 770 第七百七十章:拿下北海道
- 771 第七百七十一章: 立足中美洲
- 772 第七百七十二章: 巴拿马值得拥有
- 773 第七百七十三章:江阴抗清三公
- 774 第七百七十四章:陈圆圆
- 775 第七百七十五章:四方布置
- 776 第七百七十六章:夺取旅顺口
- 777 第七百七十七章:辽东门户
- 778 第七百七十八章:封锁鸭绿江
- 779 第七百七十九章: 风水轮流转
- 780 第七百八十章:澳洲殖民
- 781 第七百八十一章:祖家反水
- 782 第七百八十二章:正蓝旗归降
- 783 第七百八十三章:建奴要跑
- 784 第七百八十四章: 穷追猛打
- 785 第七百八十五章:死缠烂打
- 786 第七百八十六章: 远东探险队
- 787 第七百八十七章:拥抱土尔扈特部
- 788 第七百八十八章:在里海边建国
- 789 第七百八十九章:平定辽东
- 790 第七百九十章:占领雅库次克
- 791 第七百九十一章:献礼
- 792 第七百九十二章:有粮自安
- 793 第七百九十三章:设局
- 794 第七百九十四章:佳期如梦
- 795 第七百九十五章:居安思危
- 796 第七百九十六章:宁武关
- 797 第七百九十七章: 红歹是毙命
- 798 第七百九十八章: 毒杀多尔衮
- 799 第七百九十九章: 建奴打倭寇
- 800 第八百章: 论功行赏
- 801 第八百零一章:诡异
- 802 第八百零二章:封官许愿
- 803 第八百零三章:大厦将倾
- 804 第八百零四章:天子殉国
- 805 第八百零五章:李代桃僵
- 806 第八百零六章:杀出重围
- 807 第八百零七章:迎接新的曙光
- 808 第八百零八章:志愿者
- 809 第八百零九章: 螳螂捕蝉
- 810 第八百一十章:归顺或者毁灭
- 811 第八百一十一章:巾帼英雄
- 812 第八百一十二章:厉害了,……
- 813 第八百一十三章:疑窦重重
- 814 第八百一十四章:玉碎宫倾
- 815 第八百一十五章:闯贼进京
- 816 第八百一十六章:丧心病狂
- 817 第八百一十七章:穷凶极恶
- 818 第八百一十八章:干掉刘宗敏部
- 819 第八百一十九章:贼兵崩溃
- 820 第八百二十章:插翅难逃
- 821 第八百二十一章: 活捉刘宗敏
- 822 第八百二十二章: 政治阴谋
- 823 第八百二十三章:北上
- 824 第八百二十四章:心口如一
- 825 第八百二十五章:几家欢喜几家愁
- 826 第八百二十六章:新大明帝国
- 827 第八百二十七章:劝进、摊牌
- 828 第八百二十八章: 忠臣不事二主
- 829 第八百二十九章:人心向背
- 830 第八百三十章:眼光冰冷
- 831 第八百三十一章:劫后重逢
- 832 第八百三十二章:情义无价
- 833 第八百三十三章:将心比心
- 834 第八百三十四章:崇祯的心在颤抖
- 835 第八百三十五章:对抗还是加入?
- 836 第八百三十六章:通缉李自成
- 837 第八百三十七章:炮击京城
- 838 第八百三十八章:聚歼闯贼
- 839 第八百三十九章:时机成熟
- 840 第八百四十章:永无止境
- 841 第八百四十一章:大明中兴大帝
- 842 第八百四十二章:日不落的辉煌
- 843 第八百四十三章:天下虽安,忘战必危
- 844 第八百四十四章:牝鸡司晨
- 845 第八百四十五章:围而不攻
- 846 第八百四十六章: 发动总攻
- 847 第八百四十七章: “大顺”朝的丧钟
- 848 第八百四十八章:不光彩
- 849 第八百四十九章:崇祯痛殴李自成
- 850 第八百五十章:空照秦淮
- 851 第八百五十一章:千刀万剐
- 852 第八百五十二章:倭寇要倒霉了
- 853 第八百五十三章:剐了闯贼过年
- 854 第八百五十四章:宁武郡王
- 855 第八百五十五章:打垮“战斗民族”
- 856 第八百五十六章:九月十八日
- 857 第八百五十七章:没有了江户城
- 858 第八百五十八章:【(大结局)新书《明末汉之魂》已经上传】 日不落帝国
隐藏
显示工具栏
第七百一十八章:末代皇帝不好当
第七百一十八章:末代皇帝不好当
国家用人之际,成大事刚刚被提拔为辽东巡抚,他很得洪承畴倚重,在朝廷催促出兵之时,久在辽东任职的成大事冷静分析形势。
成大事认为仓促进军乃是送死,最少要效仿南王解围锦州之战,必须等到来年春暖花开之时也以掘壕逐步推进的战术逼退围困锦州的清军。
洪承畴的战略是准备以时间换空间不断蚕食耗退清军,计划中根本不是明年春天跟建奴决战,可是计划跟不上变化,朝廷催促甚急,也只能如此。
监军太监刘应坤早就投靠了黄胜,他再次来辽东已经看淡了一切,跟“战神”系官员成大事合作愉快。他当然赞同成大事的战术,辽西三个最高领导达成一致。
洪承畴、成大事等等文官武将都没有消灭满清军的幻想,他们相当清醒,知道那是辽西集结的明军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他们只需给予满清军痛击,让建奴知难而退就善莫大焉。
辽东经略和辽东巡抚、监军太监共同奏报天子,一致请求今年不能和清军决战,明年春天他们会带领人马和建奴鏖战锦州城下。
末代皇帝不好当,李自成迅速崛起,大明中原地区每个月都会有几座城池陷落,催援军、催粮饷的奏疏在龙书案上垒了几尺高。
皇帝等不起啊!更加严厉的催促进兵诏书送到了宁远城。
眼睁睁辽东已经天寒地冻,此时出兵没有天时、地利,虽然明军的质量和士气好于历史但是也不足以和清军野战。
洪承畴采取拖字诀,口头上应付皇帝催促决战的诏书,暗地里磨磨蹭蹭不动窝。
辽东巡抚成大事麾下有他极力抬举的一个实授参将,一个游击将军,这两人跟他合作已经有了十几年,他们是“战神”家丁姚善守和周放。
这两人是觉华岛幸存明军出身,是己巳之变坚守抚宁小城对抗建奴千军万马的功臣,十几年的学习和历练已经完全具备一个新军将领的素质。
他们的麾下虽然绝大多数是拿大明军饷的明军,但是太多基层军官是军情处特工。
姚善守的营伍前身是援兵营,现在是辽东巡抚标营,虽然人数不过三千余,但是有一大半是火器部队,他们没有装备大明造鲁密铳,而是使用“南明”造滑膛枪。
周放的游兵营有人马两千余,也有一半火器部队,精神面貌和“战神”子弟兵大相径庭。
因此成大事虽然只有一万人马守卫宁远,但是战斗力毋庸置疑,他根本不担心被建奴围攻。
宁远在他来出任兵备道之前大明就经营多年,一直作为辽东经略官署所在地,是关外第一重镇,周围屯田的百姓有一两万户,这里离南王经营的忠明堡屯垦区最近处只有五十里。
自从十几年前红歹是在辽西走廊吃了亏,一直对那里耿耿于怀,无数次派遣汉奸前往高台堡卧底,可惜一个人都没见着回来。
忠明堡屯垦区只许进不许出的笨法子虽然不高明但是卓有成效,只要发现形迹可疑之人,统统抓捕远远地送去“华夏岛”一边做苦力一边慢慢甄别是不是汉奸。
建奴没有高台堡方圆二百里的情报,根本不知道那里究竟有多少“战神”留守人马,所以这些年连宁远西都没有来过。
成大事是大明“战神”系铁杆官员,别人畏惧来辽东做官,他反而上赶着就是因为成竹在胸。
他知道如果宁远被围,“战神”驻防人马不会坐视,觉华岛和黄家湾岛也不会置若罔闻,宁远有靠海的优势,只要清军敢来,一定不会让他们轻易脱身。
成大事留下三千步兵和乡勇青壮可以固守宁远,他还有能力组织七千人马以火器优势反击敌人打通去海边码头的道路。
因此理论上宁远已经围不死,红歹是也知道权衡利弊,没有选择在宁远摆开战场,而是选择离海比较远的锦州。
锦州和宁远之间直线距离不过一百六十里左右,可是沿途有连山、塔山、杏山、松山等等险要之地,明军要通过这些地区可谓步步惊心……。
唉!打仗其实是国力的对比。大明再也没有了四方布置利用时间换空间意图困死建奴的闲情逸致。
如果大明国力还在,洪承畴就可以采用耗退敌人的战略,采取一定在自己预设战场决战的战术。
洪承畴完全可以在宁远摆开战场不去锦州,反正锦州物资准备充分,主将何可纲擅长守城,以建奴的攻坚能力短时间不可能凑效。
况且即便丢了锦州其实也无关痛痒,只要做到给予建奴大量杀伤明军就不算吃亏,毕竟汉人和女真人口比例太悬殊。
清军发动十几万人马长时间对峙下去肯定率先吃不消,他们的选择只剩下退兵、来宁远决战又或者强攻锦州。
三选一,无论建奴怎么动作,大明都不会吃亏,清军总要损失不少。
洪承畴和成大事很期望建奴来宁远决战,可惜对手也深知利害,红歹是把锦州围得水泄不通就是不过塔山往宁远来。
朝廷粮食短缺,辽西军粮已经没有了储备。
成大事响应南王号召,不折不扣在宁远储备了足够军民耗用三年的粮食、燃煤。
但是这些储备是以四五万军民守卫宁远三年来计算,现在是十几万大军云集,附近来避难的屯民也已经超过五万,塔山方向逃来的屯民也不少。
辽西摆开战场,宁远周边的屯垦逼迫停止,一年半载下来二三十万军民坐吃山空,消耗的粮食当然海量。
朝廷咬着牙供应军粮,可是十几万老百姓没有了产出如何生存,他们也要粮食充饥啊!
成大事和姚善守此时当然会齐心协力共同对付建奴的入侵,他们亲自去抚宁找何桂兰帮忙解决粮草问题。
何桂兰跟建奴不共戴天,知道明军在辽东和建奴鏖战,当然会竭尽所能给予帮助。
她立刻发动群众拿出储备粮,给足银币收购,召集乡勇运粮,十天内组织了超过十万石粮食,只不过用了半个月就用商船、马船把粮食送入宁远城。
成大事认为仓促进军乃是送死,最少要效仿南王解围锦州之战,必须等到来年春暖花开之时也以掘壕逐步推进的战术逼退围困锦州的清军。
洪承畴的战略是准备以时间换空间不断蚕食耗退清军,计划中根本不是明年春天跟建奴决战,可是计划跟不上变化,朝廷催促甚急,也只能如此。
监军太监刘应坤早就投靠了黄胜,他再次来辽东已经看淡了一切,跟“战神”系官员成大事合作愉快。他当然赞同成大事的战术,辽西三个最高领导达成一致。
洪承畴、成大事等等文官武将都没有消灭满清军的幻想,他们相当清醒,知道那是辽西集结的明军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他们只需给予满清军痛击,让建奴知难而退就善莫大焉。
辽东经略和辽东巡抚、监军太监共同奏报天子,一致请求今年不能和清军决战,明年春天他们会带领人马和建奴鏖战锦州城下。
末代皇帝不好当,李自成迅速崛起,大明中原地区每个月都会有几座城池陷落,催援军、催粮饷的奏疏在龙书案上垒了几尺高。
皇帝等不起啊!更加严厉的催促进兵诏书送到了宁远城。
眼睁睁辽东已经天寒地冻,此时出兵没有天时、地利,虽然明军的质量和士气好于历史但是也不足以和清军野战。
洪承畴采取拖字诀,口头上应付皇帝催促决战的诏书,暗地里磨磨蹭蹭不动窝。
辽东巡抚成大事麾下有他极力抬举的一个实授参将,一个游击将军,这两人跟他合作已经有了十几年,他们是“战神”家丁姚善守和周放。
这两人是觉华岛幸存明军出身,是己巳之变坚守抚宁小城对抗建奴千军万马的功臣,十几年的学习和历练已经完全具备一个新军将领的素质。
他们的麾下虽然绝大多数是拿大明军饷的明军,但是太多基层军官是军情处特工。
姚善守的营伍前身是援兵营,现在是辽东巡抚标营,虽然人数不过三千余,但是有一大半是火器部队,他们没有装备大明造鲁密铳,而是使用“南明”造滑膛枪。
周放的游兵营有人马两千余,也有一半火器部队,精神面貌和“战神”子弟兵大相径庭。
因此成大事虽然只有一万人马守卫宁远,但是战斗力毋庸置疑,他根本不担心被建奴围攻。
宁远在他来出任兵备道之前大明就经营多年,一直作为辽东经略官署所在地,是关外第一重镇,周围屯田的百姓有一两万户,这里离南王经营的忠明堡屯垦区最近处只有五十里。
自从十几年前红歹是在辽西走廊吃了亏,一直对那里耿耿于怀,无数次派遣汉奸前往高台堡卧底,可惜一个人都没见着回来。
忠明堡屯垦区只许进不许出的笨法子虽然不高明但是卓有成效,只要发现形迹可疑之人,统统抓捕远远地送去“华夏岛”一边做苦力一边慢慢甄别是不是汉奸。
建奴没有高台堡方圆二百里的情报,根本不知道那里究竟有多少“战神”留守人马,所以这些年连宁远西都没有来过。
成大事是大明“战神”系铁杆官员,别人畏惧来辽东做官,他反而上赶着就是因为成竹在胸。
他知道如果宁远被围,“战神”驻防人马不会坐视,觉华岛和黄家湾岛也不会置若罔闻,宁远有靠海的优势,只要清军敢来,一定不会让他们轻易脱身。
成大事留下三千步兵和乡勇青壮可以固守宁远,他还有能力组织七千人马以火器优势反击敌人打通去海边码头的道路。
因此理论上宁远已经围不死,红歹是也知道权衡利弊,没有选择在宁远摆开战场,而是选择离海比较远的锦州。
锦州和宁远之间直线距离不过一百六十里左右,可是沿途有连山、塔山、杏山、松山等等险要之地,明军要通过这些地区可谓步步惊心……。
唉!打仗其实是国力的对比。大明再也没有了四方布置利用时间换空间意图困死建奴的闲情逸致。
如果大明国力还在,洪承畴就可以采用耗退敌人的战略,采取一定在自己预设战场决战的战术。
洪承畴完全可以在宁远摆开战场不去锦州,反正锦州物资准备充分,主将何可纲擅长守城,以建奴的攻坚能力短时间不可能凑效。
况且即便丢了锦州其实也无关痛痒,只要做到给予建奴大量杀伤明军就不算吃亏,毕竟汉人和女真人口比例太悬殊。
清军发动十几万人马长时间对峙下去肯定率先吃不消,他们的选择只剩下退兵、来宁远决战又或者强攻锦州。
三选一,无论建奴怎么动作,大明都不会吃亏,清军总要损失不少。
洪承畴和成大事很期望建奴来宁远决战,可惜对手也深知利害,红歹是把锦州围得水泄不通就是不过塔山往宁远来。
朝廷粮食短缺,辽西军粮已经没有了储备。
成大事响应南王号召,不折不扣在宁远储备了足够军民耗用三年的粮食、燃煤。
但是这些储备是以四五万军民守卫宁远三年来计算,现在是十几万大军云集,附近来避难的屯民也已经超过五万,塔山方向逃来的屯民也不少。
辽西摆开战场,宁远周边的屯垦逼迫停止,一年半载下来二三十万军民坐吃山空,消耗的粮食当然海量。
朝廷咬着牙供应军粮,可是十几万老百姓没有了产出如何生存,他们也要粮食充饥啊!
成大事和姚善守此时当然会齐心协力共同对付建奴的入侵,他们亲自去抚宁找何桂兰帮忙解决粮草问题。
何桂兰跟建奴不共戴天,知道明军在辽东和建奴鏖战,当然会竭尽所能给予帮助。
她立刻发动群众拿出储备粮,给足银币收购,召集乡勇运粮,十天内组织了超过十万石粮食,只不过用了半个月就用商船、马船把粮食送入宁远城。
正在加载...